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彩畫
『壹』 王雪濤的畫家作品
代表作品
《群雞圖》、《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四季花鳥》、《報喜圖》、《雉雞》等。
畫作賞析
《雉雞》
畫中兩只雉雞在一塊巨石前面棲息鳴叫,對巨石,畫家只是略勾輪廓,稍加潑染,草地亦留大片空白,以襯托羽毛鮮麗的雉雞,避免了擁塞之感,點出了雪後環境。延遲背後彈出兩束紅花,色彩鮮艷欲滴,通五彩雉雞相呼應,是畫面變得清新明麗。
王雪濤(公元1903—1982年)的花鳥畫在筆墨技巧上,能化古法於我法,」處處變化,處處統一,筆雖有意而意無窮。「他對色彩的處理也很有特色,有時以墨與色相結合,設色艷麗、豐富、輕靈、深得雅俗共賞之譽。
其它作品
《墨花合璧》、《蘆塘鴛鴦》、《天葩奇芬》,《梅花》、《和平頌》、《五一頌》、《萱花蝴蝶》、《桃花鸜鵒》、《松鷹》、《紫藤群雞》、《芙蓉鴛鴦》、《牽牛豆花》、《桃竹雙禽》、《藤蘿天牛》、《萬年青》、《百合》、《烏桕白頭》、《柚子》、《鐵線蓮花》、《雲南山麓》、《灕江山花》、《鳶尾雙鶴》、《雉雞斑鳩》、《鸚鵡》、 《四季花鳥》、《魚》、《白香山句牡丹芳》、《雪景喜鵲》、《白鷳杜鵑》、《玉簪》、《池塘雙鴨》、《紅梅綬帶》、《古松蒼鷹》、《山茶寒鵲》、《藤蘿群雞》、《綠天蕉雨》《花蝶》、《豆花》、《牡丹》《荷花小鳥》、《蓮塘清趣》、《菊花黃時蟹正肥》、《牡丹蜂蝶》、《松樹綬帶》、《桃李滿園》、《雪梅鸜鵒》《報喜圖》、《歲朝圖》、《清芬幽遠》、《梅花喜鵲圖》、《絲瓜鸜鵒》、《石榴圖》、《靈芝蘭花》等。
畫集
《王雪濤畫集》、《王雪濤畫輯》、《王雪濤畫譜》、《王雪濤的花鳥畫》等。
著述作品
《甘肅早期石窟的兩問題》、《顧愷之的傳神論》、《固原漆棺彩畫》、《滇彌山石窟》、《中國美術史》(魏晉隋唐)、《 龍門石窟窟龕編號圖冊》。
『貳』 王雪濤畫家作品的介紹
代表作品 《群雞圖》、《萬紫千紅》、《百花齊放》、《四季花鳥》、《報喜圖》、《雉雞》等。 畫作賞析 《雉雞》 畫中兩只雉雞在一塊巨石前面棲息鳴叫,對巨石,畫家只是略勾輪廓,稍加潑染,草地亦留大片空白,以襯托羽毛鮮麗的雉雞,避免了擁塞之感,點出了雪後環境。延遲背後彈出兩束紅花,色彩鮮艷欲滴,通五彩雉雞相呼應,是畫面變得清新明麗。 王雪濤(公元1903—1982年)的花鳥畫在筆墨技巧上,能化古法於我法,」處處變化,處處統一,筆雖有意而意無窮。「他對色彩的處理也很有特色,有時以墨與色相結合,設色艷麗、豐富、輕靈、深得雅俗共賞之譽。 其它作品 《墨花合璧》、《蘆塘鴛鴦》、《天葩奇芬》,《梅花》、《和平頌》、《五一頌》、《萱花蝴蝶》、《桃花鸜鵒》、《松鷹》、《紫藤群雞》、《芙蓉鴛鴦》、《牽牛豆花》、《桃竹雙禽》、《藤蘿天牛》、《萬年青》、《百合》、《烏桕白頭》、《柚子》、《鐵線蓮花》、《雲南山麓》、《灕江山花》、《鳶尾雙鶴》、《雉雞斑鳩》、《鸚鵡》、 《四季花鳥》、《魚》、《白香山句牡丹芳》、《雪景喜鵲》、《白鷳杜鵑》、《玉簪》、《池塘雙鴨》、《紅梅綬帶》、《古松蒼鷹》、《山茶寒鵲》、《藤蘿群雞》、《綠天蕉雨》《花蝶》、《豆花》、《牡丹》《荷花小鳥》、《蓮塘清趣》、《菊花黃時蟹正肥》、《牡丹蜂蝶》、《松樹綬帶》、《桃李滿園》、《雪梅鸜鵒》《報喜圖》、《歲朝圖》、《清芬幽遠》、《梅花喜鵲圖》、《絲瓜鸜鵒》、《石榴圖》、《靈芝蘭花》等。 畫集 《王雪濤畫集》、《王雪濤畫輯》、《王雪濤畫譜》、《王雪濤的花鳥畫》等。 著述作品 《甘肅早期石窟的兩問題》、《顧愷之的傳神論》、《固原漆棺彩畫》、《滇彌山石窟》、《中國美術史》(魏晉隋唐)、《 龍門石窟窟龕編號圖冊》。
『叄』 福建有什麼特產
一、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福建省福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已有近千年歷史。福州茉莉花茶特點:福州茉莉花茶是用經加工乾燥的茶葉,與含苞待放的茉莉鮮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通常以綠茶為茶坯,少數也有紅茶和烏龍茶。
二、連江鮑魚
連江縣地處福建東部沿海,屬中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全縣海岸線長238公里,海域面積為3112平方公里,海岸線曲折,近海地形平坦開闊,潮流通暢,為連江漁業生產尤其是鮑魚養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我國在同一海區養殖來自不同地理帶和不同國家鮑種的最適宜地區。
三、福桔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年產量近10萬噸,約佔全市水果產量的-半。福桔上市期在農歷春節前後,由於色澤艷紅、果美汁甜,又與「福、吉」諧音,備受群眾喜愛。
四、永泰芙蓉李干
永泰芙蓉李干,永泰特產,福建名產之一,選擇成熟的芙蓉李鮮果,採用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福建福安市是芙蓉李之鄉,芙蓉李面積、產量居全國之冠,栽培已有千年歷史。
五、福州脫胎漆器
福州三寶之一,質地輕巧堅牢,造型古樸大方,裝飾豐富多彩,產品有磨漆畫、屏風、花瓶、茶具、煙具、文具等。自1898年以來多次獲巴拿馬、芝加哥、巴黎等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肆』 藝海拾貝任意一篇文章,做閱讀筆記!
藝海拾貝
菊花與金魚
菊花與金魚,是中國人培育出來的兩種絕妙的東西。我想,把它們稱做藝術品也無不可,它們一種是植物性藝術品,一種是動物性藝術品,都是經過歷代巧匠的苦心培育才繁衍成現在這樣豐富的品種的。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各有各的藝術天才。世界文明是各大洲的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你提供這樣,他提供那樣,才使得這個本來相當乏味的地球變成了個光華璀璨的大幹世界。在培植奇花異卉和人工選擇有趣的小生物方面,世界各國的人民,有的馴養了金絲雀,有的培植了品種紛繁的蘭花,有的養了鴿子,有的養了長尾雞……而歷史悠久的中國,則特別端出了菊花和金魚。中國人種植菊花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把鯽魚變成金魚,也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我國郵局曾經發行過一套菊花郵票和一套金魚郵票,這兩套小彩畫都是令人看了愛不釋手的。它使我們想起歷代許多藝菊和養魚的能手,無數「功參造化」的能工巧匠,以至於祖國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每年秋天,許多城市的公園都在舉辦菊花展覽,至於金魚,更是不分季節,任何時候都可以看到。每次觀賞菊花和金魚展覽的時候,我都深深地體會到「豐富」的含義。那場面真可以說是多姿多彩,儀態萬千了!
古代荒郊里寒傖的野菊,一經過人類的加意選各培育,歷時數千年,終於大放異彩。
『伍』 家庭養花怎樣選用花盆
花盆是家庭養花重要的栽培器具,理想的花盆應質料輕,搬運方便;經久耐用,不易破碎;色彩、式樣、厚薄、大小能適用花卉生長和觀賞的需要,且要有多種規格型號;價格低廉等。目前使用的花盆按製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種:(1)素燒盆:又稱瓦盆,以黏土燒制而成,有紅盆及灰盆兩種。一般盆栽用瓦盆最適宜。瓦盆不僅價格便宜實用,而且因盆壁上有許多微細孔隙,透氣滲水性能都很好,這對盆土肥料的分解,根系的呼吸和生長都有好處。缺點是質地粗糙,色彩單調,搬運不便,容易破碎。素燒盆通常為圓形,大小規格不一,一般最常用的盆口徑與盆高約相等,惟栽培種類不同,其要求最適宜的深度不一,如球根盆、杜鵑盆較淺,牡丹盆、月季盆、君子蘭盆較深,播種與移苗用淺盆。
(2)紫砂盆:宜興紫砂陶盆或彩畫瓷盆,色彩、造型精緻美觀,又有微弱的透氣性能,用來栽花也較理想,尤其栽培蘭花或樹樁盆景,能大大提高它們的觀賞效果。紫砂盆的種類規格多,有方形、圓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盤形、舟形和簽筒形等。最大口徑達100厘米,最小有3厘米,淺的不滿3.3厘米,深的超過33厘米。盆底下有腳,便於排水,還增添了盆體的空間感。盆壁上有各種圖案、繪畫和書法,增添了美感。盆色豐富,有米黃、赭紅、灰紫和深淺不同等顏色。價格昂貴,質量重,易破碎。
(3)塑料盆:質料輕巧,使用方便,經久耐用,不破碎,色彩豐富。但不透氣滲水,應注意培養土的物理性狀,使之疏鬆透氣,以克服其缺點。塑料盆最適宜栽種耐水濕的花卉,如旱傘草、龜背竹、馬蹄蓮、廣東萬年青等,或較喜濕的花卉,如蕨類、吊蘭、紫鴨跖草、吉祥草、秋海棠等。在育苗階段,常用一種小型的軟質塑料盆,使用方便。
(4)陶瓷盆:花盆外壁塗有色釉,有的色彩華麗(彩繪彩塑),有的素雅(如白底藍花瓷盆)。不透氣滲水,不易掌握盆土干濕情況,尤其在冬季休眠期,常因澆水過多而使花木爛根死亡。因此,不適於栽植花卉,一般多作廳堂、會客室花卉陳設的套盆用。也可以用作盆景用盆,但不如紫砂盆好。
(5)木桶盆:用來栽種大型花木,它比大缸輕便,又不易破碎。
(6)蘭盆:專用於氣生蘭及附生蕨類植物栽培,其盆壁有各種形狀的孔洞,以便流通空氣。此外,也常用木條製成各種式樣的蘭筐以代替蘭盆。
(7)水養盆:專用於水生花卉盆栽之用,盆底無排水孔,盆面闊大而較淺,如北京的「蓮花盆」其形狀多為圓形。球根水養用盆多為陶制或瓷製的淺盆,如我國常用的「水仙盆」。風信子也可採用特製的「風信子瓶」,專供水養之用。
『陸』 大理白族民居的解說詞
大理是雲南白族人民的聚居地,古城內保留了大量古代建築,古老的街道旁青瓦白牆,民居、商店、作坊相連,一派古樸風貌。其內的建築布局極富民族特色。
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每房院內均有一正房(只有家族中的長者才可以居住),兩廂房,正房對面是一面牆壁。另外,白族民居還十分注重門樓的修飾,飛檐翹角,斗拱彩畫,頗具特色。門窗、照壁多用劍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繪和水墨畫裝飾,工藝精緻,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築中堪稱一流。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門樓、照壁建築和門窗雕刻以及 正牆的彩繪裝飾。門樓是整個建築的精華部分。門樓建 築藝術水平的高低,可以確實其主人的經濟地位,也是 一種光宗耀祖的標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 屏、石刻、彩繪、凸花磚和青磚等材料組成一座串角飛檐,花枋輕巧,斗拱重疊、玲瓏剔透、雄厚穩重的綜合性藝術建築。白族門樓建築不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 建築結構技巧上也獨具風格。有的地方整個門樓不用一顆鐵釘或其它鐵件,而聯結卻十分牢固,幾十年風雨如故,再裝上兩扇較有厚度的鐵黑色木大門,甚是莊重威 嚴。
白族居民門窗木雕,無處不閃現著劍川木匠高超的 手藝。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層層刻出帶有神話色 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鶴青松、鷺鷥荷花、老鷹菊花、孔雀玉蘭,以及幾何圖案。門窗的表面上還塗有褚紅色的油 漆,顯得光滑明亮,古樸典雅。室內清潔、整齊,左右為卧室,當中為客廳,放有 嵌鑲彩花大理石的紅木桌椅和畫屏。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築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內有照壁,大門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見照壁的作用和重 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磚石砌成。正面寫有「福星高照」、「紫氣東來」、「虎卧雄崗」等吉祥辭句。照壁前設 有大型花壇,花壇造型各異,花木品種繁多,一年四季 ,花香四溢。
『柒』 我想問一下哪有故宮各大殿匾額的解釋材料,
驚心動魄的戰爭已見分曉。改朝換代正在進行。
公元1644年農歷8月,在浩浩盪盪的隨從隊伍陪同下,一個六歲的男孩和他的母親一起,從盛京老家向北京進發。男孩名叫福臨,是大清王朝的順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們在北京的新家:紫禁城。
對於六歲的順治皇帝來說,這座他前所未見的高大城門,一定給他留下了新奇而深刻的印象。
這是紫禁城最大的門,有37.95米高。
按照中國的陰陽學說,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位於紫禁城中軸線南端的這座城門,叫作「午門」.
穿過午門,紫禁城的真容出現在順治皇帝的眼前。
這里就是他們的新家,而對這座宮殿的佔有,也將是他們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的象徵。
深紅色的宮牆和金黃色的琉璃瓦是這座宮殿最引人注目的特徵,而這綿延一片的紅色和金色也使紫禁城與周邊的建築完全區分開來。
紫禁城的建築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處理朝政和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場所,稱為前朝。後半部分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帝後嬪妃的生活場所,稱為內廷。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晉宏逵:
紫禁城的總體部署就是這樣,用若干條縱深的軸線來安排這么多的建築,那麼這些建築都是用院落的形式來展開的。每個院落當中都有成組的建築。每棟建築相互之間都是有主有從,有正有配,它就是這樣用建築的手段,來表達封建社會、封建禮制所表達的那種等級和秩序。
傳說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宮一共是一萬間,而人間的紫禁城一直流傳著宮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說法。事實上,在長達五百多年的時間里,紫禁城一直在變化著。根據1973年故宮專家的調查,紫禁城現有的宮殿是八千七百零四間。
有人認為,當年順治帝初次見到的紫禁城也許並不完整,因為比他早幾個月進京的攝政王多爾袞,在給順治皇帝的奏報中寫道:李自成燒毀宮殿後逃走。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李燮平:
李自成確實放火了,那整個紫禁城受到什麼損壞了,這實際上清代人自己有一個定位。乾隆朝修訂的《日下舊聞考》就明確說過紫禁城宮殿是因勝朝之舊而斟酌損益之。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我對紫禁城的修繕都是在明代建築的基礎上來進行的。這就反過來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說紫禁城宮殿沒像傳說的那樣因為李自成而受到那麼大規模的破壞。
據《清實錄》記載,六歲的順治皇帝是在皇極門也就是現在的太和門登的極。
順治二年,中軸線上的宮殿被一一修復,重新命名。這是改朝換代在建築上最直接的體現。皇極殿改名為太和殿,中極殿改名為中和殿,建極殿改名為保和殿,對於當時尚不穩固的新政權來說,一個和字,包含了他們對天下和平、君民和諧的未來,最迫切的期盼。
從此,紫禁城的匾額上出現了滿文。
順治皇帝沒能等到他所盼望的和平盛世的到來,就在二十四歲時離開了人世。這一年是公元1661年。
十八年之後,一個寒冷的冬夜。太和殿西側的御膳房突然燃起了火光,大火一路蔓延,兩小時後燒著了太和殿。幾天後,引起這次火災的六名太監被處以絞刑。此後太和殿在長達十八年的時間里卻始終是廢墟一片。
在這段時間里,年輕的康熙皇帝,在殘缺的紫禁城中忙於指揮各地征戰、穩定統治。十六年間,他相繼平定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收復了台灣,還打敗了入侵的沙俄,簽訂了清王朝對外的惟一一個平等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此時的康熙皇帝終於可以騰出手來重建太和殿了。
但是這次修復卻遇到了最大的難題。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啟年間,此時已經過去六十九年,人們不知道太和殿確切的建築比例與數據。當時,愛讀書的康熙皇帝親自查遍書籍,結果令他非常失望。
一位叫梁九的人令這件事情有了重大轉機。當時已年逾古稀的梁九,從明朝崇禎年間進入工部,已經在工部工作了四十多年。
根據《梁九傳》記載,當時梁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個太和殿的木模型,就靠對這座模型組件的放大製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結構搭建。令人稱奇的是放大出來的每一個木件安裝上去都能嚴絲合縫,分毫不差。
讓後人感到幸運的是,康熙三十四年這次重建太和殿的所有材料以及尺寸被詳細記載在《太和殿紀事》這本書當中,這是關於太和殿修建的惟一一份詳細紀錄。對於今天即將進行的太和殿大修,這本書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落成,盛大的落成儀式正在進行。這不僅是一座宮殿的慶典,更昭示著一個新的盛世的開端。
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太和殿。
坐落在八米多高的漢白玉三台上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核心,也是紫禁城整體建築樂章的高潮部分。它的一切設計,都為著一個目的,就是把至高無上的皇權烘托到極致。
太和殿曾經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築,從庭院到正脊高36.57米,相當於12層樓房的高度。
太和殿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建築。面積達2381平方米,相當於半個足球場那麽大。它的長寬比例正好是九比五,代表著九五之尊。
太和殿與身後的中和殿、保和殿一起構成前朝的主體,人們習慣稱之為三大殿。
紫禁城的建築很多地方都與九這個數字有關,九為最大,體現至尊的含義。像大門上的九排九路門釘,房檐上的九個走獸等等。
然而,對於太和殿來說,連最大數字九都不足以表達它的尊貴,因此,在它的屋頂上出現了十個走獸。多出來的這一個叫行什,在中國所有古建築中僅此一例。
太和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質結構建築。
在這個號稱世界之最的大殿里,布置卻相當簡單。
在基台的烘托下,皇帝的寶座是惟一的主角。目光所及之處,皇權的威嚴輻射到每一個角落。
太和殿一共有七十二根大柱子,圍繞著寶座的六根被貼上黃金,每根柱子上都有一條巨龍,這是皇權的象徵。
從這六根金柱當中向上望去,藻井上有一條蟠龍,蟠龍嘴裡倒垂下來的寶珠又叫做「軒轅鏡」。
康熙皇帝對太和殿的這次重新修建,改變了它原有的九開間形制,變成了十一開間。可以說,這是此次重修中最為實用的改造。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 周蘇琴: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的時候,考慮到防火的因素,所以就把木構的斜廊改成磚牆了,同時把太和殿兩邊的游廊改成了夾室,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面闊十一間的格局。實際上還是沒有改變原來這個面闊九間周圍廊的格局。
2004年6月,故宮大修前的勘查進入到了太和殿的屋頂內部,我們也跟隨他們進行了拍攝。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質建築的粱架。
而脊檁的彩畫是康熙三十四重建時繪制的,它是彩畫中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距今已經三百多年。
我們的攝像機鏡頭在這里還拍到了一個神秘的物品。
它在太和殿頂部最中心的位置,位於藻井的正上方。
這就是雍正皇帝命人安放在這里的符板。
我們在收藏於第一歷史檔案館的皇宮檔案中發現了這樣一段內容: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雍正皇帝命人把三份符板分別安放在養心殿、太和殿和乾清宮。
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研部主任 李國榮:
安放符板呢,本來是古代建築中,風水學中很講究的一個內容,為的是鎮宅、避邪、保佑平安。 雍正(皇帝)的這幾塊符板呢,除了傳統的道教八卦圖外還增加了藏傳佛教的咒語,這反映了他是諸教為我所用,來保佑他的平安。
雍正皇帝放置符板的舉動,無疑明確了太和殿、乾清宮和養心殿這三處宮殿,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地方,而除太和殿外,其餘兩個宮殿都在皇宮的內廷。
和前朝相對,紫禁城後半部分統稱內廷,它包括皇帝皇後居住的後三宮,妃子們居住的東西六宮和皇子們生活的乾東西五所。至此,紫禁城建築的樂章從陽剛的高潮樂段進入陰柔的慢板。
乾清宮與坤寧宮和交泰殿合稱為後三宮。
乾清宮,在雍正皇帝以前一直是皇帝的寢宮。同為皇帝使用的宮殿,它比前朝的太和殿低十一米,面積小一千多平方米,置身其中,人的感覺會松馳許多。
明代時乾清宮有後暖閣九間,分上下兩層,類似今天的復式建築,上下共布置了二十七張床,皇帝可以任意選擇。 清朝時,東西暖閣改成了書房。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到了清朝,這座宮殿的室內裝修有了很大改變,成為中軸線上最具有滿族特色的宮殿。
它室內貫通,西、北、南三面都有火炕。西大炕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 東北角是祭祀時煮肉用的廚房。這種布局來源於滿族民間「口袋房」、「萬字炕」的居住習俗。
從坤寧宮東暖閣懸掛的這則坤寧宮銘上可以看出,坤寧宮的布置是依據入關前沈陽故宮中皇後居住的清寧宮照搬而來的。
除了皇後,在後宮中,還有很多當朝皇帝的嬪妃,她們就住在後三宮兩旁的宮殿里,這些宮殿總稱為東西六宮。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 王子林:
東西六宮它取自於《周禮》的六寢六宮制度,但是它更多的是融入了自漢代以來所形成的《周易》陰陽哲學思想,它的建築布局從平面上看是一個坤卦的卦象,象徵陰,也就是說這個地方居住的是妃子。其功能呢可以從宮殿的命名上反映出來。比如說承乾宮,為什麼叫承乾宮呢?就是說居住在這個地方的妃子要順承皇帝,所以說東西六宮的建築它體現的是三綱五常,特別是夫為妻綱的倫理道德思想。
東西六宮的建築形制比後三宮低很多,體現了居住在這里的嬪妃的從屬地位。
這是雍正皇帝命人繪制的美人圖。每一個皇帝都希望龍脈延續,子孫繁盛,從而使王朝興旺,江山永固。
公元1856年,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一個女人一生的命運被改變了。她就是後來統治中國四十八年的慈禧太後。
儲秀宮是她剛入宮時的居所,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內部裝飾,已經是在她五十大壽時,花費六十三萬兩白銀重新修繕布置過的了。
蘭花,中國古人認為它有王者之香,又有生育男孩的象徵,它與壽石組合的圖案寓意為宜男宜壽,所以儲秀宮的隔扇大量採用了這種繪畫。
也許是巧合,慈禧太後剛入宮時被封為蘭貴人,不久就生下後來的同治皇帝。母以子貴,隨著地位逐漸顯赫,她的寢宮裝飾也奢華起來,在儲秀宮的庭院陳設中還出現了龍,這也是東西六宮中惟一的例子。
內廷中的養心殿在雍正皇帝之前,原本是一座普通的宮殿。
雍正皇帝即位之後並沒有按慣例住進乾清宮,他表示:父親康熙皇帝在乾清宮居住了六十多年,自己實在不忍心再住進去,決定移居月華門外的養心殿,並要求將殿內略微修繕,一定要樸素。
雍正皇帝的這個決定,使紫禁城內廷的格局出現了變化。從此,養心殿在紫禁城裡越來越重要。
養心殿地位驟然上升之後,並沒能一直樸素下去,配套裝修很快跟了上來。在紫禁城中,採光好壞是衡量宮殿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了改善養心殿的採光,它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雍正元年,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 木作》記載 「 十月初一日 , 有諭旨 , 養心殿後寢宮,穿堂北邊東西窗安玻璃二塊 "。
當時,玻璃是非常稀罕的物件,全部依靠海外進口。
養心殿的位置靠近前朝,它將皇帝的休息和辦公場所合二為一。這座宮殿的後半部分是卧室,皇帝在這里休息,若要處理政務時,只要穿過這條甬道,不到一分鍾就可以來到前殿辦公,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從雍正皇帝開始,到清王朝滅亡,清朝有八個皇帝把養心殿作為生活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在這里,留下了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印記。
一座小小的宮殿見證了一個王朝從盛到衰的歷史。
在等級森嚴、庄嚴肅穆的紫禁城中,有一片風格迥異的建築透露出一份靈動和浪漫的氣息。這就是寧壽宮花園,人們俗稱乾隆花園,它是生性瀟灑喜好游歷的乾隆皇帝的得意之作。
這個花園建在紫禁城的東北角。狹隘細長,曲徑通幽,四個院落相連,風景各不相同,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最為欣賞的江南美景盡收園內。
花園中還處處顯示出漢族傳統文化對乾隆皇帝的深刻影響。
中國古代有一種祈福的祭祀活動叫褉賞,後來演化為人們暮春郊遊的風俗。文人墨客此時也要相邀聚會,最著名的一次被記錄在王羲之的《蘭亭序》中。
九曲蜿蜒的水渠中清水流淌,隨波逐流的酒杯停在誰的座前誰就要吟詩作賦,否則就罰酒認輸, 這就是「曲水流觴,修褉賞樂」乾隆皇帝以此為根據,給這個亭子起名「褉賞亭」。
花園中還有一個建築叫「三友軒」,室內以松,竹,梅裝飾, 松木剛勁而挺拔 , 臘梅 凌寒而開放 , 翠竹桿直而心虛 , 三者皆處嚴寒而不謝 , 所以被稱為歲寒三友 , 古代文人以這三種植物比擬人品的剛直、高潔。乾隆皇帝不僅借三友軒表現自己的儒雅,更重要的是傳達出清朝皇帝與漢族知識分子思想融合的一種態度。
乾隆花園的修建只是一個龐大的建設工程中的一小部分。
自康熙朝以來,經過七十多年的治理,到乾隆時期,中國農業經濟、綜合國力達到巔峰。
乾隆皇帝開始對紫禁城進行了自1420年建成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造。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工程是和政治體制的改變緊密相連的。
第一個就是對乾西二所及周圍區域的改造。
乾西二所是乾隆皇帝作皇子時候的居所。為什麼他要對這里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呢?這還要從皇帝的立儲制度說起。
雍正皇帝之前,皇太子的確立往往伴隨著激烈而血腥的宮廷斗爭,所以雍正皇帝便改用了秘密建儲的方式,他親筆寫下兩份確定皇位繼承人的詔書,一份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背後,另一封由他隨身攜帶。皇帝在世時秘而不宣,等皇帝死後,兩相對照無誤,才能對外公布,迎立新君。
乾隆皇帝作為秘密建儲制上台的第一個皇帝,沒有享受過一天太子的待遇,因此他要把自己的故居乾西二所地位升格,由所改為宮,不再讓其他人居住,以此強調他繼承皇位的正統。
重新整修後,這個三進小院的主體建築被重新命名,分別叫作崇敬殿、重華宮和翠雲館,習慣上統稱重華宮,重華宮的名字來自漢族大臣張庭玉的提議。重華是指遠古時期聖明君主「舜」,對漢文化頗為精通的乾隆皇帝非常高興地採納了這個建議。
乾西二所改造完成以後,周圍的幾座宮室也隨之進行了改造,成為重華宮的附屬配套設施:東邊的乾西一所改為漱芳齋,室內建造了一個小戲台,取名「風雅存」,供皇帝觀賞一些小戲時使用,在院內還添加了一座大戲台。它們是紫禁城中最早出現的戲台。
即位之後的乾隆皇帝雖然已經移居養心殿,但他一直把舒適的重華宮當作與家人、密臣歡聚的場所。
信奉藏傳佛教的乾隆皇帝,還在重華宮的西南部修建了紫禁城裡最重要的藏傳佛教建築雨花閣。藏傳佛教從元代進入皇宮,到清代發展到頂峰。雨花閣的修建,除了滿足皇帝個人禮佛的需要,更重要的作用是以宗教信仰聯絡中國邊疆地區的蒙藏各部,加強民族融合,以鞏固國家的統一。
紫禁城改造中和政治改革密切相關的第二個重要工程是修建寧壽宮。
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就宣布:為了不超過在位六十一年的祖父康熙皇帝,他將在執政六十年的時候將皇位禪讓給兒子,皇位交接方式的這一改變,意味著紫禁城中將首次出現退休的皇帝。
寧壽宮,就是為乾隆皇帝退休准備的養老之所。作為太上皇的宮殿,寧壽宮的級別不亞於皇帝的居所。它也分為前朝和內廷,各種配套設施樣樣俱全。這幾乎就是一個微縮的紫禁城。寧壽宮的造價達到一百三十多萬兩白銀。僅寧壽門前的這對鍍金銅獅,就用了黃金三百三十四兩。
為當朝的皇上建造退休的宮殿,無疑是最受重視的工程,工部集中了全國頂尖的能工巧匠。這其中有一個雷姓建築設計世家。
這是他們繪制的長達五米多的紫禁城中軸線大清門到坤寧宮的全部建築的外觀圖樣,上面清楚地標注著各個建築的名稱和它們之間地距離,數據精確到了寸。
從康熙年間開始,這個家族前後延續二百多年,一直從事皇家建築的設計工作,
他們主持修繕設計的作品中光是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故宮、頤和園,天壇等等。
這個祖孫七代的設計世家又被稱作「樣式雷」家族。
中國古代的建築設計,採用文字說明、圖紙和燙樣三者結合的方式。所謂燙樣,就是立體的設計模型。它是中國古建築設計中特有的產物。現在,故宮依舊保留著當年雷氏家族製作的燙樣。
燙樣用硬紙板、秫秸和木頭等粘貼製做而成。模型製成之後,需要用小烙鐵將細節部分燙平,故名燙樣。
這是清朝晚期雷氏家族為紫禁城長春宮設計的燙樣,在夏季長春宮院內建有一個巨大的涼棚。在燙樣的相關部位,都有具體的文字說明和建築尺寸。經過一層層展示,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建築的內部結構。當時的燙樣主要是為給皇上御覽而製作的。皇帝的意志是決定宮殿建造最終的依據。
豪華、氣派號稱小紫禁城的寧壽宮完工之後,乾隆皇帝一天也沒有住過,他在退位後,依然住在養心殿內控制著朝政,直到公元1799年,他八十九歲時去世。
從明朝永樂年間到清朝乾隆年間,紫禁城歷經三百多年的修建、改建和修繕,終於成就了今天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模樣。而在紫禁城中演繹的歷史,還將波瀾壯闊地延續下去。
=====================
http://www.dpm.org.cn/
這里有詳細介紹
『捌』 描寫春天景物的好段(100)
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群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每到春天,紅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競相開放。
杉樹枝頭的芽簇已經頗為肥壯,嫩嫩的,映著天色閃閃發亮。
春雨連綿,灑在院里的梧桐樹上,沙沙沙像音樂家輕輕拔動琴弦,又像蠶寶寶在悄悄吞食桑葉……
田野上,麥苗返青,一望無邊,彷彿綠色的波浪。那金黃色的野菜花,在綠波中閃光。
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皎潔的月光裝飾了春天的夜空,也裝飾了大地。夜空像無邊無際的透明的大海,安靜、廣闊、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裡漾起的小火花,閃閃爍爍的,跳動著細小的光點。田野、村莊、樹木,在幽靜的睡眠里,披著銀色的薄紗。山,隱隱約約,像雲,又像海上的島嶼,彷彿為了召喚夜航的船隻,不時地閃亮起一點兩點嫣紅的火光。
『玖』 白族民居特點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築外牆均有白色為主調.就從院落布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白族民居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 上的承襲。由於自然環境、審美情趣上的差異,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顯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 色。
白族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為例作大致的比較,首先從主房的方位來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為貴;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東,這與大理地處由北向南的橫 斷山脈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壩子的特點有關,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東。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層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兩層。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採用什麼形式,
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決定。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 用牆壁遮擋,遮擋牆上一般寫上"福"字。
(9)蘭花彩畫擴展閱讀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
白族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文化習俗
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你)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長輩是白族的傳統美德。見到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候、讓道、讓座、端茶、遞煙。起床後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給老人。吃飯時要讓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動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說臟話,不準蹺二郎腿。一些山區的白族,家庭成員各有比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長輩坐左上方,
女性長輩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輩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個神聖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內吐口水,禁止從火塘上跨過。白族人家的門檻也忌諱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婦女從上面跨過。家庭內忌諱戴著孝帕的人進入,認為這樣會給家庭帶不潔。
『拾』 紫砂壺彩繪用什麼畫的蘭花和梅花
沒有圖如何回應嗎。不是神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