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荷花
⑴ 花信風 | 大暑之荷花——映日荷花別樣紅
大暑之荷花——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無疑是夏日裡最耀眼的明星,以其獨特的魅力裝點著炎炎夏日,給苦夏之人帶來了許多慰藉。
一、荷花之名
荷花,歷史悠久,名字眾多。《廣群芳譜》中記載:「荷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澤芝,一名水旦,一名水華。」在這些名字中,「荷」是最早也是最准確的稱呼。《詩經·鄭風》中就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的詩句。此外,荷花還常被稱作芙蓉、蓮花。但需注意,名為芙蓉的花還有木芙蓉,名為蓮花則有睡蓮,它們雖與荷花相似,卻各有特點。
二、荷花與睡蓮的區別
睡蓮與荷花一樣生於水中,二者形貌相類,容易混淆。然而,細看之下,它們有著明顯的區別。荷花有藕和蓮蓬,而睡蓮則沒有;荷花的葉子渾圓,睡蓮的葉子則有一道明顯的裂縫。此外,荷花亭亭玉立,有卓然之姿,而睡蓮則伏於水面,盡顯嬌羞溫柔。更為有趣的是,睡蓮花如其名,花朵會應時而閉合,狀若沉睡,不同的睡蓮閉合的時段也不一樣。
三、荷花的文化象徵
在中國古代,荷花不僅被賦予了美麗的外表,更被賦予了高潔的品質。周敦頤的《愛蓮說》將荷花譽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賦予了荷花與眾不同的高潔品質。此後,描寫荷花的詩文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這篇佳作的影響。
在此之前,關於荷花的文字則更多地展現了其歡欣而浪漫、生動而自然的一面。這些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的浪漫故事,多存在於采蓮的場景里。如王昌齡的《采蓮曲》、白居易的《采蓮曲》以及李白的《采蓮曲》等,都生動地描繪了采蓮姑娘與荷花相映成趣的美好畫面。
四、荷花的實用價值
荷花不僅美麗動人,更有著豐富的實用價值。荷花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實乃「可人」之花。其莖葉生長迅速,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則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花開時,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美不勝收。花謝後,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與翠葉並擎,直至白露為霜。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令人心曠神怡。而蓮實與藕則並列盤餐,互芬齒頰。此外,霜中敗葉還可摘而藏之,備經年裹物之用。
五、荷花與宗教神話
蓮花是佛教的聖物,代表至清至凈的境界。佛祖七步生蓮,十方諸佛俱坐於蓮台之上。佛寺、壁畫、石窟等處處可見蓮花的身影。在神話傳說里,荷花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哪吒削肉還骨後,就重生於荷花之中。這種強大的生命力在古蓮子中也得到了體現。明代《五雜俎》中記載有趙州寧晉縣的石蓮子,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時往往得之。這些古蓮子不僅生命力頑強,還被培植綻放,甚至隨神舟飛船踏入太空,展現了荷花的無限可能。
綜上所述,荷花以其獨特的魅力裝點著炎炎夏日,更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實用價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和尊敬。在大暑這個炎熱的時節里,讓我們一起欣賞那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景象吧!
⑵ 荷花蜻蜓圖的作品賞析
《荷花蜻蜓圖》筆墨簡約,意蘊豐厚。畫荷不要拘於窠臼、不要流於習氣。畫家畫荷葉以石綠色敷染,摻以藤黃色及墨色,鋪毫刷筆,讓墨色在干濕、虛實、濃淡中形成自然、和諧的塊面;再勾出葉脈紋絡,形成如蔭似蓋的綠葉。為讓綠葉有所依託,畫家飽蘸濃墨,摻以石綠色,順勢在綠葉下渲染出大片墨塊。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塗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家從畫右面的邊際畫出墨中帶綠的藤桿,讓其與荷葉相抵,如撐開的綠傘。三株藤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著。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盪漾的感覺。振翅低飛的蜻蜓生動活潑,粗放筆法畫成的荷葉與工細筆法畫成的草蟲形成對比。此畫用筆或重拙、或輕靈、或粗獷、或纖美,力度與情趣兼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紅花與墨葉(及綠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團團,蜻蜓翩翩起舞;在構圖上,上部荷花實中帶虛,下部漣漪虛中有實,中間的蜻蜓連接了這兩部分,畫筆墨凝練、形象生動、格調清新、雅俗共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蘊涵著豐富的審美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