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藝與茶藝期末論文

花藝與茶藝期末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4-22 15:03:04

① 關於茶文化的論文

茶道的載體--茶的意境

黃 志 根 浙江大學茶學系 杭州 310029
摘 要 該文從茶道的由來,即茶的意境角度,論述茶事追求的本質內涵,並提出茶的意境是茶文化的由來與發展所不可忽缺。 關鍵詞 茶道;意境;茶文化

1 最早的「茶道」兩字因茶的意境而來.意境承 載茶之精神效用

「茶道」兩字,在愛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詩僧和茶僧美稱的皎然之詩作《飲 茶歌誚崔石使君》。詩的開頭是茶事的描寫,接著的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然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 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悶。」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來的非凡意境,「茶道」兩字 在最後一句「孰知茶道全爾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讀該詩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從 一飲之前的茶事情景鋪開,爾後逐漸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與」茶道」,意境高遠,也真可謂「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詩怍(《飲茶歌送鄭容》) 「丹五羽人輕玉石,採茶飲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爛漫緗花啜又生。賞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盪憂栗。 日上香爐情未畢,醉踏虎雲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並把茶的蘊意與友情連在 一起,詩的意境也讓人聯想到皎然與茶聖陸羽的關 系(可有相關的茶詩為證)。陸羽與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陸羽的影響。陸羽也正是在湖 州與皎然結識,進一步積累學識,並終成博學之士, 並完成《茶經》的最後定稿(顏真卿也受影響,並著有 「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源」的詩句)。
蘊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華的茶文化,由歷史沉 積而來,也與茶的意境相伴隨,給人以潛移默化的積 極作用和影響。具體地說,是人們在經過茶事、茶文 化思想內涵的感受和體驗後,受那由茶所帶來的美 妙意境等影響而對人產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體驗茶的精神(如「精行儉德」般的內涵).並把它 與人的精神追求相結合,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們把 這種影響,以虛幻的方式來表示,可稱之為與茶相關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礎或重要內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響,也與其中的意境深遠分不開。

2 茶的意境是茶道的構架,為不同時代茶事的共性

自皎然提出「茶道」以來,已歷經·—千多年。當 今的茶文化專家設想從當代的實踐出發、以不同的 角度對歷史上以高深著稱茶道作」見仁見智」的認 識,有簡有詳,認識深刻;但茶文化初識者較難把握 (客觀上還受日本茶道的不同實踐與理淪的影響), 甚至有「茶道」一詞內涵,不說還行。越說反而越模糊 的反映,這主要與茶事實踐的程度與范圍、研究者的 出發點、及價值取向有異所致,初學者難以覺察、認 識和把握,也就不足為奇。一般說來,茶道是人們受 茶事感受並進入較深意境而生發,茶道與茶的意境 密切相伴。相似的茶事,會因為個人(修養、興趣和事 件背景等)的差異,產生不同程度的體驗和感受,即 在茶的意境上有相似的認同感;如此,茶事常常可有 主題,引導人們參與其中。當然,要想從茶中得到深 刻的感悟和意界,還要求對茶與傳統文化、乃至個人 的修養有較高的要求,皎然所提出的茶道正是如此, 也有人喻此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的情景,而歐陽修提出的「真善幻」亦屬此意。人們對 廣泛推崇的「精行儉德」(茶道精神)的領會.盡管因 人而異(如在程度上),但仍是由茶事所承載可意會 而難於言傳的意境之體驗後,由茶而感發認識的進 步與修養的提高等。在當代,有人以杜甫的詩句「隨 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來比喻茶事的美妙意境、以 及人文「觀照」,也是通及茶道後的感應。與茶道精神相關的意境,自然不會偏離茶道。
由於社會的發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會環境 和對象等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皎然所「指定」的茶 道深意,現代人即使能「打造」,能體會到諸如」人與 大自然之間,人與歷史之間的對話」的虛幻縹緲意境 的,也不在多數。但茶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史實已證 明:已經歷數千年的茶事。人們想通過茶事來獲得心 靈效應或人文觀照,有必要劉茶道作與時俱進的認 識。即重要的是引導人們去感覺和體驗茶能給人帶 來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如人們通過茶而進入自 感美妙的、或意想中的理想意境及體會,並受其潛移 默化的影響,而不應該過多地講究、追求形式。這就 是本文強調的,與茶道相聯系的茶的意境,它能體現 茶道精神,順應當代茶事的時代要求。如現代人喜歡 茶的香、茶水的清、茶煙的縈繞,人們因此會在茶中 停留,會有意無意地感受到茶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如 能引導有意識的茶事實踐,尋找並獲得感悟,就是我 們常說的由茶事而帶來的精神歡愉。茶的意境.是不 同時代茶事的共同點。

3 在茶事體驗中尋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諦順應時代的進步

在茶事體驗中尋求意境,代替具體的茶道程式, 從中獲得感悟或精神的「純化」等,是人們把茶道局 限在深層次或程式化的認識所作的修正。時代的發 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小橋流水的場景已退縮至公園 或家庭—『角;人們為趕上經濟大潮適應緊張的了作 節奏,即使留戀,也只能把諸如對傳統文化等恪守深 刻於內心,換之以「淺然」來對待周圍的人與事,花花 綠綠的消遣和娛樂也應運而生。顯然,歷史上文人雅 士式的品茶,會使年輕人感到氣氛頗為嚴肅。它代表 的是延襲—種精深的、有五千年的文化傳統和歷史 沉積。人們對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況是高深或神秘 的茶道。好在歷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國人就會喝 茶,人們喜歡茶的「可口、可樂」,由此而能帶來的意 境,自然不會拒絕,畢竟,茶香在口,通過認識與引 導,還有助於為生活的詩化增光添彩,何樂而不為 呢!已被人們廣泛接受的當代茶藝,也可理解為在茶 的「可口、可樂」的基礎上,引導茶的意境與茶道相 通,展示「真、善、美」的內涵。
現代茶科學的發展,難以對歷史上文人墨客或 得道高人專利式茶道的解釋,但倒是有利於作「意 境」式的詮釋。茶之感人是通過茶的色香味形的充分 發揮而紿人帶來舒適的感受,而現代的科學技術可 以通過了解茶的自然科學性,如學習茶的自然品質 特性——茶理.來體會茶給人帶來的妙趣,像如人希 望般的品性和情境——「茶是獨一無二的真正的文 明飲料,是禮貌和精神的化身」(韓素音)。皎然所提 「茶道」詩句中的「全爾真」,可從兩方面加以理解。一 是茶為真正健康文明的飲料。茶的自然科學性表明: 茶無愧於是21世紀的理想飲料,茶有助於養性、靜 心。在健身方而有如中醫般的功效和調理機能。二是 茶與「人的自然天性」相聯系,也即人性中近於「道」 的本質(有「茶道即人道」的說法)。有人換了一種角 度說:當人們為諸如人性本善或本惡爭吵不休,茶性 及與此相伴的意境卻給人以啟示:喝茶時人們所體 現的最初的一面卻是最為「自然」的。
茶的意境,即與茶相伴而來的、給人以清新、淡雅、閑適、悠然,親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於一般 口腹物慾。飲茶可以是一種習慣,給人以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稱舉杯飲茶之「舉」,理解為一種期待, 頗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說:「茶之為物,能引導我們進入一個默想的人生世界。」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 導,讓人們從茶的感覺中放鬆「心靈」,讓人更睿智地領會世界上的人與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壺茶,包 容百味,因吐納而常新。」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與「即茶即道」相聯系了。

4 茶的意境的啟示,俗及日常生活、深通傳統文化精義,與茶道相通

茶的意境.能從平凡茶事中通及中國傳統文化 的深層。茶的歷史實踐已表明:茶與儒、道、悱的境界 相互滲透,儒家之禮、佛家之養、道家之閑,在茶的氛 圍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儒釋道三者之中.給人感覺 最為深切的是那種閑適的情感,所以許多隱士大多 有嗜茶的習慣,過閘雲野鶴的日子當然少不丁具有 閑情雅志的茶了,手舉一杯茶,神情清爽,盪滌心間 污穢,這可非一般飲料所能比。但閑情適意的消極生 活方式仍不全是茶的意境所體現的內容,它含有積 極的因素,如茶之精神,蘇東坡也有「葉嘉傳」之賦, 這是茶文化的支柱之一;茶不同於煙酒,可為過把癮 就「死」的短暫性「解葯」,從文化本義而言,茶不應該 是什麼解煩之「葯」。它只是賦予人一種「靜」的心態, 在你的思緒隨著茶的「性致」飄散開去的時候,喝茶 者的思想在「治癒」自己的煩惱。讓你重新振作。茶在 這方面的功效被許多人認為是儒家思想的體現。儒家尚守中庸和「禮」,應該說儒家這種源遠流長的影 響還是對茶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無論是過去,還 是現在。中國人把茶事作為禮的一種形式,茶更成為 尚禮的一部分,如廣泛存在於民俗民風中。這些可看作是儒家思想的影蹤(或民族的「血液」所致)。至於茶事所能體現的「與人樂」這一儒家思想,早已實踐於茶是人們溝通與聯誼的理想媒介。
「茶道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修養和境界,借飲茶而 相互(還包括自己的身心———筆者注)交流,文明優 雅,而且與佛教的禪宗有很深的淵源關系。」例如,陸 羽、皎然的佛門淵源,以及深刻的「茶禪一味」之說。 這里所說的「深」,就是意境之不同。禪宗崇尚「頓 悟」,也即凡人也可以成佛,只要注意修行,且修行至 一定量時,「開竅」是遲早的事。它的修行遠不是苦 行,後來還崇尚凡事皆是修行,就依所作所為的原因 (這不違背佛教創立者的初衷)。喝茶作為修身養性 的習俗流傳至今,而茶的名貴與否也不為大茶人所 倚重,都可謂是茶與佛理相應,也如當今的「無我茶 會」所要求:人們應戒好惡之心,合茶之本意,並入茶 之意境。把喝茶與修行結合在一起,人們可以在茶的 意境中遐想……
茶之意境,與傳統文化的「儒釋道」內涵相通融, 是穿越時空的茶道構架。「茶道是一種產生於特定時 代的綜合性文化形式。它基於儒家的治世機緣,倚於 佛家淡泊的出世節操,同時洋溢著道家羽化升天的 爛漫理想,追求清雅,嚮往和諧,」這也不正是一種與 茶相關的意境?
最後,引用一段與茶之意境相關的文字,以供欣 賞或助人感悟。
「喝茶是一種行為,在人們心目上的含義卻早已 不是動作那麼簡單,它已經成為一種意境,一種文 化。有時候,喝茶是一種享受,它讓你心情更加舒暢, 交流更為流利;有時候喝茶是一種思考,在遐想中回 到自我,也記起過去,還純真是人的本質,只有在茶 葉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 有時候,茶是一種激勵,感受茶那一絲苦澀,拋棄那 一點惘悵,在茶水與心情共鳴的瞬間抬起迷惑的雙 眼,讓清新的空氣吹過,你又可以站起來面對一切。 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顯示出 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讓你更加清醒,也讓你更 加從容。對於我們這些不會品茶的茶客,這種意境, 就是陶醉。」

② 女博士讀博期間,該怎麼擴大交際圈

讀博士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也需要適度的休息,或者參加一下娛樂活動來緩解一下繁忙的生活。

你可以通過聊天軟體和陌生人聊天擴大一下交際圈,或者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群,在這個群里可以討論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比如職業規劃或者對於未來的規劃,或者找一個小夥伴一起制定計劃,互相監督,以便於順利的拿到博士學位。

我的一個學姐在讀博士的時候,在討論群里認識了一個也在讀博士的女孩,她們都對哲學感興趣,而且也都很喜歡看美劇,她們會在空閑的時間討論自己喜歡的美劇和劇情,或者在周六一起出來吃個飯,或者一起看個電影,而且她們經過討論,制定了屬於自己的學習計劃,而且要求對方相互監督,一但偷懶,就要請對方吃飯,結果她們都嚴格按要求完成了自己的計劃,拿到了博士學位,學姐請這個姑娘吃了頓飯,這個姑娘給學姐買了一條漂亮的項鏈。

你也可以在周六和周日出去走走,比如去咖啡館或者奶茶店裡復習知識點,或者去一些書店復習知識點,也可以在累了的時候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說不定還會交到新朋友。

擴大交友圈的方法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找到和自己興趣相投的人,這樣你們會有很多共同的話題,而且也可以一起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你也會更加熱愛自己的生活。

③ 茶藝技師考試論文

茶文化 名字: 學號: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中國文化也發展了幾千年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以其獨特的韻味吸引海內外的各界人士。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極具特色,如何正確認識和理解茶文化所蘊含的豐富知識,世界各國都把研究茶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課題,當然也是研究中國文化的一項很好的佐證。本文通過茶葉的歷史發展,茶與道,飲食,文學,哲學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關鍵詞: 茶 文化 歷史 發展正文:一 茶文化的歷史茶的歷史十分悠久。它發乎神龍,聞於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是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茶的鼻祖是中國。中國有句俗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佔據的地位是比較重的。有傳說故事:「上古三皇時,炎帝神農氏,作《神農本草經》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據歷史文獻,我國茶葉和茶文化初興於巴蜀,自秦入收蜀以後,隨著國家的統一和各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交流的加強,我國茶文化不但在巴蜀其它地區,還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逐步發展和傳播,兩漢三國則是我國茶文化由巴蜀漸次向外傳播的階段。三國兩晉和南北朝時,茶由兩湖進一步傳到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這一時期,南方茶文化逐步發展。先秦早期,茶文化從文化歸屬的角度說,只是巴蜀的一種區域文化內涵。由漢至南北朝,茶的飲用和茶業在我國南方一步步發展,始出於巴蜀的茶文化擴展為南方的一種文化現象。唐朝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相關。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江正是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中國的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二 茶的發展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楊氏池中擔荷。往來市聚。慎護奸偷。「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為當時社會飲食的一環,且為待客以禮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當時社會地位的重要。4.六朝說: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為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系「王肅茗飲」而始,日本、印度則流傳飲茶系起於「打磨禪定」的說法。然而秦漢說具有史料證據確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說的正確性。三 茶與健康1、 茶之為葯用,歷史悠久:中華醫葯學是一個豐富寶庫。茶之為葯用,歷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記載。如《本草》、《葯書》、《華佗食論》、《茶譜》等都記載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壽延年等20多項功效。唐代大醫葯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稱:「諸葯為各病之葯,茶為萬病之葯」,幾乎神化了茶的葯用價值。2、 茶能降低膽固醇:根據醫學研究資料顯示,膽固醇過多的人,若服用適量的維他命C,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中性脂肪。其次,維他命C除了可預防老化之外,還可預防膽固醇過高,對維持身體健康與器官功能的正常,頗具效果。3、 茶能凈化血液:種種實驗與分析表示,茶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若每天適度沖泡飲用,必可補充人體所不足的鹼性礦物質,降低血液酸性值,達到預防血液酸性中毒的目的。其次,若長期適量飲用,除了可凈化酸性血液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平衡人體的各項機能。4、茶能達到減肥目的:茶除了含有豐富高鹼性礦物質外,還含有各種維他命,相當有益健康。茶還有強力消化作用,分解脂肪及去除脂肪的明顯功能,既可防止肥胖又能長期飲用,對於那些喜食西洋料理、肉食者,是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5、茶可治療便秘:根據實際的臨床試驗發現,茶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提神醒腦、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慾、有益大便等良好功效,這些功能對當前生活往往過於緊張的現代人而言,的確是一帖治療便秘的偏方。6、茶香可去口臭:茶葉的葉綠素含有芳香成份,具有消除口臭的作用,除了可以消除飯後食物渣屑所引起的囗臭外,同時也能夠去除因胃腸障礙所引起的囗臭;其次,對於因維他命C不足,引起牙齦出血所產生的囗臭也有效。7、抑制細胞突變及防癌:兒茶素能有效抑制細胞突變及防癌,這是近十年來研究最多且最廣泛的主題,已有太多研究報告證實,兒茶素可以有效抑制細胞突變。即使在很低濃度下,兒茶素亦可藉阻斷癌細胞之磷酸化作用,而使致癌過程中之「引發」及「促進」作用被阻斷。目前已證實兒茶素可以透過很多機制而達抗癌及抑制細胞突變之效果,如透過抑制癌細胞增殖酵素ODC活性而達抗癌作用,抑制DNA合成癌細胞及增殖,及對最終致癌物之生合成的阻斷作用……等等,總之,確實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常飲茶確可抑制細胞突變及防癌之功效。四、茶的其它知識簡介1、易茶 易茶主要特點:1)、茶道、易道、醫道三者融合;2)、儒、釋、道三家之精華發揮;3)、把茶葉的修身、養性、延年、益壽、扶正、祛邪之功能發揮到極致;4)、陰陽五行的時空科學現代應用。2、茶道茶道有很多種:中國茶道、日本茶道等。還有紅茶館。3、茶藝品茶論詩、茶與對聯、茶與書法、茶與美術、茶歌茶舞等都是茶藝。4、茶具裝飾茶壺渲染創意陶土茶具流露韻致瓷器茶具張揚風格玻璃茶具茶具有茶壺、茶船、茶杯、杯托、茶盅、蓋置。參考文獻:《茶之歷史》《各國茶道》《茶藝東西》《茶文軼事》《巫氏易茶》《茶具鑒賞之茶具分類》 資料來源:www.daixielunwen010.com

④ 關於茶葉專業的能寫什麼論文

茶藝起源於中國,是在茶道精神指導下,講求人、茶、水、器、藝、境自然和諧,完美統一的藝術活動,同時也是茶文化的集中體現。茶藝,簡單來說就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這其中泡茶是「茶藝」的主體。在茶藝課的教學中,筆者不斷深思,茶藝如何教好,讓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樂趣,如何達到人、茶、水、器、藝、境自然和諧,完美統一。但學生們將茶藝僅僅理解為泡茶的技藝,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去感受到茶文化貫穿於茶藝表演中的精髓。茶從茶樹上採摘下來時結束了它的生命,當我們將茶葉重新放入茶壺中沖泡時,卻是茶的第二次生命。我們該怎樣用心去領悟到茶生命的又一次輪回?

1中國茶文化發展

千百年,茶文化彰顯了一種永恆的魅力,茶文化是人們在對茶的認識、應用過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形成和發展融入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儒、道、佛諸家的深刻哲理。這在學習茶藝和教學過程中是缺一不可的部分,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同學們更熱情於操作技能課,對於茶藝來說停留在最淺的層面——泡茶。而茶藝要求我們掌握「泡好一杯茶的技術,品好一杯茶的藝術」,所以我們在學習時學好茶文化是學好茶藝的基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神農嘗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早在神農時期就發現了茶的葯用價值,並逐漸演變為日常生活的飲料。茶文化最早起源於巴蜀,巴蜀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一個分支。三國以前以及晉代、南北朝時期應屬於茶文化的萌芽階段。當時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士,茶文化產生之初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到南北朝時,政治家們提出以茶養廉,對抗當時社會的奢靡之風,又因當時較多戰亂,文人無以匡世,漸漸興起了清談之風,因茶可以保持清醒,於是逐漸將飲酒轉向飲茶。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有豐富的茶葉物質,提出茶道、茶禮、茶文化與中國的儒、道、禪哲學思想相結合,中國茶道吸收了三家的精華講究「清、靜、和、美」,禪茶一味超然世外找回本真。「茶聖」陸羽所做茶經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基礎。蘇東坡的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典型的代表了唐宋以後文人墨客將品茶作為一種精神享受。宋代至明初茶文化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宋代人們將煮茶法改為點茶法,講究色香味的統一,除了宮廷茶文化的出現,民間也興起了鬥茶之風,宋人將飲茶作為人們增進友誼和社會交往的媒介,成為了一種民間禮節,「茶館文化」也相繼出現,「客來敬茶」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利益美德。清代傳統意義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逐步得到確立,「開門七件事」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此時的茶文化中茶葉沖泡的藝術性和茶具的獨特性,茶館的普及成為顯著的特點。

⑤ 高級茶藝師結束論文

同學,茶藝師結束論文寫好了嗎
蘇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但在茶藝培訓的普及和推廣度上卻不能與之相匹配。為此,筆者通過與杭州地區對比,分析出蘇州茶藝師培訓起步稍晚、培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少的現狀,並在深入剖析此現狀形成的基礎上,探索蘇州開展茶藝師培訓發展的對策,以期為促進蘇州茶藝師培訓,弘揚蘇州茶文化,完善蘇州文化旅遊產業的建設提供有益思考

⑥ 茶道的論文 3000字 急~~~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利用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我國和東方乃至全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在中國制茶史上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自中唐以來,飲茶之風大興於西北塞外。因此,當地牧民便驅趕著良種駿馬,到內地來進行茶葉交換,後來又通過使者和商人,進一步擴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茶馬交易」。白居易《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勸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也可證明這一點。

茶文化的發展在於:

1、 飲茶的廣泛盛行。

茶葉的通俗與高雅,代均具備十分豐富的內涵。在大眾飲茶和宮廷茶飲外,還有一個僧侶圈,茶與佛教的緣分很深,到了唐代這種緣分聯系的更加緊密了。近年來陝西法門寺出土的唐僖宗時期的金銀茶具,也反映出唐代佛的飲茶之間的特殊關系。

2、 文人介入,詩文吟頌。

在唐代茶文化的發展中,文人的熱情也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典型的是詩歌中的茶詩創作,比較著名的有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仙人掌》,白居易的《琴茶》齊已的《謝湖茶》等,這些茶詩的形式有古詩、律詩、絕句等,內容包括茶道的各個方面。

中國茶葉傳入日本在公元世紀開始,但當時日本並不產茶。因此,茶葉還及為稀貴,只有上流貴族階層和寺院才擁有,一般平民是不敢奢求的。似舉安溪茶藝.

「安溪茶藝」源於安溪鐵觀音功夫茶。通過挖掘整理、編排提煉、升華為別 具一格的鐵觀音茶藝。
茶藝提示:讓品茶人了解烏龍茶,特別是名茶鐵觀音的沏茶技藝,是一門融傳統技藝與現代風韻為一體的品茶藝術。具體包括:品茶環境、茶葉選擇、水質鑒定、茶具選用、茶藝人才選拔、茶藝音樂等。茶藝流程講究禮貌待人、款款有序、協作細膩優美、富有茶的神韻,使人們在品茶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茶藝之本:(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凈純。
茶藝之韻:(雅)沏茶之細致,協作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神韻。
茶藝之德:(禮)感恩於自然,敬重於茶農,誠待於茶客,聯茶友之情誼。
茶藝之道:(和)人與人之和睦,人與茶、人與自然之和諧,繫心靈之摯愛。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它傳播的是:人與自然的交融;啟發人們走向更高層次的生活境界。

日本茶道是人唐文化的翻版。其目的主要為接待賓客,聯絡感情,陶冶性情的特殊禮儀活動。最初,許多種茶的農民經常定期舉行茶葉評賽會,由此發展為許多人以品茶為一種娛樂。大家在一起飲茶敘誼。僧侶之間則利用茶氣來講經佈道,幽雅品茗,參憚悟道。

日本茶宗應體現,和(平),敬(友),清(寂),寂(幽雅)。

在日本一般舉行茶道的時間,分別為朝茶,飯後,消晝和夜話茶道對茶會的環境有一系列的規定,除「和」與「敬」,是指茶會上主人和客人之間應強調精神,態度和因有的辭儀外,「清」與「靜」則主要表現茶室,飲茶亭院的環境和氣氛要充分體現清靜和典雅,……

現今,在中國的一些茶區,如福建定期舉行的茶會大體上與日本茶道相似。如中國的安溪茶藝與日本茶道略有相似。

中日茶文化的對比之餘,不免有讓我們思考的地方。茶出於中國,興於中國,為什麼這燦爛的文化瑰寶,在近一百年中,卻改變了它千年的內含底蘊。試問當今有幾億人。

在品茶前沐浴更衣,喝茶不足引茶而是細細品們茶所帶給你的精神的愉快。

起碼

越脫這個充滿氣氛的世界,人們的追求也能從物質享受上升為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我們要重視傳統文化,在這個竟爭激烈的時代更為迫切。我們應該向日本學習他們對茶文化的追求,大不必以泱泱大國的心態自居,日本今天保留了一套完整的飲茶習慣,並將它們作為教程編入大,中,小學生的教材中,可見其普遍性。

外國人一絲不苟的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並加以繼承,而我們自己卻不能將這些文化傳統很好的繼承和發揚??著不免讓我們思考!

夜深萬籟寂無聲,

曉看平階展素茵。

茗碗縱寒終有韻,

梅花雖冷自知春。

⑦ 茶藝師與花藝師哪個更好

我是做茶藝師的 我覺得茶藝師職業不錯哦
花藝不太了解的 我學在石家莊聞達茶藝學校的
花藝培訓石家莊也有的

⑧ 請問女孩子學茶藝和花藝哪個好就業

學茶藝師吧、
將來工資高些
好就業的
我原來就是在石家莊聞達茶藝學校學的
還可以的
職業很好的
高雅

⑨ 茶藝與酒水技藝學習論文1500字

論文常被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論文格式封面論文常指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1]。論文格式就是指進行論文寫作時的樣式要求,以及寫作標准。直觀的說,論文格式就是論文達到可公之於眾的標准樣式和內容要求。
結構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附錄和致謝[2]。
題目
1.題名規范
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論文的特定內容,有助於選定關鍵詞,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
2.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
3.英文題名方法
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
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
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
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3]。
摘要的規范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
關鍵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⑩ 對於女生來說,花藝師.茶藝師.咖啡師哪個好哪個發展比較好

建議學習咖啡
花藝比較復雜,而且辛苦,容容易被花扎破
學西點更好,咱現在各式各樣的麵包甜品,已經成為人們成為 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門

熱點內容
玫瑰坊服飾 發布:2025-09-29 11:24:17 瀏覽:383
蝴蝶蘭花腌了 發布:2025-09-29 11:22:11 瀏覽:12
丁香醫生調查 發布:2025-09-29 11:03:53 瀏覽:159
茶花大盤景 發布:2025-09-29 10:30:06 瀏覽:886
雀梅盆景配土 發布:2025-09-29 10:29:33 瀏覽:339
鈴蘭花短句 發布:2025-09-29 09:51:40 瀏覽:82
宜興買盆栽 發布:2025-09-29 09:46:48 瀏覽:812
梅花性格的成語 發布:2025-09-29 09:41:54 瀏覽:936
櫻花糖小 發布:2025-09-29 09:41:00 瀏覽:185
櫻花蝦放鹽 發布:2025-09-29 09:07:28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