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徑杯子
1. 宋朝文人夏日如何歡飲士大夫用蓮瓣作酒杯
宋朝文人夏日如何歡飲?士大夫用蓮瓣作酒杯
宋人很會玩,這從他們宴會上的娛樂方式中就可看出
小雨微涼的夏日,紅蓮盛開的荷池,於此良辰美景中“筵開玳瑁”,已是惹人神往的賞心樂事。與宴的士大夫們居然還想到用荷葉與蓮瓣作為酒杯,這就更是意外的清新了。
南宋詞人葛立方當年就親身參與了這樣一場雅聚,且在現場即興吟就兩首《卜運算元》,詞之一題《賞蓮以荷葉勸酒作》為:
明鏡蓋紅蕖,軒戶臨煙渚。窣窣珠簾淡淡風,香里開尊俎。
莫把碧筒彎,恐帶荷心苦。喚我溪邊太乙舟,瀲灧盛芳醑。
其中“莫把碧筒彎,恐帶荷心苦”顯然化自蘇軾的名句“碧筒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泛舟城南》),這就滲宏說明“以荷葉勸酒”乃是採用了“碧筒杯”的傳統。
碧筒杯的典故出於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依書中之說,早在三國時代,名士鄭愨在宴客的時候將大荷葉連帶著長長的莖梗一同採下,架放在原本用於盛硯台的硯匣里,在荷葉上倒入足足三升的米酒,然後,用簪子刺破荷葉的蒂心,形成一個與荷葉的長梗相通的孔洞。由於荷梗內部天然為貫通的空腔,所以,將長梗向上拉起,如舉起的象鼻一樣彎成“S”形,就成了天然的吸管!飲用者以嘴含住荷梗的端頭,用力吸吮,荷葉內的酒液就會順著荷梗內部的通道流動,湧入吸酒者的口中。這種帶梗鮮葉製成的一次性酒杯被命名為“碧筒杯”,其妙處在於能令酒水染上荷葉的香氣,予人勝冰賽雪的清涼感。
從文獻與文物遺留的線索來看,在聚會現場臨時折斷鮮翠荷葉製作“碧筒杯”,其實是唐代士大夫的發明。到了宋代,這一妙法依然為文人喜愛,如李綱曾做《西軒小池荷花盛開,與賓客酌酒其上,以荷為杯,引滿徑醉》一詩,林希逸也有詩題為《六月十日晩飲,呼行祖共吸荷杯》。因此,葛立方與友人們於宴聚時利用碧筒杯勸酒,在當時並不算稀奇的做培塵法。
更有趣的是,葛立方隨即“席間再作”了一首《卜運算元》,把滿池裊裊的紅蓮花比喻為“盈盈女”,然後詠雲:“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所謂酒船乃是一種船形的酒杯,為宋人敬酒時專用。由之可知,筵席上還曾把一瓣又一瓣的紅蓮花瓣當作酒杯,注酒其中,敬奉於賓主之前。
宋人“勸酒”有一套獨特的形式。筵席主人需准備成套的酒杯,往往為九或十隻,這一套酒杯不僅材質不同、造型不同、寓意不同,而且容量也由大到小依次遞減,最大者甚至能容一升,最小者僅供啜飲一口。往往是由藝伎捧著酒杯向客人勸酒,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規律次第更換酒杯。重要的是,藝伎勸酒時必須唱歌助興,歌詞最好是席上才子現場即興之作,如葛立方的兩首《卜運算元》便是典型的勸酒詞。
因此,當時的過程大致如此:葛立方援筆成詞之後,熟練的歌伎稍加吟哦便能將其完整演唱。以池內新摘大翠荷葉製成的碧筒杯被安置在大盤或小盆內,滿注佳釀,送到某位來客席前,然後,玉人麗聲宛謳:“明鏡蓋紅蕖,軒戶臨煙渚……”
碧筒杯容量大,正好作為酒席上的“巨觥”。然後,次第減小的酒杯輪流上場,到最後,從池內折來盛開的紅蓮花,將其片片輕瓣作為最小的酒杯,置於台盞之上,傾一點酒液在其中。歌伎一手將團扇掩在唇前,一手捧著台盞,這次則是囀唱葛立方剛剛作就的第二首《卜運算元》:“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
無論大荷葉杯還是小蓮瓣杯,均材質柔軟,稍不小心就會將酒傾灑出來,依酒律這是必須受罰的。所以快樂就在於如何設法將這兩種清芬之杯中的美酒悉數入口,不出事故,也在於一旦杯子歪側導叢中冊致汁水淋漓之後的歡笑哄鬧。
宋人很會玩,這從他們宴會上的娛樂方式中就可看出。正因為如此,也就不難理解,何以宋詞中一旦寫到不得不獨自喝悶酒時,情緒便會是那樣難挨的寥落。
2. 木質漆器茶杯白色荷花圖案,是那年代的
你問的是木枯中質漆器帶荷花圖案的斗敬茶杯,這種茶杯主要出現在清代中葉至沒銷山晚期,大概在1700年至1900年間。
3. 請問一下杯子上有蓮花什麼意思
杯子上有蓮花除了起到裝飾作用,也有寓意對美好品行的追求與嚮往。傳統意義上的蓮花是常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徵的植物,代表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並且蓮花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坦基桐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徵。因鋒信此杯子上有蓮花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更多關於杯子上有蓮花什麼意思,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a183d1615827798.html?zd查看更多讓坦內容
4. 宣德纏枝蓮高足杯幾個億
宣德纏枝蓮高足杯1.1257個億,所謂的大明宣德高足杯指的是它在杯底位置融入了大明宣德 年制的這一類杯子, 它其實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的存世量並沒 有那麼多, 正是因為如此,所L 會 龍了它的極高價位,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析一下大明宣德高足杯拍賣記錄。舉幾個例子吧,比如說曾經有一款在2012年香港蘇富比拍賣 有限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中拍出了將近9160萬的價格,它是什 么款式呢?乃是青花暗花海水游龍圖的高足杯,又比如說曾 經在2014年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的秋季拍賣會上有一款釉里 紅三文魚高足杯, 它被拍出了3465萬的價格, 另外還有一款 曾經在2016年的九歌春季拍賣會上有一款青花水波應龍高辯凳足 杯拍出了1119萬的高價。大明宣德高足杯價格高不高 其實大家如果了解古錢幣或者陶瓷投資行業的話就會發現 確實有很多錢幣以及陶瓷因為製作的時間比較早,所孝宏以現在 能找得到的量十分之少巧灶冊,因此價格很昂貴, 即便再昂貴、單 枚錢幣價格破億的、單個陶瓷破億的基本上是沒有的,所以 在過去大明宣德高足杯拍出的3465、1119以及9000多萬的價 格都是非常之高的, 特別是那一款9000多萬高價的青花暗花 海水游龍圖高足杯, 有生之年如果能看一眼都可以稱為有 幸。
5. 粉彩荷花吸杯的歷史及背後的故事
清光緒年間製作。它形如一朵盛開的荷花,粉白粉紅的花瓣中,花蕊嫩黃,花梗碧綠。杯子內底上,脈絡清晰的花瓣間,有一小孔,與花梗相連,花梗中空,作用相當於吸管。在古代,這種自帶固定吸管的杯子,名「吸杯」。據《酉陽雜俎》記載,以荷葉作酒杯,在唐時文人雅士中非常流行。他們把荷葉連著長梗折下,架在硯盒上,用簪頭刺破蒂芯,讓酒灌入中空的荷梗。再將荷梗向上拉起,彎成大象鼻子似的弧形,然後主賓輪流以嘴含住荷梗的端頭,用力吸吮,其妙處在於能令酒水染上荷葉的香氣,使人倍感清涼。於是,由此衍生出人工製作的「碧筒杯」。只不過,「碧筒杯」大多為蓮葉型,荷花造型並不多見。
粉彩荷花吸杯又名「光緒粉彩秋操杯」,其花梗背面,書有「大清光緒三十四年太湖附近秋操記念」字樣。所謂「秋操」,即「秋季軍事訓練」,是晚清政府檢閱陸軍新軍編練結果的軍事演習。在經歷了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的慘敗後,清廷終於認識到,要想在內外交困中繼續生存,就必須編練新軍,實行軍事現代化。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共舉行過三次「秋操」,第一次在河北河間舉行,隨後還有河南「彰德秋操」、無錫「太湖秋操」。「秋操杯」就是清政府為紀念這幾次「大閱兵」而特製的杯子。只不過,「河間秋操」與「彰德秋操」紀念杯,都是普通的杯子形狀。據說,這款「太湖秋操杯」,之所以設計為粉紅荷花形,其中包含有「一片丹心報效朝廷」的寓意。這種瓷質吸杯,本為古代江南人消夏時節啜吸飲料所用,若放在文人墨客的書桌茶案間,或閨閣幽窗的熏籠綉塌畔,都不失為一種別致的情調與風雅。但是,以如此形色的瓷杯賞賜新軍將士、紀念大閱兵,是否有失莊重呢?
果然,這種盛放冷飲的荷花吸杯,很快就賞給新軍將士一杯「冷水」:正當太湖秋操如火如荼進行時,突然從京城傳來「噩耗」,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幾乎同時「駕崩」。秋操只好暫停,全國上下舉行哀禮。太後、皇帝先後辭世,朝野震動,人心惶惶,正當此時,又從安慶傳來「兵變」消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次「兵變」就是著名的「安慶馬炮營起義」,由陳獨秀、柏文尉等革命黨人發動,雖然起義未能成功,卻為辛亥革命探索出了一條武裝奪取政權的新路。
粉彩荷花吸杯
6. 成化釉里紅纏枝蓮花杯幾條青線
成化釉里紅纏枝蓮花杯(也稱成化款紅地粉彩纏枝蓮花紋杯),是空碧明代成化年間斗伏舉的瓷器珍品之一。在杯的外壁上,繪有纏枝蓮花紋樣,色調為紅地粉彩。根據瓷器鑒定專家對成化釉里紅纏枝蓮花杯的描述,一般認為這種杯子上的青線應該有4條或5條,分別位於釉里紅器皿內口和廳斗器底部。而這些青線通常會被花紋圖案所遮擋,不太容易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