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艺作品
❶ 中国花艺之六器
传统插花按创作人群分为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类型,主要容器为瓶、盘、缸、碗、篮、筒等六大类,由花材、容器、花插、几架和垫板、配件等构成。主要流程为构思、构图、花材与容器的选择、花材修剪、固定、调整、陈设、赏析。其间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
瓶花
瓶花之所以被国人喜爱,正如“瓶”代表平安、吉祥,即可插作六合、十全之隆盛理念花;又可插作小品花,枝条柔顺,且有高洁韵秀之姿。它既高昂又庄严,而且有至高的内涵。在瓶花的插作时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定枝,如何选择花材,如何选择瓶器,及花材在瓶中高低、虚实的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
盘花
盘花的特点是盘器较浅,但器面广,可取多点插作,也可欣赏水面。
缸花
缸花起源于第九世纪的唐代,而盛于明清之间。唐代已流行善于盛水的玉或白瓷水缸,充当插作牡丹的花器。缸形矮胖,腹部硕大,即可容纳更多花材,又方便花材儜立,是介乎瓶与盘两大特色之间的花器,适宜花头大且上重下轻如牡丹、菊、绣球、或聚成块体的花材使用,与枝条结合,产生对比之美。
碗花
碗是人们天天接触最亲切的器具之一,传统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方形。不断变化的只是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根据花材的刚柔、形、色与碗器的不同,互相搭配,互相综合而成为主花、副花、客枝,或主花、副花、客枝、使枝三结构的碗花。
篮花
宋代为插花艺术的鼎盛期。为满足社会经济需求,插花多为财源富足的宫廷、显耀的高官所喜爱,所以常用篮花插作隆盛型的院体花。到元代承袭宋代遗绪,仍有宋代隆盛型理念花风格,而且特别注重花艺的形象之美,花艺思想非常丰富。
筒花
筒式插花是用筒形、管状花器制作的插花作品。在我国插花史上,用竹筒插花更为盛行。筒花起源于第十世纪的五代时,最著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喜用竹筒插花,同时每年定期公开展览,所引用的花型,除了传统型的瓶花、盘花外,还包括挂花、吊花与筒花。
❷ 城市休闲丨跟着老师学插花,让你家的年味儿更馥郁
旅行,或许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而修己观世,却并非只有诗与远方,与花为伴,就是一次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有句俗语:岁朝插花,有花才叫年。“岁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新年伊始,报岁平安。春节前夕,在花市上选购一些花草装点气氛,是对新年寄予美好愿望,更是借此过一个有仪式感的春节。
春节插什么花,更能烘托吉庆祥和的气氛?兰州晨报 旅游 周刊《任我行》记者来到位于北滨河路陇能家园C区的莲语学堂,聆听中式插花老师的分享,让正在归途的你与花草对话,插出你心中独特的年味儿。
莲语学堂中式插花课
中式插花,崇尚自然
来到莲语学堂,记者看到一个10岁的小女孩正在有模有样地摆弄着手里的花枝,莲语学堂的创始人刘沫老师不时上前指点着。“妈妈觉得我心静不下来,所以带我来莲语学堂学习中式插花,现在我很喜欢插花。”小女孩对记者说。
说起“花”,恐怕没有人不喜欢,但人们普遍熟识的花艺、花道,更多的是西式花艺和日式插花。谈到中式插花,刘沫说:“因为机缘,我认识了我的老师李丽淑教授,也因此爱上了中式插花。大家都知道花艺的源头在中国,但了解的人并不多。李丽淑教授最早是日本花道级别很高的老师,后来,她毅然放弃之前所学,从头学习传统中式插花,研习中华花艺,到现在教学已有约四十年了。其实中式插花有严格的体系,学员们可以按照课本内容精进花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式插花。刘沫说:“虽然日式插花、西式花艺很美,可是深入学习就会发现,还是中华花艺底蕴更深厚。春天插桃花时,会想到《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插荷花,会想起《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一年四季可以插出24节气的特点,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过程,让我越发觉得传承中华花艺是一种责任。”
在我国传统插花的观念中,花器对花有特别的含义。中华花艺根据器型不同,分为盘、瓶、缸、碗、筒、篮六大器型。刘沫指着学员正在插的一碗盘花,告诉记者:“盘象征着大地,池塘边上有水,是为阴,中间陆地是为阳。其实中式插花受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滋养很深,并汲取了书法、绘画等姐妹艺术的精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中国古人向往的‘山水精神’,在中式插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经常插好花,在旁边放一个小仙人踏步桃林,整个插花作品就更耐看,也更有意境。中式插花就是崇尚自然,有虚有实,有枯有荣,也会留白,这正是中式插花与西式花艺的本质不同。”
中式盘花。
春节插花,吉祥喜庆
日本花道讲究道是自然,西式花艺以造型和色彩烘托氛围,谈到中华花艺的不同,刘沫说:“日式插花很清简,这跟它传播的途径有关。唐代,日本派出遣唐使,他们将中式插花带到了日本。经由僧人传播,日式插花更显禅意,以少胜多的感觉更强烈,不像中式插花那样繁盛。中式插花包容性很强,可以很繁盛,也可以是文人的心象花。其中可挖掘出丰富的宝藏。”
说起以花迎新,刘沫说:“根据天时地气,中式插花都会选择不同的花。一般到过春节时,古人都会插‘新盘’,也叫‘辛盘’。唐代欧阳詹的《春盘赋》中描写,人们以演春、走春、开春等应景活动来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喜悦,其中插迎春花、作春盘、挂花笺、戴花胜等,是以‘花’的角度表达春的情趣生活,还会以葱、蒜、姜等五辛以古篮插成辛盘,配加生菜则谓之春盘。而且,还可以在花枝上挂一些红色喜气洋洋的挂件。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都非常有内涵。中国人说,冬至大如年,而农历二月十五,是中春,也是百花生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这些都是中国人最在乎的节日,也是‘花好月圆’的深厚涵义所在。”
新盘。
“春节插花应该有着吉祥、喜庆的意味,首先谈谈选材。腊梅、水仙、玉兰都是不错的选择;玉兰、牡丹、海棠又有‘玉堂富贵’之意;梅花、竹子、松树插在一起也有‘高洁长寿’的意味;南天竹这样有花有果实的花材,寓意‘开花结果’。在华人世界里,更多人喜欢用正统的大红色花材来表现这个春节喜庆气氛,并挂一些红色的装饰。其次,再说说插法,中式插花以三大主枝为主要框架,使枝就是花使命,决定了整个花型,始枝有直立型、倾斜型,还可以是倒挂型,另外还有客枝、主枝。在插花的过程中,应尊重自然,注重花材之间的层次和空间关系。中式插花是典型的空间艺术,仔细观赏,就会有前、中、后三景,上、中、下三段,看起来平远、高远、深远。”
刘沫指着一件盘花作品介绍:“中式插花各器型形成及盛行年代各有不同,瓶花高昂、盘花深广、缸花厚壮、碗求中藏、筒重婉约、篮贵端庄。每个人都根据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插出自己的一束心花。”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插花都有特殊的 情感 ,融入自然、渴望天人合一,拈花微笑就是对万物自然的悟与解,这也许是中国人插花的最高境界。
中式插花
中式插花艺术起源于1500百年前的六朝时代,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当时插花主要被用在节庆与宗教供花上。唐宋时,与“焚香、点茶、挂画”同称四艺,成为当时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养。
中式插花有写景花,理念花、心象花、造型花四大类型。中华花艺是以中国人对花木之美的特殊品味为基础,首重意趣,形式次之,而后色彩。比如:拈一束清香以供佛;折柳赠人;颂寓父母健在;赞君子之德操;或对友人之祝福与关怀;或造无可名之形,假瓶盘为地,别造灵奇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福利来啦!
中式插花体验课: 原价300元,兰州晨报读者持当日晨报到店体验价100元。
文丨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荆雯
❸ 花艺制作 桌花教程 插花花艺来学吧
今天,我们将展示如何制作一个迷人且易于操作的小桌花。花艺爱好者们,一起来学习吧!
首先,欣赏一下成品:
准备材料如下:
制作步骤:
1. 我们会先使用一小块铁丝网,并用手将其揉成一团,放入玻璃花器中。这里使用粗铁丝勾边固定铁丝网,因为玻璃表面光滑,传统防水胶带难以粘贴。
2. 接下来,我们需要先插入圆叶尤加利,作为结构和背景的基础。采用3枝的数量,太少显得空洞,太多又显得多余,3枝恰到好处。
3. 加入牡丹,同样采用3枝。与尤加利搭配,呈现和谐的视觉效果。
4. 考虑到展示的是单面桌花,我们在此展示。如果要制作全面观桌花,需要旋转各个角度以平衡搭配和结构,这将耗费更多的花材量。这里仅展示单面桌花。
5. 继续添加小百合,确保总数为3枝,以增强整体形态。在左上角额外添加1枝颜色稍深的牡丹,调整结构,初步形成轮廓。
6. 接着,加入3枝橘色玫瑰,以突出色彩,与期望的白绿浅粉色系形成对比。在右下角加入2根圆叶尤加利,探索并扩大造型。
7. 最终步骤,调整并添加花材,如猫眼、粉佳人玫瑰等,确保每个部分都具有协调性和美观性。同时,使用蜡烛、布料和剩余的碎叶子、断花,将桌花与桌面完美融合。
分解步骤后,你会发现制作过程十分流畅,用料虽多但整体保持简洁。完成时,自问以下三个问题以确保作品达到理想效果。
完成花艺创作的过程充满乐趣,需要综合考虑色彩、搭配和结构。当亲手完成一个作品后,你将获得新的灵感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