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綠植國度之地球水

綠植國度之地球水

發布時間: 2022-01-02 03:23:31

1. 生物圈的水循環,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環過程。總結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的作用。

水的主要循環路線是從地球表面通過蒸發進入大氣圈,同時又不斷從大氣圈通過降水而回到地球表面。每年地球表面的蒸發量和全球降水量是相等的,因此這兩個相反的過程就達到了一種平衡狀態。蒸發和降水的動力都是來自太陽,太陽是推動水在全球進行循環的主要動力。地球表面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的,陸地的降水量大於蒸發量,而海洋的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因此,陸地每年都把多餘的水通過江河源源不斷輸送給大海,以彌補海洋每年因蒸發量大於降水量而產生的虧損。生物在全球水循環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小,雖然植物在光合作用中要吸收大量的水,但是植物通過呼吸和蒸騰作用又把大量的水送回了大氣圈。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的作用:
(1)調節空氣濕度
(2)使周圍環境的溫度下降
(3)吸收和反射太陽光線,有利於改善地區的小氣候
(4)蓄水,避免或減少洪澇災害

2. 地球之水從哪裡來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都認為,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湖泊和冰帽都來自黑雪球彗星,這種彗星至今仍然數以百萬計地從太空掉下來。

衣阿華大學物理學家弗蘭克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上提出他的新發現。弗蘭克從用於研究地球周圍氣輝的照片中,發現了一些看上去是由大氣層上層被擊穿的但還沒有得到解釋的洞孔。他斷定能夠造成這些洞孔的惟一物體是100噸重的彗星,這些彗星由冰構成,並覆蓋著一層黑色碳氫化合物。他算出這些雪球每1萬年能給整個地球表面提供25.4米水,這在45億年前地球形成時就開始了。這些雪球能為地球提供足夠的水來裝滿海洋,並構成覆蓋南極大陸的冰帽。

3. 地球之水從何而來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眾多生命都要仰賴於水的滋養,這也是地球為什麼會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但是你知道地球上的這些水都是從哪裡來的嗎?科學家告訴我們,水這種東西居然是來自宇宙中的各種塵埃!

水是生命之源

因為地球的磁場偏轉了太陽風,如今這個造水的過程已經不能在地球上重演了。但在月球上,因太陽風可以直接吹到月面,這一幕數億年來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前些年,我們在月球兩極找到的水,一部分也是這么來的

4.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表面含有液態水的行星.水覆蓋了地球表面71%的面積.陸地面

陸地佔比比水域少:71%-29%=42%,
地球表面積:S=21420÷42%=51000(萬平方千米)

5. 地球之水最後流入哪裡

實際上地球的水是會不斷循環的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過吸收太陽的能量,改變狀態到地球上另外一個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陽蒸發成為空氣中的水蒸氣。而水在地球的狀態包括固態、液態和氣態。而地球中的水多數存在於大氣層、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會通過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發、降水、滲透、表面的流動和地底流動等,由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動至海洋

6. 地球上沒有綠色植物,水循環還能進行嗎

如果地球上沒有綠色植物,水循環還能進行。因為水循環的各個環節沒有綠回色植物還能繼答續發生。
如果地球上沒有綠色植物,水循環還能進行,還有一個證據:原始地球上也有水循環,而原始地球上是沒有原始生命的,原始生命出現在原始海洋,也是沒有綠色植物的。
水循環包括的環節: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
1.蒸發:不需要綠色植物,在自然條件下,水會蒸發,在太陽光作用下,水會蒸發得更快;
2.降水:不需要綠色植物,蒸發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形成雲,溫度再降低,就會形成較大的水滴,就形成降水;
3.水汽輸送:不需要綠色植物,是在空中進行水汽輸送的;
4.地表、地下徑流:也不需要綠色植物,水是從高處往低處流,是由於重力作用。

7. 地球之水哪裡來

在太陽系裡,地球是顆得天獨厚的天體,它離太陽不近也不遠;溫度不太高也不太低;有稠密的大氣層和豐富的水資源。據計算,地球上的水的總量達到145億億噸。它廣布於地球的各個角落。江河湖海是它們的故鄉;地下、大氣、岩石和礦物中有它們的蹤影;甚至在所有生物體中,水幾乎佔有它們組成物質的2/3。

地球之水

水使地球生機盎然,水使地球生命能繁衍生息,水帶來了人類文明世界進步。當人們放眼宇宙時,才發現地球與其他行星比較起來,是那麼特殊,地球是唯一擁有液態水的行星。那麼地球之水是從哪裡來的呢?很多人這么認為,地球之水與生俱來。

太陽系形成假說——星雲說認為,地球和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均起源於一個原始星雲——太陽星雲。太陽星雲的物質由3大類組成:①氣物質,包括氦和氫,占總重量的98.2%;②冰物質,包括水冰、氨、甲烷、氧、碳、氮和氫的化合物,含量約為1.4%;③土物質,主要包括鐵、硅、鎂、硫等重元素與氧的化合物,它們的數量在星雲中只佔0.4%。

太陽星雲起先是非常疏散的。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大的物質吸引小的物質,最後在中間形成了太陽,周圍形成行星。在行星演化的漫長過程中,由於受到中心天體——太陽熱力和引力的影響,氣物質、冰物質和土物質的分配是不均勻的。它因距太陽遠近不同而不同。地球離開太陽較近,所以它主要由土物質組成,也有少量的冰物質和氣物質參與。其中參與組成的冰物質就成了地球上水的來源。

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水除與生俱來的外,還通過自身的演化而不斷地釋放。例如在火山活動區和火山噴發時,都有大量的氣體噴出,其中水蒸汽佔75%以上。還有,地下深處的岩漿中,也含有水分,而且深度越大則含水越多。除此以外,和地球同宗同祖的隕石,裡面也含有0.5%~5%的細微水分。由此可以證明,在由土物質組成的地球中參與了一定數量的水。

然而,隨著人們對火山研究的深入,有人發現,火山活動時釋放的水,並不是新生的水,而是滲入地下的雨水。科學家是通過測定這些水的同位素以後才認識到這一點的。因此這種有根有據的說法無疑對「地球之水與生俱來」的假說是一種挑戰。

為了尋求地球之水的淵源,有人把眼光投向了宇宙。他們說,地球之水的主要來源是在地球形成之後,從宇宙中添加進來的。

1961年,有一位叫托維利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假說。他說,地球上的水是太陽風的傑作。

太陽風顧名思義就是由太陽颳起的風。當然這種風不是流動的空氣,而是一種微粒流或叫作帶電質子流。太陽風的平均速度達每450千米/秒,比地球上的風速高萬倍以上呢!當太陽風向近地空間吹來時,絕大部分帶電粒子流被地磁層阻擋在外,少量闖進來的高能粒子馬上被地磁場捕獲,並囚禁在高空的特定區域內。

托維利認為,太陽風為地球作出了有益的貢獻,那就是為地球送來了水。這話該怎樣理解呢?托維利經過計算指出,從地球形成到今天,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的氫總量達1.70×1023克。若把這些氫和地球上的氧結合,就可產生1.53×1024克的水。這個數字與現在地球上水體的總量145億億噸十分接近。更重要的是,地球水中的氫和氘含量之比為6700∶1,這與太陽表面的氫氘比也十分接近。因此,他認為地球之水是太陽風的傑作。

但是,反對這種意見的人提出了質疑:水雖有可能來自太空,卻也在不斷地向太空散逸。這是因為大氣中的水蒸汽分子會在陽光的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分解,變成氫原子和氧原子。

氫原子由於很輕,極容易擺脫地球的束縛,飛向星際空間。據計算,它的逃逸數量與進入地球的數量大致相等。因此,他們認為,如果地球之水光靠太空供給,而自身沒有來源的話,地球不可能維持現有的水量。

地球上每天都在接納天外來客——隕石。這些來自太空的不速之客大部分是石隕石和鐵隕石,但也有一些是冰隕石。加入地球「家庭」的冰隕石究竟有多少?它們對地球之水的貢獻如何?人們從未注意過,也許認為它們的數量微乎其微,無足輕重。

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科學家弗蘭克曾提出一個論點。

原來,弗蘭克在研究人造衛星發回的圖像時,對1981~1986年以來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輻射圖產生了興趣。他發現,在圓盤形的地球圖像上總有一些小黑斑。每個小黑斑大約存在2~3分鍾。這些小黑斑是什麼?經過多次分析,否定了其他一些可能之後,他認為這些黑斑是由一些看不見的由冰塊組成的小彗星,撞入地球外層大氣後破裂、融化成水蒸汽造成的。他還估計,每分鍾大約有20顆平均直徑為10米的這種冰球墜入地球。若每顆可融化成水100噸,則每年即可使地球增加10億噸水。地球形成至今已有46億年歷史,這么算來,地球總共可以從這種冰球上獲得460億億噸水,是現在地球水體總量的3倍以上。即使扣除了地球歷年散失掉的水分,和在各種地質作用中為礦物和岩石所吸收,以及參與生物體組成的水之外,仍然綽綽有餘。

地球之水來自天外冰球的說法,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受到了挑戰。一些研究者在對「旅行者二號」航天器拍攝的大量照片研究之後,否定了大量冰球飛入地球的看法。因此,地球之水從哪裡來還沒有定論。

8. 在地球上的水循環過程中,綠色植物所起的作用是( )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生物圈中的水不斷地在海洋、陸地和大氣之間循環,綠色植物在這一循環中對維護生物圈中的水分的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海洋水和陸地水蒸發以及植物的蒸騰作用散發出的水分在空中形成雲,通過降雨返回地表或是海洋.一部分地表水滲入地下,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有一部分流入海洋,這樣循環往復,形成生物圈中的水循環.所以,綠色植物在地球上的水循環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加快水循環的進行速度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環中的作用,綠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9. 為什麼地球有水有植物而其他星球沒有

A其他星球也有,只是人類還沒能力發現 B同上 C可以,但首先要有那麼高科技才行,但永遠沒有地球這么美麗的星球了

10. 如果地球上沒有綠色植物,水循環還能進行嗎

地球上有了水,就存在水循環,那時候還沒有生物,水循環的動力是太陽的光熱。

綠色植物出現以前,早就有了水循環。

熱點內容
古人種蘭花 發布:2025-07-18 06:47:02 瀏覽:452
硃砂梅花圖片 發布:2025-07-18 06:46:56 瀏覽:722
線描盆景 發布:2025-07-18 06:42:54 瀏覽:802
馬蘭花兒夢 發布:2025-07-18 06:42:51 瀏覽:322
我拍的荷花 發布:2025-07-18 06:39:18 瀏覽:957
沒白百合 發布:2025-07-18 06:29:56 瀏覽:626
大數據與情人節 發布:2025-07-18 06:22:14 瀏覽:935
紫丁香花葯膏 發布:2025-07-18 06:22:10 瀏覽:360
一朵花朵畫 發布:2025-07-18 06:20:49 瀏覽:430
給一朵桃花配文 發布:2025-07-18 06:01:32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