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源藝花坊

源藝花坊

發布時間: 2021-01-22 06:30:33

㈠ 桃花源牌坊上的對聯

桃花源
桃花源位於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絕的沅江,後面是綿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內古樹參天,修竹婷婷,壽藤纏繞,花草芬芳,有石階曲徑、亭台碑坊裝點,宛若仙境。其景觀始建於晉,興於唐,基本建成了從沅江畔到桃花山的建築群。宋代大盛,元末毀於火。清代重建。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秦人村4個景區,其中桃花山、秦人村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樹林、窮林橋、菊圃、方竹亭、遇仙橋、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館、集賢祠等70餘處景點。
桃花源原題楹聯很多,惜幾經滄桑,大多已付劫灰。民國時期尚存古木刻楹聯30餘副,匾額實物l4方。及至90年代後期,保存完好的自古至民國時期的木刻楹聯實物物21副,匾額實物11方,均分別懸於有關景區景點。其中有明顯款識者多為民國時期實物,少數幾副(方)無款識實物,據考遠不過明,清聯匾。但現懸於桃花源內的全部35副古楹聯和l4方古匾額,其集句和題句均為明、清和民國名土原作,其中原物已佚者,由後人(包括今人)重書重刻而成實物。這些楹聯匾額文字優美,意境雋永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極高,深得遊人喜愛和玩味.
【對聯】
為聞廬岳多真隱;
別有天地非人間。
——勞鳴勛題桃花源
桃花流水窅然去;
嬴顛劉蹶了不聞。
——吳恭亨題湖南桃源縣桃花源

語彼武陵人,多事何須尋洞口;
笑儂荊楚客,痴情只為愛桃花。
——白雉山題湖南桃花源
秦可避歟,車同軌,書同文,神州萬里皆王土;
今何世耶,魏也好,晉也罷,國史千秋頌盛朝。
——羊春秋題桃花源

客來亞非歐,留連流水桃花,何處可尋彭澤令;
世非秦魏晉,幸福垂髫黃發,爾今不異武陵人。
——王尹宙題桃花源
說什麼仙,看千年石洞開時,城郭人民,還是耕田鑿井;
閱成今古,聽半夜金雞叫醒,興亡秦漢,都歸浪水落花。
吳恭亨題桃花源桃源洞
金雞:傳說中的神雞。東方朔《神異經·東方經》:「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
【桃花山牌坊】
桃花山牌坊,始建於1943年,後傾塌,1973年按原貌修復。牌坊雄踞在桃花源主景區東端。高16.8米,寬26.8米,中空凈跨12米。具有寬綽的跨度、秀美的雕飾和雄渾的氣勢,集古今彩飾藝術和南北古建築風格於一體,譽為目前我國橫跨國道最大的「中華第一坊」。傳說這里是人間和仙境的毗鄰之處。坊內即是桃花源仙境。
楚國山川周甲子;
秦人雞犬漢桑麻。
——佚名題桃花源牌桃花山坊
紅樹青山,斜陽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甘澍題桃花源牌桃花山坊
【二門】
山鳥似猶啼往事;
桃花依舊笑春風。
——吳恭亨集陳士本、崔護句題桃花源二門牌坊
桃花流水杳然去;
贏顛劉蹶了不聞。
——吳恭亨集李白、韓愈句題桃花源二門牌坊
且欲近尋彭澤宰;
至今傳者武陵人。
——吳恭亨集韓愈、崔曙句題桃花源二門牌坊
【桃花觀】
桃花觀踞挑花山主峰天尊崖上,為湖南省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始建於唐代。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湖廣巡撫郭顯忠重修,名大土閣。後幾度倒塌。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重修。民國元年(公元l912年)毀於火。民國三年(1914)復建,改名桃花觀。避「古隱居子之堂」以祀陶淵明。惜白蟻危害,瀕臨倒塌。先後於1974年,l977年兩度維修。整個建築分山門、前廳、正廳3部分。山門內有羅漢松分植左右,高10餘米,蒼勁挺拔,枝繁葉茂。前廳兩旁有「躡風」,「玩月」二亭相對,正廳左牆外有「息機別館」。
秦時明月;
洞口桃花。
——佚名題桃花源桃花觀
月明松下房櫳靜;
春到人間草木知。
——佚名題桃花源桃花觀
桃花源中古跡好;
芙蓉國里英雄多。
——王首道題桃花源桃花觀
問俗已非避秦世;
愛奇願作住山僧。
——吳恭亨題桃花源桃花觀
神仙有無花不語;
秦漢興亡山旁觀。
——吳恭亨題桃花源桃花觀
秦漢興亡付流水;
神仙消息問桃花。
——楊瑞鱣題桃花源桃花觀
木秀泉清,山水有情皆佳境;
年豐人壽,海天無處不桃花。
——劉祖榮題桃花源桃花觀
荒途橫古今,先生高步窘宋代;
禁山開秘宇,武陵樵客出桃源。
——羅潤章題桃花源桃花觀
絕境此何來,版圖原非劉氏土;
避秦電休問,世家本屬晉時人。
——余良棟題桃花源桃花觀
欲覓桃源,須招漁父重來,指點當年蹊徑;
若評政事,應請秦人外出,衡量今日世情。
——佚名題桃花源桃花觀
卻怪武陵漁,自洞口歸來,把今古遊人忙煞;
欲尋彭澤宰,問田園安在,唯桃花流水依然。
——夏受祺題桃花源桃花觀
無怪倏焉而秦,倏焉而漢,但與君談笑移時,便成旦暮;
看來何必有洞,何必有花,得此地棲遲畢世,即是神仙。
——蔡紹襄題桃花源桃花觀
七尺似飄蓬,那管烽煙未熄,飢謹頻臻,聊借金樽酬舊雨;
三生尋隱跡,問今秦叟何棲,漁郎焉往,醉將蓮影認桃花。
——神州浪子題桃花源桃花觀
卅六洞別有一天:淵明記,輞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漁耶、樵耶、隱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問今何世?鹿亡秦,蛇興漢,鼎爭魏,瓜分晉,頌者、謳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羅潤章題桃花源桃花觀
卅六洞:道家所稱的「三十六洞天」。淵明記:陶淵明《桃花源記》。輞川行:王維《桃源行》詩。唐代詩人王維,有別墅在蘭田輞川。行:詩的一種體裁。太白序: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也有人說指《奉餞十七翁州四翁尋桃源洞記》。昌黎歌:韓愈《桃園圖》詩。韓愈嘗以昌黎自謂,世稱韓昌黎。五百年:從秦至東晉太元中,歷五百餘年。鹿亡秦:《漢書·蒯通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蛇興漢:《史記·高祖本紀》載:漢高祖劉邦曾在豐田澤中斬白蛇。鼎爭魏: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後魏國統一中國。瓜分晉:西晉被匈奴所滅,東晉偏安一隅而存,時有許多小國,瓜分晉朝土地,總稱十六國。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出入三代,五百餘載,竟瓜剖而豆分。」嘔者:嘔心瀝血地感到傷心的人。
試放眼觀,天下托跡處,何必仙,何必桃花,皆逍遙游哉,竊嘗讀陶先生記文,高士病,太守迷,離離奇奇隱自明,勝國無二心臣子;
作潔身計,此中避秦人,不知漢,不知魏晉,亦等閑事耳,請與看武陵郡今日,車書同,賦稅簡,灝灝噩噩穆然見,聖清大一統版圖。
——吳恭亨題桃花源桃花觀
【桃川宮】
桃川萬壽宮,始名桃源觀,為桃花源最早建築。《常德府志》(嘉靖版)載:「桃川宮,晉人建」。桃川宮至唐代已初具規模,宋明兩代,規模已有極為宏偉,宋代修五百仙人閣,新建景命萬年殿,增創武當行宮。明人邢祚允《仙人邑里集》雲:「因地高下為梵宇,凡千三百餘楹」,民間傳說的「四十八層庵,走馬關山門」都是描寫桃川宮當時的盛況。歷代詩人詞家紛紛潑墨於宮牆,萬千香客信徒日日膜拜於觀中,一時香火之盛,獨步天下,致使桃花源成為我國古代四大道教勝地之一。惜所有宮觀,元末皆毀於兵火。後雖修復,規模大不如前,明末,沿江所修復寺庵,遠勝又毀於兵燹。清代桃源山泠落不堪。1993年修復竣工的桃川宮上宮,規模於前,道觀宏敞,古木垂蔭,水咽笙簧,雲連屏障,望之蔚然深秀。今重開道場,又燃香火,實為桃花源修復史上的一大盛舉,對弘揚民族文化、光復道教聖地具有重要意義。
誰說桃花輕薄?看灼灼其華,為多少佳人贈色,滴清清玉露,羨萬株艷蕾流霞,無何春去莫飛,終究鸞枝墜果,於是平仲設謀,東方竊竇,王母宴賓,劉郎題句。況核仁制葯,能療痼疾佐歧黃,條干充刀,可借印符驅厲鬼,准握天機珍麗質,也知季節讓群芳,寄言秋菊冬梅,慎勿盲從徒毒友;
我誇福地妖嬈,眺青青之嶺,添哪些瓊閣浮雲,有濯濯明湖,收十里嘉林入畫,似新塵消宇凈,因恩駕鶴凌空,難怪聞山攬勝,高舉怡情,秦村訪友,碑院揮毫。若清節復生,定喚漁夫回絕境,靈均再世,必歌今日過前朝,莫悲紅雨落幽溪,又續風騷垂奕葉,方信凡夫俗子,不須羽化亦登仙。
——昌世軍題桃花源桃川宮
【集賢祠】
祠始建於唐初,原名靖節祠。明末清初,以奉祀王紹、李白、韓愈、蘇拭諸先賢,改名為集賢祠。1985年祠內新塑淘淵明像一尊。廳堂正面壁上嵌有《桃花源記》石刻,兩壁懸書畫多幅。
磨鐫六代斯文在;
歌呼四山明月生。
——麻維緒題桃花源集賢祠
漁樵仙隱,傳說紛紛,使勝跡增添浪漫色彩;
唐宋元明,騷人濟濟,為名山撰寫錦綉詩篇。
——劉祖榮題桃花源集賢祠
【靖節祠】
門前學種先生柳;
嶺上長留處士雲。
——佚名題桃花源靖節祠
無依柳色還思晉;
有托桃花巧避秦。
——佚名題桃花源靖節祠
先生豈必因桃源而重;
此地固應較栗里為佳。
——蔡紹襄題桃花源靖節祠
高風亮節,堪歷代師,聊酌寒泉薦秋菊;
碩德哲人,應百世祀,特立祠宇鎮名山。
——劉祖榮題桃花源靖節祠
悼皇輿敗績,效列子之御風,斯為健者;
哀民生多艱,思至德於上古,是謂聖人。
——劉祖榮題桃花源靖節祠

桃花原薄命,得先生作記,留傳千秋不朽;
晉代此高人,俾後學聞風,興起百世之師。
——趙士逢題桃花源靖節祠

撰出一篇文配享此山,當日功臣,應推桃花漁父;
恥為五斗米臣事異姓,先生晚節,合謚禾黍頑民。
——吳恭亨題桃花源靖節祠

無怪倏爾而秦,倏爾而漢,到此地小坐片時,便成旦暮;
看來何必有洞,何必有花,與諸君清談半晌,即是神仙。
——余良棟題桃花源靖節祠
【高舉閣】
在桃花源八景之一的「歸鶴圓蜂」—玄鶴蜂的最高峰障山(桃花山最高峰)上,唐代建有高舉閣,閣名系據陶淵明《桃花源詩》「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而得,後不知毀於何時,劉禹錫有詩雲:「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又雲「遂登最高頂,縱目還楚澤。平湖見青草,遠舉連霞赤」。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知縣余良棟全面修建桃花源時,重建此三層古閣,由於此處地勢最高,登時險絕,所謂「山幼石蹬頗曲折,數十百級緣若鼠」者即指此。現閣於1988年中央撥款開工重建,於1990年完工,規模遠勝於前。登閣四顧,綠圍翠繞,沅水如帶,桃源勝景,盡收眼底。
振衣千仞岡;
濯足萬里流。
——劉祖榮題桃花源高舉閣
此為天下名山,仙去瞿黃,民留懷葛;
我是道中別派,內宗孔孟,外法老莊。
——修梅李道人題桃花源高舉閣
金烏西墜,疊嶂重舉,演染出多般彩繪;
紫氣東來,群山萬壑,蘊藏有無限生機。
——劉祖榮題桃花源高舉閣
東盼洞庭水,西顧辰龍關,南眺烏雲界,北指五雷山,登高望遠,乘化奚疑,嘆彼蒼生無極;
春遊桃樹林,夏賞荷池月,秋醉菊花酒,冬詠寒歲竹,即景抒懷,及時當勉,知吾生也有涯。
——劉祖榮題桃花源高舉閣
【水府閣】
原名黃聞閣,位於桃花源黃聞山頂,始建於明代,祭祀玉帝,觀音和楊泗將軍。。清光緒年間(1875--l906年)重建。1961年倒塌,l992年桃花源風景名勝區按原貌修復。閣為四層,高36·3米,佔地1740平方米,為重檐歇山式結構,寶頂輝金,鴨吻啄空,巍然臨江,氣勢恢宏。
日出千人拱手;
夜歸萬盞明燈。
——桃花源水府閣
【漳江閣】
秦時明月;
漢上清風。
——郭蘭生題桃花源漳江閣
杯醉菊花,赤縣近尋鼓澤宰;
水流桃洞,碧山棲息謫仙人。
——桃花源漳江閣
三載此棲遲,尋得道士種桃,洞口春風應笑我;
一杯聊共醉,還羨高賢採菊,籬邊秋色最宜人。
——桃花源漳江閣
【豁然軒】
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取《桃花源記》「豁然開朗」句意為名。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桃源縣知事楊瑞鰭「別有洞天」額。亭因年久朽壞,1983年湖南省文化廳拔款重修,磚木結構,面積65平方米,遊人至此。頓生「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的感覺。
山中無魏晉;
洞里自桑麻。
——劉祖榮題桃花源豁然軒
偶聞黃發石中語;
時有白雲衣上生。
——劉澤矩題桃花源豁然軒
【襯秀軒】
問俗已非避秦世;
愛奇原作住山僧。
——岩村題桃花源襯秀軒
【西笑堂】
秦漢興亡只瞬息;
瞿黃事跡自神仙。
——佚名題桃花源西笑堂
【延至館】
館處歸鶴池。因陶記「各復延至其家」句得名,不知始建於何時。半倚青山半出湖,樹皮為頂竹為壁,建築別致,古趣盎然。館後高壇流霞,鍾鼓聲聲;館前池水盪碧,魚草相樂,傳說漁郎被秦人延請,於此盤桓數日。遊客到此,恍若極樂世界;秦人作食,不妨一嘗。
嵐鋪山外翠;
花放洞中春。
——劉祖榮集句題桃花源延至館
非一個漁父到此漏言,不知劉項,寧知魏晉;
願諸公貴人相對飲酒,但話君臣,莫話神仙。
——吳恭亨題桃花源延至館
【水源亭】
始建於明嘉靖中(公元16世紀20年代),後倒塌。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l709年)修復,名伴霞亭,後又倒塌。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繼建,題曰水源亭。1963年因白蟻危害,復又傾倒,僅存石凳、石桌。1982年重修單層石柱木頂六角涼亭,每角翹龍首,亭額懸掛「水源亭」木匾。
山若有靈應識我;
水如無意莫回頭。
——佚名題桃花源水源亭
潭水有情澄俗慮;
桃花無洞亦仙源。
——黃性一題桃花源水源亭
洞辟幾時,問桃花而不語;
亭蹲一角,對潭水以懷情。
——李維昺題桃花源水源亭
村舍儼然,笑漁人迷不得路;
水源宛在,偕太守常來問津。
——曾昭寅題桃花源水源亭
【問津亭】
傳為武陵漁郎問津之處。位於桃花溪口黃聞山麓。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知縣余良棟曾於此建亭,以陶記「後遂無問津者」句命名,並立「問津處」石碑於亭內,碑極高大,石質堅硬,書法遒勁,游者多喜摩讀。亭不知毀於何時,僅有「問津處」三字石碑,後重建,規模大於舊亭。亭攜江枕流,倚翠望綠,據有山水之勝。遊客登臨,尋古探幽之情油然而生。
漁父不來,桃花何處;
空亭獨坐,流水自閑。
——岩村題桃花源問津亭
村舍儼然,笑漁人迷不得路;
水源宛在,偕太守常類問津。
——曾昭寅題桃花源問津亭
萬劫猶存,世上螻蛄忘歲月;
一塵不到,洞中雞犬亦神仙。
——佚名題桃花源問津亭
【探月亭】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落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猶武陵郡,喜垂髫黃發,村中時見避秦人。
——楊集三題桃花源探月亭
【玩月亭】
桃花觀右例有玩月亭。亭以唐代詩人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挑照玩月》苗為名。此亭不知始建於何時,為具有民族風格的四方形兩層建築物。現為1964年仿舊復建。亭前銀杏挺拔,紫薇毓秀,別僥風韻。紫薇俗名癢癢樹,撫其干,枝葉動搖,為桃花源一絕。
飛羽觴而醉月;
眄庭柯以怡顏。
——劉祖榮題桃花源玩月亭
【既出亭】
既出亭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以陶記「既出,得其船」句命名。亭位於澗右石崖上,翼然高聳,勢欲奮飛。四周古木森列,蒼翠陰蔽,非亭午不見天日,此地溪壑幽窄,澗流狹窄,山徑崎嶇,環境清絕,可稱游覽勝地。
幽谷花開,一路落紅鋪地;
仙洞雲鎖,兩山新綠蔽天。
——劉祖榮題桃花源既出亭
【御碑亭】
內有石碑,上刻有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的詩二首。據傳,昔在北京圓明圓內,辟有仿桃花源景緻的「武陵春色」,極得乾隆皇帝喜愛,所以他寫了二首詩,以寄寓他對祖國秀麗河山與美妙傳說的嚮往心情。光緒十八年(1892),縣令余良棟為之勒石,並如此建御碑亭,亭前是御碑池,碧波盪漾,高山明境,風景奇佳。
花笑欲留人,一池春水琉璃滑;
鳥歌如迎客,四周山色畫圖開。
——佚名題桃花源御碑亭
【尋契亭】
在靖節祠下,以陶詩「高舉尋吾契」句命名。
神遊太古,哀生靈之塗炭;
事記亡秦,寓深意於桃源。
——劉祖榮題桃花源尋契亭
高蹈風塵外,以閑雲野鶴為友;
遠想羲皇前,與無懷葛天卜鄰。
——劉祖榮題桃花源尋契亭
【佳致碑亭】
桃源佳致碑,在距桃花源半公里處。碑原為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題,原碑字跡已被時光剝蝕無存。現碑為明萬曆三年(公元l575年)湖廣巡撫趙賢補書,隸書3行,正文「桃源佳致",字徑47厘米,上款:「唐劉禹錫題,明趙賢書」,下款:「光緒二十年余良棟重修」。碑高240厘米,寬1l5厘米,厚26厘米。1980年重修碑亭,置碑於內,保存完好。
桃源佳致傳佳話;
武陵春色艷春霞。
——劉祖榮題桃花源佳致碑亭
奇跡隱五百,淵明秉筆開生面;
往事越千年,夢得書碑揭大觀。
——劉祖榮題桃花源佳致碑亭
【桃源佳致亭】
欲問桃源只此是;
後來圖畫了非真。
——吳恭亨集句題桃花源佳致亭
磨鐫六代斯文在;
歌呼四山明月生。
——佚名集中興碑字題桃花源佳致亭
【方竹亭】
原名桃川八方亭。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建。為八方形三門四窗磚木結構,亭高6米,牆厚1米,內為穹窿頂,內有碑刻6方。亭旁方竹搖曳,青翠欲滴,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即以此得名。民國末年,方竹被砍伐殆盡,從l950年起,經過精心培植復甦,進而勃發生機。亭處業林口,其前後左右,修竹與佳木兢茂。流水並孔鳥和鳴。
竹影分棋局;
桃花奠酒盤,
——佚名題桃花源方竹亭
扶危持顛賴彼相;
內圓外方惟此君。
——劉祖榮題桃花源方竹亭
松間泉度笙竽響;
竹里風來鸞鶴鳴。
——劉祖榮集岳金樓句題桃花源方竹亭
乘興訪仙家,帶得黃塵入幽谷;
不須詢甲子,笑嘑村酒醉桃花。
——李元燮、張警題桃花源方竹亭
【伴霞亭】
竊怪當日仙人,猶思漁父;
遍尋此中村落,不見桃花。
——岩村題桃花源伴霞亭
【躡風亭】
亭得名於陶詩「願言躡輕風」旬。1914年,桃源知縣楊瑞膻建亭,內外壁間嵌有歷代名人詩文石刻。亭左平台下有仙葡萄一架,傳為呂洞賓手植。亭為四方形兩層磚木結構古典建築。寶頂耀金,玻璃呈碧,鴟吻啄空,雕粱飛丹。廳內正壁立有桃花石《桃花觀序》碑,介紹了該觀幾度興廢的經過。內外壁間嵌有歷代名人詩文石刻。亭樓有游廊,內沒桌凳,以供遊人憩息。品若對奕,各從所好。憑欄遠眺,桃花山西峰古木扶琉,如天然畫屏;俯視修竹萬竿,搖曳多姿。
懷良辰以孤往;
和埃風余上征。
——劉祖榮題桃花源躡風亭
山若有靈應識我;
水如無意莫回頭。
——曾傑題桃花源躡風亭
【遇仙橋】
原為橫卧澗上的自然岩橋。明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桃源縣主薄孫廷蕙修成石拱橋。清末。湖廣提督俞益謨於橋上修遇仙亭。1983年因橋左側滑坡,將亭壓倒,後由湖南省文化廳拔款修復。飾以龍脊敖角,並置長凳於兩側以憩遊人,橋兩端各立石碑一方,供游入觀賞。橋下菖蒲業生,松竹復陰,溪流潺潺,遊人至此,遇仙之期冀油然而生。
飛橋依絕壁;
仄磴鎖蒼煙。
——劉祖榮題桃花源遇仙橋
開口說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難為外人言也;
源頭尋古洞,秦歟,漢歟,將近代歟,欲呼樵子問之。
——劉再青題桃花源遇仙橋
【問路橋】
自既出亭走過兩座小橋,沿溪曲折而下不百米,便到了問路橋。由陶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問路」句命名。橋跨桃花山東澗,橋頭懸岩百丈,古木挺立,蔥蔥鬱郁,極為清幽。相傳為武陵漁人辭出所經。清光緒十八年修建橋和橋亭,橋與西澗遇仙橋對稱,建築形式亦相似。轎兩端山崖陡峭,古木叢生,橋下流泉輕吟,環境極為幽靜。
登東皋以舒嘯;
臨清流而賦詩。
——劉祖榮題桃花源問路橋
滿山喬木翳荒徑;
夾岸桃花指去津。
——劉祖榮題桃花源問路橋
流水當年懷往事;
桃花依舊笑春風。
——羅潤章題桃花源問路橋
【窮林橋】
窮林橋隱於桃林之中,單拱石欄,旁邊便是水清如鏡,汩汩長流的桃花溪。橋頭立一塊桃花碑,碑刻張旭吟詠桃花溪的名詩。窮林橋因《桃花源記》中「欲窮其林」而得名。
水流花放;
路轉峰迴。
——佚名題桃花源窮林橋
桃花滿徑紅飄雨;
春水流香綠到渠。
——劉祖榮題桃花源窮林橋
【菊圃】
菊圃立於延至館舊址,初建於明萬曆三年(1640)。因陶淵明酷愛菊花而建,菊圃建築氣宇軒昂,廊廡繚繞,屋宇盤錯,並點綴以亭閣。圃後有陳列館,展陳古今名人題詠桃花源的字畫和數百件文物。每當秋天,芍葯凝霜,丹菊競放,令人賞心悅目。
秋菊有佳色;
林園無俗情。
——劉祖榮題桃花源菊圃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劉祖榮題桃花源菊圃
採菊東籬,馨香盈袖;
肆力南廟,污邪滿車。
——劉祖榮題桃花源菊圃
杯醉菊花,赤縣近尋彭澤宰;
水流桃洞,碧山棲有謫仙人。
——謝維菘、游祖國題桃花源菊圃
三載此棲遲,尋看道士種桃,洞口春風應笑我;
一杯聊共醉,還羨高賢採菊,籬邊秋色最宜人。
——劉端康題桃花源菊圃
劉端康,長沙人,曾任桃源縣長。
【桃花溪】
桃花溪,為桃花源八景之一。
花藏仙溪,落英何許流出;
水引漁者,春風不知從來。
——吳玉麟題桃花源桃花溪
江上望軍容,山間草木參天起;
溪邊尋勝跡,洞口桃花鎮日閑。
——夏僚題桃花源桃花溪
【秦人村】
秦人村景區位於桃花源風景區南部,緊鄰桃花山景區。桃花源傳為秦人避亂而尋居的世外仙境。秦人村因陶淵明詩而出名,依秦時舊制而建,大多完成於1992年,區內主要景點有:秦人古道、秦人古洞、豁然台、秦人居、竹廊、公議堂、奉先祠、余蔭堂、秦人作坊、秦人街、白樂橋、誇蹤館、延至館、儺壇等,各處都修建得與秦時風格相接近,讓你身臨其中頓感時空穿越。
村舍儼然,笑漁人迷不得路;
水源宛在,偕太守常來問津。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題秦人村牌坊
馬援征蠻遇風寒;
秦氏擂茶救千軍。
——秦人村「秦氏擂茶館」
世外仙游覓口福;
怡然擂茶更生情。
——秦人村「怡然擂茶館」
【秦人古洞】
秦人古洞在桃花潭上方。相傳,真正的秦人古洞在桃花潭下數十步右側的山坳里,古時候,這里紫霧騰騰,笙歌陣陣,確屬仙境。這便是陶公《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的那個古洞,後來由於地殼變動,山石塌陷而被填沒。現在的洞是後來人工開鑿的,洞不及人高,深不過幾十米,遊人可穿洞而過,仍能領略眼前豁然開朗的意境。
別有天地;
不知歲月。
桃花源秦人古洞
【摩頂松】
傳為秦人手植,為桃花源八景之一。
千年閱世身猶健;
百尺干霄頂欲摩。
——劉祖榮題桃花源摩頂松

㈡ 給花店起一個名字,最好帶上「蘭」字。不帶也沒關系。

汀(ting)蘭閣
來源於古文(忘記名字了),裡面就有著四個字:岸芷汀蘭

㈢ 有沒有好聽的花店名字

1、名字:繁花部落

說明:來源於成語,繁花似錦,意義美好。諧音繁內花不落,意思是此花店的花容新香持久,不易調落。

2、起名:憶花谷

含義:記憶中那裡有間花的海洋,讓人每每想起,心花怒放;花谷預示著花多,開的燦爛。

3、名字:惜馨

說明:一般送花用來表達心意,惜馨的意思是希望對方能夠了解自己的心意,也希望對方能夠好好珍惜自己的心意,「馨」字是「心」的同音字,也有溫馨、祝福的意思,而且一提到馨字大家也很容易聯想到花。

4、花店名字:馥郁花藝

釋義:馥郁源於花香馥郁,代錶店裡的花,形色皆備。同時馥郁音同於「富裕」,也希望店主的未來富裕。

5、起名:世紀花緣

含義:象徵因花結緣,幸福長久。

6、起名:花滿庭鮮花

含義:花滿庭院,福至萬家。

7、花店名字:鮮花物語

解釋:花語和花名優美、脫俗、雅緻,每一朵鮮花都代表某種意義,讓您在品花、買花時能有更多的選擇,為生活增添色彩,不會因為不理解花物語或買錯花而郁悶。

8、花店名字:芳馨

解釋:芳馨二字,不僅讓人感受到花的香氣芬芳、溫馨,而且諧音為「芳心」,吸引男士用鮮花獲得女生芳心。

花卉、花坊、花藝的區別

1、花卉主要是鮮花,盆栽綠植等,范圍最廣。花卉,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各樣顏色,有的長得很艷麗,有香味。

2、花坊是花店,賣花的地方。是指經營買賣花卉的店鋪。花坊是美麗優雅的場所,花藝是花坊的靈魂。

3、花藝,是花卉藝術的簡稱。通過一定技術手法,花材的排列組合讓花變得更加的賞心悅目。花藝表現一種思想,體現自然與人的完美結合,形成花的獨特語言,讓欣賞者解讀與感悟。



(4)源藝花坊擴展閱讀:

1、花卉的來源:花字在 商代 甲骨文中作(即華),表現了盛開的花形和 枝葉蔥茂之。花卉狀。卉,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稱:「卉,草之總名也。」 花、卉兩字聯用,則出現較晚。南北朝時《 梁書·何點傳》載:「園中有卞忠貞冡,點植花卉於 冡側。」 這是花、 卉二字聯用的較早記述。

2、花藝的來源:《修行本起經》講述了一段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成佛時與花有關的故事。《魏書·釋老志》中有:「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粉碎……稱為『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華、致敬意。」東晉僧人法顯著《佛國記》也提及,所到之處,都有以花供養者。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可見佛教供花是非常注重的。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