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蘭花
1. 寫蘭花或菊花高尚的古詩
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陶菊手自種,楚蘭心有期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秋菊有佳色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願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浮杯小摘開雲母,帶露全移綴水精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昵圖網上下載http://www.ae2.cn/mingjushangxi/miaoxiejuhua/
2. 梅蘭竹菊的意義是什麼
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號稱花中四君子。
(2)黃菊蘭花擴展閱讀:
梅花以清癯見長,象徵隱逸淡泊,堅貞自守。那「高標獨秀」的氣質,倜儻超拔的形象,使詩人帶著無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像,盼望與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歡晤:「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梅花的冷香色,含蘊著道德精神與人格操守的價值,因而深為詩人所珍視。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
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詩人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
秋菊兼有烈士與高士的兩種品格。晚秋時節,斜陽下,矮籬畔,一叢黃菊傲然開放,不畏嚴霜,不辭寂寞,無論出處進退,都顯示出可貴的品質。
菊花:品德高尚
菊花是「四君子
荷花:
高潔,出淤泥而不然,濯清漣而不嬈。
梅花:堅貞不屈
梅花是「四君子」
蘭花: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
牡丹:榮華富貴
4. 梅花 竹子 蘭花 菊花的品質分別像什麼人
菊:隱逸 高潔 脫俗梅:堅強 不屈不撓蘭:高潔竹:氣節 積極向上 高潔梅蘭竹菊,四君子(一)梅雪舞長天徹地寒,千山素裹看冬殘。梅枝一碧迎風綻,俏若仙葩競艷歡。(二)蘭群山澗壑自生來,擷取天靈紫氣開。質潔馨純芳凈雅,清芬一世落塵埃。(三)菊九月東籬三徑露,黃葩蘊秀葉枝稠。無心竟與春風識,笑傲寒臨敘暮秋。(四)竹直視蒼天傲暑寒,青枝綠葉簇高竿。陽春破土身堅節,到朽身殘節不殘。蘭是春天,竹是夏天,菊是秋天,梅是冬天。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竹文化的發祥地,從殷商時代就跨入了「竹子文明」的時代。中國人民種竹、用竹、愛竹、詠竹、畫竹之風長盛不衰,綿延數千年。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深入研究中國科學發展史後也認為,東亞文明就是「竹子文明」。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中,竹子起著重要的作用。亭亭玉立的竹子經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集堅貞、剛毅、挺拔、清幽於一身。人們把竹子的生物學特徵總結升華成了做人的品 格和情操。自古以來人們不僅喜歡竹子的外形,更愛竹子的內涵。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賦予許多生物以人的靈性,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喻為「四君子」。謙虛謹慎是竹的品格,堅韌不屈是竹的氣節,無私奉獻是竹的風骨,高風亮節是竹的靈魂。在出土的甲骨文中,人們能認識的900個字中,有6個竹部文字。到了清代,在47035個總字數中竹部文字有960個。從中國文字的發展中,說明竹資源得到了廣泛的利用。竹子之所以有如此淵源的歷史,究其原因,竹還是吉祥之物。竹字,是圖畫文字,竹字是由兩個象形竹葉的「個」字組成。兩「個」不分離,象徵團結,象徵愛情堅貞、夫妻幸福,特別在南方婚俗中,把竹作為吉祥之物使用,是為了好的預兆,如用竹棍挑開新娘蓋頭、抬竹轎、送竹扇等等。我們描寫愛情也常用「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之詞。竹,又諧音「祝」,「祝(竹)君」「祝(竹)福」給人美好、幸福和吉祥的頌詞。農村做新屋落成時呼彩,多用「竹苞松茂」四個字。「竹雹松茂」比喻家族興盛,四季平安。佛祖釋迦牟尼剛出道時,講經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座寺院,就是竹子搭的,叫「竹林精舍」。觀世音菩薩也一樣,拜觀音的,都知她身後有一片紫竹林。我國南方民間廣泛遵循風水習俗,屋前路邊有竹林,是風水好的標志之一,預示家道興盛、四季長青,民間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吉祥圖案,有很多是含有竹子的。因此竹是吉祥、富貴、平安的象徵。在中華民族文明史的進程中,幾乎處處打上了竹的烙印,處處都可以見到竹子的蹤跡,從而構築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竹文化。 ---------------------------------------------------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bambooculture.com/ 梅蘭竹菊的定義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梅蘭竹菊的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關於梅蘭竹菊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徵和隱喻。大凡生命和藝術的"境界",都是將有限的內在的精神品性,升華為永恆無限之美。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關於梅蘭竹菊關於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徵和隱喻。大凡生命和藝術的"境界",都是將有限的內在的精神品性,升華為永恆無限之美。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一、梅詠物詩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來詠一種事物的,而對梅花完成"百詠"的詩人最多。梅花最令詩人傾倒的氣質,是一種寂寞中的自足,一種"凌寒獨自開"的孤傲。它不屑與凡桃俗李在春光中爭艷,而是在天寒地凍、萬木不禁寒風時,獨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開出繁花滿樹,幽幽冷香,隨風襲人。從梅花的這一品性中,中國詩人們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樣一種"沖寂自妍,不求識賞"的孤清,所以詩人常用"清逸"來寫梅花的神韻,如宋代"梅妻鶴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清逸"不僅是古代隱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傳統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現的正是詩人共有的一種品質,因而詩人倍加珍愛。梅花以清癯見長,象徵隱逸淡泊,堅貞自守。那"高標獨秀"的氣質,倜儻超拔的形象,使詩人帶著無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像,盼望與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歡晤:"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梅花的冷香色,含蘊著道德精神與人格*守的價值,因而深為詩人所珍視。二、蘭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蘭花從不取媚於人,也不願移植於繁華都市,一旦離開清幽凈土,則不免為塵垢玷污。因此,蘭花只適宜於開在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適宜於開在詩人們的理想境界中。宋人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中(今蘇州),為表示自己不忘故國,坐卧都朝南方。常畫"露根蘭",筆墨純凈,枝葉蕭疏,蘭花的根莖園藝,不著泥土,隱喻大好河山為異族踐踏,表現自己不願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氣節。寥寥數筆,卻筆筆血淚。倪瓚曾為其題詩:"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所以,詩人愛蘭詠蘭畫蘭,是透過蘭花來展現自己的人格襟抱,在蘭花孤芳自賞的貞潔幽美之中,認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三、竹竹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詩人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朴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涼爽的閑庭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清翠欲滴,婆娑可愛,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鐵骨,又有蘭翠色長存的高潔,並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風。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節*;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 。四、菊如果說,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種烈士不屈不撓的人格,春蘭空谷自適,是一種高士遺世獨立的情懷,那麼,秋菊財兼有烈士與高士的兩種品格。晚秋時節,斜陽下,矮籬畔,一叢黃菊傲然開放,不畏嚴霜,不辭寂寞,無論出處進退,都顯示出可貴的品質。兩千多年以來,儒道兩種人格精神一直影響著中國的士大夫,文人多懷有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盡管世事維艱,文人心中也有隱退的志願,但是,那種達觀樂天的胸襟,開朗進取的氣質,使他們始終不肯放棄高遠的目標,而菊花最足以體現這種人文性格。詠菊的詩人可以上溯到戰國時代的屈原,而當晉代陶淵明深情地吟詠過菊花之後,千載以下,菊花更作為士人雙重人格的象徵而出現在詩中畫里,那種沖和恬淡的疏散氣質,與詩人經歷了苦悶彷徨之後而獲得的精神上的安詳寧靜相契合。因而對菊花的欣賞,儼然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證。
5. 蘭花.菊花.都有什麼品種
植物品種可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因為談起品種就有標准不同的問題.
菊花
目前我國菊花分類比較趨於統一的有,可按(1)菊花的花形大小進行分類,花莖6公分以下的稱為小菊;6公分到10公分稱為中型菊;10公分以上的可以稱為型菊。(2)根據花期可以分為早、中、晚期。早期的菊花在十月上旬可以開放;中期的菊花在十月下旬可以開放;晚期的菊花在十一月的上旬可以開放。(3)可以根據花型進行分類,它有平瓣型,荷花型、芍葯型、卷散型、園盤型、托桂型、絲發型等等,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名種。(4)菊花可以通過顏色進行分類,例如紅色系,像這種「義大利小紅」;紫色系,這種叫「紫十八」;還有粉色系,叫「西施圖」;這種黃色系叫「金牡丹」;這種是復色系列,是「金背大紅」;葉背葉面是兩種顏色,一個是紅色,一個是金黃色;再一個是白色系,「白蓮」;這種是是紫色,「紫綉球」;還有綠色系列。(5)菊花根據花心可分為露心的,不露心的和半露心的。(6)為了使菊花得到更好的應用,對菊花進行了園林應用的分類,它分為優秀菊花品種,切花品種,花壇菊品種,大立菊品種和懸崖菊品種,案頭菊品種,造型菊品種和傳統菊花品種。
蘭花
蘭科是植物分類學中最大的"科"之一,種類很多.有的學者究畢生之力,也難以區別清楚.但從大略上來講,我們常說的蘭花,是"蘭屬"內的花卉,常生於山坡岩草間.它們有兩大類:一類生於地上,另一類附生生長.我們常見的蘭花大多是地生的.地生蘭,按它們開花的季節可分為春蘭,夏蘭(又名九節蘭),秋蘭和冬蘭.
6.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 什麼意思
意思:我佩帶著紫莖的蘭花,把幾朵黃菊插在頭上,竭力再做出從前那種狂放的模樣。
出處:北宋詞人晏幾道的《阮郎歸·天邊》。
原文:天邊金掌露成霜。雲隨雁字長。綠杯紅袖稱重陽。人情似故鄉。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譯文:天邊金銅仙人掌上的托盤里,露水已凝結成霜,雁行一去是那麼遙遠,唯見雲闊天長。綠酒杯,紅袖女,趁著重陽佳節,大家來樂一場。
人情之溫暖,倒有幾分像在家鄉。我佩帶著紫莖的蘭花,把幾朵黃菊插在頭上,竭力再做出從前那種狂放的模樣。我想要用沉醉來換取悲涼,動人的歌聲啊,千萬別撩起我心中的哀傷!
作者簡介: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
(6)黃菊蘭花擴展閱讀
這首詞寫於汴京,是重陽佳節宴飲之作。詞中感喟身世,抒發了作者客居思鄉的悲涼心情。雖寫抑鬱之情,但並無絕望之意。
詞句注釋
①阮郎歸:詞牌名,又名《碧桃春》《醉桃源》等。《神仙記》載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歸甚苦。既歸則鄉邑零落,經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②金掌:漢武帝時在長安建章宮築柏梁台,上有銅制仙人以手掌托盤,承接露水。此處以「金掌」借指國都,即汴京。即謂汴京己入深秋。
③雁字:雁群飛行時排列成人字,有時排列成一字,故稱雁字。
④綠杯紅袖:代指美酒佳人。
⑤人情:風土人情。
⑥「蘭佩紫」兩句:佩戴紫色蘭花,頭上插黃菊。屈原《離騷》中有「紉秋蘭以為佩」。
⑦理舊狂:重又顯出從前狂放不羈的情態。
創作背景:晏幾道(約1030一約1106),字叔原,號小山,晏殊第七子,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性情俠剛,疏於顧忌,一生仕途多舛,官職卑微。曾任潁昌府許田鎮監。能文,尤工樂府,自稱其樂府是「補樂府之亡」,續「南部諸賢余緒」,寫朋友間「意中事」。
他以詩人句法入詞,不蹈襲前人語,成就在乃父之上,小令尤為出色,深受歷代詞論家好評。馮煦指出:「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子晉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誠為知言。」著有《小山詞》,今存詞250餘首。
7. 梅蘭竹菊,是臘梅,蘭花,竹;菊.是什麼菊花,
「梅蘭竹菊」是中國花鳥畫題材;也是「文人畫」慣常表現的內容;以上四種植物在畫者心中和筆下不再是四種簡單、普通的植物;而是被賦予和傾注了更多個人情懷;隱含一種做人的理想和追求一一為人處世的高風亮節;它們在「文人畫」題材中被統稱為「四君子」。又因中國畫極為講究「筆法」,反映在「四君子」的具體品種上,也要求它們的品種特徵能各自「承載」這種需求;—般來說「四君子」中,梅為「紅梅」;「蘭」為地生種「中國蘭」(其花在畫者筆下通常為普通瓣形);「竹「為各種常見竹種類、「菊」通常為細長花瓣品種,也常表現野菊或相似類型品種,如果需「賦色」,菊 較常釆用正黃色。
8. 帶梅蘭竹菊的詩句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黃金樽。
梅花詩
高啟
瓊枝只合在瑤台,
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
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
東風愁絕幾回開。
《紅樓夢》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酒未開樽句未裁,
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
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桃紅雪去,
離塵香割紫雲來。
槎椏誰惜詩肩瘦,
衣上猶沾佛院苔。
《紅樓夢》詠紅梅花(紅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
沖寒先已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
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
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
濃淡由他冰雪中。
《紅樓夢》詠紅梅花(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懶賦賦紅梅,
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
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葯移真骨,
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
寄言蜂蝶漫疑猜。
《紅樓夢》詠紅梅花(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條艷是花,
春妝兒女竟奢華。
閑廳曲檻無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
遊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台種,
無復相疑色相差。
贈范曄
陸凱
折梅逢驛使,
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旁傍溪橋。
不知進水花先發,
疑是經冬雪未銷。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寒夜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穸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花絕句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
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
惹得詩人說到今。
真適園梅花盛放
王鏊
花間小坐夕陽遲,
香雪千枝與萬枝。
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
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冬雪未銷。
《雜詩》之一
王維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
寒梅著花未。
楊柳枝詞
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湊前朝曲,
聽唱新翻楊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早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初識梅花
盧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斷北人腸。
胭脂桃頰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妝。
次韻中玉早梅
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
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
已被游蜂聖得知。
十一月後庭花盛開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
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來。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紅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墨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
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
更吹煙雨暗黃昏。
梅花絕句之一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陸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陸游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嶺上紅梅
范成大
霧雨胭脂照松竹,
江面春風一枝足。
滿城桃李各焉然,
寂寞傾城在空谷。
題梅花圖
楊無咎
忽見寒梅樹,
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
疑是弄珠人。
探梅
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
正是深夜淺暮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
惱人偏在最高枝。
雪梅之一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雪梅之二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聖恩寺看梅
周永年
眾香國里人來去,
花信風中鳥倒懸。
更喜水光相映發,
橫斜疏影托波來。
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
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
依然新白抱新紅。
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
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
故托緇塵異漢宮。
題畫梅
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
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
家家門巷盡成春。
紅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
夭姿元不同。
猶余雪霜態,
未肯十分紅。
嶺梅
張道洽
到處皆詩境,
隨時有物華。
應酬都不暇,
一嶺是梅花。
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
詠蘭詩
古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同上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蘭花
明 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著色蘭
明 張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灕水西。
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
蘭花
明 孫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
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
蘭花
明 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蘭花二首
明 李日華
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
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寫蘭
明 景翩翩
道是深林種,還憐出谷香。
不因風力緊,何以度瀟湘。
折枝蘭
清 鄭板橋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山頂妙香
清 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蘭
清 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題 畫 蘭
清 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蘭 花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詠 蘭
朱 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幽蘭
唐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花
清 秋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詠竹詩
詠竹 (齊.謝眺)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
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
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
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
竹 (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
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賦得階前嫩竹 (陳 . 張正見)
翠雲梢雲自結叢,輕花嫩筍欲凌空。
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
欲知抱節成龍處,當於山路葛陂中。
詠竹 (唐.李嶠)
高簳楚江濆,嬋娟含曙氣。
白花搖風影,青節動龍文。
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雲。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郡齋左偏栽竹百餘詩 (唐 . 令狐楚)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
青藹近當行葯處,綠陰深到卧帷前。
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秋日白沙館對竹 (唐 . 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卷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初食筍呈座中 (唐 . 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金。
詠竹 (唐.鄭谷)
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
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凈見前峰。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
誣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風 (唐.唐彥謙)
竹映風窗數陣斜,---人愁坐思無涯。
夜來留得江湖夢,全為乾聲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說)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
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詠竹 (唐.張必)
樹色連雲萬葉開,王孫不厭滿庭載。
凌霜盡節無人見,終日虛心待鳳來。
誰許風流添興詠,自憐瀟灑出塵埃。
朱門處處多閑地,正好移雲撫翠苔。
霜筠亭 (宋.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賦園中所有 (宋.蘇轍)
寒地竹不生,雖生常若病。
斸根種幽砌,開葉何已猛。
嬋娟冰雪姿,散亂風日影。
繁華見孤深,一個敵千頃。
令人憶江上,森聳緣崖勁。
無風籜自飄,策策鳴荒徑。
新竹 (宋.楊萬里)
東風弄巧補殘山,一夜吹添玉數竿。
半脫錦衣猶半著,籜龍未信怯春寒。
詠東湖新竹 (宋.陸游)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
官閑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
野竹 (元.吳鎮)
野竹野竹絕可愛,枝葉扶疏有真態。
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埭。
虛心抱節山之河,清風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將如何,渭川淇澳風煙多。
新筍歌 (明.岳岱)
滿林黃鳥不勝啼,林下新筍與人齊。
春風閉門走山兔,白晝露滴驚竹雞。
雨中三日春已過,又近石床添幾個。
競將頭角向青雲,不管階前綠苔破。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 (清.鄭燮)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竹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
詠菊詩
晉·王淑之《蘭確銘》:
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熏百草,
色艷群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濃希曉笑,
風勁淺殘香。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唐·杜甫《雲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
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後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宋·楊萬里《詠菊》: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董必武《賞菊》:
名種菊逾百,花開麗且妍。秋容圃外淡,
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誰與?勤勞智自專。
賞心邀客共;歌詠樂延年。
陳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唐·李白《感遇》;
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
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
當榮君不採,飄落欲何依。
晉·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唐·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唐·黃巢《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巢《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宋·史鑄《詠翻集句》:
東籬黃菊為誰香,不學群葩附艷陽。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處作孤芳。
宋·張孝樣《鷓鴣天》:
一種濃華別樣妝,留連春色到秋光。
能將天上千年艷,翻作人間九月黃。
凝薄霧,傲繁霜,東籬恰似武陵鄉。
有時醉眼偷相顧,錯認陶潛作阮郎。
明·高啟《晚香軒》:。
不畏風霜向晚秋,獨開眾卉已凋時。
地荒老圃苔三徑,節過重陽雨一籬。
秋色蒼茫人慾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獨念同衰晚,坐對幽軒每賦詩。
明·文徵明《詠菊》:
菊裳茬苒紫羅衷,秋日融融小院東。
零落萬紅炎是盡,獨垂舞袖向西風。
沈鈞儒《賞菊》:
一叢寒菊比瓊華,掩映晴窗動綠紗。
乍覺微香生暖室,真擬奇艷出誰家。
櫻唇滴處酥融雪,粉靨羞時涉泛霞。
莫道婆娑春意減,案頭回盱有名花。
臧克家《菊畔香》:
北國風光,無風無雨過重陽。不去西山相紅葉,來對叢黃。人倚疏籬,華傍宮牆,邑英紅幛,門樓仰天望。借芬芳,只獨賞,念天涯分飛雁行。不須持鰲把酒,默誦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暢,昂首向東天一方。
朱德《賞菊》:
奇花獨立樹枝頭,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處日,願將菊酒解前仇。
明·戴進《畫菊》:
黃花開滿院前坡,醉殺西江計汝和。
忽見錢塘著色畫,不知秋色較誰多。
清·劉大槐《題菊》:
翠葉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見故園花。
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籬邊箬帽斜。
清·陳鶴年《題畫菊》:
離離豐骨傲霜寒,晚節誰知事更難。
最愛東籬閑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董必武《菊花,題雙清樓主畫》:
托根在石罅,葉盛花亦繁。
生機隨地茁,何用費籬樊。
齊白石《紫菊》:
九月西風霜氣清,舍南園圃紫雲晴。
看花只好朱欄外,不惹園丁問姓名。
唐·白居易《重陽夕上賦白菊》: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唐·陸龜蒙《億白菊》:
稚子書傳白菊開,西成湘滯未容回。
月明階下窗紗薄,多少清香透入來。
宋·韓椅《和崔象之紫菊》:
紫菊披風散晚霞,年年霜晚賞奇葩。
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紗。
唐·釋皎然《九日與陸羽飲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宋·歐陽修《菊》:
共坐欄邊日欲斜,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陸游《晚菊》: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調黃。菊花如志士,
過時有餘香。眷言東籬下,數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
米以泛酒觴。投分真耐久,歲晚歸枕囊。
9. 有沒有關於蘭花,菊花的詩詞名句
1、《蘭花詩》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2、《浣溪沙》
宋·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3、《廣群芳譜》
清·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4、《蘭花》
明·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
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
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5、《高山幽蘭》
清·鄭燮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6、《詠蘭詩》
現代·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7、《蘭花》
清·秋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8、《詠蘭》
現代·朱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9、《著色蘭》
明·張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灕水西。
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
10、《蘭花》
明·孫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
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
11、《蘭花》
明·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12、《蘭花二首》
明·李日華
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
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13、《寫蘭》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種,還憐出谷香。
不因風力緊,何以度瀟湘。
14、《折枝蘭》
清·鄭板橋
多畫春風不值錢,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鳥,銜出相思二月天。
15、《山頂妙香》
清·鄭板橋
身在千山頂上頭,深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閑,來不相知去不留。
下面是有關菊花的
1、《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李清照·宋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2、《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唐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3、《題菊花》黃巢·唐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
4、《菊花》元稹·唐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
5、《蝶戀花·黃菊開時傷聚散》晏幾道·宋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願。重風金英人未見,相思一...
6、《重陽席上賦白菊》白居易·唐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
7、《九月十日即事》李白·唐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8、《醉花陰·黃花謾說年年好》辛棄疾·宋黃花謾說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綠鬢不驚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9、《惜黃花慢·粉靨金裳》吳文英·宋粉靨金裳。映綉屏認得,舊日蕭娘。翠微高處,故人帽底,一年最好...
10、《滿江紅·露浥初英》吳文英·宋露浥初英,早遺恨、參差九日。還卻笑、萸隨節過,桂凋無色。杯麵...
11、《長安晚秋》趙嘏·唐雲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
12、《華下對菊》司空圖·唐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不似春風逞紅艷,鏡前空墜玉人...
13、《菊》鄭谷·唐王孫莫把比荊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
14、《庭前菊》韋庄·唐為憶長安爛熳開,我今移爾滿庭栽。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龍山泛酒...
15、《不第後賦菊》黃巢·唐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
16、《和郭主簿 其二》陶淵明·魏晉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
17、《飲酒 其四》陶淵明·魏晉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遠,...
18、《飲酒 其七》陶淵明·魏晉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
19、《寒菊》蘇軾·宋輕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兩髻丫。便有佳名配黃菊,應緣霜後苦無...
20、《題畫菊》鄭思肖·宋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
21、《題菊花圖》唐寅·明黃花無主為誰容,冷落疏籬曲徑中;盡把金錢買脂粉,一生顏色付西...
22、《送菊》胡銓·宋卧病高秋留海浦,明日重陽更風雨。杜門不出長蒼苔,令我天涯心獨...
詞條來自網上
10. 梅蘭竹菊都各代表什麼
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號稱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並非浪得虛名,它們各有特色 :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
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
梅花的象徵意義:
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歲寒三友"之一,因其所處環境惡劣,卻仍在凌厲寒風中傲然綻放於枝頭,是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梅的傲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前進、百折不撓。我們更加熟悉那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它的品格與氣節就是民族精神的寫意。
蘭花的象徵意義: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蘭花從不取媚於人,也不願移植於繁華都市,一旦離開清幽凈土,則不免為塵垢玷污。因此,蘭花只適宜於開在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適宜於開在詩人們的理想境界中。
竹的象徵意義:
竹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讓詩人深深感動,而竹於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更讓詩人引為同道,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說:"何可一日無此君!"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朴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菊的象徵意義:
秋菊才兼有烈士與高士的兩種品格。晚秋時節,斜陽下,矮籬畔,一叢黃菊傲然開放,不畏嚴霜,不辭寂寞,無論出處進退,都顯示出可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