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本色

梅花本色

发布时间: 2021-02-09 03:23:33

Ⅰ 国画梅花因该用什么颜色涂背景(梅花是红色的)

画雪景的话,用淡墨或者用淡花青调墨烘染。这一要在梅花上留出白的地方(雪的感觉),推荐你看看王成喜的画梅集。还有一般画梅花都不上底,花鸟画要尽量素雅一点。

Ⅱ 描写梅花精神的句子

1、梅花,是最超凡脱俗的花。有的小巧玲珑,憨态可掬;有的袅袅娜娜,羞羞答答;有的端庄大方,秀美十足……再配上梅花的奇香,真是惹人爱怜。

2、是啊,在百花齐放,争芳吐艳的春天,你不会注意到它的身影;而在这冰天雪地中,在其它花草全部凋谢枯萎的时候,它却绽开了鲜艳的花朵!梅花在我心中是清高的象征,它不甘随波逐流,与百花一齐盛开在春天,宁可超凡脱俗地挺立在风雪中。

3、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梅花,穿着雪一样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整山的梅花都在翩翩起舞,各色的“衣裳”随风飘动,风过了,我也停止了舞蹈,默默地站在那儿,我静静地听着人们对我的赞语,靠在人们抚摸我的手上……

4、梅花一直也是多数伟人赞赏的花,因为它代表着高贵、顽强的精神,其次它叶象征着无数的伟人革命精神。梅花象征着无数革命家不屈不饶的品质。

5、“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寒冬腊月时,百花凋零,唯有梅花还孤傲地怒放于冰雪之中,这不禁令我们感到赞叹。我俯下身子,用一双冰凉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梅花,细细体味着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

6、我爱腊梅花,爱它那傲霜斗雪,永不退缩和顽强的精神,看到腊梅花,我就会想起两首古诗,一首是王安石写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另外一首是(北宋)卢梅坡写的――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啊!那美丽的梅花,点缀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7、梅花向来有种独来独往的习惯。她不合群,当百花盛开的时候,你是找不到她的身影的。她不喜欢凑热闹。百花凋谢,大雪纷飞时,梅花才兴致勃勃地顶着风冒着雪而来。别的花朵都怕冷,唯有她是冬天的朋友。你看它,铁干横斜,银花数点,越是寒风凛冽,冰雪凌厉,它越是枝头怒放,灿烂芬芳。

8、融入梅花,感悟梅花的品格;我赞美贞坚的松柏,我欣赏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可我更爱梅花的傲雪怒放,任你数九隆冬,地冻天寒,梅花依然开的那么艳丽,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9、梅花,她迎着寒风而绽放,伴着飞雪而舞蹈。她没有月季的妖娆,没有牡丹的华贵,没有荷花的高雅。但,她却有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傲立于雪中的精神。“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当寒冬来临,别的花早已凋谢枯萎,梅花却不畏寂寞孤独,仍然绽放着她最耀眼的一处: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暗红柔嫩的花瓣惹人喜爱;有的盛开许久,像一位亭亭玉立的舞女在展示自己的“英姿”这般的不畏严寒。

Ⅲ 怎么理解——梅花香自苦寒来

提起华语歌王周杰伦,很多人会说,他太幸运了!其实,周杰伦并不幸运。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创造的。

周杰伦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妈妈拿出积蓄为他买了钢琴,然后又教他弹得一手好钢琴。这使他在台北读高中的时候,就成为学校的“知名人物”。

但他高中毕业后却是到一家餐馆当了服务生。服务生不好做,稍不留神就会遭到训斥。有一次,他托着菜盘边走边听歌,一不小心与一位女服务员撞个满怀。女服务员的手被烫出水泡。餐厅经理赶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又罚了他半个月的薪水。

他把所有的工资都用来买音乐资料,把差不多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音乐上,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学习。

不久,餐厅配备了钢琴,但是换了几位钢琴师都不满意。周杰伦在一个没人的机会忍不住上去弹了一曲,不想,他的弹奏非常合老板口味。于是,这个18岁的男孩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当上了钢琴师。

可这只是向前迈进了一个小小的台阶。1997年9月,表妹为他介绍了一个伴奏的机会,但是他却演砸了,舞台下嘘声四起。

周杰伦难受极了,可他并不灰心。

不久这家他去伴奏的阿尔发音乐公司请他去专职写歌。他很高兴,辞了职就去上任。可安排他的职务却是“音乐制作助理”。这是一个除了写歌,什么杂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给同事买盒饭。他想至少这里有音乐的环境,于是他勤快地干好所有的事。一次,因为人数的增加,他买盒饭从中午12点一直买到下午3点,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他却毫无怨言。

终于有一天,老板给他配备了办公室,让他专职写歌。他有了可以放飞梦想的平台,创作欲望喷薄而出,他创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当他把这些歌曲拿给老板的时候,每一次老板都失望地摇头。老板感到,他的音乐天赋很好,可乐曲总是怪怪的,不讨人喜欢。自己创作了这么多的歌,老板一首也没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弃。可他也明白,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他终于没有放弃。屈辱反而激发了一股劲头,他一连七天每天都创作一首歌。老板每天早晨8点上班时,准能见到他的作品。老板虽然觉得他的作品还不成熟,但还是被他感动了。

1998年,公司把他的歌曲《眼泪知道》推荐给刘德华,遭到拒绝。又把他专门为张惠妹精心创作的《双截棍》推荐给张惠妹,遭到了更加干脆的拒绝。

一次次失败,周杰伦开始迷茫了,他开始怀疑自己。就在这个时候,老板对他说:别忘了,你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时候,这一句肯定的话语,胜过千斤奖赏。在他到这家公司两年多而毫无成绩的时候,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给你10天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我就从中挑出10首,为你出唱片专辑。”

周杰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毫无成绩的人怎会享受如此待遇?他更加热血沸腾。

他买来一大箱方便面,钻进创作室,任由激情喷发,一首接一首地创作,疲惫不堪时,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创作。连轴转了10天,52首歌创作出来了。

老板很佩服他,也兑现了诺言。他的第一张专辑制作出来了。刚一上市就一鸣惊人,被歌迷抢购一空,并得了三项大奖。

从此他的每张专辑都风靡歌坛,一发而不可收。2002年初。在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中,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没有那么多生活的艰辛,也许周杰伦就不会珍视那些创作的机会,我们也许就无法听到他动人的歌声。无独有偶,英雄似乎自古就多磨难,霍英东也是在苦难中长大成人的。

霍英东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加煤。但不久却被老板炒鱿鱼了。

霍英东天资聪颖,人又勤奋,老板解雇他的原因是他长期营养不良,体重只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无法负荷夜以继日的体力劳动。他后来回忆说:“早上时体力还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惫不堪。我当时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饱的。”

后来,霍英东又在启德机场当苦力,每天只有七角半工资及半磅米。他说:“为了省钱,每天清晨5时就由湾仔步行至天皇码头,坐一角钱船过九龙,再骑脚踏车往启德机场。”可由于体力不足,他在抬货时,一只手指被压断了。

工头看他可怜,便安排他做修车学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货车,于是又被解雇了。此后,霍英东曾应征做铁匠,却因为太瘦弱而没有成功;于是便做钉锅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鱿鱼;接下来,他又到太古粮厂做卖粮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并没有击垮霍英东,而是磨炼了他的意志,培育了他的坚强。

霍英东在发达之后,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烟、不喝酒,从不喜欢吃得过饱,主粮是芋头和粟米,每天都坚持游泳。

坎坷悲惨、多苦多难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经历,造就了霍英东后来的人生辉煌。艰苦的生活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阻碍,对于成功的人来说,却是一种磨炼。

美国有一家家财万贯的大企业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学期间要自己课余打工赚取学杂费。有人认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这位企业家却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让她经受一点艰苦生活的磨炼。这样,她长大以后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苦难对于每个人都一样,只是来临的时间不同,如果在该吃苦的时候不吃苦,那么到了不该吃苦的时候就一定会吃苦;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吃大苦,那么到年老的时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既然苦难能够磨炼我们,有助于我们成功,那么对于需要吃苦而且必须吃苦的人来说,就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难了。因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这几乎是一条成功的铁律。

Ⅳ 以“梅花的本色”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春天要看美丽的迎春花;夏天要看亭亭玉立的荷花;秋天要看婀娜多姿的菊花;而在隆冬时节,却要看那坚强、阳刚的梅花。

寒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清风公园看梅花。一进公园,我就看到了一片五颜六色。我赶紧往梅花林中跑去。

梅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它们都争先恐后地从花枝中探出头来。有的还是花苞儿,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肯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花容月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像一个争着要看外面世界的孩子;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里面细细的花蕊。梅花的颜色有很多,白的,粉的,红的,黄的、、、、、、我最喜欢的是“小白红”它全身白里透红,花瓣外面是火红火红的,就连花蕊也红的耀眼,可奇的是花瓣里面却镶嵌着一层小白圈,可真是梅花中的“佼佼者”啊!

我已经陶醉了,陶醉在这片美丽的梅花中。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梅花,一朵开放的梅花,不畏惧严寒。在无遮拦的天空下,我和其他的梅花一起昂首挺立在寒风中。过了好久,我才醒悟过来,我不是梅花,我是在看梅花呢!

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梅花,我忽然想起了北宋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我爱梅花,爱它“树树立风雪”的英姿,爱它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

Ⅳ 鹧鸪天 郑少微这是一首咏梅花的词,写出了梅花的哪些特征

这首词咏梅而不限于从梅花外表加以刻画,而是努力塑造梅花的艺术形象,寄寓着深层的意蕴.通过对梅花艺术形象的审美,启示读者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既是咏梅,也是咏象梅一样高洁的佳人、高士.既可理解为作者的自喻,又不拘限于作者的自喻.梅花成为了词人所倾慕的理想人物的化身.
第三句是从花与叶的衬托关系上来写的,第四句则是从色泽上的衬托关系来写的.一般人赏花多喜爱花的姹紫嫣红,而梅花却“不向胭脂借淡红.”不借艳丽的色彩诱人,只凭她洁白的本色,无瑕的本质取胜.正如同“却嫌脂粉污颜色”(张祜《集灵台》)的绝色佳人一样,万紫千红和她洁白无瑕的本色相比,统统失去了迷人的光彩和诱人的魅力.将审美情境更提高了一层,进一步突出了梅花高洁的品质.读者不难从这一艺术形象中深味出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蕴.言在颂花,意在颂人.下片侧重写梅花的骨气和品格.百花都在春风吹拂下开放,唯独梅花这位“丰色”佳人却不肯“嫁春风”.她不想跟百花一样“春风得意”,不向春风献媚邀宠,却偏偏愿意和“雪月伴玲珑”.梅花本为“岁寒三友”之一,腊月严冬,她却于雪中开放.只有和她同样洁白无瑕的雪和月才配作她的伴侣.在这里虽提出了雪和月,但梅仍是主体,雪和月是陪衬.春风、胭脂,是用相对的事物和颜色来和梅花作反衬;雪和月,是用同类事物和颜色来和梅花作陪衬.在寒夜月光和严冬雪光的交相辉映中,梅花临风挺立,迎寒傲雪,愈显精神.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审美情境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强化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启示读者自然联想到作者生平不肯随俗同流,不趋炎附势,不慕富贵,一身清白的高洁本质.这正是他仕途不得意的原因.
作者以梅花自喻的心态的表白:“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作者生当北宋末年,朝政昏暗,君主荒淫,外患频仍,正直的士大夫无力匡扶,惟有退而洁身自好,“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自甘淡泊.然而“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实在太少,作者不免自伤幽独,惟有饮酒赏梅,自娱自慰而已.于宁静淡泊中流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抑郁感.

Ⅵ 再就是读毛泽东诗词,觉得它是很有个性的一类”,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梅花是很有个性的一类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

在戏剧方面,远在十三世纪,就出现了元杂剧的辉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了70部杂剧。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窦娥冤》,那轻松、明快、活泼、幽默的喜剧《救风尘》,那颂扬正义、鞭挞邪恶的公案戏《鲁斋郎》,那翻卷着时代风云的历史剧《单刀会》等风格多样、色彩纷呈的剧作,不仅展示了我国戏剧的丰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还把唐诗和宋词的优点熔为一炉,把诗词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诵扩展到配乐吟唱,将诗和歌密切地结合起来。

唐诗、宋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而时代伟人毛泽东,不仅继承了它的优秀传统,而且还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在小说方面,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宋话本”。元末明初又有两部长篇小说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两部内容博大、气势恢宏、人物过百的长篇巨著,享有世界声誉。

在革命风暴中诞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我国现代文学(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学),以其更先进、更合理、更美好的崭新姿态,前进在今日世界进步文学的前列。《阿Q正传》、《子夜》、《家》、《春》、《秋》、《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风云初记》、《保卫延安》、《红旗谱》、《红岩》、《东方》、《李自成》、《黄河东流去》、《第二个太阳》、《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小说;《雷雨》、《日出》、《茶馆》、《蔡文姬》、《武则天》、《文成公主》等话剧;郭沫若、艾青、贺敬之、郭小川、李季等诗人的诗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跨进世界文学的殿堂,为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编织出更为璀璨夺目的花环。

综观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全貌,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公元前的孔子(公元前551椆?/FONT>479)首先提出诗(文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国魏文帝曹丕,极重视文章的写作,认为文章可以“经国”,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对写作诗歌的目的作了更直截了当的阐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此,白居易说得更为明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代诗人、作家、文论家这些关于文学任务和功能的论述,对后来的创作实践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批判地吸收历代有关文学功能的主张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明确、更为群众欢迎的响亮口号: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解放区的文学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新中国的文学特别是新时期的文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二、我国文学历来是勇于进取,在形式和体裁上不断创新或推陈出新的开放型文学。比如,诗歌的发展是由四言诗而五言诗、七言诗,由古体诗而近体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的发展是由先秦散文而汉赋、骈文而“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到了现代,散文的种类和形式,真可谓千姿百态、色彩纷呈。在体裁上,由唐诗、宋词、元曲而明清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总之,几千年的文学发展表明,我国文学在艺术形式和体裁上,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在不断地创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理性化程度较高的民族,能够全面、辩证、成熟地对待文学形式和体裁上的创新和革命。某一新的艺术形式和体裁出现后,并不因此否定先前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而是允许各种艺术形式和体裁自由竞争。比如,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在诗歌领域里占据主要地位后,但五言诗和四言诗并没有就此消亡,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再比如,今天我们提倡新诗,但旧体诗创作依然很兴旺,诗与词的比翼双飞、共存共荣也很令人深思。在宋代,词在诗歌领域里占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诗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它们也是齐头并进的兄弟或姊妹。

三、我国文学是在向世界进步文学不断学习、科学借鉴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丰富起来,从而与世界文学健康、奋进的潮流相沟通、相汇合的文学。中华民族,这块伟大的土壤,是很肥沃的,对于外来文化,向来是热烈多情的。且不说从南北朝起我国就开始翻译佛经的盛事,也不说唐代高僧玄奘亲赴天竺取经,翻译佛教建立的丰功伟业,只说清光绪举人、京师大学堂的林纾先生一个人翻译一百七十余种欧美等国小说的非凡之举,就足可以看出近代的中国学人对外国文学的重视程度。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古今文学名著,几乎全都译成了中文。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在我国的翻译出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热潮。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在向世界进步文学学习时,显示出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进外国的新的艺术形式,如新文学中的小说(以鲁迅的短篇小说和茅盾的长篇小说为代表)、新诗(以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为代表)、话剧(以曹禺的话剧为代表)等的创建,走的就是这条直接引进外国新的艺术形式的道路。二是借鉴外国的艺术形式,对某些民族传统形式进行改造,即旧形式的现代化。如赵树理的新评书体小说,刘绍棠的新传奇小说,李季的民歌叙事诗,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三是从中西形式中都吸取些成分,嫁接出一种独特的新形式。也可以说是土洋结合的新产品。如歌剧《白毛女》,就是西洋歌剧、话剧、传统戏曲、民间秧歌几种成分的溶合体,颖异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新时期崛起于舞台和电视屏幕的喜剧小品,就是独幕话剧、相声和影视艺术某些特殊的表现手段杂交而成的新的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多种文学流派自由发展,平等竞争,贯穿我国文学发展的始终。这也是我国文学的一个好传统。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思想和文化界就曾出现过多种学术流派争鸣的繁荣局面,出现过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大著名学派,诞生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样一些代表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著作。后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文学中又出现过婉约派、豪放派、江西派、茶陵派、公安派、骈俪派、本色派、吴江派、临川派、竟陵派、桐城派、常州词派、鸳鸯蝴蝶派等多种文学流派。在现代小说发展中,还出现过新感觉派小说、乡土派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京派小说、七月派小说等多种流派小说。在现代诗歌发展中,出现过七月派诗歌和“九叶”诗人。新中国成立后,还诞生了山药蛋文学流派和荷花淀文学流派。众多文学流派竞相媲美,是文学创作本身的艺术规律决定的,是文学事业繁荣和生命力的标志。尊重这个规律,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2月,在其重要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郑重地提出了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人们常说的“双百”方针)。毛主席是这样阐述这一方针的重要意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毛主席提出和倡导的“双百”方针,是对我国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的科学总结,是繁荣、发展艺术和科学事业唯一正确的方针,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创举。新时期以来,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文学界出现了艺术流派林立,创作空前丰收的喜人形势。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小说创作流派有:以刘绍棠为代表的乡土文学派;以邓友梅为代表的市井画卷派等众多的艺术流派。众多艺术流派的形成和空前活跃,是我国广大作家艺术家潜能得到发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与繁荣的巨大推动力。

五、在我国文学发展中,民间文学总是与正宗文学并驾齐驱,成为推动正宗文学发展与繁荣的强大潮流。《诗经》中的“风”,基本上是民间文学,“颂”基本上是正宗文学,“雅”既有民间的,又有正宗的。可以说,《诗经》是正宗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珠联璧合。词与曲一开始也是民间文学,到后来发展成正宗文学。宋人“话本”起初也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到了明清,演变成小说,成为文学的主导形式,诞生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长篇名著。我国文学中,正宗文学与民间文学这种互相推动和紧密联系,到了社会主义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国家每年组织作家、艺术家到全国各地进行采风活动,目的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引导作家、艺术家密切与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联系。

Ⅶ 什么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提起华语歌王周杰伦,很多人会说,他太幸运了!其实,周杰伦并不幸运。他的成功完全是自己创造的。

周杰伦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出众的音乐天赋,妈妈拿出积蓄为他买了钢琴,然后又教他弹得一手好钢琴。这使他在台北读高中的时候,就成为学校的“知名人物”。

但他高中毕业后却是到一家餐馆当了服务生。服务生不好做,稍不留神就会遭到训斥。有一次,他托着菜盘边走边听歌,一不小心与一位女服务员撞个满怀。女服务员的手被烫出水泡。餐厅经理赶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又罚了他半个月的薪水。

他把所有的工资都用来买音乐资料,把差不多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音乐上,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学习。

不久,餐厅配备了钢琴,但是换了几位钢琴师都不满意。周杰伦在一个没人的机会忍不住上去弹了一曲。不想,他的弹奏非常合老板口味。于是,这个18岁的男孩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当上了钢琴师。

可这只是向前迈进了一个小小的台阶。1997年9月,表妹为他介绍了一个伴奏的机会,但是他却演砸了,舞台下嘘声四起。

周杰伦难受极了,可他并不灰心。

不久这家他去伴奏的阿尔发音乐公司请他去专职写歌。他很高兴,辞了职就去上任。可安排他的职务却是“音乐制作助理”。这是一个除了写歌,什么杂事都得做的工作,包括给同事买盒饭。他想至少这里有音乐的环境,于是他勤快地干好所有的事。一次,因为人数的增加,他买盒饭从中午12点一直买到下午3点,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他却毫无怨言。

终于有一天,老板给他配备了办公室,让他专职写歌。他有了可以放飞梦想的平台,创作欲望喷薄而出,他创作了大量的歌曲。然而,当他把这些歌曲拿给老板的时候,每一次老板都失望地摇头。老板感到,他的音乐天赋很好,可乐曲总是怪怪的,不讨人喜欢。自己一刨作了这么多的歌,老板一首也没看中,他感到屈辱,他想放弃。可他也明白,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他终于没有放弃。屈辱反而激发了一股劲头,他一连七天每天都创作一首歌。老板每天早晨8点上班时,准能见到他的作品。老板虽然觉得他的作品还不成熟,但还是被他感动了。

1998年,公司把他的歌曲《眼泪知道》推荐给刘德华,遭到拒绝。又把他专门为张惠妹精心创作的《双截棍》推荐给张惠妹,遭到了更加干脆的拒绝。

一次次失败,周杰伦开始迷茫了,他开始怀疑自己。就在这个时候,老板对他说:别忘了,你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力。在迷茫的时候,这一句肯定的话语,胜过千斤奖赏。在他到这家公司两年多而毫无成绩的时候,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我给你10天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我就从中挑出10首,为你出唱片专辑。”

周杰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毫无成绩的人怎会享受如此待遇?他更加热血沸腾。

他买来一大箱方便面,钻进创作室,任由激情喷发,一首接一首地创作,疲惫不堪时,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创作。连轴转了10天,52首歌创作出来了。

老板很佩服他,也兑现了诺言。他的第一张专辑制作出来了。刚一上市就一鸣惊人,被歌迷抢购一空,并得了三项大奖。

从此他的每张专辑都风靡歌坛,一发而不可收。2002年初。在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中,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没有那么多生活的艰辛,也许周杰伦就不会珍视那些创作的机会,我们也许就无法听到他动人的歌声。无独有偶,英雄似乎自古就多磨难,霍英东也是在苦难中长大成人的。

霍英东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加煤。但不久却被老板炒鱿鱼了。

霍英东天资聪颖,人又勤奋,老板解雇他的原因是他长期营养不良,体重只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无法负荷夜以继日的体力劳动。他后来回忆说:“早上时体力还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惫不堪。我当时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饱的。”

后来,霍英东又在启德机场当苦力,每天只有七角半工资及半磅米。他说:“为了省钱,每天清晨5时就由湾仔步行至天皇码头,坐一角钱船过九龙,再骑脚踏车往启德机场。”可由于体力不足,他在抬货时,一只手指被压断了。

工头看他可怜,便安排他做修车学徒。但他又不小心撞了一部货车,于是又被解雇了。此后,霍英东曾应征做铁匠,却因为太瘦弱而没有成功;于是便做钉锅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鱿鱼;接下来,他又到太古粮厂做卖粮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并没有击垮霍英东,而是磨炼了他的意志,培育了他的坚强。

霍英东在发达之后,仍然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烟、不喝酒,从不喜欢吃得过饱,主粮是芋头和粟米,每天都坚持游泳。

坎坷悲惨、多苦多难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经历,造就了霍英东后来的人生辉煌。艰苦的生活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阻碍,对于成功的人来说,却是一种磨炼。

美国有一家家财万贯的大企业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学期间要自己课余打工赚取学杂费。有人认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这位企业家却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让她经受一点艰苦生活的磨炼。这样,她长大以后才能知道怎样把握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苦难对于每个人都一样,只是来临的时间不同,如果在该吃苦的时候不吃苦,那么到了不该吃苦的时候就一定会吃苦;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吃大苦,那么到年老的时候就不可能享大福。

既然苦难能够磨炼我们,有助于我们成功,那么对于需要吃苦而且必须吃苦的人来说,就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难了。因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这几乎是一条成功的铁律。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高调理事 低调做人》

Ⅷ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应未许,嫁东

鹧鸪天·谁折南枝傍小丛
词作原文
谁折南枝傍小丛,佳人丰色与梅同。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天教雪月伴玲珑。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
词作鉴赏
上片写梅花的丰色和韵致。“谁折南枝傍小丛”。一开始就从梅花所处的具体环境着笔。南枝向阳,梅开最盛。“折南枝”当然是折开得最盛的梅花了。这为次句“丰色”二字提供了依据。次句“佳人丰色与梅同”,此句以物拟人,由物及人。丰色,既是梅花的丰色,也是佳人的丰色。只有梅花才能和佳人比美,使人产生艺术联想。第三句仍从梅花本身特点着笔向意境的纵深处掘进、拓展。“有花无叶真潇洒,不向胭脂借淡红。”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万绿丛中一点红。”有绿叶的衬托才能显出红的美丽来。而梅花不同,梅花盛开时,绿叶尚未长出。她不依仗绿叶的扶持,凭她独有的清香丰色,超然独立于百花之上,被称为“花魁”。“潇洒”本是用于写人的,这里用来写花,亦花亦人,花与人在艺术形象上已统一起来了。作者既是赞扬花的品格高尚,也是赞扬象梅花一样的佳人和高士品格高尚。
第三句是从花与叶的衬托关系上来写的,第四句则是从色泽上的衬托关系来写的。一般人赏花多喜爱花的姹紫嫣红,而梅花却“不向胭脂借淡红。”不借艳丽的色彩诱人,只凭她洁白的本色,无瑕的本质取胜。正如同“却嫌脂粉污颜色”(张祜《集灵台》)的绝色佳人一样,万紫千红和她洁白无瑕的本色相比,统统失去了迷人的光彩和诱人的魅力。将审美情境更提高了一层,进一步突出了梅花高洁的品质。读者不难从这一艺术形象中深味出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蕴。言在颂花,意在颂人。
下片侧重写梅花的骨气和品格。百花都在春风吹拂下开放,唯独梅花这位“丰色”佳人却不肯“嫁春风”。她不想跟百花一样“春风得意”,不向春风献媚邀宠,却偏偏愿意和“雪月伴玲珑”。梅花本为“岁寒三友”之一,腊月严冬,她却于雪中开放。只有和她同样洁白无瑕的雪和月才配作她的伴侣。在这里虽提出了雪和月,但梅仍是主体,雪和月是陪衬。春风、胭脂,是用相对的事物和颜色来和梅花作反衬;雪和月,是用同类事物和颜色来和梅花作陪衬。在寒夜月光和严冬雪光的交相辉映中,梅花临风挺立,迎寒傲雪,愈显精神。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审美情境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强化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启示读者自然联想到作者生平不肯随俗同流,不趋炎附势,不慕富贵,一身清白的高洁本质。这正是他仕途不得意的原因。
结尾两句“池塘疏影伤幽独,何似横斜酒盏中”。化用了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另具新意,更进一步由写梅花之形到写梅花之神,使艺术境界达到这首词所描写的最高度。在读者面前展开的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情境:澄净的池水中倒映着疏疏朗朗的梅花清影;酒盏中几枝梅影横斜,情调自然、宁静、恬淡。这正是佳人、高士所追求的情境。也是作者以梅花自喻的心态的表白:“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作者生当北宋末年,朝政昏暗,君主荒淫,外患频仍,正直的士大夫无力匡扶,惟有退而洁身自好,“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自甘淡泊。然而“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实在太少,作者不免自伤幽独,惟有饮酒赏梅,自娱自慰而已。于宁静淡泊中流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抑郁感。
这首词咏梅而不限于从梅花外表加以刻画,而是努力塑造梅花的艺术形象,寄寓着深层的意蕴。通过对梅花艺术形象的审美,启示读者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既是咏梅,也是咏象梅一样高洁的佳人、高士。既可理解为作者的自喻,又不拘限于作者的自喻。梅花成为了词人所倾慕的理想人物的化身。[1]

3作者简介
郑少微,字明举,生卒年不详,成都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进士。以文知名。政和中,曾知德阳。晚号木雁居士。《全宋词》存其词2首。

Ⅸ 上联:玉雪可馨,千古梅花存本色;下联怎么对

玉雪可馨,千古梅花存本色
对酒当歌,万载英雄在胸中

Ⅹ 梅花应该是国花

恩,有道理!

热点内容
盆景六枝 发布:2025-05-13 23:14:57 浏览:207
波恩樱花大道几月开 发布:2025-05-13 23:13:52 浏览:327
一支海棠压梨花 发布:2025-05-13 23:13:48 浏览:386
七夕节你陪我过好吗 发布:2025-05-13 23:10:12 浏览:582
情人节情人们都干啥 发布:2025-05-13 23:10:09 浏览:979
黄荆微型盆景 发布:2025-05-13 23:09:26 浏览:291
百合鸥线 发布:2025-05-13 23:06:25 浏览:33
五月20号是情人节图片 发布:2025-05-13 22:45:48 浏览:438
樱花台湾红 发布:2025-05-13 22:45:03 浏览:377
大桩盆景园 发布:2025-05-13 22:36:57 浏览: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