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盆景制作
『壹』 树桩盆景的解析是什么
树桩盆景:名字的解释就是这种盆景的观点是那个树的茎的形状,一般情况下这种盆景是没有果实的
『贰』 梅花的资料
1、外形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
2、文化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3、食用价值
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4、分布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
5、繁殖方式
繁殖嫁接是中国繁殖梅花常用的一种方法,嫁接苗生长发育快,开花早,能保持原种的优良特性。嫁接砧木可选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实生苗,其中桃、山桃的种子最易得到,嫁接易成活,接后生长快捷,开花繁多,因而生产上较多应用。
『叁』 盆景图片大全欣赏,50个金奖盆景作品
盆景是融合自然与艺术的杰作,每一件盆景都有其独特生命力。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获得金奖的盆景作品,领略它们的风采。
苍松翠柏,展现着强劲的生命力,仿佛是森林中的常青之树。方寸之间,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一片茂密的森林。
榆树疙瘩六大优,苍龙出涧鹤回首,展示出盆景艺术的精髓。风姿卓韵双人舞,峭壁腾蛟云出岫,将自然景观与艺术完美融合。
郁郁葱葱的枝叶,树干有力,呈现出一种清新的自然美。枝干粗壮有力,树形美观大方,是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典范。
葱茏繁茂的树冠,枝杆壮硕,造型别致,清幽雅致,展现出盆景的独特魅力。树干分两色,别具特色,树形美观,获得特等金奖。
老榆探海化蓬莱,紫气东来传道开,一盆容得天地阔,作者原是郑永泰。盆景艺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些园双清饮马图,负重凌虚榆林曲,老榆探海化蓬莱,悬崖寻幽志凌云。梦笔生辉同根生,三口之乐沐春风。铁骨雄风鹊桥会,榆林春色中国龙!盆景艺术以独特的形式,传递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松下悄论道,村野听晨鸣。云盆多野趣,人造亦可行。盆景艺术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空间,还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
『肆』 爱木愚解盆景口诀
1. 盆景口诀:“枝无寸直,一寸三弯。” 爱木愚解:这一口诀与“片云”一同被视为杨派盆景的两大特色。遵循中国画的“枝无寸直”原则,使得每寸长的枝条至少弯曲三次(简称一寸三弯)。盆景如同微缩的自然界,这也决定了盆景不适合保留长枝。短枝多弯,使得盆景丰满有型。因此,期望盆景速成是不现实的,即便速成,也缺少时间的沉淀和韵味。
2. 图片源自扬州瘦西湖盆景园的扬派盆景及其风格,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等地。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由于地理位置偏北,被统称为苏北派。扬州,作为一座拥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早在唐朝,扬州就是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有“一扬二益”之称。这里山清水秀,文人墨客聚集,商贾如云,是鱼米之乡,文明之邦。在审美情趣上,既有注重形式的倾向,又有浪漫抒情的传统。白居易的《忆江南》让人们吟唱千年,成为人们梦中的“天堂”。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孕育出的盆景艺术,苍古清秀,灵巧飘逸。特别是“云片”造型,在全国各流派中独树一帜,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意蕴,仿佛进入了梦幻般的瑰丽世界,韵味无穷。
3. 扬派盆景的一代宗师万觐棠的代表作《巧云》、《瑞云》、《翠云》等,不仅在国内各大盆景展览评比中屡获殊荣,还在海外享有盛誉,引起世界盆栽界的震动,作品远销英国、日本、德国、丹麦、荷兰等国。扬派树桩盆景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在造型技法上,与川派有相似之处,注重使用各种绑扎方法,如棕法就有11种之多。云片要求距离相等,剪扎平正,片与片之间严禁重复或平行,层次清楚,生动自然。云片大小根据树桩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一至三层的称为“台式”,三层以上的称为“巧云式”。为了使云片平正有力,片内每根枝条都弯曲成蛇形,即“一寸三弯”。现在采用“寸结寸弯鸡爪翅”技法,即每隔一寸打一个结,主枝像鸡翅,分枝像鸡爪,比传统的“一寸三弯”简易多了。
4. 与云片相应的树桩主干,大多绑扎成螺旋弯曲状,势若游龙,变幻莫测,气韵生动,舒卷自如,习惯上称为“游龙弯”。云片放在弯曲的凸出部位,疏密有致,葱翠欲滴,与主干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显示出苍古与清秀。扬派盆景分为两支:扬州、泰州一带称为西派,以“游龙弯”为主要特色;南通、如皋一带称为东派(现在也称通派),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后来逐渐简化为“两弯半”。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南通有位名叫徐朗屏的盆景“玩家”,能文善画,酷爱盆景,“两弯半”经他不断完善,在盆景艺坛上占有突出位置。制作狮式盆景有五个要点:一提根、二顿节、三拿弯、四做片、五收顶。前两者表现古雅,后三者妙在传神。主干要大而圆,避免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狮头的韵味。主干的最佳效果是:一级埋段睁,二级驼,三级抬头,四级回项,寓弯于直,须根相应,状如坐狮,回首顾盼。做片的燃祥要求不像杨派“云片”那么严格,一般用五片,六片亦可,第一弯左右各一片,背上一片,第二弯的左右各一片特别重要,能够体现狮子的动态,上下两片相对要“上捧下蹲”,才能收到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狮式盆景还有另一种布局,盆中植大、小树桩各一,构成“母子树”,经过分别造型表现“太师少保”之类的主题。“疙瘩式”是扬派盆景在树桩造型上的又一种形式,制作必须从树木幼小时开始,即在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个圆圈,成疙瘩状,显得奇特别致,可分为“单疙瘩”、“双疙瘩”和“多疙瘩”。
5. 扬派的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构把、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沙积石、芦管石、英德石等。盆景家园,盆景人的乐园。
『伍』 形容盆景的古诗词
1、翠崖红栈郁参复差,小盆初程景最制奇。
出处:出自陆游《怀旧》。
意思:翠崖红栈郁参差不齐,小盆初程影最奇特。
2、终日欢陪解语莲,浮花欲比价相千。
出处:出自赵希逢《和买盆池莲》。
意思:一天的欢乐陪伴解语莲,浮花要比价格相差千。
3、吾儿来侍侧,供我一秋兰。
萧然出尘姿,能禁风露寒。
出处:戴复古《浒以秋兰一盆为供》。
意思:我的孩子来伺候我,供我一秋兰。潇洒出尘姿态,能阻止风露寒。
4、萦春绊碧裂苍苔,岁晏寒香宛转来。
出处:出自谢宗可《蟠梅》。
意思:它围绕春季绊碧撕青苔,岁末寒香宛转来。
5、孤根如寄,高标自整。坐上西湖风景。
几回误作杏花看,被梦里、香魂唤省。
出处:出自刘敏中《鹊桥仙 盆梅》。
意思:我根如寄,高标自整。坐上西湖风景。多少次误作杏花看,被梦里、香魂叫省。
『陆』 盆景小知识:关于川派盆景的风格特点,你了解多少
独特的巴山蜀水,经过漫长的历史流程,孕育出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记载:“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广汉的三星堆,也足以证明巴蜀文化的悠久历史。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
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
正因为规律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自然类随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极少数的悬岩式,现在保存完好的“老龄”树桩盆景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清朝末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宫举办花会(已延续至今),各地的花农和盆艺者都把自己制作成型的各类树桩盆景送到花会上展销,此时的树桩盆景已完全采用“三式五型”的造型技法。
川派规则式的桩景按其传统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它们的主干和侧枝自幼用棕丝按不同格式作各种角度、各个方向的弯曲,注重立体空间的构图,难度较大。干形的格式大致有“滚龙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等十种;蟠枝方法又有平枝、滚枝、半平半滚之别,不同主干的造型与多种蟠枝方法交互运用,形式多样,树形雄伟端庄。有的桩景状若骑士回首,有“立马望荆州”之称。
迄今为止,四川的树桩皤扎,无论是何种形式,基本上都没有越出这一时期所形成并广泛采用的技法和造型规则。清末民初,成都和各县的着名皤扎艺人约60余人,其中最着名的有窦禹朋、陈洪顺、张彬如、陈玉山、戴开弟、戴崇光。龚音如、李洪泰、纪成久等。到了本世纪40年代,自然类树桩盆景重新抬头,但在蟠扎技法上与规律类大致相同,除悬 崖式外,一些自然类桩头的造型几乎是一种偶然的“机缘”。陈思甫的父亲陈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条残缺、不适合制作规律类盆景的树坯,顺势加工为自然类。其后李忠玉及邱开春、王明文等发展了自然类,逐渐成为今天川派树桩盆景的两大主要类型之一。
川派山水盆景,虽然远在两宋已见端倪,尤其是安岳县圆觉洞和大足县大佛湾摩岩造像中,飞天与传女手托的山万盆景,已与今天的浅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树桩倾斜,直到 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园艺家、画家。盆景“玩家”亲密合作,使之成熟。
四川民间有“盆树无根如插木”的谚语,故其桩景特别强调根部的处理,盆中树木多悬根露爪,注意盘根错节的造型。自然式的盆景常用竹子作素材,与石相配,别有情趣。 总的说来,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 、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