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牡丹画家前十名
Ⅰ 中国姓张的画家都有谁
1、张大千
国画著名画家,有带有抽象艺术。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
2、张择端
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 、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 争标图》等。
3、张萱
张萱,唐,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
4、张僧繇
吴(苏州)人,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5、张璪
字文通,吴郡(苏州)人,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传说可以 双管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已无作品传世。但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6、张士增
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张先生的绘画作品早期以抽象水墨画为主,后主要以江南水乡风景为题材,创造出大写意风格描绘江南民居和园林建筑的构架,又结合写实手法描写江南风景的工写结合的艺术样式,在中国画界独树一帜,受到高度评价。
7、张道兴
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当代著名画家、书法金石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津贴,自幼喜爱书画,擅中国画、书法及篆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全国书法展和国外书画交流展等。
Ⅱ 古代书法家的名字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2、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4、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Ⅲ 谁知道从古到今姓张的画家有哪些啊最好详细点拜托各位大神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 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 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 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 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 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 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 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 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善子(1882-1940年) 原名正兰,张大千的二哥,画虎大师。又名泽,字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内 江市人。国画家。1901年赴日本,先后习经济及绘画专业。1905年加入同盟 会。1907年回国,在四川先后参加保路运动和讨袁斗争。历任乐至、南部、阆中 知事。1922年起任总统府咨议、财政部佥事、国务院咨议等职。孙中山逝世后, 离开政界,潜心绘画,成绩卓著。先后在南洋群岛、新加坡和国内举办画展。抗战爆 发,创作《怒吼中国》、《精忠报国》等。1939年初赴法、美等国约二年,举办 画展百余次,举行义卖、募捐,支持抗战。尤擅画虎,自号虎痴。 张僧繇 ,吴(苏州)人。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张璪,字文通,吴郡(苏州)人,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传说可以 双管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已无作品传世。但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对后世的绘画理论有极大的影响。 张萱,唐,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 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 张择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北宋著名画家,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县)人,曾 在北宋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曾为宣和年间翰林待诏,后因为丢失官 位家居,以卖画为生。其自幼好读书,又攻绘画。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 、城郭、桥架皆独具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 争标图》等。 张渥,字叔厚,号贞期,又号江海客,传世作品有《九歌图》 张孝师[唐]为骠骑尉。善画道释、鬼神,地狱气候幽默,尝死而复苏,自谓入冥 得识所见,为画阴刑阳囚,众苦具在,酸惨悲恻,使人畏栗。吴道子见之,因效为地 狱变相。刻于庐山归宗寺。《唐朝名画录、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广川画跋》 张辛稼(1909--1991年)[近现代]名枢,字辛稼,一字行,一字星阶,晚号霜屋老 人,苏州市人。自幼喜好绘事,与陆抑非同为吴门老画师陈摩弟子,擅国画之写意花 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苏 州画院院长 张东林,1968年生於河南,毕业於北京画院,现为中国画院特聘画师。 2007中国美协 金陵画展金奖获得者。 张军,笔名石桥,1952年生于辽宁营口,自幼受父影响,酷爱丹青,后研习中国绘 画苦耕数载,1970年至1990年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1990年至1996年任中南海画委会 编委,编辑出版国家礼品级画册:《中南海珍藏画集》一、二卷和书法卷一集。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残联华夏书画院常 务副院长。作品《牡丹》曾获第12届国际公募展金奖;《紫藤》获96.国际美术大展金 奖;《凉秋》获北京市大型美展二等奖;《九秋过客图》获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大展银 奖。 张馨羽,又名晓艳,璋轩等,河北省高碑店市人。原保定地区书画院专业画家,河北省 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雄县明珠画院副院长,河北省雄县美协副主席 张彦青,又名张焕,字剑进,号无愠斋主人,山东省临清市人,1918年生。先后毕业于 辅仁大学美术科、中央大学艺术系,受业于溥雪斋、启功、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诸 先生。 张艺华,汉族,河南内黄人。现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印研究院副院长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特聘画师、中国历史博物馆委员会委员画廊客座教授。 张立奎,1963.1—)。笔名张弛,山东临沂人,擅长中国画。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 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总参专业创作员,军搏画院特约画家,2000 年参加总政全军美术高研究班,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访问学者兼攻硕士研究生 课程。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山水画200家,百年开端全国画院百佳画家,出版有《张立奎 国画精品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第一工作室研究生作品集》等 张吉,沈阳人,齐白石幼子齐良末亲传弟子。徐悲鸿女弟子兆钟芬学生。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艺术委员、辽宁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等。 张朝翔,男,1943年生,笔名"野风".现为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副院长,野风画派创作研究室负责人.其专著有《张朝翔创造"野风画派艺术"》. 张士增(1944.9—)别名石真,张士增,现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级《中国画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拍卖公司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书画学会名誉理事。 张世简(1926-)国画家。1926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礼张村,这是一个有画家之乡美称的村子,叔父是中国著名的水墨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张振铎先生(1908-1989),堂兄张书旗教授(1900-195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花鸟画大师
Ⅳ 扬州八怪最擅长画什么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2.高翔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4.李鱓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5.黄慎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8.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後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在场州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後,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後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无疑,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思想和众多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继承的宝贵遗产。
继“四僧画家”之后,又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 、高翔和罗聘。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扬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有的终生不仕,有的经过科举从政,一度出任小官,却又先后被黜或辞职,终以卖画为生。他们生活比较清苦,深知官场的腐败,形成了蔑视权贵,行为狂放的性格,借助书画抒发内心的愤懑。
他们的艺术大都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他们在创作中重视个性,力求创新,不同程度地突破传统美学规范,带有某些反传统的意义,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但在当时,他们并不能够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视为左道旁门,而受到“非议”。其实,正是他们开创了画坛上新的局面,为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Ⅳ 扬州八怪名词解释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2.高其佩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4.李鳝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5.黄慎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8.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後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在场州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後,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後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Ⅵ 宋式云的画坛评价
先生以画量大而名播齐鲁画坛。曾先后在济南、潍坊、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八十二高龄时,省文史馆、省画院、莒县人民政府为宋老在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宋平亲自出席,盛景空前,轰动京华。
先生大量作品被国家、省市文史馆、博物馆收藏,不少作品流传海外。参与全国二届美展的《果园新客》为当时美术界刮目相看,后被中南海收藏。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日照市及莒县文联、美协名誉主席。莒县书画篆刻学会的重要发起人。为发展推动书画艺术活动做出巨大贡献。
宋式云先生去世2009-01-09 16:10:46【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2009年1月9日,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日照市文联、美协名誉主席宋式云先生在莒县去世,享年97岁。宋式云一九一二年生于山东莒县,自幼酷爱美术。早年入“鲁艺”学习,取法吴昌硕、任伯年等诸家,尤重师法自然。先生出身农民家庭,早年生活清贫,他却克服种种困难,以伙房为画室,以饭桌作画案,以废报纸当画纸,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终成大器。先生一直从事美术教育,精心培养美术新人,桃李满天下,现在省内出名的不少画家都是他的学生。先生画作取材广、画路宽,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尤以写意花鸟与大幅巨制见长,他笔下的“牡丹难以墨,墨色难以浅”的墨牡丹代表了他写意画作的最高成就,也将成为他一生标志性的画作,他是山东省花鸟题材画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生一生勤于创作,画量大而精名播齐鲁大地。他先后在上海、济南、潍坊等地举办个人画展,82岁高龄时,省文史馆,省画院和莒县人民政府为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宋平,王光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众多著名书画家出席开幕式,盛况空前。京城不少著名画家观先生之作后大为感叹,说先生的画艺水平在全国当属一流,可惜住于县城,如居北京,可影响全国。先生生前有大量作品被国家、省市有关艺术机构收藏,不少作品流传海外,早年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的大幅巨制《果园新客》为当时美术界刮目相看,后被中南海收藏。先生一生慈善为人,淡泊名利,直到晚年的2008年,他才在众多学生的帮助下,解决了中国美协会员的问题,然而,在人们心中,他早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美协会员了。宋式云先生追悼会于2009年1月11日上午在其家乡莒县举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文史馆的领导,日照市、莒县五大班子领导,日照市、莒县文艺界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及当地群众10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临沂市书画、收藏界知名人士赵庆元、张新华、高荣华、曹新国、李恒修等参加了追悼会。临沂市书画经营行业协会首席顾问、鉴赏家张新华为悼念宋式云撰写挽联:“文苑画坛痛失百年巨子 蒙山沂水哀悼一代大师”,临沂市书画经营行业协会会长高荣华为宋先生撰写挽联:“立意高古画风泼辣试问当今艺苑谁人不赞墨牡丹德品逸仙肝胆照人纵观鲁东长者哪个不识宋式云”。
Ⅶ 山东画家名单
山东省画家名单:孔维克(国画)、吕建德(书法)、尹延新(国画)、赵文成(专国画)、赵顺利(设计)属、陈文进(版画)、王书平(国画)、李振凯(国画)等。
1、孔维克。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2、吕建德。1951年12月生于山东曹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3、尹延新。原济南画院副院长,济南市美协副主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画院名誉院长。
4、赵文成。著名美术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临沂市美协副主席。
5、李振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五学学术研究院创办人,李振凯慈善爱心基金会发起人。
Ⅷ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 王羲之 颜真卿 冯承素 贺知章 怀仁阮 郜石恪 赵岩 李赞华 陈居中 陈容 陈汝言 崔嗀 曹知白 邓文原 冯大有 法 常 方从义 宫素然 管道升 贾师古 林椿 马琬 马和之 马麟 马兴祖 马君详 屈 鼎 乔仲常 盛懋 孙君泽 卫九鼎 文天祥 吴 说 王居正 阎次平 萧 照 姚月华 邹复雷 朱德润 翟院深 赵麟 赵雍 赵伯驹 朱敦儒 周 朗边 鸾 褚遂良 曹 霸 董 源 丁道护 戴 嵩 刁光胤 关 仝 高文进 贯 休
董伯仁 顾闳中 顾德谦 韩 干 黄 筌 黄居寀 胡 镶 怀 素 巨 然 荆 浩
韩 滉 李隆基 李世民 李 煜 李思训 李昭道 李阳冰 戴 峄 梁令瓒 杜 牧
卢稜伽 陆柬之 柳公权 李 邕 李 白 孙 位 孙过庭 滕昌佑 王 维 王齐翰
欧阳询 王知敬 卫 贤 韦 偃 吴道子 阎立本 杨 广 薛 稷 徐 熙 颜真卿
虞世南 郑法士 周文矩 智 永 周 昉 赵 干 杨凝式 张 萱 张 璪 张 旭
展子虔 钟绍京 徐 浩 陈 琳 鲜于枢 崔 白 蔡 京 蔡 襄 范 宽 顾 安 范成大 龚 开 郭 熙
范仲淹 郭忠恕 郭 畀 勾龙爽 高克恭 何 澄 惠 崇 黄庭坚 黄公望 姜 夔
高克明 柯九思 李 衎 李公麟 李 嵩 李 成 李 唐 李建中 李安忠 梁师闵
李 迪 梁 楷 刘松年 刘贯道 陆 游 米 芾 米友仁 欧阳修 祁 序 钱 选
马 远 倪 瓒 任仁发 司马光 苏汉臣 孙知微 苏 轼 王庭筠 王 诜 王 冕
王 瓘 王 渊 王振鹏 王希孟 王 绎 王 蒙 吴元瑜 吴 镇 吴 琚 武宗元
徐崇嗣 文 同 武洞清 徐 铉 徐禹功 夏 圭 薛绍彭 许道宁 燕文贵 岳 飞
易元吉 扬补之 颜 辉 赵 佶 赵 构 赵 昌 赵孟坚 赵令穰 张择端 张 渥
赵孟頫 张 中 张即之 朱 锐 朱 熹 郑思肖
Ⅸ 所有历代书法家名字(不要作品)
《历代书法家一览》
一、[秦朝]:李斯。
二、[汉朝]:1;史游。2;章帝,刘氏。3;崔瑗字子玉。4;蔡琰字文姬。5;张芝字伯英。
三、[魏]:锺繇字元常。
四、[吴]:皇象字休明。
五、[西晋]:1;宣帝,司马氏字仲达。2;武帝,讳炎字安世。3;陆机,字士衡。4;卫权,字伯。5;杜预,字元凯。6;张华,字茂先。7;索靖,字幼安。8;伟恒,字巨山。9;伟夫人,字茂猗。
六、[东晋]:1;王序,字世将。2;王敦,字处中。3;王尊,字茂弘。4;王恬,字敬预。5;王洽,字敬和。6;王劭,字敬伦。7;王羲之,字逸少。8;谢安,字安石。9;桓温,字元子。10;王操之,字子重。11;王凝之。12;王涣之,字彦舟。13;王微之,字子猷。14;王珉,字季琰。15;王遂。16;王钦,字伯与。17;王坦之,字文度。18;王旬,字元琳。19;王荟。20;郗音,字方回。21;纪瞻,字思远。22;郗超,字景与。23;郗鉴,字道微。24;谢发。25;谢番伯。26;司马攸,字大猷。27;元帝,字景文。28;明帝,字道畿。29;康帝,讳岳字世同。30;哀帝,字千令。31;孝武帝,讳曜。32;箭文帝,字道方。33;文孝王。34;张翼,字君祖。35;沈嘉,字长茂。36;庾翼,字稚恭。37;庾元亮。38;刘超,字世瑜。39;刘环之,字元宝。40;刘穆之,字道和。41;陆云,字士龙。
七、[南朝宋]:1;明帝,字景休。2;羊欣,字敬元。3;孔琳之,字彦琳。4;萧思话。5;王昙首。6;谢壮,字希逸。
八、[齐]:1;高帝,字绍伯。2;释仙。3;王僧虔。4;王子椿。5;王慈,字伯宝。6;王志,字道。
九、[梁]:1;武帝,字叔达。2;沈约,字休文。3;萧子云,字景乔。4;箭文帝,萧氏韦纲。5;高帝。6;王筠,字元礼。
十、[北魏]:1;郑道昭,字僖伯。2;王远。
十一、[陈]:1;陈叔怀。2;陈伯智,字策之。3;陈逵。
十二、[隋]:1;智永,号永禅师。2;丁道萑。3;张公礼。
十三、[唐朝]:1;虞世南,字伯施。2;陆柬之。3;欧阳询,字信本。4;太宗,李氏讳世民。5;李靖,字药师。6;颜师古,字留。7;褚遂良,字登善。8;高宗,讳治字必善。9;欧阳通,字通师。10;则天武后,武氏。11;孙虔礼,字过庭。12;魏栖梧。13;李邕,字泰和号北海。14;贺知章,字季真。15;玄宗,讳隆基。1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17;徐浩,字季海。18;张旭,字伯高。19;苏灵之。20;颜真卿,字清臣鲁公。21;怀素,字藏真。22;杜牧,字牧之。23;裴休,字公美。24;柳公权,字诚悬。25;柳公绰,字宽。26;郑番则。27;王行满。28;王知敬。29;王知客。30;徐峤之,字惟岳。31;薛绍彭。32;薛曜。33;宋儋,字藏诸。34;薛稷,字嗣通。35;褚庭诲。36;林藻,字纬乾。37;李怀琳。38;沈传师。40;张从申。
Ⅹ 画家周玉金
周玉金、字望储、号颠人、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专、中国国画家协会属理事、国家人事部艺术家学部一级国画委员、中国艺术投资协会名誉副会长、国际书画艺术家资格认证中心委员、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赛,并获金、银、铜等奖项,曾应邀先后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成功举办个展,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