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花蜂场
A. 养蜜蜂工具所以绿色通道
初养蜂者需要:1、蜂箱2、蜂具3、蜂种4、四季管理5、病害防治等环节,内容较多,篇幅有限,间单介绍一些。
一、蜂箱、巢框、巢础、摇蜜机、起刮刀、面网、喷烟器、隔王板等用具。
蜂箱标准箱,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蜂箱是10框标准箱,又称郎氏蜂箱,它是由10个巢框,箱身、箱底、巢门板,副盖、箱盖以及隔板组成的。十框箱:可用不变形的红白松、杉木、青杨等坚固耐用的木材。板的厚度不少于2公分。箱内围长465毫米、宽380毫米、高245毫米,前后壁外侧各有一个扣手,便于搬运。前后壁内侧上部各开一条宽8毫米、深25毫米的槽,槽口处钉上一铁片引条,引条上沿距箱体上沿17毫米。2、箱盖a、蜂箱大盖b(副盖)纱盖。3、箱底。
二、蜂 具
蜜蜂饲养管理用具有多处,除蜂箱外还有巢础、分蜜机、面网、起刮刀、蜂帚、隔王板等都是必需的,根据蜂的规模选用,其他蜂具如生产蜂王浆、生产蜂花粉等的用具可根据需要购置。
1.巢础
巢础是安装在巢框内供蜜蜂筑造巢脾的基础,它是人工制造的蜂蜡片,经巢础机压制而成,具有巢房底和巢房壁的板基。有供饲养欧洲蜜蜂使用的意蜂巢础; 生产雄蜂蛹的雄蜂巢础;饲养中蜂用的中蜂巢础。使用巢础筑 造的巢脾整齐、平整、坚固,雄蜂房少。
2、面网
面网是管理蜂群时,保护操作者头部和颈部免 遭蜂蜇的用具。
3、起刮刀
养蜂的专用工具。一端是弯刀,一端是平刀。 用它撬动、刮、铲东西。如撬动副盖、刮铲蜂箱内和巢框上的污物。
4、喷烟器
是镇服或驱赶蜜蜂的工具。由发烟筒和网箱两部分组成。使用时,把纸、干草或麻布等点燃,置入发烟筒 内,盖上盖嘴,鼓动风箱,使其喷出浓烟,但不要喷出火星。
5.蜂帚
主要用来扫除巢脾、箱体、养王框等蜂具上附着的蜜蜂,是长扇形的长毛刷。一般有两排刷毛,刷毛长65 毫米,用不易吸水的白色马鬃或马尾毛制成。
6.蜂具凳
可放置管理用的蜂具和记录本。检查蜂群时当坐凳。
7.隔王板
隔王板是控制蜂王产卵和活动的栅板,把蜂群严格分隔为育虫区和产蜜区,使幼虫、蛹、花粉等不会与蜂蜜相混杂,工蜂可以自由通过。用14号铅丝制成的铅丝隔王板,牢固耐用,不易变形;两铅丝之间的空隙约4.4毫米,蜂王不能通过,但价格较贵,用直径7.5毫米竹丝制作的竹丝隔王板,在我国南方取材方便,加工容易,成本低,但是牢固度较差,较易变形,隔王板分平面隔王板和框式隔王板。平面隔王板是把育虫巢和贮蜜继箱分隔开,便于取蜜和提高蜂蜜的质量。框式隔王板插在蜂箱内,可把蜂王控制在几个脾上产卵。
8.饲喂用具补充饲喂蜜汁、糖浆或水的用具有多种,常用的有:
(1)巢门饲喂器,也称瓶式饲喂器由一个广口瓶和底座组成,瓶盖用寸钉钉出若干个小孔,将装满蜜汁的瓶子倒放,插入底座,在大气压力下,蜜汁能被蜜蜂吸出,而不滴落。晚间将巢门饲喂的底座口从巢门插入巢内,适合进行奖励饲喂,能避免引起盗蜂。对于未满箱的弱群,可将它放在蜂箱内的隔板外面饲喂。河北农业大学养蜂场研制的塑料杯饲喂器携带方便,灌人糖浆后,盖上底盖,翻转底盖朝下平放,从巢门插入巢内。
(2)框式饲喂器
为大小与标准巢框相似的长扁形饲喂槽。有木制的和塑料的,也可用粗竹子制造。器内,有薄木片浮条,饲喂时供蜜蜂立足吸食,框式饲喂器适合进行补助饲喂。此外在巢框上梁凿成长方形的浅槽,也可作为少量饲喂蜜汁用。
(3)巢顶饲喂器
是放置在蜂箱上面的大型饲喂器,大小类似浅继箱的盘状,适应紧急补充饲料和饲喂越冬饲料,一次可装5~10升糖浆。
9.蜂王诱入器
常用的蜂王诱入器 有木套诱入器、安全诱入器和框式诱入器等数种。
(1)木套诱入器
木套诱入器是一个扁平的铁纱笼,一端的木堵头上开有小孔,装有可抽拉铁片,铁纱笼的开口端插入一薄木板。
(2)安全诱入器,又称扣脾诱入器是一个长方形的银丝纱笼,四壁的下部有铁片制的齿牙,可以压入巢脾,下部有一可抽出的铁片。
(3)全框诱入器
用木板或铁板为框架,两个大侧面装备铅丝纱,其内部宽度约43毫米,高度245毫米,刚好可装入一个巢脾,上面有抽拉板。
(4)蜂王笼
是用铅丝纱制成的长方形小笼,体积约23橐米×33毫米×50毫米,其上面铁壁有一圆孔,由此可放入王台或蜂王,圆孔上有滑动的铁片盖,下部装有可开闭的木制饲料槽,槽内可装入炼糖。可用来诱入王台或蜂王,也可以囚禁蜂王。近年来广泛使用一种竹丝制作的蜂王笼,以四周钻有小孔的塑料片,作上下两端,用直径2毫米的竹丝插入小孔,围成长方形小笼,体积约20毫米×33毫米×50毫米,每根竹丝间距3毫米,其中有一根竹丝较长,是活动的,可以拉出,由此处放入蜂王。多用于晚秋或冬季,将蜂群的蜂王关入竹丝蜂王笼,使蜂王停产,便于防治蜂螨。
三、蜂种
选择蜜蜂了。现在饲养的主要蜂种是意蜂和黑蜂系的杂交蜂种。初养蜂的,早春最早的时候,一般买个四箱左右,三箱到四箱的蜂,这个蜂就可以搞饲养了
补充: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蜜蜂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按照生产无公害蜂产品要求进行。
一、蜂病的预防
1、选育抗病蜂种 有两条技术途径,一是在同一品种内定向培育,二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抗病蜂种。
2、饲养强群
①保持蜂脾相称,加强蜂群管理
早春蜂群应注意保温,夏季应重视降温。除了蜂巢外部人为保温、降温措施外,应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适当密度,并根据外界温度高低,调整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
巢脾是蜜蜂繁育场所,也是储蜜场所,同时是病源载体,及时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减少病源传播。
3、预防蜜蜂病虫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养
除引进良种除外,不从疫区购买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饲料应用自产的蜂蜜、花粉。从外地购进旧蜂箱应严格消毒后再使用,本蜂场发生蜂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不要将病群巢脾任意调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对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药方法 改传统的糖水拌药为将蜂药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农药中毒 了解周围农田喷洒农药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预防或减少蜜蜂的农药中毒。
二、常见蜂病的治疗
蜜蜂常见病虫害有蜂螨、爬蜂病、白垩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螨
①规律及症状
夏、秋季,大蜂螨寄生率高,小蜂螨危害也开始严重。巢门前,有残翅不全幼蜂爬出,经肉眼辨认有的蜂体上附有蜂螨。在割除雄蜂脾时,能发现大幼虫、蛹体上附有大蜂螨,有时见蜂体上附有蜂螨。将新出房子脾抖蜂后,能发现小蜂螨在子脾上乱爬。
②防治
经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内蜂螨。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结束后,继箱群可挂氰菊酯(螨扑)治螨。在小蜂螨寄生率上升时,用升华硫均匀刷在封盖子脾上,5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在椴树、荆条大流蜜前期可关王或采用处女王交尾,造成断子,让蜂螨暴露在蜂体或巢脾上,再挂氟氨氰菊酯条治螨。大流蜜期不用药,预防蜂药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规律及症状
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后期、荆条花期易发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体、孢子虫等病原综合引起的青壮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不能飞翔,聚集在低洼地或草丛中。有的蜂双翅展开,吻伸出,但不同于农药中毒。
②防治
药物防治可用柠檬酸。继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药物糖浆,内含2克柠檬酸。每天1次,连续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垩病
①规律及症状
一般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气温19~30℃,空气潮湿。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虫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在巢门口可发现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状硬质幼虫体。患病巢房封盖不齐有凹陷、穿孔。亡的幼虫呈干枯状,白色或灰黑色,无臭味,无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
此病发病后不易治愈。蜜蜂春繁时,不喂来历不明的蜂花粉,箱内换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减少白垩病发生。发病轻时,可用药物治疗,用丙酸钙加入糖浆喂蜂,继箱每群喂糖浆0.5千克(含丙酸钙0.5克)。严重时应该换脾,必须蜂多于脾,再喂糖浆。
4、美洲幼虫腐臭病
①规律及症状
夏季弱群易发病,在大流蜜期,病情减轻,甚至自愈。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病。4~5日龄幼虫易发病,封盖后亡。发病的封盖房油亮发光,下陷,有穿孔。腐尸紧贴房壁,挑起有拉丝,褐色有鱼腥味。
②防治
发病初期,将病脾抽出淘汰,严重的换箱换脾再用药物防治,用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每箱(10框)每晚喂500克糖浆(含200毫克纯土霉素),隔4日1次,连喂3次,停3天,再喂3次。采蜜前6周停止喂药。
5、欧洲幼虫腐臭病
①规律及症状
一般春季脾多于蜂的弱群易发生。由蜂房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病。3日龄小幼虫易感染,4~5日龄亡,虫体变淡黄色、黄色、直至黑褐色,易清除有难闻酸臭味。
②防治
西方蜜蜂患此病不严重,在蜜蜂密集,注意保温条件下蜂群能自愈。用土霉素治疗,方法与治美洲幼虫腐臭病相同。
6、中蜂囊状幼虫病
①规律及症状
南方2~4月与11~12月,北方5~6月,是发病高峰期。由病毒引起,每天上午,可见工蜂从巢内拖出病虫尸体,散落在巢门前。子脾有插花子,房盖有穿孔,房内有尖头幼虫,褐色无臭,易从巢房拖出。
②防治
去除病群蜂王,换上健康群成熟王台,新王交尾产子后,蜂群康复快。在断子间淘汰病脾,让工蜂密集,多造新脾。用中草药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15~20g或半枝莲的干草50g,煎汤,可用于20~30框蜂的治疗。
7、茶花与油茶花中毒
①规律及症状
发生在10~11月份茶花、油茶花开花期。茶花、油茶花流蜜不佳,危害蜂群轻;流蜜好,危害蜂群严重。蜜蜂在采茶花、油茶花后,引起大批幼虫亡,亡幼虫散发酸臭味。
②防治
在茶花、油茶花流蜜期不间断喂饲糖浆(蔗糖与水比2∶3),上午一次,晚上一次,阴雨天不断,结合分区管理效果更好。
另外,山区放养的蜂群,秋季易受胡蜂侵害,根治办法要设法找到胡蜂蜂巢彻底毁巢,或捉住胡蜂,粘上毒药,放其回巢,毒杀虫子。
追问:
你是不是养蜂人?
B. 蜜蜂采茶花中毒怎么办
有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虫病预防每框蜂可喂3万单位四环素,或先锋霉素。发病治疗,可用磺胺噻唑纳和土霉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剂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饲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瘫痪病。主要由于低温和环境潮湿引起,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天喂1次,连续3-4次。
5、白垩病可用浙农大蜂研所研制的白垩净二号,每个幼虫脾喷0.4克,有较好的疗效。
认真做好预防植物蜜粉中毒、农药中毒和病虫害危害工作,实施安全生产,保障蜂群健康。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
一、品种介绍
(一)意大利蜂
是一种黄色蜜蜂,原产地意大利。意大利蜂的工蜂腹部一般有三个棕黄色环节,后三节黑色。蜂王腹部一般呈棕黄色,尾端大都呈黑色。
意大利蜂适应性强,性情温驯,便于管理,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强,分蜂性弱,容易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强,善于采集成片蜜源和流蜜时间长的大宗蜜源,泌蜡多,造脾快。意大利蜂的缺点是蜂王产卵没有限制,饲料消耗较多,越冬性能较差,容易出现盗蜂和迷巢,躲避敌害的能力不如中蜂。
(二)中蜂
北方的中蜂体形较大,耐寒性比南方的中蜂强,对南方的湿热气候适应能力较差。南方的中蜂体形较小。
中蜂蜂王一般呈黑色,也有少数腹部呈暗红色;工蜂的腹部黄褐色带黑环。中蜂耐寒耐热,飞翔敏捷,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散蜜源和躲避敌害。中蜂造脾性能好,不采树胶,腊质优,抗螨能力比西方蜜蜂强。中蜂缺点是容易发生自然分蜂和飞逃,也易产生盗蜂等。
最适合浙江饲养的有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以及平湖、长兴的优质蜂王,本地意大利蜂,卡尔巴阡蜂等。
二、蜂群的结构
蜂群是蜜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单位,由蜂箱、巢脾和三型蜂组成。所谓“三型蜂”,就是工蜂、蜂王和雄蜂三种类型的蜜蜂。
一群蜂通常由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以及繁殖期培育的少数雄蜂组成。
(一)蜂王
蜂王是唯一发育完全的雌性蜂,蜂王的身体比工蜂长1/4-1/3,体重比工蜂约重2倍;寿命较长,可活4-6年。蜂王的职能是产卵,还在维持群体生活的蜂群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二)雄蜂
雄蜂比较粗壮,雄性器官发育完全,视觉特别发达,蜂群中雄蜂是新蜂王的配偶,在蜂群繁殖上起着重要作用。雄蜂寿命仅3个月,它不会采蜜,依赖工蜂喂饲,且食量大,为工蜂食量的几倍。在繁殖季节过后,要进行人工“杀雄”,在秋末冬初季节,工蜂为了节省饲料,也会将雄蜂驱逐出蜂箱外,让它冻饿死亡。
(三)工蜂
个体最小,要担当蜂群的一切劳务,如采集花蜜和花粉、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建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
三、蜂群管理要点
(一)转地放蜂
转地放蜂是湖州养蜂的主要形式之一。
1、确定放蜂路线。这是指蜂场全年蜂群繁殖、生产所经过的放蜂场地路线。可归纳为东、北线和中线、西线三条。下例举东、北线。
东、北线。元旦前后北方/蜂群→福建、广东越冬、繁殖 2月底、3月初沿/鹰厦线、浙赣线、皖赣线→江西、安徽采油菜、紫云英蜜 3月下旬、4月上旬/浙赣线、沪杭线、沪宁线→浙北、苏南、苏北和皖北等地采油菜、紫云英蜜 4月底到5月初沿/津浦线、陇海线、胶济线→到苏北、鲁南等地采刺槐蜜,也有的到河北采刺槐蜜 5月底6月初/出山海关→黑龙江、吉林等地利用山花繁殖,采集7月的椴条蜜;也有部分蜂场到辽宁采草木樨蜜,到北京、辽宁采荆条蜜,到黑龙江采油菜蜜或草花蜜等。
越冬性强的蜂群,有的就在本地越冬繁殖,或到江西繁殖,到3月份按上述顺序北上采蜜。蜂群采完椴树、荆条、草木樨、油菜蜜后,就近采胡枝子、向日葵、荞麦、草花蜜等,到8月底9月初蜜源结束,多数蜂场、养蜂户南返本地采集茶花,繁殖越冬蜂,部分蜂场留在东北越冬至11月下旬再返回本地。
同时要物色好蜜源场地。①蜜源面积大,放蜂密度小。②蜜源植物长势好,流蜂稳定。要掌握好蜜源花期衔接才能追花夺蜜,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二)定地放蜂
将蜂群固定在一个蜜源较丰富的地方,并在附近适当搬迁放蜂。本省的主要蜜源有3-4月开花的油菜,花期20-30天,4-5月开花的紫云英,花期20-30天,5月初开花的柑桔,花期10天左右,6月中旬到7月中旬开花的乌桕,花期20-25天,7月到9月上旬开花的棉花,花期60天,10-11月开花的茶叶花。还有部分荆条、枣花、百合、枇杷花等。
(三)四季蜂群的管理
1、春季
①在油菜花开花初期,选择晴天进行蜂群的检查和整顿。抽去无蜂、少蜂、雄蜂多的巢脾和已经长霉的蜜脾,为蜂王产卵创造条件。不足一脾的蜂群及时合并。为了保存优良的机动蜂王,可将弱小蜂群组成双王群。
②早春要加强巢内外的保温。晴天气温14℃以上时,去掉薄膜,适当开大巢门,蜂群可在箱的周围活动晒太阳,同时清除蜂箱湿气。
③做好加蜜脾工作,当蜂箱缺蜜时,应加巢脾,将蜜液加温到37℃,灌于巢脾两面,放入箱内,供蜂群食用。一般安排在中午气温14℃以上进行。
④油菜开花初期,不论箱内贮蜜丰欠,都要喂浓度为40-50%的稀蜜水,以刺激蜂王的产卵和促进工蜂的内勤工作,喂量:每箱蜂群在7框以下,每次喂量为0.25公斤;在8框以上,每次喂量为0.5公斤。勤检查,吃完再喂。
⑤油菜花后期和红花初期,应培育新的蜂王。当蜂群进入增殖期,应及时添加无雄蜂房的优质空脾,使蜂群迅速繁殖,箱外应设置喂水器,水中加入0.5-0.9%的食盐,供蜜蜂吮食。
⑥进入红花期,应多造新脾,以待大流蜜期有足够的空脾贮蜜。同时要抓紧生产王浆和蜂蜜,同时也避免了分蜂现象的发生。
2、夏季
夏季大流蜜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约1个月左右,主要做好防暑降温,把蜂箱放在树荫下。在蜂箱周围放几个水盆,内盛0.5%的盐水供蜜蜂吸吮。这时期,应在早上7点以前摇蜜;把蜂群中多余的巢脾提出;同时从小群中抽调封盖的老子脾补充采蜜的蜂群,以增强和壮大蜂群,增加王浆和蜂蜜的产量。后期花粉稀少,当箱内进蜜逐日下降时,应把蜂群迁移到有蜜源的地方,促进蜂王产卵,为下一个蜜源期培育壮大蜂群做好充分的准备。
3、秋季
①秋季花蜜丰厚,花粉丰富,抽取一部分粉脾贮备起来,供第二年春季繁殖之用。留足越冬饲料,每箱蜂留足越冬饲料,每箱留2-3张封盖的成熟蜜脾,同时也要适当收取商品蜜。
②整顿蜂群,使各蜂群相差不大。蜜源结束后,要缩小巢门,紧缩蜂路至9毫米宽,有利于保温和防止盗蜂。
③培育适龄的越冬工蜂。在霜降以前,应增加蜜糖的饲喂量,促进蜂王产卵,培育适龄的越冬工蜂。此工作结束后,必须控制蜂王产卵,促其安定休息。方法是抽去箱内粉脾,把蜂群放在暗处。同时还要检查蜂群,防止盗蜂侵入。
4、冬季
①越冬保温,保温应分内外两步进行,内保温可在10月中旬进行,等外界气温稳定,没有较热的中午时再做箱外保温。蜜蜂喜欢在蜂箱前方向阳的巢脾中部结团,为此应把少数半蜜脾放在中部,两侧放整张蜜脾,巢脾之间的蜂路保持15毫米,以利越冬蜂团聚。
②巢门要畅通,它是蜂群唯一的空气流通口和管理人员观察、掌握蜂群的主要途径。一般保持2-3厘米长,0.8厘米高。巢门注意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刺激蜜蜂活动。
③掏出死蜂,15天左右检查一次,严防鼠害。及时诊断群况,一般冷时听到唰唰声,热时听到呼呼作响音,正常的声音低微。
④保持安静的环境,应放置在远离噪音和振动的区域,更不能随意搬动和敲打蜂箱。否则引起蜜蜂不安,而导致大量食蜜,消耗体力,缩短其寿命。
四、常见病防治
1、蜂螨小蜂螨严重,而且封盖子脾又较多时,应将所有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虫病预防每框蜂可喂3万单位四环素,或先锋霉素。发病治疗,可用磺胺噻唑纳和土霉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剂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饲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瘫痪病。主要由于低温和环境潮湿引起,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天喂1次,连续3-4次。
5、白垩病可用浙农大蜂研所研制的白垩净二号,每个幼虫脾喷0.4克,有较好的疗效。
认真做好预防植物蜜粉中毒、农药中毒和病虫害危害工作,实施安全生产,保障蜂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