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貴州花卉史

貴州花卉史

發布時間: 2021-01-21 22:27:06

① 貴州歷史上的名人

、趙旭:
(1812-1866),字石知,號曉峰,清朝貴州桐梓縣人。幼年喪父,青年時代隨其叔至山東騰縣祖父官署居住。先後游學吳楚,閱歷學識極富。回桐梓後,曾九次鄉試不第。長期居家課讀,與"西南世儒"鄭珍、莫友芝情誼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諭。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縣教諭時,以實績加翰林院孔目銜兼署都勻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農民起義軍攻破荔波縣城,旭受重傷後投江死。趙旭博學多才,關心桑梓的文化事業,曾采訪桐梓掌故,編成《桐鑒》6卷、《被桐鑒》1卷、又編成《桐梓耆舊詩抄》1卷、《桐梓藝文志》4卷、《文學爾雅注》1卷、《琴鶴堂先澤拾遺》1卷、《蜀碧補遺》6卷。趙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創作。著有《播川詩抄》8卷,選詩500餘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長期居住在農村,對貧苦農民的生活較了解。他寫的詩,多反映貧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大膽揭露清軍的腐敗的社會的黑暗。語言朴質無華,通暢明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2、汪承潮:
字小瀛,號祖龍坑外人,貴州貴陽人。畫家。工山水人物,能寫真。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曾為麟慶《鴻雪因緣圖記》繪黔中名勝。
3、王立中:
清朝貴州平越(今福泉縣)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進士,入翰林院。
4、 安淦辛:
清朝貴州水西人。奢香後裔。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稟請為奢香立碑於墓前,又修奢香祠於墓側,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柱標志於路旁。
5、陳鈺:
(1814-1869),字二如,號一指山人,清朝貴州貴陽人。貴州籍指畫名家自幼不喜科舉,醉心水墨繪畫,未到中年畫名即已遍黔中,因用心過度,40度後雙目失明,經數年治療,重見光明。擅長指畫,畫人物、山水、花鳥、尤以人物最精。書畫造詣甚高,可惜局於黔疆,無緣與海內外名家交遊,難顯其名聲。陳鈺的人物畫,到民國年間仍有為其族人保存者。計有《一指山人行樂圖》、《十八羅漢冊》等。貴州省博物館收藏有其畫數種,有《鍾馗破扇圖軸》、《墨筆山水花卉散頁》(十頁)等。
6、何德勝:
(1814-1867),字安國,本姓劉,呼為劉二、何二,清朝貴州黃平木老坪人。農民起義軍黃號軍首領。生性倔強,好打抱不平,對清政府濫征捐稅,強行"折征"的政策極為不滿。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在甕安天文組織起義,用黃布扎頭,史稱黃號軍。建立有上大坪、轎頂山等根據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攻入開州,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擬攻貴陽,
7、舒光富:
(1814-1855),乳名舒大,民間稱他舒裁縫,清朝貴州遵義人。幼讀私塾,成年隨父業鹽商。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參加獨山楊元保農民起義,拉開了貴州咸豐同治年間農民大起義的序幕。起義失敗後回家。
8、 諶厚光:
清朝貴州織金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進士。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奮有為,玉河漲水時他組織修堤護城,平市商限息調劑,其盈虛緩急定為每年三限,商民稱信。至仕歸。
9、胡萬育:
字仁山,清朝貴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貢生。遵義黎柏容為開泰校官時,胡萬育與之唱和頗多。著有《容膝山房詩集》二卷。
10、何開瀛:
字萊仙,清朝貴州清鎮人。書畫家。生活於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曾為貢生,善書畫,尤精蘭竹。
11、趙鍾域
字省三,又字友莪,清朝貴州普定人。畫家。生活於道光年間(1821-1850年),曾為廩生,善畫蛺蝶魚蟲。
12、楊沂秀:
字魯川,貴州鎮遠人。為果勇侯楊芳之侄。系清朝道光年間進士,曾任陝西鄂縣知縣等。其女兒楊林貞工書畫。
13、田溥:
字雪樵,清朝貴州綏陽人。畫家。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間貢生,工水墨山水畫,師法董、巨。
14、徐樗:
清朝貴州銅仁人。清道光(1821-1850年)中監生。《黔詩紀略後編》錄有其詩,並稱善畫。
15、史荻洲:
字勝書,清朝貴州黔西州(今黔西縣)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與黔西詩人、書法家張琚結"桐蔭詩社"。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舉人
16、任必達:
字裴然,清朝貴州清平縣(今凱里)人
17、楊開秀:
字實田,號雲卿,貴州綏陽縣人。應鄉試久不中,直到五十歲才中舉人。一生以教書為業。
18、郭超凡:
(?-1858),字小袁,貴州清鎮人。幼時聰明好學,十七歲時就很有文名,學者徐光文給他起名"超凡"。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中進士。

② 貴州氣候適合種植什麼花卉園藝

適合種植月季。這園藝觀賞性很強的。

月季花(學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稱為花中皇後,又稱「月月紅」,是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葯用植物,亦稱月季。有三個自然變種,現代月季花型多樣,有單瓣和重瓣,還有高心卷邊等優美花型;其色彩艷麗、豐富,不僅有紅、粉黃、白等單色,還有混色、銀邊等品種;多數品種有芳香。月季的品種繁多,世界上已有近萬種,中國也有千種以上。

形態特徵
月季花是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壯,圓柱形,近無毛,有短粗的鉤狀皮刺。小葉3-5,稀7,連葉柄長5-11厘米,小葉片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寬1-3厘米,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銳鋸齒,兩面近無毛,上面暗綠色,常帶光澤,下面顏色較淺,頂生小葉片有柄,側生小葉片近無柄,總葉柄較長,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僅頂端分離部分成耳狀,邊緣常有腺毛。
花幾朵集生,稀單生,直徑4-5厘米;花梗長2.5-6厘米,近無毛或有腺毛,萼片卵形,先端尾狀漸尖,有時呈葉狀,邊緣常有羽狀裂片,稀全緣,外面無毛,內面密被長柔毛;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紅色、粉紅色至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凹缺,基部楔形;花柱離生,伸出萼筒口外,約與雄蕊等長。果卵球形或梨形,長1-2厘米,紅色,萼片脫落。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生長習性
月季花對氣候、土壤要求雖不嚴格,但以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微酸性、排水良好的的壤土較為適宜。性喜溫暖、日照充足、空氣流通的環境。大多數品種最適溫度白天為15-26℃,晚上為10-15℃。冬季氣溫低於5℃即進入休眠。有的品種能耐-15℃的低溫和耐35℃的高溫;夏季溫度持續30℃以上時,即進入半休眠,植株生長不良,雖也能孕蕾,但花小瓣少,色暗淡而無光澤,失去觀賞價值。

地理分布
中國是月季花的原產地之一。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湖北、四川和甘肅等省的山區,尤以上海、南京、南陽、常州、天津、鄭州和北京等市種植最多。

栽培技術

行距
露地栽月季,根系發達,生長迅速,植株健壯,花朵微大,觀賞價值高,在管理時根據不同的類型,生長習慣和地理條件來選擇栽培措施,栽培密度直立品種為75厘米x75厘米,擴張性品種株行距為100厘米x100厘米,縱生性品種株行距為40厘米x50厘米,藤木品種株行距為200厘米x200厘米。月季地栽的株距為50-100厘米,根據苗的大小和需要而定。

土壤
露地栽培地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土壤微酸性。栽培時深翻土地,並施入有機肥料做基肥。盆栽月季花宜用腐殖質豐富而呈微酸性肥沃的砂質土壤,不宜用鹼性土。在每年的春天新芽萌動前要更換一次盆土,以利其旺盛生長,換土有助季當年開花。月季花可以用各種材質的花盆栽種,瓦盆自然也是可以的。配製成營養土應該注意排水,通風及各種養分的搭配。其比例是園土:腐葉土:礱糠灰=5:3:2。每年越冬前後適合翻盆、修根、換土,逐年加大盆徑,以泥瓦盆為佳。

光照
月季花喜光,在生長季節要有充足的陽光,每天至少要有6小時以上的光照,否則,只長葉子不開花,即便是結了花蕾,開花後花色不艷也不香。

澆水
給月季花澆水是有講究的,要做到見干見濕,不幹不澆,澆則澆透。月季花怕水淹,盆內不可有積水,水大易爛根。盛夏季節要每天澆一次水,見盆土表面發白時即可澆水。冬天休眠期一定要少澆水,保持半濕即可。月季澆水因季節而異,冬季休眠期保持土壤濕潤,不幹透就行。開春枝條前發,枝葉生長,適當增加水量,每天早晚澆1次水。在生長旺季及花期需增加澆水量,夏季高溫,水的蒸發量加大,植物處於虛弱半休眠狀態,最忌乾燥脫水,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避免陽光暴曬。高溫時澆水,每次澆水應有少量水從盆底滲出,說明已澆透,澆水時不要將水濺在葉上,防止病害。

越冬
冬天如果家裡有保暖條件,室溫最好保持在18℃以上,且每天要有6小時以上的光照。如果沒有保暖措施,那就任其自然休眠。到了立冬時節,待葉片脫落以後,每個枝條只保留5厘米的枝條,5厘米以上的枝條全部剪去,然後把花盆放在0℃左右的陰涼處保存,盆土要偏干一些,但不能幹得過度,防止乾死。

施肥
月季花喜肥。盆栽月季花要勤施肥,在生長季節,要十天澆一次淡肥水。不論使用哪一種肥料,切記不要過量,防止出現肥害,傷害花苗。但是,冬天休眠期不可施肥。月季喜肥,基肥以遲效性的有機肥為主,如腐肥的牛糞、雞糞、豆餅、油渣等。每半月加液肥水一次,能常保葉片肥厚,深綠有光澤。早春發芽前,可施一次較濃的液肥,在花期注意不施肥,6月花謝後可再施一次液肥,9月間第四次或第五次腋芽將發時再施一次中等液肥,12月休眠期施腐熟的有機肥越冬。冬耕可施人糞尿或撒上腐熟有機肥,然後翻入土中,生長期要勤施肥,花謝後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溫乾旱應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後一次肥,在施肥前還應注意及時清除雜草。

③ 貴州省的省花是什麼

杜鵑。

杜鵑,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為常綠或平常綠灌木。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分布范圍

產自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

全世界的杜鵑屬物種有900多種,而杜鵑的園藝品種都是由杜鵑原種(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野生資源)通過雜交或芽變不斷選育出來的後代。近一個多世紀來,世界上已有園藝品種近萬個。

(3)貴州花卉史擴展閱讀

植物文化:詩詞

自唐宋以來,詩人,詞人皆多題詠。美麗的杜鵑花始終閃爍於山野,妝點於園林,自古以來就博得人們的歡心。自唐宋詩人白居易、杜牧、蘇東坡、辛棄疾、至明清楊升庵、康熙帝都有贊譽杜鵑花的佳作。

典故

關於杜鵑花和杜鵑鳥,還有個優美而離奇的傳說。相傳遠古時蜀國國王杜宇,很愛他的百姓,禪位後隱居修道,死了以後化為子規鳥(有名子鵑),人們便把它稱為杜鵑鳥。每當春季,杜鵑鳥就飛來喚醒老百姓「塊塊布穀!快快布穀!」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鮮血灑在得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④ 貴州古代歷史上曾經歷以下哪些時期

貴州古代歷史上曾經經歷的時期是分裂和整合的時期,分裂出去的時期也有很多

⑤ 貴州有那些歷史文化

1、貴州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輝煌。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總以為貴州自古是「不毛之地」「歷史空白」。自從1964年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試掘了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發現了大批舊石器時代的遺物,貴州歷史的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二三十萬年,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2、關於夜郎文化。貴州既然背了多少年代的「夜郎自大」的包袱,講貴州歷史,實在應該講講夜郎。夜郎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在祖國西南地區的以夜郎為名的地方政權。古代夜郎,有廣義和狹義兩個不同概念。

(5)貴州花卉史擴展閱讀:

夜郎國的發現

中國西南地區古代夜郎族的文化。夜郎一名最早出現於戰國晚期。漢時夜郎族是西南夷中較大的部族,居地在今雲南昭通和貴州赫章、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一帶。1976~1978年,在赫章、威寧發掘了大批夜郎文化的墓葬。

這些墓都是小型土坑墓,無墳丘。有的有簡陋木棺;有的以銅鼓或鼓式釜為葬具,內放人頭骨和牙齒,或將多具骨架零亂埋在叢葬坑中。

一般只隨葬少量陶器、青銅器、鐵器、珠飾等。既有民族特色的長條形銅鋤、寬刃無胡戈、鼓形釜、寬邊手鐲、長發釵、牛頭形帶鉤等,又有與中原內地相同的銅鏡、印章、半兩錢、五銖錢以及鐵兵器和漆器。 要說夜郎文化,必須了解夜郎國的歷史。

約戰國初期,濮人建立了夜郎國。近幾年,區文化部門通過多次深入貴、川等地實地考察,組織有關人員研討,成立夜郎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初步對夜郎文化進行探討與挖掘。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夜郎風情表演團,主要適應景區景點及賓館等涉外場所的演出。

兩千多年來,古夜郎的歷史面貌,始終是一個未曾解開的「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幾乎成了一個神話的國度。

「夜郎自大」貽笑百代,引起世人對夜郎產生濃厚的興趣,它正在成為人們來「夜郎故地」觀光和探秘的吸引物,也是社會科學界研討的大熱點。

不管怎樣,夜郎國在秦漢時期的西南夷數十個社會實體中「最大」之一,具有充分的史實記載,貴州的大部分地區都屬夜郎的轄地,也是不爭的史實。

⑥ 貴州貴陽的土質適合種植哪些花卉

可以種 切花月季、杜鵑、蘭花

我是貴陽的,如果你想從事花卉方面我建議:回

種切花月季。白雲區這答邊有一個「玫瑰基地」。我還實訓過。除了月季還有 蝴蝶蘭、紅掌等花卉種植。但

是我覺得它種出來的月季真是不~~~,如果你有信心、有這個技術、能有渠道,我建議你不妨闖一下!

至於杜鵑,杜鵑喜酸性土壤,黃壤屬酸性土壤,比較適合杜鵑,最好先做哈土質研究。我個人認為這邊技術

比較成熟,你的競爭力有限。

還有就是蘭花,這邊野生蘭花資源豐富,極具潛力。

報春花是一個具潛力有待開發的一個項目,你要先做好市場調查。

⑦ 貴陽最大花卉基地在哪裏

目前貴陽有三大花卉批發基地,分別是:鑫宇花卉批發市場,白雲花卉種植基地和烏當花卉園版區。
鑫宇花卉市場權為最新建立的花卉批發基地,也是貴州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地址位於金竹鎮爛泥溝村。最近公交路線有701(博物館-貴安大道管委會往返)招呼站下車,212(花果園濕地公園-蔡沖往返)招呼站下車;市區可乘坐其他公交至朝暉廠往天利城方向前行800米即可。
自駕路線:貴安大道進城方向,天利城與金竹鎮中間。

⑧ 請問在貴州一到l2月都有什麼喬木花卉結束

在貴州常見的喬木花卉有:桂花、天竺桂、紫薇、銀杏、櫻花、小葉榕、玉蘭花、木槿版

木槿的養殖方權法和注意事項

一、土壤

木槿適應能力好,對土的需求不嚴。即使在不肥的土中或偏鹼性的土中,其依然能夠存活。但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最適合其生長。

二、陽光

木槿喜光,能夠忍耐半陰,生長期間要保證有足夠的陽光,但陽光不可以太烈,陽光好的夏天,陽光強烈時要及時遮擋,還可以搬入屋子裡面,防止強烈的陽光直接照射,使花和葉失去水分造成枯萎。

三、施肥

其萌芽時,就應該及時追加營養物質,以速效肥為主,促進營養生長。出蕾前追施1~2次含磷、鉀的采法特水溶肥,促進植株孕淯花蕾。5~10月開花的時候,結合除草等活動增加營養物質二次,以含磷、鉀的物質為主,輔以含氮物質,以保證花的數量和樹的長勢。

四、澆水

木槿適合水多、氣溫適中的地方,因此要保持土的水分,很長時間少水無雨的情況下,應多澆水。但是其也不喜水多,雨後應及時讓盆內的水排出,梅雨時節防止水過多是其健康生長的主要任務。

⑨ 花草紙的起源 苗族的

許多見過貴州丹寨花草紙的人,都會對這樣一種美麗典雅的凹凸紙念念不忘。其實這些美麗典雅的丹寨白皮花草紙,不僅有美麗的細紋,純天然的壓花,它的造紙法更是源於中國最古老的手工造紙法。如果你打開明朝人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翻到《殺青》一篇細細對照,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些丹寨花草紙的做法,竟然和一千多年前的古法造紙完全相同。

貴州的許多苗族村落,至今仍然保留著最原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間在這里靜靜的流淌,與世無爭,他們是現今浮躁的文明中最後的凈土,最後的鳥圖騰部落。在黔東南的一些偏遠村落,保留著一種傳承了千年的古法造紙術,據專家考證,其製作工藝屬唐代的造紙工藝。

苗族先民曾經是楚國的主體居民,在中原一帶居住,後來長途遷徙至今雲貴一帶,他們借鑒了當時漢人的造紙技術,利用雲貴當地的資源:構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建造了原始的造紙作坊。傳說這種古老的造紙術源於蔡倫。因此,造紙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擇吉日舉行盛大活動來祭祀造紙鼻祖蔡倫。

苗家的古法造紙作坊生產白皮紙和彩色皮紙兩種,其生產工藝流程,與漢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記載的圖解基本一致。這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專家研究得出的結論。認為它的碓、碓桿、水輪、曲柄軸等形式和構造,與《天工開物》上水碓圖如出一轍。

生產白皮紙所用的原料是構皮麻和杉根。與《後漢書·蔡倫傳》雲:「用樹膚、麻頭、敝布、魚網以為紙」很相似。認定是漢代到唐代這一時期的造紙工藝。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歷史。2005年,苗族古法造紙工藝被國家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古法造紙 在汩汩流淌的時間長河中,形成以下基本特徵:

1、料特徵。白皮紙選用的構皮麻是喀斯特山地所產,具有纖維均勻細密,成漿率高等特點,其柔韌性、光澤度好,吸水性強,是白皮紙潤墨性能優良的主要原因。

2、工藝特徵。首先是白皮紙從原料加工到成紙張需要10多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產技藝僅憑師傅的言傳身教世代相傳,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練掌握。其次是原料加工採用日曬、雨淋、露練等方法,全憑手工製作,天然自成,沒有添加工業原料。

3、產品特徵。紙質潔白,有柔韌性,耐拉力,紙面平整,吸水性強。是書畫作品最佳紙品。

4、歷史研究價值。白皮紙生產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這一時期的造紙工藝,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歷史。這對研究漢代到唐代造紙技術以及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文化價值。白皮紙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它是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品的再現,與書法和繪畫藝術相輔相成。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載體。

6、工藝價值。白皮紙生產工藝流程復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和要求都比較高。這些生產技藝是苗族人民長期勞動的智慧結晶,且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它的科學道理難以言表,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

古法造紙成品有白皮紙和彩色紙兩種。其中彩色紙可分為雲龍紙、皺褶紙、凹凸紙、壓平紙、花草紙、麻絲紙六大系列。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