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一小滿

花卉一小滿

發布時間: 2021-01-24 05:51:12

1. 大雪節氣種植什麼花草

二十四節氣和農時、農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2.4)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22℃為春天,根據這一標准,浙北春天一般始於4月初。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春季也提早來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對於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華南各地入春最早。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3~4℃,降雨量20~30毫米國。麥田清溝瀝水防漬。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
冬去春來,氣溫回升,濕度增大,江南一帶,雨日和雨量都有明顯增加,確也名符其實。但是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變化無常。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時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溝排水,加強油菜的田間管理。
驚蟄:(3.5)
天氣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滬);驚蟄聞雷聲,全月雨轟轟(浙、魯);驚蟄滴幾點,九九倒回轉(甘)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9℃,降水量30~40毫米。麥田要加強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經驗判斷方法俗稱田間驗墒,將土壤墒情分為5種類型,即汪水、黑墒、黃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澆灌拔節肥、拔節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備育秧,植樹造林。
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時間幾乎等長。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8~12℃,降水量40~60毫米。長江兩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後浸種催芽,開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頭搶睛播種。繼續管好小麥、油菜和做好植樹造林,改善、保護生態環境產,調節氣候。
清明:(4.5)
我國黃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氣清新明潔,宜於踏青。從氣候上分析,氣溫進一步回升,如受暖氣團控制,遇上暖好天氣,江、浙、滬、皖最高氣溫可升至25℃以上,當遭到較強冷空氣影響時,最低氣溫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還寒仍是這個節氣的主要特徵。從降雨來看,本節氣內點雨未下有之,節氣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氣溫可達12~15℃。大江南北都進入了農忙季節,早、中稻先後播種,小麥拔節,油菜揚花,田間管理不能放鬆。玉米花生播種。
穀雨:(4.20)
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有利穀物生長,但是,有的年份此時滴水不下,甚至從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現春旱,這對農業生產影響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節;春播作物播種後需要雨水才能保證出苗率高。一般本節氣降雨量為70~80毫米,日平均氣溫14~18℃。此時,正是農村准備割麥、插秧、種棉的大忙季節。
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但根據氣象學劃分,候溫(5日為一候)高於22℃時為夏季的標准對照。此時,只有以南真正進入夏季。有的地區四季不明顯,如黑龍江省的愛琿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區根本沒有夏季。立夏節氣所反映的夏季開始主要是指黃河以南地區。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9~22℃,節氣降雨量為90~110毫米。春花作物進入黃熟階段,要及時搶晴收割。立夏過後浙江將進入雨季,梅雨汛期開始,要做好防汛准備。
小滿:(5.20)
「小滿」是指黃河流域麥類作物籽粒開始飽滿還未成熟,所以稱小滿。但是浙江此時春花作物籽粒已飽滿成熟,農村一派豐收繁忙景象。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在20~23℃,節氣降雨量為50~70毫米,與前後節氣相比降雨稍偏少。但華南地區卻先後進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後成熟,搶晴收割。北方地區需加強麥田後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種:(6.5)
芒是谷實尖端的細毛;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緊張的夏收開始了,同時又是夏種比較繁忙的季節,所以芒種又稱「忙種」。民間還流傳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天趕天,芒種刻趕刻」,「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3~25℃,節氣降雨量為50~90毫米。要抓緊早稻培育管理,及時耘田、烤田提高土溫,注意防治病蟲害。適時播種晚稻。
夏至:(6.22)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長。北京白天有18小時。往後,白天開始慢慢變短。但此時不是最熱的時間,我國南北溫度相差很小,不過10℃。多數年份降雨量100超過毫米,日平均氣溫24~28℃。要不失時機加強夏季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小暑(7.7)
「小暑不算熱,熱在數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風最強盛的時期,副熱帶高壓籠罩江南,正常的情況是高溫少雨為主要特色。日平均氣溫28~31℃,降雨量減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臨著梅汛和乾旱的轉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時,要及時掌握氣象預報信息,加強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兩不誤。
大暑:(7.22)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炎炎盛暑,這個節氣對全國都適用。從降雨量來看,北方雨季已經到來,降雨量增多。長江流域梅雨結束,伏旱抬頭,晴熱少雨。在華南此時東南季風帶來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較多,本節氣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氣溫27~31℃,是全年最高的時段。喜溫作物,行長速度之快達到了頂峰。水肥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晚稻插秧應搶在立秋之前。
立秋:(8.7)
黃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個半月左右,長江流域要推遲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江南仍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大地上積蓄的熱量,一時尚不能散盡,所以還有秋老虎的暑熱。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現。日平均氣溫29~27℃,開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勻。對晚稻要中耕除草,發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緊。棉花摘頂,促進秋桃(棉)發育。
處暑:(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熱不減,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之說,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27℃;冷暖空氣又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相遇,進入秋雨期,選題為80~120毫米。這時晚稻正處於生長關鍵時期。
白露:(9.7)
全國各地氣溫下降加快,天氣轉涼爽,「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隨著季風轉換,日照漸短,強度變弱,冷空氣開始向南活動,全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連我國西南地區日平均氣溫也降到22℃以下,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採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強後期的田間管理。
秋分:(9.23)
太陽直射點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從氣候學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後,北方冷空氣活動日趨活躍,有時一場西北風便可吹盡夏暑迎來秋涼。按常年規律,江、浙、滬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國東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黃河下游地區9月中旬入秋,華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會有秋涼的感覺。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棉花選種收花。冬小麥、油菜做好播種前的准備。
寒露:(10.8)
此時,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冷的高氣壓控制,雨季結束,經常晴空萬里,日暖夜涼,日溫差大,有利晚稻結實。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6~19℃,降雨量繼續減少,約15~30毫米。寒露節氣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適宜期,江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
霜降:(10.23)
從黃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現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氣非常吻合,全國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東北的長春,在秋分時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廣州,通常霜是罕見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見初霜。此時,長江中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強油菜、田園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資金積累工作也要盡早落實。
立冬:(11.7)
黃河中下游開始結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與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長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遲半個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猶著棉,終年多半是寒天」;在廣州至南寧北回歸線附近冬無幾日;海南省長夏無冬。所以立冬這個節氣不適用於全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曬。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掃尾工作。
小雪:(11.22)
由於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黃河流域在小雪節氣,一般開始下雪。就全國而言,長江流域平均情況2月中下旬降雪;東北地區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終年不見雪的。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
此時,地上有了積雪,黃河中下游地區,各地12月的積雪日數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冬至:(12.22)
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後陽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晝漸長。「過了冬長一針,過了年長一線」。此時,北方冷空氣強盛,標志著寒冬將至,最冷的時節來臨。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小寒:(1.6)
氣候變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變化外,人類活動的深度、廣度、力度以及大氣環流異常、火山噴發塵煙等諸多因素,影響了氣候固有的周期化變化規律。致使過去連續出現14年的暖冬現象。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
大寒:(1.21)
此時在「數九寒天」,實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再往後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農事活動:積肥、造肥,冬修水利掃尾,開始綠化植樹,清理改造魚塘。

----------------------------------------
立春:立春俗稱「打春」。前一天叫「迎春」,間以立春日為一年農事之始,是植物開始萌動生長,人們開始備耕之時。史載,周武王曾責令地方官每年舉行「迎春」儀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鄉、焚香上供、叩頭禮拜,使「芒神」舉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來全年豐收,宣告春耕播種大忙開始。後來,春牛用竹篾紮成牛狀,以紙糊成,內裝花生、核桃棗,於立春之日,用鞭擊牛,擊破之後,人們爭食散出之果以慶賀春季之到來,也有內裝五穀的,像征五穀豐登之意。現在沒有打春牛的活動了,但社旗周圍仍把立春說成「打春」,並有「春雷動,陽氣生」,「春打六九頭,種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種上穀子也吃米」,「打罷春,陽氣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農諺。立春日天氣與年景有關,俗以為立春宜晴不宜陰,晴則兆豐,陰則兆災。有謠「立春清明又和暖,農人鼓腹皆翹天,倘若風陰與昏暗,五穀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則諸事吉,陰則萬事愁」。「立春晴一天,農夫好種田。」「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陰,一春陰,立春晴,一春晴,陰陰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連清明」的說法。對於一年兩個「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兩個春,黃牛貴似金」、「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農諺。
雨水:入春以後,東南風始吹,雨水開始增多。雨水過後,開始植樹,並准備下紅薯母、育紅薯苗的牛糞。有「春雨貴如油」、「冬春雨水貴似油、莫讓一滴白白流」、「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雨水無雨天要旱,清明無雨多吃面」的農諺。雨水是果樹嫁接的好時間,有「雨水節,把樹接」的農諺。
驚蜇:像征氣溫上升,天氣變暖,地下蜇伏的各種動物開始蘇醒、蠕動。農事活動主要是埋紅薯母、育種開始。有「雨水早,春分遲,驚蟄育苗正適時」,「驚蜇不過不下種」,「驚蜇點瓜,不開空花」之農諺。是日聞雷兆年景豐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俗語雲:「雷打驚蜇穀米賤」,「驚蜇聞雷米如泥」,「過了驚蜇節,耕地莫停歇」,「前晌驚蜇、後晌拿鋤」,指天氣連陰,「雷打驚蜇前,高崗能種田」、「不過驚蜇聽雷聲,四十五天雨難停」,「雷打驚蜇後,河灣能種豆」,預示雨水不多。「驚蜇打雷,小滿發水」,「驚蜇雲不動,寒到五月中」預示有倒春寒。「驚蜇不放蜂,十籠九籠空」。
春分:春季過半,氣候轉暖,晝漸長,夜漸短,麥子生長迅速,開始起身,有「麥過春分晝夜忙」,「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諺。應加強麥田管理,施肥、中耕,嚴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們身體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諺。
清明:氣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種的大好時光。有「清明前,去種棉」,「清明種瓜,船裝車拉」,「清明十天種高粱」,「清明去播種,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緊相連,植樹季節在眼前」,「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喂個飽(上肥),瘦苗能長好」,「清明種高粱,六月接飢荒」等農諺。清明節忌諱天陰、下雨。是日天晴,兆大豐收。有「清明曬干柳,窩窩撐死狗」,「明清明,暗穀雨」,「清明無雨多吃面」之說法。俗以為清明不明,即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風,主旱,有「清明西北風,旱了不會輕」之說。但也有「清明南風起,收成好無北」的俗諺。清明夜落雨,對麥子不好。諺語雲:「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穀雨:每年4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時開始。一般天氣變暖,斷霜雪,雨量也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種出土的重要季節,開始種高粱、穀子、春玉米、紅薯等早秋作物。此時棗芽萌發,春播棉花開始種植。諺曰:「棗芽發,種棉花」,「穀雨栽秧(紅薯),一棵一筐」,「穀雨下秧,立夏栽」,「穀雨下谷種,不敢往後等」,「穀雨前,清明後,種花正是好時候」,「穀雨麥懷胎」。此外,穀雨無雨,亦為荒年之兆,間忌之。有「明清明,暗穀雨」、「清明要明,穀雨要雨」、「穀雨有雨棉苗肥」之俗諺。也有「穀雨到,布穀叫,前三天叫受干,後三天叫受淹」的說法。雨後開始糙場,「三月不糙場,麥打土裡揚」。
立夏:是為夏季之始,小麥齊穗,開始養花上漿。農諺有「立夏不出頭,割了喂老牛」、「立夏麥挑旗,小滿麥秀齊」。此時各種侯鳥相繼入境,紅薯芽普遍移栽下地,並繼續播種旱秋作物,黃瓜成熟。農諺有「四月八,鮮黃瓜」,「立夏種棉花,有苗無疙瘩」。本縣有「立夏見三新—大蒜、櫻桃、豌豆」之說。立夏日忌無雨、無風。俗以為立夏日無雨,主旱。俗諺雲:「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高掛犁耙」,「立夏刮東風,葯鋪把門封」,「稻花要雨,麥花要風」。
小滿:部分早冬作物開始成熟。俗雲:「小滿見三新」,即大麥、油菜、蠶繭。農購置農器傢具,做收麥前的准備工作。開始套種晚秋作物。農諺有:「小滿不滿,芒種不忙」,「小滿不種棉,種棉也枉然」,「小滿十八天,不熟也要干(指小麥)」,「小滿種谷,憋滿倉屋」。
芒種: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黃經75°時開始。全縣農事活動主要是收割小麥,搶種晚秋,管好大秧。農村大忙開始,故有「打春一百,掂鐮割麥」,「芒種忙,三兩場」,「春爭日,夏爭時」之語。夏收、夏種、夏管統稱「三夏」。三夏生產突出四個「搶」字,即一是搶收。「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小麥蠟黃就收,「麥穗發了黃,綉女也下床」,「七成收,八成丟」,「麥熟八九動手割,甭等熟透籽粒落」,「等了一粒青,損了十粒黃」,「要保糧食大豐收,一粒一穗不能丟」,「麥天彎彎腰,拾個白卷糕」,「夏收有五忙,收、運、打、曬、藏」;二是搶種,小麥收後趁墒搶種秋作物。「收麥不顧種,秋後難顧命」,「麥茬耩芝麻,苗出快滅茬」,「一棵紅薯一把灰,紅薯結成一大堆」;三是搶打(脫粒),夏至前要打完場。「夏至不打場,再打是把糠」,「拉到場里算一半,裝到囤里才收完」;四是搶管,「種子落地,管子上馬」,及時定苗,鋤草保墒。「一種得九管,收成才保險」,「五黃六月去種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鋤頭有火,鋤頭有水」,「夏天撞破皮,勝似冬天犁一犁兒」,「人勤地不懶,全在人照管」。夏收時,進場不帶火,不吸煙,不許光肚娃兒進場,忌「凈光」,「少見」、「沒風」、「凈啦」等話,過去有「婦女不進場,進場不吉祥」的說法。
夏至:夏至是農事很重要的節氣,是秋田管理的緊張季節。氣溫升高,天氣變熱,開始鋤頭遍地。「春爭日,夏爭時,中耕鋤草不宜遲」,「夏至棉田草,勝如毒蛇咬」,「夏至種芝麻,頭頂一朵花,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夏至三庚入伏,伏有30天或40天,分頭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間有「熱在中伏」和「三伏里頭加一秋」之說。俗以為夏至天氣變化會對農作物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農家在夏至里忌諱很多。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諺雲:「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掏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掏錢難買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夏至西北風,十雨九場空。」「夏至翻白雲,平地見魚鱗」,「夏至風從東南起,夏秋不斷雨淅淅」。還有夏至趕逢在五月前期,後期的占侯禁忌。諺雲:「夏至五月端,麥子貴三千」,「夏至五月頭,不種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終,十個油房九個空」。不種芝麻也吃油,說明其他莊稼長得好,豐收了。十個油房九個空,則表示出整個年景的歉收、蕭條。
小暑:天氣逐漸炎熱,汛期到,作物旺長,主要是加強秋作物管理。可犁炕地。農諺有「小暑前後種綠豆」,「小暑種芝麻,頭頂一串花」。小暑忌旱,俗諺雲:「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旱,喝稀飯」,「六月要雨難得雨,八月要晴難得晴」,「小暑南風十八天,坑裡泥巴都曬干」。「伏里無雨,谷里無米」。「小暑泥鰍賽人參」。
大暑:為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正值伏中。穀子甩大葉,黃豆二棚樓,頭二茬地均中耕完畢。注意治蟲、防旱、防澇等事。農諺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不熱,五穀不結」,「小暑大暑,熱死老鼠」,「小暑不算熱,大暑壓草肥」,「頭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大暑到立秋,割草壓肥不能丟」,「頭伏蘿卜,二伏芥,三伏里頭種白菜」,「伏里種豆,收成不厚」,「伏天三場雨,薄地長好麻」,「六月六,芽子紅薯線穗粗」。
立秋:秋季開始,時在三伏之中。農事有「立了秋,掛鋤鉤」之說。意為莊稼不再鋤了,還有「立罷秋,萬事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意為此時各種作物不能再種了。但亦有「立秋前後,燕瓜綠豆」,「立秋栽蔥,白露種蒜」,「六月秋,老秧丟,七月秋,老秧收」之諺,是說在立秋時綠豆還可播種(收成不多),可栽蔥。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還能有收成。立秋是當地農家的大節氣,是莊稼接近成熟的季節,「立秋三天遍地紅」,指高粱穗變紅成熟。「棉花立了秋,大頭、小頭一齊揪」。立秋日忌雷、雨、風。俗諺雲:「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干到底」。
處署:暑盡天涼,炎熱的天氣將於是日結束。農諺有:「處暑不種田,想種等來年」,「過了處署不種秋,就是種上也不收」,但可種蕎麥,俗諺雲:「處暑蕎麥甭等肥」。「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白露:時值中秋,天氣轉涼,夜間露水發白。農事活動開始收獲高粱和早玉米。騰茬子,早耕,小麥備播,育油菜苗。農諺有:「白露種高山,寒露種平川(小麥)」,「白露割谷」,「白露沒有雨,犁地要早起」。「秋收打穀又犁田,來年又是大豐年」。
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後北半球漸短,夜漸長。秋分後,既要抓緊送糞犁地,積極備播小麥,又夾帶收秋,是秋季最忙時期。農諺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滿天下」,「秋分一到,谷場見稻」。「秋分過五,小麥入土。」「秋天彎彎腰,強似春天轉一遭兒」。「一年辛勤在於秋,糧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裡不算糧」。「七月底,八月岸兒,新穀子米湯麻桿鹽兒」。秋分前後,月亮落地的變化,將直接預示著來年年景的好壞。俗諺雲:「七月十五早看天,強似抽簽問神仙;月亮落地接雲彩,年景好的說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糧食打不發」。
寒露:進入寒露,氣候明顯轉涼,夜有寒冷之感,開始播種小麥。農諺雲:「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過了寒露節,種麥穗如鐵」,「抓著一季早,兩季產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莊稼種在節氣上」,「一早三分忙,一壯三分旺」。
霜降:以天冷,露水結成薄霜而故名。霜降無霜,主來歲飢荒。「霜降有霜,米穀滿倉」,「十月不下霜,種地一包糠」。霜降後進入種麥高潮時節,俗雲:「霜降至立冬,種麥莫放鬆」,「有墒不等時,到時不等墒」,「犁犁耙耙種下田,最晚不過立冬前」,「前耬後耬,差一穗頭」。晚秋普遍成熟,開始刨紅薯,切紅薯干。
立冬: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太陽黃經為225°。抓緊播種晚茬小麥。諺雲:「立冬到小雪,種麥晚半月」,「種麥過立冬,來年少收成」。移栽油菜,收完紅薯。古有「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諺有「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裡養分增」,「冬耕深,出黃金」之說。立冬日忌諱吃生冷食物,如蘿卜、水果等。否則以為會損傷身體。立冬忌無雨。俗諺雲:「重陽無雨立冬晴,立冬無雨一冬晴」。
小雪:氣溫下降,始飄雪花,冬播結束。開始拉沫子,為牛鋪備土,修建房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整修道路,開展副業活動。農諺有:「千家萬戶,沫子糞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麥苗)」,「修渠築壩,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築好塘,年年豐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萬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萬年甜」,「修渠如修倉,積水如積糧」,「不修溝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丟」,「條條溝渠都打通,排水澆地不費工」,「農閑全在冬,水利莫放鬆」,「沒雨先修房,沒旱先修塘,沒澇先築壩,沒荒先備糧」。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時機,俗諺雲:「小雪到冬至,澆麥正適時」,「冬澆半年墒」,「麥子澆五水,饃饃送到嘴」,「有水無肥一半出,有肥無水望天哭」。小雪忌無雪。有「小雪雪滿天,來年是豐年」「小雪要是下雪多,來年五月旱天多」之說。
大雪:天寒地凍,大雪紛飛而故名。瑞雪兆豐年。「麥蓋三床被(大雪),頭枕蒸饃睡。」農事活動繼續進行水利建設,整修道路水渠,開始磨粉,生產粉條、粉皮,從事商業經營及商品生產等活動。農諺有「場光地凈,五溝挖通」,「薄地想豐收,冬閑挖深溝」。大雪忌無雪,俗諺有「大雪不見雪,來年不收麥」,「今年大雪把門封,來年一定好收成」,「雪水化成河,麥收不會薄」,「大雪豐收來,無雪少吃麥」之說。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日交九,此後天氣漸入嚴寒。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裝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開冰走,七九八九抬頭看柳,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農業生產上,除繼續進行防凍,積肥、深耕等工作外,還要注意人畜的安全過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白天將逐漸變長。冬至忌無雨。俗諺雲:「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雪一冬晴」意指來年將旱。
小寒:進入嚴寒天氣,「小寒大寒,滴水成團」,「小寒凍土,大寒凍河」。
大寒: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時在十二月,准備過春節。「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2. 三原小滿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三原小滿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是2012-05-23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版冊地址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三權原縣安樂鎮蔡家村。

三原小滿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6104225966629953,企業法人胥小滿,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三原小滿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花卉、苗木的種植,盆景培育、銷售,為成員提供與經營相關的信息咨詢、技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三原小滿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