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洛麗塔海棠

洛麗塔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9-24 06:03:37

Ⅰ 洛麗塔是什麼的 電影人物一樹梨壓一海棠是怎樣的電影

《洛麗塔》又名《一樹梨花壓海棠》,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亂倫戀情。在大學里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人過中年,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電影根據著名的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波科夫的同名小說《洛麗塔》改編。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圓買下了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相當客觀的數目。

在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准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勃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了夫婦。但沒有一個人喜歡這個結尾,於是庫布里克決定在不違反審查委員會標準的原則下,盡可能的終於原著。而其中對審查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妥協就是電影中的洛麗塔的年齡要比小說的12歲大。

1962年電影怪才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了納博可夫最具爭議性的小說《洛麗塔》。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這部電影里利用他獨有的黑色幽默和對納波科夫小說的深刻理解,試圖探討一個關於性慾的混亂與迷惑的主題(在37年後他又在《大開眼界》中再次回歸這個主題)。

十幾歲的洛麗塔成熟美麗,天性中有一種野性的味道。她討厭母親那一套清規戒律,從沒想做個因循守舊的淑女。處於青春期的她似乎在無意間勾引繼父,對誰都沒真感情,更是無心學業……當時的美國社會一片正氣,根本不接受這個站沒站樣、坐沒坐樣的洛麗塔,她簡直就是個異種。全美不止禁了電影,還把小說也列為禁書。

時光荏苒,社會上像洛麗塔一樣的問題女孩越來越多,90年代末,洛麗塔和40歲的繼父的畸形戀再次被搬上銀幕,沒想到新版彩色的洛麗塔依然如舊,在電影院,她還是坐沒坐樣,把腿翹到前排座椅上。直到今天,「洛麗塔」還是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就象她高高翹起的腿,永遠被視為「有傷風化」。

雖然小說《洛麗塔》1953年一經問世便遭各方非論。但是1962年搬上銀幕的電影《洛麗塔》則拍得含蓄而優美,黑白片的形式也使這個聳人聽聞的故事朴實了許多。片中並無過份的激情場景,甚至有評論認為該片有些「兒童化」。庫布里克巧妙地運用指甲油、門等一系列小道具,以柔和的燈光來描述這個亂倫故事。庫布里克並未將故事的主題訂為小說原作的「天真的墮落」和「世俗的強大」,而是以唯美的方式強調了主人公境遇的可笑與荒謬。

雖然扮演洛麗塔的演員有些成熟過頭,但演員的表演還是到位的。庫布里克以一種帶有喜劇意味的正劇的方式,再次展現了他影片中永恆的主題:人性在有規則社會中受到的壓迫。

Ⅱ 「一樹梨花壓海棠」什麼意思

「一樹梨花壓海棠」的意思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說法。其中,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梨花是白色的,海棠是紅色)。

「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一樹梨花壓海棠》,用來調侃好友張先在八十歲時迎娶十八歲小妾。

「一樹梨花壓海棠」也是影片《Lolita》的中文翻譯,其它譯名《洛麗塔》。《洛麗塔》是由阿德里安·萊恩執導,傑瑞米·艾恩斯、多米尼克·斯萬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9月25日在美國上映。

(2)洛麗塔海棠擴展閱讀:

蘇軾所作的《一樹梨花壓海棠》背後的故事

蘇軾的好友張先活了八十八歲,娶了十八歲的小妾之後僅僅只活了八年,但是讓人驚訝的是,小妾八年為他生了兩男兩女。張先死的時候,小妾哭的死去活來,幾年之後也鬱郁而終。

影片《一樹梨花壓海棠》

影片《一樹梨花壓海棠》改編自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的情愛故事。1999,獲得第8屆MTV電影獎最佳吻戲提名,獲獎者:傑瑞米·艾恩斯、多米尼克·斯萬 。

Ⅲ 為什麼洛麗塔要翻譯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呢

梨花」壓「海棠」,歷來用於比喻老夫少妻,「梨花」為白色,喻指銀發白須的年老丈夫;「海棠」為紅色,喻指紅顏年少的妻子。
「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典故--北宋著名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Ⅳ 《洛麗塔》為何又叫《一樹梨花壓海棠》

《一樹梨花壓海棠》想出這個中文翻譯名的人有幾分天才的惡趣味。和另一部經典譯製片《魂斷藍橋》一樣,很少有譯名能如此具有中國特色同時又如此和劇情相貼切。只是,《魂斷藍橋》如同「藍橋會」的故事一樣凄美,而「一樹梨花壓海棠 」,聞者不免總能感到千年前那位天才詞人帶點點壞心的調侃,同時有種香艷曖昧的意味。
「一樹梨花壓海棠」典自宋代蘇東坡嘲笑好友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的調侃之作。據說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東坡就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之後,「一樹梨花壓海棠」成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說法

Ⅳ 《洛麗塔》:一樹梨花壓海棠,每朵海棠都像你

一直格外鍾情忘年戀。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愛而不得,柔腸百轉,凄美不可方物。

你發現沒,所有那些我們曾深深眷戀卻沒能得到的,都成了窗前那一道清冽如水的白月光,漫漫人生路上,明亮了多少個輾轉無眠的長夜。

水中月,霧中花,之所以美好,在於其永不可得。

好比,五月陽光下那個笑容清淺聲音干凈的格子衫少年;

好比,桃花樹下青絲如瀑巧笑倩兮的長裙少女;

好比你兒時曾瘋狂的渴望卻支付不起的美少女戰士或游戲卡帶……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就該明白,這是一種怎樣深沉又復雜的感情,或者說是——執念。我們永遠丟不掉過去尤其是兒時經歷對個人的影響,無論好的還是壞的,不管你是樂意或是抗拒。

可世上有些東西,註定只能屬於過去,歸於記憶,留在心底那個最柔軟的有山有水有明月的角落,化作春泥,滋養一方靈府。

有的人偏偏不信邪,非得把本該塵歸塵土歸土的扯出來,握在手裡,好像這樣就能在生命的無涯荒野中貪得一晌安穩,哪怕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就比如,《洛麗塔》的男主,故事的自述者亨伯特先生,一個大學教授兼作家,表面光鮮且道德高尚的中年男子。

十幾歲,情竇初開的年紀,愛上了一個美麗嬌柔的小姑娘,安娜貝爾。兩人難解難分之時,她卻因病早夭。

這朵凋零的小海棠啊,在他心裡埋下了一粒種子,從此,歧途末路,永無回頭之日。

如果不是在黑茲太太家遇見了那個叫阿洛的小姑娘,不知道亨伯特的後半生會不會在尋尋覓覓中,卻過得比較安穩?我們不得而知。

只知道那一天,後花園,陽光沐浴的一塊草墊上,半裸著,跪著,十二歲的阿洛,蜂蜜樣的肩膀,栗色的頭發,水花淋濕了她的衣服,剛剛發育卻不成熟的小身體姿態盡顯,一回眸,對上一張痴痴呆望的臉,那眼神,冷淡不屑中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撩撥,勾的人心神盪漾。

「那是我的洛」,黑茲太太說,「這些是我的百合花。」

「是的,它們很美,很美。」一眼萬年。

若干年前埋下的那顆種子,就在這一瞬間,破土而出,開出花兒來。洛麗塔是安娜貝爾的影子嗎?要我說,不是的。

愛上阿洛,確是因了兒時遺留下的那一道床前明月光,要不是他曾在一個夏天愛上了那個女童,可能從來也不會有什麼洛麗塔。

只不過,片刻之後,她就成了完完整整原原本本的洛,一個無可替代的,有血有肉,鮮活的,躍動著,撩撥著人心弦的那個小妖精,像罌粟一般,浸入骨髓,令人著迷,沉淪,難以自救。

所以,准確的說,阿洛才是那朵真正的小海棠花,更是一個能抓到的實物,而不是只停留在記憶之中的虛幻泡影。

自打遇見阿洛起,故事的前半段,整個沉浸在一個中年老男人對這個十二歲小女孩兒露骨又無趣的意淫當中。

如果不是之前看過兩個版本的電影,又對這部小說執念頗深,急切期待著後面的高潮,說實話,我真的是差點就棄書而逃。

表面上看,無非就是一個性變態者喋喋不休地追述自己慾望歷程的所有細枝末節,這大概也是這本書問世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明珠暗投的原因。書稿問世後,先後曾遭到四位美國書商的拒絕,在歐洲出版後,仍然無聲無息地與《羅賓遜的性生活》《直到它叫春》之類的色情讀物為伴長達半年之久。後來《洛麗塔》的熱銷,更是一下子把這本書包括納博科夫本人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招致了更多抗議與譴責。

性與色情一直是西方藝術中源遠流長的永恆主題,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耐心地通讀過此書,就會明白《洛麗塔》絕不應歸於色情小說一類,所謂的「色情」「不道德」無非是一種用來取悅特定讀者的商業炒作。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從這本傳說中「不道德的」「藝術化的」經典著作中尋求赤裸裸的感官刺激,那麼,你恐怕會失望了。書中盡管不乏一些性描寫,可似乎總帶著一股子令人氣餒的「性冷淡」風。

結合兩部電影來看,更是如此。62年黑白版《洛麗塔》,全片沒有一個裸露鏡頭,只是開頭,一隻美麗的光腳,他耐心地塗著指甲油,隨後,在腳趾縫里溫柔的塞上一塊棉花。這樣一個鏡頭,已是讓人想入非非,足夠勾魂。

摘掉有色眼鏡,表面上淫辭淫意的背後,是一個絕症患者自顧自的無窮無盡的獨白,是一部飄忽不定、支離破碎的傷心史,他似乎試圖在蒼茫無盡的時間洪流中,抓住一棵稻草,還自欺欺人以為能守得永恆,結果,卻換來滿手的虛無縹緲,蒼涼而又絕望,僅此而已。

行文至此,我真的,忍不住要同情這個可憐的老男人。一個中年男人對十二歲小女孩近乎瘋狂的畸戀,顯然是世俗所不容的,被扣以「不道德」的帽子也是人們的慣常舉止。然而,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洛麗塔》的世界裡,藝術並不是「不道德」的,而是「非道德」的,即是在道德之外的,二者並非對立,而是完全無關,互不幹擾。

正因為這些是現實中所不容的,因而在小說的藝術領域才有了它存在的獨特價值。 就這方面而言,本書的作者納博科夫顯示出十足的冷漠不屑與藝術上的高姿態,他拒絕談藝術的社會責任,道德與否,與我無關。他甚至沒有什麼創作目的,除了那種虛構作品中被稱之為「審美狂樂」的東西,剩下的,一概不關心。

而亨伯特之所以可憐,是因為他承擔了作者所不屑的這一份道德譴責,他自甘墮落又時時刻刻處在矛盾與自責之中,他的世界單調反復,瑣碎蕪雜,你可以厭惡他,卻無法和他討論對話,在那個獨白世界裡,只有無聊的令人絕望的口角。

但世間最殘忍的懲罰,不是道德的譴責,不是前路的迷茫,而是,你所摯愛的人,因為這份愛受到傷害,恨你怨你,你心知肚明,卻無能為力。

阿洛,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無疑是這場狂熱偏執的單戀的犧牲者。

十二歲被迫失去母親,跟繼父四處流浪。白天,他是她的父親;夜晚,他是她的情人。

不過,她也不是一般人,她是洛麗塔,不算太聰明卻有些小手段的小妖精。從亨伯特到她家起,有意無意中,她就在挑逗著他,盡管她什麼都不做,她的存在本身對於亨伯特就是一種無可救葯的致命誘惑。

只是,兩人的不同之處在於,老練世故的大叔當真了,輕佻快活的小蘿莉卻只當游戲一場。

她,從頭到尾,也沒有愛過這個人,一點也沒有。

一天晚上,在他們住過的萬千汽車旅館的其中一個的洗手間里,阿洛站在鏡子前,眼神無奈、空虛又蒼涼,巴不得盡快逃離這溫暖卻變態的圈養。

他過分偏執,瘋狂的佔有欲,不允許她和其他男生約會,哪怕消失一會兒,也得調查到底,在這樣一個花兒一樣的年紀,實在讓人喘不過氣來。

她不甘被困,用拙劣的伎倆伺機逃跑。事實上,亨伯特早就看穿了,可是在阿洛面前,他毫無反擊之力。表面上,他用威逼利誘將阿洛圈養,本質上,卻是這個小妖精以勾人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著他。

阿洛一走,他的世界,顫抖著,徹底崩塌。這場無聲的博弈,兩個人都輸的粉身碎骨。

這朵溫室里的小花,終於掙脫了束縛,去經歷自己的人生。被騙,漂泊,物質上的貧窮,淪為人妻人母,一路上,她受盡挫折,吃盡了苦頭,嘗遍了生活。當然,也懂得了愛情。

一切的一切,她心甘情願。

日子過不下去了,想起向「爹爹」求助,因為她無比清楚,爹爹絕不可能丟下她不管。

當亨伯特開著那輛老爺車,來到阿洛如今的家裡,她長高了一些,挺著大肚子,多了一絲油煙氣,不再有蜂蜜色的肩膀,也丟了少女那天真撩人的風韻。可是他,卻發現那份愛遠比想像中來的堅定深沉,他愛的,哪裡是性感少女的外表與花一樣的年齡,哪裡是赤裸裸的肉慾,他愛的,是眼前這個人,這個叫阿洛已為人妻的一身煙火氣的女人,無論發生什麼,始終不渝。

他老淚縱橫,毫不責怪阿洛的背棄,只是心疼這些年她獨自在外吃的苦。如果你願意,隨時可以跟我走。不願意也沒關系,心給你,人給你,車留給你,錢和支票全給你。

然後,獨自一個人上路,帶著破碎的心,狂灌上幾瓶烈酒,去找那個拐騙你欺辱你的混蛋決一死戰。

我不禁,淚流滿面。

本質上,亨伯特和洛麗塔是一類人,這兩個人還真像親生父女。前者愛阿洛愛的近乎變態,後者為了追隨唯一心愛的劇作家更是不惜頭破血流。到頭來啊,卻都不得善終。

轟轟烈烈本就不是生活的常態,過於偏執的愛情又何曾有過太好的結局?

還記得神鵰俠侶里的李莫愁么,就因為年輕時死心塌地愛過一個陸展元,被拋棄後,性情大變,化身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更相似的還有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陸振華,因為年輕時一個逝去的愛人,從此搜集天下所有鼻子眼睛哪怕有一點與之相似的女人,娶回來做姨太太,弄得家裡烏煙瘴氣,反而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物極必反,月滿則虧。愛情啊,本來就該停留在一個剛剛好的狀態。 在我,愛,就是感同身受,是懂得之後的慈悲,是歲月年深日久漸漸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一切水到渠成,又何必瘋狂的佔有?人與人之間,也應該保持一個能夠產生美的剛剛好的距離,無論你們是怎樣的親密關系也不例外。否則,最讓你念念不忘的,怎麼總是那個電光火石卻轉瞬即逝的初戀呢?

無論怎樣,現實世界是拒絕絕對的浪漫與藝術化的理想主義的,此刻我們相守,無愧於心就好,海枯石爛那樣永遠永遠的誓言,總歸是虛幻的,故事裡看看就好。

那麼,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沒有洛麗塔,亨伯特就能免於這場生命的劫嗎?

想起余虹日記里的一句話:

戰爭中你流盡鮮血,和平中你寸步難行。我們這樣的人,註定是這樣的命運。

Ⅵ 為什麼Lolita這部電影的中文名字被翻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這部電抄影原名就是《洛麗塔》,另外一個中文譯名為「一樹梨花壓海棠」。
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蘇軾的詩詞。原文是: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是蘇軾調侃好友張先在八十歲時迎娶十八歲小妾所作的一首詩。
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
電影之所以取《一樹梨花壓海棠》這個譯名,是借用這句詩的隱喻來結合影片的劇情,象徵著電影中年長的男主愛上未成年少女的不倫之戀。
《洛麗塔》是由阿德里安·萊恩執導,傑瑞米·艾恩斯、多米尼克·斯萬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9月25日在美國上映。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與14歲少女洛麗塔的情愛故事。

Ⅶ 一樹梨花壓海棠結局洛麗塔懷孕了

是的懷孕了。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洛麗塔小說,由阿德里安·萊恩執導,傑瑞米·艾恩斯,多米尼克·斯萬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9月25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中大學教授亨博特對於女童的渴望近超乎常人可以想像,他設計圈套將十四歲的少女圈入自己的手中,她摧毀了一個少女純真的美夢,也摧毀她的一生。
亨伯特的所有的作為只為了滿足他一己私慾,他無法為自己的慾望辯解,而是一步步看著自己沉淪,甚至違心人性的慾望。將這種獸性的慾望傾泄到一個十四歲的少女。如果說慾望是原罪,但它總能讓人喪失理智一部分。看似一本正經的亨伯特卻獸性般的迷戀上了青春逼人的洛麗塔,為了和與這個少女長相廝守,甚至違背自己的意願與夏洛特結婚。只為了能夠更加靠近這個年華正值的少女。以一個繼父的身份關懷並誘奸眼前的少女。

Ⅷ <洛麗塔>和<一樹梨化壓海棠>是一回事么好象<洛麗塔>既是一本書又是一部電影

<洛麗抄塔>既是一本書又是一部電影襲,確實如此。
書作者: [美國]弗拉迪米爾·納博科夫
電影中文片名:《洛麗塔》 英文片名:( Lolita)
其他譯名:《一樹梨花壓海棠》
有兩個版本:
1962年版
導演:庫布里克
主演:詹姆士·梅森 雪莉·溫尼特 秀·里昂
長度:152分鍾
1997年版
導演:亞德里安·林恩
主演:傑里米·艾恩斯 梅蘭妮·格里菲斯 多米尼克·斯萬
長度:137分鍾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電影《洛麗塔》的又一個譯名。暗指「梨花」=上了年紀或許還有些白發的中年主人公,「海棠」=年幼的洛麗塔。
不知這種暗喻樓主有沒有明白?

Ⅸ 《洛麗塔》的電影為什麼被翻譯成《一樹梨花壓海棠》

「一樹梨花壓海棠」典出自宋代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和蘇東坡之間的一次文人間的調侃。原因是張先在80歲時娶了18歲的女子為妾,一次聚會上,作為好朋友的蘇軾做了一首詩來開玩笑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可見,「一樹梨花壓海棠」指的就是白發與紅顏,即老夫少妻,是「老牛吃嫩草」的一種委婉雅緻的說法。

《洛麗塔》又名《一樹梨花壓海棠》,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亂倫戀情。在大學里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人過中年,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電影根據著名的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波科夫的同名小說《洛麗塔》改編。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圓買下了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相當客觀的數目。

在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准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勃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了夫婦。但沒有一個人喜歡這個結尾,於是庫布里克決定在不違反審查委員會標準的原則下,盡可能的終於原著。而其中對審查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妥協就是電影中的洛麗塔的年齡要比小說的12歲大。

1962年電影怪才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了納博可夫最具爭議性的小說《洛麗塔》。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這部電影里利用他獨有的黑色幽默和對納波科夫小說的深刻理解,試圖探討一個關於性慾的混亂與迷惑的主題(在37年後他又在《大開眼界》中再次回歸這個主題)。

十幾歲的洛麗塔成熟美麗,天性中有一種野性的味道。她討厭母親那一套清規戒律,從沒想做個因循守舊的淑女。處於青春期的她似乎在無意間勾引繼父,對誰都沒真感情,更是無心學業……當時的美國社會一片正氣,根本不接受這個站沒站樣、坐沒坐樣的洛麗塔,她簡直就是個異種。全美不止禁了電影,還把小說也列為禁書。

時光荏苒,社會上像洛麗塔一樣的問題女孩越來越多,90年代末,洛麗塔和40歲的繼父的畸形戀再次被搬上銀幕,沒想到新版彩色的洛麗塔依然如舊,在電影院,她還是坐沒坐樣,把腿翹到前排座椅上。直到今天,「洛麗塔」還是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就象她高高翹起的腿,永遠被視為「有傷風化」。

雖然小說《洛麗塔》1953年一經問世便遭各方非論。但是1962年搬上銀幕的電影《洛麗塔》則拍得含蓄而優美,黑白片的形式也使這個聳人聽聞的故事朴實了許多。片中並無過份的激情場景,甚至有評論認為該片有些「兒童化」。庫布里克巧妙地運用指甲油、門等一系列小道具,以柔和的燈光來描述這個亂倫故事。庫布里克並未將故事的主題訂為小說原作的「天真的墮落」和「世俗的強大」,而是以唯美的方式強調了主人公境遇的可笑與荒謬。

雖然扮演洛麗塔的演員有些成熟過頭,但演員的表演還是到位的。庫布里克以一種帶有喜劇意味的正劇的方式,再次展現了他影片中永恆的主題:人性在有規則社會中受到的壓迫。

Ⅹ 《洛麗塔》_一樹梨花壓海棠

如你所見。

這是一部老夫少妻的故事,一段難以被世俗接受的畸戀,一部充滿慾望與誘惑的情愛電影,一場純粹的愛與背叛。

這部電影的另一個譯名:一樹梨花壓海棠。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洛麗塔」這個名詞,通俗來講大約可以概括為當下流行的「蘿莉情結」,蘿莉一詞也是由洛麗塔縮寫而來,代指高於9歲低於16歲的萌系少女。(蘿莉控真的不是戀童癖的合法別稱么!??)

原著《洛麗塔》由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於1954年創作,1955年出版後因被指「色情與畸戀」一度成為全球禁書,被評論家批為「年輕的美國強奸了衰老的歐洲」,分別於1962年與1977年被翻拍為電影作品。

1962版導演為斯坦利· 庫布里克,由於當時技術限制電影為黑白畫面,電影主題也更加側重於對這段畸形戀情的諷刺和批判。

今天要說的是1977版,由阿德里安·萊恩導演,傑瑞米·愛恩斯、多米尼克·斯萬主演。多米尼克·斯萬飾演的洛麗塔是一位美國的12歲少女,年輕,美麗,充滿妖精般邪魅的誘惑。傑瑞米·愛恩斯則飾演有著戀童癖的大學教授亨伯特,在遇到洛麗塔後陷入了無盡的慾望,最終走向滅亡。

洛麗塔。

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

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

但只需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

初遇與淪陷

來自英國的亨伯特接受了美國比爾茲利大學的教職,在開學前的假期決定到叔叔家完成新書。但由於叔叔的房子失火,亨伯特被安排在一位名為夏洛特·海茲的寡婦家暫住。海茲是一位風韻猶存的俏寡婦,對風度翩翩的英國紳士亨伯特一見鍾情,喋喋不休的對亨伯特說著話,亨伯特窘迫的找了借口准備離開。

在花園里,海茲為亨伯特介紹了自己的女兒——洛麗塔。此時洛麗塔穿著一件接近膚色的短裙趴在草地上,花灑淋濕了洛麗塔的衣服凸顯出少女還未成熟的身體曲線。翻看雜志的少女察覺到陌生人的注視,抬起頭來明媚一笑。

亨伯特淪陷了。

一切始於亨伯特14歲時。亨伯特剛剛有了初戀女友,並在朦朧中發生了關系。但女友的意外身亡極大的刺激了亨伯特,導致亨伯特從此患上戀童癖,未成年少女的身體對亨伯特來說像毒品一樣充滿誘惑。

為了洛麗塔,亨伯特留下了。

迷戀與墮落

在與洛麗塔母女相處的日子中,亨伯特靜靜的觀察著洛麗塔。這個懵懂無知的少女,是美國年輕女孩性格與行為上的縮影,叛逆、張揚、自以為是。海茲在子女性格調查中用以下十個詞來形容她的女兒:尋釁生事的、吵吵鬧鬧的、愛找岔子的、多疑的、不耐煩的、動輒生氣的、愛打聽閑事的、無精打採的、不聽話的和固執的。可見洛麗塔的叛逆與母女關系的不融洽。

對於亨伯特的到來,洛麗塔並沒有太多的遮掩與改變,反而無形中對亨伯特散發著致命的誘惑。

她赤裸著腳跨過正在看報的亨伯特;

虛掩著衛生間的門如廁;

坐到亨伯特腿上把嚼過的口香糖粘在他的日記上;

肆無忌憚的接近亨伯特並產生肢體接觸,曖昧的動作刻意的勾引著亨伯特。她對自己的魅力一無所知,又彷彿懂得一切。正如亨伯特所說:是她先勾引我的。在海茲把洛麗塔送去寄宿學校前,洛麗塔沖回房間親吻了亨伯特。在這里洛麗塔純粹只是帶著孩子般的好奇與玩心,並沒有付出感情。在兩人的感情中洛麗塔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卻從未用過心。

此時的亨伯特盡管已經陷落,但依然帶著成年人的自製力與道德的約束,他只是把一切寫在了日記里。為了留在洛麗塔身邊,亨伯特與海茲結婚了。從這里開始,亨伯特開始在慾望中迷失。

婚後的海茲一心愛著亨伯特,卻在亨伯特的日記中得知的真相。海茲傷心欲絕,憤怒的寫信給友人,在寄信的途中死於車禍。而海茲在信中還盼望著,冷靜一段時間後就找機會與亨伯特復合…

得知海茲死訊的亨伯特燒掉了海茲的信件,同時也燒掉了自己的良知與道德。他迅速收拾好行李,去寄宿學校開心的接回洛麗塔,欺騙洛麗塔海茲只是病了,隨後帶著洛麗塔開始了私奔之旅。

在下榻的酒店裡,妖媚一般的洛麗塔吸引了色情作家奎爾蒂的注意。也是在這家酒店,洛麗塔主動和亨伯特發生了關系。但亨伯特只是洛麗塔無聊時的一個消遣,對此他並不自知。

背叛與毀滅

對於洛麗塔的任性亨伯特始終有求必應,但洛麗塔卻對必須依附於亨伯特生存產生了厭倦與不滿,開始找尋理由反抗亨伯特的控制。她用挑逗獲取亨伯特的寬限,用2.5美元一次的性交易從亨伯特那裡獲取金錢,用謊言與之周旋。對此亨伯特有所察覺,但無計可施。一場激烈的爭吵後,洛麗塔完全的占據了上風,獲取了這段感情的控制權。

洛麗塔就像毒品一般掌控了亨伯特的意志,使他絕望痛苦卻難以自拔。但亨伯特的妥協沒有換來回報,洛麗塔還是逃走了,亨伯特陷入了瘋狂的尋找。

三年後,憔悴不堪的亨伯特收到了洛麗塔的來信。洛麗塔已嫁為人婦,並懷了孩子,生活的窘迫使洛麗塔希望亨伯特提供一些金錢上的資助。亨伯特變賣了所有的資產,找到洛麗塔懇求她跟他回去,但洛麗塔拒絕了。

亨伯特得知了三年前帶走洛麗塔的男人就是當初遇到的色情作家奎爾蒂。洛麗塔稱奎爾蒂是她唯一痴迷過的男人,但由於拒絕了奎爾蒂讓她拍攝色情片的要求被奎爾蒂拋棄。這使亨伯特徹底絕望了,他留下了所有的錢,帶著憤怒殺死了奎爾蒂。

最終,亨伯特被捕並在獄中去世,洛麗塔也死於難產。

這段為世人所不齒的畸戀終於結束。

世俗批判亨伯特的羞恥與不堪,認為他是引誘洛麗塔走向不倫並間接害死海茲的罪魁禍首。的確,亨伯特存在著人性的缺陷。他不愛海茲,導致了海茲的死。他戀童,作為一個有判斷力的成年人一步步將洛麗塔帶向深淵。

但是。

洛麗塔本身何嘗不是一種罪惡?她懂得操縱亨伯特的意志,懂得用身體換取所需,亨伯特的愛是她談判的資本,在不需要時可以任意拋棄。雖然亨伯特是她的繼父,但在這段感情中洛麗塔才是主人。她背後的邪惡是人們未知且難以接受的,亨伯特犧牲所有的時間、金錢、生命,換來的只是她的微微皺眉,這個少女本身就是潘多拉的魔盒。

孰是孰非世俗難以定論,但透過這段虐戀,我們看到的是人性與原罪的探尋。在所有的情色與愛意的語言下,原著作者想要描述的始終是關於「慾望」的嚴肅敘事。所有的罪惡緣起於慾望,在慾望面前亨伯特失去了所有克制與理性,淪為了洛麗塔的奴隸。

我不想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一味地譴責亨伯特,因為反省自身,我們所有人都置身於難以抗拒的慾望之中。通過這部電影,我們需要的是對於人性中原罪的認知,對於自身慾望的反省,如同伊利園中亞當與夏娃偷食禁果後得知了羞恥。

亨伯特的愛是純粹的,只針對於洛麗塔。當遭受了洛麗塔的背叛與舍棄,他依舊愛她。他在三年後找到洛麗塔時,眼前的洛麗塔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樣子。她「臃腫,蒼白,混俗,懷著別人的孩子。但我知道,就像我知道我必死無疑那樣,我愛她,勝過我所看到的所能想像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

而洛麗塔,如同妖精一般的洛麗塔。我不知道她的一生是為了什麼,只希望她的無知與墮落不會發生在你我的身上,在這樣的原罪面前,我們可以守住慾望。畢竟我們所經歷的歲月,最好的結果在於增加了智慧的同時,也學會了剋制。

原文發表在電影公眾號 仲夏聽風

微信號sumwind

熱點內容
七夕男友送禮物翻車 發布:2025-07-01 21:46:47 瀏覽:596
富順板橋櫻花 發布:2025-07-01 21:41:05 瀏覽:794
畫圖櫻花 發布:2025-07-01 21:39:58 瀏覽:711
荷花池急轉彎 發布:2025-07-01 21:13:00 瀏覽:439
緬甸野生花卉 發布:2025-07-01 21:12:57 瀏覽:134
啥角木盆栽 發布:2025-07-01 21:11:11 瀏覽:127
麗日玫瑰名城 發布:2025-07-01 20:52:56 瀏覽:929
4多花語 發布:2025-07-01 20:52:48 瀏覽:238
丁香喂豬 發布:2025-07-01 20:52:43 瀏覽:534
牡丹燕菜價格 發布:2025-07-01 20:46:12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