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書卷
1. 關於描寫荷花連綿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的詩句
1,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2,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
3,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
4,綠雲十里,卷西風去
5,荷花十餘里,月色攢湖林
2. 我畫的國畫荷花上提了和韻二字可以嗎
很好。樓上都對,但是我還是感覺樓主的最合適,沒有迎奉之意,看下邊解釋。
和,諧音「荷」,既有畫中之物,又有延伸含義,和諧,家和萬事興。遠比「清」深遠的多。
「韻」就不用說了。
3. 請問一位具有濃濃書卷氣的中國古典氣質的女孩,可以比作什麼花附上花語,謝謝〜
蓮又名荷花
於周敦頤著名的《愛蓮說》贊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花語:堅貞純潔,
所以象徵清白純潔。
4. 臨摹老師的荷花,花瓣怎麼也弄不美,老師快來指點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麼,老師便是海上的水手。響起那刻,你用教職工鞭作漿,劃動那船隻般泊在港口的課本。課桌上,那難題堆放,猶如暗礁一樣布列,你手勢生動如一隻飛翔的鳥,在講台上揮一條優美弧線--船隻穿過……天空飄不來一片雲,猶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遠。
2.當你身臨暖風拂面,鳥語花香,青山綠水,良田萬頃的春景時,一定會陶醉其中;當你面對如金似銀,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時,一定會欣喜不已。你可曾想過,那盎然的春色卻是歷經嚴寒洗禮後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卻是接受酷暑熔煉後的結晶。…………
3.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徑,坎坷不平,溝崖在側。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麼,不心裝模作樣!這是直率,不是軟弱,因為哭一場並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爛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這是直率,不是驕傲,因為笑一次並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4.愛心是冬日的一片陽光,使用飢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權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灑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場甘霖,使孤苦無依的人即刻獲得心靈的慰藉。
5.月光清幽。淅瀝的雨滴打在茅屋上,昏黃的燈光下,母親密密地縫著遊子的夾衣,忽然,一陣冷風擠進茅屋的窗隙,母親似乎著涼,帶著濃濃的倦意咳嗽了幾聲。我夢中驚醒,怔怔地看著燈下年邁的母親……
6.親情是一把結實的傘,為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為你抵禦嚴寒;親情是一張柔軟的床,你累了,讓你忘記疲憊;親情是一條乾爽的毛巾,你哭了,為你拂去心中的淚水;親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紅茶,你笑了,讓你從嘴裡甜到心裡…
7.微笑,能化解人們之間的矛盾,能激起人們前進的火花,能擁抱明天的太陽,笑對人生,能戰勝與自己對抗的一切。微笑的人,顯得那麼可愛,那麼和藹,那麼風趣,那麼堅強,它傳遞著人們的感情,因為,微笑是人世間最美的符!
8.春--是鮮花的笑臉,是泛著淡淡新綠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兒睜開了朦朧的睡眼,看世界;春--是天空中搖曳著的形形的風箏,是那手牽風箏線在山上山下跑來跑去的孩子;
春--是自然女神,一睡醒來就在梳妝台旁梳洗,她把凝住的流水「梳展」開;把奼紫嫣紅塗抹在大地上;把天空洗得明澈湛藍;把烏雲撥開,讓七彩的陽光又普照萬物。
9.苦難對於奮進者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乾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成功對於永不懈怠的人是里程碑(一次小結),對於驕傲自滿的人是個沉重的包袱,對於不求進取的人是禍害。
10.心正則筆直。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了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宋末的文天祥,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不是寫下了氣貫長虹的《正氣》
11.風從水上走過,留下粼粼波紋;駱駝人沙漠上走過,留下深深的腳印;哨鴿從天空飛過,留下串串歡韻;歲月從樹林穿過,留下圈圈年輪。啊,朋友,我們從時代的舞台走過,將給社會留下些什麼?
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花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風從秋走過,留下陣陣金浪;雪從冬走過,留下種種希望。啊,朋友,我們從人生的四季走過,將給人生留下些什麼。
12.崇高並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它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只要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崇高就在你身邊,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讓你感覺到巍峨;它可能是一片大海,讓你體會到一片壯闊;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讓你感悟到肅穆;它可能就是一個人,讓你理解了偉大和純粹。在心中,你有了這種感受,體會,感悟,理解,受到熏陶,影響,潛移默化,你就會擺脫空虛,遠離庸俗,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13.愛並不是虛情假意的謊言,它是實實在在的情感,只要仔細感受,你就會發現愛本就緊挨著你:它可能是清早母親擠向你牙刷上的一寸牙膏,讓你感受到溫馨;它可能是陌生人的一把攙扶,讓你體會到溫曖;它可能是作業本里老師落下的一根白發,讓你感悟到關愛;它可能就是一個微笑,讓你理解到寬容和贊賞。在生活中,你有了這種感受,體會,感悟,理解,受到觸動感染,激勵鼓舞,你就會去掉冷漠,解除封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14.不要只貪愛溫暖的太陽,更應該去愛風雨,它純潔了你的靈魂;不要只接受光明,更應去享受黑夜,它讓你看到了星辰;不要只迎接歡樂,更應該去受悲傷,它升華了你的靈魂。
不要只貪求平坦的旅途,更應該去嘗試坎坷,它磨練了你的意志;不要只歡迎贊揚,更應該去接受批評,它讓你看到了缺陷;不要只祈求獲取,更應該去作出奉獻,它證明了你價值。
15.沒有落日般的瑰麗,沒有流雲般的飄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與透明。
沒有大山般的巍峨,沒有湖水般的輕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堅毅與穩重。
沒有大海般的浩瀚,沒有瀑布般的飛瀉,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樸素與隨和。
16.愛是人生的一首:責備是低音,呵護是高音,牽掛思念是母愛的主旋律。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親情是序言,友情是目錄,愛、恨、戀、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題。
友誼是人生的一首:真誠是詞,信賴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誼的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成功是詞,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知識是海洋中的一葉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漿,情感智慧是風帆,老師學生是知識的孩子。
17.承諾不是藍天上的一片白雲,逍遙,飄逸。
承諾不是山林間的一條清流,,灑脫。
承諾如同珍珠,它的瑩潤是蚌痛苦的代價,也是蚌的榮耀。
承諾如同寶劍,它的鋒利是鋼鐵磨勵的結晶,也是鋼鐵的追求。
18.都說女子是水做的骨肉。試想一位盈盈淺笑、寧靜優雅的伊人,悠悠地漫步於林間,不與芳爭艷,讓清晨的露珠打濕長長的秀發,輕搖裙擺,婉約靈動,有暗香盈動。於是,什麼也不用說,那種欲語還休,便如一首詩,輕易地潛入別人的心扉,叫人嘆為觀止。或是盈盈一水間,一潭悠悠的水倒映著素淡的容顏,任清風吹動裙裾,衣袂飄飄,秀發輕揚,那種若有若無的羞澀,讓流雲為之駐足停留,讓紅塵萬物為之醉倒。又或是月下輕撫瑤琴,如煙的眉眼,飄逸的秀發半掩嬌顏,輕琴弦,把滿胸情結流轉成高山流水,纏綿悱惻的曲調舞成紅塵中的幽,伴隨著縷縷的花香,清雅雋永,盪人心脾。那萬縷柔情,如絮,如詩,如嵐,如畫。
19.在塵世中走遠,我常常會為一卷舊墨而沉思,為庭院深深的幽怨而落淚,為不染一絲塵埃的柔情女子而動容。試想,素顏淡淡的傾城紅顏,輕拈纖指,迎著唐風宋雨,倚在水之湄、雲之深處輕輕吟詠,那清幽、淺笑自如的悠然,若似水流年中的精靈,讓人為之千回百轉,淡忘塵世的煩擾,甘願醉笑陪君。花開無數,我只喜歡細品吸收萬物精華、淡然優雅的風姿。當夜色掩映,那不需要雕琢、洗盡鉛華的柔情女子,不經意地於眉梢間傳遞著慵倦的風情,拈一壺香茗,悠悠細品,在昏黃燈下靜賞書畫,那種恬淡的、不著塵煙的芳華蘊涵著許多詩意的脫俗與純凈
20.古時許多才華洋溢的柔情女子,有些許閑愁、些許詩意,些許慵倦,可她們溫婉如月,慧質蘭心,那種賞心悅目教人沉醉。若是攤開書卷,潑墨臨摹,淡淡的書卷氣更是散發如蘭的幽香,猶如一葉沾滿雨露的荷花,如蓮端坐於線裝卷的平平仄仄中,讓無數才子脈脈贊嘆。她們就是歲月流花里古色古香的絕代風華,她們是月兒般皎潔的詩篇。那風韻、那水樣的輕柔,是百讀不厭的書卷。品她輕啟朱唇、揚眉沉思的瞬間,品她的靈氣,品她的情韻,品她骨子裡的雅緻,使人如同浸在一池馨香的花瓣里,澄明、馥郁。
21.仿若置身在幽野,一份唯美的享受盪漾在眼簾,目光觸及處,它純凈得像一幅剛被印染的名畫,天空宛如一面沒人敲打但卻擦拭得異常鋥亮的銅鑼;鳥兒的叫聲從綠草叢中傳來,與微風輕輕抖落在灌木叢的節律和拍;空氣里散發出各種花草的清香正在悠悠彌漫。秋韻把美麗的情慾注入萬物,於是,與綠水擁抱,與嵐偎依,與大地親吻,與生靈曼舞!
22.池莉說:「有一種春,是無法守候的,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與年齡沒有關系,卻只是一種蘇醒。」當賞過的景,讀過的書,聽過的音樂,感動過的故事再一次翻閱於腦海,一絲沉醉會徒留下撫不平的回憶,思潮立刻靜止於蘇醒狀態,領悟了來自細節產生的感動,品嚼著點點滴滴的精彩,心境又一次倍享愉悅!
23.眼下秋的氣息已漫在耳邊,心裡總有滿當當的希冀。思緒飄飛到若干個黃葉滿天飛的午後,我們曾是那樣的讓心靈在書中憩息,感慨在每一個字元逗點里,迷戀在每一頁長論短篇中。不以「早戀」為伍,熟視無睹那一封封色彩斑斕情綿意長的情書,只想傲然置身於一方有書的天地,觸目那些或發黃或嶄新的書籍,彷彿那縷睿智的靈光即刻將我們的眼睛點綴得鮮亮無常,一如湖水而波光粼粼。走進「智者無聲」的世界,開始了一次又一次與「智者」的對話,充分地體味了聰慧與深刻!奇妙的共鳴悄悄地被激起,泛起的漣漪映照在心湖,如聽天籟吟唱,像有陽光簇擁。那一時刻,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24.想到《簡.愛》的一句話:「我貧窮,低微,不美麗,但當我們的靈魂走過墳墓時,我們都是一樣的。」呵呵,貼切,經典!有花無果的生命是寂寞的生命,寂寞的生命有凄清,也有幽雅;無花有果的生命,是充實的生命,必將迎來金色生命的秋天;有花有果的生命,是絢麗的生命,它滋潤著數不清的枝葉與花朵。走好每一季,四季皆燦爛!
25.泰山之顛是歷史的天空.長城之畔是歷史的輾塵.黃河之下是歷史的歸宿.幕然回首不是哂笑的艷麗.卻是沉思中的醒悟.緬懷著那斷殘不全的英雄事跡.除了一份應有的肅然起敬外.多餘的.是淡淡的一份嘆惋.塵陌纖纖.人留依依.盪盪江水滿肚的.記憶著那些零落的碎片.紋在那些灑在濤上的木葉上.沉澱裹住卵石的淤泥里.歲片從來不是被整理的.它們只是隨機的臁和在一起.然後磨和成章.就是一些斷章也不再是雜亂.代之以『錯落有致』..
26.我是一個北方女子,從沒有到過江南,但江南卻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北方是蒼茫厚朴的,南方是婉約明凈的,我所知道的江南,是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是「蓮葉何田田」、「羌管弄晴,菱泛夜」的江南!江南,流溢著唐風宋韻,江南,演繹著千般風情。江南於我,永遠是一個不願醒來的夢。夢中的江南,有山有水,如詩如畫,「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夢中的江南是一段錦,清秀、柔軟,任何美麗的辭藻堆砌起來都不能形容它的分毫。
27.在江南的雨季打開一把淡藍色的小傘,和著小雨的霏霏,坐在溪流的盡頭看日出日沒、潮起潮落、雲起雲飛,這種無時不刻的憧憬已滲入我的血脈,讓我有一種淡雅的態度對待人生。其實,參透人生的真諦,需要歲月的積累,需要古樸的真實。我夢中的江南,從不鼓噪,從不奢華,從不嘩眾取寵,它平和而實在,是生命中的靜美,是生命最初的純真……
28.獨坐在月夜裡,我聽到遙遠的地方傳來零落的蕭聲,而周圍氤氳著這個季節不曾有過的溫潤,和一縷似曾相識的芬芳……我為這一切而欣喜,繼而滿懷感激,我知道,這是來自江南的邀約。
記不得生命中曾有多少次這樣的約會了:穿越季節與季節的雨幕,穿越萬水千山的阻隔,坐上呼嘯南去的列車,山巒和田野波浪般迎面涌來,又急遽的退後,家鄉越來越遠,隔在雨幕和重山之外,而江南越來越近,甚至能清楚的感覺到飄在車廂內的悠悠古韻。
29.嵇康不像阮籍,他有願以性靈相托的摯友,時而往來拜訪,幫著一道收拾小家後面的院落,溫一壺酒,談玄論道,或是撫琴舒嘯,解開衣襟,任長長的博帶隨風飄舞。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左攬繁弱。右接忘歸。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採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30.生命如此短暫。愛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歡悅,當一個人散發出他的愛,他就開始享受自己愛的時候那種充實與欣喜。像花兒享受自己的盛開,像樹木享受鳥兒的啁啾,像人們享受大自然中的某個細節,無論是一陣攜帶著花香的風還是一叢搖曳的三葉草,人們都能從發自內心的喜愛中得到那清新的快樂吧?盡管我們馬不停蹄地奔向枯萎,但因為心中裝著愛,我們的芳香一直都在。這讓我再一次想到我的祖母,像某種著名的花那樣,被歲月碾碎,卻芳香如故。
31.人的容顏可以衰老,芳香卻不可抹去。所以杜拉斯要以這樣的開頭來講述自己與湄公河畔中國人的故事:「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32.四天,猶如一生。那馬不停蹄的秒針,每一下都扎在愛的神經上。但他們並沒有讓愛束縛,他們給愛注入了另一種血液:「給相逢以情愛,給情愛以慾望,給慾望以,給以詩意,給離別以惆悵,給遠方以思念,給丈夫以溫情,給孩子以母愛,給死亡以誠摯的追悼,給往事以隆重的回憶,給先人的愛以衷心的理解。」這是他們對待愛的方式,對待人生的方式。
33.一年又一年。像葉子一天又一天,望眼欲穿,重復著無盡的等待。風傳來的任何一點好消息都會使你激動地戰栗。你獨自等到白首,卻等不來那個溫暖的胸膛。人生,是不是就此謝幕?你說,「不,我只是睡一會兒。誰敢保證,黃昏的時候,他不會來敲我的門?」你說,「他會帶進來一陣風,在耳邊,輕輕地喚醒我的幸福。」
34.「人世間,死不算什麼新鮮事/可活著,也並不更為新鮮。」詩人的筆在這里停止了哭泣。葉賽寧只是一個孱弱的詩人,一隻舞蹈的天鵝,他妄想用真實抵禦這個世界鋪天蓋地的謊言;妄想用柔情纏繞這個世界的冷酷;妄想用愛意化解這個世界的刀光劍影,可到頭來他只能精疲力竭地流盡他最後一滴血,這最後一滴血,變成了「一滴永遠不幹的藍色的眼淚,殘留在母親的臉上。」
35.恍恍惚惚,如同隔世,倦怠的心正在褪盡最後一層艷麗,生命中的似乎已經散盡,當玫瑰變成骷髏,愛情的芳香依然在行走,我們情願歲月就這樣將我們慢慢風化成兩條將死的魚,在小小的車轍里彼此呼吸,相濡以沫,我們用盡最後一絲氣力相互攙扶,看著歲月的刀子一點點把我們的名字刻在同一塊墓碑上,它們形影相隨,緊緊依偎。
36.可是我們老了,不得不用月光點亮過往的路,彷彿一切都是瞬間完成的,皺紋是悄悄爬上來的,頭發是悄悄白的,牙齒是悄悄疏鬆的,心是悄悄靜下來的。被碾碎,埋在身後的車轍里,所幸我尚能回想,那麼多那麼多美好的蘋果,曾在我身前身後紛紛墜落,一派輝煌。而我尚未來得及去拾起,歲月就開始飄起雪花了。
我們就像兩片葉子,雖已枯黃,仍倔強地賴在秋天的樹上不走,等著年輕的風,重新喚醒生命底部那朵欲睡的玫瑰,等著碧綠的枝條,蘸著最後一抹陽光的血,為愛留言。
37.酒之所以好喝,是因為它難喝。人也是一樣,正是因為有了太多不順,才讓人有了走下去的慾望。但貪杯傷身,對自己的傷口嗜痂成癖,又何嘗不是如酒精般令人上癮沉迷。所以有些人不和他的傷心回憶過分糾纏,只和它玩著追逐的游戲。
是回憶追逐著我們,還是我們追逐著回憶?
38.
這種花,就像那些柔弱的女子,總有一顆剛強的心。她們不能容自己的清白被玷污,不能容自己的愛情被拋來拋去。像紙片一樣薄的花兒,如果決絕起來,會凜冽成鋒利的刀片,割斷那些美好的過往。
那細細的莖,柔弱至極,那花瓣展開著,異常單薄卻婀娜多姿,就像古代那弱不禁風的美人穿著美麗輕盈的絲綢,輕移蓮步緩緩走來。也許這花兒真的是虞姬的鮮血幻化而成,所以在古代寓意著生離死別和悲。她的花語也那麼特別:白色,代表安慰,紅色,代表順從。
39.她流了一滴淚,宣紙上便開出了一朵蓮花。那顆被思念扯碎的心,仍在月光下流浪。夢是佛堂,她踏進去,彷彿聽到涅磐的聲音。有羽毛飄落,有陽光升起,讓每一個傷口都能開出花朵,讓每一雙眼睛都能相信明天。可終有醒來的時候,猶如黃梁一夢。寂冷的邊,人和神一個都沒有。
她持著一根孤單而哀傷的毛線,日夜不停地纏繞成一件思念的毛衣,為自己取暖。她想對他說,回來吧,聲音輕得像落在耳邊的雪。
40.一朵雲,全身長滿翅膀。它歡笑,世界便燦爛,鳥語花香,它哭泣,世界便開始傳遞憂傷。雲在我的眼眉上方,為我的夢想搭窩築巢。雲在天空,伸展翅膀,將塵世的辛酸與疼痛攬入懷中,然後變成淚水,洗刷著這個世界的污濁。有時,它化成風暴,捲起世界的垃圾,讓慾望在高樓的頂層發抖。
雲,彷彿信紙被一片片撕碎,彷彿夢想被一層層包紮。雲,永遠不會奔跑,它在散步中領略著塵世的。
再
5. 贊美荷花的詩句,誰有啊!!
牆角數只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荷花的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游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游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一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里一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
一朝春雨碧滿塘
可以吧
6. 十二老母簡介
無聖老母:坐一把白色鳳椅,身穿暗綠色服裝,左手拿一法寶叫(照妖鏡),法寶形裝像一個風車輪,右手一法寶叫(凳天拐)法寶形狀像一反龍頭拐杖。
劈山老母:坐金色蓮花台,身穿白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譚心鏡)法寶形狀像一個大的水晶球。
梨山老母:做紅色蓮花台,身穿印有花紋的黑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捆仙繩》,法寶形狀像一根金色的繩。
無極老母:做花鳳椅,身穿老棗紅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九環收魂圈》,法寶形狀像一個大圓環,上面鑲有九個大鈴鐺。
文珠老母:做白色蓮花台,身穿純藍色服裝。手中拿一書卷,贈送學問的
金身老母:做金黃色鳳椅,身穿印有金鳳凰圖像的紅服裝。頭戴法寶《金簪》一枚
托天老母:做紅色鳳椅,身穿純淺黃色的服裝。頭戴一法寶《遮天綾法寶形狀是一條印有白色花紋的絲巾絲綾。
普賢老母:做藍色鳳椅,身穿純淺粉紅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金靈芝》法寶形狀就像一顆靈芝草。
觀音老母:一紅色蓮花台,身穿純大紅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是一支紅荷花》
泰山老母:一白色蓮花台,身穿印有白色蓮花圖像的白色服裝。手中拿一法寶是一支《白色荷花》。
太極老母:做一淺水紅蓮花台,身穿印有紅鳳凰頭像的金黃色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眾生目》可以看不穿『監管萬物生靈,法寶形狀像一個人手掌型的扇子,扇子中間長了一隻眼。
西山老母:做白色蓮花台,身穿印有藍鳳凰圖像的白色服裝。懷中抱一個娃娃,穿一個紅肚兜並遮蓋著性別,能為在民間求男的男,求女得女。
地藏老母:坐一把金黃色鳳椅,身穿印有黑鳳凰圖像的紅色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金屋》。
(6)荷花書卷擴展閱讀
泰山老母民間傳說:
道教神話中的一位女神,中國華北地區的人們對她尤其崇拜。人們把她的神廟建在泰山的最高處,泰山是中國神仙的聚居之地。
關於她的來歷有很多說法:
萬山奶奶像
第一種傳說認為,她就是泰山之神東岳大帝的女兒,和她的父親一起住在泰山,人們還專門給她建造了神像;
第二種傳說認為,在很早以前,黃帝(中國人的祖先之一)派一位神去泰山管理,又派了7位仙女幫助他,其中的一位刻苦修行,終於得道,這位仙女就是碧霞元君;
第三種傳說是,在公元1世紀時,有一個姓石的女孩子,無意中見到了最高的女神,從此來到泰山修行,3年後得道,就是碧霞元君;
第四種說法是,有一位山東本地的女性,15歲時遇到神仙,拯救了許多人,後來自己修煉,成了神仙。
無論她的由來是怎麼樣的,人們普遍認為「碧霞元君」能保佑人們獲得許多利益,比如:賺錢、升遷、豐收、旅行平安、生子以及婚姻、法律訴訟、治病等等,所以對她的崇拜一直很興盛。
7. 西湖十景簡介
西湖十景 Xihu ten scenery
蘇堤春曉 Su Di spring day dawn
雙峰插雲 The split-blip inserts the cloud
三潭印月 Three pools reflecting the moon
麴院風荷 Tune courtyard wind-load
平湖秋月 Pinghu harvest moon
南屏晚鍾 South screen Wan Zhong
柳浪聞鶯 Liu Langwen hawk
雷峰夕照 Thunder peak evening glow
花港觀魚 Colored port view fish
斷橋殘雪 Breaks the bridge remnant snow
西湖十景介紹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1、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錢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為遊人提供了可以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里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交通情況:乘507、504、K4、游2路蘇堤站下。
2、曲苑風荷 麴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麴院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麴院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交通情況:乘507、538、15路麴院風荷站下。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棗--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交通情況:27路、7路岳墳站下。
4、斷橋殘雪 斷橋,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今日斷橋,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凈跨六點一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 --斷橋春望》稱 :「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灧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交通情況:K7斷橋殘雪站下。
5、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載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 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 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和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交通情況:乘K4、38路清波門站下。
6、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交通情況:乘K4、538、K599路蘇堤站下。
7、雷峰夕照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一九四九年以後,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交通情況:K4,游1到凈寺下。
8、雙峰插雲 巍巍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古時均為僧人所佔,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南宋時,兩峰插雲列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題為雙峰插雲,建景碑亭於洪春橋畔。其時雙峰古塔毀圮已久,以至連此景原有的內涵也一度難為人知『插雲』者虛言也。設景碑亭於此,實為權宜之計。「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這是南宋詩人王洧的《兩峰插雲》詩,它告訴人 們:雙峰插雲的景觀。
雙峰插雲雖然自古至今其觀賞的地點和方式迭經變化,但南、北兩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極富登臨之勝的著名山峰卻至今未變。南高峰臨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顯露,絕壁崢嶸。登上山巔向東俯瞰,西湖全景歷歷在目不是畫圖,勝似畫圖。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靈隱寺的坐山,從寺西側上山,石磴多至數千級, 盤折回繞三十六彎,沿途山溪清流回轉,林木重疊,古人有詩贊道:『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山東側,建有西湖叭一的載人索道,全長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鍾。交通情況:乘507、游2路洪春橋站下。
9、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象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凈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鍾幕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鍾的情韻,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鍾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交通情況:K4,游1到凈寺下。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三潭印月景觀富層次,空間多變化,建築布局匠心獨運。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
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內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牆外遊人熙熙攘攘,牆內卻幽雅寧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交通情況:由西湖坐船前往。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71152.html
8. 詩人楊萬里用什麼詩句來描繪兒童樸素的畫卷
立秋已經很久,時節也快到三伏之末,可是每天依然烈日酷暑、揮汗如雨。黃昏後的池塘邊,蛙聲鳴噪、荷花香飄,情侶們紙扇輕搖、細語悄悄,總算可以暫時躲避生活中的各種煩擾。
不過夏季也是一個令人陶醉的季節,不僅有梔子花開、石榴鮮紅,還有瓜果飄香、情意深濃。南宋一位詩人有一年夏天經過一處鄉村,不僅感受到了盛夏的火熱,而且體會到莊稼人的苦樂。下面介紹楊萬里的兩首絕句,清新朴實,美如畫卷,更令人百讀不厭。
桑茶坑道中(其一)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正眠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楊萬里66歲時,朝廷下令,在江南諸郡行使地方錢幣,楊萬里上書諫阻,而且堅決不奉詔執行。於是他便得罪了一些王公大臣,最後也被再次貶謫。詩人考慮到自己年歲已高,就告病還鄉,回歸吉水。楊萬里在回鄉途中經過安徽涇縣,他看見桑茶長勢喜人,便即興賦詩。
另一方面,作者也含蓄地道出,封建社會中各種苛捐雜稅非常多,百姓們負擔很重,只有想方設法地創收,才能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口糧。
再苦再難,日子都要維持,大人可以勤勞樸素,孩子們必須要吃飽穿暖,所以才有百姓們見縫插針地種植果樹的場景。
9. 國畫荷花誰畫的最好 馮明威水墨荷花圖欣賞
水墨畫的特點是: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微妙,意境豐富。
水墨畫是中國漢族特色較強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藉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毛筆、宣紙和墨),表現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繪畫。
其特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工具材料上來說,水墨畫具有水乳交融,酣暢淋漓的藝術效果。具體地說就是將水、墨和宣紙的屬性特徵完美地體現出來,如水墨相調,出現干濕濃淡的層次;再有水墨和宣紙相融,產生溵濕滲透的特殊效果。二是水墨畫表現特徵,由於水墨和宣紙的交融滲透,善於表現似像非像的
水墨畫頗有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濃、淡、破、潑、漬、焦、宿。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實際上是一個系統的思想集成最終的表現。意、識、靈齊備,詩、書、畫一體,詩為畫之意,書為畫之骨。技法之熟,可呈胸臆;畫面之外,可留思想,這也是判斷中國傳統書畫作品藝術價值高下的實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