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課文講評
① 荷花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課文《荷花》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贊美以及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全文通過對荷花各種姿態的描繪,贊美荷花的婀娜多姿與生機活力,抒發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荷花》的主要內容
《荷花》一文記敘了作者到公園觀察荷花一事,作者看到滿池荷花是的景象,從觀賞荷花而漸漸入迷,從剛才的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變為整個荷花池中眾多荷花的一員,變身為荷花的作者也樂在其中了。在陶醉中,作者「過了好一會兒」,才記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原文
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② 第三課荷花的詳解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美文。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文章語言美、景美、境美、情美,景與情渾然一體,讓人感覺美不勝收。讀著,讀著,不禁會陶醉其間。我組主要是對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教學構想進行探討。這里我主要介紹一下本課第一課時的一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中的字、詞的意思。2、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及課文內容,知道課文重點描寫的是白荷花。3、通過欣賞荷花圖片整體感知課文,通過表情朗讀體會荷花的美。
我的教學方法是採用的隨文識字和圖文對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字詞。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先讓學生找出具體寫荷花三種不同姿勢的三句話。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1、讓學生在圖上指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拿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像荷花的美。3、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荷花之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是比較難理解的。在第一課時時,我是問了學生這句話把什麼看作什麼,畫家是誰呢?是人嗎?還有一個教學難點是在作者看荷花時的想像的句子。我是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
③ 荷花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什麼道理
你好!
《荷花》這篇文章記敘了我們一家星期天去公園觀賞荷花回並談論荷花好處的事,荷花雖然生長答在污泥里,可是開出的花是那樣清爽干凈,它不怕污泥,而在污泥中勇敢地生長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樣無論在多麼惡劣的條件下,多麼復雜的環境中都要堅持正義,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種隨波逐流的人。
祝你生活愉快!
④ 荷花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這篇課文主要是講了作者去夏日公園,你看荷花。情景優美。感覺自己一樣也變成了荷花。表現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知情。
⑤ 讀了荷花課文我有什麼感受
《荷花》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夏日公園的一池荷花以及「我」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情形。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表達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
⑥ 三年級下冊荷花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三年級下冊荷花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夏日公園的一池荷花以及「我」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情形.作者以豐富的想像,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表達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敘寫。課文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3節),寫的是作者從看荷花的角度,對荷花進行直接記敘描寫。作者由『「聞」到「清香」,來到荷花池邊。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再細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接著通過假設「一大幅活的畫」,圍繞一個「活」字,展開想像,轉入對荷花動態的描繪,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4—5節)。
拓展資料:
《荷花》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⑦ 荷花這篇課文寫的好不好
寫的來好,《荷花》這篇自課文主要記述了作者到公園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
荷花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本文作者葉聖陶。
⑧ 小學課文《荷花》賞析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即是心靈。葉聖陶老先生在《荷花》一文中正是用美的心靈開啟這一趟尋美之旅的。 「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這美便是從沁人心脾的花香起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未見其花,先聞其香。美人有美態,好花有異香。請您閉起眼來輕輕皺起鼻冀,這一股隨風而來的香味是不是已經讓您陶醉了?僅是這香味就如此清新,嬌美的荷花是不是更讓人浮想聯翩? 香味吸引我到荷花池邊,首先映入眼簾的並不是荷花,而是碧色連天的荷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陽光下,圓盤一樣的荷葉,閃著光澤,綠得生機勃勃。它們在水面上鋪展開,「挨挨擠擠」的。一陣風過,隨波起伏。若這一池的白荷少了綠葉的映襯,美得也太孤單了些吧。可這花呢?哪去了呢?「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花調皮如此、可愛如此,宛若鄰家小妹,單純得讓人憐愛。瞧它們,「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真應了後面的這一句「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碧綠的荷葉,潔白的荷花,嫩黃的花蕊。只是這柔和的色調搭配在一起,不知消掉了多少暑夏的炎熱。不只如此,空中飛舞的蝴蝶、嬉戲的蜻蜓、飄動的雲朵,這些都映在如鏡的水面上。一陣風過,花朵輕輕點頭,荷葉隨波浮動,這真是一幅「活的畫」。是誰點染了靈動的色彩?是誰賦予它生機的想像呢?是大自然,是造物主,是萬世之靈呀! 此時,你怎能不被吸引,不被陶醉呢?於是,「我」也化做了一朵白荷,是眾多白荷中最美的那一朵。在微風中,我「翩翩起舞」,彷彿正是那曲嫵媚的《踏歌》呀,搖曳生姿,嫵媚動人。「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水中的我,素衣淡雅,我不禁吟到:「綠盤盈珠隨水濱,菡萏素裙舞翩翩。誰道天色好光景?水鏡照得美人顏。」蜻蜓立在我的身旁,向我訴說著他的快樂,小魚徘徊在我的身旁,告訴我昨夜的好夢。 這是一場好夢,夢醒了,美好仍留在夢中,留在心裡,令人回味
⑨ 三年級學生作文指導 怎樣指導三年級學生寫作文
如何指導三年級學生寫作文
我們常說要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四個基本能力中,寫作是最難的。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處於轉折期,剛剛開始學寫作,更是難上加難。教師要講究方法,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我認為這些目標對於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來說,可以總結為: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的:
一、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學生寫作自信心
玩是孩子的天性。第一堂作文課,我採用游戲作文的教學方式。我讓學生玩《貼鼻子》游戲,當學生聽說要玩游戲,個個興趣十足,而且精神抖擻,連平時最安靜的學生也會興奮起來,躍躍欲試。玩過游戲後,我讓學生說說剛才的游戲過程,可以說玩的同學的動作、語言、神態,也可以說其他沒有玩的同學的表現,還可以用上哪些好詞好句等,說後讓學生當場寫一寫。寫完讀後,交流評價,修改抄正。這就消除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從而不再畏懼作文,並享受了作文過程的樂趣。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觀察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步,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仔細的觀察事物,就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因此,平時應教會學生觀察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時要做到多看、多聽、多想、多問、多記。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植物,可以在學《荷花》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看關於荷花的課件,使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再告訴學生作者是怎麼去寫的,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植物的方法。接著讓學生觀察自己家裡熟悉的、喜愛的植物,如仙人掌、茉莉花、菊花等,教師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和了解植物的外形、顏色、作用等等。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寫起作文也就不會覺得難了。
三、鼓勵學生學會積累語言和生活素材
一定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三年級的學生大部分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地督促和鼓勵,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語言和生活素材,使他們的文章有內容,也比較生動。
平時,我讓學生准備一本硬皮「采蜜」本,每周布置學生摘抄好詞好句,要求他們理解意思,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還得定期檢查。除了課內的,還要多看課外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書籍,有一定的閱讀量,擴大知識面。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學生寫作的語言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就易於表達,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其次,我讓學生再准備一本日記本,每周至少寫一篇日記。教師平時可以建議家長,有時間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多讓孩子體驗生活,拓寬孩子的視野,挖掘素材,讓學生有內容寫,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平時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學做一件事(如:學游泳、學騎車、學溜冰等);或者幫媽媽做一件家務事(如炒菜、洗碗等);觀察家中的小動物;春天或秋天到了或是在周末,鼓勵家長帶孩子去山上、公園、果園,游樂場,看看,玩玩。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記本中寫下自己生活中經歷的點點滴滴。這樣在寫作時,學生會覺得有內容寫,寫的文章也比較具體、真實、感人。
四、教師要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
我認為寫作文教會學生方法很重要。教師要講究方法,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我認為在三年級可分階段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1、三年級第一學期可著重進行句段訓練。首先可先進行造句訓練,布置一個句子,留心生活造句,用加一加方法,讓句子長大。接著再進行段的訓練。每周作文課都確定一個訓練項目。可進行如下訓練:
(1)學會整理句子成段。 (2)學寫一個場景。
(3)學寫一個人物形象。 (4)學寫一段狀物文。
(5)學寫一組對話。(6)學寫一段描寫心理活動的話。
(7)學會開頭和結尾的技巧。(8)用總起分述的方法。
(9)學會補充段落。 (10)學寫看圖寫話。
2、三年級第二學期可嘗試連段成篇訓練。首先讓學生讀懂題目意思、了解取材范圍。接著教會學生制定結構。就是用寫作提綱的形式表達出來,要簡單、實用。一是定題目,二是定寫作過程,一般分為三段,開頭、中間、結尾,讓學生有篇的概念。三年級孩子剛開始學寫提綱有一定難度,老師可以採取先扶後放的方法,老師把提綱先寫出來,讓學生按一定格式去寫。詳略可以根據寫作的要求制定。之後讓學生練習寫提綱。
3、鼓勵學生表達。許多學生在寫作時,心裡有話,但不知該如何落筆寫,老師要鼓勵學生一邊寫一邊心裡默讀要寫的話。藉助於「讀」的語感推動作文,也可使語句更為順暢完整,上下文的過渡也會比較自然,同時也會使學生在「讀」中隨時察覺修改。
五、模仿課文中的文章段落,經常練筆
搞藝術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寫作也是如此。學習了課文中的名家名篇,特別是某些段落,讓學生也去嘗試一下,用剛學到的方法去仿寫段落,這也是我們課上所說的練筆。這也是我進行寫作訓練的一種方法。如學習了《趙州橋》,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家鄉的熟悉的建築物,提倡學生學以致用,靈活運用名家的寫作方法。
六、教師評改作文與學生自改、互改相結合,教師重在講評、鼓勵
所謂三分文章七分讀。平時大作文教師自己改,為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批改作文的能力,小作文的評改,大部分採用學生互評的形式。具體做法是:課堂上寫完之後進行審題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優缺點,示範評講兩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標准,然後分小組讓學生批改,可互評,可自評,先找優點,再指出缺點。然後教師收上來再閱,多寫些鼓勵性的評語。這樣,更有針對性,小組長責任心強,非常認真。學生親自參與了文章批改,所以對本類作文的寫法要求理解得更為深刻。對於寫不好的學生還要求二次作文,老師還要認真批閱。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也是最難的一個部分。平時作文教學應從學生角度出發,教給學生方法,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表達自己內心的獨特真實的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具體、感情真實的好文章。這是一項重要而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