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科花卉
1. 城市綠化常見的花卉有哪些
1喬木類 1.1落葉類:銀杏、絲綿木、元寶楓、文冠果、水杉、銀白楊、新疆楊、毛白楊、河北楊、小葉楊、青楊、箭桿楊、旱柳、垂柳、沙柳、刺槐、核桃、楓楊、白榆、小葉朴、桑樹、海棠、櫻花、紅葉李、碧桃等; 1.2常綠類:雪松、油松、側柏、檜柏、白皮鬆、華山松、樟子松、青杄、白杄等; 灌木類 2.1落葉灌木:珍珠梅、黃刺枚、月季、榆葉梅、丁香、連翹、金銀木、接骨木、太平花、貼梗海棠、郁李、毛櫻桃、薔薇、綉線菊、木槿、小檗、寧夏枸杞、沙棘等;2.2常綠灌木:衛矛、大葉黃楊、鋪地柏、沙地柏等; 3地被類 地膚、紅葉甜菜、雞冠花、千日花、紫茉莉、半枝蓮、五彩石竹、香石竹、虞美人、醉蝶花、羽衣甘藍、紫羅蘭、三色堇、牽牛花、波斯菊、大麗花、小麗花、瓜葉菊、孔雀草、馬藺、美人蕉等。 植物屬性: 1. 銀杏:銀杏科銀杏屬。銀杏為落葉喬木,5月開花,10月成熟,果實為橙黃色的種實核果。銀杏是一種孑遺植物。和它同門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滅絕。銀杏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變種及品種有:黃葉銀杏、塔狀銀杏、裂銀杏、垂枝銀杏、斑葉銀杏。 2. 絲綿木:衛矛科衛矛屬。絲綿木夏季開放淡黃綠色小花,為腋生聚傘花序。樹冠卵形或卵圓形,枝葉秀麗,入秋蒴果粉紅色,果實有突出的四稜角,開裂後露出桔紅色假種皮,在樹上懸掛長達2個月之久,引來鳥雀成群,很具觀賞價值,是園林綠地的優美觀賞樹種。園林中無論孤植,還是栽於行道,皆有風韻。宜植於林緣、草坪、路旁、湖邊及溪畔,也可用做防護林或工廠綠化樹種。 3. 元寶楓:槭樹科槭屬。落葉喬木,高8~10m;樹皮縱裂。單葉;單葉對生;主脈5條;掌狀;葉柄長3~5cm。傘房花序頂生 ;花黃綠色。花期在5月,果期在9月。 本樹樹姿優美,葉形秀麗,嫩葉紅色,秋季葉又變成黃色或紅色,為著名秋季觀紅葉樹種。弱陽性,耐半蔭,耐寒,較抗風,不耐乾熱和強烈日曬。 4. 文冠果:無患子科無患子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8m。樹皮灰褐色,粗糙條裂;小枝幼時紫褐色,有毛,後脫落。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花雜性,整齊,白色,基部有由黃變紅之斑暈;蒴果橢圓形,徑4-6cm,具有木質厚壁。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文冠果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原產我國北部乾旱寒冷地區。喜光,也耐半蔭;耐嚴寒和乾旱,不耐澇;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沙荒、石礫地、粘土及輕鹽鹼土上均能生長,但以肥沃、深厚、疏鬆、濕潤而同期良好的土壤生長好。深根性。主根發達,萌櫱力強。 5. 水杉:水杉科水杉屬。落葉喬木,杉科水杉屬唯一現存種,中國特產的孑遺珍貴樹種,第一批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稀有種類,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已經發現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堊紀及新生代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但在第四紀冰期以後,同屬於水杉屬的其他種類已經全部滅絕。而中國川、鄂、湘邊境地帶因地形走向復雜,受冰川影響小,使水杉得以倖存,成為曠世的奇珍。 6. 小葉朴:榆科朴屬。落葉喬木。樹皮淺灰色,平滑。區域分布:原產中國 分布於東北南部、長江流域及西南各地 華北、西北、遼寧、山東、安徽等。喜光,稍耐陰,耐寒;喜深厚、濕潤的中性粘質土壤。深根性,萌櫱力強,生長較慢。對病蟲害、煙塵污染等抗性強。 7. 楓楊:胡桃科楓楊屬。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幼樹樹皮平滑,淺灰色,老時則深縱裂;小枝灰色至暗褐色,具灰黃色皮孔;芽具柄,密被銹褐色盾狀著生的腺體。喜光性樹種,不耐庇蔭,但耐水濕、耐寒、耐旱。深根性,主、側根均發達,以深厚肥沃的河床兩岸生長良好。速生性,萌櫱能力強,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抗性強,葉片有毒,魚池附近不宜栽植。 8. 雪松:松科雪松屬。是常綠喬木,該屬種類球果形狀相似,與杉樹最為接近。原產於喜瑪拉雅山脈海拔1,500-3,200米的地帶和地中海沿岸1,000-2,200米的地帶。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葉針形,質硬,灰綠色或銀灰色,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開花。球果翌年成熟,橢圓狀卵形,熟時赤褐色。雪松原產喜馬拉雅山,中國西藏南部及印度、阿富汗均有分布。 9. 油松:松科松屬。為針葉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樹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鱗塊,裂縫及上部樹皮紅褐色;大枝平展或斜向上,老樹平頂;小枝粗壯,黃褐色,有光澤,無白粉;冬芽長圓形,頂端尖,微具樹脂,芽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暗綠色,較粗硬,長10-15(20)厘米,徑1.3-1.5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皮下細胞為間斷型兩層,樹脂道3-8(11),邊生,角部和背部偶有中生; 葉鞘初呈淡褐色,後為淡黑褐色。 10. 側柏:柏科側柏屬。為常綠喬木。扁柏、香柏。在中國分布極廣,北起內蒙古、吉林,南至廣東及廣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圍幾遍全國。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木質軟硬適中,細致,有香氣,耐腐力強,多用於建築、傢具、細木工等;種子、根、葉和樹皮可入葯;用種子榨油,供製皂、食用或葯用。樹高一般可達20米。 11. 白皮鬆:松科松屬。是常綠喬木,枝輪生,冬芽顯著,芽鱗多數,覆瓦狀排列。嫩枝上長有針葉,針葉是著生在枝葉交接處的節狀葉枕上,每根松針的外圍都有一層厚厚的角質層和一層臘質的外膜,這樣就減少了松樹身上水份的喪失,保證該物種可以在很乾燥的環境下生存。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是中國特有樹種之一,樹形多姿,蒼翠挺拔,別具特色,早已成為華北地區城市和庭園綠化的優良樹種。 12. 華山松:松科松屬。常綠喬木,高達35m,胸徑1m;樹冠廣圓錐形。小枝平滑無形毛,冬芽小,圓柱形,栗褐色。幼樹樹皮灰綠色,老則裂成方形厚塊片固著樹上。葉5針一束,長8-15cm。質柔軟,邊有細鋸齒,樹脂道多為3,中生或背面2個邊生,腹面1個中生,葉鞘早落。球果圓錐狀長卵形,長10-20cm,柄長2-5cm,成熟時種鱗張開,種子脫落。種鱗與笣鱗完全分離,種鱗和笣鱗在幼時可區分開來,笣鱗在成熟過程中退化,最後所見到的為種鱗。種子無翅或近無翅,花期4-5月,球果次年9-10月成熟。 13. 樟子松:松科松屬。為松科大喬木,樟子松是我國三北地區主要優良造林樹種之一。樹干通直,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嗜陽光,喜酸性土壤。大興安嶺林區和呼倫貝爾草原固定沙丘上有樟子松天然林。解放後,人工林有很大發展。東北和西北等地區引進栽培的樟子松,長勢良好,而在遼寧省章古台沙地引進栽培的樟子松,已經是綠樹成蔭,防風固沙效果顯著。 14. 青杄:松科雲杉屬。常綠喬木,高達50m,胸徑1.3m;樹冠圓錐形,一年生小枝淡黃綠、淡黃或淡黃灰色,無毛,罕疏生短毛;以後變為灰色、暗灰色。 冬芽卵圓形,無樹脂,芽鱗排列緊密,小枝基部宿存的芽鱗不反卷(與同屬其它植物的重要區別)。葉較細,較短,長0.8~1.3(1.8)cm,橫斷面菱形或扁菱形,各有氣孔線4~6條。球果卵狀圓柱形或圓柱狀長卵形,成熟前綠色,熟時黃褐色或淡褐色,長4~8cm,徑2.5~4.0cm。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15. 白杄:松科雲杉屬。屬於針葉樹的一類,通常有線條分明的年輪,與季節性山地氣候保持一致。雲杉為中國特有樹種,以華北山地分布為廣,東北的小興安嶺等地也有分布。常綠喬木,株高可達30米,樹冠廣圓錐形。我國有17種9個變種。多分布青海東部,甘肅南部和陝西西部海拔3200米以下。 16. 珍珠梅:薔薇科珍珠梅屬。落葉灌木,高2-3米。枝開展;小枝彎曲,無毛或微被短柔毛,幼時嫩綠色,老時暗黃褐色或暗紅褐色。冬芽卵形,稱端圓鈍,無毛或被疏柔毛,紫褐色,具數枚鱗片。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17枚,連葉柄長13-23厘米,葉軸微被短柔毛;托葉葉質,卵狀披針形至三角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 鋸齒或全緣,長8-13毫米,寬8毫米;小葉片對生,無梗或近無柄,相距2-2.5厘米,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17. 黃刺玫:薔薇科薔薇屬。落葉灌木。小枝褐色或褐紅色,具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常7枚-13枚,近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有鋸齒;托葉小,下部與葉柄連生,先端分裂成披針形裂片,邊緣有腺體,近全緣。花黃色,單瓣或蘭重瓣,無苞片。花期5月-6月。果球形,紅黃色。果期7月-8月。 18. 月季:薔薇科薔薇屬。月季為有刺灌木,或呈蔓狀與攀援狀。常綠或落葉灌木,直立,莖為棕色,具有鉤刺或無刺,也有幾乎無刺的。小枝綠色,葉為墨綠色,多數羽狀復葉,寬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先端漸尖,具尖齒,葉緣有鋸齒,兩面無毛,光滑;托葉與葉柄合生,全緣或具腺齒,頂端分離為耳狀。花朵常簇生,稀單生,花色甚多,色澤各異,徑4-5厘米,多為重瓣也有單瓣者;萼片尾狀長尖,邊緣有羽狀裂片;花柱分離,伸出萼筒口外,與雄蕊等長;每子房1胚珠。果卵球形或梨形,長1-2厘米,萼片脫落。花期4--10月。大多數是完全花,或者是兩性花。有花中皇後的美稱。 19. 榆葉梅:薔薇科梅屬。榆葉梅枝葉茂密,花繁色艷,是中國北方春季園林中的重要觀花灌木。有較強的抗鹽鹼能力,北京園林中最宜大量應用,以反映春光明媚、花團錦簇的欣欣向榮景象。宜植於公園草地、路邊,或庭園中的牆角、池畔等。如將榆葉梅植於常綠樹前,或配植於山石處,則能產生良好的觀賞效果。與邊翹搭配種植,盛開時紅黃相映更顯春意盎然。 20. 丁香: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又稱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花兩性,呈頂生或側生的圓錐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藍紫,也有白色紫紅及藍紫色,以白色和紫色為居多。丁香還是人物名,某種調料和一部電視劇的名稱。 21. 連翹:木犀科連翹屬。連翹是清熱解毒的中葯,主治熱病初起,風熱感冒,發熱,心煩,咽喉腫痛,急性腎炎等。連翹早春先葉開花,花開香氣淡艷,滿枝金黃,艷麗可愛,是早春優良觀花灌木。 22. 金銀木:忍冬科忍冬屬。為落葉性小喬木,常叢生成灌木狀;花是優良的蜜源,果是鳥的美食,並且全株可葯用。金銀木是園林綠化中最常見的樹種之一,常被叢植於草坪、山坡、林緣、路邊或建築周圍觀果,老樁可製作盆。金銀木與與金銀花不同,前者為木本,後者為草本植物。 23. 接骨木:忍冬科接骨木屬。薄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m。老枝有皮孔,賄民淡黃棕色。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2-3對,有時僅1對或多達5對,托葉狹帶形或退化成帶藍色的突起;側生小葉片卵圓形、狹橢圓形至倒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1.2-7cm,先端尖,漸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圓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數枚腺齒,最下一對小葉有時具長0.5cm的柄,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長約2cm的柄,揉碎後有臭氣。 24. 貼梗海棠:薔薇科木瓜屬。其枝稈叢生,枝上有刺,其花梗極短,花朵緊貼在枝幹上,故名。為大家廣為熟悉源於明代《群芳譜》。其花朵鮮潤豐腴、絢爛耀目,是庭園中主要春季花木之一,既可在園林中單株栽植布置花境,亦可成行栽植作花籬,又可作盆栽觀賞,是理想的花果樹樁盆景材料。果實叫皺皮木瓜,作中葯材使用時簡稱木瓜,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25. 郁李:薔薇科李屬。落葉灌木,高約2米;小枝纖細而柔,冬芽極小,灰褐色,幼時黃褐色,干皮褐色,老枝有剝裂,無毛。花瓣粉紅色或近白色,倒卵形;雄蕊多數,離生,比花瓣短;心皮1,無毛,花柱約與雄蕊等長或稍長。核果近球形,無溝,直徑約1厘米,暗紅色,光滑而有光澤。郁李原產我國南方,性喜陽,樹體健壯,耐寒、耐熱、耐旱、耐潮濕。 26. 毛櫻桃:薔薇科櫻桃屬。毛櫻桃又名山櫻桃。薔薇科、櫻桃屬植物,落葉灌木,原產我國華北,分布較廣,以河北、遼寧栽培較多,其它各地多做觀賞花木用。毛櫻桃果實成熟早,果形小,狀似珍珠,色澤艷麗,味鮮美,營養價值高,主要用於鮮食。毛櫻桃耐寒、抗旱、耐脊薄,田梗、果園周邊均可生長、充分利用耕地美化周邊環境,是很有發展潛力的果樹。 27. 木槿:錦葵科木槿屬。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於亞洲東部,花艷麗,作為觀賞植物廣泛栽種。高可達3公尺(10呎),通常低分枝,植株呈塔形。花似錦葵,白色、粉紫色到紫色,基部一般深紅色;某些品種有重瓣花。藤黃科(Clusiaceae)的大萼金絲桃(Hypericum calycinum)也稱木槿。 28. 綉線菊:薔薇科綉線菊屬。為落葉直立灌木,高可達2m,枝條密集,小枝有棱及短毛,單葉互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緣具細密銳鋸齒,兩面無毛,葉柄短,無毛,長圓形圓錐著生於當年生具葉長枝枝頂,長可6-13cm,被生毛,花密集,兩性花,花具短,花瓣粉紅色,雄蕊50枚伸出花瓣外,花有花盤、苞片、花萼和萼片,均被毛,蓇葖果直立,高約5mm,沿腹縫線有毛並具反折萼片,花期6-9月,果熟8-10月。 29. 寧夏枸杞:茄科枸杞屬。果實、根皮及嫩葉可入中葯。主要分布在寧夏,內蒙古、新疆等地。以寧夏為主要產地,尤以寧夏中寧縣出產的枸杞質量為最佳。是「寧夏五寶」之首的「紅寶」。 落葉小灌木,有短刺。系多年生木本,樹齡可達百年以上。由於其「棘如枸杞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兼得枸杞名。 30. 沙棘: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風沙,可以在鹽鹼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廣泛用於水土保持。國內分布於華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為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莖、葉、花、果,特別是沙棘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可以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葯、輕工、航天、農牧魚業等國民經濟的許多領域。沙棘果實入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沙棘可降低膽固醇,緩解心絞痛發作,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 31. 衛矛:衛矛科衛矛屬。灌木,高約2—3米。小枝四棱形,有2—4排木栓質的闊翅。葉對生,葉片例卵形至橢圓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兩頭尖,很少鈍圓,邊緣有細尖鋸齒;早春初發時及初秋霜後變紫紅色。花黃綠色,徑約5—7毫米,常3朵集成聚傘花序。蒴果棕紫色,深裂成4裂片,有時為1—3裂片;種子褐色,有桔紅色的假種皮。花期4—6月,果熟期9—10月。 32. 鋪地柏:柏科圓柏屬。常綠灌木,又稱鋪地松、鋪地龍、地柏、爬地柏,系柏科常綠匍匐小灌木,高達75cm,冠幅逾2m。枝幹貼近地面伸展,小枝密生。葉均為刺形葉,先端尖銳,3葉交互輪生,表面有2條白色氣孔線,下面基部有2白色斑點,葉基下延生長,葉長6-8mm;球果球形,內含種子2-3粒。匍匐枝懸垂倒掛,古雅別致,是製作懸崖式盆景的良好材料。 33. 沙地柏:柏科圓柏屬。常綠灌木。植株匍匐、直立或斜向生長;枝密集成片;幼樹上常為刺葉,壯齡樹多為鱗葉;球果呈倒三角狀球形或叉狀球形,成熟時呈褐色、紫藍色或黑色。在原產地多生於海拔1200m以上的沙地、荒山和林下,耐旱、抗寒、適應性強,喜光也耐蔭,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怕積水澇窪。 34. 雞冠花:莧科青葙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陽光充足、濕熱,不耐霜凍。不耐瘠薄,喜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世界各地廣為栽培。較耐旱不耐寒,繁殖能力強。秋季花盛開時採收,曬干。葉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全緣。花序頂生及腋生,扁平雞冠形。花有白、淡黃、金黃、淡紅、火紅、紫紅、棕紅、橙紅等色。胞果卵形,種子黑色有光澤。 35. 五彩石竹: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莖光滑多分枝,葉對生,線狀披針形。花色豐富,有白、紅、黃、粉紅、紫紅、橙紅或具有斑紋,花期4月~10月,集中於4月~5月。適合花壇或盆栽,可用於花壇、花境、花台或盆栽可用於花壇、花境、花台或盆栽原產中國,喜陽、耐寒,耐乾旱,忌澇,喜排水良好、肥沃沙質壤土。蒴果矩圓形,種子扁圓形,黑褐色。可用於花壇、花境、花台或盆栽。可用於花壇、花境、花台或盆栽。 36. 虞美人:罌粟科罌粟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虞美人株高40~70cm,分枝細弱,被短硬毛。全株被開展的粗毛,有乳汁。葉片呈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花單生,有長梗,未開放時下垂,花萼2片,橢圓形,外被粗毛。花冠4瓣,近圓形,具暗斑。雄蕊多數,離生。子房倒卵形,花柱極短,柱頭常具10或16個輻射狀分枝。花徑約5~6cm,花色豐富。蒴果杯形,成熟時頂孔開裂,種子腎形,多數,千粒重0.33克,壽命3~5年。 37. 醉蝶花:白花菜科醉蝶花屬。年生草本,株高60-100cm,被有粘質腺毛,枝葉具氣味。掌狀復葉互生,小葉5-7枚,長橢圓狀披針形,有葉柄,兩枚托葉演變成鉤刺。總狀花序頂生,邊開花邊伸長,花多數,花瓣4枚,淡紫色,具長爪,雄蕊6枚,花絲長約7cm,超過花瓣一倍多,藍紫色,明顯伸出花外;雌蕊更長。花期7-10月。蒴果細圓柱形,內含種子多數。 38. 牽牛花: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纏繞草本,莖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雜有倒向或開展的長硬毛。葉寬卵形或近圓形,深或淺的3裂,偶5裂,長4-15厘米,寬4.5-14厘米,基部圓,心形,中裂片長圓形或卵圓形,漸尖或驟尖,側裂片較短,三角形,裂口銳或圓,葉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葉柄長2-15厘米,毛被同莖,花腋生。 39. 波斯菊:菊科秋英屬。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30~120cm,細莖直立,分枝較多,光滑莖或具微毛。單葉對生,長 約lOcm,二回羽狀全裂,裂片狹線形,全緣無齒。頭狀花序著生在細長的花梗上,頂生或腋生,花莖5一8cm。總包片2層,內層邊緣膜質。舌狀花l輪,花瓣尖端呈齒狀,花瓣8枚,有白、粉、深紅色。筒狀花占據花盤申央部分均為黃色。瘦果有椽,種子壽命3~4年,干粒重69。花期夏、秋季。 40. 大麗花:菊科大麗花屬。大麗花多年生草木,顏色絢麗多彩,有紅、黃、橙、紫、白等色,十分誘人。植株高約1.5米,葉對生,是羽狀復葉。它的頭狀花序中央有無數黃色的管狀小花,邊緣是長而捲曲的舌狀花,有各種絢麗的色彩,花的嬌艷就是通過它顯示出來的。大麗花有膨大的塊根,其中貯藏著大量的養料,可作自身無性繁殖。它已成為世界著名花卉,遍布於各地的庭園中。大麗花還以抗污染植物著名。 41. 小麗花:菊科小麗花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色絢爛,灼灼照人,花期又長,具有植株低矮,花期長,是優良的地被植物,也可布置花壇、花境等處,還可盆栽觀賞或做切花使用。花色五彩繽紛,盛花期正值國慶節,最適合家庭盆栽。 喜涼爽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低窪處也不宜種植。 42. 瓜葉菊:菊科瓜葉菊屬。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栽培。分為高生種和矮生種,20-90厘米不等。全株被微毛,葉片大形如瓜葉,綠色光亮。花頂生,頭狀花序多數聚合成傘房花序,花序密集覆蓋於枝頂,常呈一鍋底形,花色豐富,除黃色以外其他顏色均有,還有紅白相間的復色,花期1-4月。 43. 孔雀草:菊科萬壽菊屬。孔雀草的全草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干。喜陽光,但在半蔭處栽植也能開花。它對土壤要求不嚴。既耐移栽,又生長迅速,栽培管理又很容易。撒落在地上的種子在合適的溫、濕度條件中可自生自長,是一種適應性十分強的花卉。在我國南方,它的開花期為3至5月及8至12月。從播種到開花僅需70天,早春育苗在大棚內不加溫即可,晚霜後定植庭院、花壇或盆栽。 44. 馬藺: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原產中國,中亞細亞、朝鮮亦有野生分布。耐鹽鹼,耐踐踏,根系發達,生長於荒地路旁、山坡草叢、鹽鹼草甸中,可用於水土保持,鹽鹼地、工業廢棄地改造,園林綠化的地被、鑲邊或孤植等。全株入葯,有清熱、止血、解毒的作用。葉可作梆扎及草編材料。以草原區分布較為普遍。馬藺抗逆性強,尤其耐鹽鹼,是鹽化草甸的建群種。由於馬藺具有獨特的生態生物學特性和利用價值,正逐漸被用作水保護坡、園林綠化觀賞地被建設的優良材料。 45. 美人蕉: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性喜溫暖、濕潤和充足陽光,不耐寒,怕強風和霜凍。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瘠薄,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良好。深秋植株枯萎後,要剪去地上部分,將根莖挖出,晾曬2-3天,埋於溫室通風良好的砂土中,不要澆水、保持5度以上,即可安全越冬。長江以南地區,冬季也可不挖出根莖,只要加土封好,第二年春仍可萌發出芽。
2. 這是什麼植物
杜仲
網路有制圖片
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50厘米。樹冠圓球形。樹皮深灰色,枝具片狀髓,樹體各部折斷均具銀白色膠絲。小枝光滑,無頂芽。單葉互生,橢圓形,長7~14厘米,有鋸齒,羽狀脈,老葉表面網脈下限,無托葉。花單性,花期4~5月,雌雄異株,無花被,生於幼枝基部的苞葉內,與葉同放或先葉開放。翅果扁平,長橢圓形,頂端2裂,種子一粒。果期10~11月。[1]
屬於杜仲科杜仲屬,本科僅1屬1種。我國特有。下圖便是杜仲葉製品,杜仲茶。
3. 榆科植物的雄蕊與花被片關系是
榆科Ulmaceae 科號為恩格勒26, 哈欽松165。分布量,全世界世界有16屬、230種;在中國有8屬、58種。雙專子葉植物綱,金縷梅屬亞綱,蕁麻目的一科。喬木或灌木。單葉互生,稀對生,常二列,羽狀脈或基部3出脈,稀基部5出脈或掌狀3出脈,有柄;托葉常呈膜質,側生或柄內生,早落。單被花兩性、單性或雜性,雌雄異株或同株,少數或多數排成聚傘花序,或因序軸短縮而呈簇生狀,或單生,生葉腋或近新枝下部或近基部的苞腋;花被裂片4~8,雄蕊常與花被裂片同數而對生,雌蕊由2心皮連合而成,子房上位,通常1室,具1枚倒生胚珠。果為核果或小堅果,有時小堅果具翅。約16屬230餘種,主要產於北半球,分布於熱帶至寒溫帶。其中種較多的為朴屬、山黃麻屬、榆屬和白顏樹屬;有4個單種屬,即翼朴(青檀)、刺榆、水榆及Mirandaceltis monoica。中國有8屬約50種,分布幾遍全國,其中榆屬占將近一半,翼朴屬(青檀屬)為特有屬。
4. 植物有哪些科系
Aceraceae槭樹科獼猴桃科Adoxaceae五福花科Agavaceae龍舌蘭科Aizoaceae番杏科Alangiaceae八角楓科Alismataceae澤瀉科Amaranthaceae莧科Amaryllidaceae石蒜科Ampelidaceae葡萄科Anacardiaceae漆樹科Ancistrocladaceae鉤枝藤科Annonaceae番荔枝科Apocynaceae夾竹桃科Aponogetonaceae水蕹科Apostasiaceae假蘭科Aquifoliaceae冬青科Araceae天南星科Araliaceae五加科Araucariaceae南洋杉科Aristolochiaceae馬兜鈴科Asclepiadaceae蘿藦科Balanophoraceae蛇菰科Balsaminaceae鳳仙花科Basellaceae落葵科Begoniaceae秋海棠科Berberidaceae小檗科Betulaceae樺木科Bignoniaceae紫葳科Bixaceae紅木科Bombacaceae木棉科Boraginaceae紫草科Bretschneideraceae伯樂樹科Bromeliaceae鳳梨科Burmanniaceae水玉簪科Burseraceae橄欖科Butomaceae花藺科Buxaceae黃楊科Cabombaceae(Hydropeltidaceae)蒓菜科Cactaceae仙人掌科Caesalpiniaceae雲實科(蘇木科)Callitrichaceae水馬齒科Calycanthaceae蠟梅科Campanulaceae桔梗科Cannabiaceae大麻科Cannaceae美人蕉科Capparidaceae白花菜科Caprifoliaceae忍冬科Caricaceae番木瓜科Carlemanniaceae香茜科(四角果科)Caryophyllaceae石竹科Casuarinaceae木麻黃科Celastraceae衛矛科Centrolepidaceae刺鱗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科Ceratophyllaceae金魚藻科Cercidiphyllaceae連香樹科ChamaesyceS.F.Gray,emend.Croiz.大戟科Chenopodiaceae藜科Chloranthaceae金粟蘭科Circaeasteraceae星葉科Cistaceae半日花科Combretaceae使君子科Commelinaceae鴨跖草科Compositae(Asteraceae)菊科Connaraceae牛栓藤科Convolvulaceae旋花科Coriariaceae馬桑科Cornaceae山茱萸科Corylaceae榛木科Crassulaceae景天科Cruciferae(Brassiaceae)十字花科Crypteroniaceae隱翼科Cucurbitaceae葫蘆科Cupressaceae柏科Cycadaceae蘇鐵科Cyclanthaceae巴拿馬草科(環花科)Cyperaceae莎草科Cyrillaceae(Clethraceae)山柳科Daphniphyllaceae交讓木科Datiscaceae(Tetramelaceae)四數木科Diapensiaceae岩梅科Dichapetalaceae毒鼠子科Dilleniaceae第倫桃科(五丫果科)Dioscoreaceae薯蕷科Dipsacaceae川續斷科Dipterocarpaceae龍腦香科Droseraceae茅膏菜科Ebenaceae柿科Elaeagnceae胡頹子科Elaeocarpaceae杜英科Elatinaceae溝繁縷科Empetraceae岩高蘭科Ephedraceae麻黃科Ericaceae杜鵑花科Eriocaulaceae谷精草科Erythroxylaceae古柯科Escalloniaceae(Iteaceae)鼠刺科Eucommiaceae杜仲科Euphorbiaceae大戟科Eupteleaceae領春木科Fagaceae殼斗科Flacourtiaceae大風子科Flagellariaceae鞭藤科Frankeniaceae瓣鱗花科Fumariaceae荷包牡丹科(紫堇科)Gentianaceae龍膽科Geraniaceae牻牛兒苗科Gesneriaceae苦苣苔科Ginkgoaceae銀杏科Gnetaceae買麻藤科Goodeniaceae草海桐科Gramineae(Poaceae)禾本科Grossulariaceae醋栗科Guttiferae(Clusiaceae)山竹子科(藤黃科)Haloragidaceae小二仙草科Hamamelidaceae金縷梅科Hernandiaceae蓮葉桐科Hippocastanaceae七葉樹科Hippocrateaceae希藤科(翅子藤科)Hippuridaceae杉葉藻科Hydrangeaceae綉球科Hydrocharitaceae水鱉科Hydrophyllaceae田基麻科Hypericaceae金絲桃科Hypoxidaceae仙茅科Icacinaceae茶茱萸科Illiciaceae八角茴香科Iridaceae鳶尾科Ixonanthaceae粘木科Juglandaceae胡桃科Juncaceae燈心草科Juncaginaceae水麥冬科Labiatae唇形科Lardizabalaceae木通科Lauraceae樟科Lecythidaceae玉蕊科Leguminosae(Fabeceae)豆科Lemnaceae浮萍科Lentibulariaceae狸藻科Liliaceae百合科Linaceae亞麻科Lobeliaceae半邊蓮科Loganiaceae(Strychnaceae)馬錢科Loranthaceae桑寄生科Lowiaceae蘭花蕉科Lythraceae千屈菜科Magnoliaceae木蘭科Malpighiaceae金虎尾科Malvaceae錦葵科Marantaceae苳葉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科Meliaceae楝科Menispermaceae防已科Menyanthaceae莕菜科Mimosaceae含羞草科Molluginaceae粟米草科Monotropaceae水晶蘭科Moraceae桑科Moringaceae辣木科Musaceae芭蕉科Myoporaceae苦檻藍科Myricaceae楊梅科Myristicaceae肉豆蔻科Myrsinaceae紫金牛科Myrtaceae桃金娘科Najadaceae茨藻科Nepenthaceae豬籠草科Nyctaginaceae紫茉莉科Nymphaeaceae睡蓮科Nyssaceae(Davidiaceae)珙桐科Ochnaceae金蓮木科Olacaceae鐵青樹科Oleaceae木犀科Onagraceae柳葉菜科Opiliaceae山柚子科Orchidaceae蘭科Orobanchaceae列當科Oxalidaceae酢漿草科Palmae(Arecaceae)棕櫚科Pandanaceae露兜樹科Papaveraceae罌粟科Papilionaceae蝶形花科Passifloraceae西番蓮科Pedaliaceae胡麻科Pentaphylacaceae五列木科Petrosaviaceae櫻井草科(無葉蓮科)Philydraceae田蔥科Phrymataceae透骨草科Phytolaccaceae商陸科Pinaceae松科Piperaceae胡椒科Pittosporaceae海桐花科Plagiopteraceae斜翼科Plantaginaceae車前草科Platanaceae懸鈴木科Plumbaginaceae藍雪科Podoaceae九子母科Podocarpaceae竹柏科(羅漢松科)Podostemonaceae川苔草科Polemoniaceae花荵科Polygalaceae遠志科Polygonaceae蓼科Pontederiaceae雨久花科Portulacaceae馬齒莧科Posidoniaceae波喜盪草科Potamogetonaceae眼子菜科Primulaceae報春花科Proteaceae山龍眼科Punicaceae安石榴科Pyrolaceae鹿蹄草科Rafflesiaceae大花草科Ranunculaceae毛茛科Restionaceae帚燈草科Rhamnaceae鼠李科Rhizophoraceae紅樹科Rhoipteleaceae馬尾樹科Rosaceae薔薇科Rubiaceae茜草科Ruppiaceae川蔓藻科Ruscaceae假葉樹科Rutaceae芸香科Sabiaceae清風藤科Salicaceae楊柳科Salvadoraceae刺茉莉科Samydaceae天料木科Santalaceae檀香科Sapindaceae無患子科Sapotaceae山欖科Sargentodoxaceae大血藤科Saurauiaceae水東哥科(米花樹科)Saururaceae三白草科Saxifragaceae虎耳草科Scheuchzeriaceae芝菜科Schisandraceae五味子科Scrophulariaceae玄參科Simaroubaceae苦木科Sladeniaceae肋果茶科Smilacaceae菝葜科Solanaceae茄科Sonneratiaceae海桑科Sparganiaceae黑三棱科Stachyuraceae旌節花科Staphyleaceae省沽油科Stemonaceae百部科Sterculiaceae梧桐科Strelitziaceae旅人蕉科Stylidiaceae花柱草科Styracaceae安息香科(野茉莉科)Symphoremataceae六苞藤科Symplocaceae山礬科Taccaceae蒟蒻薯科Tamaricaceae檉柳科Taxaceae紅豆杉科Taxodiaceae杉科Tetracentraceae水青樹科Theaceae茶科Theligonaceae假繁縷科Thymelaeaceae瑞香科Tiliaceae椴樹科Torricelliaceae鞘柄木科Trapaceae(Hydrocaryaceae)菱科Trilliaceae延齡草科Triuridaceae霉草科Trochodendraceae昆欄樹科Tropaeolaceae金蓮花科(旱金蓮科)Turneraceae時鍾花科Typhaceae香蒲科Ulmaceae榆科Umbelliferae(Apiaceae)傘形科Urticaceae蕁麻科Vacciniaceae越桔科(烏飯樹科)Valerianaceae敗醬科Verbenaceae馬鞭草科Violaceae堇菜科Vitaceae葡萄科Xyridaceae黃眼草科Zannichelliaceae角果藻科Zingiberaceae姜科Zosteraceae大葉藻科Zygophyllaceae蒺藜科
5. 榆科的代表植物
瀕危種。琅琊榆僅見於安徽和江蘇的個別山地,分布面積窄小,數量甚小,如專在安徽琅琊山,約有屬大、小樹30餘株,胸徑30厘米以上的母樹僅5株,林下幼樹處於被壓狀態,急需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落葉喬木,高15-20米;樹皮淡褐灰裂成薄片脫落;小枝幼時密被柔毛,後變無毛,灰色或暗灰色,無木栓翅。冬芽卵圓形、芽鱗被毛。葉互生,寬倒卵形、長圓狀隨圓形,長6-18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必太漸尖,基部偏斜,楔形至心邊緣具穗,上面密被短硬毛,粗糙,下面密被柔毛,春季先葉開花,在第一年生排簇狀聚傘花序,翅果窄倒卵形、長圓到卵形寬倒卵形,長1.5-2.5厘米,寬1-1.7厘米,兩面及邊緣疏被或密被柔果廖民接近缺口。果梗長1-2毫米,被短毛。僅分布於安徽滁縣山和江蘇句容寶華山。生於海拔100-250石灰岩丘陵山地和落葉林中。
6. 被稱為美人榆的植物又叫什麼
中華金葉來榆(拉丁文名自Ulmus pumila cv.jinye.)也叫金葉榆。榆科榆屬,系白榆變種。葉片金黃色,色澤艷麗,質感好;葉卵圓形,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是河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的黃印冉、張均營高級工程師培育的彩葉植物新品種。中文學名:中華金葉榆拉丁學名:Ulmus pumila cv.jinye 別稱:美人榆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目:蕁麻目科:榆科屬:榆屬種:中華金葉榆分布區域:分布於在我國廣大的東北、西北地區、沿海地區。
7. 植物科屬的植物科
Aceraceae 槭樹科 Liliaceae 百合科 Actinidiaceae 獼猴桃科 Linaceae 亞麻科 Adoxaceae 五福花科 Lobeliaceae 半邊蓮科 Agavaceae 龍舌蘭科 Loganiaceae(Strychnaceae) 馬錢科 Aizoaceae 番杏科 Loranthaceae 桑寄生科 Alangiaceae 八角楓科 Lowiaceae 蘭花蕉科 Alismataceae 澤瀉科 Lythraceae 千屈菜科 Amaranthaceae 莧科 Magnoliaceae 木蘭科 Amaryllidaceae 石蒜科 Malpighiaceae 金虎尾科 Ampelidaceae 葡萄科 Malvaceae 錦葵科 Anacardiaceae 漆樹科 Marantaceae 苳葉科 Ancistrocladaceae 鉤枝藤科 Melastomataceae 野牡丹科 Annonaceae 番荔枝科 Meliaceae 楝科 Apocynaceae 夾竹桃科 Menispermaceae 防已科 Aponogetonaceae 水蕹科 Menyanthaceae 莕菜科 Apostasiaceae 假蘭科 Mimosaceae 含羞草科 Aquifoliaceae 冬青科 Molluginaceae 粟米草科 Araceae 天南星科 Monotropaceae 水晶蘭科 Araliaceae 五加科 Moraceae 桑科 Araucariaceae 南洋杉科 Moringaceae 辣木科 Aristolochiaceae 馬兜鈴科 Musaceae 芭蕉科 Asclepiadaceae 蘿藦科 Myoporaceae 苦檻藍科 Balanophoraceae 蛇菰科 Myricaceae 楊梅科 Balsaminaceae 鳳仙花科 Myristicaceae 肉豆蔻科 Basellaceae 落葵科 Myrsinaceae 紫金牛科 Begoniaceae 秋海棠科 Myrtaceae 桃金娘科 Berberidaceae 小檗科 Najadaceae 茨藻科 Betulaceae 樺木科 Nepenthaceae 豬籠草科 Bignoniaceae 紫葳科 Nyctaginaceae 紫茉莉科 Bixaceae 紅木科 Nymphaeaceae 睡蓮科 Bombacaceae 木棉科 Nyssaceae(Davidiaceae) 珙桐科 Boraginaceae 紫草科 Ochnaceae 金蓮木科 Bretschneideraceae 伯樂樹科 Olacaceae 鐵青樹科 Bromeliaceae 鳳梨科 Oleaceae 木犀科 Burmanniaceae 水玉簪科 Onagraceae 柳葉菜科 Burseraceae 橄欖科 Opiliaceae 山柚子科 Butomaceae 花藺科 Orchidaceae 蘭科 Buxaceae 黃楊科 Orobanchaceae 列當科 Cabombaceae(Hydropeltidaceae) 蒓菜科 Oxalidaceae 酢漿草科 Cactaceae 仙人掌科 Palmae(Arecaceae) 棕櫚科 Caesalpiniaceae 雲實科(蘇木科) Pandanaceae 露兜樹科 CalliaspidiaBremek 爵床科 Papaveraceae 罌粟科 Callitrichaceae 水馬齒科 Papilionaceae 蝶形花科 Calycanthaceae 蠟梅科 Passifloraceae 西番蓮科 Campanulaceae 桔梗科 Pedaliaceae 胡麻科 Cannabiaceae 大麻科 Pentaphylacaceae 五列木科 Cannaceae 美人蕉科 Petrosaviaceae 櫻井草科(無葉蓮科) Capparidaceae 白花菜科 Philydraceae 田蔥科 Caprifoliaceae 忍冬科 Phrymataceae 透骨草科 Caricaceae 番木瓜科 Phytolaccaceae 商陸科 Carlemanniaceae 香茜科(四角果科) Pinaceae 松科 Caryophyllaceae 石竹科 Piperaceae 胡椒科 Casuarinaceae 木麻黃科 Pittosporaceae 海桐花科 Celastraceae 衛矛科 Plagiopteraceae 斜翼科 Centrolepidaceae 刺鱗草科 Plantaginaceae 車前草科 Cephalotaxaceae 三尖杉科 Platanaceae 懸鈴木科 Ceratophyllaceae 金魚藻科 Plumbaginaceae 藍雪科 Cercidiphyllaceae 連香樹科 Podoaceae 九子母科 ChamaesyceS.F.Gray,emend.Croiz. 大戟科 Podocarpaceae 竹柏科(羅漢松科) Chenopodiaceae 藜科 Podostemonaceae 川苔草科 Chloranthaceae 金粟蘭科 Polemoniaceae 花荵科 Circaeasteraceae 星葉科 Polygalaceae 遠志科 Cistaceae 半日花科 Polygonaceae 蓼科 Combretaceae 使君子科 Pontederiaceae 雨久花科 Commelinaceae 鴨跖草科 Portulacaceae 馬齒莧科 Compositae(Asteraceae) 菊科 Posidoniaceae 波喜盪草科 Connaraceae 牛栓藤科 Potamogetonaceae 眼子菜科 Convolvulaceae 旋花科 Primulaceae 報春花科 Coriariaceae 馬桑科 Proteaceae 山龍眼科 Cornaceae 山茱萸科 Punicaceae 安石榴科 Corylaceae 榛木科 Pyrolaceae 鹿蹄草科 Crassulaceae 景天科 Rafflesiaceae 大花草科 Cruciferae(Brassiaceae) 十字花科 Ranunculaceae 毛茛科 Crypteroniaceae 隱翼科 Restionaceae 帚燈草科 Cucurbitaceae 葫蘆科 Rhamnaceae 鼠李科 Cupressaceae 柏科 Rhizophoraceae 紅樹科 Cycadaceae 蘇鐵科 Rhoipteleaceae 馬尾樹科 Cyclanthaceae 巴拿馬草科(環花科) Rosaceae 薔薇科 Cyperaceae 莎草科 Rubiaceae 茜草科 Cyrillaceae(Clethraceae) 山柳科 Ruppiaceae 川蔓藻科 Daphniphyllaceae 交讓木科 Ruscaceae 假葉樹科 Datiscaceae(Tetramelaceae) 四數木科 Rutaceae 芸香科 Diapensiaceae 岩梅科 Sabiaceae 清風藤科 Dichapetalaceae 毒鼠子科 Salicaceae 楊柳科 Dilleniaceae 第倫桃科(五椏果科) Salvadoraceae 刺茉莉科 Dioscoreaceae 薯蕷科 Samydaceae 天料木科 Dipsacaceae 川續斷科 Santalaceae 檀香科 Dipterocarpaceae 龍腦香科 Sapindaceae 無患子科 Droseraceae 茅膏菜科 Sapotaceae 山欖科 Ebenaceae 柿科 Sargentodoxaceae 大血藤科 Elaeagnceae 胡頹子科 Saurauiaceae 水東哥科(米花樹科) Elaeocarpaceae 杜英科 Saururaceae 三白草科 Elatinaceae 溝繁縷科 Saxifragaceae 虎耳草科 Empetraceae 岩高蘭科 Scheuchzeriaceae 芝菜科 Ephedraceae 麻黃科 Schisandraceae 五味子科 Ericaceae 杜鵑花科 Scrophulariaceae 玄參科 Eriocaulaceae 谷精草科 Simaroubaceae 苦木科 Erythroxylaceae 古柯科 Sladeniaceae 肋果茶科 Escalloniaceae(Iteaceae) 鼠刺科 Smilacaceae 菝葜科 Eucommiaceae 杜仲科 Solanaceae 茄科 Euphorbiaceae 大戟科 Sonneratiaceae 海桑科 Eupteleaceae 領春木科 Sparganiaceae 黑三棱科 Fagaceae 殼斗科 Stachyuraceae 旌節花科 Flacourtiaceae 大風子科 Staphyleaceae 省沽油科 Flagellariaceae 鞭藤科 Stemonaceae 百部科 Frankeniaceae 瓣鱗花科 Sterculiaceae 梧桐科 Fumariaceae 荷包牡丹科(紫堇科) Strelitziaceae 旅人蕉科 Gentianaceae 龍膽科 Stylidiaceae 花柱草科 Geraniaceae 牻牛兒苗科 Styracaceae 安息香科(野茉莉科) Gesneriaceae 苦苣苔科 Symphoremataceae 六苞藤科 Ginkgoaceae 銀杏科 Symplocaceae 山礬科 Gnetaceae 買麻藤科 Taccaceae 蒟蒻薯科 Goodeniaceae 草海桐科 Tamaricaceae 檉柳科 Gramineae(Poaceae) 禾本科 Taxaceae 紅豆杉科 Grossulariaceae 醋栗科 Taxodiaceae 杉科 Guttiferae(Clusiaceae) 山竹子科(藤黃科) Tetracentraceae 水青樹科 Haloragidaceae 小二仙草科 Theaceae 茶科 Hamamelidaceae 金縷梅科 Theligonaceae 假繁縷科 Hernandiaceae 蓮葉桐科 Thymelaeaceae 瑞香科 Hippocastanaceae 七葉樹科 Tiliaceae 椴樹科 Hippocrateaceae 希藤科(翅子藤科) Torricelliaceae 鞘柄木科 Hippuridaceae 杉葉藻科 Trapaceae(Hydrocaryaceae) 菱科 Hydrangeaceae 綉球科 Trilliaceae 延齡草科 Hydrocharitaceae 水鱉科 Triuridaceae 霉草科 Hydrophyllaceae 田基麻科 Trochodendraceae 昆欄樹科 Hypericaceae 金絲桃科 Tropaeolaceae 金蓮花科(旱金蓮科) Hypoxidaceae 仙茅科 Turneraceae 時鍾花科 Icacinaceae 茶茱萸科 Typhaceae 香蒲科 Illiciaceae 八角茴香科 Ulmaceae 榆科 Iridaceae 鳶尾科 Umbelliferae(Apiaceae) 傘形科 Ixonanthaceae 粘木科 Urticaceae 蕁麻科 Juglandaceae 胡桃科 Vacciniaceae 越桔科(烏飯樹科) Juncaceae 燈心草科 Valerianaceae 敗醬科 Juncaginaceae 水麥冬科 Verbenaceae 馬鞭草科 Labiatae 唇形科 Violaceae 堇菜科 Lardizabalaceae 木通科 Vitaceae 葡萄科 Lauraceae 樟科 Xyridaceae 黃眼草科 Lecythidaceae 玉蕊科 Zannichelliaceae 角果藻科 Leguminosae(Fabeceae) 豆科 Zingiberaceae 姜科 Lemnaceae 浮萍科 Zosteraceae 大葉藻科 Lentibulariaceae 狸藻科 Zygophyllaceae 蒺藜科
8. 榆科主要特徵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落葉,木本。小枝纖細,無頂芽。單葉互生,在枝上排成二列,葉基通常不對稱。花小,兩性、單性或雜性。翅果、堅果或核果。
9. 榆樹是什麼類植物
學名:Ulmus pumila L.
英文名:Elm,Sibiria Elm
科名:榆科 Ulmaceae
別名:白榆、家榆、榆錢、春榆、粘榔樹家榆、白榆等。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高達25米。樹干直立,枝多開展,樹冠近球形或卵圓形。樹皮深灰色,粗糙,不規則縱裂。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緣多重鋸齒。花兩性,早春先葉開花或花葉同放,紫褐色,聚傘花序簇生。翅果近圓形,頂端有凹缺。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
【地理分布】產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區。本地區有自然分布。過去農村綠化應用較多,城市內一般用於庭園、工廠綠化。近年來,基本不用於綠化造林,且自然種質資源受到嚴重破壞,數量銳減。
【生態習性】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擇土壤,適應性很強。根系發達,抗風力、保土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快,壽命長。不耐水濕。具抗污染性,葉面滯塵能力強。
【育苗栽培】主要採用播種繁殖,也可用分櫱、扦插法繁殖。播種宜隨采隨播,千粒重7.7克,發芽率65%~85%。扦插繁殖成活率高,達85%左右,扦插苗生長快。管理粗放。
【來源】榆科榆屬植物榆Ulmus pumila L.,以果實(榆錢)、樹皮、葉、根入葯。榆錢,春季未出葉前,採摘未成熟的翅果,去雜質曬干。樹皮,剝下樹皮曬干,或夏秋剝下樹皮,去粗皮,曬干或鮮用。葉,夏秋採摘,曬干或鮮用。根皮秋季採收。
【性味歸經】
榆錢:微辛,平。
皮、葉:甘,平。
【功能主治】
榆錢:安神健脾。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食慾不振,白帶。
皮、葉:安神,利小便。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體虛浮腫。內皮: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榆錢:1~3錢;皮、葉3~5錢。接骨以內皮酒調包敷患處,止血用內皮研粉撒布患處。
【備注】(1)同屬下列植物,在不同地區均供葯用。榔榆(蚊榔樹、雞瘤、小葉榆、秋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紅榔木(毛白榆、棉榔樹)Ulmus pumila L. var. pilosa Rehd.;滇榆(常綠榆、披針葉榆)Ulmus lanceaefolia Roxb.。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病蟲害】蟲害主要有榆紫金花蟲、榆天社蛾、榆毒蛾、黑絨金龜子等。
【綠化用途】榆樹是良好的行道樹、庭蔭樹、工廠綠化、營造防護林和四旁綠化樹種,唯病蟲害較多。木材直,供房屋、傢具、農具等用;果、樹皮和葉入葯,能安神,治神經衰弱、失眠;嫩果和幼葉食用或作飼料;樹皮可作蠅索;也是抗有毒氣體(二氧化碳及氯氣)較強的樹種。 植物體含beta-固淄醇、植物醇,豆淄醇等多種淄醇類及鞣質,樹膠,脂肪油。播種繁殖,成熟果實隨采隨播。
【特性及歷史】榆木,素有「榆木疙瘩」之稱,言其不開竅,難解難伐之謂。其實,用現在的目光來看,老榆木更象一個善解風情的「市場」老手,不管是王榭堂前,還是百姓後院,都見它的瀟瀟佇立的身影,豪放爽朗的笑聲,點綴裝飾的才情。雅俗共賞的老榆木,以自己堅韌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達理順的胸懷,占據著市場巨大的份額,贏得了眾人一致的好評和贊賞!
榆木,榆科,榆屬,主產溫帶,落葉喬木,樹高大,遍及北方各地,尤其黃河流域,隨處可見。榆木木性堅韌,紋理通達清晰,硬度與強度適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適應,刨面光滑,弦面花紋美麗,有「雞翅木」的花紋,可供傢具、裝修等用,榆木經烘乾、整形、雕磨髹漆、可製作精美的雕漆工藝品。在北方的傢具市場隨處可見。
榆木與南方產的櫸木有「北榆南櫸」之稱。且材幅寬大,質地溫存優良;變形率小,雕刻紋飾多以粗獷為主。是木中的偉男,大丈夫。
榆木有黃榆和紫榆之分。黃榆多見,木料新剖開時呈淡黃,隨年代久遠顏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紅木的顏色。所以,北方傢具以榆木為最大宗,有擦蠟做,也有擦漆做。榆木與其它材質共生,山西、山東、河北、河南等古傢具大省隨時可見榆木傢具的蹤跡。榆木傢具製作年代跨度也大,從明早期至清晚期從未停止生產,其演變過程、地域特點都非常清晰。早期的榆木傢具以供奉傢具為主,比如供桌供案,形制古拙,多陳設在寺廟、家祠等處,因而才能保留至今。有一榆木雕制的木盆,無漆無飾,經長久撫摸和空氣氧化,包漿油亮奪目,木紋蒼老遒勁。百年遺物,完整無缺,撫之心動如酥。彷彿撫摸歲月滄桑的容顏。
現在市場上有一個說法,白木也可以收藏,是指明朝的榆木和清朝的楠木。但由於榆木的天然紋路美觀,質地硬朗,紋理直而粗獷豪爽,再加上榆木所特有的質朴天然的色彩和韻致,無不與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從古至今,榆木倍受歡迎,是上至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製作傢具的首選。
就其歷史而言,從有了傢具的時代開始,便有了榆木傢具。榆木傢具所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品味,一種格調。所以,榆木傢具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收藏並玩賞。因此,在收藏榆木傢具時,必須從工藝著手,雕工既要細膩,線條還要流暢;既要看品相是否完整美觀,還要看做工是否精細完美,如供桌用具的製作一般比較精細,其價值甚至要比一大件傢具都要高。收藏家看它能否保值,主要有以下的考慮,一是形態美,傢具的造型,無論繁復、簡潔,都要看它是否耐看。二是材質優異,原木材料可以長久保存,這樣,愈用愈溫潤。三是做工考究,典雅大方,清秀雋逸,審美意向好。當然要想得到一批雕工好、品相完整的古典榆木傢具,也是難能可貴的。即便如此,若能擁有一兩件榆木傢具,也足以點綴居室,蓬蓽生輝了。
10. 植物樃榆是什麼
是榆科的一中植物
也叫刺榆
和一般榆樹在春天長榆錢不一樣他在秋天長
榔榆經常被用在盆景造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