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蟬式花藝

蟬式花藝

發布時間: 2021-02-27 11:31:35

花藝師需要要哪些基本功

要是嚴格的抄說可多了,首先是繪畫,這個是對色彩的掌握;然後是雕塑,這個是對空間的把握;手工,如果缺乏動手能力也是不行的;攝影應該會一些;歷史應該了解一點。這些如果都可以那麼做一個好的花藝設計師並不難。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有活躍的,進取的思維,積極尋找和吸收新的東西,無論是花,還是家居,還是服裝,還是建築,對美的新的東西要積極探求,不斷嘗試。真正的花藝是花和環境的充分融合,把環境做成渾然一體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高手。一束花,一個花籃做的好壞就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了。我博客裡面有一篇「長城腳下的公社裡的婚禮」。

㈡ 蟬的外型

昆蟲的分類
由於昆蟲種類繁多,分類學者便依其 形態等 特徵,將昆蟲綱分成若干目( order);然而分類學者之見解不同, 所用之分類系統乃各異其趣!
這里以國內著名分類學者故教授書沈先生之分類系統,將昆蟲綱分成兩亞綱三十二目。以下茲就此三十二目之特徵作一 概述:
(一)無翅亞綱(Subclass Apterygota): 此亞綱俱為先天無翅之種類通稱無翅類, 共 分四目:
1.原尾目(Protura):在三十二目中,此目惟一不具觸角者;通稱原尾蟲,又 稱蚖,台灣已發現種類不多。
2.彈尾目(Collembola):腹下具跳器、攫器及腹管為此目昆蟲之主要特徵,通稱為跳蟲,喜棲於潮濕之草地。
3.雙尾目(Diplura):腹未具一對修長尾毛,通稱雙尾蟲,喜棲於潮濕落葉及腐植土之中,以腐生為主,目前台灣已發現種類甚少。
4.總尾目(Thysanura): 因尾毛及 中央尾絲如纓,故又名纓尾目,包括生活於室內之衣魚及活動於岩隙之石蛃。
(二)有翅亞綱( Subclass Pterygota ) : 此亞綱昆蟲大多貝翅,但有部份種類因適應環境,翅退化消失。然依成長過程中翅之出現雛形,又分為外生翅群及內生翅群兩類,共有二十八目。
A.外生翅群 (Division Exopter- ygota):此群之特色為幼期脫皮後,翅即稍長,均為不完全變態類昆蟲,共分十八目 。
5.蛩蠊目 (Grylloblattoidea):外型酷似蜚蠊及白蟻之高山產昆蟲,全世界已知種類尚不到十種;通稱為蛩蠊。
6.蜚蠊目 ( Blattaria ) :通稱之蟑螂 ,有生活於屋舍之種類,亦有活躍於野外濕地或落葉下之種類;前者大多為害蟲,後者則以腐敗有機物為生,不曾對人類造 成危害。
7.等翅目 (Isoptera ) :此即通稱之白蟻,為社會性昆蟲,有些種類在腸道中有鞭毛蟲共生。在森林生態系中扮演分解者 之角色。
8.螳螂目(Mantoidea) : 主要特徵 為前腳貝一對鐮刀狀之捕捉腳,通稱螳螂 ,乃肉食性昆蟲。
9.直翅目 ( Orthoptera ) : 此目之特 色為前翅平直形成翅覆,包括常見之蝗蟲、 蟋蟀、螻蛄及螽斯等。
lO.修目 ( Phasnlida ) : 又名竹節目或竹修目;乃昆蟲中擅於擬態之目,有形如竹枝者,亦有狀似葉片之種類,常見的有竹節蟲。
11.紡足目 ( Enlbioptera ) : 主要特徵乃前腳第一跗節膨大,能分泌絲液 ; 常 於樹縫紡絲營巢 ; 由於形體似蟻;故稱為足絲蟻。
12.革翅目 ( Dermaptera ): 主要特色乃尾毛特化成鉗狀,喜活動於潮濕土縫或落葉下,雌蟲有護卵的行為;通稱為蠼嫂。
13.嚙蟲目 ( Corrodentia ):通稱嚙蟲或粉柱蟲,有集結成群之習性。有出現於室內之種類,亦有一部份為農作物之害蟲。
14.缺翅目( Zoraptera ) : 由於首發現之個體為無翅,故名之。但事實上此目中頗多種類具翅,通稱缺翅蟲;喜棲於潮濕土中或腐木內。
15.食毛目 ( MaIlophaga ):此目昆蟲以鳥類羽毛及獸類體毛為生,概為外寄生性之種類;亦為本亞綱中之無翅種類。
16.虱目:( Anoplura):此目昆蟲亦營外寄生,以獸類之血液為食,亦為疾病之媒介,乃衛生防治上重要之害蟲。
17.積翅目 ( Plecoptera ):稚蟲生活於水中,體軀大多呈扁平狀,貝胸鰓,成蟲活躍於水邊植物之間;通稱石蠅。
18.蜉蝣目 ( Ephemeroptera ):稚蟲亦生活於水中,具側腹鰓;成蟲則徜徉水邊植物之間,通稱為蜉蝣。
19.蜻蛉目 ( Odonata ):此目為蜻蜓及豆娘之合稱;稚蟲均生活於水中,通稱水蠆, 共同之特徵為下唇特化成面貝狀之捕捉器。 成蟲、稚蟲均為肉食性。
20.纓翅目 ( THysanoprera ):由於成蟲之翅恃化成纓翅,故名之;腳之爪間體具胞狀器,可於光滑表 面活動,故除稱薊馬外,又有胞腳蟲之稱。
21.半翅目 ( Hemiptera ):成蟲之特徵為前翅 之前方硬化如鞘,後方則呈膜質等。常見之種類,包括松藻蟲、椿象類、水螳螂、軍配蟲、紅娘華、負子蟲、水黽等等。
22.同翅目 ( Homoptera ):成蟲翅呈膜質;常見之種類,包括蟬類、介殼蟲類、蚜蟲類、粉虱、木虱、飛虱等等。
B.內生翅群 ( Endopterygota ):此群昆蟲之特色為幼期無翅形成,直至蛹期方可見及翅之雛形;俱為完全變態類昆蟲,共有十目:
23.脈翅目 ( Neuroptera ) : 成蟲之特色為翅之脈紋甚多,質地柔軟,飛翔較緩;通稱為蛉,包括草蛉、蛟蛉、及螳蛉等,幼蟲及成蟲均為肉食性。
24.廣翅目 ( Nlegaloptrra ): 外型和 脈翅目相似,但一般個體較大;常見之種類,包括蛇蛉、石蛉及魚蛉等,均為肉食性。
25.長翅目 ( MecoPtera ): 由於成蟲外型似蠍,故有蠍蛉之稱。特徵為雄蟲休息時將尾上舉,故又有舉尾蟲之稱。
26.毛翅目 ( Trichoptera ): 此目昆蟲之翅及體上均覆有鱗片;幼蟲生活於水中,能分泌絹絲,以砂、石或樹忮、樹葉 等築巢,通稱石蠶娥。
27.鱗翅目 ( Lepidoptera ) : 成蟲翅上均具鱗片,包括蝶類及蛾類。
28.鞘翅目 ( Coleoptera ) : 成蟲特徵為體壁堅硬,翅硬化如鞘,通稱為甲蟲,包括金龜子、天牛、象鼻蟲、叩頭蟲、苑青、擬步行蟲、虎甲蟲、瓢蟲、獨角仙、鍬形蟲、吉丁蟲、椿象及金花蟲等等。
29.捻翅目 ( StrePsiptera) : 此目成蟲之特徵為雌蟲無翅、雄蟲前翅退化成假平均棍;後翅寬大,脈紋呈放射狀;全目均為寄生性之種類,通稱為捻翅蟲。
30.膜翅目 ( Hymenopteral ): 兩對翅均呈膜翅,其中有些種類為社會性昆蟲;包括蜂類及蟻類。
31.雙翅目 ( Diptera ) : 後翅退化呈平均棍,翅呈膜質,包括蚊、蠅、食蚜蠅、虻、蚋等,有些種類為衛生害蟲。
32.蚤目 ( Siphonaptera ) : 亦為後天無翅之一群,善於跳躍,成蟲曾吸食動物血液,媒介疾病,亦為重要之衛生害蟲 ; 通稱為跳蚤。
昆蟲之分類,由繁而簡,各目間有類緣關系;若發現昆蟲,可依其形態特徵,先分成目,再依各科特色,陸續進行分科 ,屬及種類之鑒定。

實驗六 昆蟲分類(一)
一、目的和要求

了解分類的基本含義;

學會鑒定昆蟲的基本方法,能正確使用檢索表;

重點掌握以下9個目成蟲的特徵: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纓翅目、鞘翅目、脈翅目、鱗翅目、雙翅目、膜翅目。

二、材料及用具

鑒定用的標本:蝗蟲、蝽象、蟬、步行蟲或金龜子、草蛉、天蛾或葉蛾、大蚊、胡蜂等成蟲的針插標本,薊馬的玻片標本。

體視顯微鏡、放大鏡、鑷子。

分類用的掛圖(分類階梯圖、主要目特徵圖等)。

三、內容和方法

結合下文,觀察所給9個目的標本,掌握它們的主要特徵;學會查檢索表和編檢索表。

(一)農業上主要害、益蟲所屬9個目的特徵

直翅目(Orthoptera)--口器咀嚼式;前翅為覆翅,後翅膜質;前足為開握足,後足跳躍足。如蝗蟲、螻蛄等。

半翅目(Hemiptera)--口器刺吸式,由頭前方伸出;前翅為半鞘翅。如蝽象。

同翅目(Homoptera)--口器刺吸式,由頭後方伸出;前翅、後翅均為膜質或革質。如蟬、蚜蟲等。

鞘翅目(Coleoptera)--口器咀嚼式;前翅鞘翅。如步行蟲、瓢蟲等。

脈翅目(Neuroptera)--口器咀嚼式;翅膜質,翅脈網狀,邊緣有小分叉。如草齡。

鱗翅目(Lepidoptera)--口器虹吸式;翅及體被鱗片。如蝶、蛾。

膜翅目(Hymenoptera)--口器咀嚼式、嚼吸式;翅膜質,後翅前緣具一排翅鉤。如胡蜂。

雙翅目(Diptera)--口器舔吸式或刺吸式;前翅正常,膜質;後翅特化為平衡棒。如蚊、蠅。

纓翅目(Thysanoptera)--微小,口器銼吸式;翅狹長,有長的緣毛。如薊馬。

(二)檢索表的應用

檢索表分連續式檢索表和兩項式檢索表兩種,下面介紹通常使用的兩項式。

兩項式檢索表:這種檢索表在一個號碼中包括兩條對應特徵的條文,需要鑒定的昆蟲某特徵不屬於上條即屬於下條,然後根據所屬條文後面指出的號碼繼續查下去,直至查出結果。下面以雙翅目、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四個目為代表,相當於用了四種蟲子n=4來看檢索表的編制:

連續式

N=2(n-1)

N=2(n-1)=2(4-1)=6(條)

1(6)有翅兩對

2(3)口器為虹吸式,體被鱗片……………………………………………………………鱗翅目(Lepidoptera)

3(2)口器非虹吸式,體不被鱗片

4(5)前翅鞘翅………………………………………………………………………………鞘翅目(Coleoptera)

5(4)前翅非鞘翅,為覆翅…………………………………………………………………直翅目(Orthoptera)

6(1)有翅一對,後翅為平衡棒……………………………………………………………雙翅目(Diptera)

兩項式

N=n-1=4-1=3(條)

1.有翅2對,後翅正常……………………………………………………………………………………………2

有翅1對,後翅特化為平衡棒………………………………………………………………雙翅目(Diptera)

2.口器為虹吸式,體被鱗片……………………………………………………………鱗翅目(Lepidoptera)

口器為非虹吸式,體不被鱗片…………………………………………………………………………………3

3.前翅為鞘翅………………………………………………………………………………鞘翅目(Coleoptera)

前翅為非鞘翅,為覆翅……………………………………………………………………直翅目(Orthoptera)

昆蟲綱分目檢索表(兩項式)

1.無翅;腹部第6節以前有附肢(無翅亞綱)…………………………………………………………………2

有翅或無翅;腹部第6節以前無附肢(有翅亞綱)…………………………………………………………5

2.無觸角;腹部12節,前3節有附肢;無尾須………………………………………………原尾目(Protura)

有觸角;腹部最多11節…………………………………………………………………………………………3

3.腹部6節或更少,無尾須;附肢為:第1節有腹管,第3節有握彈器,第4、5節有彈器…………………………………………………………………………………………………彈尾目(Collembola)

腹部10或11節,有尾須,附肢為刺突或泡……………………………………………………………………4

4.腹端只有1對尾須(或尾狹),無中尾絲;無復眼………………………………………雙尾目(Diplura)

腹端有1對尾須及1中尾絲;有復眼……………………………………………………纓尾目(Thysanura)

5.口器咀嚼式,有成對的上顎;或口器退化……………………………………………………………………6

口器非咀嚼式,無上顎;為虹吸式、刺吸式或舔吸式等……………………………………………………26

6.有尾須……………………………………………………………………………………………………………7

無尾須(少數有尾須則頭延伸成喙狀)………………………………………………………………………17

7.觸角剛毛狀,翅豎在背上或平展而不能折迭…………………………………………………………………8

觸角絲狀,念珠狀或劍狀等;翅可以向後折迭,或無翅……………………………………………………9

8.尾須細長而多節(有時還有中尾絲);後翅很小或無後翅,無翅痣……………………蜻蜓目(Odonata)

9.後足為跳躍足或前足為開掘足…………………………………………………………直翅目(Orthoptera)

後足為非跳躍足,前足也非開掘足……………………………………………………………………………10

10.跗節4或5節……………………………………………………………………………………………………11

跗節最多為3節………………………………………………………………………………………………14

11.觸角為絲狀或梯狀等,而不呈念珠狀;前翅革質,後翅膜質……………………………………………12

觸角念珠狀,前後翅相似,均為膜質,或無翅…………………………………………等翅目(Isoptera)

12.前胸比中胸長或大……………………………………………………………………………………………13

前胸比中胸短小,體細長如枝或扁平似葉……………………………………………………修目Phasmodea

13.前足為捕捉足,中後足不多刺…………………………………………………………………螳螂目Mantodea

前足非捕捉組,與中後足相似,生有許多刺………………………………………………蜚蠊目Blattodea

14.跗節3節…………………………………………………………………………………………………………16

跗節2節,尾須不分節,觸角9節……………………………………………………………缺翅目Zoraptera

15.前足第一跗節極膨大,有絲腺,能紡絲;前後翅相似(雌),或無翅(雄)……………紡足目Embiodea

前足正常,不能紡絲,有翅則後翅比前翅寬大………………………………………………………………16

16.尾須不呈鋏狀;前翅狹長,後翅臀區擴大,翅均為膜質…………………………………襀翅目Plecoptera

尾須堅硬呈鋏狀,前翅短小,革質,後翅膜質如摺扇……………………………………革翅目Dermaptera

17.跗節最多分為3節………………………………………………………………………………………………18

跗節4節或5節;如3節以下則無爪,或前翅角質…………………………………………………………19

18.跗節2或3節;觸角細長而多節;有翅或無翅……………………………………………嚙蟲目Corrodentia

跗節1或2節;觸角短小,最多5節;無翅;外寄生於鳥獸………………………………食毛目Mallophaga

19.前翅特化為平衡棒,後翅很大;雌蟲無翅,無足;內寄生與昆蟲腹部…………………翅目Strepsiptera

前翅不特化為平衡棒…………………………………………………………………………………………20

20.前翅角質,和身體一樣堅硬如鐵…………………………………………………………鞘翅目Coleoptera

前後翅均為膜質,或無翅……………………………………………………………………………………21

21.腹部第一節並入胸部;後翅前緣有一列小鉤;成無翅…………………………………膜翅目Hymenoptera

腹部第一節不並入胸部;後翅無小鉤列……………………………………………………………………22

22.頭部向下延伸成喙狀,有短小的尾須(雌蟲分兩節)…………………………………長翅目Mecoptera

頭部不延伸成喙狀……………………………………………………………………………………………23

23.前胸很小;足脛節上有很大的中距和端距;翅面上密生明顯的毛……………………………………………………………………………………………………毛翅目Trichoptera

前胸發達;足脛節上無中距,端距較小或呈爪狀;翅面上無毛或僅有微毛………………………………24

24.後翅臀區發達;可以折迭…………………………………………………………………廣翅目Megaloptera

後翅臀區很小;不能折迭……………………………………………………………………………………25

25.頭基部不延長;前胸如延長則前足特化;雌蟲無產卵器(個別有細長產卵器則彎在背上)……………………………………………………………………………………………………脈翅目Neuroptera

頭基部和前胸均延長,前足不特化;雌蟲有針狀產卵器………………………………蛇蛉目Rhaphidodea

26.口器為虹吸式,翅膜質,覆有鱗片………………………………………………………鱗翅目Lepidoptera

口器非虹吸式;翅上無鱗片……………………………………………………………………………………27

27.跗節5節…………………………………………………………………………………………………………28

跗節最多3節;或足退化,甚至無足…………………………………………………………………………29

28.前翅膜質,後翅退化為平衡棒;少數無翅。但體不側扁……………………………………雙翅目Diptera

無翅,體側扁;足很發達,喜跳…………………………………………………………蚤目Siphonoptera

29.口器位於頭的前端,可以縮入頭內;足只有1個跗節和一個爪,與脛節突起相對應,適於在毛上攀援;無翅、外寄生與哺乳動物…………………………………………………………………………虱目Anoplura

口器位於頭下部,不能縮進頭內,足不適於攀援……………………………………………………………30

30.口器常不對稱;足端部有泡;無翅和翅圍有纓毛…………………………………纓翅目Thysanoptera

口器對稱;足端無泡;翅不圍緣毛,或無翅…………………………………………………………………31

31.前翅基半部革質,端半部膜質;如無翅則喙明顯出頭部…………………………半翅目Hemiptera

前翅全部革質或膜質;如無翅則喙出自胸部,或無喙……………………………同翅目Homoptera

㈢ 學花藝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多少錢合肥有多少這樣培訓地點

貴的老師厲害的一般都在一線城市,可以看看sikastone

㈣ 蟬的外型特徵

1、蟬有兩對膜翅,形狀基本相同,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突出的額唇基;視力相當良好,復眼不大,位於頭部兩側且分得很開,有3個單眼。

2、口器細長,口器內有食管與唾液管,屬於刺吸式。胸部則包括前胸、中胸及後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較長。

3、蟬的腹部呈長錐形,總共有10個腹節,第9腹節成為尾節。雄蟬第1、第2腹節具發音器,第10腹節形成肛門。

4、大多數蟬的體型通常不大,成蟲體長多在2至5厘米(0.6至1.5寸)之間,少數種類,例如世界最大的帝王蟬翼展就達20厘米(6寸),體長約7厘米(2.1寸) 。

5、蟬的外骨骼很堅硬,雙翅相當發達,多為透明或半透明(雙翅完全不透明的種類通常翅面顏色較為鮮明,且多分布於靠近熱帶的地區),上面有明顯的翅脈。

(4)蟬式花藝擴展閱讀:

蟬的分布范圍:

分布於溫帶及熱帶地區,棲於沙漠、草原和森林。除每年仲夏出現的三伏蟬——蛾蟬屬等屬的種類之外還有周期蟬。

最著名的周期蟬有十七年蟬和十三年蟬,又稱質數蟬,由於生命周期是質數,所以不會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敵。

周期蟬隔一定時間在一定地區大發生一次,屆時數十到數百隻黑褐色的蟬幼蟲一起從土裡鑽出羽化,十分壯觀。有些種從鳴聲、行為和形態上較易鑒別。

考資料來源:網路-蟬

㈤ 蟬屬於什麼頭式

盡量梳起來 我也圓臉的 還是梳起來比較好
劉海呢 就是斜的或是直的 都比較不錯

㈥ 蟬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生活習慣:交配後的雌蟬在樹的嫩枝上用針狀產卵器,刺破樹皮,將卵產在嫩樹枝內,樹枝被刺傷後因水分供應不上而枯萎死亡。死亡後,便借風雨的作用跌落在樹下,逐漸被掩埋於土中,卵孵化成若蟲後便吸附在樹根上吸食樹汁為生,經2~3年時間若蟲生長發育成熟,在每年的夏至後,如下了透雨水,便很快地從土中鑽出地面.出土後約經2~4小時,成熟的若蟲——蟬猴便蛻皮變為成蟲——蟬。蟬依然是依靠吸食樹木汁液為食,在炎熱的夏天,它在樹上發出很嘈雜的叫聲。

㈦ 蟬的圖片,各種類都來一個!!!

蟬有兩對膜翅,形狀基本相同,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突出的額唇基;視力相當良好,復眼不大,位於頭部兩側且分得很開,有3個單眼。觸角短,呈剛毛狀。口器細長,口器內有食管與唾液管,屬於刺吸式。胸部則包括前胸、中胸及後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較長。

每當蟬口渴,飢餓之際,總會用自己堅硬的口器插入樹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營養與水分吸入自己的身體中,用來延長自己的壽命。蟬在未成熟之前在土裡成長,後慢慢掏洞爬於樹幹上,如發現有稀泥的盜土洞里必有幼蟬,蟬是在夜間趴在樹幹上脫殼,脫完殼就有了翅膀了。

雄蟬會鳴叫,它的發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於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



㈧ 蟬的姿態有哪些

蟬其實不復是個大科,只有3000多種。制這個小標題就是蟬的食性問題了。蟬長有刺吸式口器,吃植物的汁液。昆蟲的口器一般分三種,一種是吃固體食物的咀嚼式口器,比如螳螂;一種是吸食汁液的吸收式口器,這吸收式可是個大家族,蟬的刺吸式只是其中一種,其特點是口針細長。薊馬類昆蟲是銼吸式,其特點是各部分都不對稱。

㈨ 隋唐五代的插花具有哪些特點

隋唐五代—插花藝術的黃金時期

五代是兵馬倥傯,篡位爭權的時代,政治萎縮,民生疾苦,再度陷入如六朝般的混亂局面;操持政治的文人意圖避難,社會靈魂的高士亟企隱居,天下淪於鉤心斗角爭權奪利的野心人們手中。

在此狀況下,顯然的「唐代燦爛之藝術已如秋風之掃落葉」,代之而起的是與新思想互為表裡的新興藝術逐漸滋長,無形中卻成為這些人思想意志的表白與宣洩工具。於是不拘形式,暢所欲為,形形色色,紛列雜陳,從而織成了各式各樣美麗的花朵。

在當時愛花者不乏像蜀後主昶那樣崇尚奢侈,終日暢戲花間,或游百花潭,或賞梔子花,但一般言,插花已成為發洩胸中「逸氣」的工具,尤其是那些不能提筆繪畫的墨客騷人,乃至流離失所的達官顯要們,每將自己隨意所插成功的花視若天地間偉大的創作,孤芳自賞,日夜對吟,藉助澆愁,寵辱以忘。因此,所採用的素材也就雜花野草,枝葉參陳,就地取材,不拘形式,至於用的花器更突破了盤與瓶的限制,趨於竹筒、黑漆器之類作更自由、無拘束的表現,縱使隨意拈來,無不是處,是乃插花藝術的一種解放,也是插花藝術達於自由賓士成熟境地的一種現象。此即「自由花」時代的誕生。

五代時期插花的重要人與事
李後主(李煜)與錦洞天
李後主其人
李煜,字重光,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史稱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與宋時的徽宗同是史上有名的藝術皇帝。
何謂錦洞天?
《清異錄》記載「李後主每春盛時,梁棟窗壁、柱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榜曰「錦洞天」。」此為史上最早的插花定期展覽會。

從史料可得到以下結論:
當時已後掛花或吊花之發明(梁棟用吊,窗壁用掛)。

吊花,明宣宗作
發明「隔筒」當花器。「隔」通膈,指竹節中的橫膈,隔間「開光」以膈盛水插花,是為「筒花」。
利用天然場所設置花台,善於就地取材,將環境與花器融為一體
花材選擇極為自由而廣泛,雜花野草均有網路之內,內容極為豐富。
此正是我國史上記錄最早(距今千餘年)且最盛大的插花藝術「定期公開」展覽會。
因為花命本難久留,但插完花還加以榜書,為的是招攬觀眾,開放欣賞,何況規模宏大,加上每於春盛時節(約二月十五日花朝前後)按年舉行一次,總是不全是他一人之作品,也可想見當時華在宮廷中受重視的情形。

張翊與《花經》
張翊其人
蜀漢人,其原祖為南唐人,後遷於晉,好學多思致,著有《花經》一卷。
《花經》里寫了什麼?
卷中將自然界中可用以插花的花卉七十一種按其品質高下仿照官秩等分為「九品九命」如下:
一品九命:蘭花牡丹、蟲葛(蟲葛同蠟)梅、酴醾、紫風流(睡香異名);
二品八命:瓊花、蕙花、岩桂、茉莉、含笑;
三品七命:芍葯、蓮花、檐葡、丁香、碧桃、垂絲海棠、千葉桃;
四品六命:菊花、杏花、辛夷、豆寇、後庭、忘憂、櫻桃、林禽、梅花
五品五命:楊花、月紅、梨花、千葉李、桃花、石榴;
六品四命:聚八仙、金沙、寶相、紫薇、凌霄、海棠;
七品三命:散花、真珠、粉團、郁李、薔薇、米囊、木瓜、山茶、迎春、玟瑰、金燈、木筆、金鳳、夜合、
躑躅、金錢、錦帶、石蟬;
八品二命:杜鵑、大清、滴露、刺桐、木蘭、雞冠、錦被堆;
九品一命:芙蓉、牽牛、木槿、葵花、胡葵、鼓子、石竹、金蓮。
【註解】〈蟲葛〉[là]:同蠟。
古代品評人才高下以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為准,俗稱「九品」,一品味上上之材。

至於九命為周代官爵升降之法,一品相當於九命,依此類推。

張翊以品命分封花卉的位置,其區分之標准並未說明,但大體不離形色、香味、光彩、質重、神氣、性格等等。品花人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智慧。此種品鑒花卉優劣的觀賞法,實開後代「花品」及「花譜」風氣之先,也為昂是插花配材取材點處明燈。

韓熙載及其「五宜說」
韓熙載其人
南唐北海人,庄宗同光年間進士,文章書畫名震一時,歷事李升、李璟、李煜三主,官至中書侍郎,為人放盪不羈,納妾四十餘人,日夜笙歌,為人所詬病,但其懂得生活情趣,則為常人所不逮。

「五宜說」
南唐韓熙載的香賞「五宜說」將花與燃香的藝術打成一片,他認為: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對於插花他認為
「對花焚香,有風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龍腦,酴醾宜沉水,蘭宜四絕,含笑宜麝,薝蔔宜檀香。」
龍腦,為龍腦樹干中的天然白色結晶。配以木樨(桂花)之淡郁。
沉水,即沉香,味甚古雅,配酴醾(薔薇的一種)之沈老味別具風雅。
四絕,合香之一種,或稱「四棄」;《清稗類鈔》稱「四棄香,輕微淡遠,回殊常品,蓋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干製成者」。配以蘭當有一番風味。
麝香,麝之腹部香腺之分泌物,味烈而辛,有鎮定功效,配以含笑之甜香頗為契合。
檀香,常綠喬木之檀香,有濃香,配以薝蔔(梵語Campaka音譯。又譯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義譯為鬱金花。也有人說是梔子花。)的乳清香令人神清。
如此這般,將香味的境界帶入品花的性格之中,按不同的花材的香味與形色配燃不同的香料,超過耳目的所謂高級感官而訴之於嗅覺之美的,稱之為「香賞」也可。插花藝術的精神與考究至此又被推倒另一境界。

郭江洲及其「占景盤」
占景盤出現之前,用盤插花容量比較大,但是花枝長了很不好固定,盤花的花枝只能躺置,無法挺立。五代時為了發揮盤花的藝術效果,當時的巧匠郭江洲發明了占景盤。

五代末的《清異錄》載:「郭江州有巧思,多創物,見遺占景盤,銅為之,花唇平底,深四寸許,底上出細筒殆數十,每用時,滿添清水,擇繁花插筒中。」

占是「站」的別寫,「占景」意為樹立花草景物,其特點是:
銅鑄,盆呈花唇平底,美觀穩當。
細筒甚多,其作用與劍山近似,花枝可插置其中,不致倒塌。滿添清水時,筒銅在水面下,別有瀲灧之美,枝腳清幽增加盤花賞水的可能性。
繁花數枝一束,分開插置,可增長花命;不必眾花成捆,否則易生腐質,損及花命。
花枝分束插置,前後高低各循需要,可以增加插花者藝術發揮得潛在力與空間感。
無疑的,這是插花技術上一大進步。它的發明使寫景花的表現更為容易,正由於使用方便,可以看出類花盤所發揮的特點,因此不久也應用到花瓶上來,比如後來宋代六孔瓷器花插的出現,宋代十九孔花插,明代七孔琺琅花插。

五代插花的唐代遺風與新風格之自由花

唐代遺風
唐代遺風的正統隆盛之「院體插花」主要盛行於較安定而重文教的南唐和西蜀等。花器多用盤,花材種類較多,規模較大,枝葉繁茂,與其說重形式補入說是重色彩,花色如張翊《花經》所列,取材甚廣。

自由花
而一般文人雅士及僧侶則反而以自由花為主。自由花最大特色是不重排場,講求生活情趣與花草天趣。花器以銅制瓶壺乃至竹筒、吊籃、掛筒之類品質質朴花器為主,花形與其說是注重枝葉機能,不如說是重形意;取材受《花經》觀念影響,以格高素樸之花為上。

自由花色彩樸素,花色只一兩種,其作風求其如承露之招展,生意盎然,時配以香爐等物,藉之體會插在文弱陽光下大自然所呈現出來的「生命」趣味。

熱點內容
奇跡暖暖七夕活動 發布:2025-05-14 09:27:41 瀏覽:839
蘭花往下垂 發布:2025-05-14 09:24:08 瀏覽:670
來年看櫻花 發布:2025-05-14 09:17:38 瀏覽:920
梅花型蛋糕 發布:2025-05-14 08:52:09 瀏覽:881
插花花泥塑 發布:2025-05-14 08:34:03 瀏覽:245
花卉大棚投資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07:47:19 瀏覽:374
雷絲百合 發布:2025-05-14 07:40:55 瀏覽:984
紅裙車模情人節養眼 發布:2025-05-14 07:29:48 瀏覽:814
七夕有些什麼風俗 發布:2025-05-14 07:29:06 瀏覽:683
121期梅花詩 發布:2025-05-14 07:29:02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