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點插花
A. 日本茶道的道具以及流程
日本的茶道又有著繁瑣的程序,一整套品茶流程下來大約需要4小時左右,在現在高節奏的都市生活中,茶道佔用大量的時間,因此會更加顯得莊重和珍貴。
茶道的流程主要分為更衣、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後炭、薄茶、退出、銜接等過程,其中濃茶是最為重要的一環,而具體方式則根據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關於最重要的茶道具,網上的各種介紹也比較混亂,我竭盡所能的在整理一下吧……
廣義的茶道具包括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內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接待用器具主要包括懸掛的軸字、軸畫、吸 煙用具、茶碗等。
茶席用器具主要包括裝飾壁龕的用具、有關炭的禮法的用具、茶道禮法用具、懷石餐用具。
其中,茶席用具包括壁龕裝飾器具、掛軸、花瓶。
炭禮法用具包括:釜、茶爐、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禮法用具包括擱板、水碗、茶碗、茶葉罐。茶器、茶杓、蓋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後不要的水的容器。多為陶器製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圓盒)。
院內用具包括草履、圓形座墩、院內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處),用具包括銅鑼、水壺、茶巾盆、圓竹刷(攪和茶葉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狹義的茶道具則僅僅是指涼爐、茶碗、茶杯、茶壺、茶釜、茶勺、茶入(茶瓶),甚至有人將茶碗本身稱為茶道具。
涼爐:主要用於煮沏茶用的水,對水的要求便是滾沸。
茶碗:陶制,最主要的茶器和茶道鑒賞道具,也是在日本數量最多、品種最繁雜的茶具之一。為了同茶道的「無」之心保持一致,並不提倡用華麗的茶碗。在日本茶人眼裡,最好的茶碗往往是韓國人吃飯用的陶制大飯碗(高麗茶碗)……
茶釜:剛才說的涼爐是用來燒水的,這次的茶釜就是用來盛水的小鍋。日本的茶釜以千姿百態而聞名。
茶入(茶瓶):根據網上的描述我猜想就是茶瓶,用來盛茶葉的粉末的小罐。據傳最早是中國用來盛放火 葯或者頭油的容器……日本人喝茶,會先把茶葉碾成粉末,稱為抹茶,然後將水注入。濃茶的濃度有如稀粥,而薄茶的濃度也和咖啡彷彿,一想起來我就覺得難以下咽……
茶勺:舀茶粉用的長柄小勺,標准一茶勺=4.68克。
茶杯:網上的介紹把我弄糊塗了,茶碗既是接待用的道具,也是喝茶用的道具,那麼茶杯是用來做什麼的呢?而且戰國以前的資料都沒有關於茶杯的任何記載,難道是後期逐漸取代茶碗的方便茶器?或者是不同茶道流派使用的茶器不同?
茶壺:用來裝茶葉的容器。
B. 東西方花卉禮儀差異.異同
根本沒有花卉禮儀
只有茶話會禮儀
網路有茶話會禮儀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茶話會,顧名思義,是飲茶談話之會。它是由茶會和茶宴演變而來的。
茶會是舊中國商人在茶樓進行交易的一種集會,流行於長江流域尤以上海最盛。屆時,各業各幫的商人以約定的茶樓作為集會地點,邊飲茶邊交流行市,進行買賣。茶話即飲茶清談。文岳《入局》詩寫道:「茶話略無塵七雜。」因此,人們把用茶點招待賓客的社會性聚會叫做「茶話會」。在中國,茶話會已經成為各階層人士進行互相談心、表示情誼、交流感情的傳統形式。
茶話會也是近代世界上一種時髦的集會。它既不像古代茶宴、茶會那樣隆重和講究,也不像日本「茶道」要有一套嚴格的禮儀和規則,而是以清茶或茶點(包括水果、糕點等)招待客人的集會,有時也用於外交場合。
由古代的茶宴、茶會的基礎上逐漸演變而來的茶話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那種費時忘業、花費很大的茶宴和茶會已成為歷史,但集會品茶,互相交換意見,發表各種見解,暢談友情的內容卻被保留下來了。如今的茶話會,是在一杯香茶吸引下的一種饒有興趣的集會。由於茶的成分——咖啡鹼、茶多酚和芳香油的作用,對人的神經起著溫和的刺激作用,使人精神振奮,感覺愉快,機智敏捷,思路頓開。參加茶話會不但在身心上得到某種滿足和慰藉,而且還能增進友誼,增長知識。因此,人們一般都喜歡參加茶活會。進入20世紀以來,茶話會有了很大發展,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習俗。
目前,茶話會在中國十分盛行,各種形式的茶話會讓人耳目一新。小的如結婚典禮,迎賓送友、同學朋友聚會、學術討論、文藝座談,大的如商議國家大事、慶典活動、招待外國使節,一般都採用茶話會的形式,特別是歡慶新春佳節,採用茶話會形式的越來越多。各種類型的榮話會,既簡單隆重節儉,又輕松愉快高雅,是一種效果良好的桑會形式。
[編輯本段]茶話會的形式
茶話會的形式,因內容、人員的不同又有所區別。如與會人員僅幾人,用一張圓桌:幾十人乃至幾百人,每桌10人左右,或用方桌拼成長方形或其他形式;幾百人、上千人的大型茶話會,多用圓桌,團團圍坐。關於茶活會的飲品,香茶是必備之物,有條件的還可以增加鮮果、糕點及各色糖果。茶話會的布置,可以根據會的內容和季節的不同,在席間或室內布置一些鮮花,如在夏季以葉子嫩綠、花朵潔白的茉莉為宜,使人有清幽雅潔之感,如在冬季,則以破綻吐香的臘梅和生意盎然的水仙為宜,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如果是婚禮茶話會,則以紅艷的鮮花為好,以示新婚夫婦的幸福和美滿。當然,由於條件所限,對花種的選擇會有局限性,但不論選用什麼花種,對顏色的選擇應與會的內容相協調。在較大的茶話會上,如配以輕音樂或小型的文藝節目如小品、相聲等曲藝節目,可以邀添歡樂氣氛。
自網路
C. 日本茶道的起源
約在唐代,中國茶葉隨著佛教的傳播進入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最先將茶葉引入日版本的是日本僧人。權公元1168年,日本僧人榮西禪師歷盡艱險至中國學習佛教,同時進行刻苦茶學研究。榮西回國時,將大量中國茶種與佛經帶回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禮儀,並將中國茶籽遍植贈飲。榮西曾用茶葉治好了當時鐮倉幕府的將軍源實朝的糖尿病,又撰寫了《吃茶養生記》、以宣傳飲茶之神效,書中稱茶為「上天之恩賜」,是「養生之仙葯,延年之妙術」。榮西被尊為日本的「茶祖」。日本飲茶風尚經過15世紀日本著名禪師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以及武野紹鷗、武野紹鷗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稱的千利休的弘揚,發展形成今天以「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宗旨的日本茶道精神(「和」以行之;「敬」以為質;「清」以居之;「寂」以養志)。 日本茶道的精神實質,追求人與人的平等相愛和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講究禮儀,被日本人民視為修身養性、學習禮儀、進行人際交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日本茶道洋溢著大和民族智慧之花的芬芳,也閃耀著中華文明的光輝。
D. 設計茶習,時間,地點,人物,什麼茶,怎麼沖泡,插花,茶具,沖泡茶的基本程序,
主要用具:瓷質茶壺、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為好),賞茶盤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盤,熱水壺及風爐(電爐或酒精爐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擺放好後,即可進行祁門工夫紅茶表演。
(一)「寶光」初現
祁門工夫紅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並非人們常說的紅色,而是烏黑潤澤。國際通用紅茶的名稱為「Blacktea」,即因紅茶干茶的烏黑色澤而來。請來賓欣賞其色被稱之為「寶光」的祁門工夫紅茶。
(二)清泉初沸
熱水壺中用來沖泡的泉水經加熱,微沸,壺中上浮的水泡,彷彿「蟹眼」已生。
(三)溫熱壺盞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壺及杯中,為壺、杯升溫。
(四)「王子」入宮
用茶匙將茶荷或賞茶盤中的紅茶輕輕撥入壺中。祁門工夫紅茶也被譽為「王子茶」。
(五)懸壺高沖
這是沖泡紅茶的關鍵。沖泡紅茶的水溫要在100攝氏度,剛才初沸的水,此時已是「蟹眼已過魚眼生」,正好用於沖泡。而高沖可以讓茶葉在水的激盪下,充分浸潤,以利於色、香、味的充分發揮。
(六)分杯敬客
用循環斟茶法,將壺中之茶均勻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聞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聞香。祁門工夫紅茶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濃郁高長,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譽。香氣甜潤中蘊藏著一股蘭花之香。
(八)觀賞湯色
紅茶的紅色,表現在沖泡好的茶湯中。祁門工夫紅茶的湯色紅艷,杯沿有一道明顯的「金圈」。茶湯的明亮度和顏色,表明紅茶的發酵程度和茶湯的鮮爽度。再觀葉底,嫩軟紅亮。
(九)品味鮮爽
聞香觀色後即可緩啜品飲。祁門工夫紅茶以鮮爽、濃醇為主,與紅碎茶濃強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綿長。
(十)再賞余韻
一泡之後,可再沖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紅茶通常可沖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細飲慢品,徐徐體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謝客
紅茶性情溫和,收斂性差,易於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調飲。祁門工夫紅茶同樣適於調飲。然清飲更難領略祁門工夫紅茶先特殊的「祁門香」香氣,領略其獨特的內質、雋永的回味、明艷的湯色。感謝來賓的光臨,願所有的愛茶人都像這紅茶一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台式烏龍茶藝
主要茶具:紫砂茶壺、茶盅、品茗杯、聞香杯、茶盤、杯托、電茶壺、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茶。
1.擺具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並排置於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並列而立。電茶壺置於左手邊。
2.賞茶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來賓欣賞。
3.溫壺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茶盅。用左手拿起電茶壺,注滿茶壺,接著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4.溫杯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後,將聞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後,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盤。
5.投茶將茶荷的圓口對准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為1/2至2/3壺。
6.洗茶左手執電茶壺,將100攝氏度的沸水高沖入壺。蓋上壺蓋,淋去浮沫。立即將茶湯注入茶盅,分於各聞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於聞香。
7.高沖執電茶壺高沖沸水入壺,使茶葉在壺中盡量翻騰。第一泡時間為1分鍾,1分鍾後,將茶湯注入茶盅,分到各聞香杯中。
8.奉茶聞香杯與品茗杯同置於杯托內,雙手端起杯托,送至來賓面前,請客人品嘗。
9.聞香先聞杯中茶湯之香,然後將茶湯置於品茗杯內,聞杯中的余香。
10.品茗聞香之後可以觀色品茗。品茗時分三口進行,從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細微的差異,需細細品,才能有所體會。
11.再次沖泡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類推,每沖泡一次,沖泡的時間也要相對增加。優質烏龍茶內質好,如果沖泡手法得當,可以沖泡幾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自第二次沖泡起,奉茶可直接將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聞香杯中,然後重復聞香、觀色、品茗、沖泡的過程。
台式茶藝側重於對茶葉本身、與茶相關事物的關注,以及用茶氛圍的營造。欣賞茶葉的色與香及外形,是茶藝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沖泡過程的藝術化與技藝的高超,使泡茶成為一種美的享受;此外對茶具欣賞與應用,對飲茶與自悟修身、與人相處的思索,對品茗環境的設計都包容在茶藝之中。將藝術與生活緊密相聯,將品飲與人性修養相融合,形成了親切自然的品茗形式,這種形式也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檢舉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7-04 07:50 中式烏龍茶茶藝 1、備具候用:將所用的茶具准備就緒,按正確順序擺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
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葉嘉是茶葉的代稱,這是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
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沖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用紫砂壺里的水燙洗品茗杯,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溫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中。
14、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凈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淋在紫砂壺表,養壺作用的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將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抹去壺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壺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勻。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然後重復若琛聽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杯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鑒賞湯色: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面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通過介紹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可讓客人自己添茶續水,體會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鑒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
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綠茶茶藝 用具
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壺一把香爐一個脫胎漆器茶盤一個開水壺兩個錫茶葉罐一個茶巾一條茶道器一套綠茶每人2—3克
基本程序:
1.點香焚香除妄念7.泡茶碧玉沉清江2.洗杯冰心去塵凡8.奉茶觀音捧玉瓶3.涼湯玉壺養太和9.賞茶春波展旗槍4.投茶清宮迎佳人10.聞茶慧心悟茶香5.潤茶甘露潤蓮心11.品茶淡中品致味6.沖水鳳凰三點頭12.謝茶自斟樂無窮
綠茶程序解說: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話說:「泡茶可修身養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講究要平心靜氣。「焚香除妄念」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的氣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塵茶,致清致潔,是天涵地育的靈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須至清至潔。「冰心去凡塵」就是用開水再燙一邊本來就干凈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潔,一塵不染。
第三道:玉壺養太和綠茶屬於芽茶類,因為茶葉細嫩,若用滾燙的開水直接沖泡,會破壞茶芽中的維生素並造成熟湯失味。只宜用80攝氏度的開水。「玉壺養太和」是把開水壺中的水預先倒入瓷壺中養一會兒,使水溫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清宮迎佳人蘇東坡有詩雲:「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清宮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葉投放到冰清玉潔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潤蓮心好的綠茶外觀如蓮心,乾隆皇帝把茶葉稱為「潤心蓮」。「甘露潤蓮心」就是再開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許熱水,起到潤茶的作用。
第六道:鳳凰三點頭沖破綠茶時也講究高沖水,在沖水時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鳳凰向客人點頭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沖入熱水後,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後慢慢沉入杯底,我們稱之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觀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傳說觀音菩薩場捧著一個白玉凈瓶,凈瓶中的甘露可消災祛病,救苦救難。茶藝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給客人,我們稱之為「觀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們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槍這道程序是綠茶茶藝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熱水如春波盪漾,在熱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開來,尖尖的葉芽如槍,展開的葉片如旗。一芽一葉的稱為旗槍,一芽兩葉的稱為「雀舌」。在品綠茶之前先觀賞在清碧澄凈的茶水中,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好像生命的綠精靈在舞蹈十分生動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綠茶要一看、二聞、三品味,在欣賞「春波展旗槍」之後,要聞一聞茶香。綠茶與花茶、烏龍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須用心靈去感悟,才能夠聞到那春天的氣息,以及清醇悠遠、難以言傳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綠茶的茶湯清純甘鮮,淡而有味,它雖然不像紅茶那樣濃艷醇厚,也不像烏龍茶那樣岩韻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從淡淡的綠茶香中品出天地間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韻味來。
第十二道:自斟樂無窮瓶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一個人面對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宏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一樂也;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腸,此亦一樂也;三曰:眾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師」眾人相聚品茶,互相溝通,相互啟迪,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道德知識,這同樣是一大樂事。在品了頭道茶後,請嘉賓自己泡茶,以便通過實踐,從茶事活動中去感受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無窮樂趣。
E. 淺談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區別
日本茶道源於中國,但和中國茶道有著眾多不同,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一)茶道的思想內涵不同
中國茶道以儒家思想為主幹,融儒、釋、道為一體,三者互相補充,從而使中國茶道廣博豐富,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都可以挖掘出有價值的內容。
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禪宗思想,具有相對濃厚的宗教儀式 色彩,並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
中國茶道推崇「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認為通過飲茶可以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
日本茶道則崇尚「茶禪一味」的境界,以「和、敬、清、寂」為核心理念,規勸人們要和平相處,互敬互愛,廉潔朴實,修身養性。
(二)茶道的美學理念不同
日本茶道是在傳承中華茶道的精神內涵的前提下,結合自身民族性格而發展出來的。日本茶道主要源於佛教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古樸、清寂之美。中國茶道則更崇尚自然、融和之美。
這是因為中國茶道受到「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影響,而不像日本茶道那樣具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即便具有一系列的儀式,也主要是用於表演之時。與之對應,在美學理念上追求以自然、和諧、清新、雅緻。
(三)茶道的參與主體不同
中國茶道已經深入社會各個階層,完全生活化,從宋代起大小城鎮就廣泛興起茶樓、茶館、茶亭、茶室,上至名流顯貴,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都把飲茶作為友人歡會、人際交往的手段,民間不同地區更有極為豐富的「茶民俗」。日本茶道則尚未具備全民文化的內容,更多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一種生活時尚。在日本,插花、茶道是有教養、有品位的女子的必修課。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許多著名的茶道世家,茶道在民眾中亦很有影響,但其社會性、民眾性尚未達到廣泛深入的層面。也就是說,中國的茶道更具有民眾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茶道的表現形式不同
中國茶道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賞,注重回甘體驗,沒有太多過於嚴格的規定性的禮儀規范。日本茶道則有嚴謹的禮儀規范,主客之間、客人之間都有不同的禮儀要求,茶道演示在各個過程中都有嚴格的禮儀規范。更有甚者,日本茶道還有人對物之行禮。比如日本茶道里的「四規」「七則」,異常拘重形式,打躬靜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暢快自然地。
(1)四規:指待客親善、互相尊敬、環境幽靜、陳設高雅。
(2)七則:指點茶的濃度、茶水的質地、水溫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爐子的方位以及插花的藝術。
另外,日本的茶室的插花和茶點上的圖案表現了明顯的季節感,如春天以櫻花、秋天以紅葉、冬天以茶花為主裝點茶室,並配上各個季節相應的植物圖案的茶點。中國茶道在表現自然的同時,也注重表現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現代茶會的恢復,使中國茶道表現形式非常豐富,既可以表現中國傳統的山水花鳥,也可以表現各種社會現象,讓人們在享受茶道樂趣的同時,陶冶性情,增長知識,增進友誼。
F. 茶藝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茶藝師的工作內容包括:
1、鑒別茶葉品質;
2、根據茶葉的品質,合適的水質、水量、水溫和專沖泡器具,進行茶水藝術屬
沖泡;
3、選配茶點;
4、向顧客介紹名茶、名泉及飲茶知識、茶葉保管方法等茶文化知識;
5、按不同茶藝要求,選擇或配置相應的音樂、服裝、插花、熏香等環境。
6、能辨別生茶和熟茶,能把它們的色、香、味都發揮到完美的境界。
隨著健康理念的盛行,茶藝師這個職業會越來越受歡迎。想要參加茶藝師考試,可以藉助一些做題軟體上學吧茶藝師考試來幫助自己實踐時能夠更有把握,對茶藝加深了解。
G. 如何理解茶道和茶席
茶席,首先是一種物質形態,其實用性是它的主要特徵;同時,它又是藝術形態,回它由茶品、茶答具組合、鋪墊、插花、焚香、掛畫、相關工藝品、茶點茶果、背景等物態形式構成其基本的要素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H. 什麼是茶藝師它的職責是干什麼的又前途么
【1】茶藝師是茶葉行業中具有茶葉專業知識和茶藝表演,服務,管理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通俗的說,茶藝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茶藝師高出其他一些非專業人士的地方在於他們對茶的理解並不僅停留在感性的基礎上,而是對其有著深刻的理性認識,也就是對茶文化的精神有著充分的了解。而茶文化的重點是茶藝。
【2】職責
1、鑒別茶葉品質;
2、根據茶葉的品質,選擇相適的水質、水量、水溫和沖泡器具,進行茶水藝術沖泡;
3、選配茶點;
4、向顧客介紹名茶、名泉及飲茶知識、茶葉保管方法等茶文化知識;
5、按不同茶藝要求,選擇或配置相應的音樂、服裝、插花、熏香等環境。
【3】前途
隨著以茶會友的休閑生活方式深入人們的生活,茶藝師作為一種新興職業正日漸走俏。茶藝業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東西,在很多大學中開設了茶學系,除此之外,北京中華茶藝協會將建設起培訓中心,負責茶藝人才培訓工作,填補了茶藝師人才的空白。與此同時,國內茶消費也日益增長。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日前透露,目前北京每人每年消費1公斤茶葉。據了解,目前北京有400多家茶館,而北方城市像北京、天津、濟南、沈陽等茶館數量每年還在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茶藝業的持續發展的潛力巨大,而茶藝師作為一種新興職業,仍有很大需求空間。
I. 二字好詞大全:
二字好詞大全:
有獎勵寫回答共204個回答
151*****360
TA獲得超過4083個贊
聊聊關注成為第114位粉絲
2字好詞大全。
我有更好答案
最佳答案
俊秀 帥氣 瀟灑 迷人 魅力 美麗 可愛 陶醉 吟誦 風鈴 悅耳 清脆 動聽 優美
消瘦 細挑 富態 富相 臃腫 干癟 麗質 黑瘦 彪壯 強健 剛健 單薄 憔悴 肥大
耳廓 瘦削 耳輪 耳垂 濃黑 細長 濃重 墨黑 粗長 鳳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銳 呆滯 凝視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溫柔
贊許 狡詐 專注 深邃 渾濁 關切 堅定 苗條 豐滿 豐腴 魁梧 結實 強壯 勻稱
標致 精悍 短小 粗實 粗獷 笨重 消瘦 細挑 富態 富相 臃腫 干癟 麗質
黑瘦 彪壯 強健 剛健 單薄 憔悴 纖弱 秀麗 巍峨 高聳 陡峭 聰慧 大方 俏麗
俊秀 帥氣瀟 灑 迷人 魅力 美麗 可愛 陶醉 吟誦 風鈴 悅耳 清脆 動聽 優美
消瘦 細挑 富態 富相 臃腫 干癟 麗質 黑瘦 彪壯 強健 剛健 單薄 憔悴 肥大
耳廓 瘦削 耳輪 耳垂濃黑 細長 濃重 墨黑 粗長 鳳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銳 呆滯 凝視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溫柔
贊許 狡詐 專注 深邃 渾濁 關切 堅定 苗條 豐滿 豐腴 魁梧 結實 強壯 勻稱
整潔 樸素 合身 適時 合身 俗氣 得體 華貴 樸素 大方 整潔 時髦 摩登 講究 筆挺
春天 早春 初春 陽春 春節 春聯 春雷 春季 春意 春蠶 春色 春裝 新春 春光 春雨
春光 春潮 春遊 春播 春筍 立夏 入夏 夏至 初夏 仲夏 盛夏 夏日 夏天 夏季 夏裝
夏夜 酷熱 炎熱 火辣 灼熱 悶熱 英俊.瀟灑.堅強.美麗.漂亮.自信.干凈.整潔.
我有更好答案
最佳答案
富相 臃腫 干癟 麗質 黑瘦 彪壯 強健 剛健 單薄 小巧 秀美 微翹 肥大 耳廓 瘦削 耳輪 耳垂 鳳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銳 呆滯 凝視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溫柔 贊許 狡詐 專注 深邃 渾濁 關切 堅定 細長 濃重 墨黑 粗長 緊縮鎖 劍眉 秀眉 眉宇 修長 粗黑白凈 紅潤 蒼白 灰白 清瘦 憔悴 俏麗 端莊 秀麗 文靜 英俊 嚴峻 動人 嫵媚 可愛 慈祥 羞紅 面孔 玉面 蠟黃 激動 喜悅 感激 欣慰 歡喜 欣喜 得意 驚訝 安詳 坦然 靦腆 害羞 冷漠 冷淡 慈祥 嫵媚 憤怒 失神 發呆 悲哀 愧疚 懊惱 陰險 狡黠 慌亂 恐懼 絕望 標致 精悍 短小 粗實 粗獷
J. 不同茶葉,茶具,茶點的搭配
茶俗,茶道,茶具與中國茶的搭配
中國茶和茶具的搭配 選擇茶具,除了注重器具的質地之外,還應注意外觀的顏色。只有將茶具的功能、質地、色澤三者統叫協調,才能選配出完美的茶具。
陶瓷器的色澤與胎或釉中所合礦物質成分密切相關,而相同的礦物質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變化出不同的色澤。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鐵的粘土燒制,只是燒成溫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澤多為黃、紅棕、棕、灰等顏色。而瓷器的花色歷來品種豐富,變化多端。
茶具的色澤主要指製作材料的顏色和裝飾圖案花紋的顏色,通常可分為冷色調與暖色調兩類。冷色調包括藍、綠、青、白、廠、黑等色,暖色調包括黃、橙、紅、棕等色。茶具色澤的選擇主要是外觀顏色的選擇搭配。其原則是要與茶葉相配。飲具內壁以白色為好,能真實反映茶湯色澤與明亮度。同時,應注意一套茶具中壺、盅、杯等的色彩搭配,再輔以船、托、蓋置,做到渾然一體。如以主茶具色澤為基準配以輔助用品,則更是天衣無縫。各種茶類適宜選配的茶具色澤大致如下:
●名優綠茶:透色玻璃杯,應無色、無花、無蓋。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蓋碗、蓋杯、壺杯具。
●黃茶:奶白或黃釉瓷及黃橙色壺杯具、蓋碗、蓋杯。
●紅茶:內掛白釉紫砂、白瓷、紅釉瓷、暖色瓷的壺杯具、蓋杯、蓋碗或咖啡壺具。
●白茶:白瓷或黃泥炻器壺杯及內壁有色黑瓷。
●烏龍茶:紫砂壺杯具,或白瓷壺杯具、蓋碗、蓋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壺杯具。
日本茶道「四規與七則」
茶道,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典雅緻的文化修養,也是日本人接待賓客的一種特殊禮儀。日本人飲茶的風俗最早是由中國傳入的,後來廣泛流行於民間。如今日本的茶道人口約達1000萬,將近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茶道不同於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嚴格程序和規則。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正規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號。茶室面積大小不等。以「四疊半」(約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於四疊半的稱「小間」,大於四疊半的稱「廣間」。茶室的構造與陳設,基本上都是中間設有陶制炭爐和茶釜,爐前擺放著茶碗和各種用具,周圍設主、賓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後,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用竹製茶匙按一定動作將茶碗中的茶攪成泡沫狀),然後依次獻給賓客。
客人按規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後三轉茶碗,輕品,慢飲,奉還。
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
茶道品茶分「輪飲」和「單飲」兩種形式。輪飲是客人輪流品嘗一碗茶,單飲是賓客每人單獨一碗茶。飲茶完畢,按照習慣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贊美一番。最後,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則熱情相送。
茶道還講究遵循「四規」,「七則」。四規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與客人之間應具備的精神、態度和辭儀。「清、寂」則是要求茶室和飲茶庭園應保持清靜典雅的環境和氣氛。七則指的是:提前備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應冬暖夏涼,室內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時間,備好雨具,時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女人應該知道的茶俗
長興的茶俗多半是與女子有關的,主要形式有:
●親家婆茶
女兒出嫁後的第三天,父母親要去看望女兒,稱謂「望朝」。望朝時,父母親要隨身帶去一兩左右的「穀雨」前茶、半斤烘青豆、二兩橙子皮拌野芝麻,這種茶稱為「親家婆茶」。
●新娘子茶
望朝之後,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請親家的親屬好友和長輩們到新娘子家去喝「新娘子茶」。
●請新娘子茶
新娘子家的親戚、好友和客氣的老鄰居,都要在新娘子出嫁的當年請新娘子去喝茶。如系遠親,也可在一年的正月里。新娘子回娘家做頭趟時補請。
●打茶會
年輕的嫂嫂、年長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要相互請喝茶3--5次。當地人稱「打茶會」。一般,事先約好到哪家。主人在約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凈茶碗和專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著姐妹們的到來。客人一到,主人就拿出她珍藏在家中石灰缸、甏、罐的細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並加入各色佐料,再沖入沸水,雙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桌上。花花綠綠的茶湯,邊品茶邊拉家常。她們之中,有的拖兒帶女,有的手拉孫兒孫女,有的邊做針線邊品茶葉,淡笑風生,熱鬧非凡。
●毛腳女婿茶
還未出閣的大姑娘家裡,來串門作客的小夥子特別多。因此,姑娘家都要備上好茶,招待來客中的「未來女婿」。
●三碗茶
春節期間作客,女主人先給客人端上一碗甜茶(糖湯),然後送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蘿卜絲的咸茶,再後泡上一碗細嫩的香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