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枝牡丹墙
A. 北方耐寒十大爬藤植物排名
北方耐寒的十大爬藤植物有:香水茉莉、爬藤月季、蔷薇、紫藤花、金银花、铁线莲、红木香、缠枝牡丹、凌霄花、意大利鸳鸯。
1、香水茉莉
香水茉莉,又称“风车茉莉”,因其花型如风车,花香如茉莉而被称为“香水茉莉”。其实是一种耐寒性强的藤本花,北方院子露地越冬不需要保护。
B. 适合家里养的爬墙开花植物有哪些 适合家里养的爬墙开花植物
1、月季。月季是很多人都在养的一款植物,也是养花必入的一款植物。它有很多爬藤品种,我们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种,靠墙栽种,只要键桥能够见半天以上的光照,就能够开花。所以我们只需要间隔一米半左右栽种上一棵,在墙上挂上网子,做好支撑,也可以枝条长长禅亮仿了把它钉到墙上去,这样养上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够长的非常的多,到时候爬满墙,春季就能够开花,它们开花非常的美,到时候出来效果非常的震撼。
2、木香花。木香花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它有黄木香和白木香。白木香开花的时候香味最足,黄木香香味稍微差点。这两种是木香花,其他的都是属于蔷薇,我们想要去栽种的话也可以选择这个品种,这个品种耐寒能力强,开花量大,只要种上以后就能够快速的生长。它跟月季一样,也是需要支撑的,我们需要在墙上挂上几面网子让它去攀爬,到时候固定到上面去,一年就能够成型,开花的时候在春季,花量非常的大。
3、缠枝牡丹。缠枝牡丹是属于根茎植物,它是属于草本,长势非常的快速,是靠根茎繁殖的,我们可以买上几个根茎贴墙栽种,但是它长势非常的快,根茎会到处繁衍,我们栽种的时候最好做好间隔,比如挖上一个很深的沟,在里边垫上无纺布之类的,防止它的根系长出去,这样一直在里边生长,只要贺纤种上以后当年就能够长出花墙。长满了以后就能够从夏季开始开花,一直持续开到秋季,花期非常的长,开花像牡丹一样,非常的漂亮。而且它的根茎能够耐零下30度的低温,耐受性非常的强。
C. 顺治年间的瓷器有哪些
顺治青花
顺治时的瓷器胎子坚硬细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尘雾状黑点。立器胎体厚重,底足多细砂平底,有的有细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内斜削;圆器胎体轻薄、滑润,底足修成滚圆的泥鳅背,比较高深,几乎没有塌底现象;有的大盘是双圈足或宽圈足。一般器物都有酱口,无论圆器立器,底足都露较高的无釉边。
顺治时纹饰一般很粗犷,满绘器物。有几种纹饰是顺治时所独有的,如常见于炉、罐上的非常粗犷的云龙,龙粗大威武,只露出头、身、尾等几截,其余部分被斑片状云遮挡,好似凶猛的恶龙从浓黑滚滚的云中腾跃而出,其身忽隐忽现。这时也会有崇祯朝式的勾勒轮廓,涂青花留白形成的“括号”云,常见于花觚、罐之上的芭蕉瑞兽,独角兽等;绘于盘、碗之上的人物故事,人物多居于庭院或室内,有一定的情节。这几种纹饰一般都画得很满,很粗犷,青花没有层次。除这些本朝特有纹饰以外,常见纹饰还有玉兰怪石、缠枝牡丹、雉鸡牡丹、四季花、山茶花、童子骑麒麟、八仙、布袋和尚、云鹤、博古等。
顺治朝时带官窑款的瓷器很少,有双圈六字两行“大清顺治年制”款及四字两行“顺治年制”款,字体工整。民窑供器多署干支款,一般生活用器多无款,有的署“玉堂佳器”款。
顺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顺治青花瓷署年款的特点:
传世的顺治青花瓷,以民窑器多见,其中在国内的以庙宇中佛前供器,如净水碗、对瓶、香炉为多,也有少量笔筒、盘、碗等物;在国外则是传统的名类出口日用瓷。出口瓷仍沿袭明末的山水加题诗的所谓“画诗”题材。当时的青花瓷很流行题写纪年款,传世所见最早顺治年款是署“顺治丙戌年”(即顺治三年,1646)的青花人物图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顺治五年(1648)、十一年(1654)、十二年(1655)、十五年(1658)、十六年(1659)纪年款的青花器;上海博物馆也藏有有顺治十年、十四年、十七年纪年款的青花器。在顺治十四年(1657)以前的青花瓷题诗;往往用隶体书写,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顺治瓷器鉴赏:
顺治青花人物盘
高5.1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8.5厘米。盘敞口,口沿施酱釉,弧壁,圈足略高,足内青花写有“玉堂佳器”四字楷书款。白釉闪青,青花泛灰,外壁光素无纹,盘里绘三个和尚席地而坐,两个老和尚身后绘一长方案,案上摆放一香炉在燃烧,其中一老和尚袒胸露乳,手拿一串佛珠,小和尚手捧书卷,周围绘远山、洞石花草和松树纹,空中绘卷云。此盘构图另具一格,人物神态生动。
顺治青花荷花盘
高5厘米、口径21.3厘米、足径8.2厘米。盘敞口,口施酱釉。弧壁,圈足较深,足边带有很重的火石红,足内青花写有“玉堂佳器”四字楷书款,字体遒劲有力,很工整。外壁光素无纹,里沿青花弦纹两周,里心绘有洞石荷花纹,图案右下角用楷书写有“青莲柱石”四字。荷花用工笔手法描画,形象生动,画面安排合理,可算是民窑青花的细品。
顺治青花洞石秋叶纹盘
高4.5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8.6厘米。盘敞口,口沿施一周酱釉,弧壁,圈足,足内青花写有“玉堂佳器”四字款。外壁光素无纹,盘心青花一侧绘洞石,另一侧绘秋叶,叶中写有“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顺治青花洞石秋叶纹盘
高4.6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8.9厘米。盘敞口,口沿施酱釉,弧壁,圈足较深,足内写有“玉堂佳器”四字款。盘心青花一侧绘洞石,另一侧绘秋叶,叶中写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诗。顺治青花叶中题诗句在当时比较常见,如:“红叶传书信,寄于薄情人”,“鸟啼惊梦醒,茶熟故人来”,“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顺治五年青花洞石花卉碗
高5.5厘米、口径16.8厘米、足径6.6厘米。碗敞口,口沿上施一周酱釉,钭壁,圈足,足内白釉无款。外壁光素无纹,白釉泛青,里心用青花绘洞花卉,洞石旁写有“戊子春月百花叁制”八字(1648年),这种随意的洞石花卉在当时民窑青花比较流行。
顺治五年青花山石盘
高3.2、口径11.8、足径5.4厘米。盘敞口,口沿施一周酱釉,圈足,足内白釉无款。外壁光素无纹,盘心青花绘山石花草,右侧空白处书写“戊子春月梓辛轩书”八字(1648年)。
顺治青花花卉一统瓶
高20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6.3厘米。瓶敞口,短颈,筒式腹,砂底内凹,无釉。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蓝中泛灰,沿下绘蕉叶纹一周,腹部一面绘一方案,案上分别摆放有笔筒、毛笔、花瓶,花瓶内插一束玉兰花,另一面绘鱼缸、花瓶、荷花及假山石。此种构图与明末极为相似,画法上仍晚期遗风。多为民窑产品。
顺治十一年青花云龙纹带座净水碗
碗高14.5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7.1厘米;座高20.9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13厘米。此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净水碗敞口,口沿施酱釉,圆腹下收,平底略高,底露胎无釉;碗座短颈,溜肩,近底处微外撇,平底无釉露胎。腹部绘一对腾飞的行龙,龙头之间楷书“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另一面楷书,“弟子,蒋文煜供奉,甲午(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仲秋吉旦”13字。研究会座颈部绘四组折枝花,外壁绘“十”字形云,近底绘江芽海水山石纹。带座净水碗在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中比较常见,多是庙宇供器。此器底座比明代的高,并且有明确纪年,极为珍贵。
顺治青花芙蓉诗句笔筒
高14.8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7.8厘米。笔筒口沿施酱釉,筒式腹,砂底内凹无釉。白釉泛青,青花鲜艳,腹部一面绘芙蓉花,一面绘洞石,两组图案间写有诗句两首“业桂苍苍芙蓉凝凝,只尺千峰神游暮里”、“宠交嫩绿穿浓凝,晕染深红间浅红。”此器诗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并茂,装饰尤为清雅。
顺治十六年青花象纹罐
高15.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7.6厘米。罐直口,短颈,溜肩,近底微外撇,平底无露胎。以青花为饰,青花泛灰色。颈部绘竹叶及朵花各两组,腹部一面绘马,一面绘大象和洞石花卉,周围衬以翠竹、栏杆,空间写有己亥年孟夏月□台郡张造(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近底绘变形蕉叶纹。以大象做青花瓷器的装饰,在当时还不多见,象温和柔顺,安详端庄,为我国传统的吉祥物,多表达人民大众祈盼太平盛世的心愿。
顺治青花花鸟撇口笔筒
高22.8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15.5厘米。笔筒撇口,深腹,平底无釉,底边有火石红,白釉泛青,纹饰分三部分描画,上部一面绘洞石兰花,兰花盛开留白边,花上落有一只小麻雀,另一面绘翠竹,空中飞有两只小鸟,远处绘太阳;中部凸起一周绘八组朵花;下部绘蕉叶纹一周。此器胎体厚重,图案布局欢快优美,纹饰清雅,青花发色艳丽,有深浅浓淡的层次变化。
顺治青花三秋鱼缸
高16.7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9.6厘米。缸胎厚重,唇口,深腹,圈足,足内有青花“大清顺治年制”六字楷书款。足边光滑细腻。以青花为饰,青花蓝中泛灰,腹部画有四组纹饰,一组绘双犄牡丹花,一组绘菊花,一组绘蕉叶,一组绘芙蓉花。纹饰布局简单疏朗,清新悦目,并且写有本朝官款,字体遒颈有力,十分珍贵。
顺治青花麒麟大盘
高8.4厘米、口径35.4厘米、足径18.5厘米。盘敞口,口沿施酱釉,弧壁。圈足,足内青花双圈“玉堂佳器”四字篆书款。通体白釉泛青,胎体厚重,外壁光素无纹,盘里绘一只硕大麒麟,身后为蕉叶,周围绘洞石、花草纹,麒麟传说中的仁兽,是所谓的“四灵”之一,虽然形象凶猛,但人们以麒麟喻仁厚贤德,为中国吉祥物。在顺治青花瓷器中应用十分广泛,常常是与蕉叶组合描绘在一起。
顺治十五年青花人物大盘
高7.2厘米、口径34.2厘米、足径15.8厘米。盘形硕大,胎体厚重。敞口,口沿施酱釉,弧壁,圈足,足内青花双圈“玉堂佳器”四字篆书款。白釉闪青,盘内青花绘加官图,院中绘有官人、侍从、卫兵及差人,四个人物服饰各异形象鲜明,周围衬以楼阁、洞石、栏杆、蕉叶、花草、卷云和远山,盘中空白处写有“戊戌冬月”(顺治十五年,即公元1658年)赠子墉贤契,鲁溪王瑛定制送给友人的馈赠品,由于带有明确的纪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顺治青花八仙祝寿盘
高8.4厘米、口径35.5厘米、足径17.5厘米。盘敞口,口沿施酱釉,弧壁,圈足,足墙上宽下窄,足内青花双圈篆书“玉堂佳器”四字款。双圈很大、字小。青花艳丽有晕散。盘里绘八仙祝寿,山上一老寿星,身前点一香炉,身后卧有一只小花鹿,山下绘八位仙人,仙人们有的手拿寿光、有的拿灵芝、有的吹笛子、有的高举葫芦等各种宝物。人物姿态各异,空间衬山石、流云、花草、松树纹。八仙祝寿在明、清青花瓷器中大量出现,画法各异,此盘无论是青花发色及画法上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顺治十二年青花领先仙人物盘
高5.1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9.4厘米。盘敞口,口沿施酱釉,弧壁,圈足较高,足内青花双圈“乙未年制”四字篆书款。乙未年,即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盘里绘八仙祝寿,山坡上八位仙人各托宝物恭敬仰望,迎接寿星降临。空白处书有四句七方祝寿诗“□根月窑秀理台,青英红梵闻妍开,泛公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折来。”外壁青白釉暗刻折枝花果纹。此盘写有干支款,是清初青花瓷器的典型器物。
顺治青花三友一统瓶
高39.8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12.8厘米。尊敞口,短颈,筒式腹,平底露胎无釉。白釉泛青,青花艳丽,特别加重表现渲染的艺术效果。颈部绘菊花、竹子、兰草纹、腹部主题图案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空中飞有数支雀鸟。松竹梅是明清青花的常见的装饰题材,表现形式各异,此尊的松竹梅纹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加修饰,随意潇洒,这种画法在民窑青花中很流行。
顺治十五年青花云龙纹花觚
高27.2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7厘米。瓶撇口,口沿施酱釉,腹部细长,足微撇,平底无釉。白釉泛青,瓶身绘一四爪龙翻腾于云火中,龙在云中似隐似现。颈下空白处楷书“江西饶州府浮梁县西乡里仁都伍图信士和程仲麒,喜助中壹副奉,九华山,金刚洞,佛前供奉,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五月十三吉日”47字。画面讲究气势,用笔粗放、生动,龙在云中翻腾转侧,一身三现,这种画法在当时尤为流行。
顺治青花花鸟纹花觚
高45.4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5.4厘米。觚敞口微撇,口沿施酱釉,筒式腹,腹训凸起一周,近底微外撇,平底无釉。白釉泛青,青花艳丽,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外壁纹饰共有三层上层主题图案绘松竹梅三友图,空中飞有两只翠鸟,中层绘洞石、石榴和花卉纹,下层绘蕉叶纹一周。这种花觚造型在顺治朝十分流行,烧造的比较多,胎体都很厚重,纹饰简单,不繁复,此器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顺治青花荷莲纹花觚
高37.8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13.5厘米。觚敞口微撇,口沿施酱釉,筒式腹,腹部凸起一周,砂底无釉。是清初花觚的典型式样。青花蓝中泛灰,外壁纹饰共有三层,上层绘荷莲,水草、洞石花鸟纹,腹部绘洞石三组,下部绘蕉叶纹一周,画面纹饰层次清晰,布局和谐,荷花采用写实手法描绘得十分精细,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顺治青花山水蕉叶纹蒜头瓶
高38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12.5厘米。瓶蒜头口,细长颈,圆腹,圈足,足内白釉无款。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柔和淡雅,略有晕散。口部绘变形莲瓣及如意头,口下绘变形花卉三组,颈部绘蕉叶,颈下绘卷草边饰一周,腹部主题图案绘山水楼阁,江中绘有小船,船上座有两人垂钓。画面意境幽远,构图优美,用笔似线描,体现了当时匠人们的绘画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从画风看,是顺治青花的晚期产品。
顺治青花人物蒜头瓶
高38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13.8厘米。瓶蒜头口,细长颈,圆腹,宽圈足,足墙厚,足内白釉无款。口沿施酱釉,青花蓝中泛灰。口部绘有两朵牡丹花及一组荷莲纹,口下绘变形莲瓣,颈部亦绘蕉叶一周,蕉叶中心留白边,颈下绘水波边饰。腹部主题图案绘人物故事,一高官身前站一人,双手端一花瓶,瓶中插有三戟,寓意“平升三级”。高官身后分别站有侍卫和仆人,空中飘有流云,空间以山石、花草点缀,是顺治青花人物故事的代表作品。
顺治青花山石花卉盖罐
通高35.5厘米、口径13.7厘米,底径14.2厘米。罐唇口,口沿施酱釉,短颈,溜肩,平底内凹无釉,底边向里钭削带有火石红。盖圆顶,隆起,宝珠形圆钮,俗称“将军罐”。青花蓝中泛灰,颈绘蕉叶,腹部一面在洞石间绘有六枝牡丹花,其中三朵牡丹花花心呈双犄状。俗称双犄牡丹;另一面绘翠竹和三只雀鸟;盖面绘洞石花卉一周。此器造型端庄古朴,牡丹花画法娴熟,质朴自然,画面明快。
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通高47厘米、口径26.6厘米、底径20.4厘米。罐唇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平底无釉露胎。盖面隆起,顶置宝珠形圆钮。是清顺治将军罐的标准式样。造型雄伟有气魄,胎体厚重坚硬,青花发色蓝中泛灰,釉面白中闪青。颈绘下垂变形蕉叶,腹部一面绘一长犄牡丹和花草纹;另一面绘竹雀纹。盖面绘折枝牡丹花。此罐雉鸡牡丹图描画得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是顺治青花瓷器中的代表作品。
顺治青花人物虎纹盘
高5.3厘米、口径21.2厘米、足径8.8厘米。盘敞口,口沿施酱釉,弧壁,圈足略高,足内青花写有“玉堂佳器”四字楷书款。口沿薄至底部逐渐增厚,白釉泛青,青花艳丽,外壁光素无纹,盘内绘三个老和尚席地而坐,一和尚手拿树叶,一和尚手拿佛珠,另一和尚手拿扑扇,身前立一老虎,人物周围衬以山石、松树、花草纹,空中绘流云、月亮,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逼真,构图新颖别致。
D. 爬墙花卉有哪些
爬墙花卉有星果藤、蒜香藤、凌霄花、炮仗花、风车茉莉、缠枝牡丹、黑眼苏珊、使君子。
1、星果藤
使君子是一种比较冷门的藤本植物,攀爬性能非常的强,小齐去年的时候栽种了一棵,栽到花棚里靠墙栽种的,一年的时间将整个墙爬满,而且棚顶也长的满满的,它的花期主要是在夏秋两季,开花的时候一穗一穗,红颜色非常的美,也有白色的品种,不如红颜色的好看。
它的养护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必须要求光照充足,肥料如果苗子足够大,你只需要用上充足的磷肥,就能够直接开花,开花如果授粉还能够结种子,种子挂在上面也是比较个性的,它如果在南方地区栽培,用不了一年就能够将整个墙面爬满,如果喜欢可以选择一下。
E. 青花瓷底部有双圈是哪个时期的
器物名称:日用瓷碗
烧制年代: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
在碗口四周涂一两圈青料的瓷碗型式,早年出自明末景德镇有小南街窑,该窑特点为纤薄而坚致,釉色白中带青。后逐渐为各类青花纹饰替代,只有民间还有地方窑厂按此款型烧制,但均很粗糙。建国后,各地日用瓷烧制企业一度沿用传统的青花纹饰,同时此款型瓷碗也作为百姓用瓷继续烧制,但仍为较粗糙制品回。
随着文革开始,传统青花纹饰先后被作为四旧而停产。这个时候,因碗口双圈型式简洁美观,很快被在各日用瓷企业大规模启用。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民用瓷碗普遍采用此款型,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无论城市乡村,至今仍有很多家庭在使用。
(5)缠枝牡丹墙扩展阅读:
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在元代社会,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除酒具、明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
而元时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菲律宾。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除了外销,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
F. 家里有个小院子,种上几种花打造出花墙,开成花海震撼极了呀你见过吗
我家有个小庭院,栽上5养花打造花房,改成的花海震撼人心无比
伴随着整个社会飞速发展,现在大家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我们都喜欢养一些花草植物来净化环境。大家在种花时也可以让身心愉悦出来,但是很多花友均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养什么花卉比较适合,有小伙伴表明,自己家庭院里空荡荡,说养一些非常容易改成的花海的花卉。
虽然很多盆栽花卉的涨势都十分充沛,看起来欣欣向荣的,即便是初学者是可以种好的,栽种院子里,给出一片花海,例如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分享的这几点盆栽花卉,喜欢养花的姐妹儿一起来看看吧。
1、风车茉莉
想必大家风车茉莉都很熟悉,这类盆栽花卉的叶子翠绿色,颜色雪白,就好像是茉莉一般,其实和茉莉是不一样的,作为一种蔓生植物,用于打造出花房是非常不错的,盛开量多,最重要的是盛开之后还有浓郁的香味。
大家保养风车茉莉,一定要多晒一晒太阳,有全日照光合作用,生成更多营养物质,植物的涨势会很充沛一些,大家需注意,风车茉莉的香气较为浓厚,因此大家不必待的很久,在夏季也有防蚊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