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插花手冊
㈠ 蒙台梭利前置預備工作有哪些
蒙台梭利前置預備工作只呈現單一的動作技能,如:倒、擠、夾、轉、折等等。
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是為他們之後進行的復雜工作奠定好基礎,讓他們能夠滿懷信心迎接挑戰。
當孩子進到蒙台梭利教室後,為了能夠去探索更加豐富的世界,發現更加精彩的自己,他們需要做一些初步的鍛煉與預備,為他們接下來的自主獨立工作做好准備——前置預備工作。
孩子在進行「倒穀物」工作時,孩子的內心會驅動他不斷地練習「倒」這個動作,這是因為人類有「重復」的人類傾向,孩子在吸收這個動作,並發展對手眼協調能力及手的控制能力,這也是為之後的插花、洗布等復合性工作提供動作基礎。
蒙台梭利對幼兒教育的意義:
蒙台梭利教室內的區域劃分,一般劃分為日常生活區、感官區、數學區、語言區、科學文化區,同時有藝術區、和平角等。並且,五大區域都有經典蒙台梭利教具與工作以及延伸或者自製教具的投放,供孩子自由選擇工作。
兒童的工作與大人的工作不同,兒童往往喜歡重復而且可以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於某件物品或者事情,如打掃衛生、清潔物品等等,在工作過程中,孩子不斷的在看自己,評判自己的行為,重復來獲得完美。
㈡ 幼兒蒙氏教育試題庫20套
各齡段蒙氏教學內容不同,蒙氏教育是以義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教育方法。20套舉例如下:
1、走線。(持物走線,並且學會自行調整與同伴之間的差距;加快音樂節奏走線;加入手位走線)
2、靜寂游戲:聽覺記憶練習;專注練習(傳蠟燭、看口型猜字);聽力的方向性練習;聽力的連續性練習
3、生活禮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正確的搬運和放置桌椅;如何傾聽別人談話;如何觀看與參與別人的工作;學會做客、待客、倒水;正確使用洗手間;學會公共場所的禮儀;認識交通標志,了解交通規則
4、照顧環境:學會打掃教具架;飼養小動物;學會插花、擦拭葉子
5、照顧自己:學會梳頭、正確的刷牙;學會擦鞋;學會增減衣物;學習、了解保護自己的基本常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入廁:學會便後自己擦屁股;衣飾框(學會使用別針、學習扣盤扣、學會皮帶扣的解、系,學會拉拉鏈)
6、大肌肉動作訓練 曲線跑、往返跑、單腳跳、傳球、接球、跨越式跳
7、小肌肉動作訓練:一指按:用高腳釘做復雜圖形的按;倒:結合感官,做三原色的配色練習、導入等分的概念、用小口徑的瓶子倒固體、液體、漏鬥倒固體、液體
8、插座圓柱體(三組、四組的綜合練習)
9、幾何圖形嵌板櫥4-6層:(圖形與卡片的對應、圖形拼搭、撕、剪相應圖形、進行二級分類)
10、構成三角形(學完):理解等分之間的關系、用多盒進行組合創意、計算角的度數。
11、色板:強化三原色的變化、色板三
5、彩色圓柱體:四組的組合練習,擺出各種組合圖形、與插座圓柱體結合
12、幾何立體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13、二項式、三項式:根據盒蓋顏色進行配對、取放;脫離盒蓋進行取放
14、觸覺板(第三、第四組)
15、重量板:區分輕和重、用手掂重量
16、嗅覺瓶:聞香配對、結合日常生活練習
17、 聽覺筒:排序、自製聽筒
18、彩色串珠: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作業紙練習
19、口述10以內的加減法應用題:模仿編應用題——編有提問的問題——看圖創造編應用題。
20、100板:數字消除——數字連線——數字填空
(2)蒙氏插花手冊擴展閱讀:
蒙氏簡單游戲
1、釘子,錘子和橡皮筋方法:用高爾夫球球釘作為釘子,塑料小錘子錘入泡沫塑料,再用橡皮筋套在釘子上。
學習:錘子和釘子敲打動作,手眼協調,生活操作,和簡單的圖案設計。套橡皮筋的很感興趣,玩了十五分鍾。
2、水杯,篩子和海綿
方法:用兩個水杯相互倒水,用篩子把水裡的豆子濾出來,用海綿把水盆里的水吸到杯子里。學習:倒水的動作,篩子的使用方法,海綿的吸水特性。
㈢ 蒙氏插花的目的與意義
目的: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名社會的獨立成員。意義:培養幼兒的創新求異思維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並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欣賞插花藝術,感受插花藝術的色彩對比、高低錯落對比、大小對比的美,對插花藝術感興趣。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的目的。
蒙氏教育原則:
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種「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學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敏感期」,而給予適切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