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五河荷花節

五河荷花節

發布時間: 2025-07-01 18:09:45

1. 中國天然湖泊中是鄱陽湖大還是洞庭湖大大多少

洞庭湖

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致、譎秘的感覺,激起人們的游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 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 、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鄱陽湖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20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史「元古代」時期,湖區為「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八九億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湖區地殼又經斷陷構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蠢澤」向南擴展,湖水進抵今鄱陽湖。在彭蠢澤大舉南侵之前,低窪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後被淹人湖中,而位於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 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傑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日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人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鍾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九江市旅遊局已將鄱陽湖上的各景點通過遊船連成一線即鄱陽湖水上旅遊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她象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遊客神遊翻陽湖。

落星石位於九江市星子縣內,與周瑜點將台相近。落星石俗 稱落星墩,縱橫各數丈,狀如星斗,鄱陽湖水有漲有落,而此石 不沒於水,相傳此石為墜落的天星,星子縣名,由此而來。 大孤山,六朝時稱「獨石」,又因其形如鞋,俗名「鞋山」。 位於九江市湖口縣以南的鄱陽湖中。相傳古時有一年青漁郎,姓 胡名春,在鄱陽湖中網到一盒,內貯明珠一顆,便欣然回家。路 中有一綠衣少女,啼哭悲切,問其故,說是丟失明珠,漁郎胡春 當即奉還,少女拜謝而去。他日,漁郎打漁時忽逢狂風暴雨,剎 時天昏地暗,正在危險之時,有綠衣少女手執明珠,為漁郎導航, 轉危為安。此少女是瑤池玉女,名叫大姑,因觸犯天規,貶於鄱 陽湖,獨居碧波之間。兩人由愛慕結成佳偶。漁霸盛泰見大姑美 貌似花,頓起歹念,但無法得手。另一方面玉帝知大姑與胡春結 為夫婦,乃派遣天兵天將捉拿大姑,漁霸盛泰也趁機加害胡春。 當大姑被劫持於空中時,見胡春被盛泰擊傷,且欲置之死地。大 姑無奈,即將所穿之鞋踢下,化作峭壁,將盛泰鎮壓於湖底。此 鞋即成為山,所以,大孤山實為大姑山。大孤山三面絕壁,屹立 中流,周長500米,僅西北角有一石穴,可泊舟船。山上原建有 天後宮、梳妝台等,現已毀。登山遠眺,四周碧水,白帆片片, 無限藍天,充滿詩情畫意。 周瑜點將台位於九江市星子縣境內的鄱陽湖畔。相傳三國時, 東吳都督周瑜守柴桑(今九江市),此處是操練水軍的點將指揮 之處。台高約7米。為花崗石砌成,台下有扶門通道,台上有雙 層房檐木結構城樓。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位於鄱陽湖南面的望湖亭附近。由於鄱陽 湖水質未受污染,加以魚類豐富,為越冬各種鳥類的天堂。保護 區內嚴禁捕獵,違者重處。保護區內各種候鳥能「和平共處」。 最名貴的屬國家一級保護的丹頂鶴,尤為重要。在保護區之東設 有大湖池候鳥觀賞區,專為旅遊愛好者開辟。

2. 五嶽以及五大淡水湖的圖片。備註:資料也可以。

五大淡水湖: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鄱陽湖

簡介: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東北部50km。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積達 300 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 20 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 、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這里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在觀賞這"秀色可餐的太湖風景同時,還可游覽江財名山、名園,探考歷史。

太湖東、北、西沿岸和湖中諸島,為吳越文化發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跡遺存,如春秋時期的闔閭城越城遺址、隋代大運河、唐代寶帶橋、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書屋、明代揚彎一條街、宜興三洞、無錫三山和蘇州東、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區劃分屬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蘇19399平方公里,佔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佔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佔14%;安徽225平方公里,佔0.6%。流域內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4個地級市,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3個地級市,共有30縣(市)。有500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萬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萬人口城市3座,20~50萬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內共有人口361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2.9%,其中農業人口1844萬人,非農業人口1767萬人,城市化水平達49%。流域內有耕地2266萬畝,比1985年減少384萬畝,主要用於建設用地。其中水田1856萬畝,旱地410萬畝,復種指數200%。流域用地狀況,耕地佔41%,水域15%,建設用地18%,其他用地26%。

滌劑等。現第一階段目標已初見成效。 由於有太湖水的調蓄和長江水源補充,使太湖流域整個平原河網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來,太湖流域航運事業就十分發達。目前全區有干支航線900餘條,通航里程1.2萬公 里,形成了一個江河湖海直達、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航運網。據不完全統計,全流域有各類船舶4.7萬艘、134萬噸。1983年的貨運量達1.73億噸,相當於長江幹流貨運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過內河集疏的貨物約佔70%,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水運量占江蘇全省水運量的44% 。

太湖寬淺的水域還為各種魚類洄遊、產卵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太湖魚蝦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白殼蝦、鱭魚為水產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國重點淡水漁業基地,全區淡水魚產量約佔全國的10%。90年代末在東太湖還大量發展了螃蟹養殖。

太湖范圍大,景點多,人文古跡多,有極好的風景旅遊資源。太湖碧波萬頃,朝暉夕雨,霧靄晴光,自然景色變化萬千,加上周圍群山和湖中小島,融嬌艷、神秀於一體,使人心 曠神怡。目前著名風景點有無錫蠡園、黿頭渚和蘇州洞庭東山、洞庭西山等。從總體上說,太湖與「人間天堂」蘇州、杭州兩個風景游覽城市及整個錦綉江南聯系在一起。近年來,隨 著我國「四大名著」電視劇的拍攝,無錫相繼建成了「三國城」、「水滸城」等,成了新的旅遊熱點。目前,蘇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長橋,西山不再是「孤島」,從蘇州、無 錫到湖州已開有旅遊客班,穿越太湖。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太湖的旅遊效益是不可估

3. 五大淡水湖相關資料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
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致、譎秘的感覺,激起人們的游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 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
洞庭湖

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蔥翠常綠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區總面積約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洪水期間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積有3900平方千米,容積達一二百億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調節洪水,控楚帶吳。

洞庭湖的名稱的歷來,有許多的說法。在《史記》、《周禮》、《爾雅》等古書上都有"雲夢"的記載。夢,是當時楚國方言"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 春秋昭元年,楚子與鄭伯田於江南之夢"。又雲:"定四年楚子涉濉濟江,入於雲中。"《漢陽志》說:"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合起來統稱雲夢。當時的雲夢澤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地理今釋》載:"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雲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說:"雲夢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洞庭湖碧水共天,滄溟空闊,古往今來,歷朝歷代,對它的記載和描繪無盡其數。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中,反復吟詠過美麗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在《湘君》、《湘夫人》詩篇中,屈原根據民間傳說,把洞庭湖描繪成神仙出沒之所一:一對美貌的戀愛之神,乘著輕快如飛的桂舟,吹著娓娓動聽的排簫,游弋在秋風裊裊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帶特產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貝、桂樹、木蘭、辛夷、薜荔,構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宮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洞庭湖不僅風光佳絕,而且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穀,湖中盛產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著名產地。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洞庭魚》一詩:"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蚊,多如秋後蠅。"可見魚之多。如今湖裡盛產鯉、鯽、鱅、鰱、鯿、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餘種水產,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洞庭魚中最大的是鱘魚,重達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貴的是銀魚。洞庭銀魚,歷史上即頗負盛名。據清代《巴陵縣志》載:"銀魚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見黑點者佳,以火焙之,勝日干者。他處出面條魚,長二、三寸至四、五寸則賤物矣。一年冬夏產之,夏水熱不如冬美。"據傳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後游江南時,均曾品嘗過銀魚,評價甚高。銀魚嬉遊於清水草灘的緩流之處,它銀白透明,呈圓條狀,無鱗無刺,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豐富,味極鮮美,向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之珍。每當荷花盛開季節,滿湖荷葉襯托著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泛舟采蓮,成為一大旅遊項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僅風景佳麗,而且有許多名產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聞名,自唐代即被列為貢茶。君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採摘,經十幾道工序製成。它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一雅號--金鑲玉。沖泡後,開始茶葉全部沖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最後全部堅立杯底,堆綠疊翠,宛如刀槍林立,酷似嫩筍出土,確為"茶中奇觀"。入口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對於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總結,清代《洞庭湖志》所載"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雲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漁影"、"鷗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觀賞到。

君山傳說

從岳陽樓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岳陽樓僅一水之隔。唐代詩人劉禹錫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的洞庭湖,比喻作一個白色的銀盤,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為銀盤中的一枚青螺。「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望洞庭》)從岳陽樓上看去,這個比喻十分傳神。

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跡、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

又相傳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後趕來,船被風浪阻於洞庭山。忽聞禹帝已死於蒼梧(今廣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絕,扶竹南望,涕淚縱橫,點點淚珠灑於竹上,呈現斑斑點點,因此便成了現在君山北邊生長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慟過度身亡,葬於此地,故在君山東麓有二妃墓。民間有詩曰:「禹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雲水間。當時垂淚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堅石柱,上刻麒、麟、獅、象浮雕。墓前一對石柱,上刻楹聯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二妃稱為君妃、湘妃,為了紀念她們,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也叫湘山。據說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稱的由來。

有趣的是,君山在歷史上還有過負罪的傳說。據傳,秦始皇當年巡狩天下,船過君山時,忽然風浪大作,始皇大怒,說:「我真命天子行舟,本應風平浪靜,是誰如此大膽,竟敢興風作浪?」接著,他便問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說是君山。始皇一聽愈加惱怒,說:「普天之下,唯我為『君』,怎麼山也稱起『君』來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樹木,並下令於石壁上刻封山令。今臨湖石壁上仍可見一石印,長1米,寬0.8米,字跡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稱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後人演繹唐人李朝威所寫《柳毅傳》的故事開鑿的。柳毅是個落第書生,路遇一個滿面淚痕的牧羊女。她自稱是洞庭龍王的女兒,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請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給龍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龍宮。柳毅來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龍宮,完成傳書之託。龍女得救後,和柳毅結為夫妻。現存「柳毅井」,在君山龍舌山之尾,建築別致。井口直徑1米,深10餘米,井壁有一手持寶劍的巡海神浮雕,傳為柳毅的引路者。離井5米處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兩側有蝦兵蟹將浮雕,傳為迎柳毅下湖的兵將。

君山上還有一個群山懷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紹興元年鍾相、楊么率農民起義軍安營紮寨之處。當年不堪官府壓迫的貧苦漁民,在此揭竿而起,設水寨,造戰船,出沒於八百里洞庭。現在君山上還留有軍師洞、點將台、萬人鍋等古跡。

此外,洞庭山上還有軒轅台,傳說為黃帝鑄鼎之處;有射蛟台,傳為小後羿在此射蛟;酒香山傳說盛產酒香藤,能釀長壽酒,漢代東方朔曾在此偷飲;朗吟亭則因呂洞賓在此吟詩而得名。

岳陽天下樓

岳陽樓雄踞於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岳陽樓雄踞於岳陽古城西隅,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湘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相傳這里在三國時曾是吳國魯肅訓練水軍的閱兵台。因為岳陽樓前的洞庭湖水面遼闊,風平浪靜,湖岸上恰巧有個山丘,確為練兵、閱兵的好地方。據《三國志》載,魯肅受孫權之命率萬人屯駐巴丘(今岳陽),在進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臨湖的西門城牆上建起了訓練和檢閱水軍的閱軍樓,此閱軍樓即為岳陽樓的前身。

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丘州,便將西門城樓擴建為樓閣,初名「南樓」,後來改名「岳陽樓」。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完善結合,其浩盪的氣勢與悠久的歷史內涵,使之成為唐以後詩人墨客的登臨勝地,並逐漸形成一種以抒發憂國濟世為主要傳統的特殊的意蘊。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唐代著名詩人,都曾先後登樓吟詩作賦。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陽樓》便是這一傳統的始唱者。詩雲:「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訴,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如果說先此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表現了貧士失職之悲憤,那麼杜詩則以涵天蓋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詩聖與國家共命運的拳拳之心。

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岳陽),曾重修岳陽樓,並致書當時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請他作《岳陽樓記》。然後又請詩人、書法家蘇舜欽書寫,雕刻家邵竦刻字。於是,滕樓、范記、蘇書、邵刻,成了岳陽樓的「四絕」。
自宋迄今,已過去900多年,現在的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年間重修。而蘇書邵刻《岳陽樓記》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的手筆,但這篇名文卻依然光華燭天。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不僅將岳陽樓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種感觸描寫得淋淳盡致,展現了洞庭湖的壯美與岳陽樓的宏偉,而且進一步將杜甫精神發揚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抒發了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的崇高情懷,成為中國進步的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寫照。岳陽樓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傳,文以景揚。

今天的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的磚木結構建築,別具一格。進入大大樓,只見四周掛滿了歷代名人的題詠。二樓楹柱鐫刻著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塊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張照書的《岳陽樓記》赫然醒目,啟迪著遊人的沉思。主樓兩側還有兩座輔亭:一是以神話人物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傳因在明末維修岳陽樓時,於地下掘得一塊有梅紋的石板而得名。樓的附近還有魯肅墓、小喬墓、岳陽文廟及慈氏塔等勝跡。

4. 現在世界上的淡水有百分之幾

淡水
淡水(fresh water)含鹽量小於500mg /L的水.
人們通常的飲用水都是淡水.地球上水的總量為14億立方千米,地球上的水很多,淡水儲量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3%,而且其中的68.7%又屬於固體冰川,分布在難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兩極地區,還有一部分淡水埋藏於地下很深的地方,很難進行開采.目前,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三者總和約佔地球總水量的0.77%,.目前,人類對淡水資源的用量愈來愈大,除去不能開採的深層地下水,人類實際能夠利用的水只地球上總水量的 0.26%左右.到目前為止,人類淡水消費量已佔全世界可用淡水量的54%.但淡水的污染問題卻未完全消除.因此,保護水質、合理利用淡水資源,已成為當代人類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
在海運中,F.w. 淡水(Fresh water)有專門的含義.常用來形容船舶在淡水中吃水多少英尺或公尺時的載貨容積.例如,可以說一船在淡水中吃水26英尺時可以載貨12500噸(12500 tonnes on 26 ft. f.w.).
五大淡水湖: 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鄱陽湖
簡介: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東北部50km.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積達 300 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 20 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在我國的湖泊中,鄱陽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產養殖的水域,是長江中一些珍貴魚類漫遊、產卵與育肥的場所.水域中有魚類 122 種、浮游植物 50 種.鄱陽湖還有 200 萬畝草洲,水草豐美,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數十萬只珍禽候鳥來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縣吳城鎮建立了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1988 年 5 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鶴群體所在地,白鶴種群約佔全球的 98% 以上,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鴻雁群體所在地,鴻雁數量達 3 萬只以上.保護區棲息著 54 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 13 種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瀕危鳥類.豐富珍貴的鳥類資源為我國贏得了聲譽.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英國菲利普親王、丹麥亨利克親王及國內外專家、學者都專程來到這里考察,眾多的國內外旅遊者紛紛慕名前來游覽,稱這里是「珍禽王國」、「中國第二長城」.
鄱陽湖的動植物
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和外國人冬季到保護區觀鳥,觀鳥的季節為11月至翌年3月.湖區著名的景點有落星墩、湖濱沙灘、火焰山、老爺廟等.
a.紫陽堤,是由花崗石砌成的堤壩,為宋朝朱熹任南知軍時修建,因朱熹號「紫陽」,當地人民為紀念他而取名「紫陽堤」.
b.落星墩,位於星子縣城南兩公里的湖中,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載:「落星石,周回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縣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游此皆有題詠,王安石詩中所形容的「萬里長江一酒杯」更是千古傳名.駐足落星寺,遠眺廬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鱗競躍,白鷺翻飛,田園詩人陶淵明當年「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歸田情景,彷彿依稀可見.
c.湖濱沙灘,由落星墩乘快艇向東南行八分鍾,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十里金灘」.這里坡平沙細,陽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陽光浴、沙浴、湖浴場所,湖濱沙灘將以自然、純朴的豐姿,使廣大的內地遊客盡情享受沙灘而不必去沿海.沙灘旅遊,將一掃您旅途勞頓,感嘆大自然豐厚的賞賜.
d.火焰山,位於旅遊碼頭東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礫岩組成的石群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且呈赤色,所以當地百姓皆稱此景為 「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盡享神秘、幽靜似仙境般的美妙.
e.老爺廟,又名「顯應宮」.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太祖與偽漢戰於鄱陽.初失利,走湖濱,遇老人艤舟近岸,太祖得濟,賜以金環,返顧之則黿也.是夕,宿祠中,題詩於壁.」之後,明太祖御封之為「元將軍廟」.老爺廟門前的水域有「中國百慕大」之稱,水流湍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更使老爺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f.鄱陽湖候鳥保護區,由旅遊碼頭乘船向南四十公里,便是候鳥觀賞區.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頂目,正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旅遊者的青睞.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灘出,面積廣大的草洲與湖池成為各類越冬鳥類最為理想的棲息之地.據國際鶴類基金會考察,越冬候鳥達150多種,近11萬只.其中白鶴1350隻,當候鳥群飛來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因此,鄱陽湖候鳥區被列為「世界A級候鳥保護區」.
水上旅遊線路及價格
紫陽堤·落星墩 紫陽堤·落星墩·湖濱沙灘·老爺廟 紫陽堤·落星墩·火焰山 25元/人 40元/人 35元/人
水上娛樂中心(即旅遊碼頭)至各風景點距離
周瑜點將台 觀音橋 愛蓮池 白鹿書院 秀 峰 廬 山
0.5公里 6公里 0.5公里 10公里 6公里 50公里
落星墩 老爺廟 火焰山 鞋 山 湖濱沙灘 候鳥區
2公里 15公里 8公里 38公里 12公里 40公里
鄱陽湖正在成為珍稀野生動物的天堂
鄱陽湖位於長江中下游,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白鰭豚、江豚、中華鱘、白鶴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近些年來,由於長江水質污染加重,生態環境惡化,白鰭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也遭到了破壞,它們的數量驟減.現在這些珍稀動物在長江流域已經很難見到,在鄱陽湖等少數幾個地方偶而會出現.
在鄱陽湖,過去白鰭豚很常見,現在也難覓芳蹤;而江豚的數量還保持相當的規模.據鄱陽湖管理局的周局長介紹,最近兩年只發現一到兩頭次白鰭豚在江中活動,但發現了江豚300多頭次.白鰭豚等野生動物數目減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鰭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較低,生長周期比較長,發展能力比較弱;二是進入 70、80年代以後,由於捕撈強度加大,漁類資源有所減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長江航運的影響;四是環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對些動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為了保護這些珍稀的動物,當地政府在鄱陽湖地區設立了江豚等動物的保護區,保護區內每年都進行幾個月的休漁,以便使這些動物能夠得到充足的食物.當地政府還致力於喚起當地居民的保護意識.現在鄱陽湖地區漁民們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意識正在增強.
鄱陽湖不僅僅為白鰭豚、江豚、中華鱘等提供了廣闊而安全的生存空間,它作為世界上重要的濕地之一,每年都吸引鶴類、鸛類、天鵝等大量珍稀候鳥來這里越冬.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世界白鶴最重要的冬季棲息地之一.每年到江西潘陽湖來越冬的白鶴大概有2900隻,佔全世界白鶴總數的98%.
據介紹,為了給這些珍稀候鳥提供一個良好的棲息場所,早在1988年中國政府就在鄱陽湖設立了候鳥保護區.通過多年來的宣傳和管理,珍稀候鳥被捕殺、走私的現象明顯地減少.與此同時,保護區內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漁民也就告別了靠捕漁為生的傳統生活方式,這樣就使人與鳥爭魚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可以為鳥類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致、譎秘的感覺,激起人們的游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濱湖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岳陽樓、君山、杜甫墓、楊么寨、鐵經幢、屈子祠、躍龍塔、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在西洞庭湖與長江的接界處——城陵磯,有一塊名為三江口的地方.從此處遠眺洞庭,但見湘江滔滔北去,長江滾滾東逝,水鳥翱翔,百舸爭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偉壯觀.劉海戲金蟾、東方朔盜飲仙酒、舜帝二妃萬里尋夫的民間傳說正是源於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風景秀麗.它是洞庭湖上的一個孤島,島上有72個大小山峰,這里每天有渡輪來往航程大約一小時.游覽群山需要用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暢游洞庭湖,真是一舉兩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傳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淚滴在竹上,變成斑竹.後來兩妃死於山上,後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為了紀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為君山了.現有古跡二妃墓、湘妃廟、柳毅井、飛來鍾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羅漢竹、方竹、實心竹、紫竹、毛竹等.這里每年都舉辦盛大的龍舟節、荷花節和水上運動.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這里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在觀賞這"秀色可餐的太湖風景同時,還可游覽江財名山、名園,探考歷史.
太湖東、北、西沿岸和湖中諸島,為吳越文化發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跡遺存,如春秋時期的闔閭城越城遺址、隋代大運河、唐代寶帶橋、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書屋、明代揚彎一條街、宜興三洞、無錫三山和蘇州東、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區劃分屬江蘇、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蘇19399平方公里,佔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佔32.8%;上海5178 平方公里,佔14%;安徽225平方公里,佔0.6%.流域內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4個地級市,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3個地級市,共有30縣(市).有500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萬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萬人口城市3座,20~50萬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內共有人口361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2.9%,其中農業人口1844萬人,非農業人口1767萬人,城市化水平達49%.流域內有耕地2266萬畝,比1985年減少384萬畝,主要用於建設用地.其中水田1856萬畝,旱地410萬畝,復種指數200%.流域用地狀況,耕地佔41%,水域15%,建設用地18%,其他用地26%.
太湖流域的自然條件是優越的.太湖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四周略高,中間略低,形似碟子.其中山區丘陵佔16%,河湖水面佔16%,平原佔68%.太湖不僅位於全流域的中心,而且是全流域的水利中樞.太湖西南部上游來水,主要有來自浙江天目山脈的東、西苕溪和來自蘇皖界山和茅山山脈的荊溪.東、西苕溪在湖州匯合後,主流由長兜港、小梅口注 入太湖,其餘分散由吳興、長興「七十二溇港」入太湖,另有一部分通過塘水路直接東泄.荊溪正流由宜興大浦口注入太湖,洮湖、滆湖地區來水則由宜興百瀆流入太湖,另有一部分經京杭大運河直接東泄.吳興、長興沿湖諸溇港和宜興百瀆均有橫塘連接,水量可以互相調節.太湖東北面出水也有上百條溇港(已湮廢不少 ),其中主要的有梁溪口、沙墩口、胥口、鯰魚口、瓜涇口、南厙等,越過京杭大運河入陽澄、淀泖湖群,再通過黃浦江、吳淞江和太倉、常熟間眾多港浦入長江、入海,其中以黃浦江泄量最大,1954年洪水其下泄量約占整個流域的80%.京杭大運河縱貫太湖北、東、南三面,溝通了眾多東西向的排水河道,起著相互調節的作用.太湖下游去水,自古以來變化較大.《尚書·禹貢》即有「三江既入,震澤底定」的記載.不過人們對三江的解釋說法不一.通常多指由太湖東向出海的松江(即今吳淞江)、東南向出海的東江和東北向出海的婁江(即今溇江),其中松江為主流.到唐代,松江「寬二十里,深可敵干浦」,但東江已不復存在.明代以後,吳淞江的主 要排水地位逐步由黃浦江所代替.今天,吳淞江、黃浦江、瀏河可視為太湖三江演變的結果.
我國人民對太湖流域的開發治理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開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設塘浦圩田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使太湖流域較早成為我國經濟發達、物產豐饒的地區.我們的祖先修築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這個西靠山丘、東接大海、南北濱江的地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湖泊河網系統.這個河湖系統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 水產之利.
太湖是一個天然的巨大水庫.太湖在水位2.99米時的庫容為44.23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89米,在水位4.65米時的庫容約83億立方米.太湖不僅接納上游百川來水,下游湖東地區 或遇暴雨,瀝水也會倒流入湖.當長江水位高漲而通江港口無水閘控制時,江水也會分流入湖.由於湖面大,每上漲1厘米,可蓄水2 300多萬立方米,故洪枯水位變幅小.一般每年4 月雨季開始水位上漲,7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到11月進入枯水期,2~3月水位最低.一般洪枯變幅在1~1.5米之間.1991年太湖平均水位4.79米,為歷史最高;1934年瓜涇口1.87米,為歷史最低.由於太湖的調蓄,其下游平原雖然地勢比較低窪,一般年份仍可免受洪水威脅.
太湖汛期能夠蓄水,不僅下游地區依賴太湖水灌溉,上游大部分地區也依賴太湖水灌溉 ,太 湖水可一直灌到西部山腳邊.一般年份,灌溉水源都可滿足,特殊乾旱年份水源不足時,需從長江引水.現已在通江河口陸續增建翻水站,引江入湖,使水源更為豐盈.
太湖不僅對全流域灌溉有很大作用,而且對流域城鄉供水有重要作用.一湖好水,不僅沿湖無錫、蘇州等城市可直接取用,黃浦江以太湖為源,清水長流,對沖淤、沖污、沖咸和上海城市用水有著重要意義.不幸的是,目前黃浦江每天要接納大量工業廢水.據有關單位分析,每當上游來水與接納污水的比例小於8∶1時,就會發生黑臭.如1992年太湖流域大旱,據監測資料,黃浦江水黑臭長達268天.自來水凈化用葯量增加了幾倍,水出廠時仍有怪味,嚴重影響人民身體健康.近年來太湖已受到了嚴重污染,整個地區的水質下降,江南水鄉連吃水都遇到了困難,保護太湖已提到議事日程,並列為國家重點治理項目.兩省一市聯手采 取行動,對重點排污單位限期治理,達標排放,否則就勒令停產,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等.現第一階段目標已初見成效.由於有太湖水的調蓄和長江水源補充,使太湖流域整個平原河網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來,太湖流域航運事業就十分發達.目前全區有干支航線900餘條,通航里程1.2萬公里,形成了一個江河湖海直達、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航運網.據不完全統計,全流域有各類船舶4.7萬艘、134萬噸.1983年的貨運量達1.73億噸,相當於長江幹流貨運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過內河集疏的貨物約佔70%,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水運量占江蘇全省水運量的44% .
太湖寬淺的水域還為各種魚類洄遊、產卵生長提供了良好場所.太湖魚蝦多達30多種,其中以銀魚、白殼蝦、鱭魚為水產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國重點淡水漁業基地,全區淡水魚產量約佔全國的10%.90年代末在東太湖還大量發展了螃蟹養殖.
太湖范圍大,景點多,人文古跡多,有極好的風景旅遊資源.太湖碧波萬頃,朝暉夕雨,霧靄晴光,自然景色變化萬千,加上周圍群山和湖中小島,融嬌艷、神秀於一體,使人心曠神怡.目前著名風景點無錫蠡園、黿頭渚和蘇州洞庭東山、洞庭西山等.從總體上說,太湖與「人間天堂」蘇州、杭州兩個風景游覽城市及整個錦綉江南聯系在一起.近年來,隨著我國「四大名著」電視劇的拍攝,無錫相繼建成了「三國城」、「水滸城」等,成了新的旅遊熱點.目前,蘇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長橋,西山不再是「孤島」,從蘇州、無 錫到湖州已開有旅遊客班,穿越太湖.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太湖的旅遊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蘇、浙、滬兩省一市在太湖流域做了大量的水利工作,建了不少水利工程.1984年12月成立太湖流域管理局,歸水利電力部和國務院長江口及太湖流域綜合治理領導 小組雙重領導.現由水利部直接領導.
1991年,太湖流域發生了暴雨洪水,蘇錫告急!太湖告急!太湖出現了有實測記錄以來的最高水位4.79米,災害造成的損失上百億元,全國震驚!災後,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兩省一 市人民攜手合作,加快了太浦河、望虞河、杭嘉湖南排、環湖大堤等太湖治理「十大骨幹工程」建設.根據規劃,2000年左右基本完成10項重點骨幹工程及黃浦江上游幹流防洪工程建設,使太湖流域防洪標准達到50年一遇;最後一批工程將於2002年基本完成.目前,太湖洪水的主要通道已基本暢通,治太工程總體框架已經形成,初步改善了流域防洪除澇條件.
太湖是鑲嵌在長江三角洲上的一顆明珠,是祖國的瑰寶.利用太湖、開發太湖、治理太湖和保護太湖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重任.
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原是泄水不暢的窪地,後瀦水成許多小湖.在我國秦漢時代,它們被稱為"富陵"諸湖.其中以洪澤湖最大,面積2069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澤湖古稱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煬帝下江南,其時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難.當龍舟經過破釜塘時,突然天降大雨,水漲船高,舟行順暢.煬帝大喜,自以為洪福齊天,恩澤浩盪,於是便把破釜塘改名為洪澤浦.唐代開始名洪澤湖.
洪澤湖的整個形狀很像一隻昂首展翅欲飛的天鵝.由於洪澤湖發育在沖積平原的窪地上,故湖底淺平,岸坡低緩,湖底高出東部蘇北平原4-8米,成為一個"懸湖 ".在治淮以前,洪澤湖汪洋一片,既無固定湖岸,又無一定形狀.參照對淮河的治理,對洪澤湖也進行了整治.現在湖區的東部大堤寬50米,全長67公里,幾乎全用玄武岩的條石砌成.遠遠望去,宛如一座橫亘在湖邊的水上長城.這條長堤不僅保護著下游地區的萬頃良田和千百座村鎮,而且攔蓄的豐富水源為航運、發電、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泄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澤湖水生資源豐富,湖內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鱅、青、草、鰱等為主;洪澤湖的螃蟹也是遠近馳名的.此外,洪澤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蘆葦幾乎遍布全湖,繁茂處連船隻也難以航行.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
巢湖
巢湖,古稱焦湖,位於江淮之間,是中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地處合肥、巢湖二市和肥東、肥西、廬江三縣境內,西有大別山屏障,因地理位置險要,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總面積820平方公里,東西180里,水域遼闊,四周河溝渠道360多條,縱橫交錯,曲折回環;沿岸山磯聳立,沙灘眾多,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巢湖不僅風景秀美,帆檣如畫,而且沿湖周圍名勝古跡眾多,姥山、中廟、四頂山、半湯溫泉、王喬洞、銀屏仙人洞、銀山猿人遺址、神墩文化遺址、楚歌嶺等,猶如眾星拱月,環繞巢湖.
巢湖水產資源豐富,銀魚、蝦米、螃蟹被譽為「三珍」聞名遐邇.
姥山,卓立湖心,矗立水面,面積約100公頃,海拔115米.島上三山九峰,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為800里巢湖的「湖上綠洲」.姥山島人文景觀豐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風良港,舊稱「南塘」,是元末抗元將領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師屯寨姥山裡修建.山腰,望湖而建的聖妃廟,祭祀主湖女神,始建於晉朝.山巔的文峰塔建於明崇禎四年,塔身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郭沫若當年游湖時曾揮毫寫下了「遙看巢湖金浪里,愛她姑姥發如油」的詩句.
姥山旅遊業前景廣闊,總投資3000多萬元的巢湖水上樂園項目,對外招商引資開發,其子項目姥山島綜合娛樂城開工興建.
中廟位於巢湖北岸的鳳凰磯上,與湖中心的姥山島隔水相望.岸磯形如棲鳳,赤磧硃砂;廟宇赭牆碧瓦,飛閣流丹.中廟始建於東吳赤烏二年,先時祭祀主巢湖波濤的太姥,後來祭奉傳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歷史上幾經毀壞,後至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倡募重修,修葺完善前中後三殿,計70餘間.一進大殿供神龕,琳琅滿目;二進大殿為佛事活動場所;後殿為藏經閣,三層結構,莊重質朴.
銀屏仙人洞口的峭壁上,一株牡丹破石而生,婷婷玉立,每逢穀雨,嫣然盛開,遊人只可仰視其仙姿,卻不可觸其玉體,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花」.相傳牡丹能報豐兆吉,預知年成.1997年至1999年,原巢湖市人民政府連續3年舉辦了牡丹觀賞節,以花為媒,大力發展旅遊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5. 五嶽和五大淡水湖的資料

鄱陽湖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東北部50km。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積達 300 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 20 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在我國的湖泊中,鄱陽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產養殖的水域,是長江中一些珍貴魚類漫遊、產卵與育肥的場所。水域中有魚類 122 種、浮游植物 50 種。鄱陽湖還有 200 萬畝草洲,水草豐美,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數十萬只珍禽候鳥來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縣吳城鎮建立了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1988 年 5 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鶴群體所在地,白鶴種群約佔全球的 98% 以上,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鴻雁群體所在地,鴻雁數量達 3 萬只以上。保護區棲息著 54 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 13 種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瀕危鳥類。豐富珍貴的鳥類資源為我國贏得了聲譽。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英國菲利普親王、丹麥亨利克親王及國內外專家、學者都專程來到這里考察,眾多的國內外旅遊者紛紛慕名前來游覽,稱這里是「珍禽王國」、「中國第二長城」。

巢湖

巢湖,古稱焦湖,位於江淮之間,是中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地處合肥、巢湖二市和肥東、肥西、廬江三縣境內,西有大別山屏障,因地理位置險要,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總面積820平方公里,東西180里,水域遼闊,四周河溝渠道360多條,縱橫交錯,曲折回環;沿岸山磯聳立,沙灘眾多,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巢湖不僅風景秀美,帆檣如畫,而且沿湖周圍名勝古跡眾多,姥山、中廟、四頂山、半湯溫泉、王喬洞、銀屏仙人洞、銀山猿人遺址、神墩文化遺址、楚歌嶺等,猶如眾星拱月,環繞巢湖。
巢湖水產資源豐富,銀魚、蝦米、螃蟹被譽為「三珍」聞名遐邇。
姥山,卓立湖心,矗立水面,面積約100公頃,海拔115米。島上三山九峰,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為800里巢湖的「湖上綠洲」。姥山島人文景觀豐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風良港,舊稱「南塘」,是元末抗元將領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師屯寨姥山裡修建。山腰,望湖而建的聖妃廟,祭祀主湖女神,始建於晉朝。山巔的文峰塔建於明崇禎四年,塔身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郭沫若當年游湖時曾揮毫寫下了「遙看巢湖金浪里,愛她姑姥發如油」的詩句。

熱點內容
盆景怕水多 發布:2025-07-01 23:53:21 瀏覽:576
小枸杞盆景 發布:2025-07-01 23:49:27 瀏覽:609
情人節必唱情歌 發布:2025-07-01 23:42:35 瀏覽:413
秀油茶花 發布:2025-07-01 23:36:27 瀏覽:815
碧雪櫻花 發布:2025-07-01 23:36:25 瀏覽:980
潘多拉情人節款 發布:2025-07-01 23:27:06 瀏覽:664
荷花辦公桌 發布:2025-07-01 23:17:02 瀏覽:8
櫻花樹下埋葬著 發布:2025-07-01 23:11:50 瀏覽:782
kpl七夕 發布:2025-07-01 23:05:36 瀏覽:781
百合控獅子 發布:2025-07-01 23:01:40 瀏覽: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