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附子汤
1. 加减附子理中汤的加减附子理中汤-《医学探骊集》卷五
【药物组成】炙附子3钱,炮姜3钱,木香3钱,焦槟榔3钱,吴茱萸5钱,枳实3钱,广陈皮3钱,厚朴4钱,丁香3钱,桂心3钱。
【处方来源】《医学探骊集》卷五。
【方剂主治】陈寒结气,合脾湿凝聚而成绕脐腹痛,大便顺利,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竹叶1捻为引,水煎服。
【各家论述】其病因寒凝气滞,用附子、炮姜、吴萸、厚朴、桂心祛寒;木香、槟榔、丁香、广皮、枳实破气,少佐竹叶引药下行,其凝滞一开,疼痛自止矣。
2. 什么叫虚冷胃
胃虚冷
论曰足阳明胃之经,与足太阴为表里,其气喜温而恶寒,得温则能变化水谷。若其气不足,寒冷之气乘之,则令胫寒不得卧,恶风洒洒,目急腹中常痛,两胁虚胀善鸣,时寒时热,唇口干面目浮肿,食饮不下,皆胃虚冷故也。
治胃气虚冷,不思饮食, 砂丸方
砂(研二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粗皮) 干姜(炮) 当归(切焙)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芎 胡椒 缩砂(去皮) 甘草(炙锉)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四两) 白术(三两) 五味子(一两半)
上一十五味,除别研外,捣罗为末,用银石锅,入好酒一升,白蜜一十两,先下 砂阿魏青盐三味,并好面一两,同煎煮稀稠成糊,入药末和成剂,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盐汤下,不拘时。
治胃气虚冷,腹胀食减,四肢少力,丁香丸方
丁香(半两)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 干姜(炮半两) 吴茱萸(汤洙焙炒半两干)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一两) 五味子 诃黎勒(去核) 槟榔(锉各半两) 木香(一分
上一十味,捣罗为细末,煮枣肉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橘皮汤下,不拘时服。
治胃气虚冷,不思饮食,及冷气攻腹胁疼痛,四肢少力,口吐酸水,吃食无味,沉香汤方
沉香(一两锉) 白豆蔻(去皮一两)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半) 高良姜(半两)桂(去粗皮一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胃气虚冷,肌瘦少力,不思饮食,浓朴丸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诃黎勒(去核)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 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八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
治胃气虚冷,不思饮食,胁肋胀满,胸膈不快,脏腑不利,乌头汤方
乌头(炮裂去皮脐三两) 益智(去皮炒三两)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半) 木香 诃黎勒(去核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治胃气虚冷,脐腹疼痛,或滑泄下利,不思饮食,浓朴丸方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一两) 干姜(炮二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诃黎勒(煨三分) 白术(锉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三。
治胃气虚冷,腹胁胀满,痰逆不思饮食,顺气汤方
浓朴(去末姜汁制姜饼炙半两) 干姜(炮半两) 甘草(炙) 陈皮 白术 半夏(各一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中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劈,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胃气虚冷,腹胀减食,诃黎勒汤方
诃黎勒(五枚炮去核) 大腹(锉五枚) 草豆蔻(去皮一十四枚) 甘草(炙) 白术人参(各半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胃气虚冷,大便滑泄,脐腹多痛,荜茇丸方
荜茇 高良姜 肉豆蔻(去壳) 桂(去粗皮) 缩砂(去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术(锉) 胡椒
上九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粟米饮下,空心食前。
治胃中虚冷,恶寒洒洒,卧而不寐,补胃煮散方
细辛(去苗叶一两半) 柏子仁 人参 芎 (锉各一两)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甘草(炮) 吴茱萸(浆水浸一宿淘焙干炒各新水三分)
上九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水七分煎沸,通口服。
治胃中虚冷,霍乱吐泻,烦热发渴,或下利赤白,丁香汤方
丁香皮(锉二两) 白术(锉四两) 甘草(炙一两) 干姜(炮半两) 枇杷叶(拭去毛二七片) 草豆蔻(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胃冷呕逆,浓朴汤方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一两) 白术 桂(去粗皮各三分)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丁香(各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入醋数滴,去滓热呷。
治胃寒胸膈虚满,面目浮肿,饮食不化,丁香汤方
丁香 藿香叶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分) 干姜(炮半分)
上四味,锉碎,用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徐徐呷尽。
治五饮酒癖,忪悸动气,心下痞满,呕逆吞酸,背寒中冷,身体寒战,心腹注痛,不思饮食,腹内虚鸣,便往滑利,胃虚气弱,心下有冷痰者,最宜服饵,新法半夏散方旧名汤生姜(切作片子盐腌一宿焙干秤十二两) 甘草(八两炙锉) 陈曲(二十四两炒) 草豆蔻(去皮三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温胃煮散方
人参末(二钱) 生附子(末半钱) 生姜(一分切碎)
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
治胃气冷,不思食,人参附子汤方
人参(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桂(去粗皮一两) 干姜(炮三分) 甘草(炙一分半) 半夏(汤洗七遍焙一两) 枳壳(去瓤麸炒) 丁香 陈橘皮(去白炒) 白术草豆蔻(去皮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生姜如钱大二片,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治胃冷不思食,痰逆多吐,茯苓汤方
白茯苓(去黑皮一两) 半夏(汤洗七遍焙一两) 人参(一两) 陈橘皮(汤去白焙一两半) 丁香(半两) 木香(半两) 白术(一两) 草豆蔻(去皮二两) 槟榔(锉半两) 桂(去粗皮三钱)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上一十二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去滓温服。
治胃虚冷呕逆,豆蔻汤方
草豆蔻(去皮一两半) 桂(去粗皮) 生姜(去皮切) 附子(炮裂去脐皮各三分) 干草(炙锉) 丁香(
上六味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枣一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胃冷呕逆,气厥不通,丁香汤方
丁香母(三粒椎碎) 陈橘皮(一枚全者汤浸去白焙)
上二味,用水一盏,煎取半盏,去滓热呷。
3. 丁香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
1.温中降逆用于胃气虚寒呃逆,常版配伍柿蒂权、人参、生姜,方如丁香柿蒂汤;用于胃寒呕吐,常配伍半夏;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吐泻,常配伍砂仁、白术,方如丁香散。
2.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阴冷,寒湿带下,常配伍附子、肉桂、巴戟天等。
【用量用法】2~5克,入煎剂宜后下,或入丸散剂。
【禁忌】畏郁金。
【按语】丁香纯阳辛温,其气芳香,入脾胃而温中焦,善于降胃气,为治胃寒呃逆、呕吐之要药;入肾经而温下焦,助肾阳,又常用治男子阳痿女子阴冷之证。
附:母丁香
性味、功效与公丁香相似而力较弱,用量同公丁香。
4. 利根生对附子的作用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阳中之阳。
作用:1、用于亡阳虚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象微小欲绝)
2、用于阳虚证(畏寒肢冷,腰酸脚弱,阳痿尿频)
3、散寒祛风燥湿,散寒止痛,用于痹痛(尤其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宜)。
禁忌:1、辨证准确,药证相应才能取效(附子为大热之品,只能用于里寒证或阳虚证)。
2、孕妇小心使用。
3、限量应用。
4、久煎降毒(煎30-60分钟)。
5、用时必须用调和的中药调和毒性(甘草、生姜)。
6、尽量不同时用犀角,半夏、瓜蒌、贝母、白及。
5. 丁香和什么香料放一起犯相
楼主你好
寿阳公主梅花香
[药物] 沉香七两二钱,栈香五两,鸡舌香四两,檀香、麝香各二两,藿香六钱,零陵香四钱,甲香二钱(法制),龙脑香少许。
[制备] 上捣罗细末,炼蜜和匀,丸如豆大。
[用法] 爇之。
宣和贵妃王氏金香
[药物] 真腊沉香八两,檀香二两,牙硝、甲香(制),金额香、丁香各半两,麝香一两,片白脑子四两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先和前香,后入脑、麝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为衣。
[用法] 爇如常法。
花蕊夫人衙香
[药物] 沉香、栈香各三两,檀香、乳香各一两,龙脑半钱(另研,香成旋入),甲香一两(法制),麝香一钱(另研,香成旋入)。
[制备] 上除龙脑外,同捣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钱,生蜜拌匀,入瓷盒重汤煮十数沸,取出窨七日。
[用法] 作饼爇之
唐开元宫中香
[药物] 沉香二两(细锉,以绢袋盛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两(清茶浸一宿,炒令无檀香气味),龙脑二两(另研),麝香二两,甲香一钱,马牙硝一钱。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取出,旋入脑、麝丸之。
江南李主帐中香
[药物] 沉香一两(锉如炷大),苏合香油(以不津瓷器藏)。
[制备] 上以香投油,封浸百日。
[用法] 爇之。入蔷薇水更佳。
汉建宁宫中香
[药物] 黄熟香四斤,白附子、茅香各二斤,丁香皮五两,藿香叶、零陵香、檀香、白芷、生结香各四两,茴香二两,甘松半斤,乳香一两(另研),枣半斤(焙干)。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作丸或饼。
[用法] 爇之。
韩魏公浓梅香
[药物] 黑角沉半两,丁香一钱,腊茶末一钱,郁金五分(小者,麦麸炒赤色),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钱。
[制备] 上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末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器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
[用法] 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逼虫香
[药物] 茅香一两五钱,细辛一两五钱,零陵香一钱三分,山柰一两,川椒二两五钱,藿香一钱六分,千金草三钱六分,莪术一两七钱三分。
[制备] 共研成粗末。
百和香
[药物] 沉水香五两,丁子香、鸡骨香、兜娄婆香、甲香各二两,薰陆香、白檀香、熟捷香、炭末各二两,零陵香、藿香、青桂香、白渐香、青木香、甘松香各一两,雀头香、苏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两。
[制备] 上二十味末之,酒洒令软,再宿酒气歇,以白蜜和,放入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泄。
[用法] 冬月开取用,尤佳。
6.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常用内于治疗容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病症。
丁香树一身都是宝,其树皮、根和枝均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丁香皮散寒理气、止痛止泻,可用于治疗胃寒、脘腹痛胀、腹泻、牙痛等疾病;丁香根能散热解毒,可用于治疗风热肿毒;丁香枝理气散寒、温中止泻,可治疗脘腹胀满、恶心、腹泻等疾病。需要注意的是,丁香不宜与中药郁金同用。
(6)丁香附子汤扩展阅读:
丁香有两种,园林绿化丁香以及用作香料和中药的丁香。它们其实毫无关联,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前者是大家普遍熟知的观赏植物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植物。
中药丁香是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及其周围岛屿,在古代属于进口药。中药丁香分为公母两种,公丁香是未盛开的花蕾,母丁香则是成熟的种子。
在用作中药之前,丁香的身份一直是家家户户厨房里的香料。药用丁香需在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晒干备用,用时要捣碎。
7. 中药中有一种叫‘白丁香’的药吗它有什么作用在哪有卖
就是鸽子的粪便 越新鲜越好 到别人家养鸽子的要点就行了 药店应该有的卖
8. 丁香四逆汤什么意思
四逆汤是由甘草、干姜、附子等制成的汤剂,主要成份是甘草酸,具有升压、强心、抗休克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肌梗塞、休克、胃下垂等症。
主要应用于
①少阴病②虚寒下利③心肌梗塞④休克⑤胃下垂⑥高血压⑦便秘
9. 请问肉桂、肉寇、丁香、良姜、砂仁等的作用、性味、功能
肉桂(肉桂心、官桂)
【性味】辛、甘、大热。
【功用】(1)补火助阳:用于肾阳虚衰之水肿尿少、腹冷久泻、四肢发凉,常配附子。
(2)祛寒止痛:用于寒证的胃痛、腹痛、痛经等。前人有“下部腹痛非此不能止”之说。常配吴萸、干姜。
【用法】3~6克。有效成分煎煮后易于挥发,故研末冲服效著。孕妇忌服。
丁香(公丁香)。
【性味】辛、温。
【功用】(1)温中降逆:本品为治疗胃寒呃逆之要药。用于脾胃虚寒之呃逆,常配柿蒂。亦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
(2)温肾助阳:用于肾阳虚之阴冷、阳萎等。
【用法】1.5~3克。
砂仁 又叫春砂仁、阳春砂仁,系植物阳春砂的成熟果实,尝之涩口,闻之有香味,药性温,味辛。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之功,药用于胃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炎、痢疾、胎动不安等症。用于火锅和卤菜中则不可过多,以3克以内为宜。
别名:良姜。
处方用名:高良姜、良姜。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热。
归经:入脾、胃经。
主治与应用:
有良好的散寒和止痛、止呕作用,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等胃寒证,单用有效,如《千金方》以本品微炒。米饮送服,治心脾气痛。如治胃寒疼痛,与香附配伍,如良附丸。治脘腹冷痛、胀满,可配肉桂、厚朴等同用。治胃寒气逆、呕吐清水之证,可与生姜、半夏煎服。
用量:3-9克。
10. 丁香和丁香茶的区别
丁香和丁香茶的区别:
1、 丁香(公丁香异名)指公丁香,公丁香,指的是没有开花的丁香,桃金娘科蒲桃属花蕾晒干后作为香料。丁香茶是桃金娘科植物常绿乔木丁香树的干燥花叶,暴马丁香亦可作为中药药材,其叶可制茶。
2、公丁香被用作香料和中药,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丁香茶原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东非沿海国家,我国主要产地为长白山。
3、丁香常绿乔木,高10-15米。树皮灰白而光滑;叶对生,叶片革质,卵状长椭圆形,全缘.密布油腺点,叶柄明显。丁香茶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粗壮无毛,叶广卵形,通常宽大于长,宽 5~12 cm,端尖锐,基部长型至截形,全缘。有细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显油性。
(10)丁香附子汤扩展阅读
丁香本身是两性花,人们说的公丁香和母丁香,不是学术概念,也没有性别之分,而是在香料的干货市场上根据外形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
公丁香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本品辛温气香,入脾胃经,既能温中散寒止痛,又尤善降逆止呕,治胃寒之脘腹冷痛、呕吐、呃逆,为治虚寒呕逆之要药。入肾经,能温肾助阳,治肾虚阳痿及宫冷。母丁香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与公丁香相似而力弱。
母丁香,指的是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成熟果实,也是晒干后作为香料使用分布
桃金娘科蒲桃属丁香即丁香。陈藏器以鸡舌香为丁香母。宋时按沈括考究诸义直是丁香无疑。《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应劭为汉侍中,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含之,后来三省故事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芬芳。古代“沉檀”的一种原料。
丁香茶,适合所有人饮用,尤其对于胃胀痛或者脾虚不明显的,或者说脾胃虚弱恢复期的人,可以减少中药的量,改服用丁香茶养胃。丁香茶虽不是治病的能手,却是调理脾胃的最佳帮手。每日取3~5g茶叶反复冲泡饮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