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玫瑰疮
① 玫瑰痤疮可以用中药吗
当然可以了,中药属于内调药物,一般包括丹参酮胶囊,清热暗疮片。建议可以的话辅助口服姿舒宁
② 玫瑰糠疹有什么金方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以春秋季多见,好发于成年人。中医称之为风热疮。临床表现特点是先于身体某处出现一较大母斑,以后短时间内在躯干、四肢近心端出现大小不等的同样损害,色淡红或鲜红,境界清楚,上有细碎糠秕状鳞屑,大多呈椭圆形,其长轴与皮纹一致。常先有母斑,然后出现子斑。可有不同程度瘙痒,出汗时尤甚。有自愈倾向。
(一)内治方【方一】加味疏风祛疹汤【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赤芍、白芍各12克,当归、茜草根、生枳壳各9克,白茅根、白鲜皮各30克,蝉衣6克,浮萍3克,刺蒺藜、金银花各15克,生甘草9克。
【功效】凉血祛风,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紫草汤【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紫草15~30克。
【功效】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源】《实用中医美容》【组成】麻黄、杏仁、桑白皮、连翘各9克,赤小豆15克,大枣、生姜、甘草各3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凉血清热汤【来源】《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引朱仁康方【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9克,紫草15克,茜草12克,黄芩9克,大青叶15克,玄参9克,麦门冬6克,石斛9克,天花粉9克,蒺藜9克。
【功效】凉血清热,滋阴润燥。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五】芩连散风汤【来源】《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组成】黄芩12克,黄连12克,山栀子9克,连翘9克,菊花9克,荆芥9克,大黄5克。
【功效】清热疏风止痒。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六】凉血五花汤【来源】《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组成】红花、凌霄花各6克,金银花、野菊花、沙参、生地黄各12克,玄参、升麻各10克,绿豆衣15克,甘草8克。
【功效】凉血散风,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七】生地苦参汤【来源】新医学,1974:(12)
【组成】生地黄15克,苦参12克,菊花8克,蝉衣5克,牡丹皮8克,赤芍9克,山栀子9克,白鲜皮9克,豨莶草9克,甘草8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八】生地栀子汤【来源】新医药学杂志,1975:(2)
【组成】生地黄、玄参、黄芩各30克,金银花24克,山栀子15克,牡丹皮、赤芍、蒺藜、野菊花、生甘草各9克。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九】生地大青叶汤【来源】山东医药,1981:(2)
【组成】生地黄20克,牡丹皮12克,牛蒡子12克,赤芍12克,丹参15克,蝉衣1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紫草30克,白鲜皮30克,薏苡仁30克,甘草3克。
【功效】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十】消疹汤【来源】广西中医药,1983:(2)
【组成】生地黄、白茅根、地肤子各16克,金银花12克,牡丹皮、土茯苓各10克,蝉蜕、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疏风消疹。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备注】兼湿加薏苡仁、茯苓皮、白术、车前子、绵茵陈;热毒甚加茜草根、地骨皮、白茅根、苦参;痒甚加白鲜皮、蒺藜;便秘加栀子。
【方十一】消糠汤【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3:(9)
【组成】蝉蜕、荆芥、苍耳子、炙麻黄、当归、草河车、车前子、苍术各9克,地肤子30克。
【功效】疏风利湿,消疹止痒。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备注】热重加金银花、鸭跖草;瘙痒甚者加白鲜皮、苦参;口渴加天花粉、鲜石斛;大便秘结加玄明粉、生大黄。
【方十二】赤芍牡丹皮饮【来源】山东医药,1986:(4)
【组成】生地黄20克,赤芍12克,茜根12克,牛蒡子12克,丹参15克,蝉蜕10克,野菊花、板蓝根、紫草、白鲜皮、生薏苡仁各30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活血,利湿消疹。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二)外治方【方一】三黄消疹散【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2:(5)
【组成】黄芩、黄柏、黄连、蚤休、苦参、乌梅等份为末。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用法】取适量水煎后,外搽患处每日3次。
【方二】二号癣药水【来源】《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组成】米醋10000克,百部、蛇床子、硫黄各240克,土槿皮300克,白砒6克,斑蝥60克,白国樟、轻粉各36克(或加水杨酸330克,冰醋酸100毫升,醋酸铅60克)。
【功效】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先将白砒、硫黄、轻粉各研细,同余药在米醋中浸泡1周。
【用法】外搽,日1~2次或浸泡患处,每次20分钟。
【方三】硫黄膏【来源】《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组成】硫黄5~10克,凡士林90~95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硫黄研末与凡士林调匀。
【用法】外涂患处。
③ 如果得了玫瑰糠疹,除了吃药,还要注意什么(特别是在日常饮食方面)。
中医所称风热疮(玫瑰风疹),西医叫玫瑰糠疹,一般多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此外,霉菌感染,神经精神因素及胃肠功能障碍与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玫瑰糠疹 本病初发皮疹为一个或数个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红色或淡红色,表面覆以干燥的淡黄色细薄鳞屑,称之为前驱斑或母斑。在胸背部的皮疹,其长轴与肋骨平行,可伴有轻度瘙痒。少数病人在发病前或患病时伴有低烧,全身不适,乏力,关节肌肉酸痛、颈淋巴结略有肿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稍增高。疹分布躯干及四肢近端为长椭圆形斑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中心性鳞屑为其特点.中药治疗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原则。中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或银屑解毒丸,复方青黛丸也有一定效果。单方可用紫草15~30g,水煎服,每日2次。饮食应忌服鸡、鱼、海鲜等发物, 尽量不要饮酒。洗澡时少用有刺激性之肥皂、香皂,可以好,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续6~8周而自愈,大多数病人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极少数有复发的!祝健康
④ 玫瑰糠疹中医怎么调理
玫瑰糠疹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多发。多数患者最初在躯干或四肢近端出现一个椭圆形、圆形淡红或黄褐色斑,直径为2cm~5cm,边缘覆有糠秕状鳞屑,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称为母斑。1~2周后,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较多形态相似的斑疹,称为子斑,子斑一般较母斑小;少数患者可出现丘疱疹、水疱、风团甚至紫癜皮损。瘙痒程度不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剧烈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一般4~8周可自行消退,少数患者可持续半年甚至更长,多数不复发。
虽然玫瑰糠疹有自限性,但发病过程中可伴有瘙痒等不适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适当且及时的治疗对于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是很重要的。该病病因不明,西医不能对因治疗,只能进行抗炎、止痒等对症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临床上,配合中医药治疗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期重在疏风止痒
中医称玫瑰糠疹为风热疮,认为此病是由于过食辛辣油腻或情志抑郁化火,导致血分蕴热,热伤阴液而化燥生风,复感风热外邪,内外合邪,风热凝滞,郁闭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因此,应以疏风清热止痒为主要治法。但在不同时期治疗侧重点有所不同,初期以疏风清热为主,后期则养血活血为主。
发病初期,皮疹的颜色淡红鲜明,表面有少量鳞屑,瘙痒或不痒,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则:清热凉血,疏风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药用荆芥、防风、苍术、胡麻仁、苦参、石膏、知母、牛蒡子、当归、生地、生甘草。瘙痒明显者,可加白鲜皮、地肤子。
后期经久不愈,皮疹颜色偏暗,为紫红色,或者颜色偏淡,呈橘黄色或淡红色,舌质暗淡,苔少,脉细涩。
治则:养血润燥,通络活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白芍、生地、川芎、鸡血藤、威灵仙、丹皮、白蒺藜、地肤子等。
后期放血拔罐要慎行
在口服中药的同时,可以配合针灸、拔罐或放血,选穴以任脉、督脉、手阳明经等经穴为主。初期风热蕴肤时,选大椎、大杼、肩井、神阙、合谷、曲池、尺泽;后期血虚风燥、瘀血阻滞时,加用膈腧、血海、足三里等腧穴。
穴位针刺以泻法为主,配合大椎、耳尖三棱针放血或者大椎穴刺络拔罐以泄热祛风。但在后期血虚的时候,不宜做放血或拔罐操作。
此外,还可配合中药熏洗,辨证选用清热凉血、散风止痒或养血活血的中药。初期皮疹颜色鲜明瘙痒者,选用荆芥、防风、侧柏叶、紫草、百部、地肤子;后期经久不愈皮疹颜色暗淡者,选用白芍、归尾、川芎、鸡血藤、地龙等。药物经适当煎煮后,将药汁放入熏洗容器内进行熏洗,可起到疏风止痒、疏通经络等作用,对于皮肤瘙痒能起到直接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注意:以上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勿自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