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一朵花骨宋

一朵花骨宋

發布時間: 2025-08-15 00:55:34

❶ 宋·陸游《卜運算元》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卜運算元·詠梅
陸 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zhuó)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意思:驛站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卻無人作主。每當黃昏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炫耀,一心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鑒賞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落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末兩句即是屈原《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這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像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賞析
這首《卜運算元》,作者自注「詠梅」,可是它意在言外,像「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絕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得護理,也無人來欣賞,隨著四季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一切景語皆情語」。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幾個字與上句的「寂寞」相互呼應。而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颳起了風,下起了雨。「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均,寫出了梅花的艱困處境,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總之,從上面四句看,這對梅花的壓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無所不至,但是這一切終究被它沖破了,因為它還是開了!誰是勝利者?應該說,是梅花!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片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 下闋,是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是一點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拚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爭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妒忌吧。這里把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花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說「爭春」,是暗喻。「妒」,則非草木能所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獨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盡節」(卓人月〈詞統〉)。而這「盡節」的得以「想見」,正是由於此詞運用比興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樹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鑽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不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後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夔州通判,並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後被劾去職,歸老山陰故鄉。他「身雜老農間」,為農民送醫送葯,與農民結下濃厚的情誼。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他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斗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後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毛晉《放翁詞跋》說:「楊用修(慎)雲:『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秦觀),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更似稼軒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為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游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 陸游是愛國主義詩派的一個光輝代表。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他繼承並發摺了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在當時和後代的文壇上產生了深刻影響。 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本文選其詩十一首:《游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沈園二首》、《示兒》;其詞五首:《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鵲橋仙》(茅檐人靜)、《釵頭鳳》(紅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記》。

❷ 朋友圈曬蘭草花的說說有哪些

如下:

1、我家裡有一盆蘭花,小小的蘭花頂在綠油油的草葉尖上,粉白的花瓣捧著蛋黃的花蕊,醉人的芳香,美麗極了。

2、蘭花在我加的陽台里活力四射,蘭花花形千姿百態,娟秀淡雅;香味甘厚純正,清雅溫馨,平添「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的情趣。

3、我最喜歡我家的蘭花,花的下面是一隻潔白如玉的高腳白花瓶,更加突出了蘭花的端莊典雅、高貴秀麗之美。

4、出陽台一看,家裡的蘭花,一根花枝有10個花苞,開了8個啦,好開心,春暖花已開。

5、一進門,就看見小院子里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蘭花,有七仙女荷花素大軟劍鐵骨素心跳舞蘭等等,真像到了蘭花的海洋,眼睛應接不暇。

❸ 宋朝男子為何喜歡簪花

花一直以來都和女子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形容一個人像花一樣,那一定說的是女子,因為男子和花其實很難被人聯系在一起。但是在宋朝時期,其實真的有不少男子都有在頭上簪花的習慣,甚至簪花在他們看來還是一種非常時尚非常流行的美,很多男子都對此十分喜愛。不過這究竟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簪花更多時候都是女性的一種裝扮方式,那宋朝男子簪花又有著什麼樣的發展歷史,又是誰引領了這樣一種潮流呢?

女子簪花大家都習以為常了,男子簪花在現在來說很少見。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見一個男子簪花可能就會說人家了。其實,中國自古以來男子簪花也是正常現象。男子簪花自唐朝就已經出現,到宋朝更加盛行。

宋朝自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1279年趙昺殉國為止,共計將近320年。很多人都認為宋朝非常弱,其實並不是這樣,宋朝在歷史上存在將近320年,這可比當時不斷侵宋的金朝可多存在了200年。雖宋朝的軍事比較弱,但是宋朝的經濟卻是最雄厚的,並且宋朝在美學的造詣上可稱得上高峰。陳寅恪先生說華夏之文明,歷千載演進,造極於趙宋。說明宋朝的地位在歷史的各個朝代中並不低,宋朝對美學的追求是刻在宋代人骨子裡的,不僅王公貴族、富商貴胄喜愛美學,底層的平民百姓對美的追求也是崇高的。宋朝對美的表現力一直走在時尚的前沿,但是宋朝男子簪花不僅僅是為了一種時尚,更是因為他們刻在骨子裡的對美的追求,皇權的體現,心靈的寄託。

1、宋朝盛行男子簪花,不僅是受重陽習俗影響,還有皇帝的推波助瀾

很多畫像都有記載宋朝男子簪花這一習慣,這還一度成為時尚的前沿,廣受男子的追捧,就連皇帝也不例外。那為什麼宋朝的男子就熱衷於簪花呢?

看過《新水滸傳》的應該都有所了解,西門慶的頭上簪花。為此,當時還引發了一輪熱議,是不是因為西門慶的人物形象才讓他簪花的呢?到後來看見鐵骨錚錚的漢子李逵也頭上簪花的時候,疑問就更大了。經過翻看原著之後發現,梁山這108位好漢中,真的有那麼幾個摯愛簪花的。尤其是蔡慶,鍾愛簪花到了痴迷的程度,那可謂是終日不離花,人們還送了他一個外號一枝花,這個和宋朝當時的風氣有關系的。

宋人的詩詞中也都記錄了文人大夫簪花。黃庭堅的《鷓鴣天》中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歐陽修的《鶴沖天》中花好卻愁春去,戴花持酒祝東風,千萬莫匆匆。這些記錄簪花的詩作,也都是他們真實生活的寫照。

宋朝男子熱愛簪花也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為重陽節的習俗,重陽素有插茱萸、賞花的習俗,在宋朝時期更是賞花簪花。其二就是官家的推波助瀾,宋朝設宴簪花的流行是在宋真宗時期,在宋徽宗時期簪花出行更為流行。

重陽節賞花飲酒憶故人的習俗我們都知道。耳熟能詳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們也了解到,重陽節的一個習俗就是插茱萸,在唐朝,人們多多少少還有佩戴茱萸的習俗,到了宋朝基本上是以茱萸入酒,頭戴菊花。王之道的《南鄉子·追和東坡重九》有醉帽盡從吹落去,颼颼。幸有黃花插滿頭。可見在宋朝重陽節的一大習俗就是簪菊花。

不僅如此,南宋宮廷也會為重陽節的到來大做准備。周密在《武林舊事》中就曾描寫到:禁中例於八日作重九排當,於慶端殿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南宋宮中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就會准備上萬株菊花,並且公眾都點上局等,為重陽節當天的簪花做准備。可見南宋宮廷對於重陽節簪花的重視,要不然這上萬株的菊花可是一筆大開銷。九月九重陽節這一天,就是當時的法定節假日,官員不用上朝、學生不用上學。人們出遊、登高、賞花、喝酒,贏得一個菊花滿頭歸。

官家對於簪花的重視程度遠遠不止這些。從人們普遍喜歡簪花,到後面就成為宮廷宴會的固定禮儀。遇大慶大宴,例如:春秋大宴、聖節大宴、聞喜宴、錫宴、曲宴、飲福宴等都會簪花。可見簪花已經深深的融入到工日禮儀之中,簪花的習慣蔚然成風。

宋代吳自木的《夢梁錄》中就有記載皇帝祝壽宴席完畢之後,賜百官花,各位按照自己的品級依次簪花,以花賜百官。而且不同的等級所簪的花也是不同的,宋廷專門規定,皇帝賞賜的花只有宰相以上才能簪羅花,低一點的卿監以上的官員可以簪欒枝,禁衛、諸色祗應人就只能是絹花了。在數量上,親王和宰臣簪大花一十八朵、欒枝十朵,以下官員按照品級逐步遞減,品級最低者僅簪兩朵而已。顏色也不盡相同。這花也有兩種:生花和像生花,生花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振華、鮮花,而像生花就是絹花、宮花、假花。就是皇帝賞賜的,由宮廷特製的,數量等級都是有嚴格規定的,都是賞賜品。

在宋人眼中牡丹是極為尊貴的花,只有皇帝和大臣才能佩戴。生花雖然好看,但是它愛掉花瓣,受賞賜的大臣一邊活動還要一邊收拾掉下來的花瓣,極其狼狽。所以宮廷賞賜的花大多都是像生花,免去了收拾花瓣的麻煩,如此的細心,這也彰顯了宮廷對於簪花的重視。

2、簪花,也是皇權的象徵

你以為宋代宮廷只做到了規定等級,規定花嗎?其實他們做到的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宋代宮廷不僅對簪花的等級有規定,對於簪花是有很嚴格的禮儀流程的,這可是皇權的象徵。

皇帝在舉行宴會時,在進行一半的時候,整個宴會接近高潮,皇帝就會宣布賜花了。這時候內侍就上來為皇上、親王、重臣簪花,其他官員自行簪花。這時候為了顯示皇恩浩盪,或者是皇帝親近哪位大臣,皇帝就會親自為其簪花。因為宋朝局勢也是比較動盪的,皇帝想拉攏大臣,就會通過這種方法。大臣們簪花之後,都會上前謝恩。宴會結束之後,被賞賜花的大臣們就會簪著皇帝賞賜的花回家,要是中途摘下就是對皇帝的不敬,是要受罰的。所以當時能夠得到官家賞賜的鮮花,也是非常榮耀的一件事情。

我們所了解的靖康之恥的宋徽宗就特別酷愛簪花,他每逢出遊上街,都會帶一頂小帽,上面簪花,騎著馬。他不僅自己喜歡帶,還讓身邊的人都帶,與他一同的侍衛、大臣們也都讓他們簪賞花。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就有印證說宋代遇喜慶大典、佳節良辰、帝王出行,公卿百官騎從衛士無不簪花,帝王本人亦不例外。花朵式樣和使用材料均有記載,區別明確。圖像反映更可相互取證。

宋徽宗更是利用自己的皇權規定:不穿錦襖、不簪花的是不可以出入大內的。到了他的近臣侍衛哪裡,不僅賞賜給他們特殊的錦襖,連頭上的花都是翠葉金花一枝。正是因為宋徽宗的重視這一個小小的宮花竟然能成為出入大內的通行證。

皇帝幾乎離不開的簪花,慢慢就被人們當做皇權的象徵了。

簪花象徵著官運通達,是不少人內心的一種寄予。

簪花在民間禮服中亦稱禮花,每逢良辰佳節的時候也都會簪花。鄧剡的《八聲甘州·壽胡存齊》中就曾寫過笑釵符、恰正帶宜男。還將壽花簪。這是民間在過壽的時候,不管是過壽的壽星,還是家屬,亦或是祝壽的人都會簪一朵花。不僅如此,在男子娶妻的時候也會簪花,在《水滸傳》裡面就有周通當時搶親的時候頭上就簪了一朵花。平時不同的節日也會選擇不同的花。上面所提到的重陽節,人們就喜好簪菊花,到了上元節人們就簪梅花,到了端午就會簪上茉莉花,以不同的花配不同的節日,宋人的審美也是達到了一個時尚的前沿。

說簪花象徵官運通達,是有這樣的一個故事的。在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中有記載一個四相簪花的故事。講的是當時任揚州太守的宰相韓琦,宴請王安石王珪以及陳升之參加他的宴會,正好當時有一種家嘴金纏腰的芍葯花開了四朵花,他們一同觀賞,喝酒的時候韓琦就把這四朵花給剪了下來,每人頭上都插了一朵。巧的是這四個人後來先後都當上了宰相。從此之後,只要有運氣戴金纏腰的人都會被認為是官運通達之人。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是卻寄予著人們的願望。

3、看似追求的時尚,其實是在追求美

我們現在所極力追求的風雅,其實在宋朝卻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男子簪花的宋人極力追求的除了時尚還有什麼?那就是美。

雅集是宋人士大夫間的聚會,宋朝人愛詩詞、愛音律、愛繪畫、愛喝茶、愛簪花、愛瓷器,他們在一起的聚會都是賞花、對詞、喝酒、烹飪、撫琴。他們的所追求的跟其他朝代並不相同,他們所追求的是美,他們覺得人生的充實要比富貴財產來的更重要。范仲淹三次被貶,他並不失落,每次被貶都能寫出山水的好詩,宋代人追求的是內心的山水,人生的山水,他們比現代人更能明白人生的意義在哪裡。宋朝是一個文明的高峰,宋朝美學成為中國美學的標准示範,體現了人們對審美的追求,讓生活更有情調,更有美。

看似不倫不類的男子簪花,在宋人看來卻是對美的追求。在宋人的眼裡,追求美的人是不分貴賤、不分男女的,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他們一起前進,不斷挖掘出生命的真正意義。

每一個朝代都有每一個朝代的代表,不同的朝代也有他們不同的審美。每一個朝代有擁有其自己的發光點在。男子簪花的宋朝,雖然軍事較弱,但它其實是一個最強的朝代,因為它是一個美學達到高峰的朝代,是一個高度包容,人人追求美的朝代。

❹ 宋朝盛行男子「簪花」,只是為了追求時尚嗎

「花好卻愁春去,戴花持酒祝東風,千萬莫匆匆。」這是出自歐陽修《鶴沖天·梅謝粉》的一句詩,裡面很明顯的表達出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宋代的男子似乎流行簪花。正如詩句所說,天色那麼好,景色也悠然,不如簪花持酒去慶祝東風歸來。這種感覺讓人好像有些不能接受,因為有一種優雅的人在娘化的感覺。

其實,如果我們回到現代社會,如果一個男的天天頭上戴個花,那麼肯定會被別人笑的抬不起頭來。因為只有女性才會在頭上戴一朵花,如果男性簪花那顯得不倫不類,男女不分。但是這只是在現代社會,而且這還是因為我們的傳統美學觀念不斷的平民化,然後導致的結果。

小結

所以說,封建社會裡面,宋王朝真的是一個很獨特的王朝,我們可以說他的政治軍事有問題,但是也不可否認的是,陳寅恪先生的言論非常的正確,宋代開創的中國經濟文化之最高潮。

所以,有人想要穿越時空,那麼可以選擇宋朝,因為宋朝有著最高的文化與藝術,那是一個真正理想的時代。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客觀的來研究宋朝的歷史,個人覺得宋朝的評分應該只有60分到70分左右,因為一個王朝要的不是理想,而是一個真正國家的基本屬性。

因為國家不僅要有絕對的暴力手段,而且還要有維護一切的決心,更重要的是還有經濟文化的支撐,只有全面協調發展的國家才是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如果只是過度的強調某一面都不是一個正常的角色。

所以說,朝跨越了時代的局限,或許是我們未來要追求的一個高潮,但是至少在古代或者說在我們現在是不能夠去學習的。這就是當年的大宋王朝,一朵花,一個和平,一個繁榮,一幅圖畫所構成的最美妙的時代,但是它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王朝。

熱點內容
梅花刀演示 發布:2025-08-15 02:54:18 瀏覽:368
蘭花幾年換土 發布:2025-08-15 02:52:36 瀏覽:368
花卉白描圖片簡單 發布:2025-08-15 02:45:48 瀏覽:543
黃色玫瑰的寓意 發布:2025-08-15 02:39:54 瀏覽:456
花藝爆款 發布:2025-08-15 02:37:52 瀏覽:779
同題詠荷花 發布:2025-08-15 02:28:41 瀏覽:938
盆景造勢 發布:2025-08-15 02:27:51 瀏覽:368
雲丫頭盆景 發布:2025-08-15 02:27:12 瀏覽:178
杭州有櫻花嗎 發布:2025-08-15 02:27:07 瀏覽:186
小銀杏盆景 發布:2025-08-15 02:18:54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