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寫海棠
❶ 《海棠》鄭谷翻譯
一、譯文春風特意吹送了一種鮮艷的色彩,為海棠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使得鄭谷沉醉其中,忍不住帶上酒杯,吟詠詩歌來贊美她。春天回歸大地,詩人放眼望去,微風吹過,彷彿灑下一串串雨滴,海棠花沾滿了晶瑩剔透的水珠,洗凈了塵埃,花色顯得格外明亮鮮艷。那美麗勤勞的莫愁女因為沉迷於海棠的美麗,竟然懶於打扮自己,擅長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被海棠的嬌艷所吸引,遲遲不肯動筆,生怕不能准確描繪出海棠的神韻。詩人對海棠的欣賞和贊美之情溢於言表,連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停留也讓他羨慕不已,這樣的描繪將詩人對海棠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二、原文春風特意勻出了鮮艷的色彩,使得海棠更加美麗,讓人忍不住帶上酒杯,吟詠詩歌。海棠花在春雨的滋潤下更加嬌艷,其美麗在於即將綻放的時刻。莫愁女因為海棠的美麗而懶於打扮,畫家梁廣也因為海棠的嬌艷而遲遲動筆。詩人對海棠的贊美之情無盡,連蝴蝶在海棠花上停留也讓他羨慕。
三、出處鄭谷的《海棠》選自他的詩集《雲台編》,他的詩作在唐末頗有名氣,號為「鄭都官詩」。他的詩作具有深刻的意義,也有很多佳句,但整體格調並不特別高。他的詩作易於理解,許多人用來教小孩子,包括作者在內的許多人小時候就背誦過他的詩,但現在他的詩集已經不再世間流傳。
鄭谷(849年-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今宜春)人。他的父親鄭史、哥哥鄭啟、鄭源都是唐代詩人。受到家人的熏陶,鄭谷七歲就能寫詩。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鄭谷考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他的《鷓鴣》一詩名聲遠揚,因此也有「鄭鷓鴣」之稱。他和許棠、張喬、任濤等九位詩人經常唱和交往,詩名盛極一時,被譽為「芳林十哲」。唐乾寧年間,他選擇隱居故鄉的仰山,過著隱逸的生活。
❷ 鄭谷的《海棠》這首詩的賞析
鄭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 銷得攜觴與賦詩。
穠麗最宜新著雨, 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 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羨他蝴蝶宿深枝。
在大自然的百花園里,海棠花素以嬌美著稱。春風彷彿著意吹來一種特別鮮艷的顏色染紅她,打扮她。難怪惹得詩人鄭谷為之銷魂,禁不住要攜酒對賞,賦詩稱贊了。
大地春回,詩人放眼望去,只見微風過處,灑下一陣陣雨點,海棠新沾上晶瑩欲滴的水珠,塵垢洗盡,花色格外光潔鮮妍。此時此刻,詩人驚訝地發覺,「新著雨」的海棠別具一番風韻,顯得異常之美。人們知道,海棠未放時呈深紅色,開後現淡紅色,它最美最動人之處就在於含苞待放之時。海棠花蕾剛著雨珠而又在「欲開時」,色澤分外鮮紅艷麗,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時的紅暈,嬌嬈而嫵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明王象晉《群芳譜·花譜》),唐人譽之為「花中神仙」。詩人善於捕捉海棠「新著雨」、「欲開時」那種穠麗嬌嬈的豐姿神采,著意刻畫,把花的形態和神韻浮雕般地表現出來。詩情畫意,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聯詩人又從側面對海棠進行烘托。那美麗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於梳妝,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動筆,不肯輕易點染,唯恐描畫不出海棠的豐姿神韻。則海棠的美麗和風韻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
末聯寫詩人面對海棠,飲酒賦詩,留連忘返。看不足,寫不完,甚至對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撫弄而產生了艷羨之情,簡直把詩人對海棠的贊美與傾慕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從藝術家對海棠的審美活動中突出花之美與魅力,用的是一種推開一層、由對面寫來的旁襯手法。這種手法從虛處見實,虛實相生,空靈傳神,既歌頌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現出詩人對美的事物的熱愛與追求。情與物相交流,人與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詠海棠的佳作。前人謂「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九)正道出此詩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