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手工紙
Ⅰ 古法造紙花草紙可以加新鮮的花材么是否一定需要乾花
乾花簡易製作方法
製作乾花應選擇含水量較少的花卉。如一年生的花卉有銀苞菊、干穗谷、臘菊、奧花卉、鱗托花等,以及一年生的草類。
乾花製作的方法有多種,但以自然乾燥法製作為簡單易行,一般將花在成熟季節採收後,切割它們,懸掛在室內乾燥的熱空氣中,使水分蒸發,為了防止組織皺縮,以更好地保存其自然色澤,應盡量用熱空氣快速乾燥,懸掛時把切花頭朝下,這樣在乾燥過程中莖的頂端保持剛硬,可以在鐵絲或架子上懸掛切花使其乾燥,不要用塑料袋,因它阻止水分擴散,引起發霉。
在製作乾花時,應在乾燥天氣進行切割,以易於乾燥。花莖應留得長一些,除去葉子,因葉片延長脫水過程,而且往往皺縮失去觀賞價值,大型切花(如飛燕草)應單花懸掛干制,若成束捆住,花干後被此易擠碎。一般切花可捆成小束,花頭彼此分開,使它們不因擠壓受損傷,在數天之後,切花會慢慢變干,用手接觸感到質脆,花瓣成纖維狀,這時已製成乾花,可用於裝飾。
乾花工藝品製作有以下幾個工序:
一、採集材料
蝴蝶蘭、翠雀、天竺葵、孔雀草等花朵是很好的乾花材料,花材是不失時機地去採集,一般在9點至11點採集為好,採到的花草應立即處理,或放在陰涼處,以保持新鮮狀態。
二、材料處理方法
採集來的花草按製作工藝品的用途分兩種方法處理:
1、用來製作賀卡、賀鏡的十花,需要准備好吸水紙,瓦楞紙、大鐵夾、鑷子等,先在瓦楞紙上鋪2層—3層吸水紙,再放一層花,這樣放3層花草後,上蓋瓦楞紙,四周用鐵夾夾緊,放在爐子旁或暖氣上烘乾。
2,用來做花支的花草,如千日紅、麥桿菊等,使其自然乾燥。
三、乾花工藝晶的製作
在製作乾花工藝品時,需准備好剪刀、鑷子、膠水、鉛筆、卡片紙、細鐵絲和緞帶,這種工藝品分平面工藝品及花枝工藝晶兩種。
1、平面工藝品製作初學製作時,可根據自己的材料,按照圖書或雜志上的畫樣,在卡片紙(或鏡片)上用鉛筆輕輕畫個草圖,然後用毛筆蘸膠水小心粘貼,膠水不要蘸得太多,否則會影響畫面美觀,貼後自然晾乾即可。有塑料平面封膜機的可在卡片上組圖後,再封上塑料薄膜,這樣會增加保存時間,並使之更加美觀。
2、花枝(束)的製作:將已陰乾的乾花整理調配,用緞帶紮成花束插在花瓶中即可,如將麥桿菊等花朵重新粘在經處理的小麥桿上,或將細鐵絲穿人花夾,也可以配以晾乾的狗尾草、蘆葦、竹子等,冉川緞帶紮成花束,就是一份很精美的工藝品。麥桿菊花朵要採取初開的,而補血草、千口紅花一定要採集盛開的。
Ⅱ 最近想做手工壓花的紙,手工紙已經知道了,但是那些花草的標本除了簡單的書本壓上很長時間外,還有其他的好
當然有其他方法,比如真空乾燥,就跟泡麵袋子里的那些蔬菜一個道理。那些蔬版菜之所以能保留權顏色,在很大程度上拜真空乾燥技術所賜。這種方法可以讓植物標本在很長時間內維持原色。但是花朵的顏色要保存還是有難度,因為花朵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特別是那些超級鮮艷的花朵,但是花青素特別不穩定,很容易降解,所以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降解,花瓣也就變成棕褐色了。如果添加一些護色劑,可能會對保存顏色有所幫助。紅色花可在2%的酒石酸溶液中浸10~20分鍾;紫色花可在2%的硫酸鋁溶液中浸10~20分鍾。浸過的花朵從溶液中取出後要洗凈、脫水。然後再進行乾燥壓制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不過最美的顏色不就是花朵開放的時候嗎,為啥非要存在書里呢?
求採納
Ⅲ 35張花卉紙和53張人工紙平均分給來參觀老師,結果花卉紙少2張,人工紙多1張,問來參觀老師多少人
那就是花卉紙需要37張,人工紙需要52張就可以了
Ⅳ 用花草等植物做紙上手工
要看你用什麼油脂浸泡的,不同油脂的皂化值不同,需要查表。還有,如果你想利用直接皂化喊花草精油的油脂得到香皂的話是不行的,皂化過程會破壞香味。需要先皂化基礎皂,充分熟化後再熔化,加入精油。
Ⅳ 花草紙的起源 苗族的
許多見過貴州丹寨花草紙的人,都會對這樣一種美麗典雅的凹凸紙念念不忘。其實這些美麗典雅的丹寨白皮花草紙,不僅有美麗的細紋,純天然的壓花,它的造紙法更是源於中國最古老的手工造紙法。如果你打開明朝人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翻到《殺青》一篇細細對照,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些丹寨花草紙的做法,竟然和一千多年前的古法造紙完全相同。
貴州的許多苗族村落,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原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間在這里靜靜的流淌,與世無爭,他們是現今浮躁的文明中最後的凈土,最後的鳥圖騰部落。在黔東南的一些偏遠村落,保留著一種傳承了千年的古法造紙術,據專家考證,其製作工藝屬唐代的造紙工藝。
苗族先民曾經是楚國的主體居民,在中原一帶居住,後來長途遷徙至今雲貴一帶,他們借鑒了當時漢人的造紙技術,利用雲貴當地的資源:構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建造了原始的造紙作坊。傳說這種古老的造紙術源於蔡倫。因此,造紙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擇吉日舉行盛大活動來祭祀造紙鼻祖蔡倫。
苗家的古法造紙作坊生產白皮紙和彩色皮紙兩種,其生產工藝流程,與漢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記載的圖解基本一致。這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專家研究得出的結論。認為它的碓、碓桿、水輪、曲柄軸等形式和構造,與《天工開物》上水碓圖如出一轍。
生產白皮紙所用的原料是構皮麻和杉根。與《後漢書·蔡倫傳》雲:「用樹膚、麻頭、敝布、魚網以為紙」很相似。認定是漢代到唐代這一時期的造紙工藝。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歷史。2005年,苗族古法造紙工藝被國家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法造紙 在汩汩流淌的時間長河中,形成以下基本特徵:
1、料特徵。白皮紙選用的構皮麻是喀斯特山地所產,具有纖維均勻細密,成漿率高等特點,其柔韌性、光澤度好,吸水性強,是白皮紙潤墨性能優良的主要原因。
2、工藝特徵。首先是白皮紙從原料加工到成紙張需要10多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產技藝僅憑師傅的言傳身教世代相傳,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練掌握。其次是原料加工採用日曬、雨淋、露練等方法,全憑手工製作,天然自成,沒有添加工業原料。
3、產品特徵。紙質潔白,有柔韌性,耐拉力,紙面平整,吸水性強。是書畫作品最佳紙品。
4、歷史研究價值。白皮紙生產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這一時期的造紙工藝,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歷史。這對研究漢代到唐代造紙技術以及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文化價值。白皮紙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它是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品的再現,與書法和繪畫藝術相輔相成。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載體。
6、工藝價值。白皮紙生產工藝流程復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和要求都比較高。這些生產技藝是苗族人民長期勞動的智慧結晶,且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它的科學道理難以言表,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
古法造紙成品有白皮紙和彩色紙兩種。其中彩色紙可分為雲龍紙、皺褶紙、凹凸紙、壓平紙、花草紙、麻絲紙六大系列。
Ⅵ 貴州花草紙
貴州丹寨花草紙五彩斑斕引人注目。丹寨縣石橋村歷來有生產"花草紙"的傳統專,生產方法是在未乾屬的紙漿上直接鋪就花草,經特殊處理及自然哄干而成,廣泛用於裝飾行業並銷往國外。 據悉,該村幾乎每戶人家都會造紙。
具體的批發企業我不清楚,不過你可以打這個電話問問:0855-3611556 貴州丹寨縣委宣傳部
Ⅶ 花草紙箋是是什麼
是一種源於中國最古老的手工造紙法製造出的紙張,在未乾的紙漿上直接鋪就花草,經特殊處理及自然哄干而成,不僅有美麗的細紋,純天然的壓花,十分漂亮
Ⅷ 紙浮雕花卉簡單製作
紙雕,又稱紙浮雕。首先要自己劃好紙雕的范圍,留好邊緣地帶,在自己找素材畫在牛皮紙上。
畫好後耐心的用工具將多餘的部分刻下,留下素材部分,注意與邊框連接(此處我刻的是另一張畫)這里小夥伴要細心,因為一失手就會前功盡棄,而且注意保護手,就用硫酸紙粘在牛皮紙背後。整個四面已經刻完也粘上硫酸紙了,之後就用硬紙板或者雪糕棒粘在畫的四周邊框那裡固定,這里我用的是硬紙板,為顏色一樣我用的硬紙板又粘了一層牛皮紙,大家可自行選擇。
之後將四個面粘成一個長方體樣式,粘的過程中用一次性筷子加固穩定。四周都要用一次性筷子加固。加固以後就安裝燈,這里的燈有很多種選擇。接著在頂部放上最後一張紙,過程和前面刻紙粘紙一樣,美觀就好。
紙雕是古老的紙雕藝術主要孕育在民間藝術土壤中,發展緩慢卻從未間斷,形態雖無變化萬千,卻不失創新精神。其中民間韻味濃厚的紙雕彩燈在借鑒宮燈藝術造型的基礎上,開創了中國紙雕藝術的經典篇章。紙雕,也叫紙浮雕。
歸根結底,紙雕是以一種特殊紙質為製作材料的手工藝品。據介紹,紙雕最早是用一種叫「紙莎草」的植物製成的草紙製作,後來人們開始用家畜的皮代替這種草紙,但這也無形中使這種手工藝品價錢昂貴。再後來人們做出了類似的紙張代用品,而且這種紙張既堅固又有柔軟性,價格也較為便宜,因此這種既厚又透明的紙浮雕用材也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