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藍光秋海棠
關於麗格海棠(又叫麗佳秋海棠),玫瑰海棠,里拉秋海棠散發出的氣體是否有毒,目前尚未見到這方面的研究報告,只看到不宜在玉蘭、棕櫚、桃、廣玉蘭、接骨木、米蘭、白丁香、鬱金香、紅花夾竹桃、含羞草等花木(卉)附近鍛煉,認為長期接觸這些植物,會出現頭昏、胸悶、氣喘、肢體局部不適等惡性反應。
另外,據有關資料介紹,秋海棠不僅無毒,而且其嫩莖可食,法國人用其葉片做蔬菜、燒魚或做湯料。其中天葵秋海棠(B.
fimbristipule
)的葉片,可作飲料。秋海棠類的根莖含強心苷、黃酮類、留醇和三萜類成分,可供葯用
呵呵~麗格秋海棠、玫瑰海棠、麗佳秋海棠、里拉秋海棠沒有毒
Ⅱ 誰知道《秋海棠》最後一集劇情
袁寶藩給紹衡講故事,告訴他自己曾救過他。紹衡得知有人要對付袁寶藩,自告奮勇決心保護袁寶藩。
紹文借行將出版的《秋海棠傳奇》書中情節恐嚇季兆雄,季兆雄為求自保向紹文坦白一切罪行。
得知真相的梅寶想去找袁寶藩報仇,被秋海棠攔下。梅寶與羅湘綺母女相認,潸然淚下。
羅湘綺告訴紹衡袁寶藩是壞人,反被紹衡搶白。
夢茹寫的書《秋海棠傳奇》出版,引起轟動。
《秋海棠傳奇》出版後,紹衡質問袁寶藩後離開了袁寶藩,緊接著湘綺說出來了18年生活的全部也離開了……
面對親人朋友的犧牲,面對戀人和女兒的安危,面對袁寶藩的挑戰,秋海棠決心要在梅寶、大成出科大戲上與袁寶藩作一真正的較量……
袁寶藩最後還是來看戲了,秋海棠親自登台,和梅寶、大成怒視袁寶藩,戲台上出現巨幅大字揭露袁寶藩的罪行,袁寶藩看後轉身回了公館。
在公館里,袁寶藩遇到了要走的季兆雄……
最後:1936年上海袁公館傳來三聲槍響,袁寶藩和他最得力的助手季兆雄雙雙死在了公館里!
Ⅲ 大葉海棠圖片以及養殖方法
分析如下:
1、秋海棠應於溫室中栽培,適當遮陰。因為溫室環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護,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葉片過濕的話很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該病是一種嚴重病害。
2、正確的生長空間布置也是生產出健康植株的關鍵因素,空間過密會導致葉柄過長、株形鬆散,植病性減弱,葉片也更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而擺放過稀的話,植物澆水後很容易失水,在通風較好室尤其如此。
3、適度的水分:莖葉柔嫩、多汁、含有豐富的水分。由於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因此,提供了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對秋海棠的生長極為有利,特別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
4、觀葉類秋海棠夏季正值莖葉生長旺盛期,除供給足量水分歪,每天噴霧數次,模擬相對濕度較高的林下生態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6%-60%。這樣,莖葉生長繁茂,色澤鮮艷,嬌嫩。冬季秋海棠生長緩慢,供水相應減少。
(3)反藍光秋海棠擴展閱讀
播種
播種繁殖常用與國內外引種、品種改良和規模性商品生產。主要優點是繁殖系數高和培育新品種。播種繁殖均可在室內或溫室內進行,播種常規引種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為宜。因種子特別細小,播種時需謹慎操作。
播種方法:通常用淺瓦盆或播種箱,以高溫消毒的腐葉土、培養土和細沙均勻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種容器要求干凈清潔,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墊好,均勻裝上疏鬆、肥沃的播種土,再用園木板輕輕壓平後,將種子均勻撒上,播種後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輕壓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層石英砂,用澆水會沖散種子,常從盆地浸水,濕潤後取出。同時盆口蓋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內有較高濕度,並放室溫18-22℃的半蔭處,早晚噴霧。一般播後7-30天發芽。
栽培技術
遮陰
秋海棠應於溫室中栽培,適當遮陰。因為溫室環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護,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葉片過濕的話很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該病是一種嚴重病害。
通風
正確的生長空間布置也是生產出健康植株的關鍵因素,空間過密會導致葉柄過長、株形鬆散,植病性減弱,葉片也更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而擺放過稀的話,植物澆水後很容易失水,在通風較好室尤其如此。
水肥
適度的水分:莖葉柔嫩、多汁、含有豐富的水分。由於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因此,提供了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對秋海棠的生長極為有利,特別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如溫度高,水分供應不足,莖葉易凋萎倒伏,直接影響生長,嚴重時莖葉皺縮死亡。
相反,供水過量,盆內出現積水,易於因其根部腐爛。觀葉類秋海棠夏季正值莖葉生長旺盛期,除供給足量水分歪,每天噴霧數次,模擬相對濕度較高的林下生態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56%-60%。這樣,莖葉生長繁茂,色澤鮮艷,嬌嫩。冬季秋海棠生長緩慢,供水相應減少。
為了節約用水,鼓勵採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進行觀葉秋海棠澆水、施肥等工作,這樣以減少細菌性葉斑病等病害的發生,另外在澆水時盡量減少採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為主的商業基質由於透氣性和持水性都比較好,很適合秋海棠的生長,生產者一定要採用潔的基質進行秋海棠的生產。肥料的比例以N:P:K為3:1:2或2:1:2為好,再補充微量元素即可。記肥料濃度不可過高,否則積累在根系周圍很容易燒根。
Ⅳ 關於海棠\秋海棠\四季海棠的區別
一、分布不同
1、海棠:分布於中國山東、陝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回廣西。
2、秋海棠:答分布於中國、日本、爪哇、馬來西亞、印度。
3、四季海棠:我國各地有栽培,原產巴西。
二、花期不同
1、海棠:花期為4月。
2、秋海棠:7月開花,花期為7月。
3、四季海棠:花期全年。
三、外形特徵不同
1、海棠:花序近傘形,具柔毛;苞片膜質,披針形,早落,萼筒外面無毛或有白色絨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緣。
2、秋海棠:莖生葉互生,葉片輪廓寬卵形至卵形兩側不相等,上面褐綠色,常有紅暈,下面色淡,帶紫紅色,托葉長圓形至披針形膜質,花葶有縱棱,無毛。
3、四季海棠:全株無毛,基部多分枝,綠色或淡紅色。單葉互生;葉柄著生於葉片基部;葉稍肉質,卵形或寬卵形。
Ⅳ 四季秋海棠有哪些品種
四季秋海棠又名四季海棠,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四季秋海棠是秋海棠植物中最常見和栽培最普遍的種類。姿態優美,葉色嬌嫩光亮,花朵成簇,四季開放,且稍帶清香,為室內外裝飾的主要盆花之一。
四季秋海棠在國際上應用十分廣泛,除盆栽觀賞以外,又是花壇、吊盆、栽植槽、窗箱和室內布置的材料。在使用的數量和質量上發展很快,其中美國除盆栽觀賞以外,較多用於花壇欣賞,並選育出不少適應性強、抗熱、耐濕的新品種。北歐的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主要生產優質的盆栽觀賞種類,並出口西歐國家。其中丹麥的戴恩費爾特公司以生產四季秋海棠而聞名。荷蘭、英國和法國等國也有一定數量的生產。總之,四季秋海棠在歐洲市場還是比較熱銷。日本有一定數量的生產,主要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種子靠美國和丹麥進口。
我國栽培四季秋海棠從1912年開始,20世紀30年代從美國引種,在上海、南京一帶有栽培。而規模性生產從90年代才開始。至今,需求量在逐年增加,能低水平地滿足目前市場的需要,種子依靠進口。
【形態特徵與品種】四季秋海棠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肉質,禿凈光滑。葉互生,有光澤,卵形,邊緣有鋸齒,綠色或帶淡紅色。花淡紅色,腋生,數朵成簇。栽培品種繁多,株型有高種和矮種;花有單瓣和重瓣;花色有紅、白、粉紅。葉有綠、紫紅和深褐等色。常見品種有綠葉系的大使(Ambassador),株高20~25厘米,分枝性強。奧林匹克(Olympia),花有粉、紅、橙紅、白、混色等色。洛托(Lotto),株高10厘米。華美(Pizzazz),株高20~25厘米。勝利(Victory),株高20~25厘米。琳達(Linda),株高15~20厘米。另外有大花、綠葉的翡翠和大花綠葉、耐熱、耐雨的前奏曲。銅葉系的雞尾酒(Cocktail)系列,耐陽光,不怕曬,有花粉紅色的白蘭地(Brandy)、花玫瑰紅的杜松子酒(Gin)。花純白的威士忌(Whiskey)、花鮮紅的伏特加(Vodka)、花白色具玫瑰紅邊的朗姆酒(Rum)。聚會(Party),花大,花徑5厘米,分枝性好,株高30厘米。里奧(Rio),株高20~25厘米,是銅葉系中顏色最深的系列。適應性強,適合室外栽培。參議員(Senator)分枝性強。安琪,株高20~25℃,早生種,多花系列,適應性廣。
【生物學特性】四季秋海棠原產南美巴西。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生長適溫18~20℃。冬季溫度不低於5℃,否則生長緩慢,易受凍害。夏季溫度超過32℃,莖葉生長較差。但耐熱品種前奏曲、雞尾酒和安琪等系列,在高溫下仍能正常生長。
四季秋海棠的枝葉柔嫩多汁,含水量較高,生長期對水分的要求較高,除澆水外,通過葉片噴水增加空氣濕度是十分必要的。但盆內積水或空氣過於乾燥,同樣對四季秋海棠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特別在苗期階段,易招致幼苗腐爛和病蟲危害。
四季秋海棠對光照的適應性較強。它既能在半陰環境下生長,又能在全光照條件下生長,開花整齊、花色鮮艷。綠葉類在強光下生長,葉片邊緣易發紅,葉片緊縮;銅葉類則葉色加濃,具有光澤。
盆栽四季秋海棠宜用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或泥炭土,pH5.5~6.5的微酸性土壤。
【繁殖方法】常用播種、扦插、分株和組培繁殖。
播種繁殖:以春、秋季為宜。種子細小,每克種子有70000粒左右,短命,隔年種子發芽率顯著下降。發芽適溫為20~22℃,播後不覆土,壓平即行,約7~10天發芽。秋播,溫室越冬,翌春開花。一般播種後130~150天開花。
扦插繁殖:春、秋季進行最好,剪取長10厘米的頂端嫩枝作插條,插壤用細沙或膨脹珍珠岩,插穗一半插入插壤中,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20~22℃室溫,插後16~20天生根。若用0.005%吲哚丁酸處理2秒,可促進插穗生根。
分株繁殖:在春季換盆時進行,將母株切開,直接盆栽,放半陰處養護恢復。
組培繁殖:外植體用嫩莖,先以清水輕輕擦洗,在無菌室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秒,再用5%~10%漂白粉過濾清液浸泡消毒10分鍾,最後用無菌水沖洗4~6次。將外植體接種於MS培養基加6-苄氨基腺嘌呤0.5毫克/升和萘乙酸0.1毫克/升,促進不定芽的產生。再使用1/2MS培養基加入吲哚乙酸0.2毫克/升,促使不定根的分化,成為完整植株。從外植體接種至完整小植株產生需4個月。
【栽培管理】四季秋海棠根系發達,生長快,每年春季需換盆,加入肥沃疏鬆的腐葉土。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每半月施肥1次。花芽形成期,增施1~2次磷鉀肥。或使用20-20-20通用肥,無土栽培時長期使用15-15-18無土栽培肥。幼苗期或開花期如從弱光地區轉移到強光地區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否則葉片易卷縮,出現焦斑。相反情況,光線不足,花色顯得暗淡,缺乏光彩,莖葉易徒長、柔弱。
四季秋海棠常用10厘米盆。苗高10厘米時應打頂摘心,壓低株型,促使萌發新枝。同時,摘心後10~15天,噴0.05%~0.1%B9約2~3次,可控制植株高度在10~15厘米。一般四季秋海棠作二年生栽培。2年後需進行更新。
【病蟲害防治】常見葉斑病和白粉病危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蟲害有薊馬、粉蚧和卷葉蛾危害莖葉,可用50%殺螟松乳油1500倍液噴殺。
【產後處理】四季秋海棠株型圓整,花多而密集,非常適宜小型盆栽觀賞,點綴家庭書桌、茶幾、案頭和商店櫥窗、會議條桌、餐廳台桌擺放,枝繁葉茂,嬌艷色彩,可謂妖媚動人。如布置城市中心廣場、花壇、花槽,組成景點,花繁似錦,惹人觸目。若加工成立體花柱、花傘及吊盆懸掛,七彩斑斕,異常新奇。
Ⅵ "秋海棠"是什麼顏色的
紅色
秋海棠,又叫相思草,古稱八月春,是著名的觀賞花卉,花色艷麗,花形多姿,葉色妖嫩柔媚、蒼翠欲滴。 秋海棠,原產我國,為多年生常綠草本花木。花有紅色、粉紅及白色,花期4~11月。不但花好看,其葉也色彩豐富,有淡綠、深綠、淡棕、深褐、紫紅等。其品種有20多個,如四季秋海棠、竹節秋海棠、毛葉秋海棠、蟆葉秋海棠、灑金秋海棠、花葉秋海棠等。產地為陝西秦嶺、河南、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四川、雲南等。 秋海棠的花、葉、莖、根均可入葯。 食用功效: 具有清熱消腫、活血散瘀、涼血止血、調經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癰疔腫毒、吐血、咳血、鼻血、月經不調和胃潰瘍等病症。
秋海棠
【別名】岩丸子
【來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以塊莖和果入葯。夏秋采塊莖;初冬采果,曬干或鮮用。
【性味歸經】酸、澀,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散瘀,調經。用於吐血,衄血,咳血,崩漏,白帶,月經不調,痢疾;外用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研粉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學名:Begonia 英名:Begonia
別名:八月春
科名:秋海棠科
形態特徵:秋海棠類為多年生草本或木本。莖綠色,節部膨大多汁。有的有根莖,有的有狀塊莖。葉互生,有圓形或兩側不等的斜心臟形,有的葉片形似象耳,色紅或綠,或有白色斑紋,背面紅色,有的葉片有突起。花頂生或腋生,聚傘花序,花有白、粉、紅等色。秋海棠類有400種以上,而園藝品種近千。分球根秋海棠、根莖秋海棠及須根秋海棠三大類。
繁栽要點:繁殖方法因類型不同有別,有播種、扦插、分塊莖、分根莖等方法。多喜陰濕,夏季忌高溫,溫度高於32攝氏度時生長不良,花前應施追肥,並逐漸增加水量,而花後應減少澆水。其中須根類的四季海棠,花後宜行修剪促再開花。栽培簡史與花文化;四季海棠原產南美巴西,1821年柏林植物園從巴西引進的植物的土壤中,發現了四季海棠的原種。1828年傳入歐洲各地,1878年育種學家進行種間雜交取得成功,形成了現代四季秋海棠的特色。因此形成了四季海棠的多源雜種。秋海棠屬除澳大利亞外,全世界從熱帶到亞熱帶均有分布,中國民間也流傳著一些關於秋海棠類的傳說與典幫。 《采蘭雜志》載:古代有一婦女懷念自已心上人,但總不能見面,經常在一牆下哭泣,眼淚滴入土中,在灑淚之處長出一植株,花姿嫵媚動人,花色像婦人的臉,葉子正面綠、背面紅的小草,秋天開花,名曰:「斷腸草」。《本草綱目拾遺》也記載:「相傳昔人有以思而噴血階下,遂生此草,故亦名『相思草』。」人們愛秋海棠,秋海棠類的姿色的確賞心悅目。秋海棠既可盆栽室內觀賞,也可在暖地栽開花壇或成片種植形成花繁葉茂的地被。有的觀葉,有的觀花,細賞之餘,神韻無窮。
秋海棠
中文名稱: 秋海棠
外文名稱: Pyrus
公司: 金蕾煙公司
年代: 四十年代
單位數量: 10
類型: 卡標
規格: 長130mm 寬83mm
參考價格: 60~120元 圖片
Image
Ⅶ 麗格秋海棠、玫瑰海棠、麗佳秋海棠、里拉秋海棠有毒嗎
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又名玻璃翠、玻璃秋海棠。
秋海棠屬,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含物種約9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約90種,主產南部和西南部,大多供觀賞,有些入葯。該屬主要特徵:多年生草本,稍肉質;根塊狀或纖維狀;葉基生或互生於莖,基部常偏斜;花單性同株,雌雄花同生於一花束,雄花:萼片2片,花瓣2片,雄蕊多數;雄花常先開放;雌花:花被片2~5枚;子房下位,2~3室,有翅或有棱,花柱3枚;胚珠極多數;果為一蒴果,有翅或有棱。
根據地下部分及莖的形態,秋海棠通常分為球根類、須根類和根莖類。
球根類:
●球根秋海棠〔B. tuberhybrida〕:多年生草本;原產南美的幾個秋海棠的種間雜交種;塊莖扁圓形,褐色;莖直立,肉質多汁,高約30厘米;葉不規則心臟形,葉緣淺裂,葉面深綠,葉背有紅褐色斑紋;腋生聚傘花序,花徑5厘米,有白、淡紅、鮮紅、橙紅、黃等色,單瓣或重瓣;花期6~9月。
須根類:
◆銀星秋海棠〔B. Argenteo guttata〕:亞灌木;莖直立,多分枝,株高60~120厘米;莖紅褐色,莖節處膨大;葉表綠色,其上密布銀白色斑點,葉背微皺,略帶紅暈;腋生花序,花白色染紅暈;蒴果玫紅、粉紅色。
◆絨葉秋海棠〔B. cathayana〕:莖高60~80厘米;肉質,被紅色毛;葉斜卵形;花朱紅色或白色。
◆竹節秋海棠〔B. President carnot〕,又名慈姑秋海棠:多年生小灌木;全株無毛;葉互生,堅硬,長圓形而偏斜,邊緣波狀,表面綠色,有多數白色小斑點,葉背深紅色;花及花梗深紅色,小花下垂,雌花3翼,雄花4瓣。
◆榆葉秋海棠〔B. ulmifolia〕:株高50厘米;莖分枝,有絨毛;葉長橢圓形,邊緣有雙鋸齒,葉面有毛,葉色淡綠;花小,白色。
◆珊瑚葉秋海棠〔B. coccinia〕:半灌木;株高60~80厘米,全株無毛;莖直立,有分枝;葉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尖,葉緣波狀,葉色鮮綠,葉柄短;花及花梗鮮紅色。
◆四季秋海棠〔B. semperflorens〕
根莖類:
▲蟆葉秋海棠〔B. rex〕:葉及花梗自根莖生出,無地上莖;葉卵圓形,表面暗綠色,有皺摺及金屬光澤,具不規則的銀白色環紋,葉背紅色,葉脈多毛;花淡紅色,高出葉面。
▲蓮葉秋海棠〔B. nelumbiifolia〕:葉圓形至橢圓形,似蓮花葉;花小,粉色或白色。
▲楓葉秋海棠〔heracleifolia〕:根莖粗大,密布紅色長毛;葉柄長,葉片圓形,有5~9狹裂,深達葉片中部;花小,白色或粉紅色。
▲鐵十字海棠〔B. masoniana〕:無地上莖;葉柄自根莖上抽出,其上有長絨毛,葉心形,葉緣有不規則鋸齒,葉面有皰狀凸起,葉色黃綠,葉片中間有一個類似十字形的紫褐色斑紋;花序自葉腋生出。
彩紋海棠〔var.maculata〕是鐵十字海棠的一個變種,葉片斜心臟形,幼葉黃綠色,老葉墨綠色,全株被白色柔毛,葉面上延葉脈周圍為淺色,組成不規則圖案,這些圖案隨葉齡增加而變化。
▲伏地秋海棠〔B. scandens〕,又名常春藤秋海棠:全株光滑無毛,莖細長,下垂或匍匐;葉厚,橢圓狀披針形,有鈍鋸齒,呈波狀,葉色灰綠;花小,白色。
四季秋海棠株姿秀美,葉色油綠光潔,花朵玲瓏嬌艷,廣為大眾喜愛,盆栽觀賞,已歷千年,是栽培最普遍的秋海棠。株型有高、矮,花型有單瓣、重瓣,花色有紅、白、粉紅、復色,葉色有綠、紫紅和深褐,品種繁多。
四季秋海棠的花腋生,數朵成簇。
四季秋海棠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肉質,禿凈光滑;葉互生,有光澤,卵形,邊緣有鋸齒,綠色或帶淡紅色,有的品種接受日照後葉片變成紅綠色,有的品種接受日照後葉片變成紅銅色。
四季秋海棠原產南美巴西。
均無毒
Ⅷ 秋海棠的作者簡介
原名秦浩復,上海嘉定人。制青年時代就讀於上海商科大學攻讀經濟學。畢業後曾在工礦、鐵道部門任職。亦擔任過報刊編輯,上海持志學院、大夏大學古典文學講師等職。業余從事通俗文學作品的創作和翻譯。代表作長篇小說《秋海棠》,通過描寫舊社會京劇藝人遭受的摧殘與迫害,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和殘暴。發表後曾改編為多種劇本在各地上演,改拍成電影,電視劇後在國內外公映,長期不衰。
全國解放後,先後任香港《文匯報》副刊組組長、集文出版社總編輯、上海文化出版社及辭書出版社編審,並創作反映勞動人民新生活的文藝作品,如中篇小和《劉瞎子開眼》,電影劇本《患難夫妻》、《婚姻大事》等。60年代開始在香港報刊連載讀書札記《小說新話》、《晨讀雜識》等,均已結集出版。
1982年出版長片新作《劫收日記》,揭露了抗戰勝利後政府接受大員勾心鬥角、敲詐勒索等種種劣跡,是一部真實反映現實的作品 。
現自上海出版社編審職務上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