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說荷花
㈠ 席慕容作者簡介誰知道請幫忙速回我快要學著一課了,幫幫忙啊!
席慕容(1943-),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出版的詩集有《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邊緣光影》、《迷途詩冊》、《我折疊著我的愛》等。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內蒙古》用優美的文字和親手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席慕容自1989年與"原鄉"邂逅後,17年來追尋游牧文化的歷程。
生於四川,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新竹師范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席慕容生平介紹(席慕容年表資料)
一九四三年農歷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級。得國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師范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年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比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十月在皇冠雜志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一九七九年四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五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七月《畫詩》同皇冠雜志社出版。十一月開始在《女性》雜志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一九八○年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七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三百號油畫《荷》。
一九八一年一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四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六月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七十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三百號之《荷》。九月詩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十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 部評審委員。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一九八二年三月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雷射推廣協會出版。
一九八三年二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與曉風、愛亞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於東海大學美術系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雷射鵰刻之實驗。
一九八五年三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四年來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二十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七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十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四月與陳其茂、楚戈作三人巡迴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八月開始寫作三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十月開始作單色《山水系列》之油畫。
一九八七年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時光九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五月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五月母逝。六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七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十月開始作《荷的連作》系列油畫。
一九八八年三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島作荷花寫生。九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一九八九年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八月與女芳慈赴歐洲游覽。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九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系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歷史。
一九九○年七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八月與子安凱赴歐洲游覽。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歷八月十六月圓之夜。
一九九一年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六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七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十六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七十年慶典活動。七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獲悉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九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託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九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一九九二年二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二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勛作蒙古之專題演講。四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五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六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參考資料:網路
㈡ 為什麼佛教中佛都坐在蓮花中
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因為它生長於污泥,綻開於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蓬、蓮子,蓮瓣、蓮蓬可觀賞,蓮子可食用;蓮子又可生長,栽培更多的蓮花。蓮花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這都是蓮花所表徵的美德。所以,比喻從煩惱得到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的。
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托生,凈土的聖人,則是以蓮花而化身,因此,蓮花表示清凈的功德和清涼的智慧。對於聖人而言,是無形的,顥現於凡夫之前,便以人間所熟悉的形象來表現。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中的聖賢,都是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台之上,是代表著他們清凈的法身,庄嚴的報身。(聖嚴法師著《學佛群疑》)
佛教用蓮花是什麼意思?
我國用梅花作國花,是象徵我們的民族精神,佛教用蓮華,藉以表示佛法的能量。因為法性平等,法力無邊,其救度眾生的功能,如水滋潤萬物。蓮華性習水,且有花則實,好比眾生受佛法的薰陶,即可離諸熱惱,圓成佛道,因此用之。若用別的花當然也可以,但有形不應名之過。如用蘭花或玫瑰,你定會說,佛法淵博,猶如大海,應用蓮花較為合理。我想這是很可能的事。附帶的說明一點,我們眾生往生西方所坐的蓮花,是彌陀的願力和眾生的願力所成,好像我們利用各種交通工具一樣,如明此理,就不會感到奇怪。(知義法師著《初機學佛決疑》)
佛菩薩為什麼都坐蓮花,而不坐其它之花呢?
蓮花(學名Nelumbonucifera)表徵清凈無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為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這種美德與特徵,佛陀喜歡拿蓮花作譬喻。
眾生輪回六道,沉迷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不知決覺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訴我們說:五欲六塵之欲樂,沾不得,染不得,應該體會五欲六塵空幻不實,如幻如化,要出離五欲六塵才能解脫自在,修學佛法者,要效法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之精神。
蓮花在佛門中,為佛菩薩所常拿來作譬喻,表徵著清靜、無染、光明、自在、解脫之義。其它之花,佛陀就較少比喻,佛陀坐蓮花顯的很庄嚴,清凈自在,安詳無比。
在大雄寶殿里供奉的三尊佛像
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㈢ 席慕容簡介
席慕容(1943-),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出版的詩集有《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邊緣光影》、《迷途詩冊》、《我折疊著我的愛》等。新作《席慕容和她的內蒙古》用優美的文字和親手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席慕容自1989年與"原鄉"邂逅後,17年來追尋游牧文化的歷程。
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稱穆倫席連勃,意為浩盪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於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台北師范藝術科,後又入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畢業後任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席慕容生於四川,幼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新竹師范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
席慕容生平介紹(席慕容年表資料)
一九四三年農歷十月十五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於南京入小學一年級。
一九四九年遷至香港,入同濟中學附小。
一九五一年得校內四年級組作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小學畢業,作文《我的自傳》被選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級。
一九五四年遷至台灣,參加聯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試,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級。得國科巢靜老師、董秀老師及美術科楊蒙中老師之鼓勵甚多。開始在日記本上寫詩。購得第一本詩集為餘光中的《藍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得校內初三組國文閱讀比賽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師范藝術科,正式開始習畫,啟蒙老師為孫立群老師、周瑛老師。三年內皆參與《北師青年》之編輯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筆名發表散文及詩。在校外教育刊物上發表詩作,投稿《自由青年》,亦獲發表。校內演講、辯論及論文比賽均曾獲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入師大藝術系。素描從陳慧坤、袁樞真老師,水彩從馬白水、李澤藩老師,油畫從李石樵、廖繼春老師,國畫從林玉山、吳詠香、黃君璧、張德文老師。
一九六○年水彩《靜物》一幅入選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得台北婦女協會舉辦全省青年美術比賽水彩第三名。師大畢業美展油畫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師大畢業,任教北市仁愛初中。參加皇冠難忘人物徵文,以蕭瑞為筆名,《紀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因入學成績優異,直接升入二年級就讀,從師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作品入選巴黎七十屆獨立沙龍,並參加八十一屆女畫家聯合沙龍,十屆國際婦女繪畫展等。同年應邀參加比京皇家歷史美術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當代畫家展」。
一九六六年二月得教授推薦,在比京艾格蒙畫廊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比國七大報畫評均予以評介。應邀參加三十一屆海洋畫家展覽。七月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得最佳優等第一獎、杜特龍?德?特利基金會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頒發之金牌獎及比利時王國金牌獎。
一九六七年進入克勞德?李教授之銅版畫畫室,專習蝕刻銅版畫一年。參加在比京舉行之「歐洲藝展」,得歐洲美協等頒發之兩項銅牌獎。在瑞士佛利堡大學舉行個人畫展。在瑞士溫特吐城舉行個人畫展。在比京可口可樂廠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八年在比京艾格蒙畫廊及號角畫廊同時舉行個人畫展。
一九六九年以蕭瑞為筆名,在《中央副刊》發表作品。
一九七○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
一九七四年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回台後第一次個人畫展。
一九七六年參加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以千華為筆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在台中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十月在皇冠雜志上開始發表《詩的畫,畫的詩》專欄。
一九七九年四月開始研究激光繪畫。五月在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畫展。七月《畫詩》同皇冠雜志社出版。十一月開始在《女性》雜志撰寫幼兒美術教育專欄《寫給年輕母親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人畫展,為台灣首次激光繪畫之展出。詩作開始在《聯合副刊》發表。
一九八○年繼續研究激光繪畫,發表論文,並以版畫及油畫之形式展出。七月長詩《我母、我母》在幼獅文藝發表。開始畫三百號油畫《荷》。
一九八一年一月以激光版畫參加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之激光藝術聯展。詩作發表於《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幼獅文藝》、《台灣時報》、《台灣日報》、《自由小報》、《中華文藝》及《陽光小集》。四月長詩《愛的名字》在《台灣時報》發表。六月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為父親七十壽辰之賀禮。展出《鏡子連作》及三百號之《荷》。九月詩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個月內再版。十月應邀擔任全省美展油畫 部評審委員。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類最佳作詞金鼎獎。
一九八二年三月散文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雷射藝術導論》由台灣雷射推廣協會出版。
一九八三年二月詩集《成長的痕跡》及《畫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與曉風、愛亞合著《三弦》小品文集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範書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於東海大學美術系開《素材研究》課程。開始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用針筆、鉛筆、淡彩及粉彩作記錄。開始作雷射鵰刻之實驗。
一九八五年三月與劉海北合著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羅畫廊及皇冠藝術中心舉行畫展,於阿波羅畫廊展出四年來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體等油畫。於皇冠藝文中心展出二十年來油畫及素描作品回顧展。七月應邀赴港參加文藝夏令營。十月散文集《寫給幸福》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繼續野生植物之寫生旅行,登石門山初識台灣高山植物。四月與陳其茂、楚戈作三人巡迴聯展,於數縣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應香港浸會學院之邀,赴港演講。八月開始寫作三百行長詩《夏夜的傳說》。十月開始作單色《山水系列》之油畫。
一九八七年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時光九篇》獲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五月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並出版《山水》畫集。五月母逝。六月底應美西華人學會年會之邀赴洛杉磯演講。七月參加舊金山東風書店書展「以文會友」座談會。十月開始作《荷的連作》系列油畫。
一九八八年三月詩及散文合集《在那遙遠的地方》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林東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島作荷花寫生。九月應邀赴新加坡《南華早報》「讀書月」之演講。
一九八九年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圓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寫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羅畫廊舉行個展,並應邀赴新港展覽。八月與女芳慈赴歐洲游覽。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九月起應主編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國時報》人間版,發表還鄉系列——《我的家鄉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閱讀蒙古現代詩人的作品及蒙古歷史。
一九九○年七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攝影部分為王行恭之作品。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八月與子安凱赴歐洲游覽。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謁聖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車橫渡戈壁,正逢農歷八月十六月圓之夜。
一九九一年在師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韻藝術中心與楚戈、蔣勛三人聯展並出版《花季》畫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範書店出版。六月應德國柏林藝術文化宮之邀赴柏林朗誦詩作。並應邀前往德國漢堡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課程演講。七月陪同台灣文化訪問團一行十六人,應蒙古文化部之邀請前往烏蘭巴托參加建國七十年慶典活動。七月獲蒙古文化部長頒發之文化獎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陸版授權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獲悉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蓉詩集發行已逾150萬冊。九月與北京中華版權代理公司簽約,委託代為處理大陸各省盜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嚴重侵權行為。九月再赴蒙古,訪問當地藝術家,並赴蒙古北部之庫蘇古泊采訪、攝影。
一九九二年二月在《聯合報》副刊發表策劃已久之《蒙古文學專輯》。二月發表《細看蒙古》之幻燈片,並與汪其楣、樊曼儂、王行恭及蔣勛作蒙古之專題演講。四月邀請蒙古民間音樂工作者來台訪問錄音。五月應邀參加在台北舉行之《蒙古文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論文《從詩的創作看蒙古當代知識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韻藝術中心個展,並出版《涉江采芙蓉》畫集。六月詩集《河流之歌》由東華書局出版。
㈣ 如果一生只讀四本書,我就讀這四本
有時候我會說:我已經讀過這四本書,我覺得我即使不讀別的書也可以好好渡過我的人生了。——那是當我沒有太多時間去閱讀的時候,我會這樣安慰自己。而這四本書的確陪伴我很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所有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態度,讓我終生受用。
(一)用一生去愛、去勇敢、去擔當、去原諒
一生都被當做苦役犯追捕,卻一生都在接濟窮困,救助他人。
勇於追求自由、價值、幸福,敢於承擔痛苦、責任、後果。
任何時候都誠懇、無畏,任何情況下都去寬恕、原諒。
他不是精神領袖般存在的神父或主教,也不是社會支柱般被贊譽的高官或富商,他是他人眼中的惡魔,卻是正義的化身,他是被人嫌棄鄙夷的苦役犯,卻是心中充滿愛的救贖者。他是為一塊果腹的麵包而行竊的囚徒,後來卻成為庇佑一方擁有無數聲望和財產的市長,他是悲慘世界孕育出來的飽經折磨與滄桑卻自始至終只為愛而生的潔凈靈魂,他是我一生的精神榜樣——冉阿讓。
每次有人要我推薦書看,任何一次我都是毫不猶豫的問他是否看過《悲慘世界》。
如果有人問我它到底好在哪裡,我想理由很簡單:
它是我讀的第一本名著,從小到大,一讀再讀。
它教給我面對命運的多舛與無常既要釋然接受又應勇敢爭取自由和財富。
它讓我懂得付出愛和幫助人是無論人生際遇如何都要窮盡一生去做的事。
它讓我面對任何人和事都願意選擇寬恕、原諒和祝福。
它讓我不去巴望著未來的圓滿,不管未來來或不來,只專注於眼下可以追求的人生。
它讓我不時的反省和審視自我,問自己還有哪些責任沒有勇敢去承擔,還有哪些誤會沒有努力去消釋,還有哪些心結沒有替人打開,還有哪些可以幫助的人沒有去盡力幫到,還有哪些需要傳達的愛被蒙在鼓裡,還有哪些可以讓他人過得更好的事我本可以卻沒有去做或者還沒有盡最大努力?
所以,在以後的每一天,要把這些審視、反省得來的東西努力去做得更好。
(二)世上最深不可測的東西是因果、輪回,是人的命運
蔣勛說,《紅樓夢》其實是一部佛經。對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它講人的命運、講因果,因這世上最深不可測的東西就是因果、是人的命運。
話說那賈寶玉原是青埂峰下一顆頑石,黛玉是那頑石近旁一株小草,前一世這小草絳株快枯死的時候頑石曾以水澆灌救命。因而這一世,黛玉與寶玉在一起的始終便是不停的哭,她要用一生的眼淚還於他,還完了,她就走了。這便是《紅樓夢》里最大也是最容易看出的因果。
《匆匆那年》里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你所遇見的會讓你哭的人,其實是因為你在輪回里欠了的。欠了人家總是要還的,所以也不要怪,不要生怨恨,還完了,緣也就了了,下一世你才有機會遇見更好的人,有更好的際遇。
另一段因果也很有深意。說的是王熙鳳生性潑辣狠毒,一生害人不少的她,卻在劉姥姥初進大觀園的時候打發了20兩銀子給他。最後她家道中落被休,女兒巧姐更是被惡舅奸兄賣到妓院,而後來救巧姐的,正是當年從她手上領了20兩銀子的劉姥姥的孫子板兒,最後二人結為夫妻。判詞說她:偶因濟村婦,巧得遇貴人。雖然鳳姐沒得什麼好下場,然災難來時,卻因積了一點濟村婦的陰德,為自己的女兒擺脫了悲慘的命運。
我每每在讀到幼年時高高在上的巧姐與流著黃鼻涕的板兒打鬧的那段書時,常常生出許多對人生的感嘆。我會提醒自己說,這一生不管遇見誰,能不恨就不恨,能幫一點就幫一點,能好一點就盡量去好,一生都要與人為善,與任何人為善。
因為,人生的際遇真的深不可測。誰也弄不清楚到了明天,誰會成了誰的癌症,誰又成為誰的救贖。
人生短短數十年,多積德,求渡化。
且行且珍惜。
我還沒有見過任何一本書可以像它一樣包容一切、啟示一切。讀《紅樓夢》的最直接的影響是,我開始對因果和福報這兩件事深信不疑,而對它們的深信直接影響到我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態度。
如果一個人相信命運和福報,就絕不會遇人遇事只抱怨、計較、想索取,相反的第一想到的應該是多做事、盡力付出、為他人好,以此積累自己的福報。人生半世,我的一切經歷和認知都告訴我,只有福報可以真正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和長相,因而每天睜開眼睛用心用力去做人做事的動力就是不斷的積累福報、修自己的德行和長相,以讓那些不好的人和事都遠離我,而讓那些我所期待的美好都會如期而至。
《紅樓夢》里還有一個特別啟示我的東西叫「冷香丸」。癩頭和尚為薛寶釵開的方子為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用同年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個節令的水調制,並埋於花樹根下,稱「冷香丸」。
薛寶釵的熱毒症雖是胎里帶,其實也隱喻她骨子裡對世俗的熱衷。
她世故、圓滑,表面上處處為別人著想,實際里她步步為營處處盤算。她表面上裝愚守拙、罕言寡語,不關已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一舉一動顯得端莊賢淑,她常年穿著半新不舊的衣服,不喜帶花,內里卻配著「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她溫柔敦厚里有著「欲償白帝」的野心,她自開始就深知嫁給寶玉比入宮選妃是更好的出路,「金玉良緣」的話卻偏要借丫頭的嘴來說。
黛玉處處是真情流露,寶釵是處處深隱心機。王熙鳳的狠在臉上掛著,寶釵的刀則藏在心裡。
對於寶玉,黛玉是用一生去還與他,寶釵是想要抓住他、據為己有,讓他成為送自己上青雲的那陣好風。
因為寶釵的種種熱,熱欲、熱衷,因而給她的葯方是冷、是白,是要她放下熱欲、靜心從素,是讓她遵循大自然節氣規律,是讓她淡出世俗用心去賞一朵花。
雖然我骨子裡林妹妹的性情更多一點兒,但在讀到寶釵的時候也常常會自省說:我會不會有要得太多?有沒有起了不該有的貪念、執著?我是不是有想要違背本真去強求那些本不屬於我的緣分?
是,每當這些時候我就跟自己說:呀!你該吃一劑冷香丸了!
人生一世,值得握住的東西、能握住的東西可有多少?一個人最好的樣子,是我就只要那麼多,多的我便不要,我不為了那些額外的慾念去傷人害己,於淡泊中,平和自在。
好的文字是一種反省和提醒,是一種救贖。它不僅是讓你成為更好的人,更是讓你把生命中那些可有可無的旁枝雜葉都去掉,以找探尋生命里最本真的渴求。
(三)終於可以說愛了
非常小的一本書,一口氣就可以讀完,就像一眼望回去看到的人的一生。《愛德華的奇妙旅程》,一個關於成長的童話,一段終於知道了愛是什麼的旅程。
他是一隻瓷兔子,他曾經是溫室里享受贊美、得到愛、目中無人、自命不凡和無比自戀的愛德華,直到他被擲落到海底、扔進垃圾堆、拋出車窗外、掛在木桿上、在街頭賣藝而後被餐車上的伙計扔在地上摔得粉碎。
在這個過程里,他開始改變。
在漁夫家他開始學會傾聽,開始相信別人的故事也可以是重要的。
被扔進垃圾堆里的他開始反思,為什麼自己一度會讓深愛自己的人失望,因為愛不能僅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懂得愛的付出。
他開始想念,相信自己被愛過。他學會了感恩。
和流浪漢相處的日子裡,他穿上帽子和手絹做成的粗陋衣服,在被陌生人喚起一個又一個他們想念的人的名字時,他竟然有了感動。
陰差陽錯的,他被帶到一個生了病的小女孩魯思的身邊。魯思總要咳嗽,咳嗽的時候她總要吮吸愛德華的一隻耳朵。可是,愛德華說:我願意保護她,願意為她做得更多。
是,甚至他被用麻繩穿起來,為魯思跳舞。他願意這樣做,他願意,只要她開心。
仰望星空時,他對屬於魯思的那顆星星寄予希望。他懂得了祝福。
在餐車上,他被摔碎,21片的身體,千瘡百孔的心。
身體可以復原,可是心呢,只能緊閉著,他覺得孤獨,可是還好,他好像不害怕孤獨了。就算是被娃娃店裡其他成員所嫌棄,他無所謂,他說:我已經被愛過了,很多人愛過我,我懂得愛。
他心態平靜,他心扉緊閉,他已經絕望了,他只肯活在回憶里。
可是誰知道呢,他還會遇到那麼一個人,一個年齡超過一百歲的洋娃娃。她說了那麼一段話,再次打開了他的心:
如果你認為自己有沒有愛和被愛的能力這件事已經無關緊要的話,那真的太可怕了。如果你那樣認為的話活著就沒有意義了。你必須滿懷希望。你必須充滿希望。你必須知道誰會愛你,你下一個會愛誰。如果你已經放棄愛和被愛了,那生命已經失去任何存在的意義,那你還不如現在就從櫃子上滾下去呢!
愛德華又一次醒過來,帶著真正的愛,帶著初心。他敞開心扉迎來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她來了,他的阿比林,他最初的和最後的愛。他是真的可以了,可以面對心愛的人說出那句:我知道什麼是愛了!
好樣的,愛德華!
我想,親愛的你也是一樣,因為經歷了,經歷不管是好的壞的,最後你懂得了愛,你看到陽光。
就帶著那抹簡單的陽光去吧,等待你的阿比林。
(4)馴養,讓我們變得獨一無二
小王子,玫瑰,狐狸,一個關於愛和馴養的故事。
小王子來到地球見到五千朵玫瑰時想起了自己星球上自己的那一朵玫瑰花,他說:你們很美,但你們是空虛的,沒有人能為你們去死!當然羅,我的那朵玫瑰花,一個普通的過路人以為她和你們一樣,可是,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留下兩三隻為了變蝴蝶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大概每個人都夢想著成為專屬於小王子的那一朵玫瑰花吧!
而我卻更喜歡故事中的小狐狸。
小王子遇見狐狸,是他正在哭泣的時候,小王子因為難過而邀請狐狸和他一起玩,狐狸拒絕了。
它說:我不能和你玩,因為我還沒有被你馴養。它說:對我而已,你只不過是個小男孩,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同樣你也用不著我。然而,如果你馴養了我,那麼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對你來說,我也將是世界上唯一的了。你馴養了我,那麼我的生命將會充滿陽光。你的腳步腳步將會變得和其他人不一樣。別人的腳步會讓我迅速躲到地下,而你的腳步聲,就像音樂一樣,召喚我出洞穴。
小王子馴養了那隻狐狸,可是馴養之後他還是要離開狐狸。因為小王子在遇到狐狸之前,他已經有了自己的玫瑰。
小王子說:那你還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吧?
狐狸說:你看到那邊的麥田沒有,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用也沒有。我對麥田無動於衷。但是,你有著金黃色的頭發。麥子,是金黃色的,它會使我想起你。而且,我也會喜歡風吹麥浪的聲音。
多美好的感覺,如果你被馴養過後,你的世界將不再是原來的樣子。
有誰可以像那隻狐狸一樣,等待愛,認真的有點固執的等待愛。得到以後,歡樂,但是安靜的看著小王子離開。
對於狐狸這樣的人來說,生命中其實已經不是很介意,一定要把什麼東西纂在手心。
愛的境界吧,讓他快樂就好了。
有時候,真的不再介意,是否一定要把某樣東西纂在手裡。
我感謝狐狸,於是,在我的生命中,會常常想說:讓我來馴養你吧。在遇到一些可愛的人的時候,腦子里也會突然閃現出「請馴養我吧」,可能是愛情,可是愛情是自私的,得到了以後,慾望像是一條貪婪的蛇,自私,想據為己有。所以更喜歡把心愛的人交成朋友,是那種靠「馴養」建立起來的聯系,是大概可以好一輩子的那種關系。
作為彼此的朋友,當你愛著我,當我也愛著你的時候,我們的世界,都不會再是原來的樣子。
生命就是這樣子被激勵著,鼓動著。
我相信,到最後,就算他離開,至少我還會有麥子的顏色。
因為你馴養了我,我馴養了你,從此以後你對我來說就與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其他的人都不一樣了,而我也因此變成了獨一無二的我。
㈤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1)台灣知名文化人蔣勛在東海大學任教時,有一天,經過學校的草坪,看見
我不美 夢見蘇軾,盪舟月下,波光粼粼,清歌裊裊,不知是歌聲灑在湖面,還是湖底睡著一輪明月…… 醒來不禁冷汗涔涔。蘇軾,他用月夜引誘我,用歌聲迷惑我,用壯麗的詩篇和曠達的胸懷嘲笑我。嘲笑我掙扎於世俗眼光的泥淖,嘲笑我用黑筆紅筆編織解不開的線網,嘲笑我一心追逐高考,而把最初的自己拋在腦後。 我一直拚命把握時間,以為抓住了什麼,然而自視鏡中的自己,空洞洞的眼神早將我出賣。我疑惑,並且苦惱:都到哪兒去了,我學過的知識?成千上萬的印刷字體、堆積如山的練習題集,為何竟什麼也還給我留下? 直到看見一模成績,我可憐的答題卷,我把它扔開,一個字也不敢看。老師對我說:從前你的文章是有靈氣的…… 是的,從前。我願為傍晚天邊的一朵火燒雲佇足,我貪看荷花憔悴的身軀撐著一絲驕傲,我伴著清脆蛙鳴和雨聲的搖籃曲安心入眠…… 然而現在,面對蘇軾的月夜,面對他樂於自然的心境,我慚愧不已。 火燒雲變成慘紅的試卷,憔悴花容映上我的雙頰,蛙鳴雨聲化作如縷的教誨與斥責……我的腦袋拋棄風花雪月,塞滿數學公式,我的身體刪除悠閑節奏,安裝上千瓦的嗡嗡發動機。可是,我仍然什麼也沒有留下,甚至失去更多! 戴著干凈眼鏡,穿上整潔校服,寫下規范答題——人人誇我是好學生,我卻不快樂。我只不過是一架軀殼,聽從命令行動,把靈魂出賣給考試。 看見蔣勛為美下的定義:美就是回來做自己。我只好苦笑。我不美。我愛畫畫,筆下只有幾何圖形;我愛作文,筆下只有空洞議論。大自然在水泥牆外,曼妙想像消散在沉默空氣里,這樣一個學生,你能在她的眼中,看見陽光、草坪和詩嗎?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是不得已的,我們肩負期待與責任,張開雙臂承受那人世洪流。即使我們心有嚮往,也無法「隨心所欲」。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並不是心靈的自由,而是年輕顧慮太少。 美,正因為稀有。我提醒自己:我不美。我提醒自己:仍有明天。因那迷人月夜,曾在我的夢里。 ㈥ 席慕蓉的簡介
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倫」的諧譯。1943年農歷10月15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9年遷至香港,後隨家飄落台灣,1956年入台北師范藝術科,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 ㈦ 蓮花在佛教中的意義 蓮花在佛教中,象徵神聖與不滅,所以印度的國花也是蓮花。 蓮花與佛教的密專切關系,表現在佛屬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 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7)蔣勛說荷花擴展閱讀: 蓮生在污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污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污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 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 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㈧ 高分。特別點的席慕容簡介
席慕容,女,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意為浩盪大江河。1943年生於四川重慶,祖籍察哈爾盟明安旗貴族。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於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台北師范藝術科,後又入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畢業後任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副教授。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過畫集,多次獲多種繪畫獎。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 《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畢業。她是台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著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詩》,美術論著《心靈的探索》、《雷色藝術異論》等。她的作品浸潤東方古老哲學,帶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種人生無常的蒼涼韻味。席慕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