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淑芳丁香
① 萧淑芳的艺术世界
萧淑芳2001年举办从艺75周年回顾展之后,2004年5月10日至14日,以花卉题材著称的女画家萧淑芳又举办了萧淑芳九十以后新作展。展览共展出了萧淑芳3年创作的精品150幅。分别于2004年6月4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2004年9月至10月在苏州吴作人艺术馆举办。
在高龄还能保持这样高涨的创作激情,令每个参观展览的人敬佩。中央美术学院孙美兰教授感慨地说:“萧师从她小小年纪到90岁以上高龄,不间断软笔作画,经月连年,以至奇迹般,眼不花,手不颤,越是年高,反而越是扣紧了中国画艺术崇尚的稳、狠、准三字。”待与这位历经沧桑却拥有一颗金子般孩童心的女画家接触后,记者更是对其敏锐的思维反应惊叹不已,也对画家作品中那种落落大方、崇尚自然、纯净天真的美所打动,更为画家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所深深折服。 萧氏以深厚的西画根底转攻国画,其特点是以没骨点垛作装饰性构图,用笔沉静,力量、速度大体平均,其韵律主要依靠物象不同的色彩、形状的组合而获得体现,而少有轻重疾徐、顿挫转折的节奏变化。
花叶缤纷烂漫,而格调文静娟秀,为传统画法中所未见,又能为雅俗所共赏,洵艺苑之奇葩、玉台之清品,尤以小幅更为精到 。
萧淑芳是当代著名的花卉画家,但她并不只是专攻花卉,举凡风景、静物、肖像等等,无不喜爱,无所不能。她的花卉艺术能达到如此高超的境地,是与她在艺术上广博的爱好和修养分不开的,还在青年时代,当绘事学步之初,她就注意到对绘画各门类和多种的广泛研飞。一方面从汪慎生、汤定之学花鸟山水,到齐白石家中请教笔墨之道,另一方面又及时投奔徐悲鸿之门,钻研造型基本功,同时练习油画。三十年代居英国时,又进斯莱德美术学校学习雕塑,同时还涉猎色粉笔和木刻等多种绘画样式,表现出她对美术的多方面的旨趣。人们都知道,她把水彩技巧有机地融入了中国画的水墨丹青,这一点可以从她的彩墨《丁香》和水彩《丁香》这两幅作品上最明显地看来脉络。她的许多油画静物,如芍药、月季、绣球等,与后来创作的许多彩墨花卉,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萧淑芳的水彩作品色调明快,风格隽永,对于将中国水墨的意境融入西方绘画传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画坛享有盛誉。曾出版《水彩画技法》等著作,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系统阐述。
② 可以给我一份中国现代女画家的简介吗(当代)
唐秀玲,1956年生于山东淄博,先后毕业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班, 1998年结业于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淄博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多年来致力于工笔重彩画画材及技法研究和现代重彩画的创作,其作品在国内工笔画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品入选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以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中国艺术大展”、“首届中国画展览”等全国大展,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三、四届工笔画大展”铜奖,“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学术奖,“首届全国人物画展览”优秀奖,“微观与精致———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金奖,“山东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等。两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代表作《金沙滩》被收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画集;《走过四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银奖,是山东省国画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画家。作品多次由文化部外联局选送出国展出,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工笔画坛工笔重彩画界具有代表性人物。
作品曾发表于《美术》、《美术研究》、《中国书画》、《中国画研究》、《国画家》、《江苏画刊》等多家刊物,与中日专家合作编写《名家重彩画技法》,主编了《工笔人物画技法新编》、《重彩画风———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作品精粹》等多部专著。
③ 百花之神|她一生酷爱花、养花、画花,从艺近80年
在中国美术界有”百花之神”的雅号。
一生从艺近80年,
是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是现当代中国女画家中的杰出代表。
与丈夫吴作人一起,
在近40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
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画坛英才。
萧淑芳 (1911-2005年),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吴作人艺术馆馆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会长。
习 画缘于天性
萧淑芳出生于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她的叔父萧友键薯老梅是我国
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父亲萧伯林为中国的铁路建设贡献了一生,
两位姑姑都是杰出的音乐家,
姐姐萧淑娴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
妹妹萧淑熙是美籍生物学家。
萧淑芳走上绘画之路和
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萧淑芳在姐妹7人中排行老五,
从小生活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
和姐妹们一样喜爱音乐、
美术、文学,闲暇时
跟叔父学习钢琴和乐理知识,
此外对滑冰、骑车也很热衷。
在首届华北地区女子花样滑冰大赛中,
萧淑芳曾获第一名。
萧淑芳说:
“缘于天性,
我天生喜欢世间美的事物。”
她自幼画什么像什么,
父亲萧伯林全力支持她,
并请名师进行指点,
还特邀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她治印。
这些都促使她最终走上绘画之路。
萧淑芳15岁那年,
叔父萧友梅从德国归来后在
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任主任,
当时只有26岁的林风眠任该校校长。
通过萧友梅向林风眠举荐,
萧淑芳进入该校西洋画系学习,
施教的老师有李超士、彭沛民、
克罗多(法籍)等。
3年西洋画技巧和理论的系统学习,
为她以后从事美术专业创作
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与吴作人的半世情缘
在南京中央大学徐悲鸿工作室学习期间,
吴作人和萧淑芳曾是同班同学。
萧淑芳回忆说:
“当时我们的关系很一般,
那时的吴作人十分腼腆,
每天夜晚都在明灯高悬的
画室里默默地只顾画画,
不爱理人,
给人一种高傲之感。”
1930年,
吴作人在手段徐悲鸿的帮助下去法国、
比利时留学,
萧淑芳则于1937年至1940年到
瑞士、英国、法国学习油画和雕塑,
他们就此分离。
直到1946年,
在上海美术作稿升家协会举办的
画展开幕那天,
吴作人、丁聪等组织者迎接参展的画家时,
才与当时在上海市立专科学校担任
美术教师的萧淑芳再次相见。
老同学在分别17年之后邂逅,
自然倍感亲切,
在一起谈得十分起劲。
不久,
萧淑芳邀请吴作人到
家中的画室看新作,
他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此次会面深谈之后,
吴作人不久后就向萧淑芳
透露了自己的倾慕之情,
随即又填词赋诗,
赠给萧淑芳,
以表达自己的心愿。
萧淑芳读着吴作人的诗词,
被他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
眼睛不知不觉湿润了。
经过一段时间充满诗情画意的
心灵碰撞之后,
他们在人届不惑之年
终于同舟共渡,
结下了半个世纪的姻缘。
1948年6月5日,
吴作人和萧淑芳举行了婚礼,
恭请徐悲鸿、廖静文夫妇光临,
徐悲鸿还欣然担任了他们的证婚人。
从此这对画家夫妇琴瑟和鸣,
共同谱写了一段为人传颂的半世情缘。
百花之神
萧淑芳的花卉画在题材选取上极具个性。
她喜欢画的花卉大约有四五十种,
如紫鸢、绣球、兰草、水仙、
杜鹃、虞美人、扶桑、向日葵、
紫丁香等,几乎全是野花。
评论家孙美兰评述说:
纵观萧淑芳教授为数可观的新作,
特别是花卉小品,
恍惚追随艺术家以恬适明净之心,
漫步在春天里、邂逅在百花间。
争看璀璨花如锦,
又神奇地幻化为一幅幅
“花常在、叶常绿”的水墨丹青。
萧淑芳的精彩人生如
瑰丽的花朵盛开不败,
已然将她艺术的花坛
辛勤耕耘得缤纷灿烂。
2005年12月20日,
萧淑芳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④ 萧淑芳的成就荣誉
萧淑芳,早期从事水彩画创作和教学,代表作如《丁香花》《大丽花》及《女少先队员》等。
1973 -1977年为国宾馆、外交部驻外大使馆作画,均收藏于国内外使馆中。
1980-1988年与吴作人应邀出访及 文化交流。先后访问阿根庭、美国、加拿大、日本、澳 大 利亚、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新加坡及香港等地, 开画展并讲学。
199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开个人花卉展。代表作有《山花烂漫》《紫鸢》《杜鹃花》《君子兰》《郁金香》《丁香》和《红梅》等。许多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国宾馆、我国驻外使馆及海内外藏家等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访问过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新加坡、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香港,举行《吴作人、萧淑芳中国画展》及文化交流等活动。
1993年以来,曾在北京、苏州、中山、深圳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萧淑芳从艺75周年回顾展》
2004年在北京、苏州巡回展出《萧淑芳九十以后新作展》。
出版有《走过九十—萧淑芳画集》《萧淑芳画选》《荣宝斋萧淑芳花卉画谱》《中国儿童游戏》《吴作人、萧淑芳中国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