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廿五花藝

廿五花藝

發布時間: 2025-09-14 09:11:32

❶ 什麼是纏足

纏足風俗是歷經千百年的社會風習演變所造成的,纏成一雙小腳須要忍受痛苦、費時多年,纏成後造成婦女生活上很大的影響及改變,然而為什麼有人願意忍受這些痛苦毅然地裹上腳呢?

一、男女有別

纏足是一種兩性分離式的裝飾,幾乎多數的裝飾都在強調男女分野,讓男性女性天生的不同,產生更大的歧異,凸顯女性柔弱的一面,凸顯男性在外活動、女性在家活動的特性——變成男主外、女主內,男性粗獷強悍、女性細膩柔弱。

最原始的纏足雛形,不管是來自荒淫的宮廷世家裡面,或是教坊樂妓,原始的目的,不外是藉著纏上雙腳,穿上尖窄弓屈的鞋子跳舞,可以表現出特殊的肢體技巧,這有點類似芭蕾舞的效果,凌空迴旋,如仙如幻,也表現出一種纖細、拘謹的步態。流風所及愈傳愈廣,配合上當時社會文化對婦女的要求,遂成為沛然巨流。這一股社會潮流,主要是現實中對於女性的規范,要求婦女得謹守貞節,男女內外各處,男女異群,婦女須深處閨中,謹守規范,以柔順為正則,在這樣的社會潮流之下,纏足很快地被發現到是推行女教很好的手段。儒學大師朱熹,曾很熱心地推行纏足制度於福建南部,作為傳播漢族文化的工具,而教以男女有別之道。女性裹腳以後行動不便,處處受到限制,因此成為謹守規范的保證,在男權高漲的時代環境下,成為一夫多妻制最有力的保障措施。

二、社會規范

千年來中國是一個以道德為指標的社會,守節、守紀,成為較宗教更高的標准,所以不須完善的律法也可成就一個穩固的社會。

當纏足的風氣漸漸傳開以後,剛開始只有富貴家庭不須從事勞動的婦女率先接受這種風俗,很快的纏足反而變成了財富、權勢、榮耀的表徵,為了表示是出自上階層的富貴人家、為使女兒能嫁入豪門,家家戶戶爭相為女兒纏腳,清代台灣有「大腳是婢、小腳是娘」的說法。李笠翁《閑情偶寄》說:「宜興周相國以千金購一麗人,名為『抱小姐』,因其腳小之至寸步難移,每行必須人抱,是以得名。」腳小至此,真是可悲可憐,但卻是富貴人家爭得的對象。纏足也是宮宦世家、淑女必備的美容術,為中下階層少女走入高階層家庭的晉身階,在那個時代娶妻托媒人探聽女方的重點,除了在對方的家庭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一雙腳的大小,只要擁有一雙傲人的小腳,必然成為爭相說媒的對象,在新婚過門的時候,眾親友聚集爭睹的焦點,也是在新娘的一雙小腳,下轎的剎那,要是伸出一對尖生細小的金蓮,立刻換來眾人的贊嘆,要是一雙大黃魚腳,恐怕難免遭人訕笑。

三、家庭制度

中國人將身體的改變、心性的改變、人際關系的改變都認為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教育方式與修行方式,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在身體適當的改變下,能徹底地改變一個人未來的命運。中國傳統的婚姻制度基本上是容許一夫多妻制,也有人更清楚地定義為一夫一妻多妾制,傳統的婚姻制度一直是默許成功的男人可以擁有數位妻妾,眾多妻妾之間難免會爭寵,為了專房、得寵,只有痛下功夫修飾,纏足提供了一個好的修飾方向,同時纏足後行動不便,也頗有利於丈夫控制眾妻妾,減少與他人偷情或逃逸的可能。

四、審美觀

女人的美麗就是財富,許多女人可以犧牲健康、犧牲行動的不便來換取被人稱贊的美。纏足風俗逐漸形成之後,弱不禁風、楚楚可憐的少女成為男人愛戀的偶像,顫顫巍巍、扶牆摸壁的姿態,在情人眼裡是—種飄然若仙的感覺,—種隱秘魅力,引人遐思,在這種環境下,審美的標准要求的是纖細柔弱、如弱柳扶風般的體態。唐代以前中國人對女性審美的角度是健碩豐盈的美,是健康活潑的美,在那個時代,許多動人的舞劇,由女性舞者表演,但是時事遷移,到了清代,除了賣解女郎以外,幾乎見不到女性舞者,賣解女郎也多以走索、踢壇等表現一雙纖瘦小腳卻擁有超凡能力的技巧來引人驚嘆。女性無法在運動、舞蹈上表現美感,只有終日從事女紅,巧心設計、美化一雙纖足,我們可以看到為小腳婦女設計的各種足飾,真是極其奢豪,琳琅滿目,當年提倡解放小腳時,竟然發現腳放了以後,沒有適當的足飾可供大腳的上層女性穿著,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有誰能突破層層規范而解放纏足?

五、社會地位表徵

綜觀千年的纏足歷史,纏足的風尚主要是在豪門巨富、大家閨秀、及風塵妓戶中廣為流傳,一般山村農婦、勞動婢女,裹足的比例較少,如有裹足,也常為粗纏略縛,一般家庭要有相當的條件,才能讓少女把腳裹得很小。首先得有人能事事代勞,甚至在纏裹的幾年中,還常須有人扶持,這在一般小康家庭,是不容易做到的,能纏得—雙令人稱羨的小足,代表她的家庭生活優裕。在一個悠閑富裕的家庭里,同輩聚處,互競足小,成了小腳女人最重要的一種競爭,親朋好友對少女一雙腳的褒貶,使得纏足習俗更根深蒂固地落實在一般家庭里,如果更近一層了解當時小腳在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裹腳以後對女性身材的變化,恐怕就更能體會到在長達千年的時間,在一個最強盛的文明古國,會有超過二十億的婦女,把他們的一生與這種綺麗的風俗緊緊地纏繞。

纏足源於中國,是一種沿襲古制、尊法古人的體制。很多古制、古法,在纏足中被保留

下來,成為文化的活化石。這個延綿一千年、約有二十億婦女纏足的風俗,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肢體裝飾。纏足源自於漢民族男主外、女主內、勤苦內斂、父母教育女子的方式,它深遠地影響到千餘年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習俗、兩性關系、家庭生活,甚至影響到整個民族的發展。

纏足的風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歷史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應非一時、一地、一人所發起,而為社會環境慢慢衍變而成。早期可能是以布帛代替襪子、包裹足部以方便著鞋。《古今事物考》說是從商代的妲己開始,《雜事秘辛》中記載有一段形容漢代女子的腳部之美。這兩本書都是後人所作,證據力較薄。六朝時有一首樂府詩《雙行纏》說:「新羅綉行纏,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新羅綉行纏」表示腳上包布還綉上文彩,推論只是用布把腳包起來而已。《南史》記載:「鑿金為蓮花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這一段敘述的是潘妃在金蓮花上行走,不是指潘妃的腳像金蓮,應該不能作為六朝時代有人纏足的證據,倒是有人認為這是把小腳稱做「金蓮」的開始。

纏足風的流行應該是在一個富庶繁華、歌舞昇平的時代,是先由貴族、樂戶、藝人開始,逐漸得到全民接受。唐代時,對於纏足的傳說及詩文比較豐富,有很多人舉楊貴妃為例,作為明證。唐玄宗逃難歸來,曾作《楊妃所遺羅襪銘》:「羅襪羅襪,塵生香不絕,圓圓細細,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群談采余也寫了一首《楊妃羅襪詩》:「仙子凌波去不遠,獨留尖襪馬嵬山。可憐一掬無三寸,踏盡中原萬里翻。」由這些敘述中可以看見,連美人足上的飾品也一並欣賞,也許當時的腳形可能有些不同。

從唐代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探知當時纏足的情形。唐杜牧有詩:「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武陵少年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畫裙。」鈿尺減四分約為十七厘米,纖纖玉筍,形容腳的尖、瘦,裹輕雲似乎就有纏足的意思了!夏侯審《詠被中綉鞋詩》中曾提到,把腳裹成一鉤像新月,在被中穿睡鞋,供玉郎摩挲、媚夜。白居易的詩中也提到:「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細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意思是在天寶末年流行穿尖頭鞋,鞋頭尖小,足形必尚尖瘦。溫庭筠在其《錦鞋賦》中,明白指出女子纏足,說:「耀粲織女之束足。」

唐代的文物中有許多人俑,男性樂人是尖小弓足,女俑即穿小頭鞋履窄衣裳。這些俑都出現在陝西省。這種活潑的舞蹈方式源於西域的民族;早期弓鞋中的象鼻頭,倒像是游牧民族或者說快上馬的鞋式。由此看來,唐代男女都已有包纏足部的習俗,目的是仿如草原民族便於騎馬與跳舞。

最早對纏足起源作考證的是宋代的張邦基,其《墨庄漫錄》說:「婦人纏足始於近世,前世書傳皆無所自,惟《道山新聞》敘南唐李後主做金蓮狀六尺高台,命宮嬪娘以帛裹足,著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迴旋有凌雲之態。」唐鎬雲:「蓮中花更好,雲里月常新,因娘作也,由是人皆效之,以纖纖為妙。」這個說法最為一般人所接受,且大多認為這是最有根據的說法——纏足風氣起於南方的南唐國都南京。但仔細追究起來,這樣的說法值得懷疑。南船北馬,長江流域,恐怕不容易產生纏足風俗;五代是一個動亂的年代,纏足恐不利避禍;李煜是庶民文化、新文化的肯定者,他可能只是把當年流行於秦淮河的聲色之舉在宮中宣揚,娘的纏足是年長後纏足所產生的新月狀小腳,並非纏弓的弓足。而北方氣候乾冷,較適合纏足。盤坐炕上是北方婦女常態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禮儀,用腳走路時。倒形成了社交的姿態,在盤坐姿勢下,隨時可以見到腳、摸到腳,這樣的生活可能是纏足的溫床。

到了宋代,有關纏足的證據漸多。時人徐積有詩雲:「手自植松柏,身亦委塵泥,何暇裹雙足,但知勤四肢。」在當時沒有裹腳似乎有點跟不上流行。話本《碾玉觀音篇》說璩秀秀「蓮步半折小弓弓」,《宿香亭張浩遇鶯鶯篇》敘一垂發女子「蓮步一折,著弓弓扣綉鞋兒」,這時小說家已開始用金蓮弓彎來描寫一雙纏過的小腳。

宋神宗以前纏足尚未盛行,但元豐以後就盛行起來了,如八大家中的蘇轍,曾做詠足詞

雲:「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鳳,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閑,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秦觀亦有「腳上鞋兒四寸羅」之句。大約在宣和以後,婦女都穿花鞋弓底的了。車若水《腳氣集》曰:「婦人纏足不知始於何時?小兒未四五幾,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痛苦,纏得小來,不知何用?」這是最早反對纏足的記錄。

宋室南渡後,纏足風氣更盛。百歲老人著《楓窗小牘》中曾提到,當時有一種讓纏足婦女的腳可以纏得小、纏得好的葯方——「瘦金蓮方」傳入南方。而攻佔汴京的金人,也都模仿宣和時期漢人的足飾。《宋史·五行志》:「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名快上馬。」南宋搜山圖和雜劇人物圖中的婦女,雙足不但盡得纖小,鞋頭還帶有明顯的彎勢。近年來宋代古墓迭有出土者,在福建福州出土的黃升墓,墓主為朝廷的官員,妻死年17歲,出土時腳上還纏有腳布長210厘米,寬9厘米,墓中有6雙鞋子,長13.3—14厘米,寬4.5—5厘米,以提花羅做面,粗麻布做底,鞋頭尖銳、上翹,並用細繩挽成蝴蝶結。在浙江衢州的儒家學者史繩祖與其繼室楊氏合葬的墓中,出現了一雙史氏前妻羅雙雙的銀制弓鞋,出土的銀鞋整雙都是由銀片焊接而成,鞋長14厘米,寬4.5厘米,高6.7厘米,斜頭尖銳、高翹,鞋底還刻「羅雙雙」三字,以原配夫人的銀鞋作為陪葬,反映出當時男子對小腳的依戀。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是否纏足不太清楚,但漢民族地區的纏足氣習似盛於前朝。在文學作品中,對金蓮的吟誦也罅砍魷幀?/p>

明代纏足可在仕女畫、春宮畫、小說及考古文物中見到。明之宮人都是纏足穿弓鞋,上面刺綉些小金花。胡應麟曾雲:「雙足弓小,五尺童子都知艷羨。」可知當時制度竟以纏足與否做為貴賤階級之分野。因此明代婦女的纏足程度,似又比元代更進一步。

清代,漢人婦女衣服一仍舊習,所謂男降女不降,而婦女纏足比以前更甚,竟然到了娶妻以腳大為恥、以腳小為榮的地步,可見纏足風氣又更盛於前朝歷代。所以,一般婦女無不卯勁纏裹雙足,以做為「美人」應有的條件。

第二性徵

纏足是當年婦女性別角色認同的教育。纏足後身體妝飾成為女性的特權,尤其是鞋子的妝飾,成為女性特別誇張的表徵,連帶的使走路身軀扭動、凸顯臀圍,也成為女性的特色。

男女從幼小予以分別加深男女差異、後天性特徵,強化男女性別的不同,增加第二性徵。穿著、打扮、行為、舉止、聲譽、愛欲,男女本就不同,纏足後憑借不穩定、拘泥的鞋子,穿出、走出、行動出與男人完全不同的風格,這種差異,變成非常重要的性別差異特徵,形成男女標志。

婦女間互動關系

身為女人,一旦纏足以後完全改變生活方式。因為纏足,女性從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群聚學習女紅、勤於妝飾,謹守本分,待字閨中,不外出爭強,顧家持家,不易紅杏出牆,悠雅閑適,離開外部世界,進入感覺世界與近距離世界。纏足文化有助於婦女在狹窄的空間中,追尋個人的內心平靜,母親負擔教育幼女的責任,纏足使母女之間有最長的接觸時間、共同生活的時間,婆婆負責教育媳婦,母為女纏足、主為婢纏足,這些都是女性在教化女性、管理女性、督促女性的角度下進行。女性群聚生活的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很明顯男女兩性分開。

纏足文化代表固定的農業生活——男耕女織的分工式生活。女性手工業鼎盛,是一種男女分隔、男女分離、女性互相關懷、照顧女性和兒童生活在一起的結果。纏足讓婦女遠距離交流活動接觸減少,使得各生態區域(流行區域)的分割愈來愈小。

家庭

千百年來中國政治政權不斷更迭,但家族制沒有改變。中國人的婚姻比較像是兩個家庭的聯系結合,而不是兩個當事人的愛情結合。中國人似乎是將婚姻跳脫了兩人之間的愛或不愛,而進入一個更穩固的家庭形式中,也就是婚姻以家庭、家族的結合為主。

唐代婦女可以改嫁,宋以後對婦女的限制完全不同,女性終身謹守的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男性雖然必要時可以休妻,但不能離婚;休妻也是社會大事,對寡婦的貞節限制,翁婆有絕對權威。媳婦與娘家不能有太密切的關系,這些對婦女的種種限制,明顯是發源於對宗族、對家族的利益保護。也就是說唐和宋以後的婚姻方式有顯著的不同,纏足當然有助於保障這種婚姻形式存在。千百年來,漢民族追尋的不是個人生活,以生命為最高價值,而是有更高的追尋目標,如家族、家庭倫理、道統、和諧、三綱、五常等。守節、守寡,這些概念強調的是團體的榮譽、家族的榮譽,較個人的生命重要,纏足的社會背景是一個個人身體並不太受到重視的環境,犧牲個人換取家庭家族和諧。

產業手工

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使男主外、女主內的狀況加劇。男性在社會上交往能力、活動范圍比女性為廣,更加促成纏足的盛行與商業繁榮。街頭是男人消費的環境,女性的消費在家中,如《清明上河圖》所顯現的,大街上是男人的世界,深宅大院高牆內成為女人的世界。為了滿足纏足婦女的生活需求,提供各行各業不同的製作與供銷方式,製作各種精美的小巧玩藝,登門入戶地推銷或送貨上門,還有沿街叫賣;這些與纏足文化有一定的關系。婦女的手工製造,形成農副產品、手工藝品家庭加工業,成為城市興起的基礎,也定下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基本分工模式。

纏足是一種民族融合性很強的風俗,不同的民族生活中有不同的社交溝通方式,如原住民的唱歌應和式的生活方式,婦女群聚河邊洗衣的聊談方式,婦女共聚紡紗織布的工作交流方式等。纏足婦女在纏足過程中有更多的體會與經驗交換,成為更深層的身體感覺交換,她們注意些什麼?創造出什麼樣的文化來?服飾、飲食的文化,互相饋贈、欣賞、愛慕的文化,互相噓寒問暖、互相照顧的文化。花藝、編織、剪裁、刺綉,諸多農產品加工等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斷發展的。家族鄰里互通有無,互助合作。女性不須靠勞力粗重工作,即可生存,從而進入一個一級生產有餘,二級生產可使生活更為優裕繁榮的時代。

建築

春秋時代就有的儒學,到了宋代被用於對宗族的規約。宋代家族力量興起,形成極為重要的社會基本組織,纏足也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從五代以後中國進入庄園氏族時代,這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氏族時代,這一個氏族社會就等同於纏足時代,纏足對於維持家族的力量遠未曾仔細地評估,小腳放了,家族制也瀕臨崩潰了。

女性纏足之後絕少出門,且多居於室內。宋代開始房間有了實質的間隔,取代了以前的屏風。室內布置形成房間分隔、內外分開、婦女有閨閣、男女分居,這樣房子有了真實的房間區隔,增加了女性的隱秘性,因為女性纏足是要避開男人、避開眾人私秘性的行為。石階路直通屋內,地面砌上石板,人們進屋時不再脫鞋,是為了解除纏足女性的困擾。不再席地而坐,而是開始使用椅子和高的桌子,也是為了纏足婦女方便。在建築中可見摸乳巷、欄桿、窄小的樓梯、窄廊的設計。包圍式的花園、假山假水,讓婦女在家中也能欣賞山水,房屋重重包圍,甚至整個國家、城市、庄園,都圍繞在長城、城牆中,保護婦女,成為中國人最基本的建築設計概念之一。

中國歷來是「家族體制」而非「個人體制」,在這個體制下,發展出許多有利於家族繁衍的法則,纏足為其中之一,雖不利於個人,但有利於族群生存。

纏足代表了怎麼樣的社會?是一個長久穩定,生活富庶安閑的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男女分工、家族分工的社會。纏足風俗廣泛出現在旱田的耕作區而不是出現在水田的耕作區,出現於城市的大量興起、集市而居的商業發達地區。

纏足以後改變了儀態、姿態,生活方式,家族中的群體關系,個人命運,甚至整個族群、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都因此改變了。在金蓮文化追求的是身材「美麗」、道德「崇高」、家世「良好」。當然,在小腳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與社交禮儀的標准以後,纏足所推波助瀾的多妾制度,也造成官宦世家的兒孫逐漸繁衍,貧苦簡單家庭愈趨沒落凋零。

中國傳統社會兩性關系是一個男系社會,藉由纏足把婦女穩定地留在家中,子女也因而留在家中,在保護中成長,這樣結果自然家族繁衍,女性角色獲得家族、家庭、社會的充分保障,讓在外奔波的男性有一個有根的家,可以落葉歸根、尋根、返鄉。女性長者成為家族不動的因子,成為籍貫的來源與意義。千百年來借用纏足來鞏固家族的地位於不散,使家族永存,重視家庭倫理的組建與夫妻關系的建立。

如果說纏足是男尊女卑,以婦女為奴役的社會形態下發生的,不如說是在一個社會上有廣泛奴僕系統供驅使的環境下所產生的。婦女希望在身體適當的改變下,能徹底地改變個人的未來的命運,纏足被付予極重要的任務。纏足確是對人類生活最大影響的身體改造,因為纏足之後所有一切都改變了!

高羅佩在《中國艷情》一書中說:「小腳是女性性感的中心,在中國人的性生活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清代李汝珍在《鏡花緣》中說:「纏足與造淫具何異?」千百年來纏足風俗與中國人性生活的關系,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若隱若現。

小腳在一些人心目中是極為幽邃神秘的器官。林語堂說:「纏足自始至終都代表性意識的自然存在。」

一雙「可愛」的小腳,最讓男人想入非非的莫過於想像一握在手的銷魂。除了握在手裡仔細鑒賞外,前人發現了種種玩蓮的技巧,有愛蓮者大獻殷勤,幫女人洗腳、剪趾甲、磨厚肉、擦乾、敷粉,借機搔弄趾間,撫握小腳,「趣味」盡在其中。

自古以來文人吟詠小腳的詩文不可勝數,怎麼樣的一雙小腳才是人人「稱羨」的,各有不同的看法。流傳最廣的金蓮七字訣「瘦、小、尖、彎、香、軟、正」,是一般人品評小腳的標准;李笠翁提出香蓮三貴「肥秀軟」;方絢在《香蓮品藻》中列出金蓮三十六格「平正圓直,曲窄纖銳,穩稱輕薄,安閑妍媚,韻艷弱瘦,腴潤雋整,柔勁文武,爽雅超逸,潔靜朴巧」,將品蓮的學問發揮至極。民國初年陶報癖《采蓮新語》用「小瘦彎軟稱短窄薄銳平直」十一個字來品評,另有燕賢《小足談》提到小足廿美「瘦小香軟尖,輕巧正貼彎,剛折削平溫,穩玉斂勻干」。這么多的品蓮標准,讓我們知道腳不是只要裹小就好了,還有種種的標准和要求。有人甚至根據小腳的形態、質地、姿勢、「神韻」列出四十種要求。時至今日,當年纏足婦女的走路姿勢和「神韻」,都沒有用電視、電影等動態畫面留存下來,偶爾有村婦老嫗,一步三拐的片斷畫面已經十分難得,對於纏足婦女的纖纖細步「姍姍動人」只能意會,無從品評。

前人玩蓮之時,歸納出種種的握蓮姿勢,有:正握、反握、順握、逆握、倒握、側握,斜握、豎握、橫握、前握、後握等十一種握法。這么多握法,無非是把一雙小腳握在掌校

❷ 2019廣州春節活動時間+地點+花市信息匯總

春節期間,廣州會舉辦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活動,如果你在春節的時候有時間就可以去看看這里的相關活動信息,還有就是其他方面的信息,比如每年都有的花市信息。

2019年廣州各區花市

廣州有著1700多年「千年花城」的美譽,一年四季繁花似錦,每年一度的傳統迎春花市,更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文化景觀。

1.越秀花市

地址:西湖路、教育路

時間:2月2日8:30-2月5日2:00

2.海珠花市

地址:濱江西路(人民橋至解放橋路段)、寶崗大道(濱江路至南華路段)

時間:2月2日8:30-2月5日2:00

3.荔灣花市

地址:荔灣路

時間:2月2日、3日8:30-24:00,2月4日8:30-5日2:00

4.天河花市

地址:天河體育中心

時間:2月2日、3日8:30-12:00,2月4日8:30-5日2:00

5.白雲花市

地址:雲城東路萬達廣場

時間:2月2日8:30-2月5日2:00

6.黃埔花市

地址:黃埔體育中心

時間:2月2日8:30-2月4日24:00

7.花都花市

時間:2019年1月29日上午8:30至2月5日凌晨2時

地址:芙蓉大道中廣州花卉之都內

8.番禺花市

時間:2019年1月30日上午9時至2月4日晚12時,為期6天搜褲。

地址:市橋街基盛萬科中央公園廣場及其南面的區廣播電視大樓東側規劃道路等地點

9.南沙花市

時間:棗塵2019年1月30日至2月3日(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為期5天,每天早上9時到晚上22時)。

地址:市南大道(環市大道至金沙路段)

10.增城花市

時間:2019年1月29日至2月4日

地址:增城廣場北面市民廣場

11.從化花市

時間:2019年1月30日至2月4日

地址:風雲嶺坪地公園

其他活動

1.AI花市登場

廣州AI花市目前共有9個,分別是:

海心沙的「旗艦店」、廣州塔的「最高店」、永慶坊的「西關店」、以及「花園店」和「建行店」,同時在越秀、海珠、荔灣、天河傳統迎春花市都將開設「分店」。

同時,19位來自「花藝界奧林匹克」——世界花卉協會凳漏禪的國內外花藝大師,將用廣州的春節時令花材設計創作19款精美的年花作品。

2.「夜遊花市」燈光秀

2月1日起(臘月廿七)至2月19日(元宵節),一場全新打造的海心沙新年燈光音樂秀等著你,橫跨整個春節不落幕!

以千年花城廣州的城市新中軸線為背景,依託園博會的特有景觀植被和燈光音樂秀,花城廣場將上演以「千年花城
花開盛世」為主題的多元互動大型城市燈光表演視覺盛宴,屆時將聯動8塊LED帆屏和珠江24棟建築的LED屏開啟盛大視頻秀,花城廣場已設計好唯美城市景觀,開創花市夜遊新模式。

3.越秀花燈

1月25日(周五)「第八屆越秀花燈」將正式亮燈,白天賞花,晚上觀燈!

燈飾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等,也有嶺南本地特色的風韻,粵綉、舞獅、西關風情等。目前花燈正在緊張地製作籌備中,期待吧~

4.園博會水上花園

2月2日至19日,第25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在海心沙「閃亮」登場。本次園博會的亮點當屬,「水上花園」利用場地原有水池打造12條水上花台展示花藝作品和綠植,「迎春之路」位於中軸線星光大道,長約200米,通過鯉魚圓盤狀的影壁、桔子組景等元素打造寓意「年年有餘」「步步高」的吉祥迎春之路。

5.雲台花園鬱金香花展

2月1日至3月12日,以「春華雲山,遇見清新」為主題的鬱金香花展將在雲台花園展出,本次花展分4個主題展區,從花姿、花影、花香、花韻等不同角度展出荷蘭進口的30多萬種鬱金香。

6.超fashion南越王展

網紅打卡點預定!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在樂峰廣場舉行《南越王潮》文化展。

活動以南越國歷史為主線,原創一系列充滿趣味本土氣息的陳列及話題活動,用創意爆表的方式重現南越國各個經典場景,分為「潮音區」、「插畫區」、「場景還原區」、「館藏珍寶區」等部分。

時間:截至2月19日

地點:樂峰廣場

票價:免費

7.寶墨園水上醒獅表演

寶墨園舉辦的新春嶺南醒獅民俗文化節將以群獅齊賀歲、雙獅上高桿、雄獅水上攀登梅花樁等展現嶺南醒獅民俗。

時間:2月5日大年初一至2月10日大年初六,11:00-11:45,14:30-15:15,每天都有兩場精彩絕倫的醒獅表演。

地點:寶墨園荔景湖水上舞台

門票:54元

8.嶺南印象園廟會巡遊

嶺南印象園廟會巡遊,將有腳踩五彩祥雲高蹺的福祿壽、財神爺現身街頭,廣派利是金幣分發財運。還有古法燒雞、沙灣姜撞奶等美食等你開吃!!

活動時間:2月5日大年初一至2月11日大年初七

活動地點:嶺南印象園

票價:春節單人票45元

9.中國首屆鬱金香花博秀

「首屆中國鬱金香花博秀」在廣州百萬葵園開show。鬱金香全部從荷蘭引進,有30多個不同品種,紅、黃、紫、粉、白的鬱金香鋪滿展館,遠遠望去色彩斑斕,彷彿打翻了調色盤一般。

活動時間:截至3月31日

活動地點:廣州百萬葵園

票價:成人票150元

10.南沙蕉門公園特色花展

南沙蕉門公園萬達段正舉行特色花展活動!朱唇、毛冠草、山桃草、金雞菊這些罕見的花卉都能看到!!

時間:持續至2月20日(正月十六)

地點:南沙蕉門公園萬達段園內大廣場

票價:免費

11.2019彩色夜跑

2019廣東科學中心熒光夜跑即將開始,參與者利用熒光裝備隨性裝扮,與其他參與者盛裝出席,進行無排名之分,無速度之爭的運動,沿途欣賞賽區特製的熒光裝置,藝術終點享受音樂派對的快樂氛圍,是一場結合熒光元素的夜跑。

時間:2019年1月26日

地址:番禺區科普路168號(廣東科學中心東廣場)

門票:39.9元/套

搶購日期:2019年1月22日-2019年1月26日

購買後即可收到含電子碼短消息(1個電子碼)1月26日憑碼直接到景區核銷換票使用免預約

套票包含:1、含一張成人夜跑門票2、裝備:T恤+背包+熒光棒+熒光頭飾+熒光手指燈

兌換票地點:17:30後憑驗證碼至展館內兌票處換取紙質門票入場

❸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蘭亭書法節
1984年1月,紹興市人大常委會決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辦中國蘭亭書法節。屆時,海內外書壇名家雅集蘭亭,研討書學,潑墨揮毫,流觴賦詩,盛況非凡。 書法節主要活動包括:晉聖、修禊、曲水流觴、書法展覽等

安昌臘月風情節
紹興縣安昌鎮東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南靠柯橋,北部機而高速公路,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典型江南 水鄉古鎮。境內現存白洋新石器時代越族先民遺址。

相傳大禹曾在鎮東塗山娶妻成家。今元896年,錢繆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該地平董昌之亂,目命其鄉為安昌。

現存老街始建於明成化、弘治年間, 數百年來棉、布、米集散旺盛,蔚為越北大市重鎮。抗戰前夕尚有商號965家,是城區外市集之最。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姿態各異的拱橋石樑,古老凝重的台門,幽深僻靜的弄堂,風貌古樸典雅,極具水鄉特色,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美譽。紹興都千百年來的民俗風情在古鎮大得到保存延續,隆冬臘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體味到一幅幅喜慶祥和、古老淳樸的水鄉地方風情。

象山海鮮節
象山縣位於浙江東部沿海,港口城市寧波的南翼,三面環海,一路穿陸。境內陸多秀峰,海多島礁,氣候適宜,風光旖旎,素有「海山仙子國,萬象畫圖里」之美譽。每年「五一」黃金周舉辦的象山海鮮節通常在松蘭山海濱舉行。以「品嘗象山海鮮,領略海洋風情」為特色的海鮮節,內容有沙灘民間民俗活動、漁家服飾展示、帆板表演、捕魚捉蟹等活動

西湖桂花節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目前,杭州與咸寧、蘇州、桂林、合肥已成為我國五大桂花產區。杭州人在每年的金秋賞桂時節都要舉辦西湖桂花節。

"滿隴桂雨"是桂花節的主要場景。這里沿途栽種著7000多株桂花,鬱郁蔥蔥。桂花節期間,這里200餘項五顏六色的遮陽棚整整齊齊排列在道路兩側,遊人在棚內樹旁賞桂品茶,打牌下棋,自娛自樂,雅俗共賞。

西湖桂花節將"桂文化"和"茶文化"結合在一起,開幕式以大型綜合文藝表演和龍井茶禮表演拉開序幕,同時舉辦郁達夫《遲桂花》研討會、"緬懷周恩來總理"紀念會等。為增強遊客的參與性,滿黨隴每天安排了全國六大茶系的茶道、花藝表演,有"杭州人、杭州事"桂花書場,橋牌、圍棋、象棋擂台等,"迷你"高爾夫球活動、兒童快樂吹氣房娛樂活動等。

西湖桂花節的舉辦時間為期1個月

五泄觀瀑節
五泄是浙江省省級風景區,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五泄、五泄禪寺、七十二峰、三十六坪等。 五泄,即為上下相連的五道瀑布。五道瀑布或水流平緩、或水流飛濺、或排山倒海,各不相同,各有精彩

每年四、五月份,由於江南雨水充沛,五泄瀑布猶為壯觀

此間舉行的觀瀑節,讓遊客能強烈感受到五泄的美

東錢湖龍舟節
龍王是神話傳說在水裡統領水族的王,東錢湖這一片好水,龍自然要在此顯耀。東錢湖一年一度的龍舟節,讓您一睹錢湖龍獨特的風采

東錢湖的龍舟節起始於錢湖廟會,舊時每逢農歷九月十一、十六是錢湖兩個熱鬧的廟會。先是畫船殿「菩薩出巡」,接著上塔山廟神祗鮑蓋「誕慶」。屆時,廟腳下所屬各村都要參加行會。行會那天,有銅銃隊、禮炮隊、抬閣、高蹺、沙船等作前導,「出巡」的菩薩後面有「起解犯人」的化妝隊伍。行會活動熱鬧有趣,而最精彩的內容要數賽龍舟

據說,在某年的農歷九月十一,陶公山船隊在賽龍舟中一舉奪魁,得勝者搶回來一尊菩薩,於是就在曹家山頭造了座畫船殿,並規定每年的農歷九月一這一天為畫船節。錢湖的忻家村老大房、大沙房、永泉會各族房都購置了龍船,確定專人保管。每逢畫船節,邀請外地的龍舟表演隊到錢湖競賽。龍舟競渡這一節日就世代傳承下來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十,各路龍舟便在錢湖聚會。次日早晨,觀眾便從四面八方雲集到錢湖賽場周圍,湖上,從曹家山頭到蚌殼山留出了800米的競舟水道,當行會隊伍一到陶公釣磯,龍舟競渡便開始了。鑼鼓一響,水手們奮力劃槳,這時水上龍舟如離弦之箭,爭先恐後,大發龍威……當龍舟在蚌殼山繞回來時,秒龍舟便拉開了距離,分出了高低,這時賽場進入高潮。最先靠岸的水手便躍身上岸,端起一壇作為獎品的紹興老酒,這一龍舟的水手們就成了龍舟競渡得勝英雄

東錢湖的龍舟節與中國龍文化有著淵源關系,其植根於美麗的東錢湖,故又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與東錢湖山水相融合。今後的龍舟節,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體現時代精神,賦予新的內涵

放風箏
正月、二月為放風箏季節,諺語:「正月鷂、二月鷂,三月放只斷線鷂。」建國後,放風箏成為群眾娛樂活動。1990年3月20日,郊區首屆風箏賽在嘉興體育場舉行,最大一隻「百腳鷂」有110節、55米長

觀湖節
舊俗八月十八為潮神誕辰,人們多去鹽官觀海潮,現代更加興盛。辛亥革命前,地方官於是日備三牲香燭,在鎮海塔旁之大觀亭內祭潮神,朝廷有時亦派大員在海神廟致祭。

軋蠶花
軋蠶花(軋,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璉、德清縣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廟會祭拜蠶種的習俗,其中多有民間藝術表演,規模盛大。每年從清明節(俗稱「頭清節」)開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稱「三清明」)結束

頭清明最熱鬧。除本省蠶民外,更有從江蘇吳江等地,及蘇州和杭州的遊人,紛紛湧向含山,大多是蠶鄉農民,多達七、八萬人。傳說蠶花娘娘在清明節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蠶花喜氣,得「蠶花廿四分」,因此,蠶民把含山作為「蠶花聖地」。蠶姑們踏蠶花前都要先到山頂蠶神廟進香,爭購彩紙蠶花戴在簪頭上,有的在甘蔗上插幾枝蠶花,意為「甘蔗(甜)節節高,蠶花養得好」;年長者身背紅布包的種蠶,稱「蠶種包」,上山繞一圍,可讓蠶種染上喜氣。清明一早在上山途中,類似出會的祀神儀典就已開始,其形式有二種:一為拜香會。包括「吊臂香」、「扎內蜻蜓」、「拜香童子」及吹打樂等;二為抬菩薩出遊(抬有「總管菩薩」、「土地菩薩」、「宗將軍」等地方神祗)。並夾「抬閣」(「盜仙草」、「趙雲救母」、「三戲白牡丹」、「打漁殺家」、「西遊記」等)。山下河港里大船小船摩舷撞艄,做各種民間技藝表演。有「打拳船」(也稱「擂台船」、「哨船」,在船上表演拳術、舞獅等)、「踏拔船」(也叫「漿船」、「快船」,以賽速度為主),「標桿船」,在船上豎起的竹竿上表演雜技(女性較多)「龍船」等。游含山時,男女青年並故意擠擠挨挨,方言稱「軋(音嘎)發扎發」,期盼蠶花茂盛,俗稱「軋蠶花」。如今其間陋俗已禁絕,祀神儀典也大多停止。但具有三百餘年歷史的「軋蠶花」,及踏含山的傳統民間藝術表演習俗仍不減當年。

❹ 中國漢族共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表】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來算: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歷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財神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穀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范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熱點內容
自家梅花鹿 發布:2025-09-14 10:35:38 瀏覽:384
海棠花銹病 發布:2025-09-14 10:30:51 瀏覽:544
盆景犯食子 發布:2025-09-14 10:30:04 瀏覽:65
美的櫻花空調 發布:2025-09-14 10:06:49 瀏覽:152
細菊蘭花 發布:2025-09-14 09:42:53 瀏覽:886
購物蘭花 發布:2025-09-14 09:29:40 瀏覽:457
綠植葉子白化的原因 發布:2025-09-14 09:26:25 瀏覽:10
郵寄多肉盆栽 發布:2025-09-14 09:23:07 瀏覽:485
情人節之前表白情人節 發布:2025-09-14 09:19:10 瀏覽:411
廿五花藝 發布:2025-09-14 09:11:32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