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染的花卉
『壹』 鮮花蠟染都有什麼材料
蠟染的基本原理是在需要白色花型的地方塗抹蠟質(古代是蜂蠟,現代是石蠟、蜂蠟、木蠟等混合蠟),然後去染色,將沒有塗蠟的地方染成藍色,有蠟的地方因為沒有上色而呈現白色,行話叫做「留白」。但是無論哪種蠟,在高溫下都會融化,因此用於蠟染的染料只能在低溫下染布,否則蠟一融化,就無法留白了。但是古代沒有化學染料,只有天然植物染料,能滿足低溫染色的只有靛藍一種。當然,可以製作靛藍的植物油多種,比如蓼科的蓼藍、十字花科的菘藍、豆科的木藍等多種植物莖葉都可以發酵製造靛藍染料。為什麼靛藍能夠在低溫下染色呢?這是因為靛藍染色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是可溶性隱色體滲入纖維之後、在纖維上就地合成靛藍染料的一個過程,這個氧化反應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進行。古代染其他顏色的染料,比如紅色的紅花、茜草和黃色的梔子、姜黃,還有綠色的凍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較高溫度的熱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則就很容易掉色。而在這種高溫下,蜂蠟已經融化,無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難做出其他顏色的蠟染花布來的。現代印染工業中,大量使用的X型活性染料都是低溫型的,可以在20-35度以下染色,而且色譜齊全,因此,現代蠟染工藝品可以做到五彩繽紛,各種顏色都能加工。但是,從綠色環保的角度來說,還是靛藍蠟染布更加安全有益健康。 自織白棉布
『貳』 什麼是蠟染呢
在苗族地區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蠟染歌》(古歌),代代傳唱敘述著蠟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個聰明美麗的苗族姑娘並不滿足於衣服的均一色彩,總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種各樣的花卉圖案來,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繪制實在太麻煩,但她一時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終日為此悶悶不樂。一天,姑娘又看著一簇簇一叢叢的鮮花久久發楞,辦法沒想出來卻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朧中有一個衣著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帶到了一個百花園中,園里有無數的奇花異草,鳥語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園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連蜜蜂爬滿了她的衣裙也渾然不知。等她醒來一看,才知道剛才是睡著了,可是低頭再看:花叢中的蜜蜂真的剛剛飛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蜜汁和蜂蠟,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著靛藍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試圖覆蓋掉蠟跡。染完之後,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當姑娘從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時候,奇跡出現了:深藍色的衣裙上被蜂蠟沾過的地方出現了美麗的白花!姑娘心頭一動,
立即找來蜂蠟,加熱熬化後用樹枝在白布上畫出了蠟花圖案,然後放到靛藍染液中去染色,最後用沸水熔掉蜂蠟,布面上就現出了各種各樣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興地唱起了山歌。人們聽到了姑娘的歌聲,紛紛來到她家聽她講百花園里的夢境、觀看她染出的花裙、學習她描花繪圖的技藝,大家回到自己家裡之後,照著姑娘教給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樣繁多的花布。從此,蠟染技術就在苗族及與之雜居的布依、瑤族等兄弟民族之間流傳開來了。 目前的蠟染,大體可以分三大類:—類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給自繪自用的蠟染製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民間工藝品。另—類是工廠、作坊面 向市場生產的蠟染產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工藝美術品。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中心製作的純觀賞型的藝術品,也就是「蠟染畫」。這三大類蠟染同時並存,互相影響,爭奇斗艷。這種復雜的,多元化的現象,在藝術界是少見的。 蠟染製作方法,是將白布平鋪於案上,置蠟於小鍋中,加溫溶解為汁,用蠟刀蘸蠟汁繪於布上。一般不打樣,只憑構思繪畫,也不用直尺和圓規,所畫的中行線、直線和方圓圖形,折疊起來能吻合不差;所繪花鳥蟲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繪成後,投入染缸漬染,染好撈出用清水煮沸,蠟溶化後即觀出白色花紋。
『叄』 是「臘梅花」還是「蠟梅花」,la字該怎麼寫
是蠟梅,不是說蠟梅是蠟做的,而是說蠟梅花花瓣是蠟質的,蠟梅花就是蠟質花瓣的梅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在宋哲宗元祐年間一代文豪蘇東坡和黃山谷,因見黃梅花似蜜蠟,遂將它命名為「蠟梅」,說它「香氣似梅,類女工捻蠟所成,因謂蠟梅」。由此蠟梅名噪一時,鼎盛於京師。後來詩家在詠蠟梅詩中,常在「蠟」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如「蝶採花成蠟,還將蠟染花」等。
『肆』 什麼是臘染
蠟染,古稱蠟纈,是一種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藝,與絞纈(扎染)、夾纈並列為中國內古代染纈工藝的容三種基本類型。 除了中國少數民族之外,蠟染的傳統在全球許多國家都有發現,包含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以及奈及利亞;
不過印尼的蠟染是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印尼爪哇島的蠟染製法有歷經很長時期的文化適應,受到多種文化影響的結果而擁有豐富多元的樣式,也是目前世界上樣式、技術、以及工匠技巧發展最完整的地區 。
2009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印尼的蠟染納入人類重要口傳與無形文化資產。
(4)蠟染的花卉擴展閱讀:
蠟染工藝在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貴州省少數民族地區廣為流行。苗族蠟染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蠟染一般都是藍白兩色。所用的染料是由一種蓼科植物藍草經發酵而成的藍靛。
蠟染通常是在民間自織的白色土布上,用一種自製的銅刀點上蠟花,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畫好的蠟片放在染缸里染色,再經脫蠟、漂洗而成。蠟冷卻後,蠟白布的表面會產生天然的裂紋,色料滲入裂縫,出現許多無規則的色紋,稱為冰紋或龜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