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丁香
Ⅰ 丁香的蒸肉做法,要步骤
麻辣蒸肉
食材准备
大米1碗、糯米2/3碗、干辣椒若干、八角2粒、桂皮1小段、丁香1粒、香叶3片、花椒30粒、小茴香15粒、食用盐少许。
方法步骤
1、清洗大米与糯米,干辣椒、八角等香料,清洗后沥水放置通风处晾干备用。
2、将晾好的干辣椒与桂皮,香叶,切成小块备用。
2、将晾好的糯米与炒米混合倒入锅中,加入切好的干辣椒、桂皮、香叶并利用小火炒制。
3、待米粒开始变黄就加入其余的香料,继续炒制。
4、等待香气弥漫,米粒色泽金黄时即可关火出锅。
5、出锅后加入适量盐搅拌均匀,放置晾凉。
6、分批次将炒好的米放入搅拌机中打碎。
7、将打好的碎米进行密封保存,待用时取出即可。
Ⅱ 丁香有哪些特征
(陈伟平)
丁香(Eugenia aromatica Baill.)别名丁子香、鸡舌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20世纪50年代引入广东南部试种,现广东省湛江、海南省、云南省景洪、勐腊有少量栽培。海南省万宁、屯昌、那大、澄迈为主要试种区。叶、花、果实及茎枝均可蒸取丁香油,作为芳香、镇痉及驱风剂。其成分含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此外,并含丁香素、邻苯三酚鞣酸。我国引种的丁香含油量14—21%,其中丁香酚含量达84—95%,丁香叶油的化学成分与丁香油近似,丁香叶含油6.6%,其中丁香酚含量78—82%。以花蕾(公丁香)入药。味辛,性温。有缓胃降逆、止痛的功能。治呃逆、呕哕、吐泻、胃痛、腹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树高10m以上,树干叉状分枝,树冠圆锥形,树皮平滑,黄褐色。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长7—12cm,宽3—5cm,先端尖,全缘,侧脉平行,革质,密布油腺。花芳香,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萼肥厚,筒状,萼筒长l—1.5cm,先端4裂,裂片三角状;花冠短管状,白色稍带淡紫,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花柱粗壮,柱头不明显。浆果长椭圆形,紫红色,肉质,长1.9—2.3cm,直径9—12mm,先端有宿存萼片。种子椭圆形,长0.9—1.5cm,直径2.9—6.4mm(图18—1)。
表18—4 丁香人工授粉成果情况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丁香喜热带海岛性气候。在我国海南试种区,年平均气温23.1—24.4℃,月平均最高气温26.0—28.4℃,月平均最低气温16.7—18.8℃,年雨量1330—2530mm。极端低温8—10℃时生长正常,可大量抽出嫩枝叶;偶然出现极端低温5℃时,嫩叶受害,落蕾、落花;极端低温达3℃时植株死亡。丁香虽可忍受5—6℃的短时低温,但从生产角度看,绝对最低气温不宜低于6℃,最冷月均气温不宜低于15℃,才适宜于种植而收到经济效果。在旱季及雨量较少的地区需行灌溉。雨量过多达3000mm以上时,丁香花蕾的香气欠佳。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枝叶虽茂,但病叶病果较多,开花也少。幼龄树喜阴,不耐烈日曝晒,生长缓慢,宜精心管理。成龄树喜光,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开花多。地上部枝叶茂密,冠幅大,侧枝细脆而根系浅,支持力小,不抗风,需设防风林加以保护。土壤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6的砂壤土为好。地下水位要低,宜在3m以下,积水易烂根死亡。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定植5—6年开花结果,果实5—6月陆续成熟,随各地气候与品种而不同。当果实为紫红色时,应及时采收,宜随采随播。如不能及时播种,可放入潮湿细沙或湿木糠贮藏,以免干死。剥掉果肉比带果肉贮藏,能较好地保持生活力。剥时注意从果柄一端剥起,既易剥又不伤害种胚。鲜果播种,一般播后7天果肉才开始腐烂,35—40天出苗。若剥掉种皮,在8—9月播,3天后胚根入土,出苗率高达90%以上。开沟点播,行距15cm,粒距约5cm,种子平放或直放,胚根朝下,盖土厚1cm与土面平或稍低一些。播后约10天出苗。幼芽出土为红色锥尖状。生长至4—5cm,具两片红色幼叶,即可移植于苗床或移入营养袋里育苗。用塑料袋育苗,既方便运输,又能提高成活率。
在播种前搭好荫棚,保持60—70%的荫蔽度,有弱光照射。刚出土的幼苗,要及时浇水以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待长2对真叶后,每1—2个月施稀尿水、硫酸铵或尿素液一次。一年后苗高20—25cm,便可定植。
(二)定植
丁香的根群纤细,穿透力弱,宜选深厚松软的土壤栽植,心土硬结或有石砾层的土壤都不宜栽植,需排水良好。定植前按株行距5×6m挖穴,穴深、宽各50cm,每穴施厩肥或牛粪10—15kg,粘重的土壤还需掺河沙15kg,与表土混匀填穴备植。选雨季阴天定植。幼苗不宜修枝叶,以免影响生长和树型。带土团种植成活率高。
(三)间作
1—3年的幼龄树需荫蔽,保持50—60%的荫蔽度。植距较宽,行间可种香蕉、木薯、玉米、牧豆,既可遮荫保持湿度,又增加收益和有机肥源。
(四)田间管理
丁香幼龄生长缓慢,一年生植株才25—30cm高,3龄内必须精心管理,这是引种栽培丁香成功与否的关键,风害严重的平原地带要先栽植好防护林。
1.施肥、浇水、培土
春季2—3月施追肥,每株施稀人尿10—15kg,或硫酸铵25—30g,过磷酸钙50—100g,氯化钾或硫酸钾50—150g,混合厩肥10—15kg,开沟施下。丁香不耐旱,干旱易引起落花落果,幼树枯萎,旱季要经常浇水。若细根露出,应培土3—5cm。幼龄期管理操作不要碰伤嫩枝,否则会影响生长,破坏树型。
2.修剪
将离地面50—70cm以下主秆的侧枝剪去,分叉主秆,去弱留强,上部枝叶适当修剪。以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有利花芽分化和抗风。
3.地面覆盖
在干湿明显的地区尤其重要。可间种绿肥作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这样夏秋季可保湿降温,防止土壤冲刷,冬季可以保湿保温。
4.防风
在台风频繁地区,当台风来临前要及时做好防风工作,可用绳子或竹子固定植株。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出现微红斑点,逐渐扩大成紫红色近圆形的斑点,中心变灰白色穿孔。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病。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喷射。
2.煤烟病
是由黑刺粉虱、介壳虫类、蚜虫的分泌物引起真菌寄生而引起的。防治方法:防治致病害虫。加强管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也可减轻发病。其它参见印度萝芙木。
3.介壳虫
成虫、若虫吸食茎、叶汁液并引起煤烟病。防治方法:参见印度萝芙木。
四、采收与加工
适时收花,少留果实,这样既可提高公丁香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丁香树体养分的消耗,调节均衡生长,实现高产稳产。丁香定植后5—6年开花结果,20年前后为盛产期,寿命可达100—130年,花蕾盛产期2—7月,产量亦有大小年之别,须加强管理。一般现花芽后6个月含苞欲放的花蕾便可采收。剪下饱满、微带红色的花蕾,晒4—6天至脆易断时即为公丁香,干鲜比为1∶3,嫩的为1∶3.5—4。优质的丁香,有强烈的芳香气,味香而辣。商品以个大身干、色紫红、有光泽、油质重、含苞未放、无杂质、清香的为上品,暗色或黑色是干燥时处理不当。经自然授粉,逐渐膨大成紫红色的幼果,采收晒干后即是母丁香,味辛辣,含油量较公丁香少,品质较差,药性相同。
Ⅲ 黄酒蒸丁香的推荐做法
丁香山楂酒
营养价值:
每日2次,每次饮服10-20毫升
适宜人群:
适用于感寒腹痛、腹胀、吐血等症。丁香可以有缓解肠胃不适的作用,对于腹痛腹胀的情况有调理的作用。
禁忌人群:
阴虚火旺、热病者忌服
丁香山楂酒
所需材料
丁香40粒、山楂120克、黄酒1升
丁香山楂酒的制作方法
将诸药捣碎成粗末,放入净器中,加入黄酒,搅拌均匀,放入锅中蒸煮10分钟,滤去药渣,澄清装瓶备用。
丁香山楂酒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味辛,性温;有温中、暖肾、降逆作用。山楂能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丁香山楂酒诸药与酒合用,共奏温中止痛、消食化积之功。丁香酒可以有温补的作用,对于缓解食欲不振有好处,而且也可以有很好的促进食欲的效果、
薰衣草丁香茶
营养价值:
工作、学习压力大时、烦躁不安时、睡眠不良时
适宜人群:
上班族、备考期学子、睡眠质量不佳等人群饮用。丁香茶可以和薰衣草一起泡茶,可以有缓解疲劳的作用,还可以安神。
禁忌人群:
孕妇
薰衣草丁香茶
所需材料
薰衣草3克、丁香2克、洋甘菊3克
薰衣草丁香茶的泡法
1、先在茶杯中放入3克薰衣草、2克丁香和3克洋甘菊。
2、然后在杯中加入沸水,浸泡3分钟左右饮用即可。
薰衣草丁香茶的功效与作用
薰衣草具有抑制细菌,平衡油脂分泌,抚慰肌肤的功效。丁香花具有安神养颜、抗病毒的功效。薰衣草丁香茶可舒缓压力、安抚情绪、调节神经之功效。丁香可以和薰衣草一起搭配,可以有安神养颜的功效。
丁香的好处以及它的食用方法大家都知道了吧,它的好处有很多的呢,可以有排毒的作用,还可以有安神养颜的效果。重要的是应该如何搭配,上面的这些食用方法不妨利用起来吧,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呢。
Ⅳ 丁香有哪些用途
丁香的综合利用:丁香油是以丁香花为原料用浸提法加工制得的,呈黄色膏内状,称丁香浸膏,进容一步精制后得丁香净油;主要用于化妆、饮食、烟草及其他日用品中,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天然香料。
一般在丁香花盛开季节上午10时前采集丁香花朵,轻采轻放轻运,保持新鲜,随即加工。先将鲜花放入浸提器,加入60~90℃石油醚溶剂,浸提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后,倾出浸提液,再次浸提洗涤;将浸提液送入蒸发器蒸发回收石油醚,蒸余膏状物即为丁香浸膏,可直接用玻璃广口瓶或铝制容器包装贮运。若提制丁香净油,可用酒精将浸膏中的香成分浸出,再蒸发回收酒精,即得丁香净油。
此外,丁香树叶、花蕾、果实及枝茎均可蒸取丁香油,作为芳香、镇痉及驱风剂。叶油亦为治风湿痛及神经痛,为局部麻醉剂,可治牙痛。
Ⅳ 制做好的丁香油能经得起3o度的温度吗
可以。
丁香亦称丁子香,桃金娘科番樱桃属,为常绿乔木。主产于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马来西亚、桑给巴尔、印度、越南及中国的海南、云南。可利用部分为干花蕾、茎、叶。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花蕾,可得丁香花蕾油,得油率为15%~18%;丁香花蕾油为黄色至澄清的棕色流动性液体,有时稍带黏滞性;具有药香、木香、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相对密度1.044~1.057,折射率1.528~1.538。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丁香茎,可得丁香茎油,得油率为4%~6%;丁香茎油为黄色至浅棕色液体,接触铁后变暗紫棕色;具有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但不及花蕾油,相对密度1.041~1.059,折射率1.531~1.536。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叶片,可得丁香叶油,得油率为2%左右;丁香叶油为黄色至浅棕色液体,接触铁后变暗;具有辛香和丁香酚特征性香气,相对密度1.039~1.051,折射率1.531~1.535。
Ⅵ 丁香油是什么
丁香油
【药 名】:丁香油
【拼 音】:DINGXIANGYOU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丁香)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古代则多为母丁香所榨出之油)。
【功 效】:暖胃,温肾。
【主 治】: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性味归经】:甘、辛、大热。《纲目拾遗》:“味甘辛,性大热。”入胃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以少许滴入汤剂中或和酒饮。外用:涂擦患处。
【拉丁名】:原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 Merr. Et Perry
【考 证】:出自《药性考》。
【生药材鉴定】:为淡黄或无色的澄明油状液,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气。露置空气中或贮存日久,则渐浓厚而色变棕黄。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或冰醋酸中。比重为1.038~1.060。
丁香油的妙用
[前言]
丁香油可以防腐,抗菌和止痛,很适合用来预防疾病和发炎,丁香本身是一种香料,,因此在烹饪时经常被添加到菜里,虽然最为人知的是它能快速治疗牙痛,但是在消化问题,及肌肉疼痛上,也同样具有疗效。他能治疗气喘,反胃,鼻窦炎,并且可作为镇定剂。丁香是一种很强烈的精油,一向被拿来消毒手术用具。未经稀释前,请勿涂抹到皮肤上。
[属性]
止痛,麻醉,止牙痛,止吐,抗神经痛,抗菌,抗经癵,开胃,催情,去胀气,具腐蚀性,促进伤口结痂,消毒,杀虫,助产,利脾,激励,利胃,利子宫,驱蠕虫。
[注意事项]
这是一种非常强劲的精油,使用时务必小心。不适合已按摩方式使用,因为它可能会刺激皮肤。甚至有芳疗师还建议不要使用该精油。
[心灵疗效]
为心灵带来正面影响,激励的作用可强化记忆,振奋沮丧的情绪,有助于振奋嗜睡和萎靡的精神。
[身体疗效]
有助于消化系统,纾解胀气,因为丁香能减少肠内留气的作用,也能有效抑制呕吐,腹泻,肠的惊癵,消化不良。以及驱除肠内寄生虫,丁香还可以减轻因胃部发酵引起的反胃及口臭。可以补强肾,脾,以及处理一般的肠功能异常。丁香止痛的特性可发挥在牙痛,风湿痛,关节炎,唇部泡疹和紧张性头痛等。减轻呼吸到方面的问题,曾被用于肺结核,气喘和支气管炎上。在传染性疾病流行时,丁香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他有绝佳的杀菌效果,在冬季里常以丁香熏蒸,他将使身体在面对细菌时更具有抵抗力。
他催情的属性有助于性无能及性冷感等困扰,他甚至能再妇女临盆十明显的减轻痛感。他催情的属性有助于性无能及性冷感等困扰,他甚至能再妇女临盆十明显的减轻痛感。和甜橙,柠檬调和辨识十分优越的驱虫剂.
[皮肤疗效]
可治疗伤口的感染现象,以及皮肤上的疮或溃疡,腿上的溃疡,和慢性的皮肤病,如狼疮等。
[适合与之调和的精油]
罗勒,安息香,黑胡椒,肉桂,香茅,葡萄柚,柠檬,肉豆蔻,甜橙,薄荷,迷迭香
Ⅶ 丁香油钓鱼怎么用
方法:鲜活蚯蚓3两切成断,用丁香油1钱拌在一起即可用。
用法:在下钓前将蚯蚓与丁香油混合拌匀,不要把丁香油和蚯蚓混合时间过长,尤其不能隔夜,应该随拌随用。如果时间过长,丁香油挥发后会影响钓鱼效果。当鱼儿闻到丁香油香味时,便会迅速聚集窝内觅食,频频上钩。
Ⅷ 丁香油钓鱼怎么用
我使用过,效果不是很好,可以开饵时滴在清水里,拌在饵料里,通常一团饵料滴上3-5滴就可以了,也可以用荤饵钓时用油沾一下再入水。也可以拌在打窝料里面
Ⅸ 清蒸丁香鱼怎么做好吃
清蒸丁香鱼的做法步骤
1. 备好材料:小丁香鱼(好细小)、咸菜末、葱姜
2. 丁香鱼倒入水里用回筷子播撒,答洗去一些携带的杂质,然后用漏勺过滤,这样反复清洗几遍
3. 倒入漏勺静置几分钟将水分全部沥干
4. 咸菜末水洗干净控干水分,锅中倒入少许油将咸菜末翻炒片刻
5. 倒入盘中摊平
6. 把沥干水分的丁香鱼摊平在菜末上,将盐,蒸鱼鼓油、料酒先后均匀的调在上面,放上姜丝
7. 放入锅里蒸20分钟,或者煮饭时放在蒸笼上一起,饭好了鱼也蒸熟了
8. 鱼蒸熟之后,锅中倒入少许油加葱白煸香葱油
9. 将葱油浇上,这道菜就好了
10. 用筷子夹鱼带着菜一起吃才是这道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