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徐熙花卉

徐熙花卉

發布時間: 2021-03-15 07:07:50

⑴ 求蘇軾徐熙杏花的譯文和賞析

徐熙杏花
[宋]蘇軾
江左風流王謝家,盡攜書畫到天涯。
卻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譯文:江左的王謝兩家出風流名士,書畫雙絕,墨寶遍布天涯.南方年年梅雨時節,字畫因為受潮而變的黯淡,卻正好可以和徐熙的落墨畫相媲美.

賞析:有詩雲,"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但當時的王謝二家名士風流,丹青雙絕,墨寶流遍大江南北.南方多雨,收藏不容易.久了就會受潮.詩人對書畫一向研究頗深,受潮後的字畫卻和徐熙的風格相似了.蘇軾主張山水畫應有多種風格和流派,畫也應如此。如畫花卉,他當然欣賞趙昌的傅色奇妙,稱之為「晨妝與午醉,真態含陰陽。」但也欣賞徐熙的「落墨為格,雜彩副之」,曾題其所畫的杏花雲:『『卻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引起他的驚嘆。

⑵ 徐熙的生平

徐熙,五代南唐傑出畫家。江寧(今南京)人。一作鍾陵(今江西進賢)人。出身於「江南名族」。生於唐僖宗光啟年間,後在開寶末年(公元975)隨李後主歸宋,不久病故。一生未官,郭若虛稱他為「江南處士」。沈括說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曠達,志節高邁,善畫花竹林木,蟬蝶草蟲,其妙與自然無異。

⑶ 黃筌富貴,徐熙夜送的風格差異,不同藝術風格

人們用"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評價來概括二家的不同藝術風格.
1.師承關系不同,黃筌師承唐代的刁光胤等所謂的"正統派".徐熙師承關系不明顯,主要靠師法自然和體驗生活來發揮他的獨創精神.
2.題材不同,黃筌多取材於宮中的珍禽瑞鳥,名花奇石.徐熙善畫自然中的題材.
3.表現技法不同,黃筌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不見墨跡,以輕色染,謂之寫生.徐熙的主要特點是"落墨為格"
4.格調不同,黃筌追求形象的真實和畫面的生趣.徐熙追求生動活潑的筆墨情趣和朴實淡雅的格調.
黃,徐異體實則為兩種美學風格.

⑷ 五代徐熙背景介紹

徐熙,五代南唐畫家。鍾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一說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但可知其卒於宋滅南唐之前。他出身江南名族,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善畫花竹、禽魚、蔬果、草蟲。他經常漫步游覽於田野園圃,所見景物多為汀花野竹、水鳥淵魚、園蔬葯苗。每遇景物,必細心觀察,故傳寫物態,皆富有生動的意趣。在畫法上他一反唐以來流行的暈淡賦色,另創一種落墨的表現方法,即先以墨寫花卉的枝葉蕊萼,然後傅色。他在所著《翠微堂記》中自謂「落筆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細碎為功」。當時徐鉉記徐熙畫是「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也」(《圖畫見聞志》)。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畫「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別有生動之意」(《夢溪筆談》)。宋代《德隅齋畫品》中著錄徐熙《鶴竹圖》,謂其畫竹「根干節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蕭然有拂雲之氣」。米芾又謂他畫花果有時用澄心堂紙,用絹則「其紋稍粗如布」。這種題材和畫法都表現他作為江南處士的情懷和審美趣味,與妙在賦彩、細筆輕色的「黃家富貴」不同,而形成另一種獨特風格,被宋人稱為「徐熙野逸」。然而《圖畫見聞志》中記徐熙為南唐宮廷所繪的「鋪殿花」、「裝堂花」,於「雙縑幅素上畫叢艷疊石,傍出葯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存生意自然之態」。這種富有裝飾性的繪畫,也構成了徐熙繪畫的另一風貌。

徐熙的孫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勛皆善畫。徐崇嗣曾參加描繪南唐中主元旦賞雪圖的集體創作,負責圖寫池沿禽魚。進入北宋後,由於當時「黃家富貴」成為北宋宮廷花鳥畫的標准,徐崇嗣便效諸黃之格,創造了一種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的沒骨畫法。北宋宣和御府中所藏徐崇嗣畫,「率皆富貴圖繪,謂如牡丹海棠、桃竹、蟬蝶、繁杏、芍葯之類為多」,與野逸畫風已有所不同。

徐熙畫在南唐甚受重視,為後主李煜所欣賞。在宋代也享有很高聲譽,宋太宗見徐熙所畫安石榴,以為「花果之妙,吾獨知有熙矣,其餘不足觀也」。他與黃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鳥畫的新水平,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然宋人評論又說,黃筌神而不妙,趙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舍熙無矣,被譽為「江南絕筆」。徐熙作品早已不存,現傳為徐熙的《雪竹圖》、《玉堂富貴圖》、《雛鴿葯苗圖》皆非真跡,只能從中領略其風格和畫法。
下面的網里有他作的畫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486831250100037f

⑸ 黃笙、徐熙繪畫風格

1、黃笙:賦色濃麗 形象飽滿

黃笙是五代時的宮廷畫家,他所畫的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形象較為飽滿,而且幾乎不見筆跡,好像是輕色染成一般,著在繪畫技法上稱之為「寫生」。黃笙的書畫中一般是花鳥居多,對後世花鳥畫的影響也頗大。

又鑒於黃笙的畫作顏色亮麗,遂成為北宋初翰林圖畫院優劣取捨標准,被稱為「院體」。院體主要是指為滿足宮廷文化生活需要,多以花鳥、宮廷生活為題材,作畫注重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主要是以物傳意,托物言志。

2、徐熙:墨筆勾勒 再賦以色彩

徐熙是五代南唐畫家,擅長畫江湖間野竹、水鳥、魚蟲、蔬果等,在他的筆下,滿紙渲染、不留空隙,這也繼承了佛教的藝術特點。

他在畫花鳥與枝葉時,先用墨筆去勾勒出輪廓,然後再施加色彩,在他的筆下,玉蘭、牡丹、海棠等,布滿全幅畫作,白的淡雅,粉的嬌嫩,他的畫作顯現出端莊嬌麗的特徵,整幅畫較為豐滿,視覺沖擊力也更強,對後續的繪畫產生了重要影響。

(5)徐熙花卉擴展閱讀

徐黃異體

徐黃體異指五代的花鳥畫出現的兩大陣營,以西蜀黃筌為代表的一派,被稱為「黃家富貴」,因為他們多描繪宮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畫法精細,以輕色渲染而成;而江南的徐熙所代表的一派,則多取材於水鳥野卉,畫法多用墨筆,色彩極少,相對黃筌一派的風格,這一派被稱作「徐熙野逸」,這種現象被稱為「徐黃異體」。

黃家富貴

黃氏父子的花鳥畫,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其風格特點是「黃家富貴」。這種「富貴風」,大約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是作品的題材方面。宋人郭若虛認為畫家的志趣和生活環境決定了作品的題材,並指出黃氏父子長期生活在宮廷,耳目所習。

第二是作品妙在設色。黃筌以精工的畫法,改變庸人簡朴的畫風,作畫線條均細輕柔,意在造型的准確性,同時注重色彩的渲染,不僅描繪出形態的畢肖,而且力求刻畫出內在的生命力,所謂「骨氣豐滿」。

徐熙野逸

「徐熙野逸」,是對他畫風的高度概括。這種「野逸風」,大約也包括兩種含義:第一,繪畫的題材。由於他生活在民間,過著閑散自由的生活,而且以「高雅」自任,所以作畫取材自然不同於宮廷畫家。

據北宋郭若虛記載: 「徐熙江南處士,志節高邁,放達不羈。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今傳鳧雁鷺鷥、蒲藻蝦魚、叢艷折枝,園蔬葯苗之類是也」(《圖畫見聞志》卷一)。可見他的作品反映出文人士大夫那種酷愛自然的恬淡的心態。

⑹ 徐熙的代表畫作

《玊堂富貴圖》南唐徐熙 軸 絹本 縱112.5cm 橫38.3cm
牡丹花常被稱為富貴花。它是花中之王。自唐代以來,牡丹就成了民間所愛的、畫家常寫的花卉了。牡丹與白頭翁 (鳥名 )畫在一起,叫做「玊堂富貴」了。圖中牡丹、玊蘭、海棠、杜鵑,布滿全幅,最後還用石青襯地。枝葉花鳥,用墨筆鉤出輪廓,然後敷以彩色,湖石下還繪了一隻野禽。這種滿紙點染,不留隙地的畫法,顯然受了佛教藝術的影響。五代時後,花鳥畫盛行,徐熙、黃筌二人,一在南唐、一在後蜀,同為後世花鳥畫之祖。黃筌一派的花鳥畫,用重色,氣象華貴,非常艷麗;
徐熙則用「水墨淡彩」予人以超逸清雅的感覺。黃筌與徐熙的風格大不相同,因而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說。不錯,徐熙是一位品格高尚的野逸畫家,專畫動植物而極少畫山水,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說他「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以寫生為主,對於後世的影響很大。徐熙沒有做過官,一生致力於繪畫。《圖畫見聞志》又說:「徐熙輩,有於雙縑幅素上畫叢艷迭石,傍出葯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乃是供李主宮中掛設之具,謂之鋪殿花,次日裝堂花,意在位置端莊,駢羅整群肅,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這可能是一種掛在牆壁上作裝飾的圖案畫。徐熙的生卒年不詳,只知南唐於開寶末年 (公元975年),李後主降宋之後沒有多久他就因病逝世了。 《雪竹圖》似是最能體現其「落墨」風格的,可惜未加色而不得窺其全豹。此圖縱151.1厘米,橫99.2厘米,絹本,墨筆,藏上海博物館。謝稚柳先生曾著文介紹此圖,他是這樣闡述「落墨」的:「所謂『落墨』,是把枝、葉、蕊、萼的正反凹凸,先用墨筆來連勾帶染的全部把它描繪了出來,然後在某些部分略略的加一些色彩。」也就是說,一幅畫的形和神,都是用墨筆和墨色來「落定」,著色只是輔助。這體現了徐熙在筆墨上的大膽革新。
以《雪竹圖》觀之,圖繪雪後的枯木竹石。下方是大小數方秀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暈染出結構,留白以示積雪。石後中間是三竿粗竹,挺拔茁壯,細枝遒勁,殘葉紛披。旁有數竿被雪壓彎或折斷的竹子,或粗或細,或斷或彎,又有數竿細竹穿插其間,顯得姿態多變,情趣盎然。左旁則現一段枯樹,枝杈被折,或勾葉,或暈染留白,映襯雪景的蕭瑟。而在刻畫上,勾皴與暈染,粗筆與細筆,濃墨與淡墨,墨染與留白,兼施並用,同樣是謹嚴的寫實作品,與北宋盛行的「細勾填彩」、務求逼真的畫風相比較,顯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卻也更多變化,更富情趣。

⑺ 黃筌、徐熙兩位畫家的區別

人們用"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評價來概括二家的不同藝術風格.
1.師承關系不同,黃筌師承唐代的刁光胤等所謂的"正統派".徐熙師承關系不明顯,主要靠師法自然和體驗生活來發揮他的獨創精神.
2.題材不同,黃筌多取材於宮中的珍禽瑞鳥,名花奇石.徐熙善畫自然中的題材.
3.表現技法不同,黃筌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不見墨跡,以輕色染,謂之寫生.徐熙的主要特點是"落墨為格"
4.格調不同,黃筌追求形象的真實和畫面的生趣.徐熙追求生動活潑的筆墨情趣和朴實淡雅的格調.
黃,徐異體實則為兩種美學風格.

⑻ 徐熙花鳥畫的顯著特徵是什麼

「翎毛形骨貴清秀」是徐熙花鳥畫的顯著特徵。他的作品《花卉草蟲圖》,畫面上郊外起伏的山坡上各種花草此起彼伏,草蟲活動其間,盎然而有生趣,蝴蝶、蜻蜓、天牛等栩栩如生。造型清秀生動,注重濃淡墨韻。對草蟲特點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講究簡約生動的審美感覺。

徐熙善畫花竹、禽魚、蔬果、草蟲。他經常漫步游覽於田野園圃,所見景物多為鮮花野竹、水鳥淵魚、園蔬葯苗。每遇景物,他必細心觀察,因此傳寫物態,皆富有生動的意趣。

在畫法上徐熙一反唐代以來流行的暈淡賦色,而另創一種落墨的表現方法,即先以墨寫花卉的枝葉蕊萼,然後再繼而著色。這種題材和畫法都表現他作為江南處士的情懷和審美趣味。他創作的這種獨特風格,被宋代人稱為「徐熙野逸」。徐熙的孫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勛都善畫。

進入北宋後,由於當時「黃家富貴」的黃筌流派成為北宋時期翰林圖畫院宮廷花鳥畫的標准,徐熙在剛入翰林圖畫院時,因為他的風格與黃筌父子的風格迥異,就被視為粗疏不入格,排除在皇家畫院之外。故當時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說。

徐熙的孫子徐崇嗣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得不放棄祖父筆下的野花野草,轉而開始畫宮中的牡丹、海棠、芍葯、桃竹、蟬蝶以及繁杏等,但他標新立異,創造出了一種不用墨筆,直接以彩色作畫的「沒骨」法。

⑼ 徐熙畫派有著什麼特點,他對後世有些哪些影響

徐熙畫派簡稱為「徐派」,為五代花鳥畫派的一支,與黃筌畫派並稱為五代,是五代花鳥花兩大主要門派之一。主要代表當然是南唐的徐熙。北宋的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評論徐派和黃派時說「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又說「徐熙江南處士」、「多狀江南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

徐熙的孫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勛都繼承了徐熙的畫法。但進入北宋以後,「黃派」成了北宋宮廷花鳥畫的標准。窮則思變,徐崇嗣不得不放棄了祖父畫的野花飛鳥,改為牡丹、海棠、芍葯等富貴畫。然而徐崇嗣又在徐熙的畫法上獨樹一幟,創造了一種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的「沒骨」畫法。

徐熙與黃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鳥畫的新水平,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徐熙畫派開創了水墨淡彩和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先河,影響了後人一千多年的花鳥畫方法。

⑽ 寫意花鳥畫的歷史畫派

五代黃筌、徐熙並起,漸成兩大系統,以後繼續衍生。明代花鳥畫演變成四大系統,一為邊景昭、呂紀的黃氏體,二為林良、徐渭的大寫意體,三為陳淳的簡筆水墨淡彩小寫意體,四為周之冕的勾花點葉兼工寫體。《國朝畫征録》卷下則把花鳥畫歸納為三派,稱「花鳥有三派:一為勾染,一為沒骨,一為寫意。勾染,黃筌法也;沒骨,徐熙法也。後世多學黃筌,若元趙子昂、王若水,明呂紀,最稱好手;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謂勾花點葉是也。……其寫意一派,宋時已有之,然不知始自何人。至明林良,獨擅其勝,其後石田、白陽輩,略得其意,若其全體之妙,非大有力者學之必敗」(李來源、林木編《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340頁)。
五代黃筌、徐熙兩大系統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重要的畫派衍生。明代花鳥畫的四大系統,亦是考察中國花鳥畫派衍生之變的重要窗口。邊景昭,字文進,博學能詩,擅畫花鳥,繼承兩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作品妍麗堂皇,精細工緻,韓昂《圖繪寶鑒續編》稱其作品「不但勾勒有筆,其用墨無不合宜」。傳世之作有《竹鶴圖軸》、《竹鶴雙清圖軸》(與王紱合作)、《杏竹春禽圖軸》、《三友百禽圖軸》等。上海博物館藏《杏竹春禽圖軸》以杏花竹報春訊,以春禽寄春意,滿目春光,生機勃勃。呂紀畫花鳥畫十分出色,他近學邊景昭,遠師南宋畫院體格,敷色絢爛,為明代院體花鳥畫家代表之一。上海博物館藏其《浴鳧圖軸》作品,很好地處理了浴鳧與流水的關系,構圖大膽,筆墨流暢,設色雅淡,氣息清和,體現了明代花鳥畫家的嫻熟技法和時空營造能力。林良的花鳥畫注重寫意,墨氣豪放,對於文人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建樹,具有啟迪意義。他擅畫水墨花鳥,上海博物館藏其《雙鷹圖軸》,氣勢磅礴,鷹目炯炯,枝葉穿插,墨色淋漓,反映了明代院體畫之十足神采。徐渭的大寫意體用筆簡練,不求像物,重在寫其意趣性情,故稱「寫意」。他的畫較之以前的減筆寫意畫更為簡約概括,放逸豁達,故謂「大寫意」。徐渭十分推崇陳淳、謝時臣、陳鶴。他關注陳淳的寫意花鳥之道,曾跋《陳白陽卷》曰:「陳道復花卉豪一世。」在《徐文長文集?書謝叟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中贊賞謝時臣的山水勁筆多墨,稱「吳中畫多惜墨,謝老用墨頗多,其鄉訝之」。而對陳鶴的水墨花卉則嘆之「滃然而雲,瑩然而雨,炫炫然而露也,殆所謂陶之變耶」。(明徐渭《徐文長文集·書陳山人九皋氏三卉後》)徐渭的作品題材囊括花卉、草木、瓜果、魚蟲、走獸、山水和人物,尤以花卉著名。上海博物館藏其《花果圖卷》用筆放縱,水墨酣暢,詩畫並茂,畫壇稱頌。上海博物館所藏《牡丹蕉石圖軸》、《擬鳶卷》,台灣故宮博物院所藏《墨竹卷》、《寫生圖卷》,南京博物院所藏《雜花圖卷》,故宮博物院所藏《墨花十二段圖卷》、《四時花卉卷》、《墨花九段卷》,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雜花捲》,雲南省博物館所藏《水墨花卉卷》等,都是難得的傳世之作,從中足見徐渭大寫意的精彩筆墨。陳淳,字道復,他的簡筆水墨淡彩小寫意在畫壇佔有重要地位。他於晚年創作的花卉長卷頗有特色,有時以四季為序,有時時空交叉,頗見水墨組合的視覺沖擊力。上海博物館所藏《墨花十二種圖卷》,畫了梅花蘭花玫瑰百合、月季、紫薇、秋葵、桂花、芙蓉、菊花、水仙和山茶,姿態各異,繁花爛漫,寫意抒情,水墨淋漓。上海博物館所藏《花果圖卷》、《山茶水仙圖》、《花卉圖冊》等也屬陳淳水墨華章,令人駐足。其實,說陳淳的花鳥畫貴於簡筆水墨淡彩的小寫意,這只是注重從沈周的水墨寫生至陳淳的水墨寫意的飛躍而言,實際上陳淳在晚年的花鳥佳作中已呈現潑墨大寫意的體貌。徐渭的大寫意筆墨就得益於陳淳。世稱「青藤白陽」,其實青藤亦源於白陽。論及周之冕的勾花葉兼工寫作品,也是探索明代畫派衍生之變的必然落筆之處。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源於孫隆、沈周和陳淳之法,他是集大成而用之,推陳而出新。王世貞曾對明代中期三位寫意畫家陳淳、陸治和周之冕作了評價,所謂「道復(陳淳)妙而不真,叔平(陸治)真而不妙,周之冕撮二子之長」。南京博物院藏《桂子圖》和故宮博物院藏《花卉圖卷》都是周之冕的代表作。上海博物館藏周之冕《花鳥圖冊》的花鳥傳神,「勾花點葉」,寫意中兼工筆,墨韻中見色彩,從中可以洞察明代畫派衍生的脈胳。
在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史上,盡管畫派林立,技法有異,可是在注重寫生這一點上,卻形成共識,綿延後續。宋徽宗趙佶重花鳥寫生,流傳諸多佚事。他要求畫月季花和牡丹花時仔細觀察,能畫出不同時間的變化。一次,眾畫家寫生孔雀,只重生動富麗,畫孔雀升墩為先舉右腳。趙佶告知需細心體察,發現孔雀升高時必定先舉左腳,被傳為畫壇佳話。趙佶重視寫生,使創作極受裨益,他的作品被鄧椿譽為「妙體眾形,兼備六法」。上海博物館藏趙佶《柳鴉蘆雁圖卷》,盡得高雅之氣,柳葉低垂,吟鴉自在,蘆雁嬉水,一派休閑清景。其中神韻之妙,不能說和平時重寫生、察細微無關。元代水墨寫生畫的高手當推陳琳、王淵和張中。陳琳藉助寫生,突破了傳統工筆重彩畫技法,以水墨淡彩法描繪物象,形成了富有藝術個性的勾、刷、點、染之法,造型嚴謹,筆簡意高,其《溪鳧圖軸》為花鳥畫史論所褒揚。王淵從寫生中得清淡之氣,其佳作《花竹集禽圖》和《花竹錦雞圖》對後世影響很大。張中在當時被人稱為「寫生第一」,採用水墨暈染,深得文人寫意之神韻,上海博物館藏其《芙蓉鴛鴦圖》,出筆清新典雅,鴛鴦與水極富動勢,堪稱從寫生中贏得生機。陳淳繪畫也看重寫生,其《漫興花卉圖冊》自跋中曰:「古人寫生自馬遠、徐熙而下,皆用精緻設色,紅白青綠必求肖似物物之形,無纖毫遺者,蓋真得其法矣。」他還談到少年時就「有心於此,既而想造化生物萬有不同,而同類者又秉賦不齊而形體亦異」。周之冕則善於觀察禽鳥生活動態,落筆皆有生意。其繪畫成就自然得寫生之妙。清代任頤的畫風清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重視寫生,善於捕捉生活感受。平時他留意觀察花鳥、家畜,往往聚精會神,十分專一。有一次他爬出天窗,翻到屋頂上細察貓兒打架,全神貫注勾畫速寫,客人來了,不知其去處,最後竟在屋頂上見到他。上海博物館藏任頤《花鳥冊》極富生氣,實是其對物象感受的筆墨定格。當然,古人之所謂寫生,有異於今天西畫中的寫生。「天地間,物物有一種生意」(祝允明語),生和意密不可分,寫生和寫意難以分離。不言而喻,寫生就是寫物之生氣、生意。寫生之法推動中國花鳥畫生機勃發、綿延發展。

熱點內容
情人節海報文案 發布:2025-07-28 04:45:27 瀏覽:106
rio藍玫瑰 發布:2025-07-28 04:41:10 瀏覽:90
體內插花文 發布:2025-07-28 04:41:09 瀏覽:639
情人節是7月幾號 發布:2025-07-28 04:35:35 瀏覽:441
蘭花扇日語 發布:2025-07-28 04:26:30 瀏覽:391
野杜鵑盆景 發布:2025-07-28 04:20:04 瀏覽:147
2016情人節酒吧廣告語 發布:2025-07-28 04:19:28 瀏覽:684
七夕與榴槤 發布:2025-07-28 04:05:18 瀏覽:867
西安青龍寺櫻花門票 發布:2025-07-28 04:02:17 瀏覽:166
荷花理解圖 發布:2025-07-28 03:52:23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