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歷史
㈠ 牡丹花的歷史
1、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
2、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
3、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范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
4、唐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時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
5、作為唐代東京的洛陽,從初唐到五代十國的後唐,牡丹種植業都在不斷的發展,其規模不亞於西京長安。
6、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移至洛陽,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這其中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
7、北宋時,洛陽牡丹的規模是空前的。當時洛陽人不單愛花,種花,更善於培育新品種,牡丹「不接則不佳「,他們用嫁接方法固定芽變及優良品種,這就是北宋時最突出的貢獻。
8、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
9、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牡丹種植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牡丹的栽培數量不斷增加,栽培技術水平逐年提高。洛陽、菏澤等地先後成立了牡丹專業的科研機構——牡丹研究所。
(1)花卉的歷史擴展閱讀:
牡丹花形態特徵:
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
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
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㈡ 我國古代花卉園藝起源於什麼時候
花卉泛指一切可供觀賞的植物。包括它的花、果、葉、莖、根等。通常以花朵為主要觀賞對象。從一般意義上講,花卉也是代表一切草木之花。
我國古代花卉園藝起源很早,先秦時期已經出現了具有觀賞價值的人工園林。我國的花卉資源豐富,經過長時間的引種和國內外交流,積累了很多花卉園藝經驗。
我國的獨立的花卉園藝是從混合的園囿中分化出來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園」、「圃」、「囿」等字。商周時期的園圃是栽培果蔬的場所,所栽果木如梅、桃等也兼有很好的觀賞價值。當時的囿和苑都是人工圈定的園林,有垣稱囿,無垣為苑。
漢代,漢武帝利用舊時秦的上林苑,加以增廣,「周袤數百里」,南北各方競獻名果異樹,移植其中,多達2000餘種,有名稱記載的約100種,建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的植物園,在我國花卉栽培史上有較大影響。
漢代已經有了盆栽花技術。考古工作者從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墓室內壁有盆栽花的壁畫,表明盆栽花至遲在東漢時已流行。
從花卉本身的演變看,許多花卉原先本是食用、葯用的植物,人們喜愛其花朵,遂逐漸轉變成專供觀賞的花卉。或者食用、葯用兼顧,如白菊花、芍葯、荷花等。但是,更多的是發展成為專門的觀賞花卉,如我國獨特的牡丹、蘭花、菊、臘梅、月季、茶花等,它們是花卉的主流。
㈢ 花卉的原產地有哪些
花卉原產地或分布區的環境條件包括氣候、地理、土壤、生物及歷史諸方面,其中又以氣候條件、主要是水分與溫度狀況起著主導的作用。因此,以溫度與降雨情況為主,Miller與冢本氏將野生觀賞植物的原產地按氣候型分為七個大的區域.在每個區域內,由於其特有的氣候條件又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觀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現分 別概述如下: 一. 中國氣候型(又稱大陸東岸氣候型) 我國大部、日本、北美東部、巴西南部、大洋洲東南部、非洲東南部屬於這一氣候型區域。本區的氣候特點是冬寒夏熱,雨季多集中在夏季。根據所處緯度的不同, 依冬季氣溫的高低又分為溫暖型與冷涼型。 1.溫暖型(又稱冬暖亞型,低緯度地區) 包括我國長江以南、日本西南部、北美洲東南部、巴西南部、大洋洲東部及非洲東南角附近等地區。主要花卉有:我國及日本原產的中國水仙(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中華石竹(Dianthuschinensis)、蜀葵(Altheamsea)、報春花屬、百合屬、石蒜屬、風仙花屬、山茶屬、杜鵑屬、南天竹屬(Nandina)等;原產於北美的有福祿考屬(Phlox)、天人菊屬(Gaillardia)、馬利筋屬(Asctepias)、半邊蓮屬(Labelia)、堆心菊屬(Heleniu~n)等,原產於巴西(Salviasp_lendens)、馬鞭草屬(Ve,加,N)、馬齒莧屬(Pot-tulaca)、矮牽牛屬(Petunia)、葉子花屬(Bou~gairruillea) 原產於非洲的松葉菊(Mesembryanthe—mum)、非洲菊屬(C,er&ora)、唐菖蒲屬(Gladiolus)、馬蹄蓮屬Zantedeschia)等。 2.冷涼型( 稱冬涼亞型,高緯度地區) 包括我國華北及東北南部、日本東北部、北美洲東北部等地區。我國原產的有菊屬、芍葯屬、翠菊屬、荷包牡丹(Dicentraspectabilis)等;原產北美的有紫菀屬、金光菊屑(Rudbekia)、蛇鞭菊屬(Liatris)、假龍頭花屬(Physostegia)、吊鍾柳屬(Pensternon)、醉魚草屬、翠雀屬、毛茛屬(Ranunculus)、鐵線蓮屬(Clematis)、烏頭屬、側金盞屬、鳶尾屬(1ris)、百合屬、木瓜 屬(Chaenomeles)等。 二. 歐洲氣候型(又稱大陸西岸氣候型) 本區包括歐洲大部、北美西海岸、南美西南部及紐西蘭南部。氣候特點是冬 暖夏涼,冬夏溫 差較小,雨水四季都有,但降水偏少.主要原產花卉有羽衣甘藍(Brassicaoleracea var. acephalal tricolor)、霞草(Gypsophilaelegans) 宿根亞麻(Linureperenne)、香葵(Malvamoschata)、鈴蘭(Convallariamajalis)、飛燕草屬、絲石竹屬、耬斗菜屬、剪秋羅屬(Lych—his)、勿忘草屬(Myosotis)、三色堇屬、雛菊屬(Bellis)、水仙屬(Narcissus)、紫羅蘭屬(Matthio/a)、毛地黃屬(Digitalis)等 三. 地中海氣候型 屬於這一氣候型的地區有地中海沿岸、南非好望角附近,大洋洲東南和西南 部、南美洲智利中部、北美洲加利福尼亞等地。本區氣候特點為冬不冷、夏不熱,冬季最低溫度6~7℃,夏季20~25『C,冬春多雨,夏季乾燥,因此球根花卉種類眾多。代表種類有:水仙屬、鬱金香屬(Tulipa)、風信子屬(Hyacinthus)、小蒼蘭(Freesia refracta)、唐菖蒲屬、網球花Haemanthusmultiflorus)、葡萄風信子(Ml*scaribotrioides)、雪滴花(LeucojumMum)、地中海藍鍾花($chillaperuviana)、銀蓮花(Anemonecathayensis)、仙客來屬(Cyclamen)、君子蘭(Clivia).秋水仙屬(Colchicum)、葡萄風信子屬(Muscari),黏射干屬(1xia)、尼潤花屬(Nerine)、金魚草屬(Antirrhinum)、紫羅蘭屬、蒲包花屬(Calceolaria)、金盞菊屬(Calenla)、風鈴草屬(Campanula)、瓜葉菊屬(Cineraria)等眾多著名花卉. 四. 墨西哥氣候型又稱熱帶高原氣候型 屬於這一氣候型的地區包括墨西哥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非洲中部高山地區及我國雲南的山嶽地帶。本區氣候特點是四季如春,年溫差小,周年氣溫14~17'0之間,四季有雨或集中 於夏季。原產該地區的花卉喜冬暖夏涼氣候,主要有大麗花屬(Dahlia)、晚香玉屬(Polian—thes)、百日草屬(Zinnia)、萬壽菊屬(Tagetes)、波斯菊(Cosmosbipinnatus)、早金蓮(Tro—paeolummajus)、藿香薊(Ageratumconyzoides)、報春花屬、球根秋海棠(Begonia tuberhybr-ida)、一品紅(Euphorbiapulcher~'ma),雲南 山茶、月季花、香水月季、雞蛋花(Plumerian~bra var.acutifolia)等。 五. 熱帶氣候型 屬於本氣候型的地區有亞洲、非洲、大洋洲、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熱帶地區。本區特點是月均溫差小,雨量豐富但不均勻,常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本區原產的花卉種類眾多,主要有彩(Cor~sbluTnei),牽牛花(Pharbitisindica)、秋海棠屬、五葉地錦(Partheraxissusquinquefolia)、番石榴(Psidiumguajava)、番荔枝(A~monasquamosa)、紫茉莉屬(Mirabilis)、長春花屬(Vinca)、風仙花屬、雞冠花屬(Celosia)、大岩桐屬(Sirmbgia)、美人蕉屬(Canna)、朱頂紅屬(Amaryl—幻)、非洲紫羅蘭屬(Saintpaulia)、草胡椒屬(Peperomia)、虎尾蘭屬(Sansevieria)、花燭屬(Anthuri~n)、鳳梨科(Bromeliaceae)、竹芋科(Marant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與蘭科(Owbidaeeae)的一些熱帶屬等。 六. 沙漠氣候型 屬於本氣候型的地區有阿拉伯、非洲、大洋洲及南北美洲等的沙漠地區。本區 氣候特點為周年少雨,氣候乾旱。本區是仙人掌及多漿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常見觀賞植物有仙人掌科及多漿植物,如仙人掌屬(Opuntia)、龍舌蘭屬(Agave)、蘆薈屬(Aloe)、十二卷屬(Haworthia),伽藍菜屬(Kalanchoe)、落地生根屬(Bryophyllum)等。 七. 寒帶氣候型 屬於這一氣候型的地區包括寒帶地區和高山地區。本區氣候特點為冬季長而冷,夏季短而涼,植物生長期短,故形成耐寒性植物及高山植物的分布中心,如綠 絨蒿屬、龍膽屬、雪荊(Saussureainvolucrata)、細葉百合(Liliumtenuifolium)、點地梅屬等。
㈣ 中國十大傳統花卉名稱,排列順序,美譽
指蘭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鵑、荷花、茶花、桂花、水仙十種名花
蘭花—花中君子
王者之香——蘭花
中國蘭在古代稱為「蕙」
,
「蕙」指中國蘭花的中心「蕙心」
,常
與傘科類白芷合名為「蕙芷」
,稱芷蘭為「王者之香」
、
「眾領群芳」
、
「天下第一香」等。
中國蘭蕙蘭是蘭蕙同心的代表,中國蘭花:春
蘭、建蘭、寒蘭、墨蘭同稱為蘭蕙。
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說:
「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
修道立德,
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子還說過:
「與善人居,
如入芷蘭之
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
《琴操·猗蘭操》中記載:
「孔子
自衛返魯,
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
芝蘭當為王者香,
今獨
與眾草為伍」
,稱之為「王者之香」
。
自古以來人們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屈的象徵。
梅花—花中魁首
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被譽為「花中之魁」
。
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
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
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
愈精神,愈秀麗。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它那凌
霜傲雪,
迎寒飄香,
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
代中國人不畏艱險,
奮勇開拓,
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
有人認為,
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
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
「文學藝術史上,梅詩、
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
梅花高風亮節。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
冰枝嫩綠,
疏影清雅,
花美色麗,
幽香宜人花期獨早,
「萬花敢向雪中出,
一樹獨先天下春。
」
被譽為花魁。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
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
斗雪吐艷,
凌寒留香,
冰心玉骨,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
不息,堅韌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
牡丹—花中之王
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
色天香」
、
「花中之王」的美稱。有兩個傳統名種——姚黃、魏紫。
。
根皮入葯,花瓣可釀酒。
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它端麗嫵媚,雍容華貴,兼有色、香、韻
三者之美,讓人傾倒。歷史上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
「佳名喚作百花王」
。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
「牡丹,花之富貴者
也」
,名句流傳至名。劉禹錫也曾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
京城」
的贊嘆。
「春來誰做韶華主,
總領群芳是牡丹。
」
——明馮琦
《牡
丹》
「百花之王」
、
「富貴花」亦因之成了贊美牡丹的別號。
菊花—高風亮世
凌霜綻妍——菊花
寒秋之魂—菊花
菊花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
紫、綠、橙、粉、
棕、雪青、
淡綠等。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
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
高雅傲霜的象徵,
代表著名士的斯文
與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開放,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歡,
多有詩文加以贊美,如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著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的名句。
月季—花中皇後
月月常開——月季
月季不但是我國傳統名花,而且是我國的特產、世界著名花卉,
世界各國廣為栽培。
被萊州市定為市花。
月季按花朵大小、
形態性狀,
可分為
:
現代月季、豐花月季、藤本月季和微型月季四類。月季顧名
思義,它是月月有花、
四季盛開。現代月季由中國月月紅小花月季與
歐洲大花薔薇雜交而成,
花期以
5
月和
9
月開花最盛。
月季花熱情如
火,姿容優美。象徵此花無日不春風的長期奉獻的品格。
繁花似錦——杜鵑
杜鵑為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或半常綠灌木,世界著名觀賞花
卉。杜鵑花可入葯,尤其是我國東北華北野生的映山紅,
療效十分顯
著。
繁花似錦,美麗可人。
杜鵑—花中西施
杜鵑花十分美麗。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當春
季杜鵑花開放時
,
滿山鮮艷,
像彩霞繞林,
被人們譽為
「花中西施」
。
五彩繽紛的杜鵑花,
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
它也象徵著
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荷花—水中芙蓉
清麗脫俗——荷花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是我國著名水生花卉,栽培歷史悠久。
荷花
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莖肥大、有節,俗稱「蓮藕」
,花
色有桃紅、黃色、白色,亦有復色品種。荷花花大色艷,清香遠溢,
凌波翠蓋,
是布置水景園的重要水生花卉,
它與睡蓮、水蔥、蒲草配
植,使水景園格外秀麗壯觀。清新脫俗,出塵離染。象徵清白純潔。
山茶—花中珍品
花中嬌客——茶花
茶花是「花中嬌客」
,四季常青,冬春之際開紅、粉、白花,花朵宛
如牡丹。花姿綽約,花色鮮艷,郭沫若同志盛贊曰:
"
茶花一樹早桃
紅,百朵彤雲嘯傲中。
"
對雲南山茶郭老也曾賦詩贊美:
"
艷說茶花是
省花,今來始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
茶花可以人工控制花期,一般情況下,在
25
℃溫度條件下,
40
天就
能開花,若需延期開花,可將苗盆放於
2
℃~
3
℃冷室。花中嬌客,
競相怒放。象徵雪裡看花到春曉的富麗堂皇的景象。
桂花—秋風送爽
十里飄香——桂花
金秋嬌子—桂花
桂花在國慶節前後開花,
「金風送爽,十里飄香」是吉祥如意的
象徵。桂花為木犀科常綠小喬木,南方地區多用於庭院綠化
;
北方均
室內盆栽。
桂花品種較多,
常見栽培有
4
種
:
金桂
(
花金黃色
)
、
銀桂
(
花
黃白色
)
、丹桂
(
橙紅色
)
和四季桂
(
花乳白色
)
。桂花經濟價值很高,花
可以提取香料,也可熏制花茶。十里飄香,金風送爽。象徵吉祥如意
和幽香十里,芳譽千鄉的光榮之感。
桂花以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
;桂花又被稱為「仙
樹」
,
「花中月老」
。桂花通常生長在岩嶺上,也叫「岩
桂」
;桂花開
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盪滌,濃可致遠,
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
又稱為「仙客」
;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
或「秋香」
;桂花的花朵很小,但香氣濃郁,被人稱為「金秋驕子」
水仙—凌波仙子
水仙素有「凌波仙子」的雅稱,是我國傳統名花。福建漳州水仙
最負盛名。
水仙是冬季觀賞花卉,可以用水泡養,亦能盆栽。常見栽
培品種有「金盞銀台」
(
單瓣花
)
和「玉玲瓏」
(
重瓣花
)
。
水仙莖葉清秀,
花香宜人可用於裝點書房、
客廳,
格外生機盎然。
水仙莖葉多汁有小毒。
凌波玉立,馥郁芳香。象徵翠袖黃冠白玉英的
身材之美。
寒冬仙女—水仙
因多為水養,且葉姿秀美,花香濃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
"
凌波仙
子
"
的雅號。水仙是草本花卉,又名金盞銀台、玉玲瓏、雅蒜等,原
產於我國浙江福建一帶,現已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水仙花朵秀麗,
葉片青翠,花香撲鼻,
清秀典雅,已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內陳設
的花卉之一
㈤ 中國花卉栽培歷史
花卉有很多啊
至少在唐代,中國人就開始栽培牡丹和芍葯
㈥ 花卉盆景的歷史
鄢陵花卉種植歷史悠久,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明確提出了保護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綠化環保、美化環境等一系列措施, 使我們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公司期盼與社會各界人士攜手共同打造一個生態環保、休閑旅遊、花卉苗木一體化的生態園區。
㈦ 蘇州中國花卉植物園的歷史發展
蘇州相城建區以來,以原生態為主題進行綠色生態規劃,城區綠化覆蓋率超過了40%。2006年6月的區第二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花城」的新理念,搶抓蘇州城市北拓的機遇,加快建設生態保護區、生態走廊和沿路、沿湖、沿河生態綠帶,加快立體綠化和花草種植步伐,讓相城季季有花,處處成景,496平方公里成為一幅「遠看像森林、近看是花園」的大寫意,以生態相城、人居天堂的姿態全速融入蘇州中心市區。花卉植物園是相城「花城」建設中的一個大手筆。2006年底,該區邀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規劃設計,在生態農業園西南部建設蘇州首座花卉植物園。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花卉植物園於2008年3月初向市民開放,並被蘇州青旅搶先選為蘇州首條生態旅遊專線。
蘇州中國花卉植物園是華東地區面積最大、品種最全的花卉植物園,2010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010年,前往休閑觀光和接受科普知識的遊客超過了100多萬人次。
㈧ 中國古代著名的花卉著作有哪些
歐陽修的復《洛陽牡制丹記》、周師厚《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記》、劉攽的《芍葯譜》、王觀的《揚州芍葯譜》、劉蒙《菊譜》、史正志的《菊譜》、范成大的《范村菊譜》、史鑄的《百菊集譜》、趙時庚的《金漳蘭譜》、陳思的《海棠譜》、范成大的《范村梅譜》、陳景沂的《全芳備祖》等。其它如明代的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代陳淏子的《花鏡》等。這類著作,以賞花為宗旨,所以花的品種和品第成為這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敘述了花卉的栽培方法。如《花鏡》卷二的「課花十八法」可說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分別為:辨花性情、種植位置、接換神奇、分栽有時、扦插易生、移花轉垛、過貼巧合、下種及期、收種貯子、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諸蟲蠹、枯樹活樹、變花催花、種盆取景、養花插瓶,整頓刪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㈨ 關於花卉的故事
玉簪花的傳說
相傳王母娘娘對女兒的管教非常嚴,小女兒性格剛烈,自小喜歡自由,嚮往人世間無拘無束的生活。一次,她趁赴瑤池為幕後祝壽之機,她想乘機下凡到人間走一遭。不想王母娘娘早就看透她的心事,使她不得脫身。她便將頭上的白玉簪子拔下,對它說:「你代我到人間去吧。」
一年後,在玉簪落下的地方長出了象玉簪一樣的花,散發出清淡幽雅的香味。人們喜歡它花形的脫俗,稱它為「江南第一花」。宋代詩人黃庭堅有詩道:「宴罷瑤池阿母家,嫩驚飛上紫雲車。玉簪落地無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
㈩ 園藝技術專業的起源歷史
起源歷史:
園藝是指果樹、蔬菜、花卉及觀賞樹木的栽培與繁育技術。在古代,果樹、蔬菜和花卉的種植常局限於小范圍的園地之內,與大田農業生產有別,故稱為園藝。園藝相應地分為果樹園藝、蔬菜園藝和觀賞園藝。
園藝起源於石器時代,文藝復興時期,園藝在義大利再次興起並傳至歐洲各地。中國周代園圃開始作為獨立經營部門出現。歷代在溫室培養、果樹繁殖和栽培技術、名貴花卉品種的培育以及在園藝事業上與各國進行廣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20世紀以後,園藝生產日益向企業經營發展。現代園藝已成綜合應用各種科學技術成果以促進生產的重要領域。園藝產品已成為完善人類食物營養及美化、凈化生活環境的必需品。
園藝技術:意為在園藝領域具備園藝科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從事果樹(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育(制)種、植物營養與施肥、良種繁育、商品化生產、植物病蟲害防治、產品貯藏加工及應用性科技試驗、農產品質量檢測、農業技術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生產。
目標:園藝技術專業主要培養具備園藝科學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從事果樹(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育(制)種、良種繁育、商品化生產、病蟲害防治、產品貯藏加工及應用性科技試驗、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等工作,並具有一定生產管理和經營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要求:園藝技術專業旨在培養在園藝領域從事果蔬、花卉及與園林相關的技術開發與推廣、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技能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園藝作物的生長發育、生產技術及其產品的加工、貯藏、運銷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現代化溫室產業的管理知識和技能,並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