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花卉作品
① 《向日葵》是誰畫的作品
《向日葵》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間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所繪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油畫作品。
《向日葵》系列作品是梵高的代表作。梵高共創作了11幅有關向日葵的畫作,如今作品分布在荷、英、美、日、德等國。本次合璧展將展出的是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和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館藏。
梵高博物館向英國出借的這幅《向日葵》創作於1888年,是該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倫敦國家美術館館藏畫作由博物館1924年直接從梵高家人手中購得,是系列作品中的第四幅,描繪了向日葵花瓣逐漸凋零、色彩逐漸褪去的形態。
專家評估,這兩幅畫作的拍賣價格均在1億英鎊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有關《向日葵》繪制過程和所用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將同兩幅畫作一起展出。據悉,《向日葵》一直是倫敦國家美術館最受歡迎的館藏之一。過去10年內,美術館售出了上百萬張以《向日葵》為主題的海報和明信片。
(1)一幅花卉作品擴展閱讀
梵高創作和再創作《向日葵》時顯示出的自我批評精神,很讓人受啟發,沒有已完成的藝術,只有被拋棄的藝術。
梵高的一生幾乎都被擠迫在命運的邊緣,飽嘗世態炎涼和接踵而至的創傷,但他反而鞭策著自己在逆境中尋找陽光,更強悍地成長。
帶著對梵谷苦難人生的理解,再度審視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誠摯而熱烈綻放著的生命,猶如梵谷本人。梵谷通過描繪向日葵,向世人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並且展示出了他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
梵高通過向日葵向後人傳遞著這么一個信息:懷著感激之心對待家人,懷著善良之心對待他人,懷著坦誠之心對待朋友,懷著赤誠之心對待工作,懷著感恩之心對待生活,懷著一顆欣賞之心享受藝術,宛若眼前那燦若花開的向日葵。
從某種程度上講,《向日葵》是對時代變幻莫測的禮贊,它充滿活力的色彩孑然一改17世紀以來荷蘭花卉繪畫的悠久傳統。
② 潑彩朱荷的畫作欣賞
《潑彩朱荷》此圖為屏風巨制,墨色交融,富麗堂皇,紅荷以金線勾勒,加上深綠渲染效果,泥金底的材質使畫面灼灼生輝,給人一種猶如仙境般的感覺。這也是張大千晚年潑彩荷花的典型代表,由此創下張大千作品拍賣的最高價。
2002年,香港蘇富比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專場,張大千《潑彩朱荷》六折屏風引起了買家極大的興趣,最終以20,220,000港幣成交。此成交價是2002年為止中國近現代繪畫拍賣成交價的最高紀錄。屏風高168厘米、長369厘米,以潑彩技法於泥金絹上繪就。畫面荷葉濃郁,枝幹挺拔,朱荷映日光艷燦爛,構圖大膽嚴謹,氣勢磅礴。畫右側題詩雲:「花如今隸莖如籀,葉是分書草草書;墨落一時收不住,任譏老子老逾疏。」鈐「張爰」、「大千居士」等印五方。畫作於1975年,當時大千77歲,正是繪畫技藝爐火純青、臻至高峰之際。
張大千善畫花卉。在諸多花卉之中,荷花為張大千所偏愛。荷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畫家曾以「君子之風,其清穆如」贊美之。特別是荷花挺峻,荷葉寬碩,在水氣彌漫的氛圍里伸展自如、千姿百態的特性,能充分展現畫家大起大合、肆放灑脫的畫風,所以大千的荷花作品貫穿其繪畫的各個時期。而大千以晚年最擅長的潑彩繪制荷花金箋通景屏風則是唯一的一件,可稱為畫家巨荷系列的壓卷之作,至為珍貴。
這件作品於1975年3月,地點在美國加州的畫家寓所環華庵。張大千選用的泥金絹六折屏風乃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委託日本「喜屋」特別訂造。「喜屋」經常為大千在東瀛采購文房用品,《潑彩朱荷》屏風並非一般點以金箔,而是鋪足金泥金於絹上,故色澤炫麗奪目,氣派富麗堂皇,其亮麗遠勝於普通金箋。據說,僅此屏風已價值兩萬美金,可謂用料考究,非同凡響。
在創作《潑彩朱荷》時,大千已是病痛纏身,而屏風體積龐大,不可隨意挪動搬轉,金絹汲彩留墨效果的控制較紙張又難上百倍,這就需要畫傢具有極高藝術功力。畫家在潑彩與勾描花葉時,只能靠身體的移動來滿足畫面經營,或立或蹲,頗費體力,對於繪畫技巧更是極大的考驗。大千憑借頑強的毅力,耗時三周方最後完成此畫,可謂耗盡心血之力作。
用料考究,金絹汲彩留墨效果的控制較紙張難度較高,這是這幅作品拍出2022萬港元,成為張大千作品最高價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千在創作時全無底稿,先凝視畫面,構築腹稿;待胸有成竹之後,方動筆墨。先寫花蕊、添葉,以墨打底,復施花青、藤黃,再加石青、石綠,不足之處添墨修飾,最後寫朱荷、鉤金,顏色逐層添上,厚度質感畢現。潑彩配合泥金絹的色澤效果,瑰麗眩目,於傳統繪畫技巧中幻化出現代派的流動奇詭之類,令人拍案驚奇。全畫運筆雄強勁健,潑彩淋漓以勢取勝,墨分五色,濃淡相宜。布局尤見匠心,花葉參差密聚,上下呼應;中幅空間中,一根花莖自中央橫亘斜出,與右端拔地昂立的葉片一橫一直,相互顧盼,如應樂躍舞,令畫面動感十足、充滿張力。荷葉以大寫意表現,相得益彰。
這件作品是張大千的晚年之作,這是張大千同類作品中最大的一幅。
③ 宋代吳炳的什麼是一幅經典工筆重彩花卉作品
關於宋代吳炳的什麼是一幅經典工筆重彩花卉作品如下:
中國歷代名畫中各類名家名畫可謂不計其數,作品千姿百態。其中南宋時期畫家吳炳的傳世精品畫作《出水芙蓉圖》以清麗的畫風效果受到了文人雅客的稱頌和贊美。今天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賞析這幅南宋時期的精品畫作,從畫作中體會這幅名作優雅的藝術意境。
一、《出水芙蓉圖》-畫家小傳
《出水芙蓉圖》是我國南宋時期畫家吳炳的一幅傳世精品畫作。吳炳-毗陵武陽人士(今江蘇常州人士),他生卒年代不詳。紹興間(1131-1162)為畫院待詔,賜金帶。他工畫花鳥,非常擅長寫生。宋光宗時期趙悖的皇後李氏,非常賞識他的畫作,並且推崇有加。
二、《山水芙蓉圖》-創作背景
歷代文人學士對荷花的題材都較為偏愛,因為以荷花高尚的品德可以比喻謙謙君子之美德。而且以荷花為題材的精品詩句也是不勝枚舉。
古代有詩為證:「四面垂揚十里荷,問雲何處花最多」、「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等。」
這些名詞佳句都描述了古人對荷花別樣的深厚情懷,《出水芙蓉圖》因此應運而生,這也是畫家吳炳的絕佳畫作經典題材。
五、《出水芙蓉圖》-藝術賞析
《出水芙蓉圖》-雖然整體畫作的篇幅比較小,但是畫家吳炳通過對荷花的細致入微的描寫,他意在強調荷花自身的意韻和氣韻,他對荷花的描繪細膩而生動,既保持了宋代時期花鳥畫的寫實精神,又表現出詩畫合一的優美意境。
《出水芙蓉圖》-通過這幅精品的傳世畫作傳遞了畫家吳炳極其豐富的個人內心世界和閑情雅緻的心態,流露出他恬靜、與世無爭、超凡脫俗的個人真實情感。《出水芙蓉圖》-筆法精工細琢,畫作構思獨特而巧妙,也是我國南宋時期院體畫作之中的精品佳作。
六、畫家吳炳-精品佳作
畫家吳炳的個人畫風謹守院體風格,作品也比較多。除了他的傳世精品畫作《出水芙蓉圖》之外,他的畫跡還有《鴛鴦瑞蓮》、《春池睡鴨》、《寶珠玉蝶》、《折枝絳桃》、《山茶鵓鴿》等26件,著錄於《繪事備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