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百合烏葯湯方解

百合烏葯湯方解

發布時間: 2025-09-17 01:48:19

百合能治什麼病

百合能治療的疾病:1.潤肺止咳:本品甘潤滑利,氣味清涼,能補肺陰、潤肺燥、泄郁熱、消痰火、為補肺養陰,潤燥寧嗽之佳品。用於:①咳嗽:痰熱而致咳嗽痰中帶血者,用此清熱潤肺止咳,與款冬花合用。②肺癆(肺結核)吐血:癆蟲而致咳嗽、潮熱、咯血者,用之潤燥瀉熱,與生地、冬花、麥冬、川貝母配伍。③肺癰:火熱郁肺而致咳嗽膿血者,可用單品頻食。2.清心安神:本品苦寒,性主走守,能開泄心經郁熱、降泄心火、導熱下行,且潤肺燥、補心陰、養正氣、安心神,為養陰清熱,補心寧神之要葯。用於:①百合病:熱傷陰液、心陰不足、余熱未清而致心神恍惚,莫名所苦者,用之養陰清熱,多與生地配伍,如百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②失眠:心陰虧損、心腎不交心煩失眠,健忘多夢者,用此養心安神,與酸棗仁、遠志合用。用法、用量:生用或蜜炙用。內服:6~12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使用注意:1.涼而質潤,風寒咳嗽及脾腎陽衰,中寒便滑者,忌用。2.生用長於清心,蜜炙優於潤肺。

近在手邊的美容保健佳品,百合你了解嗎?

百合干為百合的乾燥肉質鱗葉,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用於食療更是具有多種功效:

一、潤肺止咳

在中葯上,百合經常被用於止咳潤燥,功效比較顯著,因為百合中含有的黏液質,能夠起到清火潤燥的作用,百合蓮子湯、綠豆百合湯都是百合應用的不錯搭配。

二、清心安神

百合性微寒,經常食用,能夠清除心火,改善心煩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狀。另外,對於情緒起伏大、情緒悲觀抑鬱,以及長期意志消沉的患者,也具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三、防癌抗癌

百合中富含的生物鹼成分,是防癌抗癌的關鍵,能夠有效維持白細胞的含量,防止放療化療對白細胞數量的影響,也能提高吞噬細胞的活性,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

四、美容養顏

百合經常被用於製作美白面膜,也常用於製作美容養顏的粥食,百合中含有粘液質和維生素,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細胞的更新,延緩細胞的衰老,美容功效顯著。

歲月了無痕,依舊桃花面。

百合具有滋陰潤燥、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於肺陰虛的咳嗽,或痰中帶血,以及熱病引起的心煩,失眠,多夢等。百合是一味葯食兩用的滋補佳品,經常食用可以緩解慢性氣管炎,咽炎、胃炎的症狀。百合中的植物固醇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可以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血壓。百合含有膳食纖維及果膠,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以治療便秘。

百合能治療的疾病:1.潤肺止咳:本品甘潤滑利,氣味清涼,能補肺陰、潤肺燥、泄郁熱、消痰火、為補肺養陰,潤燥寧嗽之佳品。用於:①咳嗽:痰熱而致咳嗽痰中帶血者,用此清熱潤肺止咳,與款冬花合用。②肺癆(肺結核)吐血:癆蟲而致咳嗽、潮熱、咯血者,用之潤燥瀉熱,與生地、冬花、麥冬、川貝母配伍。③肺癰:火熱郁肺而致咳嗽膿血者,可用單品頻食。2.清心安神:本品苦寒,性主走守,能開泄心經郁熱、降泄心火、導熱下行,且潤肺燥、補心陰、養正氣、安心神,為養陰清熱,補心寧神之要葯。用於:①百合病:熱傷陰液、心陰不足、余熱未清而致心神恍惚,莫名所苦者,用之養陰清熱,多與生地配伍,如百合知母湯、百合地黃湯。②失眠:心陰虧損、心腎不交心煩失眠,健忘多夢者,用此養心安神,與酸棗仁、遠志合用。用法、用量:生用或蜜炙用。內服:6~12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使用注意:1.涼而質潤,風寒咳嗽及脾腎陽衰,中寒便滑者,忌用。2.生用長於清心,蜜炙優於潤肺。

百合治肺病咳嗽有百合固金湯,

百合治胃痛有百合烏葯湯

百合治神經病方面,有百合地黃湯。

百合可以補肺,寧心安神

百合、地黃:清心安神。用於熱病後余熱未清,神志恍惚,如百合地黃湯。

㈡ 治療胃腸病常用的中葯單方有哪些

消導劑

(1)神曲

[單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於萎縮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等由於飲食積滯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麥芽

[單方]炒麥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澱粉類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兒乳積。

(3)炒谷芽

[單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之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單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肉食積滯。

(5)炒雞內金

[單方]雞內金。

[用法]炒後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或脾虛胃弱之食慾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實等治食積泄瀉。

理氣活血劑

(1)川楝元胡膠囊

[單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葯混合均勻,裝入膠囊為1次量,每日3次,飯前口服。

[功效]適用於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

(2)消氣粉末

[單方]雞內金10克,香櫞皮1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積胃脘疼痛。

(3)五靈脂末

[單方]五靈脂、炒蒲黃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飯前沖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潰瘍氣滯血瘀證。

(4)姜黃炒香附

[單方]姜黃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氣滯胃痛。

(5)兩香湯

[單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蘇梗炙杷葉湯

[單方]旋覆花(包)、蘇梗各10克,炙杷葉(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噯氣不止。

(7)廣木香末

[單方]五靈脂50克,廣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靈脂末

[單方]桃仁、五靈脂各15克。

[用法]微炒為末,米醋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開水送下,孕婦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瘍劑

(1)大黃粉

[單方]大黃粉適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溫開水沖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黃粉

[單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黃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勻,每日3克。

[功效]適用於胃脘痛瘀血證,嘔血黑便者。

(3)地榆湯

[單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單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溫中止痛劑

(1)荔枝核末

[單方]荔枝核適量,木香適量。

[用法]將荔枝核燒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為細末,熱湯調下。

[功效]治療胃寒氣滯。

(2)乾薑胡椒末

[單方]乾薑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為末。每日2次,水沖服。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3)高良薑桂皮香附湯

[單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4)畢澄茄白豆蔻末

[單方]畢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療虛寒胃痛。

(5)蔥頭生薑貼

[單方]蔥頭帶須30克,生薑15克。

[用法]搗爛炒熱,用布包好,趁熱敷在胃部。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益氣養陰劑

(1)百合烏葯湯

[單方]百合30克,烏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虛熱胃痛。

(2)烏梅白芍砂仁末

[單方]烏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乾研末。沖服。

[功效]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

(3)大棗紅糖白芍湯

[單方]大棗、紅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單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於空腹時嚼服,2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

(5)黃芪白芍湯

[單方]黃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乾薑、木香各6克,紅棗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脾胃虛弱證。

和中制酸劑

(1)訶子藿香白豆蔻末

[單方]訶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湯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惡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單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乾研細末,過篩。每日3次,每服9克,飯前半小時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過多。

(3)兩賊末

[單方]烏賊骨9克,木賊草18克,川軍9克。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6克,開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湯

[單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胃脘痛之泛酸明顯者。

清熱瀉下劑

(1)鉤藤番瀉葉飲

[單方]番瀉葉10克,鉤藤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適用於各型便秘。

(2)蘇子全瓜蔞湯

[單方]蘇子10克,全瓜蔞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於習慣性便秘或體弱、產後便秘。

(3)望江南湯

[單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湯口服。

[功效]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

(4)槐角決明子飲

[單方]槐角10克,決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飲不拘時,味淡更換葯物。

[功效]用於便秘且有高血壓病者。

(5)當歸肉蓯蓉飲

[單方]當歸20克,肉蓯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飲。

[功效]用於治療陰虛血虧,腸中乾燥而便秘者。

(6)白蜜湯

[單方]白蜜化湯,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適用於習慣性便秘。

(7)菊花大黃飲

[單方]菊花10克,生大黃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用於高血壓病人的便秘。

收斂止瀉劑

(1)烏賊骨末

[單方]烏賊骨500克。

[用法]焙乾研細末,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於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雙黃湯

[單方]葛根10克,黃連、黃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熱瀉。

(3)五倍子末

[單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適量.

[用法]炒研細末。每次服3克,米湯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療慢性腸炎久瀉不止。

(4)鹿銜草干葉湯

[單方]鹿銜草干葉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鍾,濾出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為1個療程,連服1~2個療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瀉、慢性菌痢(休息痢)。

(5)無花果葉末

[單方]無花果葉100克,紅糖50克。

[用法]將鮮葉切細,加入紅糖同炒研末。頓服。

[功效]治療久瀉不愈。

㈢ 求百合烏葯湯的出處,及病機,組成

《醫學三字經·卷之三\心腹痛胸痹方》(清·陳修園):百合湯:治心口痛諸葯不效。亦屬氣痛。 百合(一兩)烏葯(三錢)水二杯,煎八分服。此方余自海壇得來。

㈣ 胃病:中度慢性淺表性炎伴活動,灶性腸上皮化生。幽門螺桿菌陰性。

三合湯或四合湯是老中醫焦樹德先生介紹的驗方,是由幾個古代常用的小驗方合起來的一個復方。包括如下幾個處方:1,良附散,由高良姜、香附二味葯組成。2,百合烏葯湯,由百合、烏葯二味葯組成。3,丹參飲,由丹參、檀香,砂仁,三味葯組成。4,失笑散,由五靈脂、蒲黃,二味葯組成。如果只用前面三個處方,就稱之謂三合湯,多用於病情比較復雜,臨床上難於辯證的一些胃痛患者。如辯證兼有瘀血證狀者,就加用失笑散,稱之謂四合湯。這幾個處方,在《湯頭歌訣》一書中都有記載,它們的主治用法也都有,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曾用此方治過一二個患者,療效也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據焦樹德先生講,這種用法是他家祖傳的方法,為了便於記憶,曾編了一句順口溜說:痛在心口窩,三合或四合。臨床中如果遇到別的方法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不妨一試。

㈤ 治療胃腸病有哪些常用中成葯

消導去積除脹類

(1)胃腸安丸

[主治]芳香化燭,理氣止痛,健胃導滯。用於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腸炎,菌痢,脘腹脹滿,腹痛,食積乳積。

[處方]木香、沉香、枳殼(麩炒)、檀香、大黃、厚朴(姜制)、硃砂、麝香等。

[用法]口服,1次4丸,1日3次,小兒酌減。

(2)枳實導滯丸

[處方]枳實(炒)、大黃、黃連(薑汁炒)、黃芩、茯苓等。

[主治]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於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里急後重。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3)大山楂丸

[處方]山楂、六神曲(麩炒)、麥芽(炒)。

[主治]開胃消食。用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脹悶。尤宜於小兒食滯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維生素B缺乏症亦可應用。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兒酌減。胃酸多者慎用。

(4)保和丸

[處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等。

[主治]消食導滯,和胃。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小兒酌減。

理氣活血止痛類

(1)香砂養胃丸

[處方]木香、砂仁、白術、茯苓、半夏(制)等。

[主治]溫中和胃。用於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胃脘滿悶,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消化性潰瘍見上述症狀表現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2次。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2)十香止痛丸

[處方]香附(醋炙)、烏葯、檀香、香櫞、蒲黃、沉香等。

[主治]疏氣解郁,散寒止痛。用於氣滯胃寒,兩脅脹滿,胃脘刺痛,腹部隱痛。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婦慎服。

(3)木香順氣丸

[處方]神曲、麥芽、山楂、枳殼、檳榔、萊菔子、青皮、陳皮、香附、烏葯、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食積氣滯,胸膈痞滿,脘腹脹悶,嘔吐惡心,暖氣納獃等病症。

[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本品對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宜應用。孕婦禁服,年老體弱者慎用。

(4)柴胡舒肝丸

[處方]茯苓、枳殼(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主治]舒肝理氣,消脹止痛。用於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婦慎用。如出現舌紅少苔、口燥咽干、心煩失眠等陰虛證應停服。

(5)元胡止痛片

[處方]延胡索(醋制)、白芷等。

[主治]理氣,活血,止痛。用於氣滯血瘀的胃痛、脅痛、頭痛及月經痛等。

[用法]口服,1次4~6片,1日3次,或遵醫囑。孕婦慎用。

清熱瀉下類

(1)葛根芩連丸

[處方]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熱,止瀉,止痢。用於泄瀉痢疾、身熱煩渴、下痢臭穢;菌痢、腸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兒1次1克,1日3次,或遵醫囑。

(2)香連丸(片)

[處方]黃連(吳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於濕熱痢疾,里急後重,腹痛泄瀉;菌痢,腸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兒酌減。忌食生冷油膩之物。孕婦慎服。

(3)復方黃連素片

[處方]鹽酸小檗鹼、木香、吳茱萸、白芍。

[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止痢止瀉。用於大腸濕熱,赤白下痢,里急後重或暴注下瀉,肛門灼熱。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潤腸丸

[處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黃、木香、陳皮等。

[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腸胃積熱,胸腹脹滿,大便秘結。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婦忌服。兒童、老年人、體虛者不宜長期服用。

(5)當歸龍薈丸

[處方]當歸(酒炒)、龍膽(酒炒)、蘆薈、青黛等。

[主治]瀉火通便。用於肝膽火旺,心煩不寧,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脅肋疼痛,脘腹脹痛,大便秘結。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婦禁用。

(6)三黃片

[處方]大黃、鹽酸、小檗鹼、黃芩浸膏。

[主治]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用於三焦熱盛,目赤腫痛,口鼻生瘡,咽喉腫痛,牙齦出血,心煩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腸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兒酌減。孕婦慎用。

補益固澀類

(1)人參健脾丸

[處方]人參、白術(麩炒)、茯苓、山葯、陳皮、木香等。

[主治]健脾益氣,和胃止泄。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飲食不化,倒飽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克,1日2次。

(2)安胃片

[處方]延胡索(醋制)、白礬(煅)、海螵蛸(去殼)。

[主治]制酸,止痛。用於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1次5~7片,1日3~4次。

(3)參苓白術散

[處方]人參、茯苓、白術(炒)、山葯、白扁豆(炒)等。

[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4)補中益氣丸

[處方]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白術(炒)、當歸、升麻等。

[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久瀉、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3次。忌食生冷。

(5)四神丸

[處方]肉豆蔻(煨)、補骨脂(鹽炒)、五味子(醋制)等。

[主治]溫腎暖脾,澀腸止瀉。用於命門火衰,脾腎虛寒,五更泄瀉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1~2次。

溫里散寒止痛類

(1)良附丸

[處方]高良姜、香附(醋制)。

[主治]溫胃理氣。用於寒凝氣滯,脘痛吐酸,胸腹脹滿。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附子理中丸

[處方]附子(制)、黨參、白術(炒)、乾薑、甘草。

[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忌食生冷食物。孕婦忌服。

(3)暖臍膏

[處方]當歸、白芷、烏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等。

[主治]溫里散寒,行氣止痛。用於寒凝氣滯,少腹冷痛,脘腹痞滿,大便溏瀉。

[用法]外用,加溫軟化,貼於臍上。孕婦禁用。

治療胃腸病的常用中葯單方

消導劑

(1)神曲

[單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於萎縮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等由於飲食積滯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麥芽

[單方]炒麥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澱粉類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兒乳積。

(3)炒谷芽

[單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之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單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肉食積滯。

(5)炒雞內金

[單方]雞內金。

[用法]炒後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或脾虛胃弱之食慾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實等治食積泄瀉。

理氣活血劑

(1)川楝元胡膠囊

[單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葯混合均勻,裝入膠囊為1次量,每日3次,飯前口服。

[功效]適用於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

(2)消氣粉末

[單方]雞內金10克,香櫞皮1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積胃脘疼痛。

(3)五靈脂末

[單方]五靈脂、炒蒲黃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飯前沖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潰瘍氣滯血瘀證。

(4)姜黃炒香附

[單方]姜黃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氣滯胃痛。

(5)兩香湯

[單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蘇梗炙杷葉湯

[單方]旋覆花(包)、蘇梗各10克,炙杷葉(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噯氣不止。

(7)廣木香末

[單方]五靈脂50克,廣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靈脂末

[單方]桃仁、五靈脂各15克。

[用法]微炒為末,米醋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開水送下,孕婦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瘍劑

(1)大黃粉

[單方]大黃粉適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溫開水沖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黃粉

[單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黃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勻,每日3克。

[功效]適用於胃脘痛瘀血證,嘔血黑便者。

(3)地榆湯

[單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單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溫中止痛劑

(1)荔枝核末

[單方]荔枝核適量,木香適量。

[用法]將荔枝核燒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為細末,熱湯調下。

[功效]治療胃寒氣滯。

(2)乾薑胡椒末

[單方]乾薑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為末。每日2次,水沖服。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3)高良薑桂皮香附湯

[單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4)畢澄茄白豆蔻末

[單方]畢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療虛寒胃痛。

(5)蔥頭生薑貼

[單方]蔥頭帶須30克,生薑15克。

[用法]搗爛炒熱,用布包好,趁熱敷在胃部。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益氣養陰劑

(1)百合烏葯湯

[單方]百合30克,烏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虛熱胃痛。

(2)烏梅白芍砂仁末

[單方]烏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乾研末。沖服。

[功效]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

(3)大棗紅糖白芍湯

[單方]大棗、紅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單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於空腹時嚼服,2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

(5)黃芪白芍湯

[單方]黃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乾薑、木香各6克,紅棗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脾胃虛弱證。

和中制酸劑

(1)訶子藿香白豆蔻末

[單方]訶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湯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惡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單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乾研細末,過篩。每日3次,每服9克,飯前半小時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過多。

(3)兩賊末

[單方]烏賊骨9克,木賊草18克,川軍9克。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6克,開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湯

[單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胃脘痛之泛酸明顯者。

清熱瀉下劑

(1)鉤藤番瀉葉飲

[單方]番瀉葉10克,鉤藤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適用於各型便秘。

(2)蘇子全瓜蔞湯

[單方]蘇子10克,全瓜蔞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於習慣性便秘或體弱、產後便秘。

(3)望江南湯

[單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湯口服。

[功效]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

(4)槐角決明子飲

[單方]槐角10克,決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飲不拘時,味淡更換葯物。

[功效]用於便秘且有高血壓病者。

(5)當歸肉蓯蓉飲

[單方]當歸20克,肉蓯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飲。

[功效]用於治療陰虛血虧,腸中乾燥而便秘者。

(6)白蜜湯

[單方]白蜜化湯,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適用於習慣性便秘。

(7)菊花大黃飲

[單方]菊花10克,生大黃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用於高血壓病人的便秘。

收斂止瀉劑

(1)烏賊骨末

[單方]烏賊骨500克。

[用法]焙乾研細末,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於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雙黃湯

[單方]葛根10克,黃連、黃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熱瀉。

(3)五倍子末

[單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適量.

[用法]炒研細末。每次服3克,米湯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療慢性腸炎久瀉不止。

(4)鹿銜草干葉湯

[單方]鹿銜草干葉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鍾,濾出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為1個療程,連服1~2個療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瀉、慢性菌痢(休息痢)。

(5)無花果葉末

[單方]無花果葉100克,紅糖50克。

[用法]將鮮葉切細,加入紅糖同炒研末。頓服。

[功效]治療久瀉不愈。

熱點內容
四川蘭花酒 發布:2025-09-17 03:31:35 瀏覽:204
三角插花瓶的做法 發布:2025-09-17 03:18:55 瀏覽:590
牡丹江山城火鍋 發布:2025-09-17 03:13:53 瀏覽:733
綠植行業利潤 發布:2025-09-17 03:08:13 瀏覽:691
女司機七夕 發布:2025-09-17 03:06:54 瀏覽:938
一朵花老王 發布:2025-09-17 03:02:27 瀏覽:332
花藝畢德 發布:2025-09-17 02:39:38 瀏覽:949
室內花卉館 發布:2025-09-17 02:38:25 瀏覽:666
七夕銀杏湖 發布:2025-09-17 02:26:53 瀏覽:237
刀劍亂舞小說插花集 發布:2025-09-17 02:24:43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