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花李林
㈠ 中國民歌怎麼分的分幾類啊
山歌、勞動號子、田歌、城鎮「小調」、雙聲。
1、山歌。
山歌是指人們在田野勞動或抒發情感時即興演唱的歌曲。它的內容廣泛,結構短小,曲調爽朗、情感質朴、 高亢 、節奏自由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內地、山鄉、漁村及少數民族地區。
4、城鎮「小調」。
小調(或稱小曲)是廣泛流傳在各城鎮、集市的一種民歌體裁。長期以來,經過城鎮職業、半職業民間藝人的加工、磨練,形成了結構較均勻、節奏規整、曲調細膩、主題內容多樣等一系列題材特徵。
5、雲嶺「雙聲」。
「雙聲」民歌所採用的聲部,大多是密集的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這些和聲的出現和運用,並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種經過長期歌唱實踐的自覺選擇。它所具有的獨特色彩,已成為中國雙聲部民歌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
㈡ 中國民歌有哪些
1、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陝北民歌)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由李若冰、關鶴岩、徐鎖、馮福寬作詞,劉烽作曲,獨唱原唱者為貟恩鳳,後被眾多藝術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傳甚廣,此曲是2003年中央電視台拍攝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延安頌》片尾主題歌。
2、沂蒙山小調(山東民歌)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山東省的經典民歌,屬於小調。誕生於山東臨沂沂蒙山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庄鎮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駐沂蒙山區抗大文工團團員李林和阮若珊等人採集創作的《反對黃沙會》。
3、八月桂花遍地開(民歌(革命歌曲))
《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一首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並在中國全國多個省份傳唱的民歌,採用《八段錦》曲調,是為慶祝蘇維埃成立所作,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蘇維埃的歌,原名叫《慶祝成立工農民主政府》。
4、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康定情歌》又叫《跑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歌,經吳文季、江定仙編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後《康定情歌》在全國流傳,而且聲名遠揚海外,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5、掀起你的蓋頭來(維吾爾族歌曲)
《掀起你的蓋頭來》是王洛賓先生根據在甘肅河西走廊採集的維吾爾族民歌《亞里亞》(又一說為烏茲別克族民歌《卡拉卡西烏開姆》)改編而成的,最初由「青海兒童抗戰劇團」的孩子們用群舞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
6、達坂城的姑娘(維吾爾族民歌)
《達坂城的姑娘》是王洛賓在蘭州整理編曲的第一首維吾爾族民歌。也是現代中國第一首漢語譯配的維吾爾民歌。1938年,王洛賓所在的抗戰劇團組織聯歡會,一個頭戴小花帽,留著小鬍子的維吾爾族司機,唱了一首簡短的維吾爾語歌曲。
王洛賓敏銳的音樂神經被觸動了,他用在學校學習的速記方法很快記下了這支歌的旋律,並請在蘭州的維吾爾族商販對歌詞作了簡單的翻譯。他很快就編配成一首簡短流暢的《達坂城的姑娘》。達坂城的姑娘很漂亮。
㈢ 中國的民謠到底有哪些
1、東北部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東北都、蘇北北部等黃河下游地帶,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區,基本上是一個沿海平原地帶。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畫扇面》、《沂蒙山小調》、《小看戲》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西、陝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內蒙河套地區以及甘、青、寧漢族聚居地區。全國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麵》、《五哥放羊》、《刨洋芋》、《綉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淮河流域的蘇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東南部地區、西面以大別山與江漢民歌區為界。聞名的曲目有《鳳陽花鼓》、《王三姐趕集》、《打麥歌》、《彼根蘆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江蘇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處長江下游,是古代的吳、越之地。民歌以小調為主,聞名的曲目有《紫竹調》、《無錫景》、《茉莉花》、《哭七七》、《對鳥》等。
5、閩、台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福建大部、台灣大部以及廣東潮汕地區。民歌以山歌、耘田詩、小調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採茶撲蝶》、《茶童歌》、《天烏烏》等。
6、粵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珠江流域的廣東大都,廣酉東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區,北面以南嶺為界與贛民歌區相鄰。聞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調》、《哩哩美》等。
7、江漢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區,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帶。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燈歌、小調、風俗歌、山歌。聞名的曲目有《黃四姐》、《洪湖漁歌》等。
8、湘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南以及廣西東北角上的幾個縣。地處長江中游南岸,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聞名曲目有《馬桑村兒打燈台》、《一塘荷花一塘蓮》、《上四川》等。
9、贛民歌支區:
該區以江西中、北、東部為基本范圍,使用贛語方言。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為小調、燈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杜鵑花開》、《摘茶籽》、《送郎當紅軍》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陝南以及廣西西北部分地區。聞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趕馬調》、《槐花幾時開》、《我住貴州貴陽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區:
客家人分布較廣,全國有八千餘萬人口,民歐特區主要指包括廣東東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東南部三省交界地帶。民歌主要為山歌,聞名的曲目有《燈紅歌》、《風吹竹葉》等。
(3)蘭花花李林擴展閱讀:
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稱為民謠或民歌。民謠的歷史悠遠,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謠的內容豐富,有宗教的、愛情的、戰爭的、工作的,也有飲酒、舞蹈作樂、祭典等等。
民間流傳的歌謠。如《江南靖士詩稿·子姑聽》(二首):其一:「聞言世界官能買,現在錢多便買官。請看花錢買官者,明天人也買其官。」其二:「聞言世界錢能騙,現在流行競騙錢。請看嘻嘻騙錢者,轉頭人也騙其錢。」(《載敬堂集》)
民間流傳的歌謠。有的內容與時事政治有關。
㈣ 50-60年代陝北經典老歌
http://www.shanbei.net/song/
這個很全很多,自己選擇吧.回全是答老歌.
http://www.xtyou.com/Index.html
這個也不錯.
㈤ 蘭花桂花合起來古詩詞
感遇
[唐]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韻譯】:
澤蘭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潔清新。
蘭桂欣欣生機勃發,
春秋自成佳節良辰。
誰能領悟山中隱士,
聞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為天性,
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屈原《九歌·禮魂》中,有「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句。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於對偶句的關系,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潔凈的感覺。「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
蘭桂兩句分寫之後,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統,不論葳蕤也好,皎潔也好,都表現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爾為佳節」又由統而分。「佳節」回應起筆兩句中的春、秋,說明蘭桂都各自在適當的季節而顯示它們或葳蕤或皎潔的生命特點。(「自」當「各自」解,「爾」當「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潔」。)這里一個「自」字,不但指蘭桂各自適應佳節的特性,而且還表明了蘭桂各自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筆。
起首四句,單寫蘭桂而不寫人,但第五句卻用「誰知」突然一轉,引出了居住於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蘭桂風致為同調的隱逸之士。「誰知」兩字對蘭桂來說,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美人由於聞到了蘭桂的芬香,因而發生了愛慕之情。「坐」,猶深也,殊也。表示愛慕之深。詩從無人到有人,是一個突轉,詩情也因之而起波瀾。「聞風」二字本於《孟子·盡心篇》,其中說:「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張九齡就把這章中的「聞風」毫不費力地拉來用了,用得這樣恰如其分,用得這樣自然,用得這樣使讀者毫不覺得他在用典故,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後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轉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卻不順此理而下,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而並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很清楚,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並非藉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全詩的主旨,到此方才點明;而文章脈絡也一貫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與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為照應;上文的「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又與「美人折」同意相見。這最後十個字,總結上文,滴水不漏。
古體詩而只寫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張九齡在寥寥短章中,獅子搏兔,也用全力。詩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轉,七八句是合,結構嚴謹。而且做到了意盡詞盡,無一字落空。表現形式上,運用了比興手法,詞意和平溫雅,不激不昂,使讀者毫不覺得在詠物的背後,講著高雅的生活哲理。
㈥ 有什麼舒緩的純音樂推薦
1、《雪之夢來》 (Snowdreams)(又譯作《源雪的夢幻》)是班得瑞的一首曲子,存在於《春野》與《萊茵河波影》專輯中。它清新自然,富於變幻。這也是班得瑞的所有作品的共性。
2、歌曲名稱《River Flows In You》。是鋼琴曲(純音樂)。 作曲者和演奏者是韓國鋼琴家李閏珉Yiruma。
3、鋼琴曲《Kiss The Rain》,一首公認的好聽的鋼琴曲,出自韓國最擅長描繪愛情的音樂家이루마 (李閏珉)(YIRUMA)之手,<<夏日香氣>>的背景鋼琴曲。
4、《織夢行雲》是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四》第二女主角柳夢璃的主題音樂,由駱集益作曲。游戲中該樂曲第一次響起是在壽陽城柳府初遇柳夢璃之時。溫婉舒緩的樂風帶著一絲凄艷,古箏輕撩間透露出少女對世間感情憾事的無奈,混雜著莫名的傷感
5、《回夢遊仙》是單機角色扮演游戲《仙劍奇俠傳四》的官方主題曲,也是游戲登陸界面的背景音樂。該曲目原版由竹笛和二胡演奏,曲調悲傷,帶有一種強烈的傷感之情,令人聽之盪氣回腸,是仙劍音樂中的經典曲目之一。這首樂曲發行之初官方並沒有放出填詞,也沒有官方演唱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