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乾隆年花卉

乾隆年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5-14 05:14:39

Ⅰ 請問老師我的這款乾隆年間的花盆是不是真的值多少錢

花卉瓷花盆,底款是篆書大清乾隆年制,真品行情要超過10000,真品有收藏價值的。

Ⅱ 乾隆年間的花瓶有幾種

2種,葫蘆瓶徠自臫頭唐以來因筿其諧音「福祿」,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為民間所喜愛,遂成為傳統器形。

專場最耀眼的拍品當屬青花紅彩龍紋如意耳葫蘆瓶。這件精美的瓷器品相完美,工藝精湛,以紅彩繪龍紋、八寶紋,是乾隆官窯瓷器造作傑出代表,在市場中尤為少見。

此品起拍價為1200萬元,舉牌迭起,各藏家出價交替領跑,價位迅速攀升。當價位喊至5700萬元時,一位後場藏家「殺出」,以志在必得的氣勢,一路爭先,經過50萬元為階梯的十餘回加價後,價位已突破7000萬元。歷時近半小時後,這位藏家最終以8344萬元競得珍品,這一成交價也創下了國內瓷器拍賣最高紀錄。


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已六十六歲的唐英接到乾隆帝的旨意,負責燒制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唐英廣泛派遣得力助手去哥窯、汝窯、鈞窯、定窯、龍泉窯、湘湖窯等全國各大名窯搜羅配方或瓷片標本,或者仔細研究古代文獻的相關記述,然後反復研製、試驗,燒製成功。

Ⅲ 乾隆花卉粉彩梅瓶底足和口沿有沒有白釉的

一般都有釉。喜歡或需要老瓷器嗎。不貴,老普。學習標本可以。

Ⅳ 康熙乾隆年制的青花瓷盤價格是多少

看圖才能估價,如是真品,且品相較好,市場價格範圍在3000-6000 RMB。

相關資料如下:

青花瓷器是我國古陶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品種之一,起源於唐代,發展於元代,成熟於明、清,並成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的高度發展時期,陶瓷史上的黃金時代,各種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雲集景德鎮,形成該鎮「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榮局面。體制上承襲明代,繼續在景德鎮設置御窯廠燒制宮廷用瓷,並實行宮搭民燒的辦法。

清代青花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狀況,最能代表景德鎮制瓷工藝水平的仍然是官窯產品,品質精良,主要擔負著朝廷陳設和生活用器及對內外賞賜和交換的需要。而民窯青花風格上則表現出自然、淳樸、流利,富於藝術氣質。

總體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達到無物不備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賞瓶、精湛的鏤空轉心瓶,以及成雙成對的大型陳設瓷如瓶、尊等都非常華美壯觀,小件器皿製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莊古樸,華貴典雅。

景德鎮御窯廠多是按照朝廷送來的圖樣描繪,裝飾風格以細致、繁縟、華麗為特色,反映民從生活內容的已少見。

乾青花最引人注目的纏枝蓮、雲龍、八寶紋大量出現。另外還有:荷蓮紋、三果圖、勾蓮、折枝蓮、把蓮、纏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雲蝠、寶相花、朵花「壽」字、魚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葉、松竹梅、博古、梵文、詩句、過枝梅、鵲梅、鷺蓮、蘆雁、獅球紋、團鶴、穿花龍、穿花鳳、穿花龍鳳、松鼠葡萄紋等。

仿古銅器紋飾有回紋、夔紋、獸面紋、饕餮紋等。多數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紋有山水人物、柳下釣魚、漁家樂、八仙過海、山水牧樵、人物樓閣、嬰戲紋等。人物頭部多採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紋飾題材廣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另外,經常看到一些盤、碗採取里外繪畫的裝飾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盤、青花里外纏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雲團花外淺藍地盤、里青花纏枝寶相花外霽藍盤等,這種裝飾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現。在乾隆青花的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也其特點之一,就是用各種動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諧音,畫出象徵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紋飾,如蝙蝠與「福」通,魚與「余」通,松鶴表示長壽,鴛鴦表示成雙成對等。可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長」、「萬壽無疆」等寓意長壽的文字也經常出現。

乾隆青花多數是在器物底足內書寫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極少見四字篆款和楷書款。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乾隆本朝官款字體緊湊工整、橫平豎直,青花色調濃艷而又深沉,在鑒別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樣,即出頭,這種寫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仿明代款識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寧晉齋」、「澹寧齋」、「彩秀堂制」、「養和堂」、「彩華堂」、「浴硯書屋」、「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堂名款主要書寫屬在盤、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Ⅳ 中國水仙的簡介

園藝分類:多年生球根花卉
原產地:中國、日本及南歐等地
花色:白、黃和乳白
花期:十二月至翌年三月
中國水仙漳州水仙花以其球莖頭大,花香馥郁,雕刻造型獨特而享譽中外,是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國際公認的名貴花卉,被銜為「福建省省花」「漳州市市花」。
地下鱗莖卵球形,葉從鱗莖頂部叢出,狹長,劍狀,具平行脈,時尾稍鈍,被有白粉,12月至翌年1月開花,花莖從葉叢中抽出,中空成管狀,高15~50厘米或更高;,傘房花序,著生於莖頂,外有苞狀膜質緊覆著,花數約五朵至七朵,最多可達十六朵。中國水仙可分為單瓣與復瓣花兩種。單瓣花品種稱為「金盞銀台」、「百葉水仙」,花瓣為純白色,但其中心托出一個金黃色杯狀副冠,清奇美觀,香味濃郁。復瓣花品種稱為「玉玲瓏」,香味稍遜於「金盞銀台」。
我國江南一帶,冬季不加防寒措施,亦可露地越冬。喜濕潤肥沃的砂質壤土,福建漳州因氣候土質適宜,故盛產水仙。
水仙的嚴重蟲害是刺足根蟎,它繁殖快,為青期長,因此在種植前用三氯殺蟎醇1000倍液浸球半小時;水仙的主要病害是大褐斑病,自3月份開始,每10天用百菌清噴1次,可抑制其蔓延。 (1)起源
根據我們考證,最早記載水仙傳入我國的可靠文獻是段公路《北戶錄》中的一段文字:「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摘之水器中,經年不萎。」是說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給孫光憲幾棵水仙花。孫光憲是晚唐五代花間派的重要詞人,當時在高季興南平國所轄的江陵任職,江陵相當於今湖北荊州。因此我們大致可以肯定,中國水仙的確是由外國傳入的,時間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首傳地點有可能就在湖北荊州一帶。屈原行吟澤畔的形象與希臘傳說中那喀索斯(Narcissus)這一水邊自戀的神靈頗有幾份神似,當時傳來水仙的蕃客移民入鄉隨俗,遂以水仙這一楚國故里對屈原的鄉土稱呼來替代這一西洋的神異命名。這應該就是水仙這一中文名稱的來源。
(2)宋元時期的分布
水仙傳入荊州後,就首先在這一地區種植傳播開來,此後北宋時期歌詠水仙的文學作品也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荊州、襄陽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區。黃庭堅稱贊水仙「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到了南宋,水仙的傳播就更為廣泛,整個江南地區都有了水仙的蹤跡。栽培中心移到了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和閩、浙沿海地區,這在南宋的諸種方誌中都有記載。水仙的商品生產也在這一帶興盛起來,如南宋劉學箕《水仙說》記載建陽(今屬福建省南平市)園戶所植水仙「若蔥若薤,綿亘疇陌」。
南宋閩、浙沿海地區水仙種植的興起,有著生物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原因。東南沿海是海外貿易的集散地,很容易直接從海外獲得外來物種,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的水仙也更適宜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種植,而兩浙、閩北鄰近當時的京城臨安,是當時政治、經濟和社會人口的重心地區,又有利於這一觀賞消費性物種商品生產的發展。這一生產種植的情景,奠定了此後我國水仙種植分布的基本格局和相應的產業傳統。
元代水仙栽培分布基本延續了南宋的狀況,查閱《宋元方誌叢刊》中元代方誌,《(大德)昌國州圖志》(治今浙江舟山市)著錄當地的物產,花類中便有水仙。文學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在元代,無論是以水仙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還是繪畫作品,其作者生活區域也都高度集中在蘇、浙、閩一帶,反映了元代水仙栽培分布的特點。
(3)明清與民國間的分布
明清時期,水仙的種植范圍進一步擴大,除浙、閩、鄂、湘外,皖、贛、黔、川、滇、桂、瓊等地誌乘中都有了關於水仙的記載。如《(嘉靖)廣德州志》(今屬安徽宣城市)、《(嘉靖)南安府志》(治今江西省大庾縣)、《(嘉靖)普安州志》(治今貴州省盤縣)、《(嘉靖)洪雅縣志》(今屬四川眉山市)、《(萬曆)雷州府志》、《(康熙)雲南府志》、《(乾隆)廣西府志》物產中都著錄有水仙。
江蘇南部的水仙種植有了明顯的發展,形成了一些著名產地,出現了不少優良品種。嘉靖王世懋《學圃雜疏》稱「凡花重台者為貴,水仙以單瓣者為貴。出嘉定短葉高花,最佳種」。萬曆於若瀛《金陵花品詠》水仙序也說「水仙江南處處有之,惟吳中嘉定種為最,花簇葉上,他種則隱葉內」,都是說產於嘉定(即嘉定縣,明代屬蘇州府,今屬上海市)的水仙單瓣、短葉、高花,品種優質。萬曆周文華《汝南圃史》「吳中水仙唯嘉定、上海、江陰諸邑最盛」,也可印證。除以上所說幾個盛產水仙的地區外,吳縣(今江蘇蘇州)也出產水仙,該縣水仙主要出自「光福(引者按:今吳中區光福鎮)沿太湖處」。查閱明代蘇州方誌,《(正德)姑蘇志》、《(嘉靖)吳江縣志》、《(嘉靖)太倉州志》物產中也都著錄有水仙。種種跡象表明,明代嘉靖以來,蘇州嘉定、吳縣一帶成了水仙種植的中心地區,影響很大。此外,杭州海寧縣錢山也以出產水仙著稱,曹學佺《杭州府志勝》載「錢山,產水仙花」。明末北京還出現了水仙的繁殖基地和貿易,崇禎劉侗等《帝京景物略》「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居人遂花而生。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都說明了明代水仙傳播范圍的擴大和市場化的發展。
蘇州水仙種植興盛,聲名遠播,在清代進一步市場化,銷往廣東,這一狀況一直延續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畢沅《水仙》詩註:「鄧尉山(引者按:位於今吳中區光福鎮)西村名熨斗柄,土人多種水仙為業。」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載「水仙頭,(引者按:鱗莖)秋盡從吳門而至,……隔歲則不再花,必歲歲買之」。乾隆張九鉞《沁園春·耿湘門以水仙見貽》註:「水仙自吳門或飄海或度嶺來羊城。」說的都是蘇州水仙貿易到廣東的情形。而此時金陵(今江蘇南京)的水仙也開始興盛。清初李漁《閑情偶寄》:「金陵水仙為天下第一,其植此花而售於人者亦能司造物之權,欲其早則早,命之遲則遲。……買就之時給盆與石而使之種」,說的就是金陵水仙的生產和貿易情況。
康熙中後期,水仙種植的重心再次轉移到了福建,漳州水仙異軍突起。福建是我國水仙的傳統產地,南宋時建陽一線即以盛產水仙著稱,明代《(弘治)八閩通志》福寧府、福州府、泉州府物產志中都有水仙的著錄,但漳州府並沒有著錄水仙。我們查閱現存其它明代漳州府及其所轄縣志,如《(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嘉靖)龍溪縣志》(1535年刊本)、《(萬曆)漳州府志》(1573年刊本和1613年刊本)、《(崇禎)海澄縣志》(1633年刊本),物產志中都未著錄水仙。明末龍溪縣學士陳正學在《灌園草木識》中說「漳南冬暖,(水仙花)多不作花」,或許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這說明明代漳州有水仙種植,但並不突出。康熙前期,漳州各地的水仙還主要來自江南,《(康熙)漳浦縣志》(39年刊本)稱「水仙花,土產者亦能著花,然自江南來者特盛」
從康熙中後期開始,漳州府龍溪縣水仙開始一枝獨秀,產生影響。《(康熙)龍溪縣志》(56年刊本)「水仙,歲暮家家互種,土產不給,鬻於蘇州」。是說龍溪縣水仙種植銷售比較興旺,供不應求。康熙末雍正初出使台灣的黃叔璥在《台海使槎錄》寫道:「廣東市上標寫台灣水仙花頭,其實非台產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蘇州轉售者,蘇州種不及漳州肥大」,可見至遲康熙末年,漳州水仙開始外銷,與蘇州水仙相媲美,並且形成特色品種,以「鱗莖肥大」著稱。到乾隆年間,漳州水仙已超過蘇州,《(乾隆)龍溪縣志》(27年刊本):「閩中水仙以龍溪為第一,載其根至吳越,冬發花時人爭購之。」說明龍溪水仙開始返銷長期以水仙著稱的吳越地區。漳州與蘇州一起,成了當時最著名的水仙產地,並且有過之無不及。乾隆以來,與漳州府相鄰的泉州府各縣以及台灣、廣東等地每年都從漳州販購水仙花頭。如泉州府屬的馬巷廳,《(乾隆)馬巷廳志》載「水仙花……不留種,花時取諸漳郡」,台灣《(光緒)恆春縣志》記載「水仙皆產自閩漳州,他處不能種焉,故只供玩一春」。乾隆以後,漳州成了全國水仙種植、貿易和出口的主要地區。從光緒年間開始,漳州水仙不僅經銷國內,還自廈門出口遠銷至美國、加拿大等海外地區,由此漳州成了國內最著名的水仙產地。宣統三年(1912)廈門海關稅務司巴爾稱:「水仙球莖種植於兩山靠近漳州城的南門,當地存在著引人注目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的水仙球莖貿易。」(廈門海關《年度貿易報告》)
民國時期,漳州水仙馳名中外,銷售范圍進一步擴大,內銷京、津、滬、粵等各大都市,外銷歐、美、日、東南亞等國。1928年《申報》載:「水仙花之產地散在於漳州府之南門外、日橋附近五里之地黃山諸鄉社,一年平均可產三百五十萬個,達十萬元之譜,其產額最多者為新塘,及蔡均兩地方,年各有兩萬元之產額。次為大梅溪,年約一萬元。其它多者六千元,少者一千元。」國內遠在東北遼陽府海城縣(治今遼寧省海城市)的水仙就購自福建。國外歐美地區城市如紐約、倫敦、巴黎等,每到花季人們都爭先購買漳州水仙,成為了當時的時尚。由此漳州水仙出口貿易額也不斷增加,民國六年,輸出歐美總值最高達735200元。新中國成立後,水仙生產有了大幅度增加,漳州水仙繼續出口到歐美、日本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是出口換匯的重要產品。
如今,水仙栽培分布多在東南沿海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另武漢、北京、西安和雲南、四川等省也見有栽培報道。野生水仙主要分布在閩、浙沿海諸島。 (詳參程傑、程宇靜《論中國水仙文化》,《鹽城師范學院學院》,2015年第1期。) 中國水仙別名雅蒜、凌波仙子、天蔥等。因多為水養,且葉姿秀美,花香濃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號。水仙主要頒布於我國東南沿海溫暖、濕潤地區,以福建漳州、廈門及上海崇明島最為有名。
石蒜科水仙屬。地下鱗莖卵球形,葉從鱗莖頂部叢出,狹長,劍狀,具平行脈,時尾稍鈍,被有白粉,12月至翌年1月開花,花莖高15~25厘米,有總苞,傘形花序上著生數朵小花。
水仙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肥大,呈球狀,外披棕褐色皮膜,莖基部生有白色肉質根。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

Ⅵ 大清乾隆年制軋道粉彩花卉盤一對(直徑:13cm,日本迴流)求真偽,求價格

是你家祖傳的。還是買到的

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纏枝蓮花卉玉壺春瓶 評論真假

青花纏枝蓮花卉玉壺春瓶 ,底款是朱文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時代特徵比較顯著;真品收藏價值十分高的;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

Ⅷ 乾龍清花筆筒有多少品種

乾隆一朝(1736—1795)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號稱「太平盛世」。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古銅器考》一書稱贊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當時的制瓷業集我國歷朝名窯之大成,製作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乾隆帝素好風雅,藝術造詣很深,對瓷器尤為喜好,親自過問干預瓷器生產,對造型、釉色、紋飾都提出修改意見,有時也為當時燒造的瓷器取各類雅緻的名稱,許多內廷稿樣往往經過他的認可方可燒造,並直接委派督陶官督造,這些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中有大量翔實的記載。乾隆帝的審美情趣,對當時的瓷業生產、風格變化具有很大影響。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宏大,乾隆二十年以前在督陶官唐英及七品庫掌老格的管理下,不遺餘力,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經過仔細篩選,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乾隆朝主要燒造青花、粉彩、鬥彩及單色釉瓷器,而青花仍是當時生產的主流。乾隆清花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並在其基礎上發展創新,不斷提高,在製作技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從工藝製作上看,其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苟,精工細做,精益求精,並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綜合歸納,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胎釉方面。隨著技術上的不斷改進,胎體潔白細膩,無雜質,瓷質堅硬,瓷化程度強,這是由於窯的燒成溫度和窯具耐火度的提高,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勻凈,多數是青白釉,少量為粉白釉,光澤瑩潤。多數器物為釉底,個別底部釉面不平整,俗稱「波浪釉」。

二、青料方面。乾隆年間的官窯青花在清代素以「穩定、渾厚、沉著」而著稱,使用國產上等浙料燒制,即產自浙江紹興、金華,也有少量是採用雲南的珠明料。乾隆早期青花發色與雍正青花差別不大,許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繪上刻意加重點染紋飾,有橘皮紋、暈散和黑色斑點,主要是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蘇泥勃青」的藝術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發色艷麗明快,藍色純正鮮艷,極少使用分水,暈散現象逐漸減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純藍色的以及漿胎青花,但總體數量不多。民窯青花也有粗細之分,色調有深淺不一現象,有的深沉,有的藍中泛灰。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還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階段。如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紅、青花鬥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紅、黃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藍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藍地青花加紫、藍地白花、灑藍地開光青花、仿木紋釉青花等。其中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紅這三個品種傳世最多。

三、造型方面。既有繼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的傳統式樣,也有一些是仿製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式樣,仿古代青銅、金銀器式樣,造型千姿百態,應有盡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陳設觀賞瓷及文房用具等。整體講究上下對稱、規矩,創意上追求精、奇、巧,所以渾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自然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品種、工藝技巧上遠遠超過了康、雍青花。

盤碗類:數量最多,有圓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漏空、腰圓形、高足形、攢盤(9件)、暖盤、蓋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寬厚,足根有滾圓和尖狀兩種,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細膩圓滑。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文房用具類:筆筒分直口和撇口兩種,尺寸上沒有康熙、雍正兩朝高大,形體要小,圈足;筆洗有瓜式、葉式、雙耳三足小洗、竹節式、海棠花式;墨床有書卷式、幾式;印泥盒有梅花式、橢圓形、圓形、方形、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類一般平頂,上下結合緊密。此外,還有筆架、筆舔、水盛、長方筆插。這些文房用具雖然尺寸不大,但製作很精巧。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瓶類:創意新穎,構思巧妙,基本為宮廷觀賞陳設用器。有玉壺春瓶、賞瓶、梅瓶、(有唇口和撇口兩種)、直頸瓶、長頸撇口瓶、棒槌瓶、盤口瓶、洗口瓶、蒜頭瓶、膽式瓶、馬蹄瓶、琮式瓶、燈籠式瓶、雙連瓶、六連平、七空瓶、天球瓶、轉心瓶(腹部多有鏤空)、四方委角瓶、葫蘆瓶、三孔葫蘆瓶、綬帶耳葫蘆扁瓶、天圓地方葫蘆瓶、活環葫蘆瓶(即在瓶的束腰處有一圓環,可左右移動)、壁瓶(始見於明代萬曆朝,乾隆朝流行,其造型多為大型琢器的縮樣,背後有一坡形孔,常掛在養心殿內的三希堂)、葫蘆式壁瓶、雙耳壁瓶、五孔扁瓶、寶月瓶、雙耳寶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貫耳瓶、貫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獸耳銜環方瓶、雙耳大扁瓶、鳳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賞瓶和壁瓶在當時大量出現,壁瓶又叫掛瓶、轎瓶,造型多呈扁平狀,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點是往往在頸部加雙耳,它使器形更加勻稱完美。這種造型風格對嘉慶以後各朝的瓷器製作有很大影響。

壺類:有各式茶壺,壺形較雍正時期的尺寸大,渾圓飽滿,蓋面多數隆起。還有執壺、僧帽壺、葫蘆式兩截壺、各種形狀的小鼻煙壺等。

尊類:有雙耳鹿頭尊(因形似鹿頭而得名)、獸耳銜環尊、鳩耳尊、貫耳大尊、敞口尊、燈籠尊、魚簍尊、象而尊、石榴尊、鏤空交泰尊、三犧尊、包袱尊等。尊胎體厚重,形體高大,造型古樸。
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仿明代永樂青花式樣的有青花蓮瓣紋雞心碗,青花描金纏枝苜蓿花紋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樣的有青花把蓮紋盤、青花幾何錦紋壯罐、折枝花果紋執壺、松竹梅人物圖盤,後兩種均六字篆書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
藏傳佛教也對當時瓷器燒造具有一定的影響,高足盤、高足碗、燭台、賁巴壺、藏草瓶、僧帽壺等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的器物大量出現。

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看,乾隆仿明永樂、宣德、成化青花,在質感上和色感上盡量追求與原物相似,有的韻味不夠,多數是書寫本朝年款,在數量和製作水平上明顯不如雍正時期的仿品精細。

仿古銅器式樣的有帶托爵杯、盉壺、蓋豆、爐、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時期的高,較康熙時期的矮。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創新式樣有雙連瓶、三孔葫蘆瓶、活環葫蘆瓶、鏤空轉心瓶、鏤空轉心渣斗、海棠式龍耳扁壺、四聯瓶等。

乾隆青花還有一些常見造型:小酒盅、高足盅、杯、雙耳方杯、荷花式杯、海棠式杯、搬指(拉弓射箭工具)、鏜鑼洗、格碟、盞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奩、八方奩、七孔花插、八方花插、書燈、油燈、燭台、茶船、筒爐、四足爐、出戟方爐、雙半圓幾、缽缸、大魚缸、獸耳圓花盆、蟋蟀罐、綉墩等。

總體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別出心裁,推陳出新,已達到無物不備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賞瓶、精湛的鏤空轉心瓶,以及成雙成對的大型陳設瓷如瓶、尊等都非常華美壯觀,比例准確,不變形,小件器皿製作上有富有新意,由於宮中需求量大,大件器皿數量增多,超越雍正,端莊古樸,厚重粗獷,華貴典雅。

四、紋飾方面。景德鎮御窯廠多是按照朝廷送來的圖樣描繪,裝飾上一部分延續雍正朝清淡雅緻的風格,中期開始,裝飾逐漸以細致、繁縟、華麗為特色,反映民眾生活內容的已少見。乾隆官窯青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纏枝蓮、雲龍、雲鳳、八寶紋大量出現,佔有很大比重。另外還有:荷蓮紋、三果圖、勾蓮、折枝蓮、一把蓮、纏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雲蝠、寶相花、暗八仙(即八仙各自手中所持的寶物,有葫蘆、扇子、長笛、寶劍、玉板、荷花、花籃、魚鼓)、朵花「壽」字、魚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葉、松竹梅、博古、梵文、蓮托梵文、詩句、過枝梅、鵲梅、鷺蓮、蘆雁、獅球紋、團鶴、穿花龍、穿花鳳、穿花龍鳳、松鼠葡萄紋等。民窯青花多數是日用瓷,主要面向平民百姓,繪畫簡練奔放,自由灑脫,有山水圖、福祿壽三星圖、秋江獨釣、五子登科、進寶圖及各種植物花卉,通景、開光手法較多見,開光按照器型特徵設計,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等。仿古銅器紋飾有一種嚴整、獰厲、神秘的氣氛,常見畫回紋、夔紋、獸面紋、饕餮紋等,多數是用在大件琢器上。

人物紋吸收西洋畫法,有山水人物、柳下釣魚、漁家樂、高士、八仙過海、山水牧樵、人物摟閣、嬰戲紋等。人物頭部多採用渲染手法。

外銷瓷生產以民窯為代表,多數傳入歐洲市場,即有中國傳統的山水花鳥圖案,也有充滿異國情調的西洋仕女,貴族徽章、個人印記和人物畫像。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乾隆青花紋飾題材廣泛,博採眾長,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構圖完美,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主題鮮明,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另外,經常看到一些盤、碗採取里外繪畫的裝飾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盤、青花里外纏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雲團花外淺藍地盤、里青花纏枝寶相花外霽藍盤等。這種裝飾手法在晚清瓷器中也經常出現。

在乾隆青花的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也是其特點之一,就是用各種動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諧音,畫出象徵吉祥平安或祝福美好、寓意延年的紋飾,如牡丹寓意富貴,牡丹海棠代表富貴滿堂,石榴寓意多子,蝙蝠與「福」通,蝙蝠和葫蘆,寓意「百福」、「百祿」,魚與「余」通,表示富足有餘、年年有餘,鵪鶉表示平安,喜鵲表示喜慶,松鶴表示長壽,鷺鷥表示成雙成對等。可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寫「山高水長」、「萬壽無疆」等寓意長壽的文字也經常出現。乾隆皇帝嗜古好文,出現的詠物抒情的詩詞非常多,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皇帝多次御旨當時督陶官唐英將御題詩燒制在瓷器上,比較典型的是三清詩蓋碗,民國郭寶昌寫的《清高宗詠瓷詩錄》一書中即有200首,而傳世的御題詩有上萬首。盛世收藏網 www.sssc.cn

五、.款識方面。乾隆官窯青花多數是在器物底足內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沒有雙圈,極少見四字篆書款和六字楷書款。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乾隆本朝官款字體緊湊工整,橫平豎直,青花色調濃艷而又深沉,在鑒別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樣,即出頭,這種寫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民窯青花一部分寫贊頌款,也有寫干支紀年款,另一部分不寫款,少數寫本朝款的字體不太整齊,個別歪歪斜斜。

仿明代款識不多,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都是寫楷書。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寧晉齋」、「譫寧堂」、「彩秀堂制」、「養和堂」、「彩華堂」、「浴硯書屋」、「 定軒」、「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堂名款主要是楷書,多寫在盤、碗、碟等小件器皿的底足。

為了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乾隆青花瓷器的特徵,這里挑選一些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代表性器物,簡要介紹和分析。

Ⅸ 乾隆年制和田玉花卉纏枝八卦圖大玉碗收藏價值多少

條件是真的,1千萬之內有的還是保守,不是有錢人就可以玩的起,要身價幾千萬上億的人才行。這個洗子一般人都買不起。

Ⅹ 如何鑒定大清乾隆年制的花瓶的真假

乾隆青花紋飾題材廣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另外,經常看到一些盤、碗採取里外繪畫的裝飾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盤、青花里外纏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雲團花外淺藍地盤、里青花纏枝寶相花外霽藍盤等,這種裝飾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現。在乾隆青花的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也其特點之一,就是用各種動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諧音,畫出象徵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紋飾,如蝙蝠與「福」通,魚與「余」通,松鶴表示長壽,鴛鴦表示成雙成對等。可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長」、「萬壽無疆」等寓意長壽的文字也經常出現。

乾隆青花多數是在器物底足內書寫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極少見四字篆款和楷書款。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乾隆本朝官款字體緊湊工整、橫平豎直,青花色調濃艷而又深沉,在鑒別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樣,即出頭,這種寫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仿明代款識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寧晉齋」、「澹寧齋」、「彩秀堂制」、「養和堂」、「彩華堂」、「浴硯書屋」、「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堂名款主要書寫屬在盤、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熱點內容
蘭花窖綠茶 發布:2025-10-05 16:25:50 瀏覽:724
梅花魂教學視頻 發布:2025-10-05 16:12:18 瀏覽:282
按照觀賞荷花 發布:2025-10-05 15:57:48 瀏覽:244
腿部玫瑰糠疹 發布:2025-10-05 15:51:55 瀏覽:884
紅月蘭花介紹 發布:2025-10-05 15:51:55 瀏覽:162
傳統正味蘭花 發布:2025-10-05 15:50:20 瀏覽:136
梅花鎮政府 發布:2025-10-05 15:42:30 瀏覽:10
西蘭花的姐妹 發布:2025-10-05 15:37:24 瀏覽:544
賽外櫻花 發布:2025-10-05 15:22:49 瀏覽:303
女尊之異世百合txt 發布:2025-10-05 15:16:11 瀏覽: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