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歐陽修
㈠ 減字木蘭花和《菩薩蠻》是不是詩詞的名稱,它有一定的格式嗎
《減字木蘭花》和《菩薩蠻》都是詞牌名,都是有固定的格律要求。
㈡ 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 求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被貶海南時所作,是一首詠春詞。作者以歡快的筆觸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寄託了他隨遇而安的達觀思想。
此詞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從立春的習俗發端。古時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後漢書、禮儀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後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幟。春勝,一種剪紙,剪成圖案或文字,又稱剪勝、彩勝,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兩片的第二句都是寫「春風」。上片曰:「無限春風來海上」。作者《儋耳》詩也說:「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風從海上來,不僅寫出地處海島的特點,而且境界壯闊,令人胸襟為之一舒。下片曰:「一陣春風吹酒醒」,點明迎春儀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興致勃發,情趣濃郁。兩處寫「春風」都有力地強化全詞歡快的基調。接著上、下片對應著力寫景。上片寫桃花,下片寫楊花,紅白相襯,分外妖嬈。寫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這里把春神人格化,見出造物主孳乳人間萬物的親切之情。、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句,是全詞點睛之筆。海南地暖,其時已見楊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後始至,與楊柳飛花約略同時。作者用海南所無的雪花來比擬海南早見的楊花,謂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於是發出」不似天涯「的感嘆。
此詞禮贊海南之春,古代詩詞題材中有開拓意義。同時詞又表達作者曠達之懷,對我國舊時代知識分子影響深遠。這是蘇軾此詞高出常人的地方。這首詞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個字重復地間隔使用,有的修辭學書上稱為「類字」。本來,遣詞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復。《文心雕龍。練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項練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權重出」,以「同字相犯」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結果反取得異樣的藝術效果,不但音調增加美聽,而且主旨得到強調和渲染。這又是蘇詞高出他人之處。全詞八句,共用七個「春」字(其中兩個是「春風」),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兩個,有的一句一個,有三句不用,顯得錯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紅似肉紅」,「捲起楊花似雪花」,卻分別用了兩個「紅」字,兩個「花」字。事實上,作者也許並非有意要作如此復雜的變化,他只是為海南春色所感發,一氣貫注地寫下這首詞,因而自然真切,朴實感人,而無絲毫玩弄技巧之弊。這也是蘇詞不同流俗的地方。
㈢ 減字木蘭花的詞
減字木蘭花·花
宋代:蘇軾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裡。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溫香熟美,醉慢雲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譯文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的手裡。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來捲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風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發髻垂到兩只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艷,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作者: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賞析
這首詞作於建中靖國年間,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顯示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
減字木蘭花
[宋] 黃庭堅
新年何許春光漏。小院閉門風日透。酥花入坐頗欺梅,雪絮因風全是柳。使君落筆春詞就。應喚歌檀催舞袖。得開眉處且開眉,人世可能金石壽。
㈣ 減字木蘭花平仄格式
《減字木蘭花》為雙調,上下闋各四句,共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其詞譜(平仄格式)如下:
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韻)中仄平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
詞例:
《減字木蘭花》
【宋】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減字木蘭花》
【宋】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減字木蘭花》
【宋】歐陽修
歌檀斂袂,繚繞雕梁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
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雲,滿坐迷魂酒半醺。
《減字木蘭花》
【宋】朱敦儒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㈤ 求關於蘇軾的詩《減字木蘭花(贈小鬟琵琶)》 翻譯及寫詩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