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荷花
⑴ 《憶江南 其一》全詩
憶江南
開放分類: 詩詞、古典文學
格律:
○⊙●
⊙●●○△
⊙●⊙○○●●
⊙○⊙●●○△
⊙●●○△
(○平●仄△平韻▲仄韻)
說明: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原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春去也》,自唐代白居易作《憶江南》三首,本調遂改名為《憶江南》。《金奩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晚唐 溫庭筠《憶江南》賞析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場景]女子早起梳妝後,獨自豋江邊小樓望遠以待愛人遠行歸來。看了無數只船,都不是愛人所乘的,直到黃昏(從「斜暉」可知),仍只有江水相伴。望著長滿白蘋的水中汀洲,不禁淚下,並輕輕唱起了「哭沙」。那沙,就是往日與愛人一道在那洲上漫步時帶回,怎不觸物生情!
[分析]以女子一日之生活為線索,可想像日日如此,其哀怨可知。從時間上,從早到晚;從空間上,從眼前之洲到極目之遠帆;從情緒上,從希望到失望;從程度上,從一帆到千帆,從每一帆之小失望到黃昏之最後之失望,氣氛渲染到高潮,然後以舊游之處結束。
[結論]莫讓愛你的人總是在等待、總是空等待。
憶江南◎懷舊 李煜 (南唐後主)
〔題考〕 本調原名[望江南]。【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故亦名[謝秋娘]。白樂天作[憶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憶】,自注雲:「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見【碧雞漫志】)於是又名[江南好],[江南憶];而[憶江南]本名,亦以此而起。此外劉禹錫詞,首句作「春去也」;皇甫松詞,有「閑夢江南梅熟日」之句:因又名為[春去也]、[夢江南]、[望江南]。而【全唐詩】於李後主[憶江南]注又名[歸塞北];萬氏【詞律】,又有[夢江口]之名。至梁武帝與沈約之[江南弄]各曲,或以為亦[憶江南]之別名;此調異名,可謂伙矣。
〔作法〕 本調二十七字。首句為三字句。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為平起平韻之七字句。第五句句法與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此調三、四兩句,其句法全與平起七言詩中之頷聯無異;是以作者多用對偶,以求工整,歷來詞家,正多其例也。
多少恨,
○⊙● (句)
昨夜夢魂中。
⊙●●○△ (平韻)
還似舊時游上苑,
⊙●⊙○○●● (句)
車如流水馬如龍,
⊙○⊙●●○△ (協平韻)
花月正春風。
⊙●●○△ (協平韻)
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詞賞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①。日出江花紅勝火②,春來江水綠如藍③。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古語雲,言而無文,行而不遠。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流芳百世,那麼這寥寥數語,文在何處?如何能「行」如此之遠呢?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里也可見端倪,「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像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既是「能不憶江南」,那麼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麼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麼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於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一副畫面。一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也許,月中桂子只是傳說,那麼錢塘潮奇觀確實是存在的。尋桂子不一定能尋到,潮頭卻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極深的景觀。錢塘江自杭州東南流向東北,至海門入海。錢塘潮每晝夜從海門湧入,異常壯觀。錢塘潮在每年中秋後三日潮勢最大,潮頭可高達數丈,正因為如此,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捲雲擁雪的潮頭了,趣意盎然。上句寫跑去寺里尋找那美麗的傳說,下句寫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錢塘潮,一動一靜,從中我們可以一窺作者內心蘊涵的種種心理活動,也許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難忘。
第三首,寫的是蘇州。吳酒一杯春竹葉,也許有人會說,竹葉青並非是吳酒啊,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並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瓮頭竹葉經春熟」的說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時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類。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也許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於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吧。十多年後,他在洛陽,回憶起當年飲酒觀舞,不禁嘆道:「早晚復相逢?」。早晚,是當時的口語,意思就是何時。
三首詞,從今時,憶起往日,最後又回到今天,從洛陽到蘇杭,從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時間,空間都有極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撫今追昔,無限深情地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滿足。而我們今日讀此詞,則因為白居易的出色描寫,也能得到某種精神滿足,不知當時白居易是寫給自己回憶的,還是留待後人欣賞的.
第一首注釋:
①諳:熟悉
②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③藍:藍草,葉子可以提煉藍色的染料。這里用藍草的顏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簡單的意思: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光我曾經很熟悉。日出時,江邊的紅花顏色鮮艷勝過火焰,春天來了,江水綠如藍草。能不想念江南?
憶江南
--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凝舉袂,
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這首詞原有作者自註:"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樂天春詞,即指白居易〈〈憶江南〉〉詞。
這是一首傷春詞,首兩句感嘆洛城春去,寫人與春天的惜別之情;中間兩句,擬人的手法寫樹木花草與春天的惜別之情:弱柳隨風舞動,彷彿揮袖傷別;蘭草沾著露水,彷彿灑淚辭春。最後一句是「曲終奏雅」,一語道出:面對此情此景,即使獨坐也要發愁。
在短短的五句話中,能寫出這么深厚的情感,是很不容易的。清人況周頤稱這首詞為"流麗之筆",簡潔明快確實是劉禹錫小詞的一大特色。
點評:
唐賢為詞,往往麗而不流,與其詩不甚相遠也。劉夢得憶江南「春去也」雲雲,流麗之筆,下開北宋子野、少游一派。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謂「風流高格調」,其在斯乎?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賞析
憶江南詞三首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②;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④, 郡亭枕上看潮頭⑤。
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⑥;
吳酒一杯春竹葉⑦, 吳娃雙舞醉芙蓉⑧。
早晚得相逢⑨!
[注釋]
①憶江南: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訶體之一。 ②諳(ān庵):熟悉。 ③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④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 「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 ⑤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 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⑥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岩山上。 ⑦竹葉:酒名。⑧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⑨早晚:猶言何時。
[賞析]
這三首詞當是詩人卸蘇州刺史任,回到洛陽以後所作。
詩人早年因避亂來到江南,曾經旅居蘇、杭二州。晚年又擔任杭、蘇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也與那裡的人民結下了深摯的友誼,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後,仍然戀戀不已。這三首《憶江南詞》就是這種心情下的產物。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以後文人詞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這三首詞既是各自獨立成篇又是互為聯系的,必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分析。
第一首攝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盎然,色彩艷麗。「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刻畫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紅得勝過火焰。表現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次句說「春來江水綠如藍」。春水盪漾,碧波千里,詩人更誇張地形容它比藍草還要綠,這深濃的碧綠色,與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發,便覺更加絢麗奪目。詩人敷彩設色,用色彩明艷的詞藻,很好地顯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態,像作者這樣長期居住在蘇杭的人自然是「能不憶江南!」即便素未到過江南的人也會急欲一睹為快。
如果說第一首是對江南春色的客觀的把握,總體的描繪,來表明「江南好」,那麼第二、三首便是通過突出描繪蘇、杭這兩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江南好」了。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說。《南部新書》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可見這寺中月桂的說法不過是寺僧自神其說而已。但是,生活真實不等於藝術真實,作品運用這一傳說,意在表達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了詩人浪漫的想像,我們眼前彷彿現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觀。詩人通過對當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後一首是描繪蘇州之美。蘇州有當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景名勝古跡,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想到那在風中沉醉的荷花。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令人無比神往。
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開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結,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使人讀其詞而直欲奔向江南實地觀覽一番。
古詩今譯 :
江南是個好地方,那裡的風景我熟悉。日出時,江邊紅花比火還紅艷,春天裡,一江綠水彷彿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
拜託給點分
⑵ 《憶江南》白居易唐詩注釋翻譯及其賞析
原文
憶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好,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麼的熟悉。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注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
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創作背景
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此詞在公元837年(唐文宗開成二年)初夏作於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
鑒賞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詩其第一首,作者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
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於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於洛陽的《魏王堤》七絕雲:「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花發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但即使春天已經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心深處贊嘆「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後,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余情搖漾,凌空遠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⑶ 中秋節關於荷花的詩句
1.中秋荷花的詩句
荷花詩句【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2.中秋荷花的詩句
荷花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3.「中秋荷花」的詩句有哪些
1、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元·朱庭玉《天凈沙·秋》
意思:庭院前落盡了梧桐的葉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當日的風姿。
2、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五代·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意思: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零,深秋的西風拂動綠水,使人愁緒滿懷。
3、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宋·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意思:清秀稀疏的樹影環繞著十里橫塘,入晚的荷芳幽靜獨立散發著芳香。
4、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唐·李白《淥水曲 》
意思:荷花姿態嬌媚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卻愁壞了我這個搖船人。
5、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唐·盧照鄰《曲池荷》
意思: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6、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唐·王昌齡《采蓮曲》
意思: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7、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唐·李商隱《贈荷花》
意思: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8、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宋·歐陽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意思: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後清香繚繞,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9、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唐·杜甫《狂夫》
意思:和風輕輕擁著翠綠的竹子,秀美光潔,飄雨慢慢洗著粉紅的荷花,陣陣清香。
10、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唐·杜甫《宿贊公房》
意思:陰雨撂荒了您深院的菊花,嚴霜欺倒了半池蓮影。
4.有關於菊花,中秋,蓮花的詩句
【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
憶對中秋丹桂從(一剪梅·中秋元月)
中秋佳月最端圓。(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中秋月·中秋月)
【菊花】: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庄)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九月十日即事)
斗萬花樣巧,深染蜂黃。(惜黃花慢·菊)
山棠紅葉下,岸菊紫花開,(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蓮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蓮花)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采蓮)
世間花氣皆愁絕,恰是蓮香更惱人。(黃子陂·荷花)
望採納!
5.描寫"中秋與荷花"的古詞或新詞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南朝齊·蕭愨《秋思》 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元·薩都刺《過高郵射陽湖雜詠九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唐·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唐·竇鞏《秋夕》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唐·來鵠《偶題二首》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南唐·李璟《浣溪沙》 園翁莫把秋荷折,因與游魚蓋夕陽------宋·周密《西塍廢園》(又《西塍廢圃》) 綠荷多少夕陽中。
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宋·秦觀《虞美人》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楊萬里《秋涼晚步》采 蓮 曲 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 隱約花紅點點連。
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詠 荷 詩 江 洪 澤陂有微草, 能花復能實。
碧葉喜翻風, 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 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 應與飛蓬匹。 古風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艷且鮮。
秋花冒綠水, 密葉羅青煙。 秀色粉絕世, 馨香誰為傳? 坐看飛霜滿, 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 願托華池邊。 詠 芙 蓉 南朝梁 沈約 微風搖紫葉, 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 待我泛紅光。 芙 蓉 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 水外橋邊小竹門。
照影自驚還自惜, 西施原住薴蘿村。 采 蓮 曲 隋 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 解纜自相催。
汗粉無庸拭, 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 船進倚荷來。
藕絲牽作縷, 蓮葉捧成杯。 夏 歌 南朝 梁 蕭衍 江南蓮花開, 紅花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 藕異心無異。 采 蓮 曲 南朝梁 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 戲采江南蓮。
蓮香隔浦渡, 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 柄曲自臨盤。
露花時濕釧, 風莖乍拂鈿。 折 荷 有 贈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 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 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 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 悵望涼風前。 青 陽 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 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 上有並頭蓮。 賦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陳 祖孫登 浮照滿川漲, 芙蓉承落光。
人來間花影, 衣渡得荷香。 桂舟軾不定, 菱歌引更長。
采采嗟離別, 無暇緝為裳。 越 女 唐 王昌齡 越女作桂舟, 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 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 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 顏色何如妾。 子夜吳歌(其二) 唐 李 白 鏡湖三百里, 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歸去越王家。 藍兔兔回答。
6.描寫荷花的詩句
你是要做什麼啊?是名人的還是自己寫?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采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7.描寫荷花的詩句大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西洲曲》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紫菱洲歌》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折荷有贈》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子夜吳歌·夏歌》
白蓮種山凈無塵,千古風流社裡人《東林寺》
下有青污泥,馨香無復全《京兆府栽蓮》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晚泊江鎮》
更多精美詩詞素材,可以掃我頭像,或者進我網路空間hi..com/ohmaigod,希望能夠幫到你~
8.描寫荷花的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花】 清. 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9.含有荷花的詩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采蓮曲》)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白居易《憶江南》 )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白居易《寄韜光禪師》)
芙蓉泣露坡頭見,桂子飄香月下聞.(虞儔《有懷漢老弟》)
⑷ 憶江南 (白居易) 譯文是
1、譯文
其一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遊玩天竺寺尋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賞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其三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2、作者:唐代白居易
3、原文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4)憶江南荷花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餘年,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二、賞析
《憶江南三首》的第一首詞總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艷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描繪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驗證「江南好」,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憶念之情。
第三首詞描繪蘇州之美,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憶念與嚮往。這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⑸ 憶江南古詩全文及翻譯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下面是憶江南古詩全文及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背景知識】
白居易,字樂天,他主張寫詩要反映現實,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李白、杜甫一起被稱為“唐代三大詩人”。
白居易年輕時曾經漫遊江南,又在杭州和蘇州擔任過官職,對江南相當了解,也非常喜歡和留戀。後來,他回到洛陽,經常思念曾經生活過的江南,就通過寫詩抒發這種情感,《憶江南》寫了三首,這是第一首。
詞句注釋
⑴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⑵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⑶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⑷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⑺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岩山上。
⑻竹葉: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文選·張協〈七命〉》:“乃有荊南烏程,豫北竹葉,浮蟻星沸,飛華蓱接。”
⑼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文選·枚乘〈七發〉》:“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干、吳娃、閭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詞泛指吳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猶言何日,幾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嘗有甲設宴席,請乙為賓;而旦於公庭見乙之子,問之曰:‘尊侯早晚顧宅?’”
白話譯文
其一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遊玩天竺寺尋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賞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其三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賞析
作者寫對江南的回憶,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艷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⑹ 《憶江南》古詩全文
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共是三首: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這三首《憶江南》詞,為我們展示出美麗的水鄉江南勝境,成為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作。但是,如果僅僅只是讀到作者描繪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是對江南的美好回憶,喚起人們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這是不到位的,我們不僅要看到這是寫景的佳作,更應該看到這三首《憶江南》中深一層的內涵。 想一想他到底在憶什麼。 白居易於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至長慶四年(公元824年)為杭州刺史,寶歷元年(公元825年)為蘇州刺史,但只幾個月就因眼疾回到洛陽。也就是說白居易在江南待的時間最長的就是杭州。這三首詞是白居易67歲時的回憶之作。白居易的杭州為官,最為自豪的是他的政績,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治水。一個當上了官的讀書人,能夠將自己的所學造福於民,這是白居易人生的最好的落實,回憶這些,是作者最大的慰藉。三首《憶江南》中,字面雖然寫的是景,但是處處隱約透出作者對為政江南,特別是在杭州時的得意與自豪。 正如詞中所說的,三首《憶江南》是有「最憶」與「其次」的,是有順序的。 第一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排在「最憶是杭州」之前,雖不說是「最憶」,但是位置已經是列在最先了。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這是說自己時時惦記著江南。這里的「江花」之「江」,我們不應該老實地理解為河流或是長江、錢塘江。紅勝火的花應該是荷花,流動的江水中是無花的;綠如藍的水,不應該是流動的江水,而應該是湖水。這首詞寫的其實是西湖。 將西湖之憶放在最先,時時掛念,除了西湖之美,主要原因應該是,回首當年帶著杭州人民對西湖的治理。白居易對西湖的感情,在他的詩中經常有所流露。在杭州時,他曾帶領百姓修築湖堤,蓄水灌田千餘頃;並疏浚城中水井,以利飲用。至今西湖還為我們留下了不少關於他的傳說。如果僅留戀的是紅勝火的花、綠如藍的水,那樣就成了閑夢的江南,那就是遊客的江南了。白居易的江南,留有他的播種,留有他的心血,這樣的江南之憶,實是收獲果實一樣的品味。 第二首說的是「最憶是杭州」,卻放到了第二位,排在了西湖之後。「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其實這算不上寫景,實際是寫人,是寫自己,是寫自己工作後的業餘生活。公務之餘行走於山寺路上,毫無負擔地賞月;案牘之暇屈肱側卧,心境平和地看潮,這是身體的休息,更是心理的放鬆。這種緊張之後的解放,閑極無聊的散人是不可享受到的;這種工作之餘的坦然,是刮地三尺的貪官絕不會有的。這些追憶中,流露著安寧、閑適與坦然。這實在是對杭州之任的自我欣賞。 第一首寫的是江南人司空見慣的荷花、綠水,第二首寫的是公餘的愜意,只有第三首「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寫的是蘇州,寫了酒,寫了歌舞,寫到了真的文人騷客的江南。但是,三首之中,也就這首最是「其次」,最少有人稱道。究其原因,就是只有娛樂,少了前面兩首的那種真情。白居易任職蘇州,只有幾個月,就因眼疾而離開,他想在蘇州繼續杭州事業的想法沒能實現。他離蘇州時,郡中士民涕泣相送,這是對他杭州政績與人品的褒揚,同時也為他不能為蘇州百姓做主痛心。 白樂天二十多歲就中了進士,從此游泳宦海,幾上幾下,幾經波折。唯杭州之任最少羈絆,最有作為。一心治國平天下的他,能夠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回憶起來,收獲的自然是甜甜的慰藉與溫馨。而當官不為民做主的貪官、昏官,即使心如鐵石,也難免有負罪的恐懼,他們是不會有這樣的平和而美麗的回憶的,寫寫山水花月已經不錯了,斷不可能寫出白居易一樣的江南深情。 來源:群文天地
⑺ 《憶江南》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首詩表達詩人對江南的喜愛,描繪了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
原文:憶江南詞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譯文: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逢。

(7)憶江南荷花擴展閱讀:
第一首攝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盎然,色彩艷麗。「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刻畫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紅得勝過火焰。表現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次句說「春來江水綠如藍」。
春水盪漾,碧波千里,詩人更誇張地形容它比藍草還要綠,這深濃的碧綠色,與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發,便覺更加絢麗奪目。詩人敷彩設色,用色彩明艷的辭藻,很好地顯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態,像作者這樣長期居住在蘇杭的人自然是「能不憶江南!」
那麼第二、三首便是通過突出描繪蘇、杭這兩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江南好」了。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說。作品運用這一傳說,意在表達杭州的非同凡俗。
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了詩人浪漫的想像,我們眼前彷彿現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觀。詩人通過對當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後一首是描繪蘇州之美。蘇州有當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景名勝古跡,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想到那在風中沉醉的荷花。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令人無比神往。
⑻ 憶江南詞三首原文_翻譯及賞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唐代·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憶江南詞三首唐代 :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樂府 , 寫景 , 地名春天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逢。
創作背景
賞析二
這三首詞既是各自獨立成篇又是互為聯系的,必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分析。
第一首攝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盎然,色彩艷麗。「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刻畫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紅得勝過火焰。表現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次句說「春來江水綠如藍」。春水盪漾,碧波千里,詩人更誇張地形容它比藍草還要綠,這深濃的碧綠色,與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發,便覺更加絢麗奪目。詩人敷彩設色,用色彩明艷的辭藻,很好地顯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態,像作者這樣長期居住在蘇杭的人自然是「能不憶江南!」即便素未到過江南的人也會急欲一睹為快。
如果說第一首是對江南春色的客觀的把握,總體的描繪,來表明「江南好」,那麼第二、三首便是通過突出描繪蘇、杭這兩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江南好」了。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說。《南部新書》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可見這寺中月桂的說法不過是寺僧自神其說而已。但是,生活真實不等於藝術真實,作品運用這一傳說,意在表達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了詩人浪漫的想像,我們眼前彷彿現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觀。詩人通過對當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後一首是描繪蘇州之美。蘇州有當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景名勝古跡,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想到那在風中沉醉的荷花。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令人無比神往。
賞析
第一首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於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杜甫寫景,善於著色。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諸句,都明麗如畫。而異色相映襯的手法,顯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學習,如「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秋思》)、「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題岳陽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正月三日閑行》)諸聯,都因映襯手法的運用而獲得了色彩鮮明的效果。至於「日出」、「春來」兩句,更在師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明媚的春光里,從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藍葉那裡吸取顏料,兼用烘染、映襯手法而交替綜錯,又濟之以貼切的比喻,從而構成了闊大的圖景。不僅色彩絢麗,耀人眼目;而且層次豐富,耐人聯想。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於洛陽的《魏王堤》七絕雲:「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花發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但即使春天已經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心深處贊嘆「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後,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余情搖漾,凌空遠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後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性。後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如果說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麼,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
作者很愛西湖的春天,他在詞里偏偏不寫杭州之春,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復。他寫杭州之秋,一寫靈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山寺月中尋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邊的靈隱寺。這座古剎有許多傳說,有的還蒙上一層神話色彩:傳說靈隱寺的桂花樹是從月宮中掉下來的。作者曾在寺中賞月,中秋節桂花飄香,那境界使他終身難忘。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境,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然而,詞人回憶杭州還有另一種境界使人難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頭」,錢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觀,潮頭可高達數丈,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捲雲擁雪的潮頭了,顯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頭」,以幽閑的筆墨帶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熱愛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後,又產生了「何日更重遊」的願望。
第三首詞在思想藝術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寫到歌舞生活,因而許多選本都不介紹它。其實它在寫法上也並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前兩首詞雖然也寫到人,但主要還是寫景。第三首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吳酒一杯春竹葉一句,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並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瓮頭竹葉經春熟」的說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於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作者不是縱情聲色的人,他欣賞的是吳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陽後說:「早晚復相逢。」
這三首詞,從今時憶往日,從洛陽憶蘇杭。今、昔、南、北、時間、空間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頭兩句,都撫今追昔,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每一首的中間兩句,都以無限深情,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結句呢?則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記憶有一天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因此,整個組詞不過寥寥數十字,卻從許多層次上吸引讀者進入角色,想像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經歷的各種情境,體驗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現的各種精神活動,從而獲得尋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唐代·李白《俠客行》俠客行
唐代 :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樂府 , 寫人 , 贊頌猖狂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唐代·陸龜蒙《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 樂府音樂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至此腸斷彼心絕。雲鬟綠鬢罷梳結,愁如回飆亂白雪。去年寄書報陽台,今年寄書重相催。 東風兮東風,為我吹行雲使西來。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唐代·李白《久別離》
久別離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
至此腸斷彼心絕。
雲鬟綠鬢罷梳結,愁如回飆亂白雪。
去年寄書報陽台,今年寄書重相催。
東風兮東風,為我吹行雲使西來。
待來竟不來,落花寂寂委青苔。 樂府 , 女子思念
⑼ 《憶江南》(其二)描繪的景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憶江南》(其二)描繪的景色,是描繪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驗證「江南好」,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的憶念之情;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是:在杭州天竺寺尋找中秋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賞錢塘江大潮。
⑽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
憶江南是唐朝白居易晚年所作,為追憶青年時期,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下面我為大家帶來憶江南白居易古詩三首,供大家參考!
憶江南 -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庭枕上看潮頭。何日復重遊!
憶江南 - 其三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何日復相逢!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遊玩天竺寺尋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賞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解析
第一首「能不憶江南」,那麼杭州這個白居易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是什麼給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麼看起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很有興趣去拾它幾顆,也似多次去靈隱寺尋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賞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詩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氣質,在八月桂花暗飄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連桂叢,時而舉頭望月,時而俯首細尋,看是否有桂子從月中飛墮於桂花影中。這是何等美麗動人的一副畫面。一個尋字,而情與景合,意與境會,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第二首詩中「山寺月中尋桂子」是引用了一個傳說,傳說中秋節晚上可以在寧靜的寺院里聽到月亮上桂花飄落的聲音。第三首詩中「吳宮」指蘇州,「吳娃」指蘇州的美女。這詩是說蘇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第三首,寫的是蘇州。吳酒一杯春竹葉,也許有人會說,竹葉青並非是吳酒啊,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並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瓮頭竹葉經春熟」的說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時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類。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也許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於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吧。十多年後,他在洛陽,回憶起當年飲酒觀舞,不禁嘆道:「早晚復相逢?」。早晚,是當時的口語,意思就是何時。
賞析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太原(在今山西省)人。他是唐代僅次於李白、杜甫的偉大詩人,詩歌成就很高,對詞的發展也有貢獻。
這首《憶江南》是他晚年在洛陽寫的,詞中充滿了他對江南生活的親切回憶。
江南,指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包括今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憶江南》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首尾是詠嘆江南景物的美好,三四兩句描寫錢塘江的景色,色彩絢麗,令人嚮往。「風景舊曾諳」,「諳[ān]」,熟悉。這句的意思是說,那裡的風景作者過去就很熟悉。白居易做過杭州、蘇州的地方長官。他關心當地人民的疾苦,熟悉那裡的山水草木。拿杭州來說,那裡繞城的荷花、拂郭(城)的松樹、畫圖似的西湖、奇特的錢塘江大潮、碧線毯一般的稻田..都曾寫入他的詩篇。這一切是那麼美好,使他難以忘懷。他記得,在春天的早晨,他徘徊江邊,看著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日出江花紅勝火」,江邊的春花沾滿了露水,本來就很可愛,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紅艷得勝過了火焰。江花,即江邊的花朵。「春來江水綠如藍」,「藍」是一種蓼[liǎo]科植物,葉子含藍汁,可以制深藍色的染料藍靛[diàn]。春天的水色綠得象藍靛,這是一個很貼切很生動的比喻。它寫出了春水的色澤和深度,這些比喻都好在真切地寫出了自然景物的美。「能不憶江南」是用設問的語氣來作肯定的結論。讀到這里,熱愛祖國錦綉河山的人們,彷彿聽到了作者贊美的聲音,感覺到了他的激動,很自然地也會產生一種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