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七夕
㈠ 日本也过七夕节吗
当然日本的七夕也是来源于中国的,最初也是为了牛郎织女。不过现在一片灯红酒绿中根本找不到牛郎织女的影子。大家不过是找种种借口来热闹热闹才是真意吧。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本来跟中国一样,是旧历的7月7日,后来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以后,只有很少地区沿用旧历,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变为新历的7月7日;另外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7日作为七夕节,这样跟旧历七夕大致相同。日本的七夕节也有很多传说,不过最流行的不是“天仙配”的情节,而是下面的故事(貌似中国的另一个传说):
天河将天分为东西两半,西边叫做天人界。天帝的女儿织女从小就将发展天国的纺织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每日每夜孜孜不倦的钻研探索。皇天不负有心神,织女织出的布绚丽无比,人人见了都想要,那布自然供不应求。由于织女的努力,使得天帝的生意红红火火,也带动了天人界的轻工业蓬勃发展……随着织女长大成人,天帝愁了,织女整天对着织机,连梳洗打扮都顾不上,咋能嫁出去呢?最后,他把织女嫁给了天河对岸,整天放牛,为畜牧业发展不断奋斗的牛郎(日语叫牵牛)。织女嫁给牛郎后,夫妻恩爱,生活幸福。逐渐由事业型的女强人转变为家庭主妇,放弃了织布。天帝那边来买布的客户源源不断,可是织女的布却已没有了。天帝一看就急了:他俩要是继续这么粘粘糊糊的在一起,织女就不能干活,太耽误我生意了,必须把他们分开。不过那样的话他们也太可怜了,就按排他们每年见一次面吧。见面的日子定在了7月7日,平时不可渡过的天河在那天会飞来无数的喜鹊架桥,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㈡ 日本七夕节几月几日
日本七夕节是新历七月七日。
日本七夕节本来跟中国一样,是旧历的7月7日,后来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以后,只有很少地区沿用旧历,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变为新历的7月7日;另外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7日(一说8月6日到8日三天)作为七夕节,这样跟旧历七夕大致相同。
日本七夕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彩色小纸条上写下愿望,然后挂在竹子上祈求愿望成真,大多是祈求书法、珠算、缝纫等技艺取得进步。
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同时会吸引大量民众围观。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日本东北地区著名的“仙台七夕祭”历年都是在阴历的7月7日前后举办。
㈢ 日本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日本七夕节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日本夏季的一个重要节日。在日本,七夕原是朝廷和贵族的祭祀活动,称为乞巧奠。然而,从江户时代开始,它逐渐成为了一个民间庆典。与中国一样,日本的七夕原本是在旧历的7月7日庆祝,但在明治6年(1873年)改用新历后,大部分地区将七夕调整到了新历的7月7日。值得注意的是,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会将庆祝活动推迟到8月7日(有些说法是8月6日至8日三天),以便与旧历的七夕相对应。
㈣ 日本人七夕的风俗
日本人七夕的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节日日期:
- 日本的七夕节原本基于阴历7月7日,但自明治改历以来,已改为阳历7月7日庆祝。
节日名称与故事:
- 七夕在日语中读作“たなばた”或“しちせき”,古代还被写成“棚机”。
- 日本人知晓七夕的故事,但人名与国内有所不同,如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改为《牵牛和织女》。
主要祭祀活动:
- 日本有三大著名的七夕祭祀:仙台七夕祭、平冢七夕祭、清水七夕祭。
地方特色庆祝方式:
- 在长野县松本市等地,人们会用七夕人偶来装饰房屋,寓意美好愿望,如希望缝制出美丽的和服、顺利抚养孩子等。
- 在仙台、京都等地,七夕纸衣是另一种庆祝方式,被视为驱除不详、祈求风调雨顺的手段。
综上所述,日本的七夕节虽然源自中国,但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已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