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月蘭花
1. 紅河紅蘭花到底有沒有香氣
很多人都說屬於豆瓣蘭的紅河紅蘭花是沒有香氣的,也有人說其實紅河紅蘭花是真的有香氣的,都矛盾了,小菊也是糊塗,後來就搞懂了,其實紅河紅蘭花是沒有香氣的。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紅河紅蘭花的養護方法,一起看看吧!
3.澆水適當
養紅河紅蘭花怎麼能少了澆水這一項呢,一些人說小菊是外行人,養蘭花的方法都跟他們不一樣,其實我想說每個人養蘭花的方法都會有所不同,不一定都是千篇一律的去養護,個人只是把經驗分享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而已。比如說澆水吧,我個人是按照“見干就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去澆水都,每天都會用手指插入土壤當中感受一下,如果濕度比較大就暫時不澆水,反之則澆水。
關於紅河紅蘭花的養護方法就分享到這,喜歡的朋友,養上1盆紅河紅吧。
2. 這是什麼蘭花
蕙蘭花
應該是蕙蘭。蕙蘭,別名中國蘭、九子蘭、夏蘭、九華蘭、九節蘭等。是蘭科蘭屬的地生草本植物,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抽出,總狀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最下面的1枚長於子房;花常為淺黃綠色,唇瓣有紫紅色斑,有香氣;花瓣與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寬;唇瓣長圓狀卵形,蕊柱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近狹橢圓形。花期3-5月。
蕙蘭生於海拔700-3000米的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產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蕙蘭常作盆景觀賞 。
3. 「竹不為花清且雅,蘭雖似草秀而香」出自哪裡
「竹不為花復清且雅,蘭雖似草秀而制香」出自《傾蘭花》。
《傾蘭花》
春如少女飄芬芳,
心似金澤璨雪芒,
竹不為花清且雅,
蘭雖似草秀而香。
蘭花,正名:佩蘭(學名: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屬蘭科,是雙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蘭的葉終年常綠,它多而不亂,仰俯自如,姿態端秀、別具神韻。中國自古以來對蘭花就有看葉勝看花之說。它的花素而不艷,亭亭玉立。備受中國人民的喜愛,與竹、菊、梅合稱"四君子"。
總狀花序,花被2輪,肉質狀,內輪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紅色斑或無,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黃褐至淺黃,以不具褐色的純顏色者為貴異。萌果三角形,種極小。
草入葯。有解熱清暑、化濕健胃、止嘔的作用。蘭花的花果期在7-11月。
4. 古人對蘭花的雅稱
古人對萬物的雅稱美到極致
《蘭花》
「蘭花」的別稱1、【丹穎】
「開蕊而乍合,擢丹穎而何遠。」——唐·陳有章《幽蘭賦》
2、【待女】
「蘭待女子同種則香,故名待女。」—《采蘭雜志》
3、【第一香】
「蘭無偶,稱為第一香。」——《廣群芳譜》
4、【芳蘭】
「上山采瓊蕊,穹谷饒芳蘭。」
——西晉·陸機《擬涉江采芙蓉》「思樹芳蘭,剪除荊棘。
——東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5、【高標】
「綠玉叢中紫玉條,幽花疏淡更香饒,不將紅粉污高標。——宋·向子湮《浣溪紗·寶林山間見蘭》
6、【古香】
「幽蘭日日吹古香,美人不來溪水長。」一元·薩都刺《蘭皋曲》
7、【國香】「盡道幽蘭是國香,沐湯紉佩慕芬芳。」——宋·李綱《十二詠其八》「土之才德蓋一國,則日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日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白國香。」一宋·黃庭堅《幽芳亭》橘察判
8、【孩兒菊】「古之蘭,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兒菊者。」
一元·方回《訂蘭說》
9、【紅榮】「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一唐·李白《贈友人三首》
10、【蕙蘭】「灌纓醴泉,被服蕙蘭。」——魏晉·阮籍《詠懷詩十三首》「咀蕙蘭之芳荄,翳華藕之垂房。」—晉·陸機《鱉賦》「蕙蘭馥郁乎亭檻,錦綺混煌乎塗泥。——宋·鄒浩《四柏賦》
11、【繼落梅】「春花欲擅秋風巧,催出幽蘭繼落梅。」—宋·蘇轍《幽蘭花》
12、【靜姿】
「燈夢得幽馥,月寫傳靜姿。」——宋·楊萬里《題蕙花初開》
13、【九蘭】
「余既滋蘭之九晚兮,又樹蕙之百畝。」——戰國·屈原《楚辭·離騷》「談叢散馥,韞余氣於九蘭;筆海流濤,駭洪波於八水。」——唐·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啟》14、【九腕】
「余既滋蘭之九兮,又樹蕙之百畝。」——戰國·屈原《楚辭·離騷》「爾乃豐茸十步,綿連九腕。」唐·楊炯《幽蘭賦》「五更飛夢環巫峽,九腕招魂費楚詞。」—明·唐寅《唐寅落花詩》15、【九腕花】
「只有章華,淪落天涯,忍看靈均九花。——清·陳維崧《採桑子·其二》「芬芳十步之內,繁華九之中。一唐·韓伯庸《幽蘭賦》
16、【蘭苕】
「昨來荷花滿,今見蘭苕繁。」
——唐·李白《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登山采蘭苕,蘭苕霜早凋。」元·元好問《望雲謠》
17、【蘭黃】
「府折蘭黃,仰結桂枝。」——魏晉·曹丕《秋胡行》
18、【蘭英】
「懷蘭英兮把瓊若,待天明兮立C躅。」
一漢·王逸《九思》
「光風搖動蘭英紫,淑氣依遲柳色青。」一唐·崔日用《奉和聖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蘭英之酒,酌以滌口。」——漢·枚乘《七發》
19、【靈根】
「靈根珍重自甌東,紺碧垂香玉兩叢。」一明代·文徵明《客贈閩蘭秋來忽發兩叢清香可愛》
20、【媚世】
「《退居錄》:『蘭,一名媚世。'」
一清·厲荃《事物異名錄·花卉·蘭》
21、【女圓改蘭】
《淮南子》雲:「男子種壯,美而不芳,則蘭須女子種之,女蘭之稱,或因乎此。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蘭草》
22、【被徑】
「皋蘭披徑路,青驪逝駁駸」——魏晉·阮籍《詠懷詩》
23、【晴芬】
「陽和照九晚,晴芬滋青蘭。」——明·宋濂《蘭花篇》「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唐·唐太宗李世民《芳蘭》
24、【輕重香】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唐·李世民《芳蘭》
25、【如美人】
「春蘭如美人,人采羞自獻。」
—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26、【水香】
「一名水香,生大吳池澤,葉似蘭,尖長有岐,花紅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風。」——宋·洪芻《香譜·蘭香》
27、【十步香】「薄秋風而香盈十步,汛皓露則花飛九晚。——唐·喬彝《幽蘭賦》
28、【王者香】「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春秋·孔子《猗蘭操》
29、【香祖】「蘭雖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襲人,彌旬不歇,故江南以蘭為香祖。」——宋·陶谷《清異錄》
30、【心馨】「猗蘭郁幽姿,心馨忘目悅。」—一宋·郝經《幽蘭詩》
31、【馨烈侯】「唐保大二年,國主幸飲香亭,賞新蘭,詔苑令取滬溪美土為馨烈侯擁培之具。」——宋·陶谷《清異錄》
32、【秀質】「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一唐·顏師古《幽蘭賦》
33、【幽客】「張敏叔以十二花為十二客,蘭為幽客。」——明·都昂《三餘螯筆·十友十二客》
34、【幽蘭】「鳳不及棲,龍不暇伏,谷無幽蘭,嶺無亭菊。」
一東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35、【幽色】「春沒岩鳥依谷暄,紫蘭含幽色。33——唐·韋應物《與幼遐、君兄弟同游白家竹潭》
36、【引鳳雛】「昔聞蘭葉據龍圖,復道蘭林引風雛。
一唐·趙元淑《聞楊炯幽蘭之歌作》
37、【紫翹】「所以紫翹十步,名轉九畹」——唐·陳有章《幽蘭賦》
38、【朱蕤】「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菱冒紫莖。」—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