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潮汕話

花卉潮汕話

發布時間: 2025-03-09 04:21:35

1. 潮汕話所說的「出花園」的來歷是什麼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成人禮習俗,年滿15周歲(也有地方定為虛歲15周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不過各地習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給女孩「出花園」;有些地方要先求神問卜,獲知沒有「忌諱」「沖撞」,才能舉行儀式。

出花園中穿紅皮屐和吃公雞頭的習俗,傳說來源於明嘉靖年間潮州狀元林大欽。

傳說林大欽少時讀書,買不起紅鞋,便穿紅皮屐。一天,他放學回家,見有老者抱著一隻公雞蹲在地上,旁邊還有一對紅聯紙,一張沒有字,一張寫著「雄雞頭上髻。」老者要求路過者應對,對得上可得這只公雞,對不上者僅賠他一頁對聯紙。

林大欽站了一陣,對曰:「牝羊頷下須。」對得好,老者將公雞送他。回到家裡,他父親將公雞宰了,燙熟後砍了個雞頭獎勵大欽,以示獨占鰲頭之意。

後來,大欽果然得中狀元,名揚天下。潮人以為這是個好兆頭,在孩子入學時就給買雙紅皮屐,給他抱大公雞,孩子出花園時就給吃雞頭。

(1)花卉潮汕話擴展閱讀

儀式細節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特有的一種成人禮習俗,年滿15歲的孩子要舉行「出花園」儀式。

因各地習俗不同,比如,有些地區只給女孩「出花園」,有些要用12種鮮花泡水給「出花園」者淋浴等等,所以現以揭陽市區為例,淺談一些「出花園」禮節。

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認為,小於十五歲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園」里的,由一對稱為「公婆母」的神靈庇護著,孩子能不能長大成人,全靠這對神靈的恩賜,所以潮汕人對於祭拜「公婆母」向來很重視。

生活在「花園」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長;而出了「花園」的孩子已經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後的七月七將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2. 潮汕的特產是什麼

1、潮汕的特產分食品和非食品,食品有老媽宮粽球、西天巷蚝烙、福合埕牛肉丸、新興街炒糕稞。非食品類的有潮綉和潮汕抽紗和。
2、汕頭老媽宮粽球是一種很特別的粽子,它藉助媽祖信仰的靈光,由一種普通節食,變成一種適宜四時享用的不普通食物.在1920年前後,一位叫張強德的開始在老媽宮附近擺攤賣粽球.其製作非常講究;選料精細(選用顆粒飽滿的糯米),創意獨特(有甜咸雙拼料餡),不惜工本(咸料餡有香菇.蝦米.臘腸.方魚末.蓮子.栗子和經腌制的南乳鬃頭肉),過去店裡還懸掛一塊寫著」食定正知」的橫匾,後來演繹成一句在社會上流傳廣泛的俗語;」老媽宮粽球--食定正知」,過去潮汕人每逢行船出洋都要前來祭拜媽祖,祈求保佑平安.在老媽宮門口,會順手買幾個粽球作供品,祭拜後一路上幔幔將它們吃了,又好吃又耐飢。
3、西天巷蚝烙,蚝烙為潮汕傳統食品,市場炒賣或家庭膳食均極普遍.1930年前後,楊二首先在昇平路西天巷口營業,後來又有胡錦興,姚老四等人相繼在附近繼續專賣.為了生意竟爭,他們各自設法提高烹制技術和質量,形成了馳名海內外的西天巷蚝烙.蚝烙以鮮蚝(學名牡蠣)為主料,以鬃頭肉煎成的豬油.上等雪粉.鮮鴨蛋為配料,辣椒醬.上等魚露.蔥粒等為調料.用料專選達濠蚝仔.雪粉.蔥粒拌勻下平底鍋(俗稱煎鼎),用旺火厚箐腸部的脂肪烙煎,淋上蛋漿,並配入適量上等魚露.辣椒醬.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品嘗時放上洗凈切碎的芫荽和配上上等魚露為作料.具有外酥里嫩,香脆鮮美的特點.
4、福合埕牛肉丸,福合埕,原來是老市區的一個地名,在20世紀60年代,這里以煤鋪腳陳氏的牛肉丸店為代表的」福合埕牛肉丸」就已遠近聞名.牛肉丸,首先要把選好的牛肉去膜,切成厚片,再置肉片於大木板上,用木槌邊捶邊翻動,用荔枝木槌最好,捶肉用力必須均勻快幔適度,肉漿以用手抓起放下,肉不黏手為度,非常費工夫.
5、新興街炒糕稞,早在20世紀40年代,炒糕稞烹制行家徐春松便在汕頭市新興街茂成號專營聞名,號稱老徐炒稞.用優質白米漿加工蒸熟,用豬油.白糖.鮮蝦.豬肝.瘦肉.鮮蚝等配料,再加上沙茶辣醬.味精.魚露.雪粉水.上湯炒勻注重火候,色澤金黃鮮艷,香味飄溢.
6、潮綉與粵綉與蘇綉、湘綉、蜀綉合稱中國四大舌綉。潮汕刺綉屬粵綉范圍.在海內外素享盛譽。據史籍記載,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潮汕已有刺綉工藝,經過歷代沿革,逐步形成獨特風格。潮綉主要特點是構圖嚴謹,疏密得體,針法繁多,色彩豐富,莊重渾厚,最突出的是托地墊高,利用金、銀線鑲嵌,形似浮雕,質感強烈,這就是著名的「釘金墊浮」。此外還有絨綉、金絨混合綉、紗綉,珠綉等。
7、潮汕抽紗以亞麻布、薴麻布、玻璃紗、化纖織物和彩色綉線為原料,採用抽綉,鉤織、刺綉等工藝,製成精美的裝飾性日用品,品種繁多,行銷五大洲loo多個國家和地區。潮汕抽紗有服裝、檯布、枕套、被套、床罩、手帕、窗簾、盤墊等,圖案以花卉為主,清新雅緻。

3. 潮汕出生用的植物

不同的民俗花卉不一樣的哦。
潮汕民俗中的植物崇拜,能有效地滿足人們趨吉避邪的心理需求。潮汕人初一早吃「飛龍菜」、豆乾,其意頭是新年飛黃騰達,發財當官。元宵節家家戶戶喜歡在門楣上插榕樹葉和竹子,婦女喜歡把兩片榕葉插在頭上,孩子們則取一片夾在耳朵邊,表示人們嚮往吉祥之意。端午節時,各家各戶都在門檐上插菖蒲、艾草,是為了禳邪招福。舊時潮汕民間喜歡穿草鞋,是因為草鞋能去邪氣,驅鬼怪。紅花在婚嫁、喪葬、「出花園」、小孩受驚夜啼等習俗中大量應用,蓋因「紅花是皇帝,紅花辟邪氣」。迎神、游神時,鄉里老大,一手拿著石榴枝,邊走邊用石榴枝蘸水揮灑,是為開路凈道,表示四方吉祥。潮汕人喜歡在自家門口種仙人掌,是為了辟邪。
潮汕民俗植物與潮人的生產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在一年中的各大節日及各項禮儀
習俗中應用廣泛。其中用於傳統節日的植物共有110 種,特定禮儀的有86 種,直接應
用原植物的有78種,做成食品的有74 種,有一定葯療作用的有92 種,分別占潮汕民
俗植物種類的78.6%,61. 4%,55.7%,52. 8%,65.7%。

潮汕民俗植物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應用非常廣泛(詳見附錄)。不少種類還有多種
使用方式,其中最常見的是石榴花、仙草和大橘,潮人普遍認為這三種植物能驅邪並
帶來好運氣。無論大小事,只要跟民俗有關的活動,一定少不了它們。民俗植物的使
用往往跟它們的音、色、形有著緊密的聯系。音,是指植物的使用取其讀音與吉祥語
相似,如柑,俗稱「大吉」,喻凡事大吉大利;色,即花的顏色,如千日紅是「出花
園」或結婚時用於「洗花水」的植物之一,其花紅色,有洗後生活紅紅火火之意;形,
跟植物的特性有關,如「草頭」,雖然不同地區使用的植物不盡相同,但它們有一個共
同的性質,就是往往只有一個根部,地上部分有很多分支,其所要表達的含義可能是
夫妻同心、子孫滿堂。

。石榴多籽,取其「多子多孫」之意。如潮州、澄海一帶,有為孩子「出花園」的風俗。
「出花園」是潮汕地區為虛歲15 歲的孩子舉辦的特有的成年禮俗。「出花園」的
日子一般在農歷的七月初七,也有另擇吉日良辰的。
按照大多數地區的風俗,要用花草泡水給「出花園」者沐浴,饒平使用的是榕樹
枝、竹枝、石榴花、桃樹枝、狀元竹、青草各一對合12 種;愚潮州湘橋有些地方使用
的是榴花、仙草、龍眼葉、千日紅、榕葉、竹葉各一對;輿汕頭是用苞、圍、榕、竹、
石榴花合為5 種好花;余惠來使用的花草可以是12 種或8 種,通常是榕樹枝、竹枝、
石榴花、桃樹枝、狀元竹、春草、芙蓉花、楊梅花、栗草等各一對。此時必不可少的
是芙蓉花、栗草、石榴花。傳說百花有花神,讓鮮花的芬芳之氣洗凈孩子身上的稚氣,
有驅除邪氣、保護平安的吉祥含義。對榕和對竹象徵「出花園」的孩子像榕和竹那樣
富貴長壽、步步高升。俞潮陽使用的花草為12 種,可用任意花草,但多含有石榴花和
仙草。

在成婚前的各個階段,雙方無論商議什麼事,都要寫在紅帖上,裝在帖盒裡,帖
盒放在一個籃子里。在揭陽漁湖,帖上應放一對仙草,籃內放一對大橘,仙草能避邪,
大橘則表示「諸事大吉大利」。盂在惠來,送聘擔餅食的聖格要放一對芙蓉花和干栗草
花蕾、石榴花,表示「吉祥平安」的意思

參加喪葬者回家時,要先用家人早已准備好放在門口的紅花水或仙草水洗臉,饒
平則用刺莧或其他帶刺的植物代替紅花和仙草,虞接著把洗臉水潑倒在外面路上,以
示不讓穢氣纏身,之後方可進家門。

在所調查的140 多種民俗植物中,石榴花(又稱紅花)、仙草(又稱抹草,學名小
槐花) 備受潮人的青睞和崇奉。
石榴花的枝條,無論有無花,潮人都稱為「紅花」。石榴花果並麗,長期以來,潮
人把它視為吉祥之果,故有「無榴不成鄉」的說法。在舊社會,許多窮苦人家即使溫
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他們也還是會想方設法種上一棵石榴樹或仙草,彷彿那就是他們
的希望之樹。因此,在民間形成了許多與石榴有關的鄉風民俗。
石榴花和仙草是潮人最廣泛、最普遍、最常用的吉祥植物,在紅白喜事、游神賽
會以至各種生產生活實踐中都經常被用來納吉除邪。
俗語雲:「紅花是皇帝,紅花避邪氣」,就是說用石榴花可以祛除邪氣,保平安。

熱點內容
海鹽看荷花 發布:2025-05-05 07:30:55 瀏覽:309
口袋露營櫻花 發布:2025-05-05 07:30:48 瀏覽:844
大魚海棠椿的爺爺 發布:2025-05-05 07:30:47 瀏覽:649
老虎利花卉 發布:2025-05-05 07:20:38 瀏覽:763
花卉蕎植書 發布:2025-05-05 07:11:58 瀏覽:134
重塑鮮花產業 發布:2025-05-05 07:09:50 瀏覽:47
鮮花山谷攻略 發布:2025-05-05 06:59:07 瀏覽:471
臭海棠葉子發黃怎麼辦 發布:2025-05-05 06:49:14 瀏覽:882
高端寫字樓綠植布置 發布:2025-05-05 06:43:02 瀏覽:509
情人節七夕競爭 發布:2025-05-05 06:30:26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