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體內插花文

體內插花文

發布時間: 2025-07-28 04:41:09

1. 插花制俑文言文

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芸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回一法,答盍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過耳。」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翻譯:余安閑的居住,床頭花瓶里的花從不決斷。芸問:你畫的插花能夠具有風晴雨水和露珠,可以說是精妙的神,可是在畫中有草和蟲一種 你又如何能夠仿效?
余說:蟲子總不能為人所控制制 ,何能用來仿效?
芸說:有一個方法,恐怕說了得罪了您的耳朵不中聽
余說:試著說說
(芸)說:蟲子死後但是顏色卻不變,尋只螳螂蝶 用它的刺將蟲子刺死,用細絲扣住蟲子的項部系在花草中間,整理它的腿(- -#蟲子有腿?)或者讓它抱著草葉,或者讓它踩踏在葉子上,宛然看上去如活的一般,這樣不是很好么?
余聽後很高興。按照這個方法做了 見到他(畫的畫)沒有不稱絕的。

2. 一枝談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閑說中式傳統文人插花



一枝談貯書窗下,

人與花心各自香

——閑說中式傳統文人插花

插花是藉以消憂的好辦法,和自然之物在一起,會被生命的能量感動。現代城市生活,很少機會接觸山水自然,可是哪怕在室內插作一瓶代表情緒心象的瓶花、一盤描摹自然景色的寫景花,便能使你即刻忘記當下煩惱事,獲得一瞬間歸返自然的輕松喜悅。花朵是有力量的。它們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語言,它們身上藏著宇宙人生的奧義。讀懂一朵花,便能讀懂一個世界。科學技術從中解碼自然知識,而文學藝術,從中解碼人的故事。

縱觀中國古代文人插花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歷代文人們在其身處的時代,是如何運用插花這一「生活藝術」作為他們表達的載體,講述著自我與自然、自我與時代、自我與世界的反觀。

宋代無名氏《南歌子》:「閣兒雖不大,都無半點俗。窗兒根底數根竹。畫展江南山景、兩三幅。彝鼎燒異香,膽瓶插嫩菊。翛然無事凈心目,共那人人、相對弈棋局。」歌詞中可以看出宋代人生活狀態的風雅趣味,窗下竹、瓶中菊,都是插花藝術在生活中的影子。

歷代詩詞歌賦中,亦充滿了花的身影,或專為詠花、或是在言志遣情的詞曲里借花的符號,表達著自己的隱喻。

插花陳設歷來並非僅只女子雅尚,其真正況味乃在於文人之審美意趣、士子之心胸呈現。花之身影姿態也是文德修養的狀態,文人雅士對花的吟詠,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刻意唯美而為之,而是發自內心的詠嘆。

而時至今日,人們普遍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插花」只是一門倡導生活情趣的「技術」,和藝術不沾邊,頂多算一項「藝能」,不過是女性(通常都是女性)在傷春悲秋的賦閑生活中一項趣味活動;抑或婚慶、會議、典禮時才會使用到的一種「職業技能」。早就不再將它和「道」相提並論。甚至已不能區分出「中式傳統花道」、「日式花道」以及「西洋插花」之間有何異同。

台灣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創始人黃永川先生曾在《中國插花史》一書中寫道:「插花乃生活藝術,與政經發展之枯榮同其消長。故而雖經六朝隋唐之孕育,歷經宋明之繁榮,但降至清代以後卻一蹶不振,直到近代風氣雖盛,但時下所見者皆日本流派,怎不令人唏噓!」(《中國插花史》)

大眾不知,作為一種文人生活方式的存在,插花自六朝起,便和文人士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始有南北朝庚信、魏晉竹林七賢;至唐代,王維、盧鴻、陸羽,都是插花、賞花、詠花之極高造詣者。在唐代,整個時代都有愛花的風氣,詩詞吟詠中盡是花木之美,更有璀璨花學著作,如李贊《花木記》、賈耽《百花譜》、羅虯《花九錫》(隋唐時期插花學的代表作)名篇繁多,不可悉數盡陳。

中唐名士歐陽詹曾作《春盤賦》雲:「多事佳人,假盤盂而作地,疏綺綉以為珍。叢林具秀,百卉爭新。」說明在當時,盤花的插作,已有成型的哲學觀念和審美特點,對於插花的形式、色彩、花器、花材、線條、構思及維持花命的方法與技術都有了足夠的考量。若用一句唐詩窺其盛況,大概便是楊巨源那句:「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唐人愛花的時尚可見一斑。

到五代十國之時,由於社會的分裂與長期戰亂,文人情志由盛世解衣磅礴、自由詠嘆之大氣象,頹轉為寄情山水、借物言志的委婉表白。與文人相隨的插花形式,也因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生活形態而轉向野花閑草、就地取材,不拘形式,信手拈來。時人倡言返璞歸真,如陶淵明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幸而當時已有盛唐之鋪墊,人們對於花之情狀、花之性格,以及花種、花品、花命的體會和研究,都有了較成體系的認識,於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花品著作因此誕生——蜀漢·張翊《花經》,根據花材的顏色、香氣、性狀、氣質等等,模擬人類社會的官階,分出九品九命。這也是文人以花自喻,將花代語,並以此寄託自己理想人格的典型象徵。譬如《花經》中評為一品九命之花材有:蘭花、蠟梅、牡丹、酴醾、紫風流(瑞香)。皆是花中最為清雅、高格、富貴、大器者。插作什麼樣的花,便是什麼樣的人,心中對花的品評和認識,也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再說到當時的南唐後主李煜,更是傳統中式花道走向藝術巔峰的締造者,他不但是後世「六大花器」中「筒花」的發明人,他創辦的「錦洞天」更是歷史上最早、也最為盛大的插花藝術「展覽會」。

到了宋代,宋太祖勵精圖治,宇內昇平,各地插花風氣回暖提升,「插花、掛畫、焚香、點茶」被奉為生活四藝,成為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修養,甚至連僕役也不例外。當時最有名的「萬花會」,是宋人在「花朝節」(農歷二月十五日)舉辦的盛大賞花宴會。元佑七年(1086)時,洛陽太守為花朝節的舉辦,「一次用花千萬朵」,被斥為:「勞民傷財,達於極點」。宋代傳於後世的插花著作更是豐富,有趙希鵠《洞天清録》、林洪《山水清供》、蘇東坡《格物麤論》、周密《癸辛雜識》等等。而當時最著名的文章,更要提到周敦頤的《愛蓮說》、曾端伯《花十友》、黃峪《花十客》、張敏叔《花十二客》……這些經典文論和文章觀點,皆成為後世文人插花賞花的審美准繩。

後至元代,又是社會離亂,戰火不熄的時代,文人階層保受異族壓迫而求安心切,於是偏重感性,表現空靈之心境的風格,成為了文人階層插花的主流。自由肆意的心象呈現,任性率真的自我表達,使得插花再次成為了文人的另一個張嘴唇,講述著他們不能開口明言的心志。

直至明朝,文風鼎盛,文人插花完全脫離政治排場,形成一個專門性學術的世術類型,並有完整體系的花道著作問世,整個時代所追捧的審美格調已是清一色的「文人花」。

最值得一提的是明人袁宏道《瓶史》,這部著作堪稱插花史上最具學術性、最成體系的經典之作,後人爭相傳譯,奉為准則。對後世和海外插花藝術的傳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他文人編撰的經典花道著作,還有張謙德《瓶花譜》、陳洪綬的《瓶花畫作》、王世懋的《花疏》、陳繼儒的《嚴棲幽事》、何仙郎的《花案》、高濂的《瓶花三說》《草花譜》、文震亨的《清齋位置》、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程羽文的《花歷》、《花小名》等等。那是一個文人審美成為社會主流審美的時代,也是民間處處爭相效仿、追求文人插花之境界的黃金時代。

而到了清代,國勢漸衰,學術走向考據之路,文人與花道日俱衰頹,民間對自然之美也較少關心,或審美日漸庸俗化。成體系的中國傳統花道和大清國運一同式微,直至緩慢的消亡。

當然,文人與花的歷史關系,不只是這樣粗淺概述足以囊括,二者盤根錯節的連結,值得用許多篇幅去書寫。

明代袁宏道在其著作《瓶花譜》中說,花是「天地慧黠之氣」所形成。「慧黠」二字,含有一種擬人的靈秀感,好似花朵也是動物,有感知、有感情、有靈性。花朵,的確是所有植物的最外放的生命表達。集結植物的「精氣」。而白居易又曾這樣寫:「天地間有粹靈氣焉,萬類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人類世界的精英,將自然界「精氣」凝結的花卉用以自喻,間中姿態亦值得玩味。

時常思索,中式傳統花道的現實意義應該是什麼?畢竟這不是一門與衣食相關的技藝,更不是人們生活中「剛需」的藝術。過去它的存在,除出對生活審美的高層次的需要之外,更高意義便是「成教化,助人倫」,如今,它還具有這樣的作用嗎?

資中筠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不經意提到:「追求真、善、美而厭惡假、惡、丑,應該是普通的人性,不過在閱歷太多,入世太深之後,可能審美神經就會麻木……」我想,所謂「生活美學」的意義,恰恰就在此處。美的作用,何其潤物細無聲,但凡目之能及的美,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在教育。所以資先生還說:「對美有了足夠的感知力,對那些見怪不怪,不以為意,一嘆了之,一笑了之的醜陋便難以忍受,如鯁在喉。」

而這種難能可貴的「如鯁在喉」,我想,不單是對「美」而言,更是「真」與「善」的底線吧。

3. 2024插花文案朋友圈 曬自己插花的說說

插花文案朋友圈

1、一束鮮花,勝過一千個吻。

2、花草之美,美在這份繁華;養花之樂,樂在這份情趣。

3、用一束花,講述一個浪漫的故事。

4、一場春雨,一縷清風,一簇花開。

5、細雨生寒意,情隨花藝濃。

6、花美,心情也美,所謂養花也。

7、把各種花材分門別類的養護起來,再組合起來就是幸福。

8、涼酒隔夜三兩明月清風各一半,清風二月擾枝端,搖曳花枝在城南,花開城南願君安,城南花開待君還,花香三月望滿懷,溫酒三杯敬城南。

9、暮色黃昏的花朵也是時間烙印下的痕跡,很美!

10、開花的花就是好花。

11、我的快樂就是創作出一個個精美的花藝作品。

12、三分茉氣、四分黃橘,盡歡意、不語別離瀟瀟滿是桂花雨。

曬自己插花的說說

1、歲月如花,笑看花開,靜賞花落是人生的一種極致。

2、一曲雲水一閑茶,一樹菩提一煙霞。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

3、節日禮物提前天就買了,還需要我自己動手剪枝插花還是很開心哦。

4、一瓶,一花,一室陽光,一室芬芳,一心歡愉。

5、修剪掉的樹枝,拿來插花瓶,別樣的風景。

6、主要是自己動手,享受勞動的快樂!

7、春天的周末在家多動手插花整理花草做菜,期待小苗茁壯成長。

8、在家動手插花,既陶冶性情,又為家裡增添了一道自然風光,何樂而不為呢?

9、自己動手插花,看著這些鮮嫩的花朵,心情明媚了許多,小玫瑰的花苞好多啊,靜待綻放。

10、昨天在家插花,給自己做了蛋糕塔可惠靈頓。

11、這么好的天氣碰上限號日,我已經在家插花了。

12、被它們的生命力與美所感染,那顆煩躁的心瞬間俘獲。自己動手插花。

13、自己動手買花,配花瓶修剪插花,半個花藝師的趕腳,有點小成就感,以後要多插花。

14、一次比一次的漂亮!自己在家動手插插花,就是有成就。

第一次插花感悟語錄

1、插花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生活情調,第一次動手插花,自拍一張留個紀念。

2、今天的計劃:去鄉下山上砍樹枝插花,在家掃膠片,傍晚去看櫻花

3、第一次自己動手做這么文藝的事情,靜下心來插花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4、我一個人在家學插花,顏色是很溫柔,不過不是我的調調。

5、時隔一年半,花瓶終於又插上了鮮花,大半夜在家倒騰插花的我是快樂的。

6、春天來啦,想起去年的我天天在家無聊插花,這么快又過了一年。

7、緩解壓力,放鬆心情,插花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呀,尤其是自己動手嘗試。

8、今年春天的沙塵天氣真是頻繁,乖乖在家插花,喝茶,犯傻吧。

9、第一份插花作業。以前覺得插花很簡單,不明白為什麼這也值得開課,真正動手做時才懂。

10、生活要羨於去發現美,自己動手插花美不美?

4. 妙法插花文言文

1. 妙法插花 文言文翻譯和原文

原文

其插花朵,數宜單,不宜雙,每瓶取一種不取二色,瓶口取闊大不取窄小,闊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於瓶口中一叢怒起,以不散漫、不擠軋、不靠瓶口為妙,所謂「起把宜緊」也。或亭亭玉立,或飛舞橫斜。花取參差,間以花蕊,以免飛鈸耍盤之病;況取不亂;梗取不強;用針宜藏,針長寧斷之,毋令針針露粳,所謂「瓶口宜清」也。視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則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幾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須參差高下互相照應,以氣勢聯絡為上,若中高兩低,後高前低,成排對列,又犯俗所謂「錦灰堆」矣。或密或疏,或進或出,全在會心者得畫意乃可。

譯文:

插花,多數適宜單數,不宜雙數。每瓶選一種花色,不選兩色。瓶口要寬大,不要狹小,寬大就會讓花枝舒展,無拘無束。

無論五七朵還是三四十朵花,一定要在瓶口中集成一叢,怒放而起,以不散漫、不擠扎、不靠瓶口為妙;這就是所謂的「起把宜緊」。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飛舞橫斜。花妖插得參差錯落,並間雜花蕊,以免插得像雜耍轉盤中的鈸和盆一樣。葉要選擇規整不亂的,莖要選擇不僵直的。用竹針的時候,要藏而不露,竹針如果長了,寧可折斷它,不要讓一根竹針從花莖上露出來;這就是所謂「瓶口宜清」。還要看桌子的大小,一張桌子擺三瓶到七瓶就夠了,多了就會眉目不清,就如同市面上的菊展一樣了。根據幾案的高低,插三四寸到二尺五六寸就行了,必須參差高低,互相照應,並能以氣勢聯絡為上。如果中間高兩邊低,或者後面高前面低,或者插得成排成對,這又犯了俗語所說的「錦灰堆」了。或密或疏,或進或出,這些全在與會心的人領悟到插花布局中的畫意才行。

2. 文言文《妙法插花》翻譯

我閑居在家,桌上的瓶花總是不斷地更換新鮮的。

芸對我說:「你的插花中能夠體現風晴雨露的特徵,可算是十分精妙傳神。在畫畫的技巧中有畫草蟲的方法,你在插花時為什麼不仿效呢?」我說:「蟲在插花上是會跑來跑去不聽話的,怎麼能仿效呢?」芸說:「我有個辦法,就是怕那樣的做法有罪過。」

我說:「你不妨說說看。」她說:「蟲子死後顏色不變,你可以捉來螳螂和知了、蝴蝶之類的昆蟲,用針把它們刺死,用細絲系住蟲的頸部綁在花草當中,整理它們腿的姿態,或者抱梗,或者站在葉上,就像活的一樣,不也很好嗎?」我很高興,按照她的辦法去做,看到的人無不稱絕。

如今在閨中尋找,恐怕未必有能夠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3. 妙法插花文言文急

原文 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

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②仿而效之。」

余曰;「蟲躑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過耳⑤。」余曰:「試言之。」

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

譯文 我的居室休閑,案頭瓶花許多,陳芸(作者的妻子)說:「這樣插花,能表現花在風晴雨露中各種姿態風韻,可謂精妙入神。然而畫卷中也有草木與昆蟲共同相處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說:「小昆蟲徘徊不定,怎麼仿效?」陳芸說:「我倒有個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過呢!」我說:「你試說說。」

陳芸說:「小昆蟲死了不會變色,尋找螳螂、蝴蝶之類用針刺死,拿細絲線捆著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間,再整理它的腳足,有的抱在花梗上,有的踏在葉上,這樣宛如活生生的小蟲,不是更好么?」我很高興,按她的方法去試驗了,結果來看的人無不稱絕贊美。

4. 妙法插花文言文急

原文

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過耳⑤。」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

譯文

我的居室休閑,案頭瓶花許多,陳芸(作者的妻子)說:「這樣插花,能表現花在風晴雨露中各種姿態風韻,可謂精妙入神。然而畫卷中也有草木與昆蟲共同相處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說:「小昆蟲徘徊不定,怎麼仿效?」陳芸說:「我倒有個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過呢!」我說:「你試說說。」 陳芸說:「小昆蟲死了不會變色,尋找螳螂、蝴蝶之類用針刺死,拿細絲線捆著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間,再整理它的腳足,有的抱在花梗上,有的踏在葉上,這樣宛如活生生的小蟲,不是更好么?」我很高興,按她的方法去試驗了,結果來看的人無不稱絕贊美

5. 《妙法插花》這篇古文的翻譯誰有啊

我的居室休閑,案頭瓶花許多,芸說:「這樣插花,能表現花在風晴雨露中各種姿態風韻,可謂精妙入神。

然而畫卷中也有草木與昆蟲共同相處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說:「小昆蟲徘徊不定,怎麼仿效?」芸說:「我倒有個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過呢!」我說:「你試說說。」 芸說:「小昆蟲死了不會變色,尋找螳螂、蝴蝶之類用針刺死,拿細絲線捆著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間,再整理它的腳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葉上,這樣宛如活生生的小蟲,不是更好么?」我很高興,按她的方法去試驗了,結果來看的人無不稱絕贊美。

6. 文言文閱讀理解(4)(一)顧悅妙喻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早白.簡文

(一)顧悅妙喻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早白。

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經霜彌茂。」1。

出自本文的成語是:經霜彌茂。喻指:雖經歲月磨練但其心志更堅。

(二)明日歌後生家每臨事,輒曰:「吾不會做。 」此大謬也。

凡是做則會,不會則安能會也?又,做一事,輒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謬也。

凡事要做則做,若一味因循,大誤終身。家鶴灘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記於此:「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一事一議的議論文。

文章針對後生家遇事則退縮及拖拉的現象,提出了(百年明日能幾何?)的觀點,然後用《明日歌》作(推想)論證(填論證方法)2。你覺得文章要告誡我們什麼呢?答:歲月蹉跎,時光荏苒。

青春年華,一閃即過。請君珍惜少年時,莫待老大空嘆息!(三)陶侃惜谷陶侃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雲:「行道所見,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1。翻譯下列句子是以百姓勤於農植。

翻譯:因為這個緣故百姓(更加)辛勤地對待農業。( )表示根據上下文境的句子成分補充。

2。本文作者對陶侃的態度如何?本文表現了陶侃的什麼特點?答:本文作者對陶侃是褒賞的態度。

本文表現了陶侃珍惜勞動果實,視浪費為犯罪的性格特點。

熱點內容
七夕的手勢 發布:2025-07-28 08:32:15 瀏覽:534
室內盆栽施什麼肥 發布:2025-07-28 08:32:06 瀏覽:993
雪山荷花 發布:2025-07-28 08:30:41 瀏覽:792
喜歡綠植的人的性格 發布:2025-07-28 08:25:26 瀏覽:11
花藝師大賽 發布:2025-07-28 08:00:06 瀏覽:9
盆栽循環扇 發布:2025-07-28 07:58:38 瀏覽:555
百合花搭配 發布:2025-07-28 07:49:22 瀏覽:838
單身草盆栽 發布:2025-07-28 07:40:29 瀏覽:466
寫賞荷花 發布:2025-07-28 07:39:43 瀏覽:867
焦下傘梅花 發布:2025-07-28 07:30:26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