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丁香
① 为什么丁香是天然食用香料
别名丁子香,为桃金娘科植物,是常绿乔木,它的叶、花、果及茎枝均可蒸取丁香油,作为芳香、镇痉及驱风剂。其主要成分含丁香油,油中主要是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它的含油量约14%~21%。花蕾可入药,花蕾又称公丁香。
丁香丁香原产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现在我国广东、海南、云南等省都有栽培。丁香是调味品,其香气浓郁,开胃并具有辛辣感,主要是丁香油和丁香酚的作用。丁香还可消除异味,添香曾味,是较好的天然食用香料。
丁香花芬芳袭人,为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欧、美园林中广为栽植。在我国园林中亦占有重要位置。园林中可植于建筑物的南向窗前,花时,清香入室,沁人肺腑。丁香还有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可用于牙膏、肥皂、香水的原料。也可入药,有温脾胃、降逆气,驱风止痛等功效。
我国栽培丁香历史悠久,据考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早在三国时期,大文学家曹植就曾在《妾薄命》中写道:“坐者叹息舒颜,御金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粱,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宋代王十朋称丁香“结愁干绪,似忆江南主”。历代咏丁香诗,大多有典雅庄重、情昧隽永的特点。北宋周师厚《洛阳花木记》(1082)中记载,当时洛阳已栽培丁香。明代高濂在《草花谱》(1591)中记述了丁香的繁殖“接、分俱可”。清代陈湨子在其《花镜》(1688)中指出丁香“畏湿而不宜大肥”。20世纪30年代陈善铭发表了《中国之丁香》,对中国原产的22种丁香的分类、分布等做了详细的记述。
丁香宜栽于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阳处。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根栽植,株距3米。2~3年生苗栽植,穴径应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及100~150克骨粉,与土壤充分混合作基肥。栽植后浇透水,以后每10天烧1次水,每次浇水后要松土保墒。栽植3~4年生大苗,应对地上枝干进行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厘米处截干,第2年就可以开出繁茂的花来。一般在春季萌动前进行修剪,主要剪除细弱枝、过密枝,并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后要剪除残留花穗。一般不施肥或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过多,否则会引起徒长,从而影响花芽形成,反而使开花减少。但在花后应施些磷、钾肥及氮肥。灌溉可依地区不同而有别,华北地区,4~6月是丁香生长旺盛并开花的季节,每月要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危害丁香的病害有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叶枯病、萎蔫病等,另外还有病毒引起的病害。一般病害多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时期。害虫有毛虫、刺蛾、潜叶蛾及大胡蜂、介壳虫等,应注意防治。
② 洛阳春丁香花的诗词鉴赏
《洛阳春丁香花》的诗词鉴赏如下:
1、开篇词人写“冷艳幽香奇绝”,是对丁香花的色、香诗意的形容,“奇绝”,则是指对它的气质的赞叹,古人在书房或者花园,种植丁香,是为了保持神气的清宁,安定与自然。其幽香,冷艳,奇绝的特质,尤稿笑其适合将就闲适,高雅的宋代词人的气质,花与人,气质与精神的这种对应,也键森含是作者对丁香花的一种期待。
2、古都洛阳,它留给读者除了古色盎然的建筑,华美富贵春告的牡丹,还有丁香。丁香在宋代词人的精神世界里,是柔情百结,一份温情。紫丁香于春季盛开,清香四溢,读书人的案头春色,亦是小家碧玉,花园奇境瑰丽的精灵。
介绍
《洛阳春·丁香花》是宋代韦骧创作的诗词。这是诗人在借丁香花抒怀,寄寓情思,丁香是一种常绿乔木,生长在环境较为恶劣的热带,春夏季开花,这里也是在暗喻丁香花的生存环境,以及其自然的性格之美。
丁香花虽不艳丽,但却散发着淡淡清香,这种气质比较接近宋代求取功名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心灵。丁香是可爱之花,花朵极小且繁,一大枝上有数分枝,分枝上又有数小枝,花一开,看一朵是一朵花,看一小枝是一朵花,看一大枝也是一朵花,花未开时,蕾状若钉,故名,也似扣结,又名百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