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花卉圖片白描
這四張分別是牡丹、荷花、松樹、梅花。
㈡ 我想請教國畫工筆畫花草的上色步驟與技巧
以工筆荷花荷葉的畫法步驟為例:
一、白描。
荷花花瓣、葉子、莖的版線條都較長,要求勾線時,形權象准確而飽滿,線條流暢。中淡墨勾花瓣及小蓮蓬。較重墨色勾葉子。後面的荷葉以沒骨法完成,不用勾線.
二、染底色。
用白色調稀罩染花頭、花苞。黃綠色罩染小蓮蓬,顏色薄一些。花青墨暈染正面葉片。草綠色罩染反葉及花葉的莖。
三、進一步刻畫。
芽綠色暈染花瓣,花苞染得深些。深綠色罩染正面葉,石綠色暈染反葉及莖。藤黃加少許朱磦暈染蓮蓬壁。黃色勾蕊絲,白色立粉點蕊、小蓮子。反瓣勾筋,正面不用。
四、沒骨法完成後面的荷葉及長草。
偏寫意畫法,不受輪廓線的約束。筆中的色有深淺變化,畫得見筆、生動.
㈢ 怎樣畫花鳥畫的工筆白描
工筆花鳥以線為造型基礎,運用毛筆勾線,對線條有很嚴格的要求。白描勾線不是用細線沿著花或鳥的輪廓去描,而是書法中講究的用筆去寫出形象。工筆白描不只是講究工細,更重要的是追求線條的力感和美感,所謂工細兼力,反對纖細柔弱的線條。
勾線之初,先練習使用中鋒,避免側鋒。中鋒用筆飽滿而有彈性,線條圓潤渾厚,結實而有力感;花卉中的花瓣、葉片都是薄片狀,宜用中鋒勾勒,側鋒只有在皴擦樹石時才運用。開始練習勾線時,很容易出現側鋒,特別是在線條轉折的地方,因為毛筆是圓錐形,轉彎時必須提筆,並輕轉筆管扭轉方向,使筆鋒平行圓轉過來,才能保持中鋒。線條產生力感的關鍵在於筆鋒與紙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線為了細,不敢用力,勾出的線浮滑在紙面上,不符合要求。勾線時要把筆按下去,使筆鋒對紙面有一個壓力,同時又要擎住毛筆,向上有一個提力,兩力平衡再用一個拖的力量行筆。只壓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現側鋒敗筆;只提不壓就是飄,線條滑而無力,用線切忌撩、挑、滑。所以說,每勾一條線都應該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動作。
(1)起筆藏鋒:如起筆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鋒頓筆,然後再向右行,這叫欲右先左,反之,則欲左先右。上下行筆也是這樣,欲下先上,欲上先下,這樣筆與紙就有了摩擦。
(2)行筆:行筆要穩,速度要慢,對紙面壓力要均勻。行筆中有各種變化,中途轉向稍停為頓,向後折回為挫,頓挫時要調整筆鋒方向,不使出現側鋒。中鋒圓轉用筆為轉,側鋒方拐為折。
(3)收筆回鋒:每逢收筆都要向來的方向收回,所謂天往不回,不垂不縮,使線的結尾含蓄有力。
還要注意練慣用線的各種筆墨變化,如中鋒與側鋒,順鋒與逆鋒,以及頓挫、轉折、粗細、連斷、方圓、疾徐、光毛、虛實等用筆的變化,再加上濃淡、干濕等墨色的變化,以達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㈣ 有誰給我一副工筆畫花鳥的白描,清晰一點,上色簡單一點的,不要過於簡單也不要過於難
畫店有賣得,買來直接鋪上紙畫就可以了。
㈤ 幾種常見的工筆花卉的著色方法
今天准備工筆畫范畫,在這與大家分享一下工筆畫幾種染法染法 1、分染:工筆畫繪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筆蘸色,另一支筆蘸水,將色彩拖染開去,形成色彩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 2、統染:在繪制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幾片葉子、幾片花瓣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關系,稱為統染。 3、罩染:在已經著色的畫面上重新罩上一層色彩並局部渲染。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時用某種色小面積、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畫面稱為提染。 5、烘染:在所描繪的物體周圍淡淡的渲染底色用來襯托或掩映物體。 6、點染: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上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取靈動之意。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時候時常用到此法。 7、斡染:將一塊色彩向四周染開。畫仕女臉頰的紅暈時即是採用此法,工筆牡丹的繪制中也會用到。 8、醒染:在罩色過後色彩略顯發悶的畫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畫面醒目。 9、接染:方法是分碟調出二至三種圖案色,各色厚薄相同,多為同類色或類似色,分幾枝筆將各色鋪於紙上,迅速以偏乾的清水筆將各色接起刷勻。或將兩個在一個范圍的顏色用清水銜接起來,產生自然過渡的效果。先豎後橫,迅速准確,使之不露筆痕,色暈勻和。工藝繪畫圖案亦用此法
㈥ 工筆畫荷花圖片,要白描和彩色,同一個內容的
㈦ 求工筆畫畫荷葉和上色全過程
1、白描。
㈧ 工筆花鳥的作畫步驟
1、用中墨勾出眼眶、嘴、翅部、尾羽和腳爪,其他部位用淡墨勾勒。
2、用中墨分染嘴、眼先、喉部和臉後部的黑色斑塊,以及翅部覆羽、飛羽和尾羽。淡墨分染頭部、背部、腰部及上尾筒。在背部用重赭墨分染斑點。
3、用淡赭色分染眼睛、頭部和翅拐處,赭褐色分染背、翅、尾和胸部。
4、用白粉提染面頰、胸腹部和上尾筒。嘴角處分染淡黃色,腳先用濃白粉立粉,干後用赭黃色平塗。用焦墨點出瞳孔,留出高光,用白粉提出。最後用重赭墨按結構進行分組絲毛。
中國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色精於形象而意味橫生,這是一幅優秀的中國工筆花鳥畫最基本的要點。因此,這就要求中國工筆花鳥畫畫家,能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華,取其華,物之實,取其實」的塑造能力。無論是鼎盛時期的兩宋工筆花鳥畫,還是後來的工筆花鳥畫歷史,都是把真切具體的形態描寫與意境表現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論紈扇
主要表現手法
白描法:白描法是工筆畫手法的一種。純粹以墨線來塑造對象,自然對線條的要求十分嚴格,其筆法自古有十八法。花鳥畫白描要求線條遒勁生動、墨色明潔滋潤。在造型上要求結構嚴謹,對線條的疏密、畫面空白也要十分精意。
白描烘暈法:白描烘暈法一般用於白色花朵與淺色調畫面。在白描的基礎上,用花青、赭石或淡墨在物象周圍烘暈。注意這種暈法從濃到淡要逐漸變化,要掌握水分,不要留下水漬與筆觸,有烘雲托月之感。
工筆重彩法:工筆重彩法主要是以色彩為表現手段。它在墨線勾好的基礎上,運用「三礬九染」的渲染方法,以多種顏料多層次積染而產生渾厚華滋的畫面效果。它的藝術特色是華麗典雅,有富麗堂皇的效果。
工筆淡彩法:工筆淡彩法著染基本上選用顏料屬植物質,如花青、藤黃、洋紅、胭脂等等,不用石青、石綠、硃砂等礦物質顏料(但在實際創作中也有局部使用的情況)。它的基本特徵是色調秀麗淡雅,清新明朗,比較強調線條本身的藝術魅力,給人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藝術品味。
點染法:點染法實際上是工筆渲染法與沒骨法的結合。此種方法用筆變化豐富靈活,既能達到工筆細膩效果,又能避免反復加染易刻板的毛病。這種方法具有筆法豐富、色彩自然的優點,用於表現水邊植物較好。勾勒法:這是從寫生提煉得來的線條,用清墨勾出形象的輪廓,然後著色,畫完後再用重色或用重墨線重復原有輪廓。這線不單是代表輪廓,還要表
達出花葉翎毛等質感,使得形象更加生動明快。唐、五代和宋代多用這種技法,後來的民間畫家仍用這種方法。< p="">沖水、沖色法:沖水、沖色法是在墨線白描的基礎上進行,其長處在於變化生動,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表現像棉花、莢蓉花花脈比較明顯的花卉時效果尤佳。棉花、芙蓉可在花瓣尖用紅色向瓣根下染,汁綠則從瓣根向瓣尖染,趁色尚未乾時用白粉勾花脈,讓白粉與原有底色自然滲化,待花干後再稍加修改。這時,花脈時隱(白粉融人底色之中)時現(白粉仍保持),變化豐富自然。畫葉子也—樣,用綠、深綠畫好葉子,後用石綠、石膏按畫面需要沖入原底色中,使其自然滲化,特別是畫小草及小菊花之類題材時用此方法效果更好。
填勾法:填勾法又叫「雙勾廓填」。從寫生提煉得來的線條,用重墨雙勾出形象的不同質感,並在此基礎上填色。這雙勾法和前面所說的「勒」法完全一致,不過「勒」法使用的線條不一定是墨,可以用比較重的顏色。雙勾是先用重墨勾出,然後再填色,這是它們的區別。這方法要注意的是色不侵墨,要保持墨線的流暢生動感。此法從唐、五代、兩宋直到元一直被普遍使用。兼工帶寫法:兼工帶寫法是指融合
工筆畫法與寫意畫法的優點,注重神態的表現和抒發作者的情趣。沒骨法:沒骨法(圖二)就是花卉不用雙勾,也不用勾勒作骨幹,分別用五彩來表達濃淡,輕重、厚薄。據說此法創始於北宋時的徐崇嗣。
㈨ 怎麼畫罌粟花工筆畫
罌粟花工筆畫,首先白描輪廓,花朵枝杈結構,然後分次熏染。
花青分染,大紅平塗,尖用暑紅分染,底用鈦白分染,花心是三綠,花絲是藤黃,葉子用淡墨分染,花青在分染一遍,草綠平塗。
㈩ 國畫工筆畫花草的上色步驟與技巧
暈染和罩染的區別:
暈染指一次調好的同一色,反復數次渲染。以花瓣為例,先在花瓣基部染出版一個小的局部後暫時權擱置,待其將干未乾之時再擴大范圍染第二次,再待將干未乾時染第三次,直到整個花瓣全部染色。這樣做的目的一是上色,二是分出厚薄濃淡,找出花瓣的質感。
罩染則是將暈染效果加強,同時具備修補作用。通常情況下,暈染調色未必一步到位,同時容易出現國畫弊病中的「火氣」或「稚氣」。這時就需要罩染了。罩染方法是根據暈染後需要加強的傾向,調出不同與暈染並符合傾向的其他顏色,對暈染部分做全部或局部的染色。罩染所用的顏料,一般應為質輕的薄質顏料,太重或礦物顏料覆蓋太強,不宜用作罩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