盆景頸上白色
摘要 您好,這個是蚧殼蟲,可噴葯防治, 用葯有600-800倍 薊虱凈、薊甲虱1+1、啶蟲脒、1.3%(苦參鹼)、噻蟲嗪、烯啶蟲胺、菊馬乳油、氯氰鋅乳油、滅掃利、功夫菊酯或天王星等。
B. 盆景根部起白鹼為什麼
盆景根部起白鹼有的是水質不好造成的,有的則是平常施入了未經發酵的物質導致的。
北方地區養花,澆花用的水質硬度較大,即含鈣、鎂離子較多,這些不溶於水的化合物,在盆土中集聚,使盆土表面發白、發硬、板結。平時養花施肥時,使用的化肥較多,使土壤中的有機質匱乏。如含鈣質較多的土壤,施用了硫酸銨,就會使盆土返鹼板結。
避免和修復盆土鹼化
(1)避免從建築工地、工廠附近等處取土,更應避免在荒涼、寸草不生的地方取土。這些地方的土壤大都含有很高的鹼性物質,用這樣的粘性重的土壤是很難養活植物的。一般來說,鹽鹼容易聚集在盆土表層,如果定期去掉表土,添加上新土,就會降低鹼性。
(2)選用無鈣的水,或微酸性的水澆灌花木最好。尤其是在植物的生長旺盛季節中,花友們應盡量多澆些水,但花盆的排水功能一定要好,這樣大量的水分從盆底孔滲出,可以起到沖刷的作用,以減少鹽鹼性物質在盆土表面的聚集。
(3)在春天翻盆換土,是土壤新陳代謝的最好方法。換掉鹼化的老土,加進來新鮮的土壤,也能夠進一步防止土壤的鹽鹼化程度。
C. 小盆景植物莖上長白色小蟲子,怎麼辦
如果看上去像棉花一樣的白色小蟲,那是碧蠟蟬。系雜食性害蟲,專以吸取枝條和屬嫩梢汁液,使植株生長不良,排泄物可誘致煙煤病的發生。
如果害蟲較少,可採取人工捕捉。害蟲較多,可用80﹪敵敵畏1000倍液噴灑。成蟲跳躍性強,易向周邊蔓延,要注意聯防聯治。
D. 盆花上有白色粘狀物是什麼
您好。是介殼蟲。
我小時候家住在老木屋毗連區的時候,宅子對面有個小公園,種著大顆的一品紅樹與大顆的扶桑樹。這兩種樹最容易遭到介殼蟲的光顧。每到夏天就有很多瓢蟲捕捉它們。後來居委會僱人用農葯噴灑,連同瓢蟲帶介殼蟲都不見了。
介殼蟲也喜歡呆在盆花上,我家的蘭花,金桔上也沾有介殼蟲。小時候我就直接用手抓,然後在手上捻碎。還記得有很多卵,很惡心,量太大,不敢用手。
我的哥們在市園林局綠化工程處工作,他給我一個消滅花卉類的介殼蟲秘法:
介殼蟲的蟲體被一層角質的甲殼包裹著,如用葯物對它直接噴灑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一樣,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對花木造成極大的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長不良,還會出現葉片泛黃、提早落葉等現象,嚴重的會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為害的花卉有米蘭,茉莉,山茶,金桔等。防治的辦法有:
①用白酒兌水,比例為1:2。治蟲時澆透盆土的表層。介殼蟲在春季室溫7℃時,便開始活動。可在4月中澆一次,此後每隔半個月左右澆一次,連續4次見效。
②用米醋50毫升,將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濕後,用濕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莖、葉上輕輕的揩擦,即可將介殼蟲揩掉殺滅。此法方便、安全,既能達到除蟲目的,又可使被害的葉片重新返綠發亮。
③用酒精輕輕地反復擦拭病株,就能把介殼蟲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凈、徹底。如用酒精擦拭蘭花病葉時,不但能把介殼蟲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蟲,也都徹底殺滅掉,第二年很少發現有介殼蟲的為害,此法簡便、安全,效果良好。
④用柴油、水按10:0.6:6的比例調成母液,此時母液含60%,呈牛奶狀,用水稀釋含油30%葯液後,對米蘭、蘇鐵上介殼蟲仔細噴灑。一周後,介殼蟲大部分由原來新鮮橙色變成干癟狀態,說明此法對介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E. 室內盆栽葉子上有白色黴菌
買一包多菌靈,泡一下水,然後把原來的水換成有多菌靈的,再把多菌靈噴灑在葉子上,
F. 盆景上一夜之間長了好多這種白色的東西粉狀物,請問是什麼啊
黴菌吧~~~室內暖和+盆土潮濕。細菌滋長是肯定的,霜那要多冷才能結出來,樓主家25度是不可能霜凍的。我養的花偶爾也會有這樣的白色顆粒,但是是在土壤表面,有時候能結一層。對植物沒有影響,擦掉就可以了。
G. 盆栽花根部桿有白色怎麼辦
絨蚧
紫薇絨蚧或柿絨蚧,品種很多。
屬同翅目,絨蚧科。為害紫薇、石榴 等花木,以若回蟲和雌成蟲寄答生於植株枝、乾和芽腋等處,吸食汁液。其排泄物能誘發煤污病,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和觀賞。蟲口密度大時枝葉發黑,葉子早落,開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枯死。
可選用噴灑40%速蚧克(即速撲殺)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樂斯本)12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800倍液等。
H. 家裡盆栽植物上起白色的怎麼回事
花友在家裡養盆栽植物,盆土經常莫名其妙就會長出白色的絨毛,或者是土壤變白,這些情況可小可大,這個時候適當處理還是沒有問題的,首先就是真菌黴菌的處理,及時殺菌消毒。
1、環境不通風
為什麼盆土上容易長白色黴菌,一般就是環境通風狀況不佳,這種情況在室內是很容易發生,特別是梅雨天氣。
在環境不通風的狀況下,加上環境潮濕陰暗,這樣土壤的腐殖質或有機物就會長出黴菌,這個時候只要將土壤放在陽光下和通風處,黴菌就會消失,但是植物卻不能一下子拿去暴曬。
這個時候就應該適當加強環境通風,適當減少澆水,這樣就能改善土壤,避免黴菌擴散。
上圖的就是播種的土壤長出了黴菌,這樣長出來的幼苗是很容易長壯的,很容易根莖黑腐,所以播種的時候一定要用新土,而且要經過殺菌消毒的。
2、發霉的土壤處理
如果是食物發霉,一般都是直接將它們扔掉,而如果是盆土裡面長出了黴菌,最好的方法是及時更換土壤,如果是春秋季節,最好是換盆,去掉舊土,重新換上新的盆栽土。
3、肥料不要亂用
一些朋友直接將一些沒有腐熟的生肥直接丟在盆土裡,比如常見的茶渣、咖啡渣和未腐熟的肥料等,這些都很容易滋生黴菌,而且還會在腐熟發酵的過程中還會分解發熱,造成根莖燒傷,一定不能用。可以選擇沃葉氨基酸水溶肥。
4、土壤偏鹼
如果長期直接用自來水澆花,很容易造成土壤偏鹼,這個時候土壤表層就會產生一層白色的鹽鹼層,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很容易造成植物的葉子慢慢變黃。可以及時換盆或澆硫酸亞鐵緩解土壤的酸鹼度。
I. 榕樹盆景盆邊上怎麼有白色的東東
應該是土蟎。土裡的肥料,或未完全分解的有機物會滋生。買點葯打打就好,市場,淘寶都有賣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