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奖专场

梅花奖专场

发布时间: 2021-02-10 14:14:57

A. 梨园春为什么停播了

应该是因为地震来原因 ,特自殊时期,特殊对待,不过节目没有取消

《梨园春》7月6日起推出“梅花绽放迎奥运”

随着奥运脚步的日益临近,各地的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将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从7月开始,《梨园春》隆重推出“梅花绽放迎奥运”系列节目,向世人传达“人文奥运”的真谛。

河南省的二十位梅花奖得主,八位外省梅花奖得主,还有精灵可爱的小梅花奖得主联袂为您奉献她们的拿手好戏。本次活动共六期节目,四场梅花奖演员专场,两场小梅花奖专场。可谓是流派纷呈、艳丽多姿,成为连接河南戏各流派交融的纽带,河南戏和外省剧种交流的平台,它的构成具有更大的震撼力,对河南戏曲界来说,将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典。

B. 中国戏曲届最高奖项梅花奖获奖的条件是什么

梅花奖评选标准抄:以表演艺术袭成就为主,同时重视思想作风,要求有良好的人品、戏德,提倡德艺双馨。
参评演员的演出剧目为一台新创作的大戏或至少含一折新创作的小戏的专场演出。昆剧、芭蕾舞剧可以演传统戏和古典作品。民间职业剧团的参评演员不规定演出新创作剧目。评委会对参评演员的基本功、表演技艺、创造舞台形象的能力做全面考核,尤其要考虑其在表演艺术上是否有所发展,是否有个人的独创性,以鼓励演员个人的创造和艺术上的出新。首次获得梅花奖的演员,须得到参加投票评委1/2以上票数方能当选。获“二度梅”和梅花大奖的演员,须得到参加投票评委2/3票数方能当选。

C. 郭惠兰的郭惠兰主演戏

此后她陆续主演《蝴蝶杯》、《白蛇传》、《抬花轿》、《三哭殿》、《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对花枪》、《刘三姐》、《十五贯》、《宝莲灯》、《下河东》、《女太子》等古装戏,并且还主演了《朝阳沟》、《社长的女儿》、《李双双》、《洪湖赤卫队》、《红嫂》、《红灯记》、《山鹰》、《黛诺》、《山乡风云》、《孔繁森》等多个现代戏。这些艺术实践,无疑为丰富她的舞台经验,锻炼和提高她的表演及演唱技巧起到了有益的帮助。
崔派经典《三上轿》是崔兰田的保留剧目,经过“文化大革命”后,她已多年没再演此剧了。1982年,她将此戏传授给了郭惠兰。同年,豫剧大师陈素真和马金风在郑州欣赏完郭惠兰的表演后,激动万分,直夸她嗓子好,唱得有激情、有韵味,并祝贺崔兰田教出了一个好徒弟。1985年,郭惠兰在北京演出《桃花庵》、《卖苗郎》(杨兰春、王基笑改编版,以下简称新版)和《三上轿》时,场场爆满、场场轰动,观众强烈要求剧团多演几场,可见北京观众对其的喜爱程度。中国剧协副主席刘厚生和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也高度评价了她的表演。这次成功的演出,标志着郭惠兰的表演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至此,她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全面地展示。她的许多唱段被中央及多个省、市电(视)台录(像)音。她表演的《桃花庵》和《蝴蝶杯》(《游龟山》)被中央电视台录像,并被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发行全国;河南、天津、陕西、山西、内蒙、甘肃、安阳等省市电台录制并播放了她演唱的《红灯记》、《李双双》、《山乡风云》、《沙家浜》、《龙江烦》、《杜鹃山》、《山鹰》、《刘三姐》、《红嫂》、《陈三两爬堂》、《三上轿》、《桃花庵》、《卖苗郎》等唱段;1986年,河南黄河音像出版社发行了她演唱的新版《卖苗郎》盒式磁带专辑以及《桃花庵》选段;2002年,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了她主演的《三上轿》VCD光盘;河南电视台和安阳电视台还分别录制了她表演的《桃花庵》、《卖苗郎》等剧;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应广大戏迷的要求对其进行了专访。她还曾多次晋京为中央领导做专场演出,受到贺龙、华国锋、陶铸、杨得志、关肃霜、樊粹庭、常香玉、曹子道、杨兰春、王基笑等领导和专家、艺术家的赞扬,许多报纸也予以了热情的报道。在安阳市,只要一提到她,无论是戏迷、专家还是同行演职人员,无不对她赞赏有加。有专家评价说:“她的演唱不仅保留了崔派艺术的原汁原味,而且还有她个人的特点。而她个人的特点又很完美地和老师的艺术特点结合在了一起,尤其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崔派艺术的表现力和震撼力;”有年老的观众评价说:“听她的唱,比吃肉都香;”更有年轻的观众认为:听她的唱,好比是听徐小凤或蔡琴的歌曲一般百听不厌……对于这样的评语,本人曾经深有体会,所以觉得确不为过,而且本人还曾做了几个试验以说明她的艺术魅力。
本人曾分别选择了老、中、青三代戏友(这其中既有一般的戏迷,也有戏曲演员、戏曲名家和戏曲评论家),让他们听她的唱段后进行评价(这之前,他们均未听过她的唱段)。设想到他们听完后,大发感慨。有的道:“这是真正的崔派,太纯正了。如果把她放在郑州,再有一定的地位,早‘火’了!”有的道:“她的声音和演唱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是那种一出声就能把人感染的磁性魅力,不光好听,而且动听、耐听!”有的道:“太可惜了,这么好的演员怎么不多加言传呢,真是人才浪费”……凡此种种,使我得出如下结论:她是一位有实力的演员,一个既继承了原崔派的韵味,又揉合进了自己特点加以发展的优秀的崔派艺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她把崔派艺术的风格、韵味完美地展示了出来。她是一位可遇而不可求的崔派优秀传人,更是一个应引起各方面重视的人才!一个令人备感珍借的人才!
她的演唱特点(同时也是她有别于其它演员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她有着一个酷似崔兰田的嗓音条件,也属于次女高音型。她的音域很宽,中低音区深沉浑厚,高音区舒展明亮。其演唱以大本嗓为主,结合使用二本嗓。其真假声结合自然,音色统一。得天独厚的嗓音为她继承崔派唱腔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条件,但她本人并未因此而自目地模仿老师,而是在继承老师唱腔特点的基础上,又大胆地把唱腔予以了发展。尤其是在崔派的装饰音、哭腔和崔派唱腔的情感表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崔派唱腔中极富特色的装饰音(包括倚音、被音及尾滑音等),看似简单,其实极难唱出“味道”来。当年崔兰田就曾以此唱痴了无数的观众。观众爱听她的这些装饰音,这些装饰音也为她的唱腔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和魅力。崔派装饰音,尤其善于用到滚白、飞板、散板、慢板等唱段中。尤其许多唱段往往不要伴奏乐器,而单凭演员用唱功去传情达意,这时,装饰音就更起到了增加旋律美、吸引观众的效果。郭惠兰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她巧妙地吸收了豫剧祥符调的唱腔运用到自己的演唱中,再配以自己甜润、磁性的嗓音,婉转的唱腔风格,唱出来后,迂回曲折,不仅把崔派唱腔的装饰音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对崔派唱腔的旋律予以了丰富、发展和提高。又如崔派的哭腔,它是崔派唱腔重要的组成部分,崔派艺术主要还是一门哭的艺术。崔兰田创造的哭音,其落点有的在高声区,有的在中低声区。她的哭腔高声区不乍,中低声区不虚,这很需要下一番功夫。郭惠兰在这方面紧随老师的步伐,也做得比较出色。她把高音区的哭腔处理得既有激情又不失婉转,既奔放又不乍。她更是创造性地在高音区的哭腔中加入了更多的波颤音和尾滑音,甚是好听。中低音区不用说更是她的优势所在了,伤心、哀怨的哭音落在她浑厚的胸腔共鸣中,如惊涛归于平静,如万籁归于寂静,平添了一种伤心欲绝、感人落泪的效果。真可谓:一曲唱到伤心处,万物静止皆心恸。
一位优秀的排球二传手,往往能起到稳定军心——控制比赛节奏——组织有效进攻——取得最后胜利的核心作用。而这样的人才,不是单凭训练便可成就,他(她)有时更需要有过人的天赋才可。戏曲演员也一样,优秀的主演,一出场便能稳定观众和其他演员的情绪,并能很好地控制音乐的节奏,烘托整个舞台氛围,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他演职人员的表演激情和观众的热情,取得完美的演出效果。郭惠兰,就属于此类演员。她的情绪调控能力、情感的迸发能力,特别独特地显示在她的演唱中她是专攻青衣和闺门行当的,这两个行当不可能像花旦那样以活泼动人的动作表演去吸引观众,而只能靠演员的唱功。她就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技巧牢牢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并能把与其配戏演员的激情带动出来。整场戏中,何处该慢唱,何处该快唱,何处需低吟轻啼,何处需激越奔放,她均能有效地进行调控,使人不知不觉中便随着她的表演和演唱体味到了崔派艺术的美。比如她在《陈三两爬堂》、《三上轿》、《秦香莲》和《卖苗郎》等剧中的表现就极具代表性。
如今,戏曲的改革步伐迈得比较快,戏曲舞台上不光出现了一大批改革后的新剧目,而且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革新戏曲唱法的演员。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本人始终认为:无论怎样改革,戏曲必须得有戏味,得有民族特点,得好看、好听、好懂才行!有些戏曲演员,不知是否受到流行歌曲或者歌剧的影响,唱起戏来戏不像戏,歌不像歌。尽管他(她)们的嗓子也很好,但就是让人觉得没戏味、不想听,甚至还有一些被大众媒体捧出来的所谓“好演员”,怎么唱,怎么让人讨厌!而听郭惠兰的演唱,则有另一番感受,这也是她的又一个突出特点——她的戏味特别浓郁、地道!郭惠兰在借鉴、运用歌剧演员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完美地保持了民族戏曲的传统风格。尤其她在演唱音域跨度比较大的旋律时,总是处理得相当婉转。她的声音很富有戏味。即使是比较平淡的旋律或是一些接近歌曲的戏曲旋律,只要经她一唱,也总能唱出戏味、唱出乐感来。这就好比是一首流行歌曲,交给别人未必能唱红,但如果交给邓丽君、童安格或刘欢唱,则定能“火”一样,这完全凭的是演员个人的天赋和魅力。即使是同一个剧目,郭惠兰唱出的效果也和别的演员有所不同,这些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她演唱的《蝴蝶杯》(《游龟山》崔派版)、新版《卖苗郎》和《桃花庵》等剧中。
另外,她本人的气质,扮起妆来,也特符合崔派戏中大青衣的气质。还有她演唱时的口形也与崔兰田很像,但这种像又是自然的,不是她刻意去追求出来的,她简直就是继承崔派的最佳人选。
以上这些特点,均是她有别于其他演员的不同之处,一也是她艺术魅力的独特之处。40多年的艺术生涯,她历任安阳市豫剧二团(原剧团学生队,后又改为安阳市豫剧团)领衔主演,安阳市豫剧一团领衔主演、副团长。她的足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她向千千万万的观众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奉献了她的艺术青春。她为剧团的发展,为崔派艺术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崔派艺术的发展史上为她重重地写上一笔,她也是专家、同行、观众公认的最具有崔兰田演唱韵味的崔派艺术的优秀继承者。凡看过她表演或听道她演唱的人,无不对她竖起大拇指。
崔派的各个剧目,她演起来均有乃师的风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三上轿》、《对花枪》和《陈三两爬堂》这三个崔派名剧,因其他演员觉得不适合本人的条件或其他原因,均不怎么愿意演,结果,这三个名剧成了郭惠兰的保留剧目,继承和传播这三个剧目的重担也一下子落在了她的肩膀上。她也常常在思索:如何才能更广泛地把老师的这几个代表作介绍给广大的观众朋友们呢!但由于种种原因,她没有一次机会能代表安阳参加全省或全国的戏曲大赛(但这并不影响她在专家、同行和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没机会不代表没实力,她的实力绝对有机会去争取梅花奖),再加上宣传不够,近年来她又很少在电视中露面等原因,使得一部分观众对她还比较陌生,不知道崔派弟子中还有一个郭惠兰,而她却又恰恰是目前崔派演员中惟一的一个最能完美地展示崔派艺术魅力的“原崔派”的代表人物。这不能不说是崔派艺术发展史上既幸运而又遗憾的一件事。这也使得许多观众,只知道崔派有这三个剧目,但却很少能欣赏得到,甚至逐渐淡忘了这些剧目。还有崔派的《二度梅》(这个戏的唱腔旋律最适合郭惠兰演绎)、老版本的《卖苗郎》、《秦雪梅吊孝》、《蝴蝶杯》、《李双双》,崔派特色的《红楼梦》、《洪湖赤卫队》等剧也快丢失了
以上这些剧目再加上《秦香莲》、《桃花庵》、新版《卖苗郎》等剧都急需留下一个郭惠兰演出版,以原汁原味地把崔派唱腔艺术介绍给广大的观众朋友.并可为后学者提供一个学习的样本,同时也可供欣赏、珍藏、研究之用。近一年来,本人的忧虑越来越深,眼看着新一代的崔派传人中至今仍未出现一个能代表“原崔派”特色的演员,而且她们还全部走的是“新崔派”的唱腔路子,这不能不使人担忧。更使人担忧的是,有些演员越唱越离谱,大有渐行渐远之趋势。老年观众是越看越焦虑,年轻的观众则误认为这即是崔派。殊不知,这和原来的崔派已相差太远了!长此下去,真不敢想象。此时此刻,就更突显出了“原崔派”的代表人物——郭惠兰的重要性了。她现在已成为观众心日中的一面旗帜了,社会各界应予以人力扶持才是。长远看,这对崔派的健康发展和普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热心的观众也用不同的方式(或打电话,或登门拜访)向郭惠兰表达了他们的希望——希望她尽快地把自己的舞台艺术录像保存下来,为“原崔派”留点儿资料,更希望她为崔派的发展多尽力量。而她本人又何尝不是每天都在思索着怎样才能把老师的的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呢!但她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很有限的,这得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剧团、音像公司、新闻媒体等单位及专家、社会有识之士等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才行!
崔派艺术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中的一个瑰宝、一枝奇葩,是崔兰田大师一生艺术才华的集中体现,也是她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她的唱段其实还有很多,这也都需要尽快地从她的传人(尤其是郭惠兰)那里挖掘、整理出来才是。趁现在郭惠兰的艺术青春还健在,还能演、能唱之时,越早整理越见成效。如果一旦等郭惠兰年事已高,不能演也不能唱时再去做这些事情,那么留给我们的遗憾将会更多,说的更严重一些,“原崔派”文化将会逐渐消失。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可真是崔派艺术的极大损失!
本人在此无意否定“新崔派”,客观地讲,“新崔派”对崔派艺术的发展和普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应给予肯定并鼓励。现如今,“新崔派”的音像资料比较多,而“原崔派”的音像资料太少了,这其实就是一条腿走路,是偏向发展、畸形发展。一个流派,多留下几个演出版本总是好的,不同的版本肯定有不同的特色和味道。本人也衷心地祝愿“新崔派”和“原崔派”花开两朵,共同为崔派艺术的大花园增彩添香,共同使崔派艺术发扬光大!

D. 梨园春为什么停播

应该是因为地震原因 不过节目没有取消

《梨园春》7月6日起推出“梅花绽放迎奥运”

随着奥运脚步的日益临近,各地的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将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从7月开始,《梨园春》隆重推出“梅花绽放迎奥运”系列节目,向世人传达“人文奥运”的真谛。

河南省的二十位梅花奖得主,八位外省梅花奖得主,还有精灵可爱的小梅花奖得主联袂为您奉献她们的拿手好戏。本次活动共六期节目,四场梅花奖演员专场,两场小梅花奖专场。可谓是流派纷呈、艳丽多姿,成为连接河南戏各流派交融的纽带,河南戏和外省剧种交流的平台,它的构成具有更大的震撼力,对河南戏曲界来说,将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典。

附:河南省中国戏剧梅花奖名单
汤玉英(第四届梅花奖)
王清芬(第六届梅花奖)
虎美玲(第七届梅花奖)
谷秀荣(第八届梅花奖)
陈淑敏(第九届梅花奖)
李树建(第十届梅花奖)
王红丽(第十二届梅花奖)
朱巧云(第十三届梅花奖)
颜永江(第十六届梅花奖)
金不换(第十七届梅花奖)
汪荃珍(第十九届梅花奖)
杨帅学(第二十梅花奖)
贾文龙(第二十届梅花奖)
王红丽(第二十梅花奖)
杨红霞(第二十一届梅花奖)
申小梅(第二十一届梅花奖)
方素珍(第二十二届梅花奖)
刘晓燕(第二十三届梅花奖)
王 惠(第二十三届梅花奖)
田 敏(第二十三届梅花奖)
张春玲(第十五届梅花奖)
李金枝(第八届梅花奖)

E. 越剧梅花奖五位得主反串演唱

楼主说的是上越5朵梅花反串专场吧,这个土豆上有看的。

F. 有“锡剧王子”雅称的小生是谁

有锡剧王子雅称的)小生是锡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周东亮先生是,周东亮先生是锡剧界代表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代表传承人,代表作有珍珠塔,白蛇前传等

G. 浙江越剧作文500

越剧那一腔柔情
我写下这个标题突然心中就蔓延开了越剧的柔情,那婉转的唱腔和动人的旋律让我痴迷。以前小时候我不知道这般让人痴迷的声音叫做越剧,但我就是喜欢这种旋律,感觉她和其他的音乐不同,在她的萦绕中我能安眠,我能沉醉,我能飞翔...........
我不知道自己怎会深爱越剧,尤其是我的同龄人对此不屑的情况下我的爱好与他们显得格格不入。我的耳边充斥了太多的流行音乐,那些音符充满了嘈杂、不安,让人心生浮躁。但人们很享受这些,或许这是个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年代吧。既然如此,我就把我的房间布置上越剧的柔美、祥和吧。
我的房间有着很多越剧的光碟,也有很多网络上收集的精彩唱段。轻轻拧开音响,一缕柔美在房间蔓延、舞蹈,我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那缕柔美就随着我均匀的呼吸进入我的鼻孔直达心灵。仿佛间听到了妈妈炒菜时清唱的《九里桑园叫算命》,我没有刻意地了解戏剧要表达的意思,我亦能感受她的美好,甚至我能闻出妈妈炒菜的香味;有时候我闭上眼会展现一个裙袂飘飘的世界,那是我以前在乡下看戏的日子,场景和鲁迅先生描绘得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不在乌篷船上而是离得舞台很近至于偷偷蹲在戏台上看着飘然的身影在我身前动作,伴随着天籁的声音............每次的场景也不尽相同,因为对于我来说每段越剧唱段早已附上了我的回忆,加入了我对美好的理解。
越剧亦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看过《梁祝》,那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让我感受了相遇知音的喜悦,《十八相送》的难舍难离让我感同身受,祝英台的唱词中流露的无奈和疼痛同样也直达听者心;《红楼梦》的《葬花》其中蕴含的凄美,彷佛间我置身于落英缤纷的花间,见证了它们的生命历程;《盘妻索妻》中的《官人好比天上月》的唱词感人异常,夫妻间的情谊原是如此深切,每次爸妈对唱我都感触颇深,同时很是幸福。
总之,越剧对于我有着无比的魅力。我有感于她的美好,因为她是历史的沉淀,那些大行其道的流行音乐怎敌她的蕴含,相信当世间的浮躁褪去,她的美好将发出耀眼的光芒。

H. 姜亦珊的专场演出

2004年6月,在北京湖广会馆举办个人专场演唱会,京剧名家李鸣岩、邓沐玮、谭孝曾及优秀青年演员谭正岩参加了助兴演出
2007年2月,参加北京湖广会馆赓扬集举办的2007春节京剧演出,举办个人专场,前演《状元媒》,后演《二进宫》
2009年11月,在北京文联剧场参加北京市文联、北京京剧院、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北京优秀青年戏曲演员系列展演暨姜亦珊京剧专场演唱会 2012年11月10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亦彩绽放,大爱如珊”姜亦珊慈善京剧演唱会,并将此次演出全部收入近26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姜亦珊慈善京剧演唱会节目单:
主持人:董艺 刘洋
一、开幕曲京歌《星星谣》 作词:魏子晨 作曲:朱绍玉 表演: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
二、《状元媒》选段“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 演唱:姜亦珊
三、《春秋配》选段“受逼迫去捡柴泪如雨下” 演唱:姜亦珊
四、《秦香莲》选段“心如刀绞我的泪难忍” 演唱:姜亦珊
五、《西厢记》选段“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 演唱:姜亦珊
六、诗朗诵《守望》 作词:魏子晨 朗诵:瞿弦和
七、《玉堂春》选段“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 演唱:姜亦珊
八、《诗文会》选段“可笑他无才学自讨无趣” 演唱:姜亦珊
九、《望江亭》选段“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 演唱:姜亦珊
十、《大漠昭君》选段“任凉秋在琴中瑟瑟飘摆” 演唱:姜亦珊
十一、现场捐赠仪式
十二、诗朗诵《大爱》 作词:魏子晨 朗诵:瞿弦和
十三、尾声新创戏歌《善行世界》 作词:魏子晨 作曲:朱绍玉 演唱:姜亦珊 编舞:林阳 伴舞:北京残疾人艺术团 2013年4月25日,姜亦珊参加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京剧折子戏专场演出在杭州胜利剧院举行。
姜亦珊京剧折子戏专场:星光璀璨 亦彩绽放
在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争夺中,京剧重镇京津沪院团各有一名青年领军人物入围,其中代表北京京剧院参赛的是张派、梅派青衣姜亦珊。2013年4月25日,姜亦珊以《状元媒·宫中》《秦香莲·杀庙》《大漠昭君》三出折子戏在杭“争梅”。
在京剧界,姜亦珊因为先后拜了张派薛亚萍和梅派梅葆玖两位老师而显得有些另类。姜亦珊自称“因为祖上八代都与艺术不沾边,所以在学艺之时没有条条框框,才敢先后拜了两位老师,既学张又习梅。”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学习经历,因而拓宽了她的戏路。姜亦珊所带来的《状元媒·宫中》便是张派经典,《秦香莲·杀庙》是传统大戏,而《大漠昭君》是新编历史剧,三出折子戏将姜亦珊的艺术才能全方位展示了出来。
这场在胜利剧院的演出,姜亦珊身旁亦是群星闪耀。有马派老生朱强、上一届梅花奖获得者包飞等人为姜亦珊配戏,并特邀著名裘派花脸陈俊杰与谭派名家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分别清唱了《铡美案》与《打渔杀家》选段,北京京剧院的九大头牌一下子就来了两位。这场姜亦珊申梅京剧折子戏专场更是邀请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倾情加盟,让杭州戏迷大呼不虚此行。

I. 钱惠丽的主要作品

早期剧目(彩唱)
《龙凤花烛·四季衣、读信》
《相思树·待郎归》
《梁祝·英台哭灵》
《文姬归汉·劝相》
《林冲·风雪山神庙》
《祝福·问苍天》
《红色医生·红日绿树》
保留剧目(折子戏)
《血手印·花园会》
《白蛇传·断桥》
《王老虎抢亲·寄闺》
《玉堂春·三堂会审》
新创剧目
《玉蜻蜓·夺子》
《卖油郎或三笑选段》(毕春芳老师演唱)
怀念戚雅仙(戚毕派弟子)
杨文蔚、朱祝芬、金静、傅幸文、丁小蛙、邹红、王杭娟、朱蔺、戚继仙、钱丽文、阮建绒、孙建红、孙静等
特邀:钱惠丽、方亚芬、韩婷婷、陈飞
2006年4月25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廿八日,19时15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艺术回顾展”举办 《红鬃烈马·投军别窑》(洪瑛[浙江],章瑞虹[上海])
《白毛女·重逢》(王志萍[上海],赵志刚[上海])
《女飞行员》(王秀兰[余姚],陈萍[鄞州],赵时莺[南京]等)
《春香传·爱歌》(李敏[福建],陈娜君[舟山])
《关汉卿·双飞蝶》(舒锦霞[浙江],钱惠丽[上海])
《红楼梦》选段(王桂萍[嵊州],宓永仙[海宁],俞建华[湖州],忻雅琴[上海])
《慧梅》选段(姚建平[旅港])
《忠魂曲·狱中》(单仰萍[上海])
《追鱼·拔鳞》(陈晓红[杭州],郑国凤[上海])
2006年5月19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廿二日:纪念越剧百年华诞上海越剧北京演出周第七天
纪念越剧百年华诞上海越剧北京演出周在北京举行。该活动是纪念越剧百年华诞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上海越剧院等单位承办。
06年5月19日在民族宫大剧院举行《越剧百年演唱会》,演员有钱惠丽、章瑞虹、王志萍等。
2007年9月3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三日,晚:百年越剧万里行在北京举行
20位越剧“梅花奖”得主于2007年9月30日、8月27日晚在长安大戏院上演传统优秀越剧选段,从而启动在北京的“百年越剧万里行”活动。
入围的56位越剧名角全是国家一级演员,来自全国各个专业院团,个个团里的“顶梁柱”,象征着越剧百年56朵盛开的鲜花。其中有20位还是历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如钱惠丽、吴凤花、赵志刚、谢群英、陶琪、陈辉玲、单仰萍、郑曼莉、舒锦霞、黄美菊、张小君等。据悉。在每个单场演出中,至少有20位国家一级演员登台亮相,其中至少有8位是“梅花奖”得主。表演如《天下掉下个林妹妹》、《十八相送》、《焚稿》、《金玉良缘》、《对月思家》、《孟丽君·游上林》等等40个经典的唱段。
2006年9月3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十一日,19时30分:无锡举行纪念越剧一百周年大型流派演唱会
由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和无锡日报社主办,无锡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纪念越剧一百周年大型流派演唱会”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隆重献演。
越剧百年大型流派演唱会荟萃了上海越剧院等的众多明星和精英,赵志刚、方亚芬、钱惠丽、单仰萍、金静等越剧名角展示所有越剧流派,以唱叙史、特别制作,艺术性高、观赏性强。
2006年9月15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三日:百年越剧万里行在上海举行
“百年越剧万里行——当代中国越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于9月15日、9月16日在美琪大戏院举行。
由中国越剧艺术节组委会主办,浙江省文化厅、绍兴市人民政府执行主办,绍兴市演出公司统筹的“百年越剧万里行”推出了“全明星”阵容,入围的56位越剧名角全是国家一级演员,56位越剧名角中有21位是历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按照获奖届数次序排列,分别是:茅威涛、周云鹃、吴凤花、谢群英、陶琪、陈辉玲、钱惠丽、单仰萍、董柯娣、孟科娟、郑曼莉、舒锦霞、章瑞虹、陈晓红、赵海英、赵志刚、萧雅、黄美菊、王杭娟、张小君、陈飞。在每个单场演出中,至少有8位是“梅花奖”得主。
2006年9月24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三日:越剧百年史汇报演唱会举行
上海越剧院于9月24日、9月25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越剧百年史汇报演唱会》。这台演唱会的最大特点是以“唱”叙“史”,20多段精心挑选的唱腔展示了从越剧起源到十姐妹时期越剧发展的轨迹。
开篇“男班原生态”再现了男班时期的演唱风貌。随后,“女班名段子”选择了早期女子越剧“四工调”时期的花衫鼻祖施银花、“越剧皇后”姚水娟、名旦筱丹桂与第一位女小生屠杏花等代表人物的名段。由钱惠丽、王志萍、金静等越剧名家演绎的老腔老调堪称原汁原味。
“流派竞风流”是演唱会的重点板块,13个流派中的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唱段集体亮相。袁派的深沉含蓄、傅派的华丽多姿、吕派的婉转细腻、王派的平易流畅、范派的宽厚阳刚、尹派的潇洒缠绵、徐派的奔放高亢与有名的两对黄金搭档——金采风与陆锦花、戚雅仙与毕春芳所创造4个流派,以及老生老旦行当独具特色的精彩唱段都由一批名家新秀一一展示。
“名家展新韵”这部分中展现了上海当代越剧名家的原创舞台艺术成果。在新时期、新世纪中,上海越剧院本着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错位发展的方针,一批实力派演员推出了《舞台姐妹》、《早春二月》、《梅龙镇》、《蝴蝶梦》、《家》、《赵氏孤儿》、《玉卿嫂》等一批优秀新编剧目。
2006年9月26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五日,14时:《纪念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演唱会(上)》在天津签售
《纪念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演唱会(上)》在天津图书大厦签售。此次来图书大厦签售的分别是钱惠丽、赵志刚、方亚芬、金静、陈颖、徐标新、华怡青。
本次签售的这套光盘收录了纪念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演唱会的27个折子戏及经典片段。
2006年12月17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七日:“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举行
在越剧百年诞辰之际,恰逢南京市越剧团建团50周年。由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市文联等单位主办、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越剧团承办的“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在南京电视台举行。
演唱会由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主持。越剧“十姐妹”之一的傅全香、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等曾经影响了越剧发展史的众多老艺术家逐一亮相,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越剧之路。而中青年越剧演员竺小招、钱惠丽、赵志刚、吴风花、陶琪等纷纷登台,为观众献上了《碧玉簪》、《西厢记》、《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真假女驸马》等剧目中的经典片段。澳大利亚悉尼越剧团团长秦梦等越剧名票也远道而来,献演了拿手节目。
2007年4月12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五日,19时15分:红楼名家一台戏——传统经典“看家戏”专场第一场
红楼名家一台戏——传统经典“看家戏”专场在逸夫舞台演出,由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演出。
演出剧目
《追鱼·书馆》(郑国凤,王志萍)
《断肠人》(华怡青)
《打金枝·闯宫》(章瑞虹,张永梅)
《春香传·爱歌》(钱惠丽,单仰萍)
《碧玉簪·归宁》(方亚芬,徐玉萍)
《红楼梦·焚稿》(单仰萍,张永梅)
《玉簪记·逼侄赴考》(钱惠丽,陈颖,章海灵)
2007年4月13日,农历丁亥年二月廿六日,19时15分:红楼名家一台戏——传统经典“看家戏”专场第二场
演出剧目
《西厢记·拷红》(张永梅,章海灵)
《情探·阳告》(陈颖)
《孟丽君·书房会》(单仰萍,章瑞虹)
《盘夫索夫·盘夫》(王志萍,黄慧)
《祥林嫂·天问》(方亚芬)
《玉簪记·偷诗》(钱惠丽,陈颖)
《宝玉夜祭》(章瑞虹)
《孟丽君·游上林》(钱惠丽,单仰萍)
2007年9月4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三日,19时15分:杨婷娜2007年越剧专场第一场
本晚杨婷娜越剧专场在逸夫舞台举行。嘉宾有王志萍、方亚芬、赵志刚、钱惠丽。
演出剧目
《北地王·哭祖庙》(杨婷娜)
《玉簪记·逼侄赴考》(周燕儿,王婕)
《吕布与貂蝉·小宴》(陈慧迪,金烨)
《尘缘》(裘丹莉)
2007年9月21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十一日:2007年“上海越剧广东行”第一场演出剧目
《红楼梦》(钱惠丽饰贾宝玉,单仰萍饰林黛玉)
2007年9月24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十四日:2007年“上海越剧广东行”第三场
上海越剧院“广东行”07年9月24日在珠海大会堂上演。
演出剧目
《红楼梦》(钱惠丽饰贾宝玉,单仰萍饰林黛玉)
2007年9月27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十七日:2007年“上海越剧广东行”第五场
上海越剧院“广东行”2007年9月27日在中山上演。
演出剧目
《红楼梦》(钱惠丽饰贾宝玉,单仰萍饰林黛玉)
2007年9月3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二十日:2007年“上海越剧广东行”第七场
上海越剧院“广东行”2007年9月30日在广州黄花岗剧院上演。
演出剧目
《红楼梦》(钱惠丽饰贾宝玉,单仰萍饰林黛玉)
2008年6月14日,在上海SMG举办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晚会“薪火相传”中
与著名王派花旦王志萍献唱越剧《春香传》选段,展现了越剧徐派艺术。 《红楼梦》贾宝玉
《双飞翼》 李商隐
《韩非子》 韩非
《西厢记》张生
《追鱼》张珍
《西施归越》范蠡
《紫玉钗》 李益
《真假驸马》 董文伯、董文仲
《啼笑因缘》 樊家树
《玉簪记》 潘必正
《断指记》沈蓉
《舞台姐妹》 邢月红
《孟丽君》 皇帝
《皇帝与村姑》皇帝
《碧玉簪》王玉林
《情洒罗山》李良臣
《白衣卿相》柳永
《玉蜻蜓.庵堂认母》徐元宰
《碧玉簪.送凤冠》王玉林
《孟丽君.游上林》皇帝
《梁祝.十八相送》梁山伯
《关汉卿》关汉卿
《北地王.哭祖庙》刘谌
《追鱼.书馆》张珍
《真假驸马.可怜天下父母心》董文伯
《玉簪记·逼侄赴考》潘必正
《红楼梦.金玉良缘》贾宝玉
《红楼梦.想当初》贾宝玉
《红楼梦·宝玉哭灵》贾宝玉
《西施与范蠡》范蠡
《九斤姑娘》三叔婆
《祥林嫂》祥林嫂
《红楼梦.黛玉焚稿》紫鹃
《追鱼.双审》假牡丹(鲤鱼精)
《碧玉簪.送凤冠》李秀英 《红楼梦》 贾宝玉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
《蝴蝶梦》庄周、楚王孙

J. 越剧演员肖雅情况

肖雅,女,原名朱剑玫,生于江苏宝应。著名越剧演员,歌手。尹派小生,是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的亲传弟子。1982年戏校毕业进入上海虹口越剧团,曾荣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人物经历
正在加载肖雅
肖雅,女,原名,朱剑玫,生于江苏宝应。 1982年戏校毕业进入上海虹口越剧团。1986,肖雅获上海电视台举办的“上录杯”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二等奖;参加了全国中青年越剧演员广播大奖赛发奖大会,及越剧博物馆奠基典礼;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荣获通俗歌曲业余组优秀奖,参赛歌曲《月亮走,我也走》被广为传唱;肖雅还录制了多盘歌曲专辑。1988年2月参演上海越剧院演出的历史剧《汉文皇后》。同年7月在人民大舞台举办的越剧折子戏宝灵杯“三新奖”中获演员奖。10月9日,在中国剧场举行“肖雅演唱专场”,演唱了《沙漠王子》、《流浪王子》、《一枝梅》等唱腔选段及歌曲《月亮走,我也走》等,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致信祝贺,傅全香、戚雅仙等前辈演员出席观赏。1989年1月虹口越剧团应邀参加香港葵青区第二届艺术节,演出了《盘妻索妻》、《天长地久》,肖雅是主演之一。 曾多次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春节戏曲联欢晚会。2002年6月肖雅成立了上海肖雅文化公司。几年来先后排演了《状元未了情》、《何文秀传奇》、《盘妻索妻》、《秋海棠》、《巡按斩父》、《绿林奇缘》等大戏和一台尹派折子戏专场。《何文秀传奇》还被央视用高清晰数码技术拍成越剧电视连续剧,《盘妻索妻》也被央视拍成数字戏曲电影,肖雅也因主演原创古装剧《状元未了情》而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热点内容
玫瑰花与生活 发布:2025-05-18 00:30:19 浏览:324
布福娜盆栽技术 发布:2025-05-18 00:27:35 浏览:160
名家插花作品鉴赏 发布:2025-05-18 00:27:19 浏览:691
减字木兰花词谱 发布:2025-05-18 00:19:25 浏览:190
情人节特警 发布:2025-05-18 00:19:21 浏览:361
应用插花交流的作品是 发布:2025-05-18 00:19:21 浏览:615
早丁香 发布:2025-05-18 00:16:48 浏览:578
药用丁香花有多少种 发布:2025-05-18 00:09:09 浏览:762
前兰后桂庭牡丹 发布:2025-05-17 23:58:23 浏览:490
添绿植 发布:2025-05-17 23:36:54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